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習時代楷模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羣體心得多篇

欄目: 黨員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8W

學習時代楷模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羣體心得多篇

“時代楷模”發佈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授予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羣體“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學習時代楷模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羣體心得,歡迎大家閲讀。

學習時代楷模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羣體心得1

艦載機飛行教官羣體擔負培養艦載機飛行人才任務以來,始終牢記黨和人民的期望重託,矢志投身艦載機飛行人才培養事業,以戰領訓、為戰育人,探索出一條具有我軍特色的艦載機飛行人才培養新路,為部隊培養輸送了一大批艦載機飛行員。羣體中6人榮立一等功、數十人次榮立二等功,湧現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全軍備戰標兵個人等先進典型。

艦載機飛行教官羣體的先進事蹟經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幹部羣眾認為,該羣體的先進事蹟,深刻反映了全面推進新時代強軍事業的生動實踐,鮮明體現了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軍戰略的顯著成效,充分展示了新時代革命軍人聽黨指揮、奮鬥強軍的昂揚風貌,牢記強軍目標、聚力備戰打仗的時代標杆,忠誠使命擔當、矢志為戰育人的突出代表,勇於攻堅克難、奮力轉型突破的優秀榜樣。廣大部隊官兵表示,要以“時代楷模”為榜樣,在黨的旗幟下鑄牢軍魂、賡續血脈、英勇戰鬥,更加深刻理解“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聚焦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緊緊圍繞我軍建設“十四五”規劃佈局謀劃和推進工作,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構建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以頑強鬥爭精神和實際行動捍衞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學習時代楷模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羣體心得2

一個奇冷的冬日,國產殲-15艦載機首次在遼寧艦成功降落,人民海軍航空兵,實現由岸基向艦基的歷史性突破。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的飛行教官們,紮根渤海之濱,探索奮飛之路,為戰教人,放飛了一批又一批中國艦載機飛行員。

他們,見證人民海軍向海圖強,走進深藍。

每一次從岸基起飛,一拉桿,教官們就能看到,機場旁邊的烈士陵園裏,蒼松翠柏,新枝漸發。

教官們説,這,就是血脈傳承。

艦載機,是航母的核心戰鬥力,是人民海軍的新型作戰力量。世界航母發展已有百年,中國艦載機事業剛剛起步。要培養優秀的艦載機飛行員,先要有優秀的飛行教官。

孫寶嵩、王_、楊勇、艾羣、曹先建……一批從全軍遴選出來的優秀飛行員,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悄然入駐某軍用機場。在這裏,被美譽為“飛鯊”的殲-15戰機映着地平線上的紅日。

孫寶嵩至今還記得那一天,他換上病號服,等待着最後的體檢選拔。剛剛打開病房的電視機,就看到了戴明盟在遼寧艦上成功着艦的消息。

“我覺得,這才是我的終極夢想。”已成為基地司令員的孫寶嵩説,他曾有過很多夢想,第一個夢想是當刑警,考上炮兵學院後想當一名炮兵指揮員,成為飛行員後還想當試飛員,去飛最好最新的國產戰鬥機。

直到選拔艦載機飛行員,孫寶嵩發現,他的夢想到了昇華的時刻。當孫寶嵩決定要做一名刀尖舞者時,師長對他説了一句話:“去吧,要是年輕20歲,我也要去試試。”

做一名刀尖舞者,而且是領舞“飛鯊”,幾乎是所有飛行教官挑戰自我的理由。來基地前,王_和楊勇已經有上千小時的三代戰鬥機飛行經驗,孫寶嵩還是空軍首屆“金頭盔”獲得者。改飛艦載機,意味着一切從零開始。

與戰鬥機飛行不同,艦載機飛行難在起降,最難在降。航母上,可供飛行員選擇的有效着艦區長度只有約36米,而國產殲-15艦載機的機身長度就有20多米。業內有句行話:再優秀的飛行員,也不可能在沒有着艦指揮官的幫助下,成功降落。

王_回憶那一年多的脱胎換骨,是一種重生。這位來自“海空雄鷹團”的優秀飛行員,來到基地後也要從飛模擬機入手,用新的肌肉記憶替代原先的訓練成果。

“飯量在增加,體重卻在減輕。”王_説,休息時間除了鍛鍊身體,就是飛模擬機。

若沒有信念領航,很難浴火重生。楊勇還記得中國第一位着艦成功的飛行員戴明盟給大家立下的規定:我們的艦載機飛行員,一定要自己飛上航母!

在這條軍規下,楊勇和戰友們都沒有事先走上航母熟悉跑道,而是夜以繼日在陸上苦練精飛。楊勇先後完成了晝間、夜間的着艦資質認證,成為同時具有晝夜資質的艦載機教官。

自己先行先試,試出經驗再帶教學員。中國艦載機飛行教官羣體憑藉赤膽忠誠,逐步構建起從岸基到艦基、從理論到實踐的人才培養體系。

當艦載機尾鈎順利掛住了遼寧艦的第二根攔阻索後,楊勇第一次去了航母上的餐廳,吃上了加入“尾鈎俱樂部”後的第一頓航母午餐。

學習時代楷模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羣體心得3

當我國第二艘航母完成首次海上試驗任務後,航母建設發展進入加速期,規模化培養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迫在眉睫。任務加重,規模擴大,週期縮短,課目增多。

飛行教官團隊打破固有模式,邊組建邊開飛,邊實踐邊探索,不斷刷新飛行極限、保障極限、帶教極限、空域利用極限。

教官樑李彬帶着飛行學員曲坤升空,他們的飛行課目是“晝間雙機低空山谷飛行訓練”。

高度160米,一羣大雁迎面而來,樑李彬修改坡度,成功避讓過去。誰曾想到,後面還有一隻追逐大雁的鷹,直接撞了上來。

座艙玻璃被鷹擊碎的瞬間,樑李彬被強風壓制在座椅靠背上。“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聽不見。後艙以為我昏迷了,我也以為他昏迷了。”樑李彬説,下意識要把飛機拉起來,否則最多5秒就要撞山。

勇者敢於無畏,是基於技術的精湛。當確認飛機狀態良好後,樑李彬放棄跳傘的念頭,他要把飛機帶回來。

驚心動魄12分鐘,樑李彬通過手勢告訴趕來的僚機:我要飛回去,我要下降高度,我要放起落架……在塔台、僚機、前艙和後艙的密切配合下,樑李彬駕駛着“敞篷飛機”成功着陸。

按慣例,樑李彬給已經懷孕的老婆報了個平安。電話中,他輕描淡寫地跟老婆説了一句:“今天被鳥撞了……”掛斷電話,又像沒事一樣去了食堂吃飯。除了眼球上掛着血絲,看不出他剛與死神擦肩。

勇者無畏,使命使然。當年與張超同宿舍、帶着張超遺物着艦的艾羣,已經成為出了名的鐵面教官。按他的話説,飛行員想在他這裏拿到滿分5分,只有兩次機會:第一次和最後一次着艦。

前者是為了鼓勵,後者是為了留個紀念。

學習時代楷模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羣體心得4

深秋渤海,遼寧艦破浪前行。

當艦載機進入進近航線,“刀尖上的舞者”要在短短數十秒內完成上百個動作。4道攔阻索橫跨寬闊的甲板,如同一個個等待登臨的“絕頂”。

敢為天下先、敢啃硬骨頭,在成千上萬次的探索與實踐中,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教官合力書寫出一份艦載機飛行人才培養的“中國答案”——

生死相依 追求卓越

“綁上同一根登山繩,即便拉着、推着,甚至託舉着也要一起翻越那座高峯”

“耳邊‘砰’的一聲,巨大的氣流瞬間就灌了進來,把我死死‘頂’在座椅上,飛機劇烈抖動……”

那一刻,是飛行教官樑李彬第一次遭遇特情,難免緊張。“可我必須迅速冷靜下來,機艙內還有學員。這個時候,我慌了他就會更慌……”

那一天,樑李彬正帶領學員曲坤在山谷間展開低空飛行訓練。一個轉彎過後,鳥羣突然出現在戰機上方。他們緊急調整飛機姿態進行避讓,一隻落單的鳥還是迎面撞上了戰機。“砰”的一聲響,座艙蓋被撞出巨大的缺口,近80%的面積受損。

樑李彬連續大聲向塔台指揮員報告。然而,氣流聲蓋過了通話聲,他只能通過僚機飛行員的手勢接收指揮員的指令。

“我和曲坤努力向前躬身,儘量減小氣流阻力……”帶杆、收油門、減速,一系列操作一氣呵成。

此時,高度只有160米,機翼下方就是居民區,四周則是高低起伏的山峯。

塔台指揮果斷、僚機緊緊相隨、學員配合默契,樑李彬一邊保持飛機狀態,一邊不斷向外觀察,完成近百次零失誤操縱,最終成功着陸。

“當時,我非常擔心曲坤會忍不住進行彈射。他要是彈射了,我也會跟着被彈出去……”回想當時,樑李彬最欣慰的是,學員與教官間託付生命的信任。

“駕駛艦載機的標準格外嚴苛,可以説是飛行事業的‘珠穆朗瑪峯’。我們和學員就是綁上同一根登山繩,即便拉着、推着,甚至託舉着也要一起翻越那座高峯。”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司令員孫寶嵩深有感觸地説,“為了航母事業,我們不能輕易放棄任何一個人。”

培養艦載機飛行員,是一條“光榮的荊棘路”:新的體系、新的領域、新的戰場……在飛行教官們面前,有太多的“空”要填,有太多的“路”要走。

只有把困難踩在腳下、把生死置之度外,嘔心瀝血、甘為人梯,才能託舉起“刀尖上的舞者”逐夢海天的天梯。

一個午夜,自詡掌握“快速入睡法”的飛行教官艾羣失眠了。一閉上眼睛,一名學員在落向“黑區”時推杆加油門猶豫不決的樣子,就像一根刺“扎進”艾羣的腦海。

因為腰傷,這名學員的改裝進度落後於同批次學員,對艦載飛行的理解也有所欠缺。艾羣專門為他繪製了改裝路線圖,讓他的成長逐步進入“快車道”。可這次,他又遇到了新難題。

艾羣猛然坐起,決定去找他問清楚緣由。

“戰機攻角一大,就總想把杆位保持住,不敢推出去。”找到問題根源,艾羣跑回宿舍拿出飛機模型,邊模擬、邊解釋,直到這名學員認真地點了點頭,艾羣才如釋重負地鬆了口氣。

受老教官們的影響,年輕飛行教官張宇亮常常會熬夜觀看學員的飛行視頻,分析飛行曲線,飛行結束後還會拉着他們一對一輔導,覆盤每一個架次。講評室、宿舍、餐廳、退場車……都能看見張宇亮為學員講評的身影。

“寧可自己累點,也不能漏掉一個關鍵點。”這是成為飛行教官以後,張宇亮逐漸養成的職業習慣。

學習時代楷模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羣體心得5

每一名合格的艦載機飛行員,都會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在基地,如果飛行員圓滿完成所有訓練課目,成功取得着艦資質,就會享受一個獨特的慶典:冷餐會。飛行員可以邀請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出席見證,比如父母、愛人、兒女、高中的班主任老師……還可以享受鮮花、蛋糕、掌聲和擁抱。

“那一刻,是艦載機飛行員一輩子的榮耀。”當聽到政治委員的呼點,加入艦載機飛行員序列的時候,“90後”教官徐璨覺得,自己就是渤海灣最帥的人。

為了這樣的夢想和榮光,短短几年時間,一批“90後”飛行員充實到了艦載機教官團隊。從“0”到“1”,再從“1”到“N”,“70後”領銜,“80後”加持,“90後”踏浪而來,三代人共同俯瞰機翼下壯美的海岸。

老中青三代人才梯隊,一樣單純、冷靜、執着,承擔着職業的風險,還有兩地分居和遠離城市煙火,又渴望去作戰部隊建功立業。不同的,只是歲月留在臉龐上的痕跡。

作為教官團隊裏為數不多的“70後”之一,飛行教官祝志強每次升空,都會忍不住看一眼繁忙的港口,那來之不易的欣欣向榮。在祝志強看來,今天還遠不到談成就的時候,中國艦載機事業,需要幾代人前赴後繼。

王_也這樣認為,自從來了基地,他就在房間裏掛了一幅字:“征途漫漫,惟有奮鬥”。

“80後”羅胡立丹,已經是一名出色的航母艦載機着艦指揮官,也就是航母甲板上的“C位”:LSO。由他摸索和最終形成的着艦指令體系,更加簡潔且符合中文發音習慣。

在下降的過程中,如果能在無線電中聽到羅胡立丹發來“保持”的口令,那就説明這將是一次近乎完美的着艦過程。

比羅胡立丹小几個月的丁陽,還在不斷挑戰艦載機的性能極限和飛行邊界,首次夜航、首次空中加油、首次艦機適配……

如今,“90後”飛行教官人數不斷增加。他們已經開始把着艦掛索的瞬間當成一種享受——“那一剎那,身體內的血液往前湧動,這就是傳説中的熱血沸騰。”

但大多數年輕的飛行教官的血性都留在空中,他們和老教官一樣,在家的時候,就算佔理,也不會跟老婆吵架。

這甚至被老教官們總結成美德,傳遞給年輕人。老婆生氣的時候,教官們不會還嘴——老教官們是這樣,年輕教官們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