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時代楷模孫景坤事蹟學習心得新版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8.75K

時代楷模孫景坤事蹟學習心得新版多篇

20世紀90年代,抗美援朝紀念館移地改建,向社會徵集文物,孫景坤這才決定將自己的立功證書等紀念物品捐獻出來,人們至此才知道他是一名戰鬥英雄。共同閲讀時代楷模孫景坤事蹟學習心得最新5篇,請您閲讀!

時代楷模孫景坤事蹟學習心得1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央視新聞推出系列報道《英雄無悔》,講述志願軍老戰士的英雄事蹟、家國情懷。

孫景坤是96歲高齡的志願軍老兵。他曾捨生忘死血戰沙場,作戰英勇榮立一等功。載譽回國後,他卻深藏功名解甲歸田,帶領村民改變家鄉貧困面貌。

在丹東市光榮院,一件掛滿軍功章和紀念章的軍裝掛在孫景坤老人的牀頭,這是他那段戎馬生涯的見證。

孫景坤的兒子孫福貴:我父親很懷念他犧牲的戰友,他有時候經常看這些獎章,再順手去摸一摸,他的腦海裏可能想的很多。

1948年參軍入伍的孫景坤曾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多次重大戰役,並立下赫赫戰功。1950年,孫景坤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曾因激戰負傷回國治療,傷剛好又再次奔赴前線。

1952年10月,在配合上甘嶺戰役的一場戰鬥中,身為副排長的孫景坤接到了增援161高地的命令。當時,161高地三面處於敵人的火力控制之下,送彈藥上去要衝過十幾條封鎖線。

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營長就告訴我,你帶領這九個人,扛多少手榴彈、扛多少子彈。一出發一看,飛機就來了,我們瞅準機會趕緊往上衝。

衝上陣地的孫景坤,和所剩無幾的戰士們投入到激烈的戰鬥中,他們打退了敵人多次反撲,孫景坤一人就擊斃了21人。

從中午一直到半夜,孫景坤和戰友們浴血奮戰最終守住了高地。因為作戰英勇,孫景坤榮立一等功。1953年,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回國英雄報告團成員,孫景坤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而在回到家鄉後的幾十年裏,他卻從未提起這些榮耀。

孫景坤的女兒 孫美麗:我問他,你怎麼不講你戰爭年代的事情,他説我不能説,一個個熟悉的臉龐都倒下了,我不願意説那些,心裏難受。

1955年孫景坤復員,他放棄了留在城裏工作的機會,毅然選擇回鄉務農。在辦理黨組織關係時,他“隱藏”了自己的戰功和榮譽,回鄉第三天就拿起農具到生產隊勞動。後來作為生產隊長的孫景坤,帶領鄉親們大力發展糧菜生產,用幾年的時間栽下了13萬棵松樹和板栗樹,並帶領村民一同修建水壩改造耕地。

遼寧省丹東市山城村村民曲華成:這個河一發水就把地都沖壞了,(孫景坤)領着大家夥兒修這個攔河壩,想辦法叫大家夥兒富裕起來。老百姓心目中非常信任他。

村民有困難,孫景坤想方設法解決,而他自己的孩子卻沾不上一點光。在家務農的大女兒孫美麗今年已經快70歲了,因為小兒麻痺她從小右腿落下殘疾。她告訴我們,16歲那年好不容易有了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卻在父親的堅持下讓給了生活更困難的家庭。

孫景坤的女兒孫美麗:當地電話局裏頭招一批工人,要電話員,我非常高興,我這回能當工人了,俺爸知道了,説什麼也不讓我去。

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當這個黨員,不能一切為自己着想,要多為羣眾,也為國家。

20世紀90年代,抗美援朝紀念館移地改建,向社會徵集文物。孫景坤最終決定將自己的立功證書等紀念物品捐獻出來,那時候人們才知道他是抗美援朝的戰鬥英雄。

抗美援朝志願軍將士後代徐江娜:這個(位)老英雄,他在戰爭年代出生入死、不怕犧牲,在和平時期他又深藏功名,都是對後代的一種教育,我們就是要繼承他們的光榮傳統。

時代楷模孫景坤事蹟學習心得2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之際,中央宣傳部以雲發佈的方式,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徐振明的先進事蹟,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

孫景坤是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山城村農民,現年96歲。他先後經歷四平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解放海南島等戰役,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在戰爭年代,他衝鋒陷陣、英勇頑強,出生入死、屢立戰功,負傷回國後又堅持重返戰場,用熱血青春詮釋了革命戰士的赤膽忠心,曾榮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多次,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級戰士榮譽勛章等榮譽稱號。在和平年代,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幾十年如一日紮根鄉村,用執着堅守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徐振明是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現年95歲。他先後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轉戰大江南北,經歷戰鬥無數,留下累累彈傷,從“娃娃八路”成長為“戰鬥英雄”,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保家衞國捨生忘死、英勇戰鬥,曾榮立多次戰功。他退伍不褪色,轉業到楊靖宇烈士陵園工作,父子兩代默默付出,守護英雄陵墓60餘年,身體力行保護革命遺蹟、講述英雄故事,弘揚革命文化、賡續紅色血脈,教育了無數青少年,感動了廣大社會羣眾,2017年被評為“中國好人”。

孫景坤、徐振明同志的先進事蹟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幹部羣眾認為,孫景坤、徐振明同志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的傑出代表,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革命戰爭年代,他們經過血與火的洗禮,經歷生與死的考驗,為保家衞國、維護和平立下不朽功勛;和平建設時期,他們不改初心本色,堅守革命理想,保持優良作風,在平凡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革命戰士英勇頑強、戰無不勝的英雄氣概,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忠誠品格,退役軍人永葆本色、接續奮鬥的優良傳統。大家紛紛表示,要尊崇英雄,關愛楷模,學習抗美援朝老英雄的崇高精神風範,披荊斬棘、奮勇前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創造新的歷史偉業。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

“時代楷模”發佈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授予孫景坤、徐振明“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孫景坤、徐振明同志先進事蹟的短片。中央宣傳部負責同志分別為孫景坤親屬代表、徐振明同志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牌和證書。遼寧省、吉林省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和退役軍人代表、青年學生代表等,在本地雲發佈現場參加發佈儀式。

時代楷模孫景坤事蹟學習心得3

1948年,24歲的孫景坤告別新婚妻子,毅然參軍,一年後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他隨部隊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征戰中落下20多處傷疤。

孫景坤選擇了深藏功名,返回家鄉務農。

曾經和孫景坤一起生產勞動、如今86歲的老黨員劉振發説:“只知道孫隊長當過兵,去過朝鮮,帶領山城村第一生產隊過上好日子,但也是剛聽説他立過一等功、當過大英雄。”

“只有在睡不着覺的時候,父親才偶爾會和我談起抗美援朝的往事。”大女兒孫美麗説。一個夜晚,孫景坤給孫美麗講:晚秋初冬,孫景坤所在排進入一片高粱地,子彈炮彈如同颳風下雨一般打來,一個排的戰士除了孫景坤外全部犧牲。“每當談起這些,父親總是眼含熱淚。”

雖已96歲高齡,老人還清晰地記得自己共獲得了8枚軍功章。

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平移重建徵集資料,孫景坤默不作聲地將立功證書、立功喜報和部分珍貴老照片捐出來。紀念上甘嶺戰役60週年時,相關部門邀請他去北京參加活動,需要穿軍裝拍照,他才從箱子底下找出軍功章掛在胸前。

時代楷模孫景坤事蹟學習心得4

正如在戰場上一鳴驚人一樣,戰鬥英雄孫景坤這一次的選擇再一次令人震驚——

1955年復員時,戰功卓著的孫景坤放棄了可以留在城市的機會,選擇回到自己家鄉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山城村務農。

從農民成為戰士,又從戰士迴歸為農民,在談及這一選擇時,孫景坤説:“誰叫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呢?只要能夠為老百姓做一點事情,在哪個崗位上都一樣。”

1947年,孫景坤入伍,先後參加四平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解放長沙、海南島等戰役,英勇善戰,捨生忘死。1949年,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入黨了,就要牢記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孫景坤説,“想想戰場上那些犧牲的戰友,我還有什麼資格挑三揀四?黨叫幹啥就幹啥!”

此後,孫景坤把餘生獻給了亟待脱貧的家鄉熱土。

回鄉第三天,孫景坤就拿起農具到生產隊勞動,很快就擔任生產隊長。他帶領鄉親們大力開展糧菜生產和山城村建設,用幾年的時間在家鄉滾兔嶺上栽下了13萬棵松樹和板栗樹,並修建水壩改造耕地。幾十年過去,小土壩已經成為守護兩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堅固河壩。山城村有一條河,洪水氾濫常年吞蝕土地,他帶鄉親們一起擋河造田,改造了一百多畝耕地……

在擔任村幹部期間,孫景坤仍保留忠誠擔當本色。三年自然災害時,全隊男女老少都要去食堂就餐,農民自留地全部收歸生產隊。時任紅旗公社古城作業區主任的他考慮到一些老人、小孩和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可能因此吃不上飯,堅持提出不同看法,結果被撤銷作業區主任職務。直到1963年,他才得以平反恢復職務。

為了讓村民們儘快脱貧致富,1984年,孫景坤組織村民先後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組、扶貧致富小組,還把分給自己的40畝地重新分配給5户從黑龍江遷來的貧困户。

在家鄉務農的數十年間,孫景坤深深隱藏自己的戰鬥功績,吃苦在前、不求享受,從不爭名爭利,受到了羣眾的高度讚揚。

村民們不知道孫景坤曾立下赫赫戰功,可大家覺得,他是黨員,上過戰場,政治上過得硬、靠得住。山城村村民劉玉慧説:“這老爺子很善良、很慈祥、很公正,我們現在過上了好日子,都得感謝這個老爺子。”

孫景坤的選擇,體現了一名黨員的風骨,折射出信仰的底色,也映照着中國共產黨人的赤子初心!

時代楷模孫景坤事蹟學習心得5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之際,中央宣傳部以雲發佈的方式,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徐振明的先進事蹟,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

在遼寧省丹東市拍攝的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7月7日攝)。孫景坤,1924年生,遼寧丹東人,1950年隨部隊入朝。在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中,擔任副排長的孫景坤帶領9名戰士增援駐守161高地的戰友,從中午到深夜,他們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這次戰役中,孫景坤斃敵多人,榮立一等功。新華社記者楊青 攝

孫景坤是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山城村農民,現年96歲。他先後經歷四平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解放海南島等戰役,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在戰爭年代,他衝鋒陷陣、英勇頑強,出生入死、屢立戰功,負傷回國後又堅持重返戰場,用熱血青春詮釋了革命戰士的赤膽忠心,曾榮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多次,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級戰士榮譽勛章等榮譽稱號,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回國英雄報告團成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在和平年代,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幾十年如一日紮根鄉村,用執着堅守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在吉林省通化市拍攝的志願軍老戰士徐振明(10月21日攝)。徐振明,1925年生,江蘇連雲港人。1950年10月,徐振明隨部隊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先後參加了鬆骨峯阻擊戰、“394.8”高地戰等戰鬥,榮立一等功。新華社發(顏麟藴攝)

徐振明是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現年95歲。他先後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轉戰大江南北,經歷戰鬥無數,留下累累彈傷,從“娃娃八路”成長為“戰鬥英雄”,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保家衞國捨生忘死、英勇戰鬥,曾榮立多次戰功。他退伍不褪色,轉業到楊靖宇烈士陵園工作,父子兩代默默付出,守護英雄陵墓60餘年,身體力行保護革命遺蹟、講述英雄故事,弘揚革命文化、賡續紅色血脈,教育了無數青少年,感動了廣大社會羣眾,2017年被評為“中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