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選派幹部到農村任職述職報告

欄目: 敍職履職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97W

2006年11月為響應省委關於選派第三批優秀<?XML:NAMESPACE PREFIX = O />

選派幹部到農村任職述職報告

年輕黨員幹部到農村任職工作的號召,接受市委、院黨組的安排,到**縣下符橋鎮廟崗集村任第一書記。現已工作三年,特報告如下:

我所任職的下符橋鎮廟崗集村是全國重點扶貧村,位於下符橋鎮西北約 20 公里,地處橫排頭上游淹沒區。 2004 年 10 月在村級規模調整中由原**村、羅家榜村、廟崗集村合併而成,總面積 12.13 平方公里。下轄 32 個村民組, 927 户, 3624 人,耕地面積 4944 畝(其中受澇面積 900 畝,水田 4531 ,旱地 409 畝,林地面積 5010 畝)。全村水面 1200 畝,其中圩內水面 200 畝,圩外水面 800 畝,有國家小二型水庫二座,大小山塘 169 口。村內有學校 2 所,衞生所 3 個,排灌站一座。全村設黨總支部 1 個,轄黨支部 3 個,黨員共 86 人。

全村村級集體經濟主要來自港山建材廠每年上繳 3000 元。羣眾收入以種植業為主。主要農作物為水稻。養殖方面主要是庭院式飼養雞、鴨、魚、鵝。

2006 年 11 月份,我到村裏任職後,在村兩委的幫助下,首先進村入户,對全村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瞭解,經過調查認為造成廟崗集村貧困的主要原因有:

1 、是農村基礎設施差 , 交通不便。

2 、是農田水利設施薄弱,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

3 、是地處佛子嶺下游,橫排頭上游淹沒區,洪災連年不斷。雨多澇災,雨少旱災。

4 、是土壤貧瘠,農作物生長條件差,收成低。村內土地均黃泥地,整村的耕地均為“氮少磷缺鉀不足”,種植出作物產量低,成本高。

5 、是農作物品種單一,沒有特色。全村清一色的水稻種植,基本沒有其它經濟作物。

6 、村內資源嚴重缺乏。村內除了勞動力無任何資源。

 對於這樣一個貧困村,我的壓力很大,但在市、縣檢察院及鎮領導指導和幫助下,各幫扶單位及村兩委大力支持下,大家齊心協力,三年來的工作還是卓有成效的:  

一、   創新工作機制,抓好兩個建設

基層組織建設是村級黨組織的核心工作,是搞好農村其它各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到村後,經過進村入户,走訪調查,基本掌握了全村情況,針對全村基礎建設薄弱,集體收為零,農組工作市重點幫扶村這種狀況,確定了以抓村級組織建設為突破口,帶動整村黨員隊伍建設。首先是抓好村兩委班子的自身建設,建立健全了村級相關配套組織和規章制度,強化民主集中制建設和黨組織生活質量,全面提高班子整體綜合能力。二是對村兩委成員進行了明確分工,各自明確自身的工作職責。三是根據村幹部工作的實際情況,強化週一例會制和兩委成員值班制。四是加強對村級各種軟件資料的規範管理。通過一系列的措施以及與村兩委成員的交流,使班子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風有了明顯的改善,特別是在村兩委換屆選舉中,為搞好全村第七屆村民委員會和村黨組織委員會的換屆選舉,貫徹上級黨委意見,選好村兩委班子,選好廟崗集村致富的帶頭人,我進村入户,徵求老村幹部和全體村民的意見,分別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和全體黨員大會,使選舉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全面提升村幹部的整體素質,結合全省範圍內開展的“素質提升工程”的契機,加強對村幹部的教育、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我村進行了計算機培訓、種植培訓等職業技術培訓。我們有一名村幹部在三年時間內已完成了大專學業,兩名幹部承包了工程,從事商業經營活動,正在成為致富帶頭人。

加強黨員幹部隊伍先進性教育,進一步加強黨員隊伍和村組幹部隊伍的建設。按照“三個培養”工作思路,着力培養了一批“雙帶”能力強的黨員能人大户,突出抓好黨員服務羣眾工作,搭建好黨員發揮作用的平台,夯實黨組織在羣眾中的基礎。三年來,共發展黨員9名,其中兩名女黨員。有效改善了黨員隊伍的年齡、文化結構,黨員隊伍整體素質有明顯提升。

切實加強對黨員的管理,合力做好“黨內温暖工程”。我們結合農村勞動再就業技能培訓,對村內有生產能力的貧困黨員土門組陳林,路東組吳世貴等進行了專業技能培訓,對村內年老體弱,生活困難、下崗失業黨員登山組吳克欽、翁衝組張尚富、小祠堂組翁興祥等給予了關心照顧,發放救助金。2007年七一前夕,我們村兩委會同縣檢察院反貪支部祭掃了黑炭衝革命紀念塔,對村內10名貧困黨員進行了慰問,發放了慰問金。2008年七一,為緬懷革命先輩,瞭解**西革命史、文明史、發展史,感受黨的温暖,我向市檢察院積極爭取3000元活動資金,帶領全村在家黨員來到了**革命紀念塔,祭奠革命先烈,全體黨員和新入黨的3名同志一起進行了入黨宣誓。2009年七一前夕,我們村兩委會同市檢察院九個 支部的部分幹警祭掃了黑炭衝革命紀念塔,對村內年老體弱,生活困難、下崗失業20名黨員給予了關心照顧,發放了4000多元慰問金。對村內29名30年以上黨齡,逢整十歲的老黨員單獨登記造冊,並在其生日時派人進行慰問和送年畫。對村內老黨員、老村幹部去世,村兩委代表黨組織對家屬進行了慰問。對全村36名無職黨員設定了崗位,如財務監督崗等。

認真全面開展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開展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是適應農村綜合改革,轉變鄉村工作職能和應對鄉村區劃調整後,鄉域村域擴大,為方便羣眾辦事,開展的一項一舉多得的民心工程,按照要求我們村設立代理點,各村民組也有代辦員,村兩委將凡是與羣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事項都列入了代理範圍,從受理、承辦、回覆三個環節進行,做到服務內容、承辦責任、申報材料、辦事程序、承諾時限“五公開”。 為更好的方便羣眾辦事,村兩委實行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制和首問責任制,將凡是與羣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事項都列入了代理範圍,過去羣眾遷户口、辦證件到處跑,不知找誰,如今只要有了事情先找村幹部。通過為民辦實事,拉近了幹部和羣眾的距離,加深了羣眾對黨組織的感情。

抓好村級組織工作規範化建設。做到常規工作制度化,檔案管理規範化。切實做好黨務公開工作。將黨務公開與村務、政務公開結合起來,一年分四次在村公開欄公示,做到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我村基層組織工作在各級組織部門的檢查中均得到了好評,我們村被評為全鎮優秀基層黨組織,我個人及村裏另4名同志多次被評為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等,三名同志被評為縣級優秀黨員。我村被評為全縣貧困村整村推進先進村,受到了表彰。

二、   科學謀劃發展,增強致富意識  

優先制定規劃,確保新農村建設穩步開展。為強化發展意識,吃透村情、找準問題、抓住優勢和特色,理清發展思路,在村兩委的支持下我先後對村裏的32個村民組的情況進行了摸排,瞭解各小組具體實情,進村入户,對村民生產和生活情況進行調查,在熟悉了基本村情的基礎上,經過村兩委研究,在鎮領導的幫助下,制定了廟崗集村2007_2009年發展規劃,制定了三年發展的指導思想、原則及要實現的發展目標。

有了奮鬥的目標,就要有奮鬥的措施。發展經濟,富裕農民是到村任職的中心任務,是檢驗選派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是農民,只有農民自己有富裕的願望和技能才能真正的有富裕的希望。所以,我一是大力宣傳黨的農村政策,二是結合縣、鎮開展的培訓對有一定文化發展能力和願望的農民進行了農村科技培訓,增強他們發展農業和多種種養殖業的本領,先後多次組織村民參加村、鎮、縣舉辦的職業技能培訓,選派3名婦女參加市婦聯組織的婦女再就業培訓,其中一名婦女已利用其所學的計算機技術進行了就業,開了一家聯通收費網點。三是積極利用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平台——“電視上網”工程,為廣大農户提供教育、培訓、信息等服務,為羣眾解惑答疑,引導農民致富。我村水產養殖大户陳正軍原先養殖規模小,收益差,為弄清問題癥結所在,我多次到其養殖場地進行調研,瞭解情況,原因是養殖規模小,養殖技術差。為此,我召開兩委會及相關的村組長會,研究協調將我村土門水庫發包給陳正軍,使其擴大養殖規模,村遠程教育開通後,我及時通知他到村部收看相關知識。目前,在縣組織部門的關心下,網絡已安裝到家,他養殖的魚類及**西白鵝、鴨等水產品生長良好,出現售銷兩旺態勢。

四是通過努力,村裏成功的引進外資成立了**羊毛衫廠,解決了80餘名農民就業,目前該廠運轉正常,效益顯著。在它帶動下,我村又**了另外兩家羊毛衫廠,一家精米加工廠,改變了全村無實體企業的狀況。

為了有效的使用項目資金,幫助企業做強做大,我將4萬元項目資金投入到羊毛衫廠,使企業獲得了發展資金,村級集體年獲得經濟利益近5000元。

三、   爭取項目支持,夯實發展基礎

針對廟崗集村基礎設施薄弱的情況,我確定了以基礎設施建設以便民為目標,明確了三年內必須完成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村中心國小建設,村組道路建設以及圩堤除險加固及塘堰除淤加固等工程。通過向選派單位彙報、向主管部門爭取、幫扶單位支持,各項工程正有條不紊得以開展。經過三年的建設,我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根本性的變化,改變了過去“天晴一塊銅,下雨一胞膿”的交通不便的狀況,基本實現了環村水泥路和砂石路的目標。

1、村級活動場所建設。為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我們對原村三間年久失修的房屋進行了拍賣,為方便村民辦事,重新進行了選址,通過向市檢察院、縣組織部門彙報,爭取了組織部門4.9萬元項目資金及檢察院近萬元現金支持及計算機和打字機等辦公室用品,也得到了省、縣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縣檢察院得知後也送來一萬元現金幫扶。目前村部辦公樓已建成使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建設不僅滿足了村級工作需要,同時也為村民開展文化、教育等活動提供了必要的設施,進而提升了村黨支部在羣眾中的地位和形象,提高了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2、中心國小建設。在教育部門及省幫扶單位中科院**分院的支持下,完成了廟崗集村中心國小教學樓及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並修建了籃球場,使孩子們能在潔淨明亮的教室裏讀書,在寬敞平坦的球場遊戲。在這朗朗的讀書聲中,在歡快的嬉笑聲中,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3、環村水泥路及村組道路建設。我村原先除一條**區縣道從村邊通過外,村內無一條像樣的道路。根據羣眾要求,我及時抓住村村通國家補助政策,爭取村村通工程,現有5.4公里的“三廟”路,2.5公里“龍洪路”; 2.5公里“董廟路”, 1.4公里“羅三路” 已建成通車。我經過多方努力,在市檢察院領導的大力協調及縣政府的支持下,籌集資金20萬元,已修建2.5公里小台村組路及廟崗集村民組路。正在修建2.5公里黑炭衝村組路土方工程。

4、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利用庫區移民扶持資金,積極爭取項目,做好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庫區移民不僅有個人補助資金,大量的是項目扶持資金,我積極利用這項利好政策,大力爭取項目和資金,先後完成了黃泥坎排灌站機械更新及配套設施維修;內外堤圩水毀工程的修復;看塘大橋維修工程;對平樓大堰進行了除險加固;國家二型水庫高苗沖水庫的重修;**了後台大橋及羅家榜飲用水工程建設。目前土門水庫正在進行加固維修。

5、衞生室建設。結合農村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的落實,目前,村衞生室的醫用設備已備置齊全,辦公地點正在加緊修建,可望年底完工,到時村民即可就近就醫。

四、   多辦實事好事,真情贏得民心

改進工作作風和行業作風,增進對工作的激情和對人民羣眾的感情是省委對廣大黨員幹部的總體要求。作為選派幹部直接面對廣大人民羣眾,更應帶着深厚感情和農民羣眾交往,真心實意地為他們辦實事、解難題、送温暖。由於村經濟發展滯後,貧困人口較多,我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到村伊始,我及向選派單位彙報情況,得到了單位領導和同事們的大力支持,大家積極捐款捐物。我和村兩委研究,按照“雪中送炭”的原則將這4350元善款及數百件衣物分送到村中最困難的羣眾手中。由於村民經濟貧困,貧困兒童入學難。我村有三所國小,貧困兒童多,市檢察院捐贈了2000元現金及10套書包文具幫助10名兒童就學。我自己通過努力聯繫了3名熱心公益的同事和朋友每年捐助1800元幫助6名學習優秀的貧困兒童上學。07年春,針對村中部分村民生活困難,為解決他們的最迫切的生計問題,選派單位及時購買了6千斤大米送到村裏最貧困的農民手中。為了大力發展農村文化建設,建設文明鄉村,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市檢察院出資3000餘元籌建了我村的農家書屋,目前,我村書屋是全鎮規模最大,藏書最多的書屋。為方便村兩委工作,經過努力,在市檢察院的支持下,備置了廚房用品,解決兩委班子吃飯的問題。我村村民慕花元是肺結核晚期患者,家中一無所有,生活極度困難,我們為他爭取了大病救助款,還每年為他募集了善款。今年5月,他因病去世,我們爭取民政部門救助以及村民捐助,妥善地安置了他的喪事。利用自己的法律專業知識,熱心解答村民相關法律諮詢,增強農民的法制觀念,提高農民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

五、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村黨組織書記作為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對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建設起着關鍵的作用,作為村黨組織書記,尤其是選派幹部,對自己的要求一定要高。要不斷的加強學習,增強對人民羣眾的感情,對選派工作的熱情,努力提高自己為民辦事的能力。學習是增長知識和才幹的重要途徑,也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要想做實事做好事,就必須加強學習。面對新情況、新形勢,更是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決策水平和能力,跟上工作和時代發展的需要。我一是向書本學習,學黨章和黨的十七大報告以及胡錦濤主席視察**的重要講話以及新農村建設的相關的理論政策知識,掌握黨在農村的相關政策規定、法律法規,確保黨的的方針政策在農村得到很好地貫徹落實。多涉獵一些經濟、科技等多方面知識,努力拓寬發展思路。二是向實踐學習,基層幹部學習,向羣眾學習,學習農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學習運用説服教育、示範引導、提供服務等方法開展工作不斷提高服務羣眾,做好新時期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甘於清苦,做好村務日常工作。

農村工作是辛苦的,貧困村的工作更是清苦和繁瑣。面對吃、喝、住、行等諸多生活和工作上的不便和艱苦,我和村幹部們一起努力的工作,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我們一起耐心的應對,努力的為村民服務,努力做好:十年一次的全國農村農業普查工作;五年一屆的人大換屆選舉;前所未有的庫區移民資金扶持兑現登記工作、簽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合同、農業保險工作,新農村建設村村通水泥路建設、新農村建設規劃點、農村低保工作、**縣的殯葬改革工作、林權改革以及日常的農村計劃生育工作、黨內温暖工作、貧困兒童救助入學、徵兵工作、防汛抗旱、疾病防疫及村民糾紛解決等村務日常工作。

在三年來的選派工作中,我用真情贏得了羣眾的理解,用真誠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用實際行動為廟崗集的新農村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