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開題報告

美術教學開題報告多篇

欄目: 開題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05W

美術教學開題報告多篇

【第1篇】國中美術教學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論文題目:國中美術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以探訪蘇州古城為例

一、選題背景

學習方式即學習者在研究解決學習問題、完成學習任務時所表現出來的具有個人特徵的行為模式,是學習者持續一貫表現出來的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總和,是學習者完成學習任務或實現學習目標而採用的一系列步驟的組合,其中重要的內容就是學習方法。新一輪基礎教育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在學習方式上,新課程改革倡導以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方式,並且強調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力圖通過建立課程標準、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化信息技術教育,改革教材、評價體系與考試製度等一系列舉措,倡導並促進學生接受新的學習方式,完成學習方式的改變:被動學習自主學習;個體學習合作學習;接受學習研究性學習。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本課題的主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從學生學習方式的角度來説本課題通過嘗試運用單元化研究性學習活動,改變了原有的獲得知識的方法和渠道,從被動學習變成自主學習,從個體學習變成合作學習,從接受學習變成研究性學習。從教師角度來説,可以通過本次課題研究可以尋找到在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為美術教師在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參考。從國中美術教學實際情況和開發利用本土美術資源的角度來看,蘇州作為一座歷史古成,文化名城本身具有非常豐富的美術資源,亟待美術老師去發現研究、開發利用。本研究在實踐的過程中設計出適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的探訪蘇州古城的單元化研究性學習活動,在教學實踐中尋找到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有良好的操作性的活動方案,頗有實踐意義。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針對蘇州市吳中區部分國中展開蘇州古城本土美術資源開發和研究性學習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問題,總結優秀的經驗。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設計探訪蘇州古城的單元化研究性學習活動,制定計劃,並展開教學。根據教學實踐中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活動和內容。在實踐的過程中,總結在國中美術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方法,並尋找問題與不足,為今後在國中美術教學中開展、推廣研究性學習做鋪墊。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簡單表示為:

五、寫作提綱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5

第一章 緒論 9-14

第一節 研究的背景 9-10

一、新課程改革對轉變學習方式的要求 9

二、研究性學習對美術教學的積極意義 9-10

第二節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0-

一、研究的目的 10

二、研究的內容 10-

三、研究的意義

第三節 研究的方法和步驟 11-14

一、研究方法 11-1,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2篇】美術教學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實現價值和享用價值。而評價,就是人類發現價值,揭示價值的一種根本方法”.在課程研究發展,第一次把課程評價納入課程開發過程並使之成為課程開發的核心環節之一的,是美國課程學家拉爾夫?泰勒。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名著《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中,把課程評價問題作為課程開發的四個基本問題之一,從而使課程評價研究成為新課程研究領域的重要內容。自泰勒之後,課程評價領域從價值取向到操作模式,已經歷了幾代嬗變與演化,每次嬗變和演化都直接體現了整個課程領域的變化;每一次的嬗變和演化也都體現了人類不斷擺脱盲目被動而走向自覺能動,同時間接地折射出了時代精神的發展軌跡。

近觀歷史文化,自20世紀後半葉起,世界文化格局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呈現文化發展的多元化和文化相對主義的發展趨勢。世界各國藝術教育改革的焦點集中於一種具有開放、互動、多元特徵的,能不斷擴展的藝術課程,而作為國小藝術教育的主幹課程-美術與這一趨勢相對應,其研究方向也向這一方向聚焦。21世紀中國的藝術教育在繼承全世界藝術教育成就的同時,也必須保持本國藝術教育特色,同時建構符合中國國情的,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藝術教育新格局。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把課程評價觀的轉變作為一條重要樞紐,新課程更重視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美術教育內容不斷更新,美術教育評價也面臨新的挑戰,立足於素質教育的美術教育也更應重視對每位學生髮展的可能性作出積極的評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二、研究動因

要提高美術教學活動的質量,保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想的落實,就離不開評價。評價不僅是個人之間交流的一種手段,而且也是羣體間交流的一種必要手段。無可否認,美術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師生雙邊的交流活動,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準確反映着教師的教學水平,這種學習反饋形式-學業評價會促使教與學形成良性循環機制,從而完整地、準確地體現出美術教育思想。因此,如何進行作業評價成為我們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從評價標準看:美術作業的評價方式是多種多樣,在教學中,大多數老師往往採取當堂評價的方式,如學生、師生共評,教師點評等,作為美術教學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當堂評價美術作業難以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對作業中所藴含的情感和心理等意識問題,更難以做到深入的恰當的分析,只能泛泛地點到為止。尤其是面對一些大班額的具體情況,僅憑有限的課堂上三五分鐘的作業評價了。所以,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除了在課堂上的當堂評價外,在辦公室批改學生的美術作業,是大多數老師所採用的對學生美術作業評價的主要方式,這種評價方式,屬於靜態的對於學生學習實踐結果的評價,由於離開了學生本人,多少帶有一些教師的主觀意識,因此在評價時,教師如何通過學生的作業來和學生進行客觀的平等的意識上的交流,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從評價結果上看,發現很多老師在批改學生作業的時候,往往重改不重批,有的甚至不改不批,打上一個分數就算完了,至於那個分數是怎麼打的?為什麼那樣打,大多數老師都沒在等級分數之外給學生一個明確的交待,更有甚者,對一些自認為不好的作業竟一撕了之,有的甚至當着學生的面。毫無疑問,這種行為更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人以這種缺乏溝通、缺乏理解、缺乏情感因素,缺乏明確指導的作業評價方式,是對學生勞動成果和學生本人的不尊重,是與《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相違背的。

三、課題界定

就當前情況看,提到“評價”,人們大都把它與“判斷” “價值”等概念聯繫起來。本課題所提出的學生作業評價,就是指以一定的方法、途徑對學生學習的計劃、活動以及結果等有關問題的價值或特點作出判斷的過程。但要想把握它的準確涵義,還要結合幾個具體問題,其中包括:學習計劃、活動以及結果,即評價內容的問題;學習主體及其心理,即評價對象的問題;關於價值或特點的問題,即將涉及評價的標準;關於評價的方法、途徑問題等等,而其中的具體問題既相互關聯又互相制約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從而提出了“評語+等級學業評價體系”這一概念。

鑑於美術教學跨年級段多,我們主張應該視具體的學習任務評價,與其他的學習評價模式相互補充。事實上也是對當前學生美術學習評價領域發展趨勢作一種全面的、整體的、合理的概括和總結,同時通過實踐與研究誕生新的評價模式和方法等評價元素。

(一)理論依據

1.多元智能理論。這是美國認知教育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突出了多元化,認為人的智能結構由7種要素組成,不同組合使每人的智力結構各具特點,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2.教學論指出:評價是構成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布魯姆曾對評價做出過精闢的論述:a評價是一種獲得和處理用以確定學生水平的教育有效性的論證方法。b評價包括了一般期末考試更多種類的證據c評價用於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由此可見,我們應該倡導把評價的過程與結果作為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源泉。

3.烏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每個孩子都有歸屬、尊重、實現自我的需要。兒童的這種認同感來自於各方面對他的評價。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秀,如果他們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便會失望、情緒不振。

(二)研究意義

綜上所述,對於本課題提出和建立,也是基於四種不同的需要:學生心理的需要、家長認識的需要、學校教學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認為:它的現實意義具體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用“評語+等級”評價學生作業,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徵,有利於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態度和積極的學習情感。同時便於家長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瞭解子女的美術學習情況。

2. 課題實踐和研究過程,能促使我校美術教師在積極參與教改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教育、科研等各種能力均得以提高。

3.在此過程中,運用“評語+等級”評價學生美術作業的實踐與研究,為教學決策提供科學、可操作性的依據。

四、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研究綜述

經查閲大量文獻等資料表明;教育界這對於“學業評價”“課程評價”等資料方面略有著述,但顯現出“大教育”的跡象,對於“美術學業評價體系”的研究目前還未領略。因此,關於新課程中國小美術學業評價體系的建構與研究方面的課題及論文專著在國內尚屬冷門。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和預期目標

本課題具體研究的內容和預期目標分別是:

(一)研究內容

1.構建多元化操行評語模式

操行評語是教育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評價本身是一種操作過程,當然不可能方法單一,需要多層次、多角度的評價體系。評價的正確性與評價方法的科學性、多元化是密切相關的。隨着評語的改革與發展,評語的功能日漸突出。因此,在科學、正確的“指揮棒”的導向和推動下,對受教育者的評價不再是以往的學期末一段簡單的生硬的定性文字,而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①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

所謂主觀評價也叫做自我評價。學生根據一定的評價指標體系,對自己的學習、個性特長、與人交往等各方面進行主觀的評估,完成相應的評價任務。主觀評價應當是最重要最常用的評價手段。學生的主觀自我評價是進行積極的自我反饋、自我鑑賞、自我總結、自我調整的有效手段。其次,主觀評價沒有外界壓力,是在高度自覺、積極的基礎上進行的,可以保護和激發被評價者的自尊心與自信心。

學生的主觀評價往往是比較深入、貼切的,但是自我評價往往受到評價者的同一性的侷限,對評價的觀點、內容、標準和效果,有很強的主觀色彩,缺少客觀標準,如果主客觀差異比較大,就難免會影響評價的準確性。因此,老師在學生的自我評價基礎上應組織學生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小組評價或老師綜合評價,這樣就彌補了自我評價的侷限,使學生的操行評語既有自己的主觀認識,又有同學及老師的客觀評價。

②相對評價與標準評價

相對評價指在接受評價的一個羣體中,按照一定的評價要求,將每個學生的情況與評價的要求相比較,來確定每個被評價學生所達到的水平,實現評價目的。這種評價受益面大,能全面地評估每一個學生達到的高度,並確定其在羣體中的位置,同時使學生可以客觀地看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激發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此種評價方式可根據不同年級段,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但是,該評價是有相對性,有很大的“相比較而言”的弱點。

標準評價是一種相對絕對評價,它告訴學生明確的客觀標準,例如:“你是一位美術愛好者,美術成績優秀,懂得在美術作品中如何表現自己的情感,懂得描繪自己的所見所聞。”標準評價使被評價者只能知道自己有沒有達到某種標準,而並不清楚自己在羣體中所處的位置。

③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

定性評價是對學生學習質量進行評價的一種方法,其特點在對學生學習的表象進行全面的深入細緻的考察和分析,進而揭示一個學生的基本特點、對學習目標的達成度和學習效果。定性評價多用評語的形式表述,反映學生學習的質的既定性。好處是方法較簡捷,由評價者根據平時學習的直覺和理性分析予以評定,但它完全侷限於評價者的教學經驗和洞察力,主觀性強,客觀依據不足。

定量評價也是對學生學習質量進行評價的方法,主要運用統計學原理,考察學生的學習有個量的蒐集和積累。雖然操作起來較複雜,但有具體的數據作基礎,作為分析、評價依據,就比較客觀,也比較科學。

④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

學生受教育的過程評價,指的是不單純依靠對學生結果的測定來進行評價,而是重視對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的進展情況進行觀察記錄,來評定每個學習時期或學習步驟本身的優缺點。如某位學生,剛開學一段時間學習很努力,且學習效果很好,但後期學習鬆懈,效果較差,這樣在評價時應體現他的這一學習的過程體現 結果評價主要依靠學生的最終的學習效果的測定成績,這個測定結果雖然很重要,但不能作為我們評價學生的依據。因為我們要考察學生好的成績是怎麼得來的,同時,也要考察學生的學習過程所獲得的結果如何。在實踐中,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為了提高評價質量,使學生的操行評語是全面、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的各種情況,就必須建立科學、公正、多元的現代評價體系,我們必須用好評價這一槓杆,勇於探索,積極創新。如何就學生的受教育過程和結果進行有效的監控、解剖、收集和運用有關信息,對他們的學習效能和質量作出準確判斷和評價,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深感任重而道遠,我願在此課題不斷探索和研究。??

2.評語具體化研究

①抓住時機,點撥思路

“等級+評語”的批改方式,不僅注意學生畫面效果,而且注意了學生的構思與想象,適時點撥,以幫助他們拓寬思路,發展智能。

②善用技巧、評點問題:當學生作業中出現構圖、色彩、創造等方面的問題時,宜用評語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分析,找出不足之處並如何進行再創作,學生構圖不飽滿,主題不明確等問題時,他們自己往往很難發現。所以教師在點評時可採用:你看這樣畫是不是更好點,現在主題還不夠突出,你看該怎麼辦?諸如此類的評語。

③啟發誘導。

學生對一個物體的理解往往是比較定性的。據此,我們也要用評語誘導他們去思考,去大膽創作。如:一隻靴子,告訴小朋友們,他不僅僅只是穿在腳上的靴子,你可以把它往大的方向去想,把它想象成一棵樹樁,可以在上面畫一些茂盛的樹枝和葉子,也可把它想象成一個游泳池。天熱時有很多男男女女都過來游泳……除了這些,你還想到了什麼,你還可用什麼方法來作畫類似這樣的評語。不僅可促進學生的思路發展而且可誘導他們潛心於美術創作。

④充分利用激勵機制,激發學生情趣、學習習慣、學習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對智力因素的發展起着相輔相成的作用,端正的學習態度、高漲的學習熱情、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的學習情感是學生健康發展的根基,也是學生後繼學習的內在動力,積極開展這方面的評價,就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和主動性,國小生天性愛受表揚,老師幾句鼓勵的話語,會形成一種無形的力量,適時進行正面評價,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於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⑤適時合理評價。

3.構建課後美術作業評價研究

本課題所建立體系主要是通過建立學生檔案袋來體現學生的作業成績,設置美術學習檔案袋,通過評價活動做好美術學習過程中各階段的評估記錄,是美術教學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有效手段:如果建立美術學習檔案袋,學生就能自然對照教學要求和教師各階段評價以及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找出自己的差距和成績,形成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和自我進步的能力,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有效地提高學習的質量,教師通過學生的美術學習檔案袋,瞭解學生對自己的表現活動所作的內在心理是定位和評判,便於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差異的個性,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可以説,美術學習檔案袋建立,促進了美術教學與評價更加緊密的結合,它全面展示了學生的學習二)預期目標

通過課題實踐和研究過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更好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主動的學習態度,積極的學習情感,形成自信,體驗成功,為學生在美術乃至其他學科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素養。

六、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和條件分析

任何一項課題的提出、試驗和研究,都需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和相應的研究條件

1.成立課題組,明確分工和責任,形成課題研究脈絡,做到有組織、有保障。

2.建立課題組例會制度,總結前階段實驗工作;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及時總結經驗,不斷提高。

3.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和課題研究檔案管理制度,詳細記錄整個研究過程,保證了課題實施的科學性和規範性。

4.具有優越的學校研究環境,學校學習氛圍濃厚,具有特定優勢的學生羣體,具有一支結構優勢的美術師資隊伍。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

* 準備階段(20xx年9月-12月)

1.組建課題小組,並形成課題研究脈絡,健全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

2.收集相干資料,組織課題組成員開展理論學習,形成理論綜述。

3.制定其可行性方案。

4.提出課題申請,進行實驗前期調查、分析、撰寫《調查分析報告》。

* 實施階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

《階段性研究報告》報告

《中期成果展》 主要展示教案、學生個案作品、以及教學和片斷案例

* 總結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①收集整理研究過程中的論文、報告、學生作品、教案、案例等資料。

②集結本課題實踐和研究的成果,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八、主要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國小美術教學的理論,更新教學觀念,尋找理論支撐,發揮理論指導作用。

2.問卷調查法:通過對一年級學生的調查,摸清我校高年級學生學習英語的基本情況、學習興趣與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

3.個案分析法:組建學習小組,定好組長,充分發揮學生小組長的作用,讓基礎好的學生帶動身邊的幾個學生共同進步。同時,對重點幫困學生個別配好學習對子,隨時記錄情況,進行個案分析。

4.經驗總結法:組織美術教師開展各種教研活動,及時分析總結。

九、研究對象

一年級段小朋友:

實驗班:一(5)、一(6)班

對照班:一(7)、一(8)班

【第3篇】幼兒美術教學研究開題報告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幼兒美術教學作為一門藝術,能感染情緒,表達思想,陶冶情操,培養創造性思維,是幼兒表達行為的第二語言。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兒童人格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在繪畫教育活動中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培養孩子的表現力,提高藝術修養,是一件意義重大的工作。《綱要》中提出了“感受與表現創造並重”的美術教育觀。強調幼兒的美術教育要寓教育於美的享受之中,要始終把對幼兒個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強調在幼兒精神獲得滿足和愉快的同時,培養其對美的感受力和藝術表現力、創造力。

學習《綱要》的同時,反思目前幼兒園的美術教育現狀,我們發現仍然存在誤區:如在美術表現、創造性方面,仍然偏重美術知識和技法的傳授,忽略幼兒對美術的感受和情感表現,表現形式不夠豐富,評價重結果輕過程,以“像不像”、“好不好”為評價標準,忽略幼兒對繪畫“美”的情感體會和表達、表現等。針對以上誤區,我們綜合實際,提出了“在繪畫活動中培養幼兒表現力的研究”這一課題。通過研究,充分發揮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注重幼兒自主的學習過程,引導幼兒運用各種形式大膽表現、自由想象,讓幼兒對美術活動懷有強烈的興趣和表現熱情,以美術帶動思維,從而得到生動、活潑、主動、全面和諧的發展。 在繪畫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情感表現力,不僅是幼兒素質啟蒙教育有效開展的新路,也是幼兒全面素質形成的重要切入口。如果一個幼兒對活動充滿了積極的情感,他就會具有極強的求知慾望,從而形成探究環境的動機,並努力去認識事物,解決問題。幼兒園的美術活動,就是從早期的興趣和能力出發,根據其特點,因勢利導,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愛好,使其在活動中得到快樂和滿足,感受到什麼是美,並會用繪畫這種方式來表達自身的情感,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一)概念界定

1、美術:是以有形的物質材料,塑造出人們可以直接感知的可視形象的視覺藝術。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是指有組織的美術活動,和靈活多樣的日常美術活動。有組織的美術活動內容包括繪畫、手工、欣賞名畫三大部分。

2、美術表現力:幼兒把繪畫活動作為一種表現手段,通過自己對周圍事物的美的體驗,經過想象以繪畫、手工等形式,創造性地表現出來的能力。他們的自我表達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自由表達,一種是創造性表達。表現力的核心是創造。

(二)理論依據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在《綱要》中,不僅強調了“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而且還強調了要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2、赫伯、裏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於啟發

培養人的個性,順應兒童自然本性的發展。”美術教育是表現內心的藝術,兒童通過視覺藝術這一形式來表示個人的感受,從中體驗到快樂、成功、確定自身內在的本質和價值。美術活動為兒童提供了自我表現的形式。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課題研究步驟:

(一) 準備階段

學習《綱要》,和相關理論書籍或文章,結合本園實際和特色,確定研究要點和切入口。做好論證和方案形成的一些前期準備工作。

(二) 實施階段

1、對幼兒進行觀察、瞭解、分析,把握幼兒的現狀、特點、需要和潛力。

2、根據分析情況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適合本班幼兒的課題計劃。

3、經常進行教學觀摩,不斷改進教學模式。

4、每月進行研討活動一次,每週不定期交流;每月至少撰寫有照片的案例分析並進行交流。

5、利用照片、錄象、文字記錄和收集幼兒作品等多種手段做好過程實錄。

(三) 總結階段

成果資料整理、分析、展示;撰寫研究報告;請專家對成果進行評價。

七、研究成果形式和呈交日期

1、成果形式:結題報告、論文和隨感、案例記錄、研討活動照片、幼兒作品等。

2、呈交日期:xx年6月

課題研究舉措

(一)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的老師。”興趣可以開發人無限的潛能。

1、讓幼兒多感知大自然的美麗,親身去體驗自然界中藍天白雲,花鳥魚蟲,瓜果蔬菜等各種形態、色彩,感受發現其中的美麗,這些都將給孩子帶來無限樂趣和遐想,引發他們的興趣。

2、老師的教學方式和語言也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採用擬人化的方法介紹所作畫的特徵、表現方法,再以新穎的組織形式,藝術的引導和熱情的鼓勵,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

3、創造適宜幼兒發展的環境,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孩子的思維活動很大程度上受到情感的影響,為幼兒設計和提供一個良好、寬鬆、愉快、活潑的學習環境是必然的需要。教師應以親切的語氣,温和的表情使幼兒的心理處於安全、寬鬆的狀態中。利用幼兒精品和名畫來佈置教室,讓幼兒想象美、感受美,並提高提供豐富的材料和工具,給幼兒提供一個自由發揮想象、盡情表現慾望的場所。

(二)挖掘作品的內在情感,運用多種繪畫工具和手段,促進幼兒情感表現力的發展。

1、不同的繪畫,不同的主題,不同的風格,同時也流露出不同的情感,只有抓住特點,充分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才能啟發幼兒去感受、體驗作品的真正內涵,我們的課題研究要充分與主題活動相結合,引導幼兒挖掘美,富有感情的表現美,將幼兒的美術活動滲透在主題活動和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實施。無論是預設還是生成,要限度的給予孩子體驗和感知美的機會,自主的運用美術手段來表現,使孩子把自身的體驗和真實情感傾注在藝術創造中。

2、我們一般的繪畫活動,通常是蠟筆水彩畫,在教學中,要努力突破這種侷限性,結合幼兒表現的需要,開展棉籤畫、印章畫、指點畫、水墨畫等,啟發引導,爭取做到同一作品,多種感覺;同一對象,多種角度;同一命題,多種表現;同一內容,多種手段。引導幼兒運用多種繪畫工具和手段,充分表現自己的情感和認識。

3、在幼兒繪畫活動時,啟發幼兒觀察、回憶生活中的美好情感,人們熱愛勞動,文明禮貌等美好事物,通過引導幼兒對這些美好事物的描繪,從中誘發幼兒積極向上的美好情感,使幼兒的心靈得到陶冶,使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識、社會責任感、道德感在他們的心靈得到萌生,這樣,不僅使他們能感到生活的美好,同時激發他們創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4、開展創意畫和隨意畫的練習,促進幼兒發散性思維的發展。通過講述一個故事、一段音樂,一個題目,現場的直觀表演,讓幼兒將自己心中的情境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隨意的線條、色塊、畫面,也可以進行多方位的聯想,畫出新的內容。這樣,幼兒能夠多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自己的世界裏翱翔。

5、遊戲是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美術活動將要追求的目標,即美術活動遊戲化,讓幼兒在寬鬆、自由、和諧、開放的空間裏,引導幼兒自由表現自己的意願和感受,讓幼兒達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三)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提高幼兒美術作品的利用率。

1、多元評價。它能使教師更全面地瞭解幼兒的所思、所想、所感,通過幼兒自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家長參與評價的方法,使幼兒既能表達自己和展示自己,又能獲得來自各方面的評價信息,通過相互交流、相互欣賞,正確地認識自己,看待別人,有利於自信、自尊、自我反省和評價能力的培養,教師多傾聽幼兒的想法,尊重每個幼兒的點滴創造,鼓勵別出心裁的表現情感的方式,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情感表現力;不以成人的眼光進行評價,提高幼兒表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2、要提高幼兒美術作品的利用率,體現繪畫活動的教育價值。如: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老師,或同伴間互相贈送等,還可以佈置教室、走廊、區角等等,讓幼兒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悦,激發幼兒表達的慾望,為幼兒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一個展示的平台。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幼兒園實驗班的孩子整體繪畫水平得到了提高。

2、將孩子們的畫整理分類並附説明裝訂成冊。

3、總結好的美術教學方法進行整理運用 。

4、根據整個課題研究過程呈現論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