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中國夢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7W

中國夢論文精品多篇

毛概關於中國夢的論文 篇一

《人才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

摘要:中共以來,以為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挑戰,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凝聚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征程,從多年的實踐可以看出,要實現科學發展,關鍵在科技,根本在人才。

關鍵詞:人才;中國夢;根本

中圖分類號:D61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5)12-0160-01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催人奮進的偉大時代,我們進行的事業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無論是思想創新、觀念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創新、還是管理創新,都離不開人,根本上要靠人。縱觀歷史,無論時代條件如何變化,我們始終都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只有人才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根本保證。

一、人才建設的重要論述

黨的指出,加快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佈局,充分開發利用國內國際人才資源,推動我國由人才大國邁向人才強國。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是保證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根本之舉。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加快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佈局,造就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推動我國由人才大國邁向人才強國。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支持力度,重視實用人才培養,引導人才向科研生產一線流動。充分開發利用國內國際人才資源,積極引進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建立國家榮譽制度,形成激發人才創造活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開創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局面。

在看望專家學者時強調:廣大專家是我們黨的寶貴財富,在人才隊伍建設中起着高端引領作用,在科技、經濟、文化和社會進步中起着關鍵支撐作用,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依靠力量。各級黨委要充分認識聯繫專家工作的重要意義,將聯繫專家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完善黨委聯繫專家制度,做好聯繫服務專家工作。

在出席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上演講時強調: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來。我國要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須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必須大力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科技創新型科技人才。要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等機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師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注重培養一線創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在黨的以來關於人才的系列講話,提示了人才對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重大意義,體現了黨中央對各級各類人才的關心重視,彰顯了當下中國廣納天下英才的博大胸懷。實踐證明,人才是實現中國夢的最大優勢。人才工作必須有一個遠大的戰略目標,這個戰略目標就是中國夢,中華民族的復興離不開人才。這就需要我們建立有利於人才成長的一個育人環境、用人環境、生活環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對科技人才的使用必須要有新的思路。

二、創新觀念,增強用人意識

不同行業與同一行業的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人才觀念。人才觀念,是一種長期形成的人才意識,它影響和支配着整個員工隊伍的建設。人才觀念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與社會發展不完全同步,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不斷的產生新的需要,出現與之適應的新行業,舊人才觀念長期存在,成為企業前進的沉重包袱。現實證明,增強用人意識、創新人才觀念是企業現代化的先導。

科研院所的改革正在逐步深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一條必須走的發展道路。受長期計劃經濟傳統的影響,科研院所無論在思想觀念上,還是機制體制上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小富即安的觀念和思想還比較深。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創新人才觀念。創新人才觀念,通常情況下,學歷、資歷與能力具有一致性,但客觀上也存在矛盾。在識別人才時要堅持德才兼備原則,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選人才,克服“任人唯親”的觀念。樹立選拔創新開拓型人才的新觀念,以人為本,尊重人才,鼓勵人才幹事業,幫助人才幹事業。建立科學的人才管理新機制。對人才有寬容度,要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保護好人才。揚長避短,讓各種人才能夠成長起來併發揮作用。最合適的人才就是最好的人才,將合適的人安排在合適的崗位,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三、關心成長,建立激勵機制

關心人才的成長,激發人的動機,使人有一股內在的動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標前進。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以提高組織的效率。激勵意味着承認、尊重、關愛、鼓勵、支持和報償,沒有對勞動和付出、努力和貢獻的應有酬勞,沒有天道酬勤的機制,沒有公平合理的激勵,沒有奔騰向上的熱情和生命力,我們的生活將失去色彩,社會將失去生機,財富將面臨枯竭,創新將缺乏動力,正義和美德將得不到弘揚。

人才激勵是一項艱鉅而複雜的工程,科研院所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完善規範的激勵機制。樹立“以人為本”的激勵機制,真正做到關心人、尊重人,創造各種條件,促使人的全面發展。通過有效的思想激勵、行為激勵、參與激勵、目標激勵、培訓激勵、競爭激勵、晉升激勵、文化激勵、榜樣激勵、績效激勵、榮譽激勵、薪酬激勵、股權激勵等方法,把人才吸引來,留得住,用的好,實現人才的相對穩定。

科研院所要重視對員工的激勵,根據實際情況,綜合運用多種激勵機制,把激勵的手段和目的結合起來,改變思維模式,真正建立起適應科研院所特點、時代特色和員工需要的開放的激勵體系,使科研院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四、重點培養,適應發展戰略 從目前來看,我國人才培養結構還難以適應經濟發展體系建設的需求。一是人才總量不足。二是人才培養結構不合理。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影響科研院所可持續發展,形成了“千金易得,一將難求”的局面,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在科研院所中佔據重要的地位。而如何能更有效識別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真正發揮人才的作用,已經成為當前企業不容忽視的問題。人才,作為科研院所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其建設與培養關係到科研院所能否長久持續健康發展。

為適應“轉方式、調結構”對高素質科研技術人才的需求,加強科研院所重點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需要。根據不同行業、不同領域專業技術人才成長規律和特點,研究制定專業技術人才發展的戰略規劃。加快選拔和引進一批適應科研院所發展戰略的領軍人才、創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特別是國際化高端人才。培養造就具有世界水平、適應行業創新發展需要的院士、首席專家、科技帶頭人和技術骨幹。

五、文化引領,營造成長環境

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多層次的立體工程,根本目的是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作為人力資源開發的根本,必然需要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環境,而其本身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應有之義。科研院所所在工作中要特別重視三個方面:一是切實保證人才的主人翁地位。他們對院所各項重大決策的知情權,對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和深化改革舉措的參與權以及對院所發展規劃的建議權,對各項工作和領導幹部的監督權都體現了尊重是否落實和尊重程度怎樣。二是重視他們繼續學習和提高的要求。當今知識更新的速度很快,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出現,對科技人員在職在崗的知識更新、培訓學習決不能放鬆,要為他們創造學習、深造的機會,開闢提高思想素質、業務技術素質和文化素質的渠道。同高校建立聯合培養人才的定點。在用人觀念上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廣泛開展了國內國際交流與合作。三是主動從生活、家庭和身體上關心他們。努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這是溝通思想、聯絡感情,促進團結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良好的人際關係,和諧的團隊氛圍是感情上拴心留人的必要條件。

要營造鼓勵人幹事業,支持人幹成事業的社會氛圍。對科技人員來説,在一定的物質追求得到滿足之後,他們最大的滿足是事業上獲得成功。事業成功的前景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最大動力。要建立一種充滿活力、公平競爭的管理機制和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使他們的個人才能得到充分發揮,這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根本體現。科研院所通過推薦選拔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為他們的成長創造條件,搭建平台。這些措施不但促進了科研生產任務的完成,也形成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濃厚氛圍。

六、結語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國家發展的戰略資源,是實現“中國夢”最可依靠的力量。人才強國建設每向前推進一步,我們離實現“中國夢”就會更近一步。

毛概關於中國夢的論文 篇二

《對實現“中國夢”的若干探討》

[摘要]“中國夢”自提出以來,就成為了當前國民生活中討論最多的詞彙之一。但是,如果想真正地理解“中國夢”的實質,瞭解其現實價值和意義,還需要我們從根本上來了解這一理論的內涵、外延、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實現的有效路徑,為“中國夢”的全面實現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中國夢;當代價值;實現路徑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2年參觀國家博物館時,第一次透過電視媒體向全國人民提出了“中國夢”這個詞。在此之後的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又多次提到了“中國夢”,並闡述了其基本內涵:“中國夢”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可以説,加強對實現“中國夢”的理論探討與實踐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時代價值。

一、“中國夢”的當代價值意義

“中國夢”的提出,對推動中國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並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指明瞭道路和發展方向

實現中國夢就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三個必須”即是將中國力量有機統一了起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指明瞭方向,説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經實踐檢驗的一條能夠真正實現民族振興的正確道路,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二)體現了中國人的自信心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不論在經濟建設還是社會發展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夢”的提出,對正處於改革開放關鍵時期的國人們來説,就像一盞充滿了自信、激情、奮鬥和力量的明燈,不但體現了中國人民對於未來發展的自信心,同時也是促進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儘快實現的推動力。

(三)表達了中國人的心聲

“中國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同義轉換,它真實地表達出了中國人的心聲。其中不僅包含着國家的富強夢、民族的振興夢,也包含着每一位國人的住房夢、社會保障夢、醫療保障夢等實實在在的夢。“中國夢”歸根到底就是人民的夢,只有通過人民的共同努力,為美好的夢想而不斷奮鬥,才能匯聚出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力量。

二、實現“中國夢”的現實挑戰

“中國夢”的實現面臨着諸多問題與挑戰,包括國際挑戰和國內挑戰,明確“中國夢”實現的外在環境,有利於找到最佳的實現路徑。

(一)國際挑戰

“中國威脅論”是西方國家無端臆造出的理論,他們認為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會危害世界其它各國的利益,甚至對世界的穩定構成威脅。這種言論的提出對“中國夢”的實現產生了巨大挑戰,也對中國的國際聲譽和形象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損害,甚至會導致“中國夢”的破碎。

(二)國內挑戰

首先,體制改革困難重重。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並不會一帆風順,在種種困難中,全國人民首先需要共同面對的就是關於體制改革的挑戰。因為所有改革最終成功與否都是由體制改革來決定。體制改革是國民經濟、科技、文化等所有其它領域改革的前提和基礎。當前階段,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正處於非常艱難和關鍵的階段,既有的利益團體不會坐以待斃,一旦觸犯了他們的根本利益,“中國夢”的實現就會艱難無比。但是如果繞開這些利益團體而改革,“中國夢”亦難以圓夢。

其次,社會矛盾不斷加劇。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方方面面的矛盾也逐漸凸顯出來,甚至已經開始嚴重阻礙中國夢的實現進程。當今社會的矛盾相比於改革開放初期要複雜得多,主要表現在羣體衝突增多、矛盾形式多樣化、矛盾包含的方面越來越廣等方面。這些矛盾如果不及時解決,將會不斷激化,從而嚴重影響到中國夢的順利實現,最終導致國家和民族的偉大振興淪為一紙空談。

三、實現“中國夢”的基本路徑

面對中國夢實現道路上的諸多挑戰,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去做,才能順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當前階段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基於國際問題的解決路徑

面對西方國家臆造的“中國威脅論”,中國既不能始終停留在過去固步自封;又不能聽信謠言而盲目自大,要增強與國際社會的的溝通交流,積極尋找能夠消除這些負面言論的方法。

首先我們要加強與各國之間對話,揭示西方國家提出“中國威脅論”的醜惡實質。其次,要讓世界各國人民真正瞭解到中國是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以逐漸爭取到世界上更多國家和民族的支持,消除“中國威脅論”的不利影響。最後,我們要彰顯國家氣魄,主動承擔大國責任,這樣的舉動不僅能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更是對“中國威脅論”的有力反擊。

(二)基於國內問題的解決路徑

首先,要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制度,包括完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只有逐步完善這些根本制度,才能保障國民的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使得政治清明、文化繁榮、經濟發展。

其次,要高度重視民生事業的發展。民生,顧名思義,就是中國老百姓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只有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國家整體的競爭力和發展力才能達到一個新高度。同時,只有發展民生事業,才能有效緩和社會矛盾,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早日構建完成。發展民生事業,具體就是要改革現有分配製度,提高國民收入比重,完善各項社會保障制度,提高社會福利,加大政府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力度,豐富民眾的業餘生活,大力建設“利民惠民”的基礎設施等。

最後,要構建低碳環保的節約型社會。伴隨着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環境和自然環境也在逐步惡化,空氣污染、水污染、資源匱乏等問題接踵而至,自然生態環境已經不堪重負。基於這一現實,我們一定要將建設低碳環保的節約型社會擺上日程,將其列為與社會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時加大科技方面的創新力度,提高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率,使社會經濟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

“中國夢”是偉大的夢,其實現過程必然便隨着無數機遇與挑戰。我們要針對國內國際出現的不同問題給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過關斬將。此外,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中國夢”的實現機遇遠大於現實挑戰,這也預示着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終究會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孫發平,王亞波。論習近平“三個必須”對實現中國夢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J]。青海社會科學,2014(05)。

[2]雲大清。從羣眾史觀視角解讀實現中國夢的中國力量[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

[3]謝春濤。論實現中國夢與堅持中國道路[J]。當代電力文化,2014(07)。

[4]盧玉。在弘揚傳統文化中實現中國夢想――從歷史和傳統文化角度解讀“中國夢”及其實現[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

[5]張曉明。論通過“四個必須”實現中國夢的深刻涵義[J]。大連幹部學刊,2015(04)。

毛概關於中國夢的論文 篇三

《實現中國夢的思考》

摘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階段,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目標,研究怎樣實現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本文闡述了中國夢的內涵和意義,分析了實現中國夢的路徑,提出了實現中國夢的保障基礎。

關鍵字:中國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保障基礎

中圖分類號:D616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x.2015.04.075

“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目標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首次表明了中國夢的概念,而要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新中國發展實踐得出的歷史結論,也是現實的必然。

1中國夢的內涵和意義

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體要求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這個夢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言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1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夙願和夢想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的夙願,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曆史發展的一條主線,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理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因此,中國夢承載歷史的厚重,體現改革創新的時代特徵,反映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

1.2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我們的人民一直夢想穩定的工作、滿意的收入、良好的教育、可靠的社會保障、舒適的居住條件、優美的環境,高水平的醫療衞生服務。可見,中國夢與人民的夢想是一致的,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①

1.3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

習近平總書記表示: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夢是追求和平的夢,實現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和平、機遇、進步。中國堅定不移地堅持合作共贏的開放戰略,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

2實現中國夢的路徑

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科學的、合理的,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2.1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為歷史所抉擇、為實踐所證明的民族復興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發展道路的本質,是通向夢想的路徑。

只有繼續沿着我們經過三十多年探索所走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並在實踐中集中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不斷豐富、完善、發展這條道路,才能更好更快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歷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誌着我國改革開放起步,也標誌着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回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軌道,改革開放實踐證明,我們找到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召開,標誌我國進入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的新階段,中國克服了國內外各種困難,取得了輝煌成就,不斷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七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了全面概括,確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目標,標誌我國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基本定型。

2.3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遵循的原則

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近代以來的中國,沒有任何一種政治力量像中國共產黨那樣具有遠大的理想信念、正確的理論方針政策、強大的組織力動員力、無私奉獻的執行力、深得羣眾擁護的親和力。儘管當前中國共產黨自身仍然存在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貪圖享樂和奢靡之風,但這些問題可以通過黨的自身建設並不斷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來解決。 必須立足當代中國基本國情。中國夢是在中國歷史和實踐中萌發的,必將隨着歷史和實踐的發展越走越寬廣。中國的歷史和實踐也造就了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當代中國基本國情告訴我們,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也遇到很多新問題、新困難、新矛盾、新挑戰。從這樣的國情出發,既要看到巨大成就,以增強實現中國夢的信心,也要看到問題、困難、矛盾,清醒地看到實現中國夢的艱難,以勇敢面對挑戰。

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不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中國就不可能屢經政治風浪而穩如泰山,就難免出現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悲劇。經濟建設是興國之要。不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中國就沒有近些年來財富的急劇增長,就沒有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各行各業的發展就沒有堅實的物質基礎。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沒有改革開放,中國各行各業就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不會不斷創造發展的奇蹟,也就不會有社會生產力的大解放大發展。

3實現中國夢的保障基礎

實現中國夢的保障基礎需要保持三個必須:即必須堅持一個制度,必須依靠一個羣體,必須弘揚一種精神。

3.1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符合國情,切合實際,是當今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政治制度。這一制度既體現集中又保障民主,為實現中國夢保證了方向,凝聚了力量。這一制度既注重公平又提高效率,為實現中國夢保證了羣體的公平性,發揮了個體的創造性。這一制度既規範秩序又激發活力,為實現中國夢保證了有序永續的潛力,充滿了萬馬奔騰的活力。因此,選擇這樣一套具有科學性的、符合國情的制度體系是實現中國夢的制度基礎。

3.2實現中國夢必須依靠人民羣眾

我國的國體和政體充分體現了人民性,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應當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實踐證明,人民大眾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依靠人民,我們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才能取得勝利,今天,要實現中國夢必須充分調動人民羣眾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人羣眾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的自覺性,積極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因此,緊密依靠廣大人民羣眾是實現中國夢的力量源泉。

3.3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

無論是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都需要精神動力,當代中國的精神動力就是中國精神,所謂中國精神就是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振興之魂。回顧我國發展歷程,我們正是依靠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取得了今天的發展繁榮。因此,大力弘揚中國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支柱。

註釋

①杜玉波。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進程中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中國教育報,2013-03-26.

參考文獻

[1]李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當代中國發展道路[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9(2)。

[2]陳文通。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認識[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8(1)。

[3]桑學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發展和基本經驗[J]。南京大學學報,2011(4)。

[4]李羣山。中國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係辨析[J]。社會主義研究,2013(5)。

[5]範朝輝。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3(4)。

[6]孟東方,王資博。中國夢的內涵、結構與路徑優化[J]。重慶社會科學,2013(5)。

[7]秦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內涵[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12)。

[8]張明。中國夢的特徵、價值導向與實現路徑[J]。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13(4)。

[9]李君如。中國夢的意義、內涵及辯證邏輯[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3(7)。

[10]吳元樑。比較視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J]。中國社會科學,2008(1)。

[11]曲青山。從五個維度把握中國夢的內涵和意義[N]。北京日報,第743期。

毛概關於中國夢的論文 篇四

它包含了中國的發展。他經歷了成千上萬的故事。

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個“中國夢”,就像每個人都可以仰望星空,星光灑在每個人的臉上,照亮了更加豐富的生活,也照亮了更加輝煌的中國。

“我的中國夢”不再是空洞的,與“夢”相關的“夢”也不再抽象。“中國夢”不是一組漂亮的宏觀數據,不是一份暢銷書清單,不是“大國崛起”,不是一籃鮮花,也不是外國媒體的標籤。它屬於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國家”應該為每個社會個體實現自我價值提供公平的機會和公正的土壤,為他們體面地工作、有尊嚴地生活、合理地崛起提供最大的保障。而“我”,在改變自己命運的過程中,應該相互注視,共同承擔責任,為這個時代、這個社會、這個國家注入更多的信心、温暖和期待。

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個“中國夢”,就像每個人都可以仰望星空,星光灑在每個人的臉上,照亮了更加豐富的生活,也照亮了更加輝煌的中國。

關於中國夢的論文

我的中國夢是豐富多彩的。紅色夢想是中國的奮發向上。黃色的夢想是一個繁榮民主的中國。藍色的夢想是一個水資源豐富的中國。綠色的夢想是擁有美麗環境的中國。紫色夢想是負責任的中國。為了實現中國的紅色夢想。我們應該爭取進步,努力學習,為祖國服務;我們應該向“兩彈一星”的鄧家賢、“導彈之父”的錢學森學習,以身作則。

為了實現中國的黃色夢想。我們應該全心全意地參與政治生活,行使政治權利;我們應該全心全意地向政府提出建議,把民主帶到生活中去,使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為了實現藍色的中國夢,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節約水資源,不向河流排放污水,宣傳浪費水資源的危害;我們應該向人們宣傳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為了實現綠色中國夢。我們應該樹立環保意識,不亂扔塑料袋等白色污染,不亂砍伐樹木,保護生態環境,努力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綠色的國家。為了實現紫色的中國夢。加強精神禮貌的建設,全心全意地參與各種禮貌活動。我們應該學會遵守諾言,對事情負責,真誠待人。

在未來,中國將由我們建設和發展,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健康成長,長大為我們的祖國服務。

中國夢政治論文4300字 篇五

民族情·中國夢

摘要:愛國主義教育是中國教育永恆的主題,職業教育更應該積極倡導,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該有愛國主義的情懷。本文從民族情、中國夢的角度,有理有據地詮釋了實現中國夢的“歷史情懷、未來抱負”,讓愛國教育深入人心,成為激發高職學生積極上進的動力。

關鍵詞:愛國 中國夢 GDP 創新創強

1 概述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是當代中國人的責任。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擔負起教育大學生的義務,用愛國主義的正能量影響和激勵當代青年。浙江嘉興是黨的誕生地,有着“紅船”精神的傳承,地處江浙滬經濟發達地區、改革開放前沿,人們思想活躍、經濟發展前衞,在精神激勵下,嘉興實施“五水共治”,朝着環境優美、資源優化的大道奮進!

作為職業高校有責任讓大學生在增長知識、增強技能的同時,構建愛國主義的思想意識,以緬懷歷史的情懷、面向未來的胸懷詮釋“民族情?中國夢”。

2 民族情

2.1 歷史的追溯 什麼是民族情?是悲情、是傷情,更是愛國之情。回顧歷史,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有着昔日的輝煌,曾經對人類文明史做出巨大的貢獻,據統計,十六世紀以前,影響人類生活的重大科技發明大概有300項,其中有一半以上,175項是中國人的發明。直到18世紀末期,中國的經濟規模仍然是世界上當時最大的,全世界50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當時一共就有10個,中國當時就佔了有6個。但總體來講,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貧乏、經濟落後,特別是近代以來,飽受帝國主義的欺辱和壓迫。縱觀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以來,由於清王朝封建專制、閉關鎖國、夜郎自大,經濟發展遠遠落後於西方。兩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入侵,國門洞開,疆土被列強瓜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讀史銘志,只有瞭解民族的屈辱和苦難,才能明白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深刻意義。

2.2 弘揚愛國主義 1918年11月11日,延續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英、美、法等國的勝利和德、奧等國的失敗而告結束。1919年1月,獲勝的協約國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和平會議。中華民國作為戰勝國參加會議。中華民國代表在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華特權,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當要求,均遭拒絕。會議竟決定日本接管德國在華的各種特權。對這喪權辱國的條約,中華民國代表居然準備簽字承認。消息傳來,舉國震怒,羣情激憤。五四愛國運動就如火山一般爆發。

5月4日,3000多名學生雲集天安門,打出“還我青島”、“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廢除二十一條”、“抵制日貨”、“寧肯玉碎,勿為瓦全”、“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等口號。學生的行動遭到軍警的鎮壓,並逮捕了學生代表32人。隨後上海工人開始大規模罷工,以響應學生運動。罷工波及各地,京漢、京奉鐵路工人都舉行罷工和示威遊行。

面對強大社會輿論壓力,曹、陸、章相繼被免職,總統徐世昌提出辭職。最終中國代表沒有在和約上簽字。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五四”精神就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它成為一面旗幟,激勵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前仆後繼、不斷前行。

3 實現的“中國夢”

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夢都包含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三個方面,中國夢也是相同的。

3.1 國家的獨立 經過先輩們艱苦卓越奮鬥。1949年10月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終於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從此中國屹立在當代世界之林。中華兒女擺脱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蔣家王朝三座大山的壓迫,人民當家作主,實現了政治上的獨立,國家的統一,中國人實現了翻身解放的夢想。

但是,長期以來中國飽受帝國主義列強的剝削和壓迫,經濟遠遠落後世界發達國家,落後就意味着被動、捱打!

3.2 經濟的騰飛 有了政治保障,也要有經濟實力。GDP數據就能夠很好地解讀中國經濟發展。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的簡稱。它是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3.2.1 縱向比較GDP發展

從1952年的679億元,到1978年3645.2億元,GDP僅增長了5倍。

改革開放後。從1978年-2011年(471564億元),GDP增長了116倍。

3.2.2 橫向比較GDP發展

如今,中國GDP已穩居世界第二,中國成就舉世公認。

4 未來的“中國夢”

如今的中國,既有政治上的保障,又有經濟世界第二的強大支撐,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國。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中國是具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雖然GDP世界第二,但人均GDP世界排名僅為第80位,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4.1習描述的――中國夢 中國是否有希望?習用“中國夢”三個字來描述,他用三句話描述了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他説:中華民族的昨天就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天是“人間正道是滄桑”,而中華民族的明天是“長風破浪會有時”。

習説:“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中國夢”包括兩個層次。從整體的層次來看,“中國夢”就是國家強盛,民族復興之夢。而從個體層次來看,就是從每一個公民個人的角度來講,“中國夢”實際上就是個人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夢。就是每一個個體的夢想,價值實現的夢想。

4.2 困難所在 在當下世界背景下,世界各種言論對中國未來的前途有着不同的看法。 ①國際上唱衰“中國論”,中等收入陷阱。唱衰中國經濟的各種輿論也很多,主要出於兩個原因:第一,對中國改革缺乏信心;第二,沒有如此大的國家跨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的先例。中等收入(人均收入$1000-$12000)陷阱也被稱作拉美陷阱,也就是這些國家在脱貧之後,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之後,經濟停滯不前,導致經濟停滯,最後每況愈下,甚至還不如以前等等這樣現象。我國在2001年進入中等收入行列,到2012年人均收入超過6000美元。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成功地從中低跨越到了中高收入國家。

沒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的共性和教訓:第一,缺乏創新性的改革政策,對經濟的升級、發展、轉型缺乏高度的重視。第二,市場受政府的干預較強,缺乏活力。第三,缺乏積極的社會收入分配政策和社會包容性,導致社會矛盾增加。

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臨很多新的挑戰: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以後,整個世界的經濟環境發生了重要變化。主要有三個變化:第一,支撐發展中國家出口、經濟增長的外部市場環境發生轉變。未來經濟發展前景不穩,世界發達國家的經濟進入下行區間,對發展中國家參與世界經濟格局造成很大影響。第二,開放的市場框架發生變化。發達國家制定了許多新的市場規則,主要是為了加強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力,改變它們參與市場競爭的環境。第三,發展中國家內部存在着各種問題。比如,經濟結構比較單一,靠引進外資來發展產業推動經濟的增長。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社會收入分配的差距拉大,導致各種不斷增大的社會矛盾。

②美國主宰的金融體系。1944年7月1-22日,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佈雷頓森林,為討論和制訂戰後國際貨幣金融合作計劃召開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史稱佈雷頓森林會議。《佈雷頓森林體系》實行了雙掛鈎機制,就是世界各國在經貿往來中,各國貨幣和美元的掛鈎,美元再和黃金掛鈎。由此,形成了由美元為主導的世界貨幣體系。

21世紀以來的全球三大分工集團。第一集團,消費國:美、英、西班牙、新西蘭。第二集團,製造國:中、德、日、韓。第三集團,資源國:非洲、拉美、中東、俄羅斯、澳大利亞。

圖3 當今世界經濟的三國演義

中國處於製造大國的“尷尬”席位,生產的商品,賣給美國為首的消費大國,賺取美元外匯。多年集聚了的外匯儲備(2013年達3.9萬億美元),又要面臨美國的二次盤剝,只能再去購買美國國債。辛辛苦苦的血汗錢,又面臨貶值的困境。

③中國“製造大國”的標籤,缺乏自主創新。案例:瑞士和美國合資的羅技公司,在美國銷售2000萬個在中國蘇州製造的鼠標。每個鼠標售價大概40美元。其中羅技得$8,分銷商和零銷商品得$15,零配件供應商得$14。中國包括工人工資、電力和其他開支加在一起僅得$3。

對此《華爾街日報》曾經這樣評論,它説羅技公司實際上是當前世界經濟的一個縮影。也就是説在整個世界發展的經濟鏈條當中,中國還處在價值鏈的最低端,這就是我國傳統的發展方式。

4.3 希望所在 圖4中,每一次產業革命的持續時間為50-70年,呈週期發展規律,從1760年開始,歷經了工業革命、運輸機械革命、電力革命、信息革命,如今又面臨着新週期的開始,下一代革命必然是以“綠色革命”為標誌的新一輪的競爭。“中國夢”能否實現,關鍵在於我國能否在新一輪的世界競爭中,發揮中華智慧、中國創造。

①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是――希望所在。中國已經連續20年保持GDP增長年7-10%的高速發展,2013年中國GDP 8.4萬億美元,人均6000美元,在未來的七年間,如果繼續保持7-8%的增長率,即可實現黨中央提出到2020年國民收入翻兩番的宏偉目標,跨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②習的三個自信。習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講“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中國的百年史告訴人們,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救中國,才能使得中國擺脱貧窮、落後和屈辱,才能屹立在世界之林。

③中國人民不乏的智慧與創新。實現“中國夢”,必須深化兩點認識,一是必須全面深化改革,二是必須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

習講“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只要中國共產黨人能夠有這樣一種決心,有這種一樣能力的話,那“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一定能夠夢想成真。

5 結語

中國的未來不僅有希望,而且,一定給世界人民一個滿意的答案。GDP數據顯示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成果,我們更加有理由愛我們的國家,相信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1]百度搜索“五四青年節”

[2]紀玉山,關麗潔。淺析“中等收入陷阱”形成機制及跨越對策[J]。政治經濟學研究,2013(01)。

[3]周冰。市場經濟和發展道路上的“陷阱”[J]。政治經濟學研究,2013(01)。

[4]百度搜索“佈雷頓森林體系”

作者簡介:

蔡向東(1963-),男,重慶江北人,黨總支書記、副院長,嘉興職業技術學院信息技術分院,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雲計算。

蔣旭波(1982-),女,浙江奉化人,學工辦主任,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思政、心理學。

黨中華(1966-),男,陝西漢中人,軟件教研室主任,嘉興職業技術學院信息技術分院,研究方向:軟件技術。

看了“中國夢政治論文2000字”的人還看:

毛概關於中國夢的論文 篇六

《青年文化建設對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性》

[摘要]青年文化建設,是文化建設的基石,而文化建設對於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尤顯重要。瞭解中國青年文化現狀,探索青年文化建設的思路和方法,加強青年文化建設,推動中國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關鍵詞]青年文化;中國夢;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4)48-0215-02

1中國青年文化現狀

1.1青年文化的認知

(1)青年文化的定義。“青年文化”最早被用來指青年的生活模式,後在社會學研究中得以廣泛應用。美國著名社會學者T.帕森斯曾給青年文化下過這樣的定義“青年文化是由青年人共同分享的獨立的文化系統。一種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不負責任的青年文化與強調職責、服從和生產勞動的成人觀念存在着衝突。青年文化強調放縱無羈的生活方式,抗拒成年人對他們抱有的期望和約束”。[1]我國的五四運動則以“救亡(政治上)和啟蒙(文化上)”的價值取向,成為中國近代青年文化發生的標誌,我國20世紀80年代初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中國青年文化作為一種亞文化形態而復興,也是以其流行的“個人本位”價值觀的出現為標誌。[2]

(2)青年文化的特徵。青年文化是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青年特點的價值和認知體系,是青年認知方式、表達方式和生存方式的重要體現。從參與的主體來看,青年文化最具成長性和可塑性;從文化的傳承發展來看,青年文化最具創新性和先導性;從文化的表現形態來看,青年文化最具多樣性和個性化;從文化的傳播規律來看,青年文化最具時尚性和流行性。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尊重文化建設的一般規律,又要尊重青年文化的特殊規律,把握好這二者規律的有機結合。

1.2青年文化羣體需求

(1)大學生羣體文化需求。當代青年學生生活在一個更為開放和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影響青年學生思想道德觀念和行為規範的因素、環節日益增多,青年學生的思想觀念、羣體特點也在發生着顯著變化,時代特徵日趨明顯,這些都對大學青年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3]只有瞭解其需求,才能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大學生希望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輕鬆學習和生活。他們渴望參與社會實踐,渴望參與社會組織的文育活動,展示自身才藝;他們渴望理解和溝通,渴望平等的交流,渴望擴大人際交往,希望獲得學習、情感、交往方面煩惱、困惑的指導

(2)白領青年羣體文化需求。白領青年自身所受教育和生活環境,使他們在追求職業成功的同時,也十分注重精神文化需求的滿足、生活質量的提升和人的全面發展。白領青年渴望人文關懷,希望扮演多元社會角色,關注自我感受和自我實現。他們需要一個相互交流的平台和契機,需要輕鬆愉快的文化活動,幫助他們排解工作中的競爭壓力和心理困境,擴大他們的社會交際和文化參與。

(3)農民工青年羣體文化需求。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城鎮一體化的推進,促使大量農村年輕人失去土地進城務工,城市外來務工青年數量日益增多,他們因文化程度低、工種不好,業餘生活枯燥,加之遠離家鄉,常常感到生活的孤獨與無助,更加渴望被人關心、受人關注。他們渴望良好的生活環境,渴望通過各種渠道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

(4)待業青年羣體的文化需求。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很多待業青年羣體,承受着來自社會和家人的沉重壓力。他們渴望學習符合社會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接受就業介紹、指導和崗前培訓,儘快改變現狀,走上工作崗位。他們需要積極的文化進行引導,建立積極的人生目標。

2當前青年文化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文化建設中,青年是促進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和傳播的生力軍。與此同時,當前青年文化建設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①現有的青年文化建設中,制度不健全、陣地建設缺乏、理論研究落後和青年文化工作者流動加快的問題突出,難以真正滿足青年的文化需求;②由於自身的經歷侷限、心理特點等,青年對各種思想文化的甄別和選擇能力還比較欠缺,存在着盲從和依賴;③經濟社會中,存在不同程度誇大金錢作用和貶低精神追求的現象,侵蝕了部分青年的理想和道德。

3青年文化建設的路徑

3.1建設青年文化組織系統

把青年文化社團作為加強青年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大力支持青年文化社團開展健康有益、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動,活躍青年的文化生活。充分發揮青年文化社團在培養文化人才方面的作用,通過社團活動發現、培養一批青年文化骨幹。加強青年文化社團的管理,推動青年文化社團健康發展。

共青團作為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羣眾組織,既有思想性、政治性的一面,又有社會性、羣眾性的一面,這就決定了共青團組織在青年文化建設當中,必須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協助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實施青年文化建設、指導和幫助各類青年組織參與社區文化建設、改善社區文化環境。因此,應建立以共青團為主要力量的三級青年文化組織系統。一是青年文化建設領導機構,包括區級黨政領導、共青團及文化部門主要領導,負責統籌全區青年文化工作,形成青年文化建設的良好外部環境;二是青少年文化建設執行機構,包括街道、駐街各單位團組織聯合組建的青年文化組織,整合社區資源,根據全區統一安排,結合社區實際情況,負責組織、協調、管理社區青年文化建設的實施;三是青年文化建設基層組織,包括各團支部和各活動小組,協調落實上級安排的階段性任務,同時以需求為導向,組織青年開展各種類型的文化活動,參與青年文化建設。

3.2建設青年文化能力素質培養系統

青少年素質與能力培養系統是青年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內容。青少年素質與能力培養系統主要應當包括青年心理諮詢中心、青年藝術教育中心和青少年就業培訓指導中心等。開展對青年心理諮詢、心理調節的基本訓練、及時有效、全面系統地向青年提供心理素質的訓練與培養;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對青年的文化藝術需求加以規範指導,廣泛提高青年藝術修養訓練的步伐和質量;針對社區待業、下崗與外來務工等特殊青年羣體,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並且從資金技術上廣泛尋求多方支持,真正為他們解決就業和生活困難。 3.3建設青年文化活動系統

隨着社會多功能建設系統的不斷完善和蓬勃發展,現代化的、能充分滿足青年文化需求的各類活動陣地,越發顯現出重要的、不可忽視的作用。社會文化設施、教育設施必須跟上青年的文化需求。當前,城市社區的普遍情況是,文化設施不足,設備陳舊,場地缺乏。文化陣地不足的矛盾愈加凸顯。因此,從根本上改善和提高青年文化建設的硬件水平才是完善社區文化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積極爭取將社區文化設施建設納入當地財政預算中統一考慮。另一方面鼓勵民間、個體投資社區文化設施建設,整合社會各界力量,建一批較為先進的社區文化館、圖書館、文體活動中心、娛樂室等,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充分調動各類青年羣體,最大限度地實現青年文化資源共有、共享,提高青年文化資源的利用率。

4青年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青年所特有的成長需求、青春活力和創造激情,決定了青年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中最具成長性、最有創造性、最富活力的組成部分和推動力量。青年與文化之間的這種深刻聯繫,決定了青年的成長髮展離不開文化的滋養和哺育,尤其是在大眾傳媒快速發展,經濟社會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和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的新形勢下,青年的文化創造日趨活躍,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影響着青年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

青年文化建設,是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基礎。青年文化建設要以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文化為重點,併成為文化建設的良好基礎和價值導向。

青年文化建設,是社會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青年文化建設,為青年提供對象化服務,滿足多樣化需求,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

青年文化建設,是抵禦外來不良文化衝擊侵蝕的重要手段。隨着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西方大國憑藉其強大的經濟優勢和技術優勢,通過輸出電影、音樂、遊戲光盤等文化產品的形式,傳播其價值觀,進行文化滲透。加強青年文化建設,增強青年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抵禦西方腐朽文化和不良文化的影響與侵蝕。

青年文化建設,是促進青年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當代青年日益受到各種文化的影響。因此,促進青年的全面發展需要藉助文化的力量。加強青年文化建設,構築文化育人體系,引導青年在參與活動中陶冶情操,開拓視野,啟迪智慧,提高修養,做到知識的長進與思想的提高同步,身心的享受與精神的陶冶相融,這是服務青年,促進青年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5結論

未來社會的最高競爭,是文化的競爭。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軟實力,同時也是團結各族人民的紐帶,能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創造力。時下的青年,是先進文化的追隨者、受益者,是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大力加強青年文化建設,促進青年健康成長,使之成為推動文化發展生機勃勃的繼承者、實踐者和創造者,為早日實現中國夢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加]邁克爾・布雷克。越軌青年文化比較[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89:113.

[2]劉日知,黃禧禎,黃南冰。青年文化引論[M]。廣州:花城出版社,1994:9,12,111.

[3]周楊。建設青年文化構建和諧校園[J]。青年文學家,2012(3)。

中國夢政治論文2800字 篇七

解讀中國夢

摘要:黨的閉幕不久,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中共中央深情地闡述了“中國夢”。中國夢的提出,極大地激發了人民羣眾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心渴望和高漲熱情,同時提出了一個亟待闡釋的重大課題,即中國夢該怎樣解讀,本文從中國夢的內涵、特點以及如何實現中國夢三個方面來解讀中國夢。

關鍵詞:中國夢;內涵;特點;實現

中圖分類號:I71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8-0000-01

一、中國夢的內涵

在剛剛閉幕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着重闡述了“中國夢”。“中國夢”迅速成為社會熱點,並作為新的政治理念在全國範圍內廣為宣傳。中國夢的特定內涵主要有以下二個方面:

第一,中國夢不只是簡單的大國崛起,而是以中華民族兼濟天下的博大情懷和與世界其他民族包容共生的民族文化心理為基礎,表達的是中華民族要對人類有較大貢獻的雄心壯志。

第二,中國夢不是他國夢的翻版,而是植根於中華民族精神、基於中華民族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價值追求、基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實踐,有着鮮明的中國特色。其實,中國夢與美國夢根本不同。美國夢的核心是實現個人的價值,即通過個人奮鬥實現美國倡導的自由、民主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的思想基礎和靈魂是集體主義。中國夢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歷史積澱和現實依據。

中國夢,不是復興封建帝國的舊夢,也不是依葫蘆畫瓢的他國夢,而是基於中華民族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現代夢。中國夢,寄託着中華民族永不褪色的集體記憶和昂揚向上的意志情懷,昭示着中華民族崇高的目標理想和美好的未來。

二、中國夢的特點

中國夢有三個鮮明特點:規模大、領域廣、與世界分享。中國夢呈現出綜合國力進一步躍升的“實力特徵”、社會和諧進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徵”、中華文明在復興中進一步演進的“文明特徵”和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價值特徵”。我們的中國夢,從根本上説,一是要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二是要用和平的方式、文明的方式實現國家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夢凝聚民族精神,也能造福世界人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當下中國社會出現了信仰危機、誠信危機和公信力危機等三大危機,這跟一部分人缺乏夢想、缺乏追求、缺乏宏大的目標密切相關,而中國夢有助於解決三大危機,有助於使社會更加和諧友善。處於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中國,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堅持把本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解除人類發展難題。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

三、如何實現中國夢

(一)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

在中國夢的豐富內涵中,“人”無疑是關鍵要素。“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征程中,唯有將個人之夢寄託於國家之夢、民族之夢,夢想才有成真的可能。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衞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人生出彩機會的渴望,正是中國夢最富生命力的構成。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托起中國夢

實現中國夢,就是要用文明的理念、文明的方式、文明的形象去實現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這五大文明在內的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圓夢”的唯一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描繪了人們美好生活的藍圖,展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和科學路徑,把每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起來。

(三)別讓“中國夢”僅成為一個口號

“中國夢”這一理念的提出其實是新一屆政府重新創造主流意識形態的一次嘗試。然而,社會問題並不是一句口號就能夠解決的。中國夢,是強國夢,是人才夢,是科技夢,但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也存在着許多障礙,實現“中國夢”道路上必須清除的障礙。

1、解決好“錢學森的世紀之問”。靠人海戰術的中國教育,已經滿足不了時代的要求。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要走出學習、引進、模仿的老模式,要走創新之路,要領導世界潮流。

2、提高產業的科技含量。現在中國不缺富人,然而缺乏具有科技含量的富人。中國最富有的人,大都集中在房地產開發、挖煤挖礦、加工製造國外品牌產品等行業,還有不少是通過行賄受賄盜取國家財產,甚至是製造假冒偽劣產品而暴富的。這種富人越多,給社會帶來的問題就越大,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就越低。中國需要蓋茨、喬布斯這樣的企業家,靠科技創新來為社會增加價值,不僅能賺本國人的錢,還把其他國家的財富摟過來。

3、促使社會誠信的建立。正如温所言,現在社會最大的問題就是誠信缺失,如果這方面改善了,中國的發展就會向前邁出一大步。誠信是一個影響全局的大問題,沒有誠信,再好的政策、再好的思想也難以帶來好結果。

4、杜絕假冒偽劣產品。現在假冒偽劣產品已經氾濫成災,嚴重地威脅着每一個人的身心健康,使得大部分國人失去了安全感。這樣嚴重地影響了大眾的健康、生活的舒適和心情的愉悦。

5、祛除走後門、拉關係現象。現在辦什麼事情都要講人情,沒有關係辦不成事情,這已經成了集體無意識。很多人是把自己的職責變成特權,從中謀取利益。

6、增強人們尊重法律秩序的意識。很多時候,不是中國人沒有法律,也不是法律不健全,而是人們沒有尊重法律的習慣。很多人都把自己的做事底線降低為,只要不被警察抓去坐牢,怎麼幹都行。如果大家都能按照法律辦事,社會就會變得有秩序得多。這是國人沒有遵守法律習慣的一個具體表現。

7、提高大眾的科技文化素養。沒有具備良好科學素養的羣眾基礎,也就沒有社會持久發展的保證。我們都在談中華民族是一個優秀的民族,然而不得不承認中國的大眾在科學素質、理性思維上是偏低的。正因為此,各種迷信活動特別容易在社會上流行,民眾的情緒很容易被愚弄、喪失理智,這是歷史上出現一次又一次民族人為大災難的“羣眾基礎”。這種狀況也制約着教育的提高和人才的培養。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很多社會問題並不是一句口號就能夠解決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努力、繼續奮鬥,中國夢能否真正成為普通中國人的夢,這個需要政府的進一步作為,也需要所有的中國人共同奮鬥,舉手托起我們心中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 郭伯雄在美國國防大學發表演講[N]。人民日報。2006-07-21

[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世界意義[N]。四川日報。2009-10-13

[3] 為“第二故鄉”發展獻計獻策[N]。廣元日報。2009-02-19

[4] 牢記歷史使命 加倍努力工作推動軍隊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科學發展[N]。解放軍報。2010-03-07

[5] 認清形勢 明確責任 積極為推動科學發展建言獻策[N]。解放軍報。2009-03-07

[6] 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N]。人民日報。2006-11-16

[7] 中國和平發展符合世界人民利益[N]。人民日報。2007-11-10

[8] 各國共謀和平發展共建和諧世界[N]。法制日報。2007-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