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重節日演講稿多篇

欄目: 演講稿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3W

重節日演講稿多篇

重節日演講稿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秋節,有很多的名字,它又被稱為團圓節、追月節等等。大家都知道,中秋節的月亮是非常圓的,所以它的很多別稱也和月亮相關,它的意義也和圓滿相關。中秋是一個團圓的節日,更是我們一個家庭相聚和圓滿的日子,那麼大家對中秋節的印象是什麼呢?

在我的印象當中,中秋節那一天是非常愜意的,家人們會從四面八方回到家鄉,圍坐在一旁,我們所有小孩也會再一次見面,重温以前的快樂。我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放風箏,如果這一天風大一點,我們就會自己做一個風箏放上去,有時候會跑到房子的頂樓,將風箏拋出去,看它飛了起來。到了下午的時候,我們所有的小孩就開始圍着大人們團團轉了,他們為了晚餐奔波不息,而我們為了享受節日的快樂輾轉不停。看着大人們裏裏外外的忙碌,瞬間也多了很多的快樂了。

晚餐是我們一天最為快樂的日子,大家圍坐在一起,窗外的月亮已經爬了上去,月光灑下來,落在大地上,泛着一些白光,將這個黑夜也照亮了一些。吃完晚餐之後,我們就會搬幾條凳子來到屋外面的李子樹下,擺上買回來或者是別人送的月餅。然後用小刀將大月餅、小月餅切開,團團圓圓的一家人吃一個團團圓圓的月餅是最幸福的事情了。能吃多少開多少的月餅,這是我們家的習俗。一家人吃同一個月餅也是代表着我們永不分離,是永遠的一家人。

我是很喜愛中秋節的,所以我一直都很瞭解中秋這個節日,不管是它的發展還是它的含義,我大都是有些瞭解的。這個節日是屬於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去繼承的一部分文明。所以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我們或許在享受節日快樂的同時,也要去傳遞我們的這一份文化,去播種每一份精神文明,收穫一份新的希望和懷念。

同學們,生活其實就是一條很長的路。這條路上有很多的東西是反反覆覆的,但每一次反覆都是一次不同的經歷。就像這個節日一樣,每每到了第二年,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又成長了一些。在這個中秋節裏,或許我們應該更加懂事一點了,為我們的文化做一些努力,也在這個節日裏體會到最有意義和價值的那一面,做一個更堅定、更有想法的少年!

重節日演講稿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幽幽端午情》。

同學們,五月五日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產生於戰國時期,經過很多朝代,一直源遠流長,至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被世人蒙上了一層紗,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揭開那神祕的面紗吧。

讓我們穿越時空去看看春秋戰國時期的感人故事吧。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主張聯齊抗秦,因此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而被去職,被趕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的都城,他眼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

在五月五日,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人民衰痛異常,就在江面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並且以蘆葉包餡料投入江中,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後來人們為紀念屈原這位英雄,將五月五日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怎能忘記吃粽子呢?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中國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粽子的餡料種類繁多,北方常用的是小棗;南方則有豆沙、水果、鮮肉、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一直盛行,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各國。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句俗語表現了端午節熱鬧歡快的情景。當今的端午節不單是紀念屈原,而且也在展現人們和諧幸福的生活。

最後祝大家節日快樂。

重節日演講稿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説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説法,諸如:紀念屈原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説。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為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重節日演講稿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媽媽,每個媽媽都是那麼辛勤,那麼能幹,那麼任勞任怨、無私奉獻。

而我為什麼最感謝媽媽呢?

是因為她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讓我嚐到了人生的滋味,讓我懂得幸福是一種追求;是因為她給了我一雙明亮的眼睛,讓我看見了光明,讓我看見了世間的五彩繽紛;是因為她給了我一雙寶貴的雙手,讓我能多做事情,創造財富,不至於白活一生;是因為她給了我兩條腿,讓我能風雨無阻,克服困難,勇於攀登,不做一個只會下跪、爬行的懦夫;是因為她給了我一個人所必須具有的頭腦,讓我能學習知識,讓我能明辨是非,讓我懂得做人的道理,讓我能變得更聰明勤勞……

從媽媽對我的愛,我想到了這樣一個故事:美國總統杜魯門當選後不久,有位客人前來拜訪他的媽媽。客人笑道:“有哈里這樣的兒子,你一定感到自豪。”杜魯門的媽媽贊同地説:“是這樣,不過我還有一個兒子,也同樣使我感到自豪,他現在正在地裏挖土豆。”

是啊!媽媽的眼裏只有兒女,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媽媽的心裏只有關愛,沒有世俗的功名利祿。

媽媽所給我們的實在太多太多了,猶如夜空中的星星——數也數不清。而我們呢?卻往往不懂得珍惜,還常常惹你們生氣,真是太不應該了。母愛像那冰清玉潔的荷花;像那開放在盛夏的百合;像那寒風中綻放的臘梅……

總之,母愛是温暖的,是偉大的,是我們作兒女難以回報的,就像《遊子吟》中説的那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世上只有媽媽好……讓我們一起努力吧!用自己的成功來報答我們最尊敬、最崇拜、最最感謝的媽媽吧!

重節日演講稿篇5

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是充滿喜悦的象徵。我醉拍手狂歌,舉懷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裏,一聲吹斷橫笛……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自古以來,天空中那輪皎潔的月亮,披着一層神祕的面紗,被詩人吟誦,被人們拜舞。人們一向對月亮充滿幻想。

明月中秋全家聚,月下私語樂融融。中秋之夜是個祥和,完美的夜晚,家家歡聚一堂,坐在月光下吃月餅,該是多麼舒服呀!

去年的中秋節我是在我奶奶家過的,那一天,親人們都來了,還是八月十五的夜晚最熱鬧,我們一家歡聚一堂,坐在陽台裏等待月亮仙子的出現,但是等了半天,連月亮的影兒都沒見着。我有些灰心喪氣,抓起一個月餅吃起來,我心裏有些納悶:為什麼中秋節就要吃月餅呢我就去問乃奶奶,奶奶告訴我,在元朝的時候,君主怕子民造反,就下令十家合用一把菜刀,這十家還要供養一個蒙古奴隸主的爪牙,這些爪牙橫行霸道,人民叫苦連天,一位正義的大臣看不下去,就在中秋月下,給月餅裏塞進許多寫着“愛國正義,推翻王朝,一齊連手,還我河山”的字條,把這些月餅送到人們家裏。人們看到字條,就有了動力,最終,推翻了腐敗的元朝。往後,就有了中秋佳節吃月餅的習俗。聽完奶奶講的這個故事,我陷入了沉思。突然,弟弟叫了一聲;“快看,月亮升起來了!”我們望着那皎潔的月亮,眼圈都紅了,想到了那些因工作繁忙而不能歸家的人。這時,奶奶從冰箱裏拿出幾大盤月餅和許多好吃的,擺放在月亮的下面,聽説這叫做供奉月亮。奶奶在燒香敬紙,我看着頭頂上的月亮,她越來越亮,彷彿正對着我們笑呢。這個晚上,奶奶家的笑聲一向到十二點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