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家糧食安全演講稿精品多篇

欄目: 演講稿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7W

國家糧食安全演講稿精品多篇

國家糧食安全演講稿 篇一

老師們、同學們:

當前,全球氣候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氣候變化導致的自然災害和環境問題日益增多,給糧食和農業領域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同時,人口的持續穩定增長將導致糧食需求呈剛性增長態勢。我國有十三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22%,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僅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的7%,隨着工業化的發展,我國耕地面積仍在逐漸減少,人口仍在不斷增加,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中國還是一個缺糧的國家,作為一位公民,愛惜糧食,節約糧食,人人有責。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愛糧節糧,你我責重。浪費糧食折射出奢華的思想觀念和浮華的社會心態,衝擊的是思想大堤。勤儉節約是中華傳統美德。加強青少年愛糧節糧教育,反對講排場、擺闊氣、搞攀比,樹立節約為榮、浪費為恥的新風尚,幫助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國家糧食安全演講稿 篇二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在這收穫的黃金季節裏,我們迎來了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珍惜糧食,從我做起!

古代教育家孔子給後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為天。由此可見,“吃”是多麼重要!建國66年來,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質應有盡有。有的同學甚至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我想説的是:很有必要!我們不妨算這樣一筆賬:倘若我們每天節約一粒大米,那麼十億人可節約多少?五千多公斤!一年可節約將近兩千萬斤,摺合人民幣兩千萬元。這筆錢若按每所希望國小五十萬元算,則可蓋四十所希望國小;你還能説我們沒必要節約一粒米嗎?

請各位同學想一想在學校食堂餐桌上你是否將飯菜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將吃了幾口雪白的饅頭、包子扔在地上?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我們從小就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同學們,你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上飯的人們在苦苦掙扎,你們知道嗎,在發展中國家,每5個人中就有1個長期營養不良,有20%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糧食無保障。饑荒已成為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一千萬人的生命。因此節約糧食值得我們同學們深思。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周恩來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吃米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裏。同學們,珍惜糧食就是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在校園蔚然成風,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為建設文明和諧校園作出應有貢獻。

謝謝!

國家糧食安全演講稿 篇三

親愛小朋友們,老師們:

大家好!這個星期週五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糧食是什麼呢?就是我們每天吃米飯,還有玉米麪食等等。很早以前,聯合國就定下了這個日子,其目在於提高大家對於世界糧食問題認識,因為糧食是人類生存健康必需品,有了它,我們才能夠身體健康精神飽滿。可是,在我們幼兒園裏,有許多小朋友不愛惜糧食,經常挑食剩飯。

你們知道嗎?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我國唐代詩人李紳早就寫下了這樣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希望小朋友們從今以後要愛惜糧食,不挑食不剩飯,這樣,你們才能夠長成健康高大好孩子!你們説好不好?

國家糧食安全演講稿 篇四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三大糧食作物是什麼嗎?它們是小麥、大米和玉米。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本週是中國“愛惜節約糧食”宣傳週。今天,讓我們更多地關注人們賴以生存的食物,談談珍惜和節約食物。

有人可能會説:我們早就遠離了吃不飽的時代,吃得好、吃得好已經成了家常便飯。還有誰關心食物的來源,還有誰關心被丟棄的食物?然而,現實令人擔憂:一方面,世界人口日益增加,糧食供應日益緊張。更何況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像中國的一些偏遠貧困地區,人民生活水平極低,連最基本的温飽問題都還沒有解決。那裏的孩子連飯都吃不上,更別説肉了!

另一方面,浪費食物並不少見。以我們學校為例。教室的垃圾桶裏,經常有學生留下的饅頭和蛋糕。餐桌上,米飯和菜餚隨處可見。有時候,即使在食堂的地板上,你也能看到同學灑出來的米粒。生活中,很多學生不懂得珍惜食物。他們隨意扔餅乾、麪包、粥,在家裏挑着穿。據有關部門估計,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5000萬人吃一年。多麼驚人的數據!

“除草的日子是中午,汗水把草滴到了土裏。誰知道中餐硬?”這首詩不僅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偉大,也表達了他們的辛勤勞動。如今,人們生活得很好,但他們不能放棄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因為,每一粒糧食從播種到收穫,再加工成成品糧食,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其中包含了多少農民的辛苦!可以説,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叔叔們的心血和汗水。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農作物的種類正在減少。古代農民種植了成千上萬種作物,但現在只有150種左右被廣泛種植,這已經成為人們的主要食物來源。其中,玉米、小麥、水稻約佔60%,其他大部分農作物品種瀕臨滅絕。面對如此嚴峻的糧食問題,很多像“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這樣的科研人員,都在用高科技手段開發糧食新品種,增加糧食產量,為全球糧食問題出謀劃策。作為中華民族的新一代,我們不僅要向袁隆平爺爺學習,更要以實際行動珍惜糧食,繼承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國家糧食安全演講稿 篇五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知道明天是什麼日子嗎?是“世界糧食日”。為什麼要在每年的10月16日設立這樣一個節日呢?很顯然,是呼籲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所以,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愛惜糧食,從我做起》。

先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背誦一下《鋤禾》這首古詩。《鋤禾》——預備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背誦得很好!這首詩我們早就學過了,都知道農民伯伯種田很辛苦,我們要愛惜糧食。因為,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伯伯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説,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有的同學可能認為,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浪費一點糧食不要緊。但是你們是否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上飯的人們在苦苦掙扎?在全世界範圍,每年有數百萬人民,包括六百萬5歲以下的兒童,死於飢餓。在我國,每年有許多貧困地區、受災地區的老人、小孩沒飯吃,要靠國家救濟,靠大家幫助。由此可見,饑荒已經成為全球第一號殺手!所以,即使我們的生活條件再好,也不能丟棄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無數名人、偉人都是愛惜糧食、生活節儉的典範。北宋時的司馬光雖高居宰相,仍然以節儉為本,他認為穿衣能夠抵禦寒冷、吃飯能夠吃飽就足夠了,還教導兒子要“儉樸為榮,奢侈為恥”。我們敬愛的周恩來也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吃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裏。

同學們,聽到這裏,請大家想一想:你是否做到愛惜糧食了呢?你有沒有浪費糧食的行為?在家裏,在學校,你是否將飯菜只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將吃了幾口包子扔掉?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同學們,我們應該把愛惜糧食落實到每一天的行動中。不管在家裏吃飯,還是學校用餐,我們都應該不偏食,不挑食,吃多少飯盛多少,不要浪費。這樣做,既符合節約的要求,也有利於我們身體的健康。

同學們,愛惜糧食就是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而浪費糧食的行為是可恥的。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珍惜一粒米開始,養成節儉的好習慣!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國家糧食安全演講稿 篇六

同學們,老師們:

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糧食”,因為今天是世界糧食日。

説起糧食,有的同學會説:無非就是那些煮粥燒飯的大米,做麪條、饅頭的麪粉,以及玉米呀、紅薯呀那些雜糧。這有什麼稀奇,我每天中午吃飯的時候都要倒掉許多!

糧食是寶貴的,要珍惜糧食。這誰都會説。但在現實生活中,能真正體會糧食重要性的人卻為數不多。

過去,我們常説,在舊社會,勞動人民過着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吃不飽、穿不暖,是舊社會人民受苦受難的集中體現。《國際歌》號召無產者“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飢”和“寒”也是無產者受壓迫的象徵。

沒有經歷過苦難,就很難體會幸福的歡樂;沒有經受過飢餓、寒冷,就難以感受到衣食無憂的幸運。我們絕大多數同學和一些年青老師都沒有感受過真正的飢餓,而我,和與我相年齡相仿的人們都曾有過刻骨銘心的飢餓的記憶。那是一九六○、六一、六二年,我國遭受了連續三年特大的自然災害、物質極其匱乏。餓,是當時人們最大的共同感受,填飽肚子,是當時人們最大的奢望。我記得,我曾經就挖過野菜,撿過菜根;吃晚飯後能為爭到洗碗的機會而暗自高興,因為洗碗時能多吃到一口從鍋壁刮下的粥湯;好幾個月前就熱切盼望春節的到來,而那頓相對豐盛的年夜飯也能使你回味好長好長時間。而這樣的飢餓,與外地某些地方相比,還只是小巫見大巫。我有一位同事,安徽人,他是三年自然災害時被父母送到上海祖母家的,因為再不送來就要被餓死了,據説當時安徽省有半數的農民外出逃荒要飯,活活餓死的人竟有幾十萬之多。

糧食是人類生存的最重要的戰略物資,聯合國國際糧農組織為2006年定的主題是“投資農業促進糧食安全”。所謂糧食安全,是指在發生重大災難時,有足夠的糧食儲備和再生產能力,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糧食的重要性。

我們生活的地球,可供生產糧食的耕地並不多,而且隨着城市化和工業的發展被不斷地蠶食。就全世界而言,糧食並不富裕。每年都有好幾億人口因貧窮或自然災害或戰亂經受着飢餓。可以這麼説:珍惜糧食就是珍惜生命、珍惜大自然,就是珍惜我們的地球家園。

愛惜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小我們接受的家教是“吃飯時飯碗裏不能有吃剩米粒”;在學校裏讀的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糧食就是珍惜勞動果實,就是尊重勞動。

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物質的豐富,我們可以看到人們珍惜糧食的觀念越來越淡薄,丟棄糧食的現象隨處可見。這裏我提二個問題請大家思考和回答。

物質條件的豐裕是否必然伴生物質浪費的現象。

在現在物質較為豐富的條件下,我們是否還要保持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和精神?

我們該怎麼做?我想,每個人的行為就是他的選擇和回答,每個人的行為就是他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的體現。

我呼籲:我們應該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我們應該愛惜糧食,我們應該愛惜一切勞動成果。

國家糧食安全演講稿 篇七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講的題目是《愛惜糧食,做光盤小達人》

為了給廣大同學營造一個良好的就餐環境,培養文明的就餐習慣,針對目前就餐時 的實際情況,老師在此提醒同學們你是否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按班級排隊進入餐廳。

第二、珍惜糧食,不挑食,不厭食,不浪費。

第三、就餐時保持安靜,不隨意奔跑走動。

第四、就餐時細嚼慢嚥,不能含飯説話,以免發生意外。

第五、在就餐完後,按秩序走出餐廳。半小時內不跑、不跳、不做劇烈運 動。

第六、尊重餐廳工作人員,對他們為大家的服務表示感謝。

第七、保持桌面衞生,就餐後把桌子上的餐具有序疊放。

我熱切期望大家能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注意就餐過程中的點滴小事。您的舉手之勞就能給他人帶來無限的幫助和温暖。希望同學們積極加入到文明就餐的行列中,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愛惜糧食的光盤小達人。

國家糧食安全演講稿 篇八

親愛小朋友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陳老師,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節約從糧食開始》。

大家都會熟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可有多少人真正去想過,我們所吃的飯菜經過了多少辛苦的勞動,流下了多少人辛勤的汗水?

隨着時代的發展,沒飯吃、吃不飽飯的事已成了遙遠的故事,那是爺爺和父親的故事了。對我們而言,吃飯早已不再是一個問題。然而我們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生活中的浪費現象卻也增加了。

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五千萬人吃一年,多麼驚人的浪費啊!古人尚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徹骨感受,我們就更應該從中領悟糧食的珍貴。你可知道,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伯伯多少辛勤的勞動,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多少心血和汗水啊!土地資源有限,糧食作物有限,人口在增長,糧食越來越寶貴,它是人類生存生活生命之源泉,我們要愛惜糧食,把節約糧食看作生活中的大事,使勤儉節約成為每一個同學的良好品德。讓飯桌上、地面上、垃圾桶裏不再有剩餘飯菜的影子,看不到它們悲傷的身影,哭泣的聲音。

同學們,你們是未來的建築者,你們身上有沉甸甸的責任。人們把你們比作雛鷹,是希望你們能舒展理想的翅膀,在祖國的大地上飛翔,建設美好的家園,千萬不能讓“浪費”壓住你們稚嫩的羽翼,不能讓“奢侈”迷住你們奮鬥的方向。

小朋友們,行動起來,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不亂倒剩飯做起,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自覺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