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演講稿勤儉節約2020中學

欄目: 演講稿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8W

演講稿勤儉節約2020中學

講稿勤儉節約1

勤儉節約是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現在這個富裕的生活條件下,我們更應該勤儉節約。

記得有一次,我和姑姑一起去鄰居張奶奶家做客,我看到張奶奶的孫子正在練毛筆字,他刷筆的杯子裏的水只有1寸多高,於是,我便問他:“為什麼你只用這麼點水涮筆?”他回答説:“用這麼一點水既然可以涮筆,為什麼還要接更多的水呢?”

聽了這位小弟弟的話,我想到了我們平時的行為。我在寫毛筆字前,總把涮筆的杯子裏接許多水;洗手時經常把水龍頭開的特別大。其實,我們可以像那位小弟弟的一樣,涮筆的水不用接太多,洗手時也不用把水龍頭開的特別大。除了這些,我們還要合理地利用每一滴水,讓它有更多的用場,比如説:把洗臉的水用來拖地,拖地的水用來澆花……

許多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勤儉節約的光輝典範。延安時期,革命領袖同戰士們吃一樣的飯菜,穿粗布做的衣服。建國以後,他們仍然很注意節約,衣服總是縫縫補補,穿了又穿。他們把節省下來的錢積存起來投入到需要的地方去。

有的人會説,以前的人比較窮,所以需要節約,現在的生活條件提高了,應該享受一下。的確,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地提高了,許多家庭解決了温飽問題,有相當部分的家庭達到了小康水平。但是,不管是從綜合國力來看,還是從國民人均收入來看,我國在國際排行榜中還都處在較低的位置,如果我們還不注意節約的話,我們將面臨很大的困難。國家的各項建設都需投入大量的資金,都需要精打細算。如果每人每天省1元錢,全國每天就能省13多億元,一年365天就能省4000多億元。把這些錢投入到國家的建設中去,將會起到很大的作用。相反,如果每人都浪費一點,就會貽誤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

同學們可以自己去查一查資料,看一看名人、偉人的成長經歷,只要我們留心就會發現,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在艱難和困苦的環境中勤儉節約才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

同學們都是有理想的人,因此,要學會從小磨練自己的意志,學會勤儉節約,學會在艱難困苦中生活的能力。勤儉節約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我們青少年更需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只有這樣,將來才能適應激烈的競爭環境,才能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之才。

演講稿勤儉節約2

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勤儉節約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因此,我們應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不久前,我在電視上看過一則報道:在遙遠和乾旱的非洲,許多人因缺少水資源而死亡。看到這裏,我感到了一絲難堪。為什麼?因為當我看到別人因缺少水資源而苦惱,而我卻在不經意間把水資源浪費掉,所以我的心裏總覺得過意不去。

媽媽説,平時,我每次洗手、洗臉後的水都直接倒掉,挺浪費,可我並不留意,這些水還可以用,例如:澆花、拖地等。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每一次澆花時,拖地時,我都要擰開水龍頭,本來可以二次使用的水,卻要雙倍使用了。媽媽教育我説:“女兒,以前你不懂得如何節儉,這不怪你,但現在看到這則報道後,你應該知道怎樣節儉,並在行動上表達出來。別小看生活中的細節,也別小看這些力量,只要更多的人進行節儉,那這種力量也就會越來越龐大,難道不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嗎?”我聽後,點了點頭,我知道我以後應該把能節儉的就節儉,儘量不浪費。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為節儉,所以我們的世界更加美好。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勤儉節約!

演講稿勤儉節約3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勤儉節約光榮”。

這裏我首先要考考同學們,每年的10月31日是世界的什麼日? (“世界勤儉日”。)

早在1924年,來自世界各地的29個國家參加了在意大利米蘭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儲蓄銀行大會,會議的最後一天(10月31日),意大利一位教授倡議大會的最後一天為“國際節能日”。直到2006年,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發布的世界人口現狀報告顯示,世界人口已經突破65億,並且該年會達到65。6億。僅就地球資源消耗來説,人類也必須做到勤儉節約。因而確立10月31日為“世界勤儉日”。

勤儉節約也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歷史也反覆證明着這樣一個道理,“奢侈”能敗國敗家敗自己,想當年清朝的“八旗子弟”是何等的驕奢淫逸,最終卻成為紈絝和低能的代名詞,淪落到喪權辱國的下場。新中國成立後,偉大領袖擲地有聲的一句“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指引着幾代人“勤儉節約,艱苦創業”,硬是把我國從一窮二白的舊中國,建設成現在物質豐饒,不愁温飽的小康社會。

然而,隨着社會物質文明的不斷髮展,鋪張浪費等陋習也隨之滋生蔓延開來,甚至侵蝕到我們少年兒童。今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勤儉日”,作為一代有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的少年兒童,我們應該立刻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我們擰緊用過的水龍頭,不多流一滴水;抬起手按一下開關,節約每度電;將複印紙重複利用,用過的作業本反面做草稿紙;平時不挑食,不經常買零食吃,吃飯時不亂倒飯菜;愛惜書本,不亂撕書本,也不亂削鉛筆,愛護桌椅、門窗、教學儀器和體育設備等。文具、穿着不要互相攀比;不要亂花錢,不隨便向家長要錢,能節約的錢一定要節約。

希望每個同學以勤儉為榮,鋪張浪費為恥,崇尚儉樸,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請記住“不簡單,就是將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好;不容易,就是將容易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對,平凡與不平凡只是一步之遙,讓我們攜起手來,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顆糧,每一片紙,成為一名勤儉節約的好公民!

演講稿勤儉節約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是一種責任》。

從“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到“勤儉持家久,詩書濟世長”。無一不在證明着國家的富強、家庭的富裕,勤儉節約起着決定作用。勤儉節約,它是一種美德、一種傳統。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息,興旺發達。今天我要説,勤儉節約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責任。有人可能會説這未免太嚴重了吧,節約只是生活小事,有必要那麼上綱上線嗎?我以為:此言差矣!

一個懂得勤儉節約的人,一定會為未來打算,他在自己處於好運的時候,就一定會為將來可能的不幸做好準備;一個沒有頭腦的人,根本不會為將來着想,他會大手大腳的把全部收入都用光。一旦遇到急難,就會手足無措。由此看來,勤儉節約難道不是一種責任嗎?

勤儉節約不僅關係到金錢,而且也關係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面我從三方面談談節約的問題:

一、節約用水

對於水,我們有很多同學不懂得珍惜。在家裏刷牙洗臉時,水龍頭壓根就沒想起先關掉;在學校裏隨意打開水龍頭玩水,甚至有同學在冬天用我們喝的温開水來泡手。這流的僅僅是水嗎?不,這還是水龍頭的哭泣,怪你忘了把它關上,這更是地球母親對這位粗心大意的同學的譴責,如果都像你這麼不珍惜水資源,地球最後僅有的一滴水該是你後悔的淚水了吧。

聽水聲滴答,要學着心疼。我們一起算筆賬吧:一噸水大約可發電每小時一千度,生產化肥500千克,磨麪粉34袋。如果人人都節約用水,積累起來,可以派上多大的用場啊。

二、節約用電

我們都説,有了電真方便,是啊,電可以做很多的事情,電從哪裏來的呢?發電機裏發出來的,要經過很多道程序,每度電裏都凝聚着工人們的辛勤勞動啊。

同學們,就從隨手關燈開始吧,不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裏,不用電了就趕緊關掉,做到人走燈滅。另外,注意用電安全,且不説浪費電,造成生命危險的事,少接觸微妙啊。

三、節約糧食

在學校每天吃飯都有同學浪費糧食。可能有同學會説:我繳了伙食費的,我浪費的是我自己的,跟別人沒有關係。從表面上看,浪費是它個人的消費行為,可從本質上看,它卻從側面反應了這個人的素質。把浪費當作一種享受的人,這樣的人,我們説,他的素質肯定高不到哪裏去。即使在發達國家,節約也被看作一種美德。何況我們中華民族一直提倡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人生的導師。一個勤儉節約的人勤于思考,也善於制定計劃。勤儉節約意味着科學地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時間與金錢,意味着最明智地利用我們一生所擁有的資源。如果你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美德,那麼就意味着你具有了控制自己的能力,意味着你已開始主宰你自己,意味着你的品德修養正在逐步提高。這是個人的進步,更是一種社會責任。

其實,勤儉節約並不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做到,也不需要多高的智力或德行才能做到。它只需要我們懂得一些常識和擁有抵制自私享樂的力量就行了同學們,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做起。反對浪費,節約為榮,願我們全校師生人人都有節約意識,人人都有文明舉止。

演講稿勤儉節約5

各位老師、同學們,下午好:

勤儉節約本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我們痛心地發現我們的同學中,不珍惜糧食,浪費水資源,用了一半的作業本隨意仍掉,每天吃大量的零食等等,這與時代是相悖的,與國情是相違的。現代公民意識的確立,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勤儉節約,這種意識應該深入到我們的靈魂深處,節約糧食,節約紙張,節約水資源,節約電力,應該成為我們自覺的行動。讓我先跟大家講一個關於勤儉節約的故事吧。

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個叫吳成的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説:“你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飢捱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宇去做。”後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一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穀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裏就沒有一點餘糧。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後,也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霄雲外。他疏於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穫的糧食就不多。儘管一家幾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畢竟也是難以持久。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碎在地。這時候,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捱餓!”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訓以後,他倆將“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後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滔滔江水源於細流,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同學們,形成節約風尚要靠我們的行動來體現。增強時代責任感,樹立勤儉節約意識,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粒米開始,儘自己的所能節約每一點資源……讓我們重拾節約美德,做文明中學生,把我們的校園變成節約型校園,用智慧和行動去改變我們所能改變的一切,共創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