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生讀書的個人總結匯報

欄目: 學生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52W

學生讀書的個人總結匯報

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從這句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户,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下面給大家分享關於讀書的個人總結,方便大家學習。

讀書的個人總結1

書籍是巨大的力量,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讀書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虛。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靈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觸了它,它就活起來了。

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只有知識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夠使我們在精神上成為堅強、忠誠和有理智的人,成為能夠真正愛人類、尊重人類勞動、衷心地欣賞人類那不間斷的`偉大勞動所產生的美好果實的人。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歎氣。閲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史鑑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以上的這些名人名言深深的闡明瞭讀書的作用,書籍對於我們的益處,作為一名教師,為使自己變得博大精深起來,唯有讀書。給孩子一杯水首先自己得有一桶水,獲得這一桶水的方法,也只有讀書,為使自己的視野開闊,各方面的知識都應該涉獵。

這學期響應學校多讀書,爭當書香教師的號召,我讀了好幾本書,如:《給教師的建議》、《致青年教師》、《家庭作業的迷失》。讀《給教師的建議》,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通過讀書,我的視野更加開闊。看問題的方式和角度也和以前大不相同。書籍在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給了我很的幫助,一個人要想變的睿智必須用書籍來充實自己的頭腦,在以後的工作我應繼續努力,抽出時間,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的個人總結2

讀書可以增長教育智慧,使教師的思維拓寬。只有讀書並且同時進行反思和寫作,才是實現教師專業化發展,進而促進人生髮展和生命成長的最好途徑。結合學校的建議和自己的學科,我讀了一些增加文化修養的書籍,同時,關注教育教學類的書籍,關注教育教學的發展動態,具體總結如下:

一、計劃

1.充分利用時間讀書,魯迅説:“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我想,每天擠出半小時來讀書,應該不會有問題。我的讀書口號是: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

2.記好讀書筆記,寫好讀書隨筆。

3.讀好必讀書目的同時,到圖書室博覽羣書。

二、在讀書活動中遵循思路:

1.堅持“讀書促進思考,思考促進成長”的原則,將精讀與泛讀相結合,讀書時及時記下自己的讀書體會,將讀書與反思相結合,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2.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展網上電子閲讀,開闊自己的視野。

積極發表自己的讀書點滴體會。

3.將讀書融入教學的相關環節和步驟,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提高自己的教學實踐能力。

4.通過讀書活動讓自己能學會享受閲讀、享受教育、享受人生,提高生命質量。

三、讀書內容:

研讀專著:《愛的教育》《班主任工作漫談》《陶行知教育名篇》

四、主要措施:

1.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讀書活動。

按照幼兒園讀書活動實施計劃的要求,把讀書活動和日常教科研活動融合在一起。紮紮實實地投入到教師讀書活動中去。

2.以自學為主,在課外和休息日主動學習、摘錄。

重點閲讀《從理念到行為》《愛的教育》《紅樓夢》,構成自己的“三本書”。同時廣泛閲讀各類書籍。並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在網上尋找好的資源幫助學習。

3.主動與同事交流,討論讀書體會心得。

讀書內容將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螺旋上升的原則,與教育教學工作有關的先讀、精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選讀、略讀、速讀。

4.讀書要與思考有機結合。

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能邊讀邊想,緊密聯繫自己教育教學實踐,讀出自己的思考與見解,提高認識,培養自己獨特的思維與創新意識。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讓自己的專業不斷提高。

通過我的讀書實踐,能大面積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科研能力和運用理論處理教學實際問題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完善的讀書人格,成為有知識、更有文化底藴的優秀教師。

讀書的個人總結3

本學期,我按照自己的讀書計劃,認真閲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學》、《新課程理念與國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施》收穫很大。現在,讀書已經成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時也深深體會到讀書的樂趣,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滿着創造的快樂。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高爾基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好書,像長者,諄諄教導;似導師,循循善誘;如朋友,心心相印。好書,能積累語言,豐富知識,能陶冶情操,受益終生。

在《給教師的建議》的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説:“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坐下來,深入地思考。”這句話深刻的告訴了我們: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教書育人,我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肩負着培養下一代的重任,我們更需要讀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擁有源頭,才能不斷的滋潤學生的心田;只有不斷的讀書,我們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與學生走的更近,才能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與傳遞;只有我們愛讀書,我們才能引領學生讀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促進學生髮展。

在《心理學》這本書中,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例如教師要教會學生閲讀與思考,要培養學習閲讀的習慣,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讓知識活起來。同時也是在培養一個有思想、會思考的人。我們面對的學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機器,所以,老師不僅要告訴他們閲讀的重要性,更要教給他們閲讀的方法。現在很多學生,學習一篇課文就是一篇課文,做一道數學題就是一道題,換一種問法就不會了,學習很機械,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把握學生心理,站在學生的角度多考慮問題,教給他們方法,讓他們學會閲讀。並在閲讀中樹立自己的觀點和思想,不做一個人雲亦云的人。

現在教師所面對的學生,身體大都發育的像成人,但思想遠遠沒有身體發育的快。平時遇到問題學生,我們老是説:“都那麼大了,個子比老師都高了,還這麼不懂事。”其實換個角度想想他們畢竟還是孩子。所以對待學生,我們要研究他們這個年齡段的人的共性,要及時鼓勵。

作為教師,我們不要小看了一個個的細節,這些細節卻關係着我們工作的成敗。孩子一個小小的舉動,我們都應該關注他要幹什麼,課堂教學中一個小小的細節,都可能決定這節課的成敗,所以,工作中、生活中。我們都要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個細節,做好每一個細節。

感謝讀書,讓我的教學充滿了生機;感謝讀書,讓我在實踐中體會到了知識的份量;感謝讀書,讓我能夠用智慧的大腦去澆灌含苞待放的花朵,用博愛的心靈給每一個孩子足夠的信心與勇氣;感謝讀書,讓我變得更加聰明,讓我的工作幹得更加出色輕鬆。

讀書的個人總結4

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從這句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户,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呢,從書裏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其迸發希望之火。

自信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在智力、體力還是在做事的能力上,自信心都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青少年時期,一個人如果缺乏自信心,就會缺乏探索事物的主動性、積極性,其能力就會受到限制,就會覺得生活暗淡無光。

二、賞識學生的優點,尊重他們,激勵他們全面發展。

作為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尤其是後進生更是如此,他們希望用脆弱的自尊來保護自己。我們要發自內心地尊重他們,不要傷害後進生。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自尊心是一種非常脆弱的東西,對待它要極為小心,要小心得像對待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

三、教師要付出愛心,感化學生受傷心靈。

對於那些學習差、紀律鬆懈、思想落後的學生教師沒有歧視他們,而給予更多的愛。使他們時刻感到集體的温暖,老師的關懷,消除失落感,使他們充滿信心、滿懷激情,奮發向上,而不是諷刺挖苦,使其萎靡不振。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用無私的愛心温暖冰凍的心靈,會讓他們實現自身的價值。

課堂是什麼?蘇聯著名教育家贊科夫的《和教師的談話》讓我從書中找到了答案:課堂應該是連接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橋樑,是學生享受學習樂趣、接受情感薰陶的場所;也是師生生命相遇、心靈相約的聚集地;更是師生共同生活的舞台。這樣的舞台需要師生共同完美地演繹。兩者互相影響,相輔相成。此外,我也喜歡看勵志方面的書,《誰動了我的奶酪》、《把信送給加西亞》就是比較精彩的兩本書,讀完這兩本書,我認識到我們在為自己的事業、生活做出選擇時,首先要充分熱愛自己喜歡乾的事,愛崗敬業才會努力鑽研,努力鑽研才能有所作為;選擇自己有能力乾的事,選擇一經確定,就要棄而不捨地去奮鬥、去追求,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最小的事做起,奔向目標永不放棄,在這個過程中增長才幹,樹立信心。久而久之,必定會有所作為,有所發展,有所創造。

讀書讓我學會了怎樣正確地去引導教育孩子,讀書使我再提起筆來寫些什麼,不再會覺得那是一件難事。我要做個真正的職業讀書人,從書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再把這些營養輸送給我的學生們。讓我們一起讀書吧,使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讓我們插上展翅翱翔的翅膀。

讀書的個人總結5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自古人們就推崇讀書,到了現代社會科技高速發展,電視、網絡各種媒體平台紛紛出現,可這並未減少人們對於讀書的熱情,讀書就是思想的源泉,讀書與健康成長緊緊相聯,讀書促進成長,成長離不開讀書,這是我個人的理解,讀書會使思想的源泉永不幹枯。

讀書的目的是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助推工作,提升自身文化素養。總結我的讀書經歷,有四次起伏變化:第一階段是學生時代僅為學習成績而讀書,我稱為被動讀書;第二階段是有了興趣愛好僅為提高特長而讀書,我稱為侷限讀書;第三階段是在工作崗位上僅為幹好本職而讀書,我稱為狹隘讀書;第四階段就是現在的情況,讀書範疇廣了,但讀書量太少,我稱為平常讀書。和大多數人一樣,總是找藉口説工作忙而貽誤讀書,這不是能站住腳的理由,而是自身做事的毅力不夠,沒有養成堅持每天讀書的良好習慣。這就是對自己的自我批評吧。我算不上一個“地道”的讀書人,沒有什麼經驗可談,就和大家在一起談一些個人的觀點。我個人對“讀好書”的見解可以概括為12個字:精讀、常讀、筆讀、心讀、鑑讀、多讀。

一、精讀。精讀的一個方面是精選。世上的書籍數以億計,要讀的書難計其多。這就需要有選擇地去讀,更重要的是會選擇,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要,精心選擇幾本好書,不要見書就買。托爾斯泰有句名言“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趙樹理也説過這樣的話:“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裏淘金”,説的就是選好書、讀好書的道理。另一方面是把書讀到真懂。一本好書,讀一遍兩遍是不行的,要反覆的去讀,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多少專家研究《紅樓夢》,還成立了專門的紅學研究會,現在還在研究她,就是這個道理。讀書不能只求一隻半解,要完全理解,儘可能全部消化,這才叫讀書,叫精讀。

二、常讀。書要常讀,養成習慣。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很難,但只要堅持去做,把一件事重複去做,這種重複就會成為

一種習慣。對堅持每天讀書,不要説需要多久,只要能堅持1個月,這種意識自然會成為習慣,這就叫習慣成自然。我認為,我們青年幹部要把讀書當作一日三餐的生活習慣,讓讀書成為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內容,我稱之為常讀。

三、筆讀。就是要藉助手中的筆輔助讀書。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諺語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通常理解為作讀書筆記,我還理解為寫心得體會、讀後感、隨筆等。我認為,讀書是吸收,寫作是消化,我在第一次執筆寫公文、起草大會講話時,總覺得沒有東西可寫,要麼寫的內容乾巴巴,平鋪直敍,意識到自己的閲讀量太少,腦子裏記下的東西太少,如果之前刻意去多讀書,把好的語句、好的典故摘記筆下,並堅持多寫一些讀書心得,不怕寫不好,只要堅持,久而久之,這些東西也就會留在腦海,動筆寫文章時也不會是這樣,就會自然見於筆下了。這便是勤動手的好處,我叫做筆讀。

四、心讀。讀書要專心,更要用心。書中自有黃金屋,用心去讀,才能真正讀懂書,朱熹在《訓學齋規》中説,“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五、鑑讀。讀書也是生活的一面鏡子,通過讀書梳理自己的頭腦,豐富文化底藴,提升道德素養,把一些好的方面作為航標,把比如從物傳記方面的反面東西作為成長的警鐘,這就叫做鑑讀,有借鑑、有鑑別的吸收書中的文化,持揚棄的讀書觀。

六、多讀。“從精出發,博覽羣書。”身邊的人和事是書,工作是書,生活是書,只要肯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

以上是我讀書的大概狀況和自己對讀好書的一點見解,但自己卻做的不好。在今後,應該認真體會並嘗試陶行知先生的“讀書十訣”(序、勤、恆、博、問、禮、習、專、思、創),弘揚“讀書三余”(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的精神,堅持讀書,讓讀書伴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