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精選38篇)

欄目: 學校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39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38篇《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相關的範文。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精選38篇)

篇1: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活動的幼兒評價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視,要提高幼兒語言表達潛力、建構技能、情感態度等各方面的潛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團隊精神,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在新《綱要》精神指引下,我們努力改變區域活動中幼兒評價方式,體會到有效的觀察為區域幼兒評價帶給依據,多角度、多維度的評價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評價的結果為幼兒的學習帶給新的平台、幼兒、教師都是評價的主體。幼兒是區域活動的主人,也是區域活動成效落實的主體,因此生態式幼兒園區域活動還要關注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狀況,教師依此進行指導來調整自己的行為。評價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狀況,主要觀察以下幾方面:

一、幼兒的興趣基礎如何

區域活動具有自由性、自主性、個性化和指導的間接性等特點,每個幼兒能夠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動進行探索、學習。興趣是幼兒園區域活動的一個根本要求。但是,在現實的許多區域活動中,一些幼兒的興趣比較短暫、容易轉移,很難長時間專注於某一活動,致使許多活動都是淺嘗輒止,如:主題活動《螞蟻王國》,開始我們只是在美工區裏投放螞蟻圖案讓幼兒進行塗色、繪畫,剪紙(螞蟻圖形),剛開始第一天,幼兒的興趣比較高,到了第二天,入區時,孩子在區裏待的時間變短了,過了幾天,就已經很少有幼兒光顧這個區域了。於是,與班上老師交流,重新調整這個區域的材料,材料之間有層層遞進關係,容易激發幼兒的興趣,而在羣眾活動中,常引導幼兒介紹與交流自己的發現,在此過程中,幼兒對如何運用所有的材料裝飾螞蟻,包括用什麼圖案、什麼顏色搭配以及用泥工、手工製作螞蟻等。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始終持續良好的工作狀態,對活動充滿熱情,實現了幼兒與區域活動之間的用心互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評價幼兒對區域活動是否感興趣,主要看幼兒是否喜歡活動,在活動區域中持續時間的長短,因為幼兒只有感興趣了,注意力才會集中,才會在此過程中用心探索。

二、幼兒能否依計劃活動

區域活動不是幼兒隨心所欲的活動,也不是幼兒在活動區無所事事的活動,更不是幼兒在活動區到處轉悠的活動,幼兒園區域活動強調幼兒要依計劃開展活動。所以,制定計劃是幼兒進行活動的起始(當然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幼兒要能決定自己選取什麼區域、做什麼、如何做、如何度過在區域的時間,也即幼兒要在頭腦中構成一個比較明確的活動意向。在活動過程中,依活動的意向執行、完成活動。每一天下午離園前,教師指導幼兒制定計劃,讓幼兒有一個明顯的目標方向,待到明日入區時,幼兒能有秩序、規律的操作。

三、幼兒的參與狀況

評價幼兒的參與狀況要觀察幼兒是主動、獨立地選取區域活動,還是盲目服從別人,或模仿別人選取區域活動;做出選取後在區域是堅持玩一段時間,還是頻繁地變換材料,甚至在於各個區域中游蕩;此外,還能夠觀察幼兒是否關心自己的活動成果,如果幼兒用心參與活動,就會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或最後的成果很關注,透過對活動成果的瞭解,獲得成就感,或是將自己與同伴相比較,對自己進行定位。這些方面都能夠使我們對幼兒的活動參與做出評價。如:在《螞蟻王國》這主題中,讓孩子到户外觀察螞蟻,孩子們很興奮,雙眼睜得大大的,生怕錯過一點小細節,有的幼兒甚至一邊觀察一邊思索,腦袋裏出現了很多的“什麼”,在回憶時間裏,孩子們獲得很多有關螞蟻的知識。幼兒幼兒甚至因為自己的發現獲得成就感。

四、幼兒的社會交往水平

對區域活動中幼兒的社會交往水平進行評價時,主要是看幼兒是經常一個人單獨活動,還是常與別人合作;在合作時是領導者,還是服從者,合作時在團體中處於什麼位置;活動中能否與同伴輪流分享,是否經常與別人發生衝突,經常採用什麼方式解決衝突等,不同的表現反映着幼兒不同的社會性發展水平。如:在建構區,老師帶給廢舊鞋盒,目的讓孩子們利用這些鞋盒搭建一個螞蟻窩,鞋盒大小不一,幼兒要想自己一個人完成這項工作很難,需要同伴的協助,那麼幼兒就會想起找自己夥伴商量一齊來搭建這螞蟻窩,在合作的過程中,孩子們慢慢學會與人交往的潛力。

五、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

社會認知是指個體對他人、自我、社會關係、社會規則等社會性客體和社會現象及其關係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動。社會認知的資料十分廣泛,從其對象看,社會認知包括對自己、他人、社會關係(權威、友誼、公平等)、社會羣體、社會主角、社會規範和社會生活事件等的認知;對人的認知又具體包括認識人的情感、意圖、知覺、思維、態度、動機、行為等心理過程或特徵。認知又是智慧的直接根源體現,它雖然是內隱的,但能夠透過幼兒的區域操作活動表現出來,所以,評價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認知水平能夠透過觀察幼兒的操作來,尤其是對智力操作材料的狀況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複雜還是簡單,是單一還是複合;操作方式是單調重複,模仿別人還是富有創造、善於變通;操作結果是單一的產品,還是多樣化的表現,如繪畫、拼圖、手工、創編故事等。從中分析,即可瞭解幼兒的認知水平,進行評價。

六、幼兒區域規則遵守狀況

區域活動是幼兒的一種自由、自主的活動,但並不意味着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能夠為所欲為。事實上,區域如果想真正成為一個幼兒自由活動的場所,幼兒內在地遵守一些規則是保證區域自主、有效開展的前提,因此區域活動中幼兒能否遵守規則就成為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

對於幼兒遵守規則的評價首先要觀察幼兒能否自覺遵守區域規則,如娃娃家要脱鞋進入,活動區門口會畫幾對小腳印,自覺遵守的幼兒會主動脱掉鞋子擺在小腳印上,然後進入;其次,觀察幼兒能否解讀區域環境中的暗示規則,如:在圖書區的牆面上貼有讀書的順序卡通及小寶寶把食指放在嘴脣邊讓大家小聲“噓”的動作,即暗示幼兒進入圖書區時要持續安靜,並要遵循看書的順序:取書

篇2: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一、如何創設良好的區域環境。

新《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區域設置的規劃和環境創設要根據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的具體要求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做整體的安排,應一切從幼兒的水平和發展需求出發,要讓幼兒做主,讓幼兒成為區域的主人,由幼兒決定怎樣佈置是否會直接影響他們自由交談展開的程度。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既要考慮到幼兒之間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充滿自信地探索問題。

我們的區域設置是在由教師與幼兒共同商量確定下,採用固定與靈活設置相結合方式,創設豐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選擇自由度的區角,讓每個幼兒有機會自由選擇,用自身的方式進行學習。例如中班具體設置了以下區域:“生活區”:美髮店、鈕釦操作店、彩色鞋帶店、手工編辮子店、糕點加工店等。“數學區”:用撲克牌分類、認數、數數;用小木棍排序、認識粗細、長短等。“表演區”:酸奶瓶製作的沙球,竹筒做成雙響筒,竹塊做成快板,奶粉桶做成腰鼓等進行打擊樂;用樹葉、彩色布、包裝帶、袋子等做成各種服飾進行表演。“操作區”:橡皮泥;彩色蠟筆、各色紙張、各種紙盒紙杯、剪刀等等。

活動區設置是要善於利用班級環境的地理因素,儘可能地使活動動靜分區:一般將較為安靜的區域安排在室內:如語言區、數學區、生活區;相對會發出較大聲音的活動安排在靠近門口或室外:如表演區、建築區等;並根據遊戲情況靈活調整。

區域環境作為主題環境的一部分,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幼兒的活動很大一部分要在區域中進行並且完成他們的學習活動。區域環境要根據各個區域特色進行有特色的佈置。各個區域的創設也要根據主題的具體情況而定。語言區通常投放一些主題相關的圖書、頭飾、手偶等資料,張貼一些有趣的圖畫和一些幼兒仿編的兒歌,同時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紙,鉛筆等習作物品。美工區投放的東西除一些常規的幼兒練習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紙、彩色筆、油畫棒等,還可以投放一些簡單手工作品的製作步奏圖,以供幼兒的探究學習,在美工區最重要的是要設置一面幼兒作品的展示牆塊,可以讓幼兒粘貼自己覺得滿意的繪畫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學區通常提供一些幼兒操作材料,操作材料與主題相關。在音樂區、表演區投放一些簡單或自制的樂器、頭飾、自制服裝等。通常建構區是根據主題而定。區域活動應根據活動區的層次性特點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時即便是同一班級中同一類型的活動也通過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來體現層次性。適合幼兒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學習節奏的多層次的活動材料,可以滿足不同幼兒進行自主選擇的需要。

二、區域材料投放要有層次性

每個幼兒的能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顧到每個層次幼兒,不能都簡單,也不能都複雜,要為不同水平的幼兒提供活動的機會和成功的條件。比如中班數學區遊戲、教師提供三種層次的材料,由最簡單的按同種顏色找數字到兩種顏色找數、找鄰居間再到三、四種顏色規律性找。

三、教師的指導

教師的現場指導在幼兒遊戲的開展中顯得十分重要,它決定着幼兒遊戲的開展,教師始終要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不應該是知識的輸出教育者,而是應提供舞台、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指出方向與關鍵時刻給予指導的老師,扮演好觀察者與指導者的角色。

1、觀察、再指導。

觀察是瞭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幫助教師準確地瞭解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瞭解其發展的特點與需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從客觀實際出發,提高教育指導的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遊戲。可避免教師因不瞭解遊戲情景而產生的不合適的干擾幼兒遊戲的指導行為。

2、把握時機,適時介入指導。

如果教師發現了幼兒遊戲的問題,需要介入遊戲,須找好最佳的時機。通常在以下情況下介入:

1)當孩子遇到困難玩不下的時候。如:樂樂想玩橡皮泥,可位置已坐滿不能進入泥工區遊戲而苦惱,教師可引導他:“你是個聰明的孩子,不但喜歡泥工,你還會很多本領呢,想一想換個別的區域好嗎?孩子高興的説我還喜歡畫畫,然後愉快地加入了美工的行列。

2)當孩子出現糾紛與行為問題時,教師應巧妙地化解即將發生的糾紛。在遊戲中,經常會遇見幾個小朋友搶一種玩具玩的現象,這時老師可利用出到題目或猜個謎語或童趣的語言將玩具分配給幼兒,讓孩子能愉快地接受,如亮亮和東東都要玩拼圖,老師可出面調解説誰先回答我一個小問題就可以先玩,老師再變個別的項目給另一個小朋友玩,小朋友會欣然接受。

3)當孩子操作發生困難時,老師的濃濃關愛,有可能對他的一生都會有影響。

4)當遊戲無法深入時,老師適當的指導,不僅深入了遊戲的開展,還讓他們走出去,加強了與其他遊戲區域的聯繫。一次,當老師看到美髮店的孩子無所事事,很無聊的樣子,老師馬上以“客人”的身份進入到美髮店,原來孩子們覺得每天都是洗髮、吹髮、剪髮太無聊了,於是老師馬上説:我們的美髮店可以擴大經營,我會染髮,現在教會你們吧,還有哪個小朋友知道美髮店還有什麼項目嗎?小朋友興趣馬上高漲了,有的説美髮店還會燙髮、還可以按摩;於是小朋友輪流當老師,沒有的物品又到超市買來等等,遊戲的內容又豐富了起來。

5)當幼兒發生創造性的行為時,教師要及時給予發現與鼓勵。另外,老師的出現與介入還要體現藝術性,即什麼樣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達到指導的效果,又不影響孩子的遊戲,老師有時是遊戲的夥伴,有時是某個特定的角色,還有時是旁觀者,必要的時候是解調員。當教師以夥伴的角色出現時,能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引導遊戲的進程。當孩子對遊戲的玩法、規則、扮演角色內容不熟悉時,可以以某種特殊的身份參與。當幼兒的`遊戲發生糾紛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情況,採取適宜的解決方法,小班,較多的是矛盾的解調員,到中,大班的時候,要提供解決問題的時間,在一旁做一個安靜的旁觀者觀察事態的發展,如幼兒順利地將問題解決,老師就可以悄悄退出,如矛盾激化,則用適宜的方法幫助孩子解決。

3、指導最基本的方法以鼓勵、肯定為主。

有時為了調動幼兒積極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給予積極的鼓勵,幼兒之間存在着差異,只要幼兒是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那不管結果如何,都要給予表揚與鼓勵。否則能力弱的孩子總是失敗,會使其產生畏懼情緒和自卑感,最後導致對整個遊戲失去興趣。對於這種孩子,老師一方面對他進行個別指導,幫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進步就進行表揚,使他對自己的表現有信心,另外可請能力強的孩子與他共同遊戲,讓他也體驗遊戲的成功。

四、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

遊戲是幼兒最基本也是最喜愛的活動。在遊戲中,幼兒既能操作各種材料,又能與同伴交往,其動作、言語、思維、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貫徹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這一原則的同時,遊戲的價值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幼兒在區域中活動完全是自由的,他們自主的選擇遊戲材料,選擇活動內容和合作夥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願進行遊戲。教師在活動中也完全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幼兒創造性地、主動地活動,推動和激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進入不同的活動區域,在同一活動區中還可以選擇不同的活動形式和活動內容。再例如:教師在遊戲中發現幼兒“一窩蜂”現象和在材料的使用上因使用不當給下次使用的小朋友造成不便的情況,我們兩位老師不是自己商量該這麼辦?把大人制定的意見和規則讓幼兒執行,而是讓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去尋找答案“怎麼樣玩才會開心又不會影響別人”當問題提出,孩子們開始積極討論,各抒己見,共同總結有效的方法,形成區域活動規則,也只有通過幼兒自己的體驗形成的規則才會轉化為幼兒活動中自覺遵守的行為。

篇3: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結合主題活動和我園的教學特色開展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區域活動是體現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育於遊戲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大班年級組一共開設了民間遊戲區、編織區、美食區、印染區、服飾區、剪紙區、益智區、科發區、建構區、閲讀區、表演區等,堅持每天開展遊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

一、材料的投放

1、結合幼兒園教學特色——民間遊戲,挖掘農村資源,共同製作遊戲器材。

在區域活動中,我們有很大一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蒐集。比如瓶子、竹竿、絨線、紙板、草蓆等等,都來自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集並進行製作。幼兒對各自帶來的遊戲材料都很感興趣,我們投放以後,都紛紛去嘗試着玩。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也進一步開發了農村資源。

2、巧用區域活動器材,讓幼兒人人蔘與各種活動。

民遊器材種類繁多,如:民間遊戲區器材有很多的品種,如:沙包、抽陀螺、滾鐵圈、抬轎子、竹竿舞、跳布袋、旱龍船、踩高蹺、拋繡球、推小車、風車、竹蜻蜓等近30個品種,但每班每種的數量較少,我們便把所有大班的民遊器材集中起來進行整理分配,責任到班,每班負責管理5、6種,然後設計遊戲方案和安排表,這樣就可以讓大班的所有孩子都能玩到所有的民遊器材。

3、區域材料能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

區域活動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環節,及時地把主題活動進行過後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相關的主題探索與操作活動。美工區裏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題活動開展後投放的,這樣幼兒基本都瞭解了怎樣操作,也更感興趣了。

二、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

1、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

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儘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

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發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們在民間遊戲區設計了“旱龍船”的活動,能力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玩,還能自己組織進行比賽;但是有幾個幼兒不會玩,還有對活動不感興趣。於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我們把“同色的一雙旱龍船”該成了“不同色的旱龍船”的遊戲,如一隻是綠色,一隻是黃色,那麼就可以按照顏色進行直觀的喊口號進行遊戲。遊戲器材適當調節後,能力差的幼兒也有了很高的遊戲興趣。

三、良好的師幼互動

1、隨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況,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滿足幼兒的需要。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

2、用兒化的評價語言促進區域活動更好地開展。

如果有必要,我們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間去,瞭解他們的玩法、規則意識等,我們還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兒化的語言對幼兒進行評價,並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過努力,雖然孩子的遊戲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着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在民間遊戲區,孩子們的積極性不夠,往往會產生遊戲的倦怠感;在表演區中,孩子交往性的語言還欠缺,因此,在以後的遊戲開展過程中,我們要組織形式各樣的幼兒活動來激發幼兒遊戲興趣。我們準備把遊戲展示、活動比賽等形式加入到幼兒活動中去,班與班之間能跟深入的交流活動,取長補短,讓每個活動區能精緻的呈現,也讓孩子們都能盡情的遊戲。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遊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台階。

篇4: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時光飛逝,轉眼一個學期又結束了。在主角遊戲中,他們從以前不會玩主角遊戲的到此刻他們熟能生巧的樣貌。這是,我們發現他們真的長大了不少。為了更好的引導他們,我們作出了努力,根據新《綱要》,貫徹執行《綱要》精神,在教育活動中突出以遊戲為主,充分體現幼兒在遊戲活動中的主導地位,儘可能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遊戲氛圍,讓他們在簡便愉快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培養交往、合作等本事,以促進幼兒綜合本事與個性的和諧發展。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及班內存在的問題,開學初,我們制訂了相關的計劃,注重了團體教育與個別輔導的有機結合,讓幼兒的遊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現將這一學期來的成果經過遊戲總結如下:

一、根據主題要求,創設主角遊戲

在本學期裏,我們經歷了5次主題資料的更換,從春天走到了夏天,並且不段豐富娃娃家裏的資料,添置了超市、巧手吧等遊戲資料。讓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體驗到不一樣崗位上的人是如何工作和學習的,並且提高他們對各行各業人們工作情景的瞭解,讓幼兒在實踐中發現遊戲中主角的職業特點、職能性質,讓幼兒發現遊戲規律和遊戲的方法,進行愉快的遊戲。如今,幼兒已經積累了一些遊戲經驗,對於他們今後的人際交往具有必須的幫忙,幼兒的遊戲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他們對於我們社會上的菜場、銀行、服裝店等行業的運作情景,因為他們都親身體驗了各種主角,讓他們更方面的本事得到了鍛鍊。在今後的遊戲中,我們還將多多開展綜合性遊戲,充分發揮幼兒參與的自主性。

二、以幼兒的興趣為主,開展主角遊戲

《綱要》中指出:“興趣是的教師。”同時也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我們要善於、發現和利用一切資源,為幼兒創造出新的主角,讓他們在新的遊戲裏發現遊戲規則和規律,在遊戲中得到發揮和成長。根據幼兒的興趣來開展遊戲,幼兒不但喜歡,也會提高他們的進取性。並且,主角遊戲是發展幼兒語言的途徑之一,幼兒在遊戲中才能盡情地發揮自我、展示自我。在學習化區域遊戲中,建構遊戲深受男孩子的喜愛,遊戲一開始,他們便興致勃勃地跑進了建構區,商討着如何拼搭積木,發揮自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小小舞台”則是女孩子的天地,她們將自我裝扮一番,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不少小觀眾,不時也有一些男孩子參與進來,象模象樣地表演起了武術,小小的一角充分展示了孩子活躍的個性。有了興趣,幼兒才會更加進取地參與到遊戲中,才會在遊戲中學到本領。可見,幼兒的興趣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在遊戲中,我們注意觀察與發現幼兒對哪些事情比較熱衷,由此開展出各種不一樣的主角,從而豐富遊戲的資料。

三、發揮幼兒參與的自主性,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為了在遊戲中充分把權利交給孩子,我們在分配遊戲主角時,從不故意安排主角,讓他們自我選擇。而在遊戲過程中,從幼兒的實際情景出發,由於小班幼兒的從一性差的特點,所以我們不要求讓幼兒堅守崗位,如果他們不喜歡一種主角了,能夠重新選擇另外一種主角進行遊戲,只要他們喜歡,能夠扮演多種主角。尊重幼兒,讓他們自我自主選擇的同時,要給予他們必須的選擇,讓他們能向着我們所期望的好的方向發展。同時在遊戲中幼兒還學會了使用禮貌用語,如“你好”、“我想和你一齊玩,能夠嗎?”“多謝”“對不起”“歡迎下次光臨”等等。隨着年齡的增長,幼兒遊戲中的交往日益增多,很少見到有獨自遊戲的情景出現,他們喜歡和同伴一齊遊戲,遊戲中經常是歡聲笑語接連不斷。

幼兒僅有在遊戲中學習,他們才會記得清楚、學得認真;僅有學習了,才能遵守遊戲的規則和方式,玩得開心;在學中玩、在玩中學的主角遊戲中,他們才會成長起來……同時,他們會自我進行創造出些主角遊戲。

四、進取主動參與,增進和幼兒之間的感情

有時,我們也會親自加入到他們的遊戲世界,讓自我與幼兒間沒有距離,使他們沒有心理負擔的去玩。教師的參與,能夠引導幼兒學會最基本的交往本事,學會遇到問題自我商量解決。教師的參與,也會大大提高幼兒的自信心,並且能夠向幼兒提出一些問題,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本領,還能玩得更開心。教師的參與,會拉近與幼兒的距離。蹲下來,用幼兒的視線看世界,會使教師更熟悉幼兒、瞭解幼兒,做到從幼兒角度去思考,一切為了幼兒,從幼兒出發,使得幼兒越來越喜歡教師,教師越來越瞭解幼兒心理。

和小班上學期相比,我們會更注重對幼兒遊戲本事的培養,使幼兒的遊戲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多開展綜合性遊戲,充分發揮幼兒參與的自主性。幼兒的是生活經驗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參與的進取性也越來越高,相互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真正體驗到了遊戲帶來的歡樂。但還是有個別幼兒由於性格靦腆,在遊戲中還是有些拘束,進取性還有待於提高,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還需努力,讓每個幼兒都更好的投入到遊戲中,得到全面的發展。

篇5: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區角遊戲突破了傳統教育中幼兒處於被動、靜止狀態的局面,不是教師把知識告訴幼兒,讓幼兒被動、靜止地理解,而是教師經過設計、供給可供幼兒操作的環境異常是各種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地得到發展。結合《綱要》中提出的“區域活動提議”,本學期我們班的教育區角遊戲開展情景現總結如下:

首先,我們本學期教育區角遊戲的設置是靈活的,我們依據主題活動的資料在多方面研究下進行了設置:美工區、科學區、閲讀區、建構區、體育區、自然角六個區角。

其次,各個區角的創設也根據主題的具體情景而定。閲讀區通常投放一些與主題相關的圖書、卡片、指偶、幼兒自制繪本、繪本等操作材料讓幼兒根據自我的喜好來選擇閲讀;美工區投放的東西除一些常規的幼兒幼兒練習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紙、油畫棒等,還投放一些紙盤、面具、一次性紙杯固體膠、雙面膠、印章等創造性強的操作材料,同時鼓勵幼兒粘貼自我覺得滿意的繪畫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學區通常供給一些幼兒操作材料:骰子、小木棍、七巧板多米諾骨牌、魔尺、放大鏡等材料來培養幼兒探索意識,讓幼兒在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悦;體育區我們定期的更換材料如高蹺、毽子、皮球、報紙等材料讓幼兒在玩中鍛鍊,在鍛鍊中玩。建構區是一個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區域孩子們及其的喜愛,每次的區域活動這個區的幼兒總是最進取,我記得有一次小謹因為走得慢沒有拿到建構區的進區卡悲痛的哭了起來呢。自然角在上學期是一個了冷門區,去的幼兒不多,為了改善這一情景本學期的自然角我們不僅僅投放了植物,還請幼兒帶來小烏龜和小魚加入其中,小魚和小烏龜的到來自然角立刻熱鬧了起來。每一天幼兒都會主動懂得為它們換水、餵食樂此不疲。

三、晨間自選活動

除了每一天的第二堂活動幼兒能夠去區角遊戲以外,下雨天的晨間自選活動也是幼兒在區角遊戲的一部分。雖是自選但我們也做到有目的、有計劃,讓每個孩子都能進取愉快地參加,每次玩都有新收穫。為了讓幼兒簡便愉快的進行晨間活動,我們採取了讓幼兒自由組合、自由選擇。如:有的幼兒願意畫畫,就讓他自由的想象塗畫;有的幼兒喜歡玩橡皮泥就讓他自由的去捏、去塑造形象;喜歡玩積木的幼兒可任意搭建高樓。所以,我們會提前做好準備,對幼兒的興趣愛好做到心中有數,在幼兒來園之前準備好各種活動材料,使幼兒一到幼兒園就能投入到活動之中去。在活動過程中,我們注意觀察每個幼兒表現出的興趣,個性語言發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本事,便於因人施教,幫忙幼兒解決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使活動順利進行。

四、良好的師幼互動

1、以引導者的身份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

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儘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同時我們充分利用進區登記表,全方面的瞭解每個孩子對區域的選擇,避免了孩子出現偏愛選擇某一個區域的現象。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以支持者的身份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例如:我們班的陶麒鈺小朋友總喜歡單獨玩,針對

3、以參與者的身份隨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景,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忙,滿足幼兒的需要。

不論是主角遊戲、教育區角遊戲,還是晨間自選活動,我們都會在活動結束後進行總結評價。評價的方式有很多,有時是全班進行,有時是分組討論,也能夠讓幼兒自我評價,由教師指點迷津等。幼兒的自主評價主要是鼓勵幼兒把自我在遊戲中的所見所聞、感受體驗表達出來,與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師的鼓勵性言語來鼓勵幼兒的“你搭建的樓房可真高,能夠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搭建經驗嗎?你遊戲玩的很開心,把你遊戲中最歡樂、最趣味的事情講給大家聽好嗎?”由幼兒主動評價的“我發現了什麼問題為了以後玩得更好,我們還應當做些什麼?我覺得誰玩得好,誰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師的全面評價為主的“今日哪一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發現有的小朋友在更換遊戲的時候,沒有將原先的遊戲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個遊戲去,下次活動中不能再出現這種情景了。”“你學習了什麼新本領?”“為了使下次遊戲玩得更開心,還需要做什麼?”等等。

當然,在本學期的遊戲活動中,還存在着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遊戲主角、遊戲任務時,我們會指定幾個本事強的幼兒為負責人,負責人再去邀請其他人。我們發現,負責人在班上走動召喚夥伴時,大多數的幼兒兩眼緊張地注視着他們,小手舉得高高,嘴裏不停地説着:“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喚走的總是那麼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規習慣較差,或者是本事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師另行安排:去看圖書吧,去玩插塑吧。沮喪、難過、不滿,種種表情立即會出此刻這些孩子們的臉上,而那些被召喚的孩子對教師或小負責人指定的主角也不必須滿意。

篇6: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地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我的意願和潛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現將我園近幾年來區域活動的開展做如下總結:

一、創設良好的區域環境。

新《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透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區域設置的規劃和環境創設要根據教育目標、教育資料的具體要求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做整體的安排,應一切從幼兒的水平和發展需求出發,要讓幼兒做主,讓幼兒成為區域的主人,由幼兒決定怎樣佈置是否會直接影響他們自由交談展開的程度。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既要思考到幼兒之間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充滿自信地探索問題。

我們的區域設置在由教師與幼兒共同商量確定下,採用固定與靈活設置相結合方式,創設豐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選取自由度的區角,讓每個幼兒有機會自由選取,用自身的方式進行學習。例如大班具體設置了以下區域:“生活區”:用筷子夾珠子種子、扣鈕釦、繫鞋帶、編辮子、織衣服、縫衣服、蔬菜削切搓加工等;“數學區”:用小石頭數數、用小木棍排序粗細長短、加減編應用題等;“表演區”:蚌殼做成沙球,竹筒做成雙響筒,竹塊做成快板,啤酒殼做成響鈴,奶瓶做成腰鼓等進行打擊樂;用樹葉、芭蕉葉、包裝帶、袋子等做成各種服飾進行表演;“操作區”:用乾花、乾草製作賀年片、用種子粘成各種物品、用火柴棒粘成各種物體形狀、製作小陀螺等;“科學區”裏帶給樹葉變色、物體沉浮、用品彈性、餅乾麪包桔子皮食物發黴等等。

活動區設置是要善於利用班級環境的地理因素,儘可能地使活動動靜分區:一般將較為安靜的區域安排在室內:如語言區、數學區、生活區;相對會發出較大聲音的活動安排在靠近門口或室外:如表演區、建築區等;另外,還利用樓梯轉角等開設“私祕區”等;並根據遊戲狀況靈活調整。

區域環境作為主題環境的一部分,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幼兒的活動很大一部分要在區域中進行並且完成他們的學習活動。區域環境要根據各個區域特色進行有特色的佈置。各個區域的創設也要根據主題的具體狀況而定。語言區通常投放一些主題相關的圖書、頭飾、手偶等資料,張貼一些搞笑的圖畫和一些幼兒仿編的兒歌,同時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紙,鉛筆等習作物品。美工區投放的東西除一些常規的幼兒練習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紙、彩色筆、油畫棒等,還能夠投放一些簡單手工作品的製作步奏圖,以供幼兒的探究學習,在美工區最重要的是要設置一面幼兒作品的展示牆塊,能夠讓幼兒粘貼自我覺得滿意的繪畫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學區通常帶給一些幼兒操作材料,操作材料與主題相關。在音樂區、表演區投放一些簡單或自制的樂器、頭飾、自制服裝等。通常建構區是根據主題而定。區域活動應根據活動區的層次性特點帶給難易程度不一樣的材料。有時即便是同一班級中同一類型的活動也透過帶給不一樣層次的材料來體現層次性。適合幼兒不一樣發展水平、不一樣學習節奏的多層次的活動材料,能夠滿足不一樣幼兒進行自主選取的需要。

二、區域材料投放要有層次性

每個幼兒的潛力水平不一樣,所以材料投放要兼顧到每個層次幼兒,不能都簡單,也不能都複雜,要為不一樣水平的幼兒帶給活動的機會和成功的條件。比如小班美工區“穿項鍊”遊戲、教師帶給三種層次的材料,由最簡單的按同種顏色穿到兩種顏色間隔穿再到三種顏色規律性穿。益智區投放的拼圖,按塊數的不一樣拼(4、6、8、10)都就應體現層次性。

三、教師的指導

教師的現場指導在幼兒遊戲的開展中顯得十分重要,它決定着幼兒遊戲的開展,教師始終要清楚自我應處的位置,不就應是知識的輸出教育者,而是應帶給舞台、清楚自我應處的位置,指出方向與關鍵時刻給予指導的教師,扮演好觀察者與指導者的主角。

1、觀察、再指導。

觀察是瞭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它能夠幫忙教師準確地瞭解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瞭解其發展的特點與需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從客觀實際出發,提高教育指導的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遊戲。可避免教師因不瞭解遊戲情景而產生的不適宜的干擾幼兒遊戲的指導行為。

2、把握時機,適時介入指導。

如果教師發現了幼兒遊戲的問題,需要介入遊戲,須找好最佳的時機。通常在以下狀況下介入:

(1)當孩子遇到困難玩不下的時候。如:傑傑為“娃娃家“人數已足不能進入娃娃家遊戲而苦惱,又不想去其他遊戲區玩的時候,教師可引導他:“你想一想怎樣才能進去”當他想出“當一名客人”的時候,孩子最終以一名“舅舅”的身份進入到娃娃家去玩了。

(2)當孩子出現糾紛與行為問題時。如在一次搭建遊戲中,阿喬在不留意碰壞了小朋友搭的動物園的時候,孩子們一時,很激動,有的埋怨阿喬,有的以暴力攻擊阿喬,有的不知所措,教師立刻説:動物園是不是“地震”了,我們趕快搶救動物,把動物園修好吧!於是孩子們又重新投入到了新遊戲當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將發生的糾紛。

(3)當孩子操作發生困難時。孩子在做一件撒時,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這時個他一些幫忙,他不但印象深刻,還會感受到教師的濃濃關愛,有可能對他的一生都會有影響。

(4)當遊戲無法深入時。一次,當教師看到娃娃家的孩子無所事事,很無聊的樣貌,教師立刻以“客人”的身份進入到娃娃家,原先孩子們覺得每一天都是做飯,抱娃娃,收拾房間,太無聊了,於是教師立刻説:這天小舞台有一場十分精彩的表演,孩子們就忙着抱好娃娃去車站坐車到劇院看錶演了,看完表演後,又到超市裏買食品與零食,參觀建築角的建築等等,遊戲的資料又豐富了起來,教師適當的指導,不僅僅深入了遊戲的開展,還讓他們走出家門,加強了與其他遊戲區域的聯繫。

(5)當幼兒發生創造性的行為時,教師要及時給予發現與鼓勵

另外,教師的出現與介入還要體現藝術性,即什麼樣的主角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到達指導的效果,又不影響孩子的遊戲,教師有時是遊戲的夥伴,有時是某個特定的主角,還有時是旁觀者,必要的時候是解調員。當教師以夥伴的主角出現時,能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引導遊戲的進程。當孩子對遊戲的玩法、規則、扮演主角資料不熟悉時,能夠以某種特殊的身份參與。當幼兒的遊戲發生糾紛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狀況,採取適宜的解決方法,小班,較多的是矛盾的解調員,到中,大班的時候,要帶給解決問題的時間,在一旁做一個安靜的旁觀者觀察事態的發展,如幼兒順利地將問題解決,教師就能夠悄悄退出,如矛盾激化,則用適宜的方法幫忙孩子解決。

3、指導最基本的方法以鼓勵、肯定為主。

有時為了調動幼兒用心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給予用心的鼓勵,幼兒之間存在着差異,只要幼兒是主動參與,用心思考的,那不管結果如何,都要給予表揚與鼓勵。否則潛力弱的孩子總是失敗,會使其產生畏懼情緒和自卑感,最終導致對整個遊戲失去興趣。對於這種孩子,教師一方應對他進行個別指導,幫忙他掌握必須的技能,有提高就進行表揚,使他對自我的表現有信心,另外可請潛力強的孩子與他共同遊戲,讓他也體驗遊戲的成功。

四、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

遊戲是幼兒最基本也是最喜愛的活動。在遊戲中,幼兒既能操作各種材料,又能與同伴交往,其動作、言語、思維、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貫徹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這一原則的同時,遊戲的價值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幼兒在區域中活動完全是自由的,他們自主的選取遊戲材料,選取活動資料和合作夥伴,按照自我的想法意願進行遊戲。教師在活動中也完全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幼兒創造性地、主動地活動,推動和激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幼兒能夠根據自我的意願進入不一樣的活動區域,在同一活動區中還能夠選取不一樣的活動形式和活動資料。再例如:教師在遊戲中發現幼兒“一窩蜂”現象和在材料的使用上因使用不當給下次使用的小朋友造成不便的狀況,我們兩位教師不是自我商量該這麼辦?把大人制定的意見和規則讓幼兒執行,而是讓幼兒透過自身的體驗去尋找答案“怎樣樣玩才會開心又不會影響別人?”當問題提出,孩子們開始用心討論,各抒己見,共同總結有效的方法,構成區域活動規則,也僅有透過幼兒自我的體驗構成的規則才會轉化為幼兒活動中自覺遵守的行為。

五、本園特色

1、本園遊戲活動現狀:每週每班平均進行兩三次遊戲活動,幼兒對遊戲活動的需要還不能完全滿足。遊戲材料的帶給比較精細逼真,尤其是剛經過了全體教師的教玩具評比活動,教師都花了心思為幼兒準備製作,遊戲材料豐富、形象。但教師對於有些遊戲活動的特點及組織策略瞭解的還不夠清晰,不明白該怎樣對幼兒的遊戲進行指導,以及遊戲中的指導策略。

2、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制定了下列目標

(1)針對教師對各遊戲的特點和組織策略還不是很瞭解,本學期,將針對不一樣的主題遊戲詳細介紹。

(2)教師在平時的遊戲組織中,仔細觀察、探索各遊戲的特點及組織策略。

(3)利用圖標,指導幼兒有序進行遊戲。

圖標,它是一種表示某一件事情或事物的符號,它帶有形象性、簡潔明瞭性等特點。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標記,我們運用圖標的方式對幼兒進行間接的指導。

具體措施

1、有目的的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為遊戲的開展做好準備。

(1)引導幼兒觀察周圍成人的勞動,並可適當參與勞動,帶給給幼兒參與勞動過程的機會,積累生活經驗。

(2)提醒幼兒留意觀察身邊的事物,發展幼兒的觀察潛力,為幼兒帶給反饋生活經驗的機會。

2、以圖標的形式指導幼兒進行遊戲。

(1)教師學習遊戲指導策略中的“標誌制約法”,瞭解本指導策略的運用方式,思考如何用“標誌”指導幼兒進行遊戲。

(2)教師在本班遊戲中觀察圖標對幼兒遊戲的指導作用,及時進行記錄,並反思、調整。

(3)教師相互交流自我對遊戲中圖標的運用的觀察及思考,吸取研討活動中的精華,並運用到本班遊戲活動中。

篇7: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活動是幼兒階段的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他們能夠在活動中根據自我的喜好選擇活動,能夠自由的發揮與探索。此刻我將小班區域活動的開展做如下總結:

一、創設良好的區域環境。

創設良好的區域環境既要研究到幼兒之間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充滿自信地探索問題。

我們的區域活動採用固定與靈活設置相結合方式,創設豐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選擇自由度的區角,讓每個幼兒有機會自由選擇,用自身的方式進行學習。例如小班具體設置了以下區域:“生活區”:、喂寶寶、扣鈕釦、、編辮子等;“數學區”:數字象棋、圖形投放盒等;“表演區”:頭飾、手偶、手搖鈴、雙響筒、扇子、各式各樣的服裝、快板,腰鼓等進行打擊樂;“操作區”:白板畫畫、穿編花籃、包糖果、棉花、穿糖葫蘆、幹樹葉、毛線、穿珠子、塗顏色、喂小鳥等半成品;“科學區”裏供給望遠鏡、小汽車、九連環、動物模型、磁性玩具等等。閲讀區:各種類型的圖書和大小不一的字卡;搭建區:廢舊紙箱、廢舊易拉罐、幼兒園供給的大、小積木玩具,因為我班可利用空間比較有限,經過商量我班將較為安靜的區域操作區、科學區、閲讀區、數學區建立在活動室內;將表演區、搭建區建立在活動室內的牀上,區域活動時將牀鋪疊好,以供幼兒進行區域活動。生活區安排在室外欄杆上,將操作物品安裝在欄杆上,即方便又有立體感,大大供給了利用空間。操作區的白板安裝在牆上,以供幼兒方便操作並根據活動情景靈活調整

同時,我們也根據我們的主題活動將區域環境作為主題環境的一部分,在幼兒進行區域活動時也能進行學習活動,提高活動的利用率。比如操作區,會投放一些平時做寶寶秀時剩餘的一些材料放在區域中,讓孩子有時間時或是進行區域活動時去操作。秋天落葉,我們會帶孩子到院子裏撿一些形象的葉子,擺放在區域中,孩子在區域中會粘貼、會用手去撕、會插在頭上當頭飾等。我們班玉函小朋友在操作葉子方面比較有天賦。在數學區中我們會放入俄羅斯套娃、大小不一的物品,讓幼兒自我去看、去比較,培養幼兒進取動腦的好習慣。在美工區中會投入剪刀、油畫棒、橡皮泥、空白紙、水彩筆等,在平時的藝術操作中剩餘的一些成品、半成品,供幼兒去參考、去仿照。有些幼兒購買的橡皮泥中會有一些模具和步驟圖,我們也會將這些現成的材料投入到區域中,方便幼兒自由選擇。在表演區,會投入一些自我用毛線編的假頭套、表演用的衣服、扇子、腰鼓、響板、玩具劍等,供給豐富的材料。通常建構區是根據主題而定。區域活動應根據活動區的層次性特點供給難易程度不一樣的材料。有時即便是同一班級中同一類型的活動也經過供給不一樣層次的材料來體現層次性。適合幼兒不一樣發展水平、不一樣學習節奏的多層次的活動材料,能夠滿足不一樣

幼兒進行自主選擇的需要。

二、區域材料投放要有層次性

每個幼兒有每個幼兒的性格特點,這也就決定了每個幼兒的本事水平不一樣,所以材料的投放要兼顧到每個幼兒因,不能都簡單,也不能都複雜,要為不一樣水平的幼兒供給活動的機會和成功的條件。比如小班美工區“穿珠子”遊戲、教師供給三種層次的材料,由最簡單的按同種顏色穿到兩種顏色間隔穿再到三種顏色規律性穿。益智區投放的拼圖,按塊數的不一樣拼(4、6、8、10)都應當體現層次性。

三、教師的指導

對於小班孩子來説,教師的現場指導顯得十分重要,不做指導幼兒根本不明白該怎樣做,所以説教師在這個區域活動中顯得十分重要。作為教師,要始終要清楚自我應處的位置,不應當是知識的輸出教育者,而是應供給舞台給幼兒自由發揮,能夠做示範,但不能過多的干涉幼兒的操作,扮演好觀察者與指導者的主角。

觀察、再指導。把握時機,適時介入指導

觀察能夠幫忙教師準確地瞭解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比如:我們班的熙森小朋友在操作區中包糖果,糖果有大有小,糖紙也有大有小。熙森剛開始操作,他根本不明白大的糖紙包大的糖果、小的糖紙包小的糖果,經過很長時間後,熙森還是沒有掌握其規律,亂包一氣,當然,包出來的形狀肯定不好看,有的還都沒有包好,糖果都露在外面。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伸出援助之手,充分發揮自我引導者的主角,給熙森指條明路。這個時候,熙森豁然開朗,一下子就掌握了包糖果的技巧,相信熙森對於包糖果印象很深。作為教師,我們就要了解幼兒發展的特點與需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從客觀實際出發,提高教育指導的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遊戲。可避免教師因不瞭解遊戲情景而產生的不適宜的干擾幼兒遊戲的指導行為。

由此可見,教師的適時介入也十分的重要。再舉兩個例子:默默很想進表演區穿區內的漂亮衣服。可是表演區內的小朋友已經很多了,小朋友們在玩過家家的遊戲,也沒有區牌能夠用了。可是默默還不想去別的區域裏玩。教師就可引導他教師可引導他:“你想一想怎樣才能進去”當他想出“當一名客人”的時候,孩子最終以一名“舅舅”的身份進入到表演區去玩了。如在一次搭建遊戲中,強強在不細心碰壞了小朋友搭的動物園的時候,孩子們一時,很激動,有的埋怨強強,有的以暴力攻擊強強,有的不知所措,教師立刻説:動物園是不是“地震”了,我們趕快搶救動物,把動物園修好吧!於是孩子們又重新投入到了新遊戲當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將發生的糾紛。如果教師發現了幼兒遊戲的問題,需要介入遊戲,須找好最佳的時機。

當幼兒發生創造性的行為時,教師要及時給予發現與鼓勵,教師有時做調解員,有時做旁觀者,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放下自我的身份,以夥伴的身份進入到遊戲中。對於小班孩子來説,孩子在進行區域活動時發生的較多是矛盾,所以教師應以調解員的介入遊戲中,用適宜的方法幫忙孩子解決。

為了調動幼兒進取性,教師的指導儘量用鼓勵和肯定的方法,幼兒之間存在着差異,只要幼兒是主動參與,進取思考的,那不管結果如何,都要給予表揚與鼓勵。否則本事弱的孩子總是失敗,會使其產生畏懼情緒和自卑感,最終導致對整個遊戲失去興趣。

四、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區域活動能夠更好的鍛鍊幼兒的進取性,對幼兒的動作、言語、思維、想象、情感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發展。幼兒在區域中活動完全是自由的,他們自主的選擇遊戲材料,選擇活動資料和合作夥伴,按照自我的想法意願進行遊戲。教師在整個區域活動中也不會干涉幼兒的自由。例如:幼兒能夠根據自我的意願進入不一樣的活動區域,在同一活動區中還能夠選擇不一樣的活動形式和活動資料。教師不佔主導地位,幼兒是自由的,發散思維很強的。在我們小班,在區域裏玩得最開心的當屬強強、高高、玉函、笛妃、桑晨、小彤、心月、鎮昊。幼兒自我構成規則。

五、特色

對於我們幼兒園來説,特色就是棋類遊戲,我們小班的棋類遊戲有身體動動棋、動物的食物棋、數學棋、相反朋友棋及各類原始棋、整合棋。孩子在遊戲中能孩子自由探索、大膽操作、勇於創新。可能小班的幼兒沒有接觸過棋類遊戲,學習起來比較的吃力,相信在過年後會有所減弱。

六、下一步打算

1、對各遊戲的特點和組織策略還不是很瞭解,本學期,我將針對不一樣的主題遊戲做深入瞭解。

2、在平時的遊戲組織中,仔細觀察、探索各遊戲的特點及組織策略。

3、利用進區卡,指導幼兒有序進行遊戲。區域裏進入幼兒數量有限,以保證幼兒在區域內的安全與質量。

4、投放豐富的區域材料,保證材料的豐富性與多樣性。

5、可是多的干涉幼兒的區域活動,尊重幼兒想象力。

6、區域活動一切以安全為主,投放安全、利於幼兒操作的材料。

我參加幼教工作快一年了,對於區域活動不算是很瞭解,也不太懂,我剛剛接觸區域活動,在這方面還很不成熟,有説的不準確的地方請見諒。可是我相信,只要去做,付出努力了,就算成果不好,我也會很欣慰。

篇8: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在進行區域活動時,我們班張語晞總是靜靜的坐在圖書區進行看書。每次教師走到她面前進行引導,她還是喜歡看書之後經過教師的引導後慢慢嘗試玩益智區、美工區等。為了張語晞能夠得到各方面的發展,教師細心的觀察着她的變化。一天,在選擇區域時,驚喜的發現語晞不在執着的選着圖書區、益智區、美工區,而是慢慢又嘗試新的區域娃娃家。教師看到孩子的細微變化,就在一旁靜靜的等待和觀察着。剛開始只看見語晞一向在旁邊觀看和模仿着別人的動作。沒過多久,在汪雅睿的引導和幫忙下張語晞也開始慢慢進入了主角,和悦悦一齊洗菜、燒飯,漸漸地也開始和同伴間有了交流。

分析:

1.對投放材料的分析

娃娃家的材料投放是比較形象和並且貼進孩子的生活經驗。娃娃家是主角性區域,需要孩子們扮演各種主角。但在活動中需要教師的引導,同伴之間的引領,我們班張語晞是個很內向的孩子,她不會主動選擇,但在汪雅睿的引領下,張語晞也慢慢融入了娃娃家,也會在活動操作各種材料。

2.對幼兒行為的分析

張語晞在我們班是一個比較內向、慢熱的孩子。在區域活動或者遊戲活動中她喜歡一個人,並且很少跟教師和同伴之間有交流。但在教師的引導和同伴的引領下慢慢的願意跟好朋友接觸,慢慢的交流。每次張語晞有一點點的提高,教師都會當着全班的孩子很誇張的表揚她,讓她慢慢感受到自豪感。在區域活動中教師都會時不時的跟她交流和合作各種材料,讓她慢慢感受到教師像媽媽一樣的温暖,慢慢理解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從而慢慢的敢於嘗試各種遊戲。

3.分析與調整

在娃娃家的活動中,雖説對其他孩子去娃娃家遊戲比較普通。但在張語晞的身上,我覺得她已經邁出了很大的一步,開始慢慢嘗試新的活動,嘗試結交新的好朋友。既然孩子已經有所改善,教師應當為幼兒創設更多的平台和搭建更多的支架(如:在個人秀中讓孩子單獨或多人表演上台表演、在遊戲中引導張語晞結交更多的朋友、請本事強的孩子或者外向的孩子多跟張語晞遊戲合作等等。

篇9: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我園在研究的課題《幼兒園區域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的工作中,教師們在圍繞着區域活動中出現的突出問題,進行研究與探索,總結如下:

在上一階段的課題研究的基礎上繼續以區域創設活動為主,圍繞主題框架產生,思考幼兒的興趣和關注的熱點,跟隨幼兒生成。九月份我園組織幼兒全體教師參加培訓,聽取園長的報告,並跟隨教師聽課學習,教師收穫頗豐,都寫出參觀學習的體會和經驗。

每月教師根據區域活動的狀況教師做出反思,並進行羣眾交流總結。

本月底我園組織教師針對本學年課題的開展狀況,教師寫出論文,進行羣眾交流,並對教師論文進行評比,按照實際性,價值體現進行評價。

在區域活動開展中,我園組織各班級對幼兒區角進行佈置,按照各年齡班級的特點及幼兒的特點,利用身邊的資源佈置幼兒區角,讓幼兒參與其中,活動中師幼共同參與,效果好。自從我們教師分出各區域,孩子們似乎產生了個性濃厚的興趣,竟在各個區域外排起了長龍。然而,經觀察後發現,有部分孩子喜歡的其實並不是區域材料,而是在區域裏那種相對隱蔽和自由的感覺。區域裏有墊板,孩子能夠在裏面摸爬滾打,能夠抱着從旁邊架子拿過來的小狗娃娃玩起辦家家的遊戲,能夠躲在物架的後面幹着

自我喜歡的事情孩子們的行為在告訴我們,他們渴望有屬於自我活動的小空間,一個小小的區域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了。

正是由於我們樹立了正確的區域活動的觀念,把區域活動作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基本活動,並不斷地學習借鑑→實踐創造→反思提高,才使我們對區域活動內涵的認識,從最初的茫然、模糊到如今的日漸清晰。我們堅信,區域活動的內涵必定會在教師的開拓創新和實踐反思中不斷地推陳出新,而孩子們也必須會在區域活動這個適合他們發展的特殊“舞台”上健康成長。

篇10: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記得剛開學,我們班就來了32位天真活潑的孩子,在她們燦爛笑容的臉上彷彿就看到了兒時的自我。隨着時間的遷移,我班的區域活動也開展起來了。為了更好地引導他們,我們班級教師做出了努力,現將這一學期區域活動總結如下:

我們主要開設了娃娃家、圖書角、表演區、美工區等等,每個區角我們都投放了各種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材料,使孩子在豐富的活動環境中,具有充分活動的自主權,並且讓孩子按自我的方式在活動中學習發展。

活動中我們把權利充分地交給孩子,再分配主角時,我們教師從不故意安排主角,都是讓孩子們自我選擇。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説,他們不可能從遊戲一開始到結束都是同一個主角,所以我們始終不要求讓幼兒堅守崗位,如果他們不喜歡一種主角了,能夠重新選擇另外一種主角進行遊戲,這樣孩子在互換主角中體會到遊戲帶來的歡樂。

活動中培養幼兒的交往本事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主張教師親自參與,讓自我與孩子之間沒有距離感,教師也應充分扮演好區角中的各種主角,引導孩子學會最基本的交往本事,遇到問題能夠與同伴商量解決。

區域活動中,教師應當根據幼兒需要供給適當的幫忙,當好幼兒的助手,教師在指導區域活動時,應當扮演好觀察者和指導者的主角,要始終明確自我所處的位置。這些我也始終做的不夠好,總是給予孩子太多的要求,過於限制他們的行動。

區域活動是供給了幼兒較多自我表現的機會,創造了較為寬鬆、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能使幼兒經過自身進取主動的活動,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進取性,鼓勵幼兒與同伴的交往,促進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總結了好的方面,也發現了工作中的不足之處,期望日後能在工作中不斷提高、改善我班區域活動的情景。

篇11: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活動是幼兒十分喜歡的一種學習活動。推動幼教改革的一種重要的教育活動形式,能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構成,發展和提高。區域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一種學習活動,讓幼兒在自立、自由的探索活動中學習、探索,掌握知識。而不是先教後玩,也不是邊教邊玩。把區域活動看作是能給幼兒供給一個優化的有利於幼兒活動與表現的良好環境和機會,能夠合理地安排各項活動,供給充分的能撫慰幼兒活動的資料,建立和諧、自由、簡便的氣氛,從而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

站在幼兒的角度,根據幼兒健康、社會性、認知、語言、藝術等方面發展的需要。從孩子的心理動身,為小班幼兒創設了娃娃家、點心店、閲讀區、搭建區、音樂扮演區等不一樣形式的區域活動。為幼兒供給了動手、動腦、並且能按照自我的興趣和本事進行活動了科學探索區、美的場所和施展才能的機會。本着合理佈局便於流動的原則,根據活動室的特點,將閲讀區、搭建區、娃娃家等區域設為固定區,其餘設為活動區。

小班幼兒善於模仿,在娃娃家小女孩玩得不亦樂乎,晨曦抱着娃娃,見小雨來了,立刻對娃娃説:“快叫阿姨。”“真乖,看我給你買的新衣服。

篇12: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活動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有相對寬鬆的活動氣氛,能滿足不一樣發展中幼兒的需要,所以,區域活動的開展成了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正因為它沒有固定的模式和限定的目標,在設置區域角活動時出現了許多值得探討的問題,比如有的區域材料新穎好看,但卻不中用;而有些只是一時好玩,卻沒有持續發展的可能;更有甚者,孩子們“自由放鬆”,教師“袖手旁觀”。那麼,怎樣才能使區域活動更有效呢?我們浙江省紹興市紹興縣秋瑾幼兒園的教師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調整,深刻地感悟到開展區域活動應以貼合幼兒認知、滿足幼兒興趣、立足幼兒發展為指引,同時把握好資料、環境、過程這三個方面。

一、選取資料是關鍵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獲得整體性的發展?關鍵在於資料的選取。我園主要圍繞主題活動、地方特色、幼兒興趣的相互滲透來選取區域活動的資料。

1、與主題活動相融合。主題活動和區域活動具有共存性、相融性,這兩種教學活動都是以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為出發點的,兩者的開展形式都比較靈活多樣。從教學與發展的整體效益上看,兩者間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寬鬆自主的區域活動往往能很好地配合、補充主題活動。所以,我們以一種開放的姿態,立足傳統,兼容幷蓄,將主題活動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根據需要把主題活動的資料提前投放到區域活動中或把主題活動中沒有完成的任務延伸到區域活動中,讓兩種活動資料互相融合。如在大班主題活動“兵器”中,我們在建構區請幼兒搭建兵器,在計算區給兵器分類,在語言區展出“各式各樣兵器的圖片”,在美工區開展“學做兵器”、“設計未來的兵器”的活動,在科學區進行“潛水艇為什麼能潛入海底”、“軍艦為什麼會浮在水上”的探索。這些活動不僅僅促進了主題活動的開展,並且使區域活動的整體性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2、與地方特色相結合。紹興是水鄉名城,烏篷船、茴香豆、紹興酒、社戲……無不散發着濃厚的地方文化氣息。紹興水養育了紹興人,紹興水滋潤了紹興情,孩子們看在眼裏,愛在心裏,急待嘗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指出:應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引導幼兒從實際出發感受家鄉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為此,我們將紹興的地方特色教育融於區域活動之中,以魯迅筆下的人物、地名為主線,分為“魯鎮社戲、孔乙己酒店、水鄉手工坊、紹興特產店、吳媽印染”五個區域,培養幼兒知我紹興、愛我紹興的情感,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潛力。如社戲是祭祀而演的戲,現已演變成紹興城鄉間一種舉足輕重的特有的民俗文化。個性是在農村,每逢過年過節或某些特定節日,社戲屢見不鮮。為此,我們在大廳設計了一個水中大戲台——魯鎮社戲區域。讓幼兒表演學過的、自已創編的歌舞和家鄉戲。每當簡單歡樂的樂曲響起,孩子們都會躍躍欲試,一顯身手。表演是那麼投入,那麼富有活力。“台下戴着烏氈帽的”也不閒着,坐在船上、橋上、長條凳上,咂着老酒,吃着茴香豆,好不悠閒自在。小小戲台為幼兒搭建了充分展示藝術才能的舞台。再如,印染業是紹興的傳統產業,中國的輕紡城就座落在紹興水鄉——柯橋。我

們幼兒園在印染廠、紡織廠工作的家長比較多,幼兒對於紡織、染色、銷售已耳孺目染,積累了必須的生活經驗,期望能親自嘗試一下。所以,我們投放了廢舊的噴瓶、積木、顏料、毛筆、水果、蔬菜、細鐵絲和家長帶來次品布、小染缸等作為“印染”區域活動的操作材料。活動時,孩子們在吳媽印染坊中印的印、染的染、噴的噴、畫的畫,一派繁忙的景象,激起了幼兒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欲。每次活動結束時,孩子們總是意猶未盡地拉着教師的手説:“教師,我們還想玩一會。”“教師,什麼時候再讓我們玩?”“這天我交了三個新朋友!”……這些活動不僅僅鍛鍊了孩子們的潛力,增長了見識,並且對孩子的社會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3、與幼兒興趣相匹配。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我們在設計活動資料時,常常會順應幼兒的活動進程及他們的興趣點,儘量多帶給這方面的機會。比如,在益智區小朋友們很喜歡拼圖。我們想到了讓幼兒用自我畫的作品、廢舊書封面、廣告圖片等作為材料製作拼圖,教給他們製作拼圖的基本方法:先畫後剪再塑封。玩自我做的拼圖是何等的急切,但在興趣盎然中,卻突然發現有的很難拼,是因為構圖太亂、剪的塊數太多……這些問題都是小朋友在自主操作時發現的,所以他們會自覺地、有興趣地探索、思考,這時教師要不時地關注他們,引導他們找到解決的方法。

從孩子中來,到孩子中去。除了預定資料外,許多時候根據幼兒的需求,運用生成的方法,從幼兒興趣中產生、確定區域活動資料,這些資料往往是由幼兒的興趣熱點拓展而來,這樣,幼兒的學習動機直接來源於自身的需要,學習時會表現出很強的探索願望和自立精神。

二、創設環境是前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透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材料應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用心的相互作用。所以,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要根據教育主題的具體要求、幼兒的發展水平、活動室的地理位置等實際狀況出發,開闢出一個個可供孩子們相互交流、共同促進又互不干擾的小天地,讓他們在模擬環境中成為活動的主人。

1、區域設置要注意適宜性、趣味性。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認為“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讓幼兒在適宜的環境中得到自然的發展,教師的職責在於為幼兒帶給適宜的環境。”所以,因地制宜地創設一個能吸引幼兒、引導幼兒、支持幼兒活動的區域環境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打破了班級及年段的界限,根據本園的建築特點——長走廊,想方設法“變廢為寶”,創設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魯鎮風情”全園性區域。如用稻草做成古樸的農家屋頂;廢蛋糕盒疊放起來,包上家長們拿來的次品布做成漆黑透亮的台門柱子;泡沫板塗上顏色、割成古色古香的窗格子;廢舊席子添上幾筆做成一道道幽雅的窗簾和屏風……那裏的環境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他們看看、問問、摸摸,在充滿古鎮風味的小街裏充分感知、盡情模仿、大膽交往,這些都成了他們自身探索的需求,常常流連忘返。各班則充分利用陽台、衣帽室、午睡室以及教室的四角,科學合理地設置“魯鎮街景”“手工作坊”、“義賣”等區域,小朋友們可在教師的視線內活動,指導方便、互不干擾。

2、材料投放要注意層次性、操作性。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透過材料來實現的,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個別差異,帶給不一樣難度的又便於操作的材料,最大限度地調動其探索的用心性,讓每個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都得到發展。如小班的材料趨於生活方面,中班趨於嘗試探索方面,大班趨於合作探索方面。在同一年齡段也要注意個別差異,如帶給鑷子、筷子、調羹、磁鐵,讓幼兒探索用哪種工具能較快地取出大頭針。第一層次:是讓幼兒取出混雜在赤豆裏的大頭針;第二層次,是讓幼兒取出在大小、深淺不一的小口瓶子裏的大頭針。再如按數字夾彈:潛力弱的用調羹,潛力強的用筷子,並進行計時訓練。

在區域材料的操作上,除了材料的方便可取、持久耐用以外,還應思考材料的檢驗性能,即孩子能夠一邊操作,一邊檢驗自我的操作是否有誤,以便及時調整,方便孩子自主學習。如小班孩子的“磚塊圖形鋪路”遊戲,在大小、形狀不一樣的磚塊中,讓孩子找出適宜的,把坑坑窪窪的路修好,就是一個很好的材料。最終能把自我的成果展示出來,孩子們不勝喜悦。

3、牆面創設要注意提示性、展示性。區域活動更多的是為幼兒創設、帶給自主探索的活動空間,所以,活動中教師不妨變得“被動些”、“遲鈍些”,有些活動幼兒能獨立操作完成的,教師應儘量減少顯性指導,只是帶給一些範例、圖示即可。為此,我們在區角的牆上,設置了圖文並茂的指示牌,將規則、流程很明白地告訴幼兒,提醒他們這是什麼地方?在這能夠做些什麼?怎樣做?注意什麼……美工區:我們把作品的製作流程圖貼在牆上,讓幼兒自我按步驟嘗試、探究,如碰到困難,能夠把範例拆開,一步一步地跟着學;在表演區,貼上節奏圖譜,讓幼兒邊看圖譜邊聽音樂演奏,更好地幫忙幼兒進行演奏活動;在建築區,透過把幼兒自我拼搭過的東西畫出來,第一次、第二次進行縱向比較,展示在牆上。這樣,從牆面上就能看到自我的提高,獲得成功的喜悦。

三、把握過程是重點

1、把好進區關。區域活動是幼兒喜愛的遊戲活動,在選取區域活動時,我們常會碰到這樣一些現象:有些區域幼兒個性感興趣,踴躍參加,而有些區域卻無人問津,為解決這一矛盾,許多教師往往採用“活動區分配指定法”,即教師強行指定幼兒的活動區域,這樣做違揹我們設置區域活動的目的本意,也影響區域活動的深入開展。事實上幼兒對區域活動的選取和活動區資料的“新陳代謝”有關。例如在科學區,未帶給玩水材料時,參加的幼兒往往達不到規定人數,但增加了玩水材料以後,材料的沉浮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慾望,使活動的情景大變,小朋友們爭先恐後地擁向科學區,大大超過了規定人數。所以,我們應注意科學地投放材料,使每一個活動區都能成為吸引幼兒的強有力的磁場。

幼兒對區域活動的選取還與教師的有意引導有關。教師事先的引導有利於幼兒選取意向的建立,事後的引導則有利於選取意向的鞏固,在幼兒參加有關的區域活動之前,教師要對有關活動的規則、材料、情節以及有關的注意事項進行介紹。這種介紹實際上是一種主觀上的引導。

幼兒持卡入區是教師把好進區關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即教師在每個活動區根據空間的大小為幼兒設置數量不一樣的插卡處。活動一開始,幼兒每人拿着自我的小鑰匙(小樹葉或小魚)入區卡,任意選取區,然後將小鑰匙插在相應區域的插卡處,當插卡處插滿時,則表示該區已滿員,幼兒須另選其它區域進行活動,有空檔時,幼兒可隨時持卡換區。這樣,既能滿足幼兒的興趣和意願,實現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又能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有進一步的發展。

2、注意觀察指導。觀察是教育的先導,善於觀察是一個成功教育者的基本要求。教師的觀察指導是教師把握區域活動過程的重點。《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構成合作探究的師生互動。在活動中,教師要給孩子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幼兒在自我嘗試、探索和同伴交流、討論中學習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悦,促進自主學習。

幼兒活動時,教師要時刻關注:幼兒在活動中是否能用心主動地探索?是否能堅持完成某一活動?是否能大膽地表達自我的想法?是否能創造性地使用材料、嘗試新的玩法?怎樣在玩?遇到了哪些困難?解決了沒有等等,透過觀察、瞭解、分析幼兒,從而發現問題,掌握動態,因勢利導。

在不斷的實踐反思中,我們領悟到:要學會觀察,真誠地向幼兒學習,真正讀懂幼兒的心。觀察務必細緻、深入,活動開始、結束時採用整體觀察為宜,活動中要有目的地重點觀察,並在此基礎上根據需要,選取時機,適時介入,適時參與,適時引導,與幼兒一齊協商,提出推薦或進行啟發性提問;與幼兒共同探索,激發幼兒想象、思考,成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説的,教師要“變成孩子”,與幼兒共享“歡樂”。

3、深入講評。區域活動後的講評是對區域活動的進一步完善,其目的是為了將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的一些有價值的資料在羣眾中進行討論和推廣,它有助於平衡個別指導和羣眾教學,充分地激發同伴之間的學習,以到達“以點帶面”的效果。講評時應兼顧到過程和結果:

(1)注重過程的評價。教師評價的原則是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讓孩子自我成為評價的主人。活動結束後,教師能夠引導孩子相互講述自我高興的事情。如:“你是怎樣玩的?”“為什麼玩得這麼開心?”也可要求幼兒向同伴介紹自我創新的玩法,如:“使用了哪些新的材料?”“和以前的玩法有什麼不一樣?”説説自我是如何與同伴一齊學習的,碰到困難雙方是如何解決的。讓幼兒在交流中明白哪些是歡樂的事,哪些是不歡樂的事,並找到解決的方法。這一環節,一方面讓幼兒充分回憶了操作中碰到的種種問題,讓孩子將新的認知提升為經驗;另一方面,也滿足了孩子喜歡交流、願意共享的需要。

(2)注重結果的評價。處處有教育,人人有發展,教師要善於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以肯定鼓勵為主,如幼兒作品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表現,能克服困難,相互合作的學習品質,整理物品的良好習慣等進行適當的正面講評,讓孩子感到教師對他們是很關注和很重視的。僅有在這種成就感的不斷刺激下,幼兒參加區域活動的興趣才能長盛不衰。

總之,提高區域活動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師把握好環境、資料、過程這三個方面,更需要教師不斷地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使區域活動的教育目標得以實現。

篇13: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自主性綜合遊戲活動,幼兒在簡便愉快、豐富多彩的操作環境裏自由分配主角,增長各方面的社會知識。我園各班級根據實際情景開展了不一樣的區域活動。我班開設的有:化粧區、人間美味餐廳、美工區、娃娃家、建構區,經過一學期幼兒的操作,對幼兒平時在操作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以下反思。

1、合理投放活動材料。區域活動中的操作材料必須儘可能豐富多樣,並且貼合本區域的操作特點,富有必須的趣味性。操作一段時間之後,還應適時地調整活動材料,應充分地研究幼兒興趣及個性發展的需要,能夠經過與幼兒共同商量,更新材料。此外,活動區的材料還應具有層次性和探索性,還應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不一樣難度的材料。

2、教師適時合理的指導。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恰到好處的介入是最重要的。在進入區域活動之前,教師應給幼兒講明該區域的活動要求與玩法,並且回憶上次活動中碰到的問題,如何解決的方法。同時,教師應詳細介紹新添置的活動材料,使幼兒能大膽地嘗試新資料。活動中,教師請幼兒根據自我的意願選擇活動區域,成為區域的主人,自由分配主角,自主式、商量式的操作。區域活動中,既研究到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探索問題。活動後教師與幼兒一齊交流活動的感受,使其能進一步體驗倒成功得喜悦,同時有針對性的對某一活動資料進行詳細的分析。

3、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常規。在區域活動中,幼兒養成良好的操作常規十分重要,比如:按照正確的操作方法進行,對操作材料要愛惜,操作完之後應將材料整理好並且歸位。從小教幼兒愛惜物品是一種美德,這樣的話,教師精心準備的材料有必須的操作期限。活動完幼兒習慣性地將材料整理好,提升了幼兒收拾整理物品的本事以及自理本事,幼兒自身獲得一種成就感,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

經過一學期我班區域活動的開展情景,使我在實踐中不停地摸索總結,我認識到區域活動能讓幼兒學到更多的東西,讓每個幼兒都能主動學習,主動參與。我將繼續擔當幼兒區域活動中的觀察者、指導者、合作者、完善者的主角,讓幼兒自主地操作、歡樂地操作,在操作中學到各種知識和本領。

篇14: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在幼兒園各項教學活動中,區角活動有着它獨特之處,它不僅僅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幼兒並且還使幼兒在其中得到發展。所以重視區角活動,合理開展豐富的區角活動,必將使每一位幼兒得到更深的發展。走進童心世界,不僅僅僅是尊重、瞭解、理解幼兒,還應努力促進其發展。然而“養料”從哪裏來,僅僅靠在羣眾教育活動中汲取的那些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一是幼兒們對該教育活動資料不必須會充滿興趣;二是在羣眾教育活動中幼兒們動手參與的機會太少。這不免讓他們覺得乏味,於是幼兒的用心性就不是很高,這就需要我們透過觀察與分析,找到一種使幼兒得到發展與提高的途徑,這種途徑便是區角活動。因為區角活動有着它優越的條件:

1、參與區角活動幼兒完全是自願的,幼兒能夠自主行為,不受控制,沒有被強制之感;

2、在區角活動中幼兒各方面的潛能得到發揮和體現。由此可見區角活動已成為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必然所在。

對中班的孩子來講,對事物的興趣顯得極為重要。因為這一年齡段幼兒的夢想、信念尚未構成,知識經驗的積累來源於興趣,興趣能把幼兒的認知與行為統一齊來,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例如:我們的“想一想,之後串”活動區角,就很好的體現了認知與行為的和諧統一,幼兒在這個活動區角里幼兒在玩一玩,串一串的過程中,不僅僅能學會按規律排序、區別長短、認識顏色,還能使幼兒的手、眼、腦得到更好的協調發展。再如:我們的“夾一夾,數一數”活動區角,孩子們在練習夾豆子的過程中,自然的就練習了分類、數數,以及認知各種農作物的種子,同時孩子的專注力得到了培養,小手肌肉羣也得到了協調發展。

在觀察中我們不難發現幼兒對區角活動往往是興致很高,每次到活動結束時,仍有許多幼兒玩得樂此不疲,總是要求教師在玩一會兒,這就證明幼兒對區角活動充滿興趣。當幼兒對某一事物充滿興趣的同時,他們就會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也就是吸取養料,而這種學是用心的學,主動的學,歡樂的學。區角活動屬自由的遊戲活動,幼兒的自由度很高,在高度的自由活動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時就又需要教師發揮其主導作用,熟練、靈活地運用技巧來解決問題。例如:有一次,兩個小朋友在我們的“想一想,之後串”活動區角里玩兒,不一會他們倆境用我們為他們準備的操作材料小吸管拼擺起小房子來,由於小吸管長短不規則,拼出來的小房子歪歪斜斜,可是他們在那裏拼擺得津津有味。並且他們還高興地喊:“教師,教師快看看,我們擺得小房子多漂亮!”這時我順着他們的興趣加以引導,引導他們拼擺出一幅完整的畫面。還有一次,幾個小朋友在建構區裏玩,他們商量着用廢舊紙箱做的大型積木,搭建一個“小超市”。就在他們分配主角時爭吵了起來。這時我們及時參與了活動中,由於我們的參與,孩子們的戰爭自然就結束了。並且很高興得玩起了遊戲。在遊戲中,孩子們學會了“您好,歡迎光臨、歡迎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在區角活動中,我們需要研究教育對象,依據特定的教育對象的實際,主動創造適宜有效的指導方法。不斷地發現問題,就不斷的提高。例如:我們班的幾個小朋友,由於他們的年齡比較小,理解問題的潛力比較差,所以在數學羣眾教育活動中,比較較抽象的問題不宜理解。於是,我們在區角里,專門為他們創設了數學操作區角,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來理解、來感知。在他們操作的過程中我們給於指導。記得有一次,在玩區角活動時,我們發現趙一舟小朋友對物體一一對應的點數還存在着必須的困難,於是我們針對這一實際狀況,在區角活動中為他創設了“篩子”遊戲區角,來激發趙一州對數的學習興趣。在玩的過程中我們及時給與指導與幫忙。透過一週的區角遊戲活動,趙一舟果然對數產生了興趣,對一一對應的正確點數物體的數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隨着區角活動發展的深入,我們使每個區角資料更加豐富起來,使他向縱深發展,讓幼兒不斷理解新的挑戰,在獲得成功的同時得到提高。例如:我們的“夾一夾,數一數”活動區角,讓本來不會使用筷子的幼兒去夾數大的粗造的東西,給他一個成功的體驗。本來有的孩子會使用筷子了,我們會讓他夾數更小更圓滑的東西,給孩子創造一個自我挑戰的機會。

我們開始創設區角活動的時候,難免會讓家長們幫忙我們蒐集一些廢舊材料,為此還得到了家長們的不理解。可是透過我們的家園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們觀摩了幼兒的區角活動狀況。使家長們真正的瞭解了區角

活動的好處所在。在家園半日開放活動觀摩幼兒的區角活動時,我們班的家長感慨地説:“別説是孩子了,就連我們當家長的也想動手玩一玩”、“你們創設的這些區角,真正能挖掘孩子們的潛能、開發孩子的智力、培養孩子們學習興趣”、“孩子們在區角里,三個一羣,五個一夥在一齊玩得這麼開心,孩子在那裏學會了交往、學會了合作。這正彌補了獨生子女時常在家一個人獨處的缺陷。”可見,我們創設的遊戲區角也得到了家長的認可。

篇15: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活動剛開始,孩子們按照己的區域計劃陸續開始了。我們班的孩子在學習性區域的都異常安靜有序,一眼望去異常舒服。社會性區域——小醫院裏面只看見醫生和護士也穿好相應的服飾準備遊戲。可是,過了很久發現小醫院裏面的兩個醫生和兩個護士及裏面的工作人員,有的站在電腦旁邊發呆;有的在打針凳子上坐着;還有的直接走來走去根別人聊天,總之都無所事事。教師看到這一幕開始介入:小醫院裏面好冷清,一個病人也沒有的時候,醫生和護士能夠做些什麼呢你平常看到醫生在沒有病人的時候會做些什麼事情這時吳昊文摸摸頭皮説,醫生好像能夠打電腦的。教師繼續提問,”那你們明白醫生為什麼要打電腦呢“汪雅睿連忙接到:”醫生好像要找一下給病人用什麼藥藥房裏面這些藥還有沒有。“教師經過提問幫忙幼兒瞭解醫務工作人員的空餘時能夠做作些什麼王俊熙説,”我能夠幫表演區的演員做體檢,護士也能夠打掃和整理一下醫院的衞生。"寶貝們除了醫生和護士還需要什麼人羣那我們能夠怎樣分配呢聽了教師的引導,醫院的工作人員開始忙開了。有的在電腦前不停的輸資料,有的整理,還有的孩子開始來當病人。讓小醫院社會性區域開始慢慢熱鬧起來。

對幼兒行為的分析:

小醫院工作人員的職責這幾個孩子不太清楚。教師能夠經過視頻的引導或者混齡孩子的共同遊戲帶領,幫忙幼兒樹立醫生、護士的職責。還能夠利用區域評價及談話時幫忙幼兒梳理相應的情境遊戲及遇到緊急情景時醫生應當幫忙護士和病人做好相應的措施和注意事項。

材料上的分析:

教師的材料投放幼兒喜歡,但在主角的分配上孩子們協商的不夠好,導致小醫院的區角比較冷清。其實教師在材料額度投放時應當研究到這個問題。(如小醫院的服飾)投放中能夠減少兩件,引導孩子沒有穿上服飾服的能夠當病人,或者能夠把小醫院的主角牌做好,掛在手上。這樣小醫院就不會缺少病人了,遊戲就能夠有序的開展起來。

分析與調整:

從本次的小醫院開展情景能夠看出,四個孩子的主角分配不夠明確,使小醫院的遊戲很難開展起來,教師能夠採用以下方法幫忙孩子游戲:1經過服飾(過多,四個人,只需兩套服飾——一套醫生、一套護士服,其他兩個人當病人。)2經過主角進區排幫忙幼兒進行主角分配。3經過談話或視頻的引領幫忙孩子多穿插一些情境,擴展孩子的思維,豐富孩子的遊戲經驗。4本事強的孩子帶領本事弱的孩子幫忙幼兒一齊活動,增強孩子的遊戲本事。5社會性區域融合,讓小醫院遊戲更加豐富多彩。

篇16: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我們班幼兒經過兩個月的區域活動,他們的動手本事得到了提高,思維相對性地得到了提升。本月我們開展的區域有:美工區、圖書角、表演區、建構區、小超市等。在各個區域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主題活動開展自主遊戲,為幼兒供給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

在材料的準備上,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蒐集,比如小超市裏的飲料瓶、各種各樣的盒子、都是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的;為了豐富班級的植物角,我們發動家長和孩子,利用各種廢舊瓶子在裏面種植各種種子、花卉等,家長和孩子們進取參與、發揮想象、把廢舊瓶子裝扮地很有創意。幼兒對自我自我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投放以後,都紛紛參與到其中。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進取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繫也進一步緊密。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景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齊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我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同時我們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可是在區域活動開展的同時,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善。

1.在材料的供給上還不夠周到,材料單一,幼兒活動時興趣不高,進取進去工作的幼兒不多。2.和同伴合作性不是很強,活動中幼兒對於美工區、建構區的參與性強,較多的幼兒都選擇了這幾個活動區。活動中幼兒都是各自操作,但體現不出合作行為。3.區域材料更換不是很及時,所以幼兒在區域工作的持續情景不好,部分幼兒不能把整個過程都完成。4.區域活動的正確指引有時不到位,也就是幼兒在區域工作時的目標不夠明確,這也説明了教師的引導欠缺。

所以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要真正成為孩子的合作者、引導者。首先,在活動中,我們要相信孩子,將主角轉向幼兒的合作者及引導者。其次,在幼兒的活動中,我們要關注他們的活動,瞭解他們當前已有的經驗,觀察他們對什麼感興趣,是否應在哪方面給予幫忙。不能急於用自我心目中的遊戲水平做標準來要求孩子。注重幼兒本事差異,安排適當資料。在區域活動的實踐和觀察中,我們要不斷的積累經驗,僅有做到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尊重孩子的想法,開展區域活動的才有它的真正意義。

篇17: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活動的幼兒評價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視,要提高幼兒語言表達潛力、建構技能、情感態度等各方面的潛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團隊精神,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在新《綱要》精神指引下,我們努力改變區域活動中幼兒評價方式,體會到有效的觀察為區域幼兒評價帶給依據,多角度、多維度的評價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評價的結果為幼兒的學習帶給新的平台、幼兒、教師都是評價的主體。幼兒是區域活動的主人,也是區域活動成效落實的主體,所以生態式幼兒園區域活動還要關注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狀況,教師依此進行指導來調整自我的行為。評價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狀況,主要觀察以下幾方面:

一、幼兒的興趣基礎如何

區域活動具有自由性、自主性、個性化和指導的間接性等特點,每個幼兒能夠選取自我感興趣的活動,主動進行探索、學習。興趣是幼兒園區域活動的一個根本要求。可是,在現實的許多區域活動中,一些幼兒的興趣比較短暫、容易轉移,很難長時間專注於某一活動,致使許多活動都是淺嘗輒止,如:主題活動《螞蟻王國》,開始我們只是在美工區裏投放螞蟻圖案讓幼兒進行塗色、繪畫,剪紙(螞蟻圖形),剛開始第一天,幼兒的興趣比較高,到了第二天,入區時,孩子在區裏待的時間變短了,過了幾天,就已經很少有幼兒光顧這個區域了。於是,與班上教師交流,重新調整這個區域的材料,材料之間有層層遞進關係,容易激發幼兒的興趣,而在羣眾活動中,常引導幼兒介紹與交流自我的發現,在此過程中,幼兒對如何運用所有的材料裝飾螞蟻,包括用什麼圖案、什麼顏色搭配以及用泥工、手工製作螞蟻等。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始終持續良好的工作狀態,對活動充滿熱情,實現了幼兒與區域活動之間的用心互動。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評價幼兒對區域活動是否感興趣,主要看幼兒是否喜歡活動,在活動區域中持續時間的長短,因為幼兒僅有感興趣了,注意力才會集中,才會在此過程中用心探索。

二、幼兒能否依計劃活動

區域活動不是幼兒隨心所欲的活動,也不是幼兒在活動區無所事事的活動,更不是幼兒在活動區到處轉悠的活動,幼兒園區域活動強調幼兒要依計劃開展活動。所以,制定計劃是幼兒進行活動的起始(當然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幼兒要能決定自我選取什麼區域、做什麼、如何做、如何度過在區域的時間,也即幼兒要在頭腦中構成一個比較明確的活動意向。在活動過程中,依活動的意向執行、完成活動。每一天午時離園前,教師指導幼兒制定計劃,讓幼兒有一個明顯的目標方向,待到明日入區時,幼兒能有秩序、規律的操作。

三、幼兒的參與狀況

評價幼兒的參與狀況要觀察幼兒是主動、獨立地選取區域活動,還是盲目服從別人,或模仿別人選取區域活動;做出選取後在區域是堅持玩一段時間,還是頻繁地變換材料,甚至在於各個區域中游蕩;此外,還能夠觀察幼兒是否關心自我的活動成果,如果幼兒用心參與活動,就會對自我在活動中的表現或最終的成果很關注,透過對活動成果的瞭解,獲得成就感,或是將自我與同伴相比較,對自我進行定位。這些方面都能夠使我們對幼兒的活動參與做出評價。如:在《螞蟻王國》這主題中,讓孩子到户外觀察螞蟻,孩子們很興奮,雙眼睜得大大的,生怕錯過一點小細節,有的幼兒甚至一邊觀察一邊思索,腦袋裏出現了很多的“什麼”,在回憶時間裏,孩子們獲得很多有關螞蟻的知識。幼兒幼兒甚至因為自我的發現獲得成就感。

四、幼兒的社會交往水平

對區域活動中幼兒的社會交往水平進行評價時,主要是看幼兒是經常一個人單獨活動,還是常與別人合作;在合作時是領導者,還是服從者,合作時在團體中處於什麼位置;活動中能否與同伴輪流分享,是否經常與別人發生衝突,經常採用什麼方式解決衝突等,不一樣的表現反映着幼兒不一樣的社會性發展水平。如:在建構區,教師帶給廢舊鞋盒,目的讓孩子們利用這些鞋盒搭建一個螞蟻窩,鞋盒大小不一,幼兒要想自我一個人完成這項工作很難,需要同伴的協助,那麼幼兒就會想起找自我夥伴商量一齊來搭建這螞蟻窩,在合作的過程中,孩子們慢慢學會與人交往的潛力。

五、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

社會認知是指個體對他人、自我、社會關係、社會規則等社會性客體和社會現象及其關係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動。社會認知的資料十分廣泛,從其對象看,社會認知包括對自我、他人、社會關係(權威、友誼、公平等)、社會羣體、社會主角、社會規範和社會生活事件等的認知;對人的認知又具體包括認識人的情感、意圖、知覺、思維、態度、動機、行為等心理過程或特徵。認知又是智慧的直接根源體現,它雖然是內隱的,但能夠透過幼兒的區域操作活動表現出來,所以,評價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認知水平能夠透過觀察幼兒的操作來,尤其是對智力操作材料的狀況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複雜還是簡單,是單一還是複合;操作方式是單調重複,模仿別人還是富有創造、善於變通;操作結果是單一的產品,還是多樣化的表現,如繪畫、拼圖、手工、創編故事等。從中分析,即可瞭解幼兒的認知水平,進行評價。

六、幼兒區域規則遵守狀況。

區域活動是幼兒的一種自由、自主的活動,但並不意味着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能夠為所欲為。事實上,區域如果想真正成為一個幼兒自由活動的場所,幼兒內在地遵守一些規則是保證區域自主、有效開展的前提,所以區域活動中幼兒能否遵守規則就成為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

對於幼兒遵守規則的評價首先要觀察幼兒能否自覺遵守區域規則,如娃娃家要脱鞋進入,活動區門口會畫幾對小腳印,自覺遵守的幼兒會主動脱掉鞋子擺在小腳印上,然後進入;其次,觀察幼兒能否解讀區域環境中的暗示規則,如:在圖書區的牆面上貼有讀書的順序卡通及小寶寶把食指放在嘴脣邊讓大家小聲“噓”的動作,即暗示幼兒進入圖書區時要持續安靜,並要遵循看書的順序:取書——看書——收書。總之,幼兒對區域規則的遵守能夠更好地反映出幼兒的規則意識與自我控制潛力,對於區域活動的有效進行是必要的。

篇18: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活動是適合孩子又為幼兒所喜歡的活動,我們班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和愛好為幼兒創設了愛心醫院、迷你書屋、手工DIY坊、科學探索區、美術畫館、建構區、娃娃銀行。

愛心醫院:我們為愛心醫院增加了醫院規則,給藥品進行了分類,為不一樣的主角製作了工作牌,為病牀做了牀單、枕頭,收集了藥盒並重新進行了佈置。

迷你書屋:為迷你書屋更換了新書架,增加了遊戲規則和要求,帶領幼兒自制了若干本小書,並製作了書籤、借書卡等。

手工DIY坊:為幼兒準備了橡皮泥、水彩筆、油畫棒31份,紙杯、彩紙、紙杯、瓶子、刺繡、不織布、隔熱墊等材料供幼兒手工製作。

科學探索區:為幼兒準備了多米諾骨牌、搞笑的電話、燈泡亮了、滾滾輪、水的沉浮、磁鐵、小鳥進籠、靜電實驗、旋轉玩具、搞笑的紙橋為幼兒進行科學探索活動帶給了豐富的材料

美術畫館:為“畫家”準備了繪畫材料,為開畫廊的“老闆”準備了“資金”。

建構區:為幼兒準備了大插片、小插片、智力棒、插管、水管工等。

娃娃銀行:為幼兒準備了櫃枱、錢櫃、各種鈔票若干張、存摺32份。

透過努力,我班的區域活動在園內評比中獲得一等獎,雖然孩子的遊戲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着問題,如在手工DIY坊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在下學期的遊戲開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遊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台階。

篇19: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幼兒園區域遊戲是當前幼兒學習的一種途徑,也是推進幼教改革的一種教育活動新形式。區域遊戲立足於幼兒,能讓幼兒充分體驗和探索,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也是對幼兒進行個別化教育最佳手段。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經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為幼兒創設一個與他們發展相適應的區域遊戲環境,能給幼兒營造一個更為自由發展的空間。

所謂區域活動,是指在必須的時間內,設置各種活動區,讓幼兒按自我的興趣和意願選擇活動資料和方式。所謂活動區(或活動區域)就是利用活動室、睡眠室、走廊、門廳及室外場地,供給並投放相應的設施和材料,為幼兒創設的分區活動的場所。如把活動室劃分為若干個區域,把幼兒活動材料按類別分別放人這些區域,並設有屏障構成若干個相對固定的半封閉區域。

目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方式大體可分為三種。

1.把區域活動視為分組教學的一種形式。教師重點在一個區域指導一組幼兒學習新資料,其餘的幼兒或者在其它區域作自我喜歡的事,或者按教師預先提出的要求複習(包括應用)以前學習過的資料,然後交換。

2.把區域活動視為團體教學(上課)的延伸。其因指導思想的不一樣分為三類:(1)研究到團體教學不容易滿足不一樣幼兒的需要,故在團體教學之外,利用幼兒的其它自由活動時間,在相關的區域對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兒作些必要的輔導;(2)有些資料的教學(如有些主題活動)需要多種活動形式配合或補充才能完成,才能加深印象,促進幼兒理解和應用;(3)有時由於教學設備的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師只能在課上演示,課後把操作材料投放到有關的區域,讓幼兒自由操作。

3.把區域活動視為在團體活動之外為幼兒創設的一種自由活動的形式。幼兒可按自我的興趣、愛好選擇活動的資料、材料和玩伴,經過遊戲和自由交往獲得課堂上得不到的有關經驗。

二、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創設與指導

1.圍繞目標創設活動區域

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兒童的知識構建,必須由兒童經過自我的操作活動去完成。所以,活動區域的創設不僅僅是多增設一個區,而更重要的是創設能鼓勵幼兒自由選擇、便於操作、大膽探索的環境,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活動區域的設置要體現這一目標,在觀察瞭解幼兒的基礎上力求使區域活動的資料、材料緊緊圍繞這一目標,並根據這一目標決定活動區域的種類。這要求教師既要對各類活動區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認識,也要準確瞭解幼兒的興趣、水平和需要。活動區的預設和生成是相輔相成的,計劃應有彈性,根據孩子的需要與興趣的轉移應當隨時調整。記得玩娃娃家時,許多幼兒喜歡做飯,我們靈機一動,何不開家“小飯店”於是在我們的提議下,幼兒從家裏帶來許多“鍋碗瓢盆”和飲料瓶、奶瓶、蛋糕盒等物品,我們的“小飯店”和”海陵早茶店”開業了!許多幼兒爭着當小廚師、服務員或小客人,那裏每一天人頭攢動,“生意興隆”……活動區域的大目標明確後,可根據幼兒的基本發展水平、階段性的教育目標和主要任務,以及幼兒之間的個別差異,擬定各區的具體目標。其原則如下:

(1)活動區域的活動材料要緊扣目標。根據目標供給操作材料,以便吸引幼兒,使幼兒能自覺、主動地去獲得感性的知識,促進幼兒的發展,到達教育目的。

(2)同一資料,各年齡班級制定的活動目標各不相同。幼兒園各年齡班級幼兒現有的活動本事和水平是不一樣的,所以,同一種活動區域的同一種活動資料在各午齡班的活動目標是不一樣的。這樣既滿足了不一樣年齡層次幼兒的探索願望,同時也能充分發揮材料的教育功能。

(3)活動區域的目標儘可能與正規性活動目標相聯繫。在制定各活動區域的具體目標時,最好能聯繫教學活動,使非正規性活動與正規性活動結合起來。當然這種結合必須是自然而不是勉強的,本質而非形式的。

2.根據幼兒發展規律和發展水平供給材料

有關研究發現幼兒的競爭性、侵犯性和破壞性行為在空間小、活動材料貧乏的情景下出現的頻率明顯高於空間大、活動材料豐富的情景。所以,在活動區域的材料供給上應根據幼兒發展規律和發展水平做到多層次多側面,儘量要豐富多彩。

(1)圍繞同一教育目標供給多種材料。幼兒對新鮮、變化的事物較易產生興趣。所以,應根據幼兒心理髮展的特點和規律,在完成某一教育目標時所設計、供給的材料力求做到角度不一樣、充分多樣,以滿足幼兒反覆操作的需要。

(2)根據不一樣教學資料、知識層次及時變換與之相應的材料。在活動中要讓幼兒堅持新鮮感,樂於動手動腦,提高學習興趣,更主要的是要適應幼兒不斷髮展的需要,開發幼兒的“最近發展區”。

(3)根據不一樣發展水平的需要供給不一樣層次不一樣要求的材料。讓每個幼兒在自我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應及時觀察、分析幼兒在各個領域的發展情景,根據幼兒個體發展差異,為幼兒設計、供給多層次、不一樣要求的材料,讓幼兒量力而行,使不一樣發展水平的幼兒都有表現本事和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從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3.區域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指導

教師在活動區域除了供給多種多樣貼合幼兒需要、興趣的材料外,要給予幼兒較大的自由度,保證幼兒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自由活動,讓幼兒在寬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教師則當好幼兒的參謀和助手,根據需要供給適度的幫忙。教師在指導區域活動時,始終要清楚自我應處的位置,扮演好觀察者和指導者的主角。

要指導幼兒,首先就要了解幼兒。要了解幼兒,就要經過觀察。觀察要有目的性和連貫性,經過多次觀察,才能正確估計幼兒的活動水平。由此教師應研究兩個問題:一是什麼因素影響幼兒的發展二是教師如何幫忙每個幼兒發展

瞭解幼兒以後的指導能夠採用以下兩種方法,即個別指導和共同參與。教師對幼兒活動的具體參與指導和幫忙,可促使幼兒活動水平不斷提高,活動資料更加豐富,並收到更大的教育效果。所謂“參與”即教師在適當的時候以平等的身份和幼兒一齊活動。那裏,參與的時機是很重要的因素,能在正確時機進入並參與幼兒的活動能夠擴大及豐富幼兒活動資料。但如果時機不對,可能會使幼兒中止她們的活動。所以,教師應事先觀察,再決定是否加入或何時加入。

區域遊戲的開展,對每個幼兒個性發展起到了進取的推動作用,讓我們創設最優化的環境,使之更接近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為幼兒營造一個更為自由發展的空間。

篇20: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活動是當前幼兒學習的一種途徑,也是推進幼教改革的一種教育活動新形式。區域遊戲立足於幼兒,能讓幼兒充分體驗和探索,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也是對幼兒進行個別化教育最佳手段。

把區域活動視為分組教學的一種形式。重點在一個區域指導一組幼兒學習新資料,其餘的幼兒或者在其它區域做自我喜歡的事,根據不一樣教學資料、知識層次及時變換與之相應的材料。在活動中要讓幼兒持續新鮮感,樂於動手動腦,提高學習興趣,更主要的是要適應幼兒不斷髮展的需要,開發幼兒的“最近發展區”。

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儘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本學期,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巧手樂園區、數學區、結構區、診所區、科學探索區,堅持每一天開展遊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用心地與材料相互作用。

在美工區投放摺紙材料,讓幼兒練習能折雙三角物體時。教師就能夠投放利用雙三角原理摺疊的難易程度不一樣的多種物體,讓幼兒自由選取。這樣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我的需要選取,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在數學區設計了“貼畫排排隊”和“圖形拼拼看”的活動,貼畫按規律排序,潛力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一個一個的拍起來,還能自我創出新的排列方法。;可是有幾個幼兒不會玩,還有對活動不感興趣,於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將形狀顏色不一的圖形拼出好看的小魚,小雞、太陽等讓幼兒提高興趣,自我拼出靠看的其妙的圖案。添加了趣味的拼圖遊戲後,幼兒們都想到數學區裏玩,還能自我拼出奇特的圖形來。

在結構區中主要設置兩個:一個投放玩具、一個投放紙箱;結構區主要是鍛鍊幼兒的思維潛力,能夠自我動腦創作,幼兒能夠用紙箱或玩具隨便搭建自我想要搭建的東西。

讓幼兒從小就懂得有個健康的心理和強壯的身體才是一個健康寶寶,並且能讓幼兒瞭解一些疾病的預防知識,並會進行自我保護,在遊戲中呢掌握一些簡單的自救方法。設定的診所區,首先讓幼兒能明白去醫院就醫的基本步驟:掛號、就診、交費取藥、治療;並明白醫院並不是一個好的地方,從而讓幼兒自我保護好自我的身體,不要讓自我生病了,並且學會了疾病的一些預防常識,會當醫生,給大家打針看病。

科學探索區主要是讓幼兒用心地動腦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開發幼兒智力,增強知識,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潛力,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發展幼兒的交往潛力和解決問題的潛力。

透過努力,雖然孩子的遊戲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着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所以,在以後的遊戲開展過程中,我們要組織形式各樣的幼兒活動來激發幼兒遊戲興趣。我們準備把遊戲展示、活動比賽等形式加入到幼兒活動中去,班與班之間能跟深入的交流活動,取長補短,讓每個活動區能精緻的呈現,也讓孩子們都能盡情的遊戲。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遊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台階。

篇21: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活動是適宜幼兒發展的一種活動形式。在區域活動中教育者能夠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組織幼兒進行自主選擇、合作交往、探索發現。然而,區域活動是否發揮了它的應有作用關鍵在於材料,材料是幼兒參與活動的物質基礎。在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複雜,它的重要性體此刻缺少材料,就會影響區域活動的正常開展;複雜性體此刻既要滿足幼兒的興趣,還要保證到達教育目標。作為幼教工作者,應怎樣科學的投放區域活動材料,以滿足不一樣層次幼兒的發展需求呢?經過平日的觀察和實踐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材料的層次性:一方面可根據幼兒本事的不一樣供給操作難易程度不一樣的活動材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一樣程度的提高。教師在投放材料時要研究到不一樣層次的幼兒發展的水平,如果只是投放了同一層次的材料,只研究大多數幼兒的發展水平,這樣就會阻礙了一部分本事較強的幼兒的發展。另一方面從材料的加工程度來講,可為同一個活動區供給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美工區內,教師可為幼兒供給蛋殼、製作不倒翁的沙子、石蠟、裝飾製作好的不倒翁,這樣才有利於幼兒的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勵幼兒的自主學習。

二、材料投放要有目標性和針對性。(一)區域活動是在主題目標的指導下,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幼兒開展的系列活動。所以,材料投放應具有目標性,要根據近期的主題目標和幼兒的活動需求及時投放活動材料。(二)活動區域中應根據不一樣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一樣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針對性。同樣是結構區,結合小班幼兒善於模仿的心理特點和小肌肉羣不夠發達的生理特點,可為他們供給體積大、重量輕、便於取放、類別相同的建構材料。而大班幼兒動手本事強,思維敏捷,在供給建構材料時,則要注重多樣性和精密性,以滿足他們的探究和自主發展的需求。

下一步的思考

投放區域的材料要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發幼兒動手、動腦,支持幼兒與活動環境的進取互動,引導幼兒根據自我的興趣愛好對客觀事物進行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探究是兒童在動腦思考基礎上的動手操作,是兒童動腦思考和動手操作交織進行的活動。不能讓幼兒開動腦筋思考的動手操作活動,不能被看作是探究活動。在材料的供給上,應密切注意材料的探究性。因為僅有具有探究性的活動材料才能真正的引起幼兒的興趣,使活動具有持久性,也才能起到發展幼兒思考本事和探索本事的作用。

可供分享的經驗有效的挖掘周圍可利用的資源,使材料為我所用。

很多教師為投放區域活動材料挖空心思,哪有那麼多材料?其實,不是沒有材料,而是我們不善於發現,周圍有很多我們能夠拿來做材料的東西。要想充分的利用周圍的現成材料,首先要引導幼兒學會積累材料,讓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原先他們平時用後的飲料瓶、餅乾盒等等都是能夠拿到區域來做材料的,這就讓幼兒想到了去收集這些材料,活動區的材料不就充實了嗎?可是對這些材料必須要進行嚴格消毒。第二,要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比如,像豆子、玉米粒、還有花生殼、小石子等都可用來作為區域活動的材料。只要善於發現、善於利用,很多材料都能夠投放到區域中的。教師要善於觀察,在與幼兒共同的活動中注意觀察瞭解幼兒的興趣與需要,不斷豐富、調整材料,才有利於幼兒在活動中不斷髮展。

尚待努力的地方:材料的動態性:材料的供給不能一成不變,而要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本事的不斷提高及時的調整、補充材料。如教師發現前階段備受幼兒喜愛的表演區無人問津了,經過對幼兒區域活動的觀察和了解,發現表演區裏的頭飾、道具因投放時間長,有些已不能滿足幼兒表演的需求。如果現有材料已不能滿足幼兒的需要了,幼兒對活動就會失去興趣。所以,教師必須要及時觀察發現活動區材料是否對幼兒當時的活動起到了應有的作用,以便作出調整或更換材料的決定。材料的動態性還體此刻各平行班之間的互動上,各班教師應及時溝通、交流幼兒區域活動的情景,做到材料的互補,資源共享,讓材料真正地為幼兒活動服務。

篇22: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我們班幼兒通過兩個月的區域活動,他們的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維相對性地得到了提升。本月我們開展的區域有:美工區、圖書角、表演區、建構區、小超市等。在各個區域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主題活動開展自主遊戲,為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

在材料的準備上,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蒐集,比如小超市裏的飲料瓶、各種各樣的盒子、都是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的;為了豐富班級的植物角,我們發動家長和孩子,利用各種廢舊瓶子在裏面種植各種種子、花卉等,家長和孩子們積極參與、發揮想象、把廢舊瓶子裝扮地很有創意。幼兒對自己自己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投放以後,都紛紛參與到其中。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繫也進一步緊密。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同時我們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但是在區域活動開展的同時,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

1.在材料的提供上還不夠周到,材料單一,幼兒活動時興趣不高,積極進去工作的幼兒不多。2.和同伴合作性不是很強,活動中幼兒對於美工區、建構區的參與性強,較多的幼兒都選擇了這幾個活動區。活動中幼兒都是各自操作,但體現不出合作行為。3.區域材料更換不是很及時,因此幼兒在區域工作的持續情況不好,部分幼兒不能把整個過程都完成。4.區域活動的正確指引有時不到位,也就是幼兒在區域工作時的目標不夠明確,這也説明了老師的引導欠缺。

所以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要真正成為孩子的合作者、引導者。首先,在活動中,我們要相信孩子,將角色轉向幼兒的合作者及引導者。其次,在幼兒的活動中,我們要關注他們的活動,瞭解他們當前已有的經驗,觀察他們對什麼感興趣,是否應在哪方面給予幫助。不能急於用自己心目中的遊戲水平做標準來要求孩子。注重幼兒能力差異,安排適當內容。在區域活動的實踐和觀察中,我們要不斷的積累經驗,只有做到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尊重孩子的想法,開展區域活動的才有它的真正意義。

篇23: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活動是當前幼兒學習的一種途徑,也是推進幼教改革的一種教育活動新形式。區域遊戲立足於幼兒,能讓幼兒充分體驗和探索,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也是對幼兒進行個別化教育最佳手段。

把區域活動視為分組教學的一種形式。重點在一個區域指導一組幼兒學習新資料,其餘的幼兒或者在其它區域做自己喜歡的事,根據不同教學資料、知識層次及時變換與之相應的材料。在活動中要讓幼兒持續新鮮感,樂於動手動腦,提高學習興趣,更主要的是要適應幼兒不斷髮展的需要,開發幼兒的“最近發展區”。

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儘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本學期,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巧手樂園區、數學區、結構區、診所區、科學探索區,堅持每一天開展遊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用心地與材料相互作用。

在美工區投放摺紙材料,讓幼兒練習能折雙三角物體時。教師就能夠投放利用雙三角原理摺疊的難易程度不同的多種物體,讓幼兒自由選取。這樣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取,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在數學區設計了“貼畫排排隊”和“圖形拼拼看”的活動,貼畫按規律排序,潛力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一個一個的拍起來,還能自己創出新的排列方法。;但是有幾個幼兒不會玩,還有對活動不感興趣,於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將形狀顏色不一的圖形拼出好看的小魚,小雞、太陽等讓幼兒提高興趣,自己拼出靠看的其妙的圖案。添加了趣味的拼圖遊戲後,幼兒們都想到數學區裏玩,還能自己拼出奇特的圖形來。

在結構區中主要設置兩個:一個投放玩具、一個投放紙箱;結構區主要是鍛鍊幼兒的思維潛力,能夠自己動腦創作,幼兒能夠用紙箱或玩具隨便搭建自己想要搭建的東西。

讓幼兒從小就懂得有個健康的心理和強壯的身體才是一個健康寶寶,並且能讓幼兒瞭解一些疾病的預防知識,並會進行自我保護,在遊戲中呢掌握一些簡單的自救方法。設定的診所區,首先讓幼兒能明白去醫院就醫的基本步驟:掛號、就診、交費取藥、治療;並明白醫院並不是一個好的地方,從而讓幼兒自己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自己生病了,並且學會了疾病的一些預防常識,會當醫生,給大家打針看病。

科學探索區主要是讓幼兒用心地動腦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開發幼兒智力,增強知識,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潛力,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發展幼兒的交往潛力和解決問題的潛力。

透過努力,雖然孩子的遊戲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着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因此,在以後的遊戲開展過程中,我們要組織形式各樣的幼兒活動來激發幼兒遊戲興趣。我們準備把遊戲展示、活動比賽等形式加入到幼兒活動中去,班與班之間能跟深入的交流活動,取長補短,讓每個活動區能精緻的呈現,也讓孩子們都能盡情的遊戲。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遊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台階。

篇24: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區角遊戲突破了傳統教育中幼兒處於被動、靜止狀態的局面,不是教師把知識告訴幼兒,讓幼兒被動、靜止地理解,而是教師經過設計、供給可供幼兒操作的環境異常是各種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地得到發展。結合《綱要》中提出的“區域活動提議”,本學期我們班的教育區角遊戲開展情景現總結如下:

一、我們本學期教育區角遊戲的設置是靈活的,我們依據主題活動的資料在多方面研究下進行了設置:美工區、科學區、閲讀區、建構區、體育區、自然角六個區角。

二、各個區角的創設也根據主題的具體情景而定。閲讀區通常投放一些與主題相關的圖書、卡片、指偶、幼兒自制繪本、繪本等操作材料讓幼兒根據自我的喜好來選擇閲讀;美工區投放的東西除一些常規的幼兒幼兒練習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紙、油畫棒等,還投放一些紙盤、面具、一次性紙杯固體膠、雙面膠、印章等創造性強的操作材料,同時鼓勵幼兒粘貼自我覺得滿意的繪畫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學區通常供給一些幼兒操作材料:骰子、小木棍、七巧板多米諾骨牌、魔尺、放大鏡等材料來培養幼兒探索意識,讓幼兒在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悦;體育區我們定期的更換材料如高蹺、毽子、皮球、報紙等材料讓幼兒在玩中鍛鍊,在鍛鍊中玩。建構區是一個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區域孩子們及其的喜愛,每次的區域活動這個區的幼兒總是最進取,我記得有一次小謹因為走得慢沒有拿到建構區的進區卡悲痛的哭了起來呢。自然角在上學期是一個了冷門區,去的幼兒不多,為了改善這一情景本學期的自然角我們不僅僅投放了植物,還請幼兒帶來小烏龜和小魚加入其中,小魚和小烏龜的到來自然角立刻熱鬧了起來。每一天幼兒都會主動懂得為它們換水、餵食樂此不疲。

三、晨間自選活動

除了每一天的第二堂活動幼兒能夠去區角遊戲以外,下雨天的晨間自選活動也是幼兒在區角遊戲的一部分。雖是自選但我們也做到有目的、有計劃,讓每個孩子都能進取愉快地參加,每次玩都有新收穫。為了讓幼兒簡便愉快的進行晨間活動,我們採取了讓幼兒自由組合、自由選擇。如:有的幼兒願意畫畫,就讓他自由的想象塗畫;有的幼兒喜歡玩橡皮泥就讓他自由的去捏、去塑造形象;喜歡玩積木的幼兒可任意搭建高樓。所以,我們會提前做好準備,對幼兒的興趣愛好做到心中有數,在幼兒來園之前準備好各種活動材料,使幼兒一到幼兒園就能投入到活動之中去。在活動過程中,我們注意觀察每個幼兒表現出的興趣,個性語言發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本事,便於因人施教,幫忙幼兒解決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使活動順利進行。

四、良好的師幼互動

1、以引導者的身份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

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儘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同時我們充分利用進區登記表,全方面的瞭解每個孩子對區域的選擇,避免了孩子出現偏愛選擇某一個區域的現象。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以支持者的身份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例如:我們班的陶麒鈺小朋友總喜歡單獨玩,針對

3、以參與者的身份隨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景,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忙,滿足幼兒的需要。

篇25: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新《綱要》指出: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瞭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在新《綱要》的指導下,我們嘗試將教育評價與幼兒的教育、幼兒的發展,協調成為一個和諧統一的過程。把終結性的評價變為過程性的評價,將統一、定期、標準化的評價變為個人化、發展性的評價,促使教師將視角從關注結果轉為關注每一個孩子是怎樣發展的,從而真正地挖掘每一個孩子的潛力,促進其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發展。

區域活動的幼兒評價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視,要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建構技能、情感態度等各方面的能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團隊精神,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在新《綱要》精神指引下,我們努力改變區域活動中幼兒評價方式,體會到有效的觀察為區域幼兒評價提供依據,多角度、多維度的評價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評價的結果為幼兒的學習提供新的平台、幼兒、教師都是評價的主體。幼兒是區域活動的主人,也是區域活動成效落實的主體,因此生態式幼兒園區域活動還要關注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狀況,教師依此進行指導來調整自己的行為。評價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狀況,主要觀察以下幾方面:

一、幼兒的興趣基礎如何

區域活動具有自由性、自主性、個性化和指導的間接性等特點,每個幼兒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動進行探索、學習。興趣是幼兒園區域活動的一個根本要求。但是,在現實的許多區域活動中,一些幼兒的興趣比較短暫、容易轉移,很難長時間專注於某一活動,致使許多活動都是淺嘗輒止,如:主題活動《螞蟻王國》,開始我們只是在美工區裏投放螞蟻圖案讓幼兒進行塗色、繪畫,剪紙(螞蟻圖形),剛開始第一天,幼兒的興趣比較高,到了第二天,入區時,孩子在區裏待的時間變短了,過了幾天,就已經很少有幼兒光顧這個區域了。於是,與班上老師交流,重新調整這個區域的材料,材料之間有層層遞進關係,容易激發幼兒的興趣,而在集體活動中,常引導幼兒介紹與交流自己的發現,在此過程中,幼兒對如何運用所有的材料裝飾螞蟻,包括用什麼圖案、什麼顏色搭配以及用泥工、手工製作螞蟻等。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對活動充滿熱情,實現了幼兒與區域活動之間的積極互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評價幼兒對區域活動是否感興趣,主要看幼兒是否喜歡活動,在活動區域中持續時間的長短,因為幼兒只有感興趣了,注意力才會集中,才會在此過程中積極探索。

二、幼兒能否依計劃活動

區域活動不是幼兒隨心所欲的活動,也不是幼兒在活動區無所事事的活動,更不是幼兒在活動區到處轉悠的活動,幼兒園區域活動強調幼兒要依計劃開展活動。所以,制定計劃是幼兒進行活動的起始(當然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幼兒要能決定自己選擇什麼區域、做什麼、如何做、如何度過在區域的時間,也即幼兒要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較明確的活動意向。在活動過程中,依活動的意向執行、完成活動。每天下午離園前,教師指導幼兒制定計劃,讓幼兒有一個明顯的目標方向, 待到明日入區時,幼兒能有秩序、規律的操作。

三、幼兒的參與情況

評價幼兒的參與情況要觀察幼兒是主動、獨立地選擇區域活動,還是盲目服從別人,或模仿別人選擇區域活動;做出選擇後在區域是堅持玩一段時間,還是頻繁地變換材料,甚至在於各個區域中游蕩;此外,還可以觀察幼兒是否關心自己的活動成果,如果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就會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或最後的成果很關注,通過對活動成果的`瞭解,獲得成就感,或是將自己與同伴相比較,對自己進行定位。這些方面都可以使我們對幼兒的活動參與做出評價。如:在《螞蟻王國》這主題中,讓孩子到户外觀察螞蟻,孩子們很興奮,雙眼睜得大大的,生怕錯過一點小細節,有的幼兒甚至一邊觀察一邊思索,腦袋裏出現了很多的“什麼”,在回憶時間裏,孩子們獲得很多有關螞蟻的知識。幼兒幼兒甚至因為自己的發現獲得成就感。

四、幼兒的社會交往水平

對區域活動中幼兒的社會交往水平進行評價時,主要是看幼兒是經常一個人單獨活動,還是常與別人合作;在合作時是領導者,還是服從者,合作時在團體中處於什麼位置;活動中能否與同伴輪流分享,是否經常與別人發生衝突,經常採用什麼方式解決衝突等,不同的表現反映着幼兒不同的社會性發展水平。如:在建構區,老師提供廢舊鞋盒,目的讓孩子們利用這些鞋盒搭建一個螞蟻窩,鞋盒大小不一,幼兒要想自己一個人完成這項工作很難,需要同伴的協助,那麼幼兒就會想起找自己夥伴商量一起來搭建這螞蟻窩,在合作的過程中,孩子們慢慢學會與人交往的能力。

五、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

社會認知是指個體對他人、自我、社會關係、社會規則等社會性客體和社會現象及其關係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動。社會認知的內容十分廣泛,從其對象看,社會認知包括對自己、他人、社會關係(權威、友誼、公平等)、社會羣體、社會角色、社會規範和社會生活事件等的認知;對人的認知又具體包括認識人的情感、意圖、知覺、思維、態度、動機、行為等心理過程或特徵。認知又是智慧的直接根源體現,它雖然是內隱的,但可以通過幼兒的區域操作活動表現出來,所以,評價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認知水平可以通過觀察幼兒的操作來,尤其是對智力操作材料的情況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複雜還是簡單,是單一還是複合;操作方式是單調重複,模仿別人還是富有創造、善於變通;操作結果是單一的產品,還是多樣化的表現,如繪畫、拼圖、手工、創編故事等。從中分析,即可瞭解幼兒的認知水平,進行評價。

六、幼兒區域規則遵守情況。

區域活動是幼兒的一種自由、自主的活動,但並不意味着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可以為所欲為。事實上,區域如果想真正成為一個幼兒自由活動的場所,幼兒內在地遵守一些規則是保證區域自主、有效開展的前提,因此區域活動中幼兒能否遵守規則就成為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

對於幼兒遵守規則的評價首先要觀察幼兒能否自覺遵守區域規則,如娃娃家要脱鞋進入,活動區門口會畫幾對小腳印,自覺遵守的幼兒會主動脱掉鞋子擺在小腳印上,然後進入;其次,觀察幼兒能否解讀區域環境中的暗示規則,如:在圖書區的牆面上貼有讀書的順序卡通及小寶寶把食指放在嘴脣邊讓大家小聲“噓”的動作,即暗示幼兒進入圖書區時要保持安靜,並要遵循看書的順序:取書——看書——收書。總之,幼兒對區域規則的遵守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幼兒的規則意識與自我控制能力,對於區域活動的有效進行是必要的。

篇26: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活動是幼兒在一定的遊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由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充滿靈性、活力的區域將會給幼兒一片更加自主,快樂的發展天空,主題性區域活動經驗總結。

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及能力自己選活動,沒有心理壓力,可獲得充分的活動體會。讓幼兒有直接體驗的機會,並體驗成功的愉快,增進交往,發展社會性以及健康的人格。所以,區域活動有利於幼兒個體充分自由的發展。我們中一班這次的區域活動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1、為幼兒創設合理的活動環境

幼兒園的活動材料和環境等應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根據這些特點,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我們既要考慮到幼兒之間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讓幼兒專注的投入某一活動充滿自信的探索問題。在區域劃分時,我們把相對安靜的區域活動安排在室內(如:看閲讀區、美工區、益智區、生活區等)相對會發出比較大聲音的活動安排在室外走廊裏(如:小舞台表演區)。

2、活動中體現主題性、多樣性

11月份我們中班組開展的主題為《收穫的季節》,當中穿插了《香香的蔬菜》、《甜甜的水果》、《有用的植物》三條線索。因為主題比較貼近生活,所以我們在區域活動中也更多的投放了一些與主題相關的材料。在美工區中我們投放了橡皮泥製作胡蘿蔔,鞏固用蠟筆畫黃瓜、番茄、青菜等蔬菜,用皺紙製作白蘿蔔,用撕貼的方法拼貼蔬菜以及蔬菜印章等;生活區中我們投放了揀芹菜、切蔬菜等與主題相關的材料以及疊被子、系圍巾等生活活動;益智區中我們自己製作了許多蔬菜的卡片讓幼兒辨認分類,還投放了不同的種子讓幼兒去辨認分類;小舞台我們也將平日活動中學過的故事圖片放在走廊中,讓幼兒自己講述,幼教之友《主題性區域活動經驗總結》。在認識蔬菜和美術製作活動中,幼兒知道蔬菜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知道了它的營養價值,明白了每種蔬菜對人身體的不同好處,同時還體驗到蔬菜也是生活中的裝飾品,可以美化我們的生活,進而激起了幼兒的食慾,解決了幼兒挑食厭食的嚴重現象。在撿芹菜活動中,幼兒不僅感知了芹菜的顏色形態知道芹菜吃的是植物的莖,還體驗了勞動的快樂。

3、營造寬鬆氛圍,發揮幼兒的自主性

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完全是自由的,他們自主的選擇遊戲材料,選擇活動內容和合作夥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願進行遊戲,老師在活動中也完全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幼兒創造性的主動的活動,推動和激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幼兒可根據自己的意願進入不同的活動區域,在同一活動區中還可選擇不同的活動形式和活動內容。有時明明提供的是一個人的活動材料,但看到幾個幼兒能很投入的進行活動時我們也就不打擾了,反而讓他們自主地去進行活動。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該根據幼兒需要提供適當的幫助,當好幼兒的參謀和助手,教師在指導區域活動時,始終要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扮演好觀察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可這點我始終做的不夠好,總是很追求結果,總是急於給孩子成功的體驗,而不是給予他們充分探索、嘗試的機會。

還有就是我們班幼兒的投入性還有待加強,有些幼兒總是這邊轉轉那邊玩玩,一次區域活動總是調換多次材料,而對於老師所投放的材料又沒有好好地去嘗試。這些情況還有待於我們教師的指導以便於改善。

區域活動提供了幼兒較多的自我表現的機會,創造了較為寬鬆,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而且又能滿足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能使幼兒通過自身積極主動的活動,激發他們探索的動機,產生自豪感,自信心,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鼓勵幼兒與環境的交往,通過自主的探索來獲取知識,促進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總結了好的方面,也發現了工作中的不足之處,日後希望能在工作中不斷提高、改善我班區域活動的情況。

篇27: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這學期本班區域活動是以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為主的,有相對寬鬆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鼓勵幼兒自我發揮、便於操作、大膽探索的環境,更好地促進了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在開展區域活動中,我們是根據我班特色以及幼兒水平等實際狀況來設置的,同時,為幼兒帶給了具有多用性和開發性的遊戲材料,並以同伴的身份對幼兒加以適時的點撥指導,站在幼兒的角度,從孩子的心理出發,及本班幼兒的發展狀況,我們為幼兒創設了音樂區、語言區、科學區、美術繪畫區、數學區等,户外區域活動區和一個“棋類”公共區域。

本班的遊戲活動目標是:

1、創設一個幼兒喜歡的、自由的、開放的環境,引導幼兒自主地進行活動,培養幼兒用心主動、活潑開朗的個性,培養探索精神,提高幼兒觀察和分析的潛力。

2、透過幼兒的動手操作,讓幼兒多動手製作“變廢為寶”的活動,培養幼兒粗淺的環境意識,明白許多廢舊材料還能夠再利用,並能製作出很多漂亮的作品。

3、數學區:瞭解物品的顏色、大小、形狀、數量、方位等明顯特徵,嘗試簡單的比較、分類、喜歡操作、搬弄、嘗試提問和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

4、“棋吧”:學習願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學會玩不通的棋,能在遊戲中遵守遊戲規則,從而提高幼兒動手動腦的潛力和自制力,發展手腦的協調性。

5、在操作活動中體驗和同伴合作的快樂,體驗到成功的喜悦,鍛鍊思維的靈活性和手眼協調性。

6、透過自主遊戲,發展幼兒的想象、創造潛力和探索潛力,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7、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學會謙讓、禮貌地與同伴交往、合作,樂意共享自己和別人的快樂,進而構建和諧的同伴關係和師幼關係。

具體開展如下:主題環境下的區域遊戲

第一主題:“個性的我”創設了美術區域、閲讀區域和科學區域。

1、在美術區域中展示幼兒的《手指印畫》、《腳印畫》、火柴拼畫《木偶娃娃》,讓小朋友在日常活動中也能進行觀察、欣賞、找一找自己的作品,帶給機會讓幼兒與同伴交流和學習,併為幼兒帶給豐富的操作材料。

2、閲讀區域:準備了各種“”、“口”、“足”字旁的漢字以及動作的圖片若干,幼兒能夠自由地取漢字圖片卡並根據圖片閲讀漢字進一步瞭解漢字的特點。

3、科學區域:帶給了各種可拆裝的玩具、圓珠筆、鋼筆等啟發幼兒拆裝玩具,探索玩具和筆的奧祕。

第二主題:“我們的家園”創設了語言區域、科學區域、表演區域和美術區域。

1、在語言區域中投放幼兒用書,及看圖朗誦詩歌的圖,資料有《家》、《從小愛祖國》、《我們的祖國真大》。

2、科學區域中,展示各種各樣的標記,讓幼兒能在活動中閲讀各種標記,培養幼兒度閲讀標記的興趣,豐富幼兒的經驗。

3、在表演區域中帶給音樂磁帶、綢帶、服裝及道具,讓隨着音樂表演《快樂的阿依古麗》《讓愛住我家》《大中國》,讓幼兒在表演活動中體驗快樂。

4、美術區域中展示各種泥貼作品,並帶給各種橡皮泥,讓幼兒自主地進行泥塑裝飾活動。

第三主題:“四季暢想曲”

1、美術區域佈置《秋葉》《美麗的樹林》《彩色的菊花》供幼兒交流欣賞,並帶給相應的材料讓幼兒進行排水畫和油畫棒創作活動,各種顏色的橡皮泥和簡單的泥工板,讓幼兒進行自主的搓長、團圓、壓扁、連接等技能,塑造出各種各樣的花朵形象。

2、閲讀區域中帶給幼兒用書,鼓勵幼兒看圖夾文資料、朗誦詩歌培養幼兒閲讀的習慣和興趣,帶給“木”字和“雨”字的漢子和圖片,感知漢子的結構和好處。

3、科學區域中投放師生共同收集的各種花草、葉子的圖片、資料和書籍,鼓勵幼兒自己閲讀,豐富幼兒的經驗,培養觀察的興趣。

4、自然角中用自作的紙盤若干放入各種各樣的水果和乾果,並在紙盤上寫上水果的名稱,這樣幼兒在自主觀察水果的同時進行配對遊戲閲讀相應的漢子,並師生共同收集花草和植物帶到自然角寫上植物的名稱,製作班級植物調查記錄表,讓幼兒來記錄這些植物名稱、外形特徵、生長的過程等。

第四主題:“彩色幻想曲”

1、在美術區域中帶給各種紙、筆、顏料、剪刀等材料,讓幼兒進行摺疊、印染紙花活動,感知搞笑的印染玩色活動。帶給油畫棒讓幼兒進行蠟染刻畫創造活動,進一步感知蠟刻畫的奇特效果。

2、科學區域中用照片的形式展示加工食用的花,例如:做菜吃的花:菊花、西芹、百合、桂花、乾貝、西蘭花等,讓幼兒能瞭解這些可食用的花。

第五主題:“動物大觀園”

1、在美術區域中展示幼兒製作的紙工《螃蟹》和《蝸牛》,並帶給彩色紙和剪刀,鼓勵幼兒剪貼各種動物形象。

2、科學區域中:收集各種動物卡片,鼓勵幼兒看動物卡片並根據謎語兒歌的格式講述動物腿的數量等特徵,嘗試仿編兒歌。

3、音樂區域中帶給磁帶、樂器及道具,引導幼兒在表演區歌唱《張大爺爺家的小花狗》《三隻猴子》《龜兔賽跑》《動物猜謎歌》。

第六主題:“海陸空總動員”

1、科學區域:展示各種帶有輪子的圖片以及輪子的統計表,讓幼兒觀察、感知各種圓形的輪子,收集各種交通工具的玩具和模型,並投放廢舊紙盒,各種材料的彩色紙、冰棒、瓶蓋、膠水、單面膠帶、剪刀等材料,鼓勵幼兒製作各種交通工具。

2、美術區域投放製作紙版畫的材料,運用紙版畫的表現技法,創作輪船等其他交通工具。

3、音樂表演區:投放樂器磁帶、小紅旗等材料,幼兒進行演奏打擊樂《抬花轎》、演唱歌曲《公共汽車的輪子》《小海軍》,表演舞蹈《火車舞》等。

户外區域遊戲:

本學期户外區域遊戲能帶領幼兒進行走的遊戲“熊和石頭人”等,跑的遊戲:“郵遞員、雞毛信”等,跳躍的遊戲有“摘果果、小馬運糧”等,平衡的遊戲有“小飛行員、不倒娃”等,投擲和鑽爬、攀登的遊戲有“奪球、打狐狸、貓捉老鼠、小猴摘桃”等。

我們還和幼兒家長一齊製作了“小飛碟”、“小辮子”、“紙足球”、“三角多用器具”等多種户外活動遊戲器械,都是利用廢舊材料製作的。

公共區域遊戲

本學期公共區域我們新創設了一個“棋吧”專供幼兒進行棋類遊戲,讓幼兒和教師共同收集各種棋放入這個區域,同時還帶領幼兒進行“羊羊火鍋樓”、“羊羊美髮屋”、“茶吧”等遊戲,而又在這些公共區域中能遵守遊戲規則,從而提高了幼兒動手動腦的潛力和自制力,發展了幼兒手腦的協調性。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報告

區域活動是幼兒階段的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他們能夠在活動中根據自己的喜好選取活動,能夠自由的發揮與探索。此刻我將小班區域活動的開展做如下總結:

一、創設良好的區域環境。創設良好的區域環境既要思考到幼兒之間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充滿自信地探索問題。

我們的區域活動採用固定與靈活設置相結合方式,創設豐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選取自由度的區角,讓每個幼兒有機會自由選取,用自身的方式進行學習。例如小班具體設置了以下區域:“生活區”:、喂寶寶、扣鈕釦、、編辮子等;“數學區”:數字象棋、圖形投放盒等;“表演區”:頭飾、手偶、手搖鈴、雙響筒、扇子、各式各樣的服裝、快板,腰鼓等進行打擊樂;“操作區”:白板畫畫、穿編花籃、包糖果、棉花、穿糖葫蘆、幹樹葉、毛線、穿珠子、塗顏色、喂小鳥等半成品;“科學區”裏帶給望遠鏡、小汽車、九連環、動物模型、磁性玩具等等。閲讀區:各種類型的圖書和大小不一的字卡;搭建區:廢舊紙箱、廢舊易拉罐、幼兒園帶給的大、小積木玩具,因為我班可利用空間比較有限,經過商量我班將較為安靜的區域操作區、科學區、閲讀區、數學區建立在活動室內;將表演區、搭建區建立在活動室內的牀上,區域活動時將牀鋪疊好,以供幼兒進行區域活動。生活區安排在室外欄杆上,將操作物品安裝在欄杆上,即方便又有立體感,大大帶給了利用空間。操作區的白板安裝在牆上,以供幼兒方便操作並根據活動狀況靈活調整

同時,我們也根據我們的主題活動將區域環境作為主題環境的一部分,在幼兒進行區域活動時也能進行學習活動,提高活動的利用率。比如操作區,會投放一些平時做寶寶秀時剩餘的一些材料放在區域中,讓孩子有時間時或是進行區域活動時去操作。秋天落葉,我們會帶孩子到院子裏撿一些形象的葉子,擺放在區域中,孩子在區域中會粘貼、會用手去撕、會插在頭上當頭飾等。我們班玉函小朋友在操作葉子方面比較有天賦。在數學區中我們會放入俄羅斯套娃、大小不一的物品,讓幼兒自己去看、去比較,培養幼兒用心動腦的好習慣。在美工區中會投入剪刀、油畫棒、橡皮泥、空白紙、水彩筆等,在平時的藝術操作中剩餘的一些成品、半成品,供幼兒去參考、去仿照。有些幼兒購買的橡皮泥中會有一些模具和步驟圖,我們也會將這些現成的材料投入到區域中,方便幼兒自由選取。在表演區,會投入一些自己用毛線編的假頭套、表演用的衣服、扇子、腰鼓、響板、玩具劍等,帶給豐富的材料。通常建構區是根據主題而定。區域活動應根據活動區的層次性特點帶給難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時即便是同一班級中同一類型的活動也透過帶給不同層次的材料來體現層次性。適合幼兒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學習節奏的多層次的活動材料,能夠滿足不同幼兒進行自

主選取的需要。

二、區域材料投放要有層次性

每個幼兒有每個幼兒的性格特點,這也就決定了每個幼兒的潛力水平不同,所以材料的投放要兼顧到每個幼兒因,不能都簡單,也不能都複雜,要為不同水平的幼兒帶給活動的機會和成功的條件。比如小班美工區“穿珠子”遊戲、教師帶給三種層次的材料,由最簡單的按同種顏色穿到兩種顏色間隔穿再到三種顏色規律性穿。益智區投放的拼圖,按塊數的不同拼(4、6、8、10)都就應體現層次性。

三、教師的指導

對於小班孩子來説,教師的現場指導顯得十分重要,不做指導幼兒根本不明白該怎樣做,所以説教師在這個區域活動中顯得十分重要。作為教師,要始終要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不就應是知識的輸出教育者,而是應帶給舞台給幼兒自由發揮,能夠做示範,但不能過多的干涉幼兒的操作,扮演好觀察者與指導者的主角。

觀察、再指導。把握時機,適時介入指導

觀察能夠幫忙教師準確地瞭解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比如:我們班的熙森小朋友在操作區中包糖果,糖果有大有小,糖紙也有大有小。熙森剛開始操作,他根本不明白大的糖紙包大的糖果、小的糖紙包小的糖果,經過很長時間後,熙森還是沒有掌握其規律,亂包一氣,當然,包出來的形狀肯定不好看,有的還都沒有包好,糖果都露在外面。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伸出援助之手,充分發揮自己引導者的主角,給熙森指條明路。這個時候,熙森豁然開朗,一下子就掌握了包糖果的技巧,相信熙森對於包糖果印象很深。作為教師,我們就要了解幼兒發展的特點與需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從客觀實際出發,提高教育指導的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遊戲。可避免教師因不瞭解遊戲情景而產生的不適宜的干擾幼兒遊戲的指導行為。

由此可見,教師的適時介入也十分的重要。再舉兩個例子:默默很想進表演區穿區內的漂亮衣服。但是表演區內的小朋友已經很多了,小朋友們在玩過家家的遊戲,也沒有區牌能夠用了。但是默默還不想去別的區域裏玩。教師就可引導他教師可引導他:“你想一想怎樣才能進去?”當他想出“當一名客人”的時候,孩子最後以一名“舅舅”的身份進入到表演區去玩了。如在一次搭建遊戲中,強強在不留意碰壞了小朋友搭的動物園的時候,孩子們一時,很激動,有的埋怨強強,有的以暴力攻擊強強,有的不知所措,教師立刻説:動物園是不是“地震”了,我們趕快搶救動物,把動物園修好吧!於是孩子們又重新投入到了新遊戲當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將發生的糾紛。如果教師發現了幼兒遊戲的問題,需要介入遊戲,須找好最佳的時機。

當幼兒發生創造性的行為時,教師要及時給予發現與鼓勵,教師有時做調解員,有時做旁觀者,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放下自己的身份,以夥伴的身份進入到遊戲中。對於小班孩子來説,孩子在進行區域活動時發生的較多是矛盾,所以教師應以調解員的介入遊戲中,用適宜的方法幫忙孩子解決。

為了調動幼兒用心性,教師的指導儘量用鼓勵和肯定的方法,幼兒之間存在着差異,只要幼兒是主動參與,用心思考的,那不管結果如何,都要給予表揚與鼓勵。否則潛力弱的孩子總是失敗,會使其產生畏懼情緒和自卑感,最後導致對整個遊戲失去興趣。

四、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區域活動能夠更好的鍛鍊幼兒的用心性,對幼兒的動作、言語、思維、想象、情感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發展。幼兒在區域中活動完全是自由的,他們自主的選取遊戲材料,選取活動資料和合作夥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願進行遊戲。教師在整個區域活動中也不會干涉幼兒的自由。例如:幼兒能夠根據自己的意願進入不同的活動區域,在同一活動區中還能夠選取不同的活動形式和活動資料。教師不佔主導地位,幼兒是自由的,發散思維很強的。在我們小班,在區域裏玩得最開心的當屬強強、高高、玉函、笛妃、桑晨、小彤、心月、鎮昊。幼兒自己構成規則。

五、特色

對於我們幼兒園來説,特色就是棋類遊戲,我們小班的棋類遊戲有身體動動棋、動物的食物棋、數學棋、相反朋友棋及各類原始棋、整合棋。孩子在遊戲中能孩子自由探索、大膽操作、勇於創新。可能小班的幼兒沒有接觸過棋類遊戲,學習起來比較的吃力,相信在過年後會有所減弱。

六、下一步打算

1、對各遊戲的特點和組織策略還不是很瞭解,本學期,我將針對不同的主題遊戲做深入瞭解。

2、在平時的遊戲組織中,仔細觀察、探索各遊戲的特點及組織策略。

3、利用進區卡,指導幼兒有序進行遊戲。區域裏進入幼兒數量有限,以保證幼兒在區域內的安全與質量。

4、投放豐富的區域材料,保證材料的豐富性與多樣性。

5、但是多的干涉幼兒的區域活動,尊重幼兒想象力。

6、區域活動一切以安全為主,投放安全、利於幼兒操作的材料。

我參加幼教工作快一年了,對於區域活動不算是很瞭解,也不太懂,我剛剛接觸區域活動,在這方面還很不成熟,有説的不準確的地方請見諒。但是我相信,只要去做,付出努力了,就算成果不好,我也會很欣慰。

篇28: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我園的區域活動開展從模仿嘗試蹣跚起步,在行動中研究學習不斷改進,再在活動評比與展示中強化認識、快速提升,到如今的迴歸常態穩步前行。走出了我們獨有的成長之路。

集體教學活動的主導地位在幼兒園老教師及轉崗教師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要讓區域活動真正走進幼兒園,首先要轉變教師觀念,讓老師對區域活動形成正確的認識,從心裏認可接納區域活動。瞭解區域活動開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所謂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鬆和諧的環境中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動。

兒童是主動學習的,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兒童的認知結構就是通過同化與順應過程逐步建構起來,並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環中得到不斷的豐富、提高和發展,教育應順乎天性,注意因材而異。維果斯基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人的思維與智力是在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是各種活動、社會性相互作用不斷內化的結果。強調認知過程中學習者所處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的作用,並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理論。這些為區域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支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要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限度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篇29: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活動中的活動是幼兒自由選擇的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孩子能更多的按照自己的興趣能力進行活動,因而這時隱性指導就遠比顯形指導來得重要。這時老師就要積極有效地關注幼兒,預計幼兒發展的可能性,在製作投放材料的時候就要下一定的工夫。使幼兒一旦接觸到這個材料,就能懂得材料的玩法、規則,指引幼兒進行探索活動,並不斷地引發幼兒思考“為什麼”和“怎麼樣”,應能不斷促進幼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比如在“娛樂區”中,我們製作了“搖晃下降玩具”,這個玩具不僅僅讓幼兒雙手協調地轉換位置進行翻轉娛樂。在設計的時候,我們提供的繩子也各不相同,有光滑的皮筋、毛茸茸的毛線、裝訂線等,幼兒在與不同繩子的充分互動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就會產生關注、疑問“為什麼這個玩具滑得快,這個玩具很難滑”,而後逐漸感受到繩子光滑、粗糙與下滑速度的關係。

幼兒園課程的內容雖然進行相對的劃分領域,但應充分挖掘合理利用各領域內部及各領域之間的內在聯繫,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活動區域的目標儘可能與其他活動目標相聯繫。當然,這種聯繫必須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是勉強的,是本質的而非形成的。

篇30: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環境,教師,幼兒是區域活動的三要素。而環境是主要的物質因素。有了充分的瞭解和前期準備,教師從模仿開始,理論結合實際,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創建自己心中的區角活動環境。分析現有的空間條件,找出不能任意變動的位置,如門窗,壁櫃等,再分析各種活動所需的活動空間、光線、材料存放、活動強度等,在綜合考慮的基礎上,統籌安排,畫一張活動室的平面圖,標上固定部門,如門窗廚壁等。然後在活動室的圖紙上進行模擬擺設,以確定方案。教師根據孩子的年齡不同及主題活動的相關內容,選擇區域內容,投放區域材料。在教師實踐操作的基礎上,組織區角環境創設評比活動,提高教師的積極性,促進教師深入思考,不斷完善。在評比的過程中,保教室設計科學的評價細則給老師以引領,督促教師豐富材料,讓孩子有事可做。

1、合理安排一日作息,保障幼兒活動時間

為了避免區域活動材料成為一種擺設,保障孩子的活動權利,在一日幼兒生活作息表中,安排專門的區域活動時間,並加強督察,讓孩子真正走進區角,進行自主遊戲。通過孩子的操作讓材料活起來,材料的適宜性彰顯,有助於老師發現材料及區角設置的存在問題,在孩子的不斷活動中改進,依據孩子的需要找到我們的不足。也為老師深入瞭解孩子,關注孩子的學習方法打開一扇窗。

2、設置樣板班,樹立區角活動“樣板間”

在區角活動全面鋪開的同時,在小中大班個設立樣板班一個,選擇教師綜合能力較強的班級擔任,教研組長全程跟進,大到設置幾個區,區域怎麼擺放,材料的投放,小到材料的調整,區域分界線的巧妙設置,幼兒特殊情況的處理,幼兒的觀察指導評價等全部以身説法,在親身示範的基礎上,和老師共同探討更好的方法。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調整,反思,觀摩,實驗班的老師對區角活動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對於區角環境的創設也能根據孩子的與材料互動的反應進行有的放矢的調整,邁出了區角活動開展的第一步。無論是空間分割,材料投放,幼兒活動常規,區角氛圍營造,教師指導策略都給其他班級提供了最直接的幫助。

篇31: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教”和幼兒的“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區角活動中,教師應尊重幼兒的意願,激發幼兒自由探索的願望,培養孩子動手動腦的本事,孩子能夠自由選擇遊戲的材料、方式等,按照自我喜歡的方式進行遊戲,讓遊戲真的成為孩子的遊戲。教師協助參與,促進幼兒發展。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是環境的創設者、條件供給者、觀察指導者,教師要注意不斷的在不一樣區域來回的觀察和參與遊戲,不能只參與一個區域中與孩子游戲而忽視其他區域幼兒的指導,針對幼兒區域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與幼兒一起操作、發現,一起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

區域活動的指導,教師的介入要適時適度。

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要發揮孩子的主導地位,按照孩子的意願進行遊戲,不代表教師能夠不管不問,而是要找準時機予以介入。比如在孩子有求助行為的時候;發生糾紛現象的時候,發生困難的時候等。教師介入活動時還要適度,多給孩子鼓勵、啟發、暗示,比如孩子在活動中向教師求助的時候,不是直接告訴他“你應當這樣做”,而是説“你能夠試着這樣做”,儘量讓孩子自我去發現與探索。

總之,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最歡樂的活動,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學會做觀察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我們要創造一個適合幼兒主動發展的環境,以遊戲為基本形式,調動孩子活動的主動性、進取性,為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而努力。

篇32: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活動屬於個別活動的形式,它可以給幼兒提供更豐富的學習經驗,活動中孩子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活動材料,使他們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主動地學習,獲得成功的機會較多,並給幼兒提供了較多的同伴交往機會,在同伴面前表現自己、顯示自己的機會,使同伴瞭解他,也使他了解同伴。在相互瞭解的過程來了解自己,產生自信心,從而促進幼兒自主性的發展。在同一種活動區域裏,教師提供的材料千萬不能“一刀切”,而應考慮到幼兒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動材料體現出層次性,以滿足不同水平幼兒的活動需要,使幼兒都能得到較好發展。

例如:“建構區”裏單為小班幼兒準備的材料就應有許多種。如雪花插塑,適應與年齡較小,手部動作欠準確、靈活的孩子使用與活動;如智高樂插塑適用與身體素質較好的幼兒使用,因為他們的身體發育較快,各關節的活動較為靈活,拼插難度較大的插塑對他們是個較好的挑戰。

又如:在益智區中能力強的幼兒可選擇12塊甚至是15塊的拼圖,而能力弱的幼兒就選擇比較容易的,如6塊、8塊的拼圖。這樣能使大部分的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也更利於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篇33: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我們班幼兒經過兩個月的區域活動,他們的動手本事得到了提高,思維相對性地得到了提升。本月我們開展的區域有:美工區、圖書角、表演區、建構區、小超市等。在各個區域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主題活動開展自主遊戲,為幼兒供給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

在材料的準備上,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蒐集,比如小超市裏的飲料瓶、各種各樣的盒子、都是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的;為了豐富班級的植物角,我們發動家長和孩子,利用各種廢舊瓶子在裏面種植各種種子、花卉等,家長和孩子們積極參與、發揮想象、把廢舊瓶子裝扮地很有創意。幼兒對自我自我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投放以後,都紛紛參與到其中。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進取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繫也進一步緊密。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景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齊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我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同時我們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篇34: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一種學習活動,讓幼兒在自立、自由的探索活動中學習、探索,掌握知識。而不是先教後玩,也不是邊教邊玩。把區域活動看作是能給幼兒供給一個優化的有利於幼兒活動與表現的良好環境和機會,能夠合理地安排各項活動,供給充分的能撫慰幼兒活動的資料,建立和諧、自由、簡便的氣氛,從而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

站在幼兒的角度,根據幼兒健康、社會性、認知、語言、藝術等方面發展的需要。從孩子的心理動身,為小班幼兒創設了娃娃家、點心店、閲讀區、搭建區、音樂扮演區等不一樣形式的區域活動。為幼兒供給了動手、動腦、並且能按照自我的興趣和本事進行活動了科學探索區、美的場所和施展才能的機會。本着合理佈局便於流動的原則,根據活動室的特點,將閲讀區、搭建區、娃娃家等區域設為固定區,其餘設為活動區。

篇35: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活動,也稱區角活動、活動區活動等,它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以及幼兒發展水平和興趣,有目的地將活動室相對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如美工區、積木區、表演區、科學區等,投放相應的活動材料,由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要方式,進行的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

一、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特點

自由性—每個幼兒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選擇活動。

自主性—按照自身發展水平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夥伴。

個性化—不同的活動區從不同的側面促進幼兒的發展。

指導的間接性—依靠環境、材料為媒介,以語言為媒介。

二、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意義

(一)區域活動為實現幼兒園教育目標提供有效途徑

區域活動多數是屬於自選活動,能為幼兒提供更多地按照自己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機會,使幼兒更多的體驗成功感和愉快感,這將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二)區域活動可以給幼兒提供更豐富的學習經驗,使他們在一種沒用壓力的環境中主動學習

區域活動的內容是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能力和教育目標的要求設置的。如為擴大幼兒的視野,豐富幼兒的知識,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可組織幼兒郊遊、參觀農貿市場、遊動物園等活動,然後在建構區增設各種小動物,角色區增加“小市場”等。活動中幼兒通過聯想,“動物園”、“小市場”等活動就出現了。

(三)區域活動是幼兒分組學習和個別學習的主要場所,能促使幼兒進行多種形式的學習。

幼兒園課程形式可以分為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各有其應用價值和意義。兒童在區域活動中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學習:教師指導下的學習、自由遊戲中學習、個人學習、與同伴一起學習等。

篇36: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區域活動是根據幼兒發展需求和主題教育目標創設立體化育人環境,即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有效運用集體、分組和個別相結合的活動形式,組織幼兒進行自主選擇、合作交往、探索發現的學習、生活和遊戲活動。它是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之一,是幼兒自主學習的主要場所和幼兒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這寬鬆、愉悦的學習環境中,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活動內容,體驗操作和交往的樂趣,積極主動地發現、探索和表現,有效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是對集體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補充,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我園處於城鄉結合部,大部分家長只是關心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做算術題、有沒有認識多少字,對於區域活動,他們向來是不感興趣。為了家長的思想轉變,我們的老師不知做了多少的工作,召開家長會、發放區域活動的材料,讓家長了解區域活動的重要性。在教師的宣傳和指引下,現在好多的家長都能積極地配合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

為了區域活動能有效開展,凸顯特色,我們將園內的市級課題《開發系列主題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融入的各年級組的區域活動中,小班年級組注重了幼兒自理能力培養,努力使孩子都能在遊戲中得到發展和進步。中班年級組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班級氣氛寬鬆,活躍,尊重幼兒的意願,在活動中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大班年級組通過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交往能力,以便於幼兒與幼兒,遊戲與遊戲之間的互動,來培養幼兒合作、交往的能力。

篇37: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幼兒園自20__年9月搬入新園,班級的環境、設施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幼兒園內的大環境我們是根據園內的課程和課題進行佈置的,比如大班我們利用走廊佈置了美食一條街大一班是心心小吃部,大二班是珍珠奶茶,大三班是回味鴨血粉絲湯在這美食一條街上不僅僅是本班幼兒可以玩,三個大班的幼兒可以隨便在任何一家小吃部了買到東西。既豐富了幼兒的遊戲內容,有培養了幼兒在遊戲中與其他班級幼兒的交往能力。

班級的活動室和睡房是連在一起的,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活動空間每天下午各班的老師都能把幼兒午睡的小牀收起來,為幼兒提供限度的自主活動空間。並利用這些小牀為班級的區域做隔斷,為孩子提供一個封閉或半封閉的遊戲場所,並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創設區域,小班年級組基本上以角色遊戲、平行遊戲為主,中大班主要以智力遊戲為主。各個區域都有明顯的標誌,既符合了區域活動的要求,又讓各班的區域一目瞭然,同時也便於教師指導和觀察幼兒。

在區域材料投放的過程中,我們根據幼兒的認知、情感、動作、語言、社會性等發展的需要,站在幼兒的角度,從孩子的心理出發,可為孩子創設角色區、探索區、美工區、音樂區、閲讀區和運動區等不同形式的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動手、動腦、並且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場所和施展才能的機會。如:在大班益智區裏我們投放量各種各樣的棋類遊戲、通過幼兒與幼兒之間的遊戲既增進了幼兒的友情,又培養了幼兒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在中班益智區裏我們老師做了好多的手指套偶,請小朋友根據手指上的數字,套上相應的點圈,既體現了孩子對數字的理解又體現了對應的關係,不僅豐富了遊戲內容,還擴大了幼兒對數學的理解和外延從這裏可以更多的發現孩子們智慧的萌芽、創新的火花。

在為幼兒提供活動材料時,我們選擇了無毒、無味、對幼兒無傷害隱患的製作原料,製作前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應注意包裝和製作的藝術性。比較堅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裝盒可用彩紙、絲帶等輔助材料進行裝飾、改造。還可選用質地柔軟的絨布、包裝紙、美工紙等進行藝術加工。如小班彩色糖果屋中,我們發動全園家長帶來各種各樣的糖果紙,讓幼兒通過對各種色彩的理解來給它們分類,既學習了科學知識,有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我們的老師在選擇材料時,既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於操作,使其在具備教育功能的同時,充分將其藝術性展現出來。以吸引幼兒對活動材料充滿興趣,利於區域活動的順利開展。

篇38: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這學期本班區域活動是以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為主的,有相對寬鬆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鼓勵幼兒自我發揮、便於操作、大膽探索的環境,更好地促進了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本班的遊戲活動目標是:

1、創設一個幼兒喜歡的、自由的、開放的環境,引導幼兒自主地進行活動,培養幼兒積極主動、活潑開朗的個性,培養探索精神,提高幼兒觀察和分析的能力。

2、通過幼兒的動手操作,讓幼兒多動手製作“變廢為寶”的活動,培養幼兒粗淺的環境意識,知道許多廢舊材料還可以再利用,並能製作出很多漂亮的作品。

3、數學區:瞭解物品的顏色、大小、形狀、數量、方位等明顯特徵,嘗試簡單的比較、分類、喜歡操作、搬弄、嘗試提問和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

4、“棋吧”:學習願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學會玩不通的棋,能在遊戲中遵守遊戲規則,從而提高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和自制力,發展手腦的協調性。

5、在操作活動中體驗和同伴合作的快樂,體驗到成功的喜悦,鍛鍊思維的靈活性和手眼協調性。

6、通過自主遊戲,發展幼兒的想象、創造能力和探索能力,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7、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學會謙讓、禮貌地與同伴交往、合作,樂意共享自己和別人的快樂,進而構建和諧的同伴關係和師幼關係。

具體開展如下:主題環境下的區域遊戲

第一主題:“特別的我”創設了美術區域、閲讀區域和科學區域。

1、在美術區域中展示幼兒的《手指印畫》、《腳印畫》、火柴拼畫《木偶娃娃》,讓小朋友在日常活動中也能進行觀察、欣賞、找一找自己的作品,提供機會讓幼兒與同伴交流和學習,併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

2、閲讀區域:準備了各種、“口”、“足”字旁的漢字以及動作的圖片若干,幼兒可以自由地取漢字圖片卡並根據圖片閲讀漢字進一步瞭解漢字的特點。

3、科學區域:提供了各種可拆裝的玩具、圓珠筆、鋼筆等啟發幼兒拆裝玩具,探索玩具和筆的奧祕。

第二主題:“我們的家園”創設了語言區域、科學區域、表演區域和美術區域。

1、在語言區域中投放幼兒用書,及看圖朗誦詩歌的圖,內容有《家》、《從小愛祖國》、《我們的祖國真大》。

2、科學區域中,展示各種各樣的標記,讓幼兒能在活動中閲讀各種標記,培養幼兒度閲讀標記的興趣,豐富幼兒的經驗。

3、在表演區域中提供音樂磁帶、綢帶、服裝及道具,讓隨着音樂表演《快樂的阿依古麗》《讓愛住我家》《大中國》,讓幼兒在表演活動中體驗快樂。

4、美術區域中展示各種泥貼作品,並提供各種橡皮泥,讓幼兒自主地進行泥塑裝飾活動。

Tags:幼兒園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