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綠色美校 特色辦校——創建省綠色學校總結

欄目: 學校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44W

一、學校概況

綠色美校  特色辦校——創建省綠色學校總結

常州市新北區羅溪中心國小前身為“時天國小”,創建於1923年。2010年原校因機場高架建設而被拆遷,新學校於2010年9月移地新建,新校位於黃河路以北,政泰路以西。學校於2003年被省教育廳命名為“江蘇省實驗國小”,已經形成了優質教育資源。

學校現佔地面積52畝,建築面積16000平方米,21個教學班,897名學生,70名教職員工(其中在編教師56人),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大專率90%,本科率47%,中學高級教師佔7%,高級教師佔59%,一級教師佔23%,二級教師(見習)佔10%。市、區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11人。

學校有單體建築6幢,分別為綜合樓、信息實驗樓、體育館、食堂和2幢教學樓。有250米跑道的體育場,6個籃球場及排球場,1280平方米的室內體育館,聯合運動器械等,可以開展體育運動和大課間活動等。有專用教室二十多個,設有200多座的多功能報告廳、兩個網絡教室、一個電子閲覽室、兩個實驗室、兩個書法室、四個音美教室、一個舞蹈房,另有演播室、微格教室、勞技室、標本室、台式科技館、圖書館、展覽室、教工之家、少先隊室等,硬件條件已經達以省二類標準。校園千兆網,具有備課平台、數學化教學平台、教務管理、校務管理、校產管理、圖書管理、檔案管理等應用系統,生均計算機0.18台,師機比1:1。

學校先後獲得青少年調查體驗活動全國示範單位、江蘇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安全文明校園”、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科學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工作先進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五星級先進集體等15項省級及以上先進集體稱號;獲得了常州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常州市“春暉工程”優秀項目學校、常州市優秀科普基地、常州市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常州市巾幗文明示範崗、常州市冬季三項鍛鍊先進集體、常州市衞生工作先進單位等40多項市級榮譽。排球運動多年獲市、區前茅;科技實踐活動連續十二屆獲得全國、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二、三等獎。培養了江蘇省優秀科技教師、常州市優秀科技教師、優秀科技輔導員、常州市中國小機器人大賽優秀教練員等科技特色項目活動的特色教師的羣體;在《江蘇科技報·教育週刊》組織的大型專題採訪活動中,羅小成為2010年江蘇省國小教育特色辦學“百校行”中的一員,同時科技實踐活動被《常州教育報》、常州電視台、常州電台報道。50多位學生的優秀作品發表於《揚子晚報》《科學課》《少年日報》等報刊;250多人次的學生書法作品獲得省級以上榮譽。

學校將踐行“敞海納之懷、行溪水之路、育上善之德”的辦學理念,傳承排球傳統,發揚科技成就,打造書畫特色,在管理變革中提升領導力,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提升教師素養,在班級文化建設中促進學生髮展,使學校成為注重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形象與內涵的均衡提升,務實與創新的協調發展,素質與特色的全面兼顧的“講科學、尚人文、重質量、求發展”的農村實驗國小。

校訓:啟迪智慧、潤澤生命

校風:厚德明理、包容創新

教風:和潤智巧、開放靈動

學風:從善如流、敏而好學

二、學校目前環境現狀:

1、學校綠樹成蔭,風景宜人。校園文化建設氛圍濃郁,設有黑板報和讀書走廊,其中設有專門宣傳環保意識內容的板塊,定期更新知識,建有永久性環境教育宣傳畫,建有生物園、種植園,貼有環境教育各種警示性文字等,為師生創設了一個濃厚的環保知識學習情境。

2、學校規劃科學、佈局合理,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分開。校園綠化覆蓋率達82%,校道全部硬底化,實現綠化、美化、淨化。校園內清澈的小河,別緻的亭閣,蒼翠的松柏,碧綠的草坪,寧靜的小徑,豐碩的種植園地等無不融入藝術的氛圍,給人以美的享受。

三、綠色學校創建的過程:

1、學校加強環保教育組織管理,校長是創建綠色學校領導小組的組長。學校將環境教育納入學年工作計劃之中,以制度強化學校內部環境教育管理渠道,積極實施學科滲透,實施學校、社會教育互動的形式,使師生形成良好的環境素質。

2、學校通過多形式、多渠道對師生進行環保知識的教育,如選派領導參加有關部門的培訓;由教導處組織學生幹部通過校校通網絡進行環保知識培訓,選派學生、教師到國家級綠色學校參觀學習,吸收好的經驗,提高師生的環保意識和教師的環境教育水平。

3、創建工作特色。(1)、以創建綠色學校為契機,努力做到“五結合”,即學科滲透,各科教學相結合;關注學生,興趣、知識、能力相結合;教育活動,課內外、校內外相結合;普及與提高,點與面相結合;適應形勢,環保教育與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相結合。學校注重人本化、生態化、效益化的環保教育,形成了學生關愛生命、珍愛地球的科學態度,鍛鍊了學生觀察生活、改善環境的綜合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創造才能。以校本課程研究性學習、開發實踐基地、家長委員會工作和校園網絡建設為特色的創建工作成為了德育的有效載體,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2)、系統整合綠色環保教育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科領域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領域研究性學習與課堂教學領域研究性學習相結合,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方式和學習品質。以課堂教學環保教育滲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研究性學習專題拓展研究內容和深度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開發環保教育實踐基地。我校不滿足開展實踐活動的無序性,建立了環保教育的一系列實踐基地。隨着新課改的實施,不斷開發實踐基地,漸進地轉變了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變接受式學習為體驗式學習,激發了學生進行環保探索的積極性,成功地尋找到了環境教育的又一有效途徑。

3、學校教育帶動家庭社會教育,共創美好綠色家園。我校的家長委員會是常州市優秀(示範)家長學校,充分發揮其培訓職能,將環保教育列為家長學校的主要培訓內容,向家長宣傳環保知識,達到“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通過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通過一個社區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

四、創建綠色學校以來的主要工作情況:

自被評為新北區綠色學校後,學校結合實際思考並逐步實施“綠色環境教育”模式,以創等級綠色學校為契機,加強環境教育,促進素質教育和促進學校發展,為衝刺省級綠色學校努力。

1、學校制定和完善實施環境教育的規章制度:將校園植物實施班級認養崗位責任制,實行分班管理,學生參與意識不斷增強;將校園、教室、運動區劃分清潔衞生包乾區,分配到班,定期進行評比、上牆公佈;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參加社會環保活動,上街搞清潔衞生義務勞動和環保宣傳活動。使學生參與率達100%,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

2、學校倡導綠色工程,強調課堂滲透,提高環境教育成效。課堂教學活動是開展環境教育的主渠道,在各學科教學中,藴含着許多環境教育的內容。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科教學過程中,除必要的知識教學之外,還要與涉及到的環境教育知識結合起來,將課文內知識與環境教育知識聯繫起來。環境教育知識是班會課必備必講的內容;思想品德課教學更是直接的主題:依法保護我們的家園、人口、資源、環境、水的污染與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噪聲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等。學校還通過專題手抄報形式組織學生進行競賽,通過這些教育,達到全程滲透的目的。

3、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組織興趣小組進行各種形式的探索與研究。

(1)立足校園,提高環保素養。學校加強學生常規管理,從抓學生愛護校園環境入手,培養學生養成文明行為習慣。學生處將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劃分到班級,實施責任制管理,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讓他們在勞動與管理中體驗責任,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學生在教學樓內設立了六個廢舊電池回收箱,防止污染環境。將其送到市垃圾處理場進行回收再利用。再如開展的《廢品回收與再生資源》綜合實踐活動。學生通過調查、認識(運用實物、圖片網上知識):宣傳(運用展板、圖片、實物展示等)、行動(開辦再生資源文具店):1、生活垃圾分類。2、和學校商店或大隊部聯繫,用廢舊報紙、書刊、紙張換再生紙造的書簿本、文具,制定具體的換取辦法,在全校發動,發倡議書。3、討論給學生商店取個名字(子活動)及管理辦法。將可重複利用的垃圾分類收集,賣給廢品收購商,得到的錢用於班集體經費。通過這些具有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的活動,提高了我校師生的環保意識,開闊了師生環境教育的視野,激活了師生開展環境教育的思維。

(2)積極指導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並取得一定成果。教學效果顯著,學生在活動中成績優異。積極帶領教師開展“做中學”科普教育活動和綜合實踐活動,根據學校實際合理開發校本課程。組織學生開展與課題研究密切相關的課題研究活動,如開展了“走進大棚”“家鄉的變化”“葡萄村與草莓村的對話”“和無花果交朋友”“公益廣告語”“我們活躍在蘆薈大棚前”“傷兵雞蛋下樓”“學校花草樹木知多少”“到種植地去”“‘雞蛋潛艇’浮上來”“卡片,我愛你!”豐富多彩的貼近學生、貼近社會、貼近現實的綜合實踐活動和系列科普環保實踐活動。

(3)主題班隊會活動。環保教育已成為我校主題班隊會的主要內容之一,根據不同的年級分層次進行教育,同學們在班任的指導下,自行設計形式,巧妙地與教育內容相結合,寓教於樂使同學們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接受教育,淡化了教育的痕跡。

(4)校內環保宣傳活動。在一年中的每一個環保日,我們都利用廣播或升旗儀式的國旗下講話,向學生們做宣傳。每年在4月22日和6月5日,舉行環保主題板報及書畫展的評比活動,營造環保氛圍。

(5)愛綠、護綠活動。將校園中的所有植物都掛上標牌,註明了該植物的名稱、屬性及生長特點,有的同學還找到描寫它的詩句,既使同學們無形中增長了知識,愛護了花草樹木,也增加了校園的文化氣息。 

(6)培訓家長,傳播環境保護的意識。我們學校的家長委員會工作經驗已在全國介紹報道,他們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培訓職能,將環保教育作為主要內容之一。向家長宣傳環境保護的知識,發揮環保教育的社區輻射作用,舉行環保講座,出點子,想辦法,就如何減少使用塑料袋和洗滌劑、一次性筷子及節水節電。同時發出倡議,經過問卷調查,80%的家庭水費、電費減少15%以上。

通過一系列的環境教育活動,使更多師生具有環境意識、持續發展意識、資源價值觀以及保護環境的自覺參與意識,提升了師生的道德品位,增強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了學校堅持開展的“無土不綠,無處不淨,無處不美”的“綠化”、“淨化”、“美化”建設,營造了衞生、舒適、優雅的校園環境。為創建省級綠色學校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五、存在問題與不足:

雖然我們在環境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如師生就環境教育實踐與探索方面的論文、總結撰寫得比較少,個別同學特別是新到校的同學環保環境意識不足有待加強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