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社局就業扶貧工作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55K

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下,縣人社局堅持以脱貧攻堅統攬全局,遵循精準幫扶、分類施策的基本原則,緊緊圍繞“一户一就業”的總目標,把就業扶貧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以提升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能力、實現穩定就業為首要任務,以建立就業扶貧台賬為基礎,以就業援助、技能培訓、創業扶持、人才支撐和政府兜底保障為手段,紮實開展就業扶貧工作,為全面打贏脱貧攻堅這場硬仗提供了堅實保障。

人社局就業扶貧工作總結

一、各項工作開展情況

(一)成立工作專班,組建勞務就業組織員隊伍。我縣為切實做好穩的就業工作,一是成立了以縣委副書記任組長的“**縣勞務就業扶貧工作專班”。二是印發了《**縣勞務就業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和《**縣鄉鎮黨委政府有組織勞務就業扶貧工作考核辦法》,進一步明確各鄉鎮黨委政府和縣直相關部門的工作責任和工作任務,充分調動勞務就業扶貧工作專班成員單位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確保工作效果。三是完成了縣、鄉、村、組四級勞務就業組織員隊伍的組建,並對全縣1761名勞務就業組織員進行了業務培訓。

(二)建立三個台賬,有針對性引導就業。結合疫情防控、脱貧攻堅排查工作,逐户摸準返崗就業人員、外出就業意願人員及就近就業意願人員底數,建立“三個台賬”,分類施策,有針對性的引導就業。一是精準建立非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創業信息台賬。重點掌握好務工就業的詳細地點、收入,重點掌握富餘勞動力就業意願,重點掌握邊緣户的務工就業狀況和務工收入。二是精準建立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信息台賬。通過“户户見”“一對一”的方式,由各村級作戰隊收集整理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創業信息。三是精準建立返鄉人員信息台賬。針對疫情影響,各鄉鎮(街道)以戰隊為單元動態統計返鄉人員,重點掌握返鄉原因、就業意願,做到摸清對象、掌握需求。

(三)加強公崗兜底,助推貧困勞動力就業。根據州勞務就業扶貧工作專班下達的“八個一批”勞務就業扶貧崗位開發指標任務,督促指導專班成員單位、各職能部門、鄉鎮挖掘開發就業崗位,及時錄入勞務就業扶貧大數據平台,建立了勞務就業崗位數據庫,並做好崗位推薦促進就業。截止到目前,我縣公益性崗位帶動就業6739人。其中,全日制公益性崗位232名、就業援助補貼崗位人員1427名、護林1939名、保潔員590名、信息輔助員936名、衞生防疫消殺員140名、環境監督員2名、臨時城鎮公益性崗位65名、臨時鄉村公益性崗位198名、護路員601人,管水員609人。

(四)強化技能培訓,提高貧困勞動力就業能力。結合市場用工需求和縣內主導產業發展需要,按照“缺什麼就培訓什麼”的原則,積極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充分發揮培訓就業脱貧一批的牽頭抓總作用,大力開展各類就業技能培訓。我縣通過公開招標選定了**縣紅四方技能培訓中心、**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就業培訓學校、**職業培訓學校4家培訓機構承擔我縣勞動力培訓工作。截止目前,2020年人社部門牽頭開展培訓及統計培訓了131期,培訓人次6615人次,其中培訓貧困勞動力5755人次,培訓易搬勞動力2085人次。一是圍繞產業發展需要,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3565人次;二是圍繞企業用工需求及創業發展等開展技能提升培訓1227人次;三是開展家政、護工、美容等培訓486人次;四是開展以電工、焊工等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427人次;五是圍繞生態護林員、農村電子商務、食用菌培育、以工代訓等753人次;六是職業技能長期教育培訓157人次。

(五)深入摸底調查,準確掌握貧困勞動力就業基本信息。按照省、州、縣相關工作要求,從人社部門職能出發,開展了全縣貧困勞動力信息採集,詳細登記了貧困勞動力個人基本信息、轉移就業意向、職業技能培訓需求等相關信息。同時,我局將建檔卡貧困勞動力、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邊緣户勞動力“三類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工作作為當下的核心工作來抓,按照户户見面、人人發動的要求,進一步核實核准對象,通過有組織勞務輸出、就近就業、公益性崗位安置等渠道,確保實現“三類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六)發揮企業優勢,拓寬貧困勞動力就業渠道。緊密圍繞“建平台、送崗位、送政策、助脱貧”工作思路,充分發揮企業優勢,積極開發合適崗位,主動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為企業搭建服務社會的平台,為貧困勞動力搭建就業、創業、脱貧致富的平台,不斷拓寬我縣貧困勞動力就業渠道。通過與縣工信、發改、園區等部門對接,全面瞭解我縣復工復產企業情況,掌握企業用工需求,加強就業扶貧車間扶持力度,挖掘縣內招聘信息,建立崗位信息庫,積極引導、鼓勵務工人員到園區企業、扶貧車間、合作社等實現就近就地就業。截至目前,24個就業扶貧車間帶動2541人就業,其中貧困勞動力639人(易搬勞動力346人);全縣城鎮新增就業2620人。

(七)做好後續服務,促進外出務工人員穩崗就業。結合省政府辦公廳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易地扶貧搬遷羣眾就業增收工作的指導意見》,出台了17條硬核措施助力搬遷羣眾就業增收。要求全縣各級各有關部門加強政策研究,儘快確保政策在我縣落地見效。同時,要求各鄉鎮(街道)組織符合條件的貧困勞動力申報一次性求職補貼政策,兑現到縣外省內和省外就業的貧困勞動給予500元和1000元的一次性求職補貼,對勞務公司、勞務合作社、勞務經紀人開展勞務輸出跟蹤服務符合條件的,按照服務人數,兑現每人500元的一次性跟蹤服務補貼。今年以來,今年以來,共審核發放促進就業再就業補貼資金1437.77萬元(其中:公益性崗位補貼163.8萬元,社保補貼180.61萬元,就業扶貧援助補貼575.36萬元,高校畢業生見習補貼63.61萬元,就業創業服務補助365.68萬元,創業平台創建補助50萬元,自主創業補貼1萬元,求職創業補貼16.9萬元,吸納貧困勞動力一次性補貼1.9萬元,創業創所租賃補貼13.95萬元,就業獎勵2.32萬元、職業技能證書費1.02萬元,職業培訓補貼1.62萬元)。

(七)增強扶持力度,提升貧困勞動力創業就業。本着“創業貸款發放要切實服務就業創業和脱貧攻堅”的原則,強化服務理念,創新工作方法,為貧困對象提供創業擔保貸款、創業培訓、創業孵化等綜合服務,確保貧困對象享受就業創業優惠政策。今年以來共審核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56筆,2207萬元(其中為23家小微企業貸款413萬元),帶動592人就業(其中婦女319人)。凡通過創業帶領貧困勞動力就業且符合相關條件的創業人員,在創業貸款貼息上給予傾斜,充分發揮了創業擔保貸款有力扶持創業就業的積極作用。

(八)加強勞務協作,積極開展有組織勞務輸出工作。一是在與**簽訂穩崗協議的基礎上,組織人員前往出發到**市、**縣、**市三地對接交流勞務就業扶貧協作工作和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等工作,且與**、**市建立了勞務合作關係。二是在**就業大廳開展**•建德2020年東西部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參加招聘的建德企業有7家,提供 247個崗位,專車免費接送勞動力“現場”尋崗。有300餘名求職人員參與招聘活動,發放招聘宣傳單200份,現場初步達成就業協議33人。三是在春茶採摘的高峯期,積極與建德市對接,並落實組織採茶人員方案,通過駐村幹部、鄉鎮幹部大力宣傳成功組織43名勞動力赴建德市從事近1個月的採茶工作,採茶期間務工人員人均基本工資為200元/天。四是圍繞穩定就業,積極開展崗位宣傳和收集工作,並於7月27日在縣就業服務大廳舉辦“**縣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招聘會”,此次招聘會,用人單位包括省外縣內共70餘個參加招聘,省外主要為浙江省建德市、浙江省海鹽縣,江西省瑞昌市“兩個省三個市縣"的大中型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崗位共1980餘個,縣內企事業單位見習生崗位228個,共計提供就業崗位2200餘個。五是結合我省雙創活動周活動,縣勞務就業扶貧工作專班運用到**、***“三省五市”收集的2816個普工崗位和1095個大學畢業生就業崗位,精準篩選符合16--55週歲勞動力的工作崗位,積極組織開展**縣2020年秋季“秋收損 務工補”招聘工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户、易搬户、邊緣户“三類人員”勞動力和農村其他富餘勞動力提供就業推薦,引導勞動力就近就業和外出務工,通過增加務工收入,全力彌補秋收損失,有效鞏固脱貧質量和脱貧成效。六是11月30日—12月3日期間,集中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活動,為122餘名高校畢業生提供求職登記服務,舉辦專場招聘會一場,參加招聘的單位數32個,提供就業崗位421餘個,發放就業政策等宣傳資料500餘份。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就業壓力有所增大。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後,企業開工復工時間普遍推遲,勞動者返崗就業延遲,招聘用工總量下降,就業增長放緩。

(二)就業穩定性有待加強。部分行業企業穩崗壓力上升,企業用工需求減少,勞動力流動受阻,且壩區和林下產業帶動就業的連續性、持續性不強,季節性用工較多,部分勞動力就業存在不穩定因素。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堅持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強化底線思維,聚焦就業政策落實,進一步加大就業援助補貼、一次性求職補貼、有組織勞務輸出跟蹤服務補貼、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場租補貼等惠民政策的宣傳,均衡使用就業專項資金,讓就業政策惠及更多企業和羣眾,進一步帶動就業和穩定就業。

(二)抓牢勞務就業輸出。堅持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和穩定現有就業崗位並重,突出重點、統籌推進、精準施策,聚焦有組織勞務輸出,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深度和廣度,在珠三角、長三角勞務輸出集中地建立勞務聯絡服務站,抓好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在確保有勞動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業的基礎上,動態管理“零就業家庭”再就業工作,全力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三)抓實勞務技能培訓。進一步強化勞動力的技能培訓工作,通過崗前培訓、訂單培訓、以工代訓等方式,提升技能技術保障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