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師德育心得體會(實用12篇)

欄目: 師德師風建設 / 發佈於: / 人氣:2.26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2篇《教師德育心得體會》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教師德育心得體會》相關的範文。

教師德育心得體會(實用12篇)

篇1:教師德育心得體會

讀《教師成長與師德修養》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師德修養是作為教師不可缺少的一門學習功課。師德乃是教師人生的根本標示,師德修養貫穿教師專業發展全過程,是引領我們教師職業行為的內在靈魂,是教師職業人生幸福的心靈根基。

我們的教育對象主要是幼兒,我們是他們除了父母之外所直接接觸的最主要的對象,是他們最親近和尊敬的人,他們的可塑性強,行為模仿性強,正處於長身體,增知識的重要時期,他們的情感、意志、行為都需要我們去培養,所以我們的道德人格面貌是學生學習的最直觀的榜樣。我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模範。我們的一言一行,孩子看在眼裏,還會極力模仿。教育心理學表明,教師的榜樣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從幼兒園兒童到大學生都有模仿教師行為的傾向。所以教師必須言行一致,用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孩子。

使新教師儘快成長我認為首先要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導向多閲讀一些教育前輩們的心得體會,從中提煉教育精神和教育實踐;再者,以學生的發展和成長為根本,堅持從學生利益出發,把提高師德師能作為教師職業和事業的追求。然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此,我認為應以“愛”為主線,首先,在師生間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橋樑。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更困難。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書上還説“一個好作風,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教師的督促應當是經常的”。我認為這句話很重要,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在發現孩子出現不好行為習慣時,往往採取的方式就是直接告訴他做錯了,應該怎樣做,再繼續發現時,還會問他是否忘了老師説的話了,怎麼就改不掉呢之類的話,但現在想一想,覺得是自己的觀念不正確,總是習慣性的強迫孩子改掉,並沒有真正意義上耐心的幫助他懂得並改掉。原來督促非常重要,循循善誘,動之以情,如果這樣做,孩子一定會易於接受並改掉不好的行為習慣的。

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説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未來的教育家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教育事業,教育事業也會愛你,你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樂趣。你愛學生,學生也才會愛你,也才會讓你在和他們的交往中忘記外面的世界,忘記生活的煩惱。朱和新先生也講過: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熱愛,在每個孩子的瞳孔裏,有一顆母親的'心。教育,需要母親般的愛,但是教育的愛,更需要尊重,更需要賞識,更需要寬容。

學生是活潑潑的生命體,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要培養他們成長、成人、成才,首先要尊重他們,從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個性,教師必須放下傳統的“師道尊嚴”的架子,不僅要蹲下來和孩子尋求平等的對話,還要留有一份純真,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彷彿都是為了賞識而來到人間的。賞識教育最難得可貴的首先是對學生,對孩子,對教育對象永不放棄尤其是教育者所傾注於弱勢羣體的關愛和期待。賞識教育的奧祕在於讓孩子覺醒,每一個生命覺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勢不可擋的。

愛還需要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是一種高尚的境界,面對露珠一樣的學生,有時候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

篇2:教師德育心得體會

任何目的的實現,有賴於一定的手段。德育──道德教育不純粹是一個技術問題。德育手段是教師傳遞德育內容所依賴的工具、載體或中介,即工具意義上的德育手段。它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在這裏我想談談自己作為一名國小語文老師在運用語言及榜樣這兩種基本手段上開展道德教育的一點感想。

一、語言手段

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也是教育的本手段。正是有了語言,人類才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教師的德育用語,按其功能可以分為3類:規範學生操行的“規範性用語”,評價學生操行的“評價性用語”,以及説明和論證道德規範或評價的“解釋性用語”。

(一)規範性用語

當教師告訴學生某種行為在道德上是正當的或錯誤的,該做什麼或不該做什麼時,就是在下“道德義務判斷”。例如,“學生應當尊敬老師”,“做人要信守諾言”、“歧視成績差的同學在道德上是錯誤的”,均屬道德義務判斷。教師同學生談論責任或義務,談論什麼是道德上對的或錯的,就是在告訴學生應該樣待人處世。在這種語境下教師使用的是“規範性用語”,這種用語涉及行為,是教師規範學生行為常用的道德語言。

(二)評價性用語

在道德語境中,“評價性語言”聲明,它是我們認為有價值的事情,而不是我們有義務去做的事情。這類道德判斷歸根結底是對善良生活由什麼構成、什麼東西具有終極價值、應當追求什麼、珍視什麼、把什麼傳遞給下一代的斷言。在我的教學中我重視團隊精神,讓學生們感受到集體的重要及温暖。讓其以熱愛集體而發展為熱愛祖國,直至熱愛自己的民族。

(三)解釋性用語

在道德教育中,告訴學生什麼是對的或錯的、該做什麼或不該做什麼、好在哪裏或不好在哪裏,是不夠的,還要向學生説明為什麼對或錯、為什麼該或不該、為什麼好或不好。兒童不僅對自然充滿好奇心,對社會和人類自身的行為也充滿探究慾望。諸如“為什麼我受罰而他沒有?”“那樣公平嗎?”這些問題需要教師向他們做出合理的解釋。

解釋並不是簡單地“填塞”,而是同他們進行有關人類高尚道德的對話。當教師對學生説:“是的,你們都做了錯事。但他主動認錯,你卻説謊。罰你並不是因為你做錯了別的事情,而是因為你説謊。”正是這種對話才使學生受到啟示,才使學生具有人的品性。

在課堂教學中我也嘗試運用解釋性用語,有一次,我在所教某班級當堂抽查科代表的家庭作業,兩位科代表都不能及時交付,於是我質問為什麼,一位很誠實,告訴我,他忘記做了並願意儘快完成;而另一位,卻用其認為最快的速度收起作業本,並告訴我,他忘記帶作業本了。我直視他良久,未言一語,直至他感到臉紅。並告知他,我喜歡誠實的孩子。

二、言傳身教

在教師為學生樹立的所有道德榜樣中,教師自身的行為示範對學生最具感染力。因此,學校德育特別強調教師在言行舉止上起道德表率作用。為了實現教師,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我校特別重視教師的品德修養和師德建設。我作為其中一分子,在點滴上嚴格要求自己。規範課堂用語,與學生平等,並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教育服務有其獨特性。教師運用自己全部的素養特別是道德素養,向學生提供專業服務。如果説大部分專業服務屬於技術性服務的話,那麼教育服務歸根結底是道德服務,自然會向教師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一位教師要不斷的加強道德修養意識,提高道德水平。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為人師表”。

教師的工作實際上是一種服務性工作。學生是教師教育對象,也是教師的服務對象。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係,又是服務人員與服務對象的關係。因此,教師的專業道德中特別強調為學生服務的精神。教育服務的公共性,還要求教師對服務對象一視同仁,不容許教師出於個人的好惡不公平地對待任何學生。在班級中我從不會因學生來源的差異而施予不同的教育。

教育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一樣具有重大的社會價值,它為教育專業團體和個人贏得了較高的社會聲譽。對於教師來説,教育工作不僅是一種生活手段,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敬業精神”意味着教師必須竭盡全力提高專業標準,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在教學上,我要求自己不斷創新,在專業方面我要求自己不斷提高。

在教育專業領域,由於服務面廣,且長期採取集體教育形式,內部職能分工較細,教師個人幾乎已難以對學生進行全人生指導,教育服務基本屬於團體服務。因此,教師不但要與同事和睦相處,而且要團結一致,相互協作。“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是現代教育實踐固有的專業特性。正如我們英語組,大家羣策羣力,共同發展。

幾乎所有的專業的道德規範同它們的服務內容都沒有多大的內在聯繫,唯獨教育專業服務的內容與師德規範的內容存在高度一致性,對學生的道德要求首先必須成為對教師的道德要求。師德不但是約束、鞭策和指導教師的道德手段,也是鼓勵和教育學生的道德手段。因此,師德在學校生活中具有雙重影響:一方面,師德對教師的專業行為具有激勵、指導和約束作用;另一方面,師德對學生具有教育作用。師德通過影響教師的專業行為,影響學生的道德發展。教師的身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身教,對學生的品德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篇3:教師德育心得體會

關於教師德育心得體會

一、德育是個什麼活兒?

有人説,德育是細活兒,小活兒,長期的活兒,大家很有同感,因為一語道出了德育工作的艱辛,繁雜瑣碎,不易出成績。我想這也是主任們自謙的詞吧,其實德育是大活兒,而且是難乾的活。説德育大,是因為教育的根本在育,育什麼?育德。德行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德育是大活兒。説德育難幹,是因為德育的隱性、廣泛性和遲效性。智育可以用分數來衡量,是顯性的,但德育工作做好了,用什麼衡量,恐怕不好説,一個學生的品德好往往是隱性的,是模糊的,沒法量化。德育又是無所不在,無所不包的,學生一進門就處處是德育,見人問好,不隨地扔垃圾,樂於助人...... 時時是德育,在家裏家長的言傳身教,在學校老師的榜樣......, 如此廣泛,就不容易把握,你盡心竭力的有意教育會在不知不覺間被那些無意的教育消磨掉。德育是遲效的,立竿見影的事兒有,但少,更多的是在成長過程中一步步顯現出來,甚至在成人後才顯現出來,也就是説,我們忙了半天,自己也許享受不到成果。

做什麼事最難?與物打交道,物是死的,人是活的,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應該比較好辦。與本人打交道就難多了,俗話説“人心叵測”,人是多樣的,也是多變的,人的心理更是複雜難以預測的。做學生的德育工作就更難了。首先,我們的學生處在於幼稚與半成熟之間,即容易受到傷害,也很容易去傷害別人。其次,做德育工作不僅是與學生相處,而且要讓學生接受你的思想教育,改變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這與一般的與人打交道大不一樣,難度更大。

現在的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兩個家長教育一個小孩,就經常報厭孩子不聽話很難管,而我們教師們面對的是幾十個孩子,再加上孩子的家長,這難度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越是困難的工作,就越具有挑戰性。知難而上,這是我們張強九年一貫制學校人的精神。今天,坐在這裏的老師們都是德育工作“衝浪者”,勇於面對德育的海洋。

二、德育是什麼?

我認為德育首先是種子,然後才是陽光、空氣和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感,人在童年時的所聽所見所感如刀刻般深刻,而隨着年齡的增長,即使用同等力度去刻,大腦對此事的記憶也不如童年時深刻。所以,德育的首要任務是播種,播下善良的種子,播下感恩的種子,播下責任的種子..... 讓孩子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應當怎麼做,讓孩子在長大成人後,有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對人生價值的理解,即使迫不得已沒有按照原則做也心靈不安,心存畏懼,這是我對德育最樸實的認識。同時,德育也是陽光、空氣和水,創造適合種子成長的環境。比如良好的校風,教師的榜樣的力量,適時的.德育活動,耐心地提醒,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德育處幹什麼?

有人説德育處專門負責個別學生的處置問題,比如打架了,比如上課跟老師頂牛了...... 如果德育處管這些, 那麼再配上幾個德育專幹恐怕也幹不過來。德育處應當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定位,不能總被個別學生和臨時問題牽着鼻子走,要有計劃,要防患於未然,要做老師的後盾,而不能總是救火,補缺,包辦代替。在這裏我覺得由於歷史的原因,德育工作存在思路提法太籠統與工作隨意過亂過細包辦代替的問題。

為什麼説思路提法太籠統?比如幾乎所有的校長老師都在提養成良好習慣的問題,但國小低、中、高年級、國中應當培養哪些習慣,通過什麼方式培養,一個習慣的養成大約需要他律提醒多長時間卻很少有人思考與研究,使得培養習慣成了一句空話。

為什麼説工作隨意過亂過細包辦代替?比如在課堂上一個學生和老師頂牛,本應當由老師自己解決,德育處卻包辦代替老師解決,所謂解決其實就是給老師一個面子,給學生一個批評,對師生關係毫無益處。因為這樣的事兒太多,致使工作隨意性很大,大家還會感覺忙忙碌碌。按照精細化管理的要求,誰的課堂誰負責,誰的班級誰負責,出了問題必須由老師來處理,或由老師拿出初步處理意見,然後由德育處核實落實即可,這樣我們的全員德育的想法才能實現。

四、德育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德育的內容是廣博的,小到見面問好,大到愛國主義,都是教育的內容,那麼我們應以哪些內容為核心呢?我以為,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是非觀、榮辱觀,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是榮,哪些是辱,如果一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這些基本的東西是模糊的,那麼他成人後是很可怕的。其次是利他和責任教育。由於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從小以自我為中心,胸中無他人,難與人合作,所以要從小培養孩子利他的精神,所謂道德就是利他,要讓利他成為孩子們的一種思維習慣。責任感也是要着力培養的,要從小讓孩子單獨承擔工作任務,承擔應當承擔的責任,培養責任意識。最後就是理想和信念。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想,活着就失去了目標。在理想的問題上不要提得過高,要教育孩子腳踏實地,胸懷理想,要以區間的方式呈現給孩子一個有血有肉的理想, 區間的最低點要告訴孩子不能做什麼, 區間的最高點要讓孩子有自己對人生的嚮往與追求, 理想是在人生歷程中不斷累積的, 自己感悟的, 大人告訴式的不叫理想, 叫灌輸,灌輸的理想孩子自己沒有實現的動力。

我們所有的德育活動,都應當圍繞這些主要內容,通過多種形式來開展。應當由學校所有成員達成共識,共同來培育。

五、德育不要和教學打架。

實際工作中,我們常常要面對德育教學孰重孰輕的問題,這也是個老問題。我覺得德育和教學,不管學校下設部門是分是和,都要搞好這兩項工作的整合,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雙贏。工作能分割,但人——我們的教育對象不能分割,看一個學生,不能分裂為德育怎麼樣,跟教學沒關係,教學怎麼樣,跟德育沒關係。“教”和“育”合在一起方才構成“教育”一詞,從這不難看出“教”與“育”是相輔相成的。教學與德育是並行的鐵軌,缺其一,則路難行。教師上課要備課,備課即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瞭解學生、研究學生,才能知道學生想什麼、需要什麼,才能材施教,做好教學工作。而德育工作做的正是瞭解學生,研究學生,教育學生的工作。所以,德育與教學要緊密結合,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才能共同發展。

六、德育工作的形式簡單,但其實質是複雜的、系統的工作。

學生德育工作的形式無非就是幾種:開班會佈置學校的任務、處理學生的日常行為瑣事,遲到、早退、曠課、染髮等等,但是,僅僅做好這些工作就是能把德育工作做好嗎?我們不能僅把德育工作停留在水面上、形式上。德育工作是教育學生的工作,是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對話,是存在着情感交流的一種心理活動的過程。人的感情豐富多彩,有喜、怒、哀、樂,而且也變化摸測,要與學生在情感上產生交流和共鳴,的確是不容易的。情感淺吧,師生情誼不“牢固”,情感深吧,師生“混同”也有不妥,如何把握“度”的問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把握。

德育工作的實質是重要的,但形式和手段是不可缺少的。沒有形式和手段,實質的工作就無法開展,在進行形式的工作時,要用心去做,切實把實質的工作滲透進去。

七、德育工作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在工作中經常有老師在嘮叨説:學生很壞,怎樣怎樣的。但請試問,我們的學生怎樣“壞”了嗎?他們殺人、放火了?沒有。那就並非是真正的“壞”,對於殺人、放火的罪犯人,社會還在於予以盡最大可能的挽救教育,並非一“斃”了之。何況是並非真正是“壞”的學生,我們能棄之不管嗎?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認識?我們的觀念是否與時俱進,看待問題是否從多個角度進行觀察、分析。“橫看成嶺側成峯”,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事物,會得到不同的結果。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一分的關懷的眼神,多一句的讚賞語言,也許將改變他們的一生。

八、德育工作要言傳身教,身體力行。

德育工作是件付出巨大,收效甚微的“力氣活”,德育工作的效率,是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我們教育學生要怎樣做,我們就應該首先做到。例如:教育學生要愛護衞生環境問題,一面我們要求學生要愛護衞生、保護衞生環境,一面我們卻在做破壞衞生的行為,這樣的教育能取得怎樣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言傳身教,身體力行,才能使我們的德育工作事半功倍。

九、德育工作要勤於記錄。

我們勤勤懇懇,但“百密終有一疏”,如何來預防這“一疏”給我們帶來的不利後果?要勤於記錄,將日常的工作,無論繁瑣和大小,都記於工作本中,形成書面的證據,這將成為我們面對責任的盾牌。

今天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份職業,也許註定我們將清貧一生。為人做事情不一定要圖財圖利,不要將因德育工作的付出與收穫的巨大差異而產生的不平衡心理帶到工作中來。既然我們今天擔當了這份任務,就應當做好。與其應付了事,不如認真盡力而為,不求完美,但求更好,這才是我們教師的本份,付出終究會有收穫。

篇4:教師德育心得體會

社會處於一個不斷變革和發展的時期,學校德育工作面臨嚴峻挑戰,為了做好學校德育工作,必須做到校長重視德育工作,提高教師德育水平,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治理,開展系列活動,拓寬德育途徑,方能撐起教育的一片晴空。

一、開展系列活動,拓寬德育途徑。

課堂教學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其“威力”無庸置疑,然而學生的心靈是廣闊的,,思維是活躍的。面對紛繁複雜,瞬息萬變的社會,德育,如何有效的“釋疑解惑”,讓學生“不畏浮雲遮望眼”。顯而易見,僅課堂的作用是不夠的。老師對”5+2=0“的感悟很深,學校五天的教育常被兩天的社會負面影響衝得一乾二淨。德育,並非理論的詮釋和道德的選擇,也不僅僅意味着概念的掌握和行為的表現。現代的德育內涵是豐富而博大精深的。為了適應學生身心特點和社會的變化,在堅持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持之以恆打好”陣地戰“的同時,也要開闢”輔戰場“,開展好日常行為規範教育,主題教育等。

1、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德育,作為一種教育過程,是永恆不變的,作為一種教育現象,其內容又是多種多樣的。每個德育過程和德育內容,都是針對教育對象特點和教育目標要求進行的。學校要把握住德育特點,順應時代變化,捕捉學生需要,處理好德育過程持續性和內容靈活性的關係,實現德育的不斷創新,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就是頗具代表性的舉措。

2、系統全面的開展日常行為規範教育。首先搞好入學教育,在學校,學生最先接觸的是入學教育,教育內容除學習目的、方法的教育外,大多涉及洗漱、衣着、舉止、衞生等最基本的日常行為規範,日常行為規範很多,習慣的養成也非“一蹴而就”,不“習”就不成“慣”。學校應結合實際制定可行的《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把日常行為規範“三字歌”發至各班張貼,每天早習前,強化學生齊頌。文字,畢竟是一種形式上的要求,或者説是“軟”要求。讓學生變成自覺的習慣,真正對學生具有約束力,學校要專門設立“文明衞生監督崗”,對學生執行《日常行為規範。的情況進行實地監督。若學生不經意違反規定,“文明衞生監督崗”便會及時提醒,校園廣播站不定期的對那些“出格”者曝光,每位學生遵守日常行為規範的情況與班際流動紅旗掛鈎,這樣學生就不敢“輕易妄動”了,久而久之,好的行為習慣就養成了。

二、學校校長應重視德育工作。

目前,上面對學校的評估體系中突出了教學質量(智育)方面的評價,滋生了許多校長以分數論英雄的單一學校發展模式,忽視了“士有百行,以德為首”的古訓。古往今來,那些汗青流芳的偉人豪傑,無不把道德的追求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努力崇名德,皓首以為期”就是當下人們發自內心的渴盼。在學校教育中,道德與之相伴的德育,始終被人奉為圭臬,道德成了社會全面、和諧發展的核心,從而要求校長要重視德政。常言道:“一個好的校長,就是一所好的學校。”的確,校長的辦學理念,人格魅力,學識水平和管理能力,不僅引領着學校的辦學方向,還決定德育目標實現的程度,因此要求校長做到行勝於言,做到校務公開、公平、公正,學校的重大決策,大額開支一律班子集體研究,一個集體的凝聚力,就是通過校長這些“善舉”而使之“潛滋暗長”,比太多的的約法三章來得“美麗”,彰顯了校長的高尚情操,為學校營造良好師德之風開啟了一扇門。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德育水平。

只有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培養新世紀的接班人,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讓全體教師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生觀、具有良好的師德,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掌握對學生進行正確評價的方法,才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篇5:教師德育心得體會

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我慶幸地找到了我的良師益友———《國小德育》,它成為了我工作的指導師,活動點子的啟發器,教育的好助手。其中幾句話最為深深打動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與無私的奉獻。教育需要詩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義的情懷。教育需要機智,需要把握每一個轉瞬即逝的機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輕的心跳昂奮地工作。教育需要恆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與探索。”我不由得按着書中理想教師的“標準”去叩問自已:我是不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我發現,我對上述問題的回答是臉紅心跳。於是,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直以這些標準來激勵自己,要求自己,促進自己。當然這本雜誌使我有了到了以下幾點寶貴的認識:

一、理想是我前進的目標。

理想是人們奮鬥的目標,有了它才有了前進的航向。有一則故事:三位砌磚的工人正在工作,有人問他們在做什麼,他們的回答各不相同。一個説“砌磚”,一個説是“賺工資”,而第三個則自豪地説:“我正在創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正是有了這一遠大的理想,後來這個人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築大師,而另兩位工人則一生默默無聞。

教師從事的工作是為了學生的一生髮展負責,歷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需要每位教師都為自己設置一個目標,使自己的行為能鎖定在這個目標上,不斷地進行自我挑戰。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我,面對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熱情,追求真理的執着,被深深地感染。我蹲下身子走進他們中間,和他們一起徜徉於學習的海洋,一起採擷智慧的火花,我快樂着孩子的快樂,煩惱着孩子的煩惱,幸福着孩子的幸福。我愛教育事業,因為教育賦予我嶄新的生命;我愛學生,因為學生賜於我無限的動力;我更在乎學生,僅僅因為學生在乎!隨着新課改的到來,現在的我心中經常追問,什麼是真正的教育?愛因斯坦説:“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來負擔。”我豁然開朗。因為有了這些追問,才使我的工作和生命更有意義。

二、認真是我工作的態度。

如何讓學生享受教育,享受數學?課堂是基點,是生命的源泉。一直記得一位名師的話:“用一生的時間去備課!”我感覺到這句話的份量,正是在它的指引下,踏踏實實地鋪展我的教育歷程。我認真學習教育新理念,創造性使用教材,為學生創設富有情趣和挑戰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課堂中時而靜謐無,時而歡呼雀躍,激烈的男女擂台賽總是讓他們忘了下課,即使下課也意猶未荊在探究學習中,學生愛動腦筋了,會動腦筋了,膽子小的敢上台了,膽子大的儼然一個小老師。他們每一個會心一笑使我欣慰,每一個搖頭皺眉使我不安,促使我深刻反思,及時調整。正因為時刻把學生裝在心裏,才使我堅持上好每一堂課,才使我教學能力得到提高,為學生的生動活潑發展,撐起一方藍天。

認真的人會時時處處都完善細節。教育家烏申斯基説過:作為認真的教師,應懂得:教育無小事,事事為育人;教師無小節,節節皆楷模。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我一直用它規範自己的言行,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在與學生交往中我用一雙認真的眼睛,對待學生成長中的問題,見微知著,及時指點,對於成長中的亮點,善於捕捉,及時鼓勵。從試卷中一個不起眼的“≈”,到數學日記中的一個錯別字,我都認真細緻對待。

三、學習是我進步的階梯。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學會學習,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是教師最緊迫的任務。勤於學習,充實自我,這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基矗向書本學習,向同事學習,利用網絡學習,向實踐學習,向孩子學習,是我學習的法寶。

向書本學習,博覽羣書。一本好書像一艘船,能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海洋。教育名人薛瑞萍説:“教書的人啊,自己先就不讀書,這可怎麼得了!”所以,我要求自己用有限的時間“讀”最多的書,用眼睛,用耳朵,用雙手,用心靈……我讀教育名著,讀到了蘇霍姆林斯基、馬卡連珂、杜威、陶行知、魏書生……大教育家偉大的理想閃爍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我年輕的心;我讀教育報刊,讀到了優秀教育理念和教學設計,它們是我工作的好幫手,形影不離的好夥伴;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學修養、道德素養,所以經典的文學名著更不應該束之高閣,而成為我們平時經常享受的精神食糧。

向實踐學習,實踐出真知灼見,實踐長才幹。在學習借鑑中嚐到甜頭,在嚐到甜頭中不斷學習,我大量閲讀各種教育教學雜誌,由看教案發展到看論文,由此我成了學習的好手;然後在不斷學習中不斷實踐,在不斷實踐中不斷反思,思考教學成敗,思考創新教法;接着在不斷反思中不斷總結,在不斷總結中不斷提煉;最後在不斷總結中不斷交流,在不斷交流中不斷昇華。我的教學水平就是這樣慢慢得到進步的。

一本書上講到教師應當有三歷:學歷、經歷和閲歷。我不一定能行遍萬里路,讀遍萬卷書,但我會使自己成為一個永不停止讀書、探索、思考、寫作的人,讓它們成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習慣。“講台上循循善誘,身後留下的,惟有藏書萬卷。”這便是熱愛讀書,積極進取的我的真情告。

又是在這本雜誌上看到這麼一段話:“教育家和教書匠的一個最大區別,就是教書匠甘於平凡,而教育家追求卓越。”我想我會選擇追求卓越。儘管我離卓越還相距甚遠,我所做的很微不足道,比我優秀的人還有很多很多,但我一直相信厚積才能薄發,認真的人最接近成功!

篇6:教師德育心得體會

通過參加中國小教師德育專題培訓,我對自己今後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通過學習,讓我知道了自己肩膀上的重任,也讓我清楚自己工作的艱鉅;也通過學習,也增強自己要把這項工作做好的信心。

以下,是我參加本次培訓的收穫和體會:

1.對於國小低年級段,《中國小德育工作指南》提出這樣的學段目標:

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瞭解家鄉發展變化和國家歷史常識,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黨的光榮革命傳統,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規範和文明禮貌,初步形成規則意識和民主法治觀念,養成良好生活和行為習慣,具備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形成誠實守信、友愛寬容、自尊自律、樂觀向上等良好品質。

2.當然,對於如何達成目標,《中國小德育工作指南》也給出了以下建議:

第一,課程育人,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將中國小德育內容細化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中,融入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

第二,文化育人,要依據學校辦學理念,結合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因地制宜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使校園秩序良好、環境優美,校園文化積極向上、格調高雅,提高校園文明水平,讓校園處處成為育人場所。

第三,活動育人,要精心設計、組織開展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的教育活動,以鮮明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力量激勵學生,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第四,實踐育人,要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緊密結合,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每學年至少安排一週時間,開展有益於學生身心發展的實踐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第五,管理育人,要積極推進學校治理現代化,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將中國小德育工作的要求貫穿於學校管理制度的每一個細節之中。第六,協同育人,要積極爭取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學校德育工作,引導家長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社會氛圍。

有學校領導的正確領導,有温暖的同時一路相伴,我也會在教育的路上,踐行師德規範,時刻以人為本,爭做幸福教師,帶給孩子幸福教育。

教師德育心得體會教師的語言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很多孩子在幼兒期非常喜歡模仿,如果老師的語言不文明,孩子也會跟風,有些孩子也會把不文明的語言帶回家,勢必讓家長覺得我們老師沒修養,從而對我們教師的印象大打折扣;教師批評孩子的語氣和方式也很重要,如果過重,可能會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和快樂,因為孩子如果接受不當的批評,會形成自卑感,沒有自信心,想想後果多麼嚴重。

教師的文明動作行為也是影響孩子的行為因素,孩子與老師朝夕相處,行為的養成是環境決定的。教師應當以得體的語言和動作行為來指導幼兒的一日生活。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形成文明的行為規範。讓孩子得到周圍人的尊重和喜愛,從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如果每個孩子都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教師的這一舉動可以説為社會創造了和諧。

態度決定一切,不管做什麼事情,態度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如此,工作中亦如此。既然是工作,就要愛崗敬業,用職業道德標準來要求自己,做到細心、耐心、用心愛孩子,要有極強的責任心,才能體現工作的價值。

當然盲目地愛孩子是遠遠不夠的,能讓孩子科學健康地成長,我們教師應該多學習教育理論,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篇7:教師德育心得體會

在聽了幾位老師的精彩講座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抓學校的德育工作:

一、抓好隊伍建設,強化德育意識。

德育管理是一個整體系統。學校必須完善德育管理體制,實行校長總負責,德育處密切配合,教導處、總務處通力協作的德育管理機制。根據德育工作目標、內容,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抓好班主任隊伍建設,構建班主任隊伍科學管理的機制,在建立班主任崗位職責規範、嚴格考核的同時,建立文明班級、優秀班主任評比制度進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教師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體力量,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必須有高質量的教師。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校利用政治學習時間德育文件,《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教育思想大討論,開展“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等專題教育活動,使全體教師主動適應德育教育新形式,創設“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氛圍。

二、狠抓常規管理落實,樹立典型、表彰先進。

增強對各項常規檢查精細化、數據化的管理,加大對各項常規檢查的力度,及時反饋,做到一大週一彙總,利用週一升旗儀式對紀律、衞生個人文明習慣較好的班級行表彰,並授予流動紅旗。學校組織教師、學生及時觀看現場錄像使班級、學生趕有目標,學有方向。

三、運用少先隊、團支部主陣地對學生進行教育。

少先隊、團支部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陣地,充分利用少先隊、團支部組織為載體,是我們開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充分發揮其組織作用,運用其特有的教育手段,通過當家作主的.集體生活和豐富多彩的活動來進行教育,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

四、美化校園環境,優化育人氛圍。

學校加大校園環境的治理改造工作,美化校園。創設全面、豐富有益學生身心發展的校園文化,提升校園的文明程度,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和科學素養,培養了孩子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加強班風、學風、校風建設。

五、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是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的教育學生,各班教師應通過家訪、家長會等形式與家長進行溝通,掌握和了解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情況,幫助家長端正教育思想,改進教育方法,提高家教水平,並倡導家長的思想道德、文化修養和言行舉止要成為子女的楷模,主動向家長宣傳教育子女的方法、典型,促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協調一致,達到教育的目的。

篇8:教師德育心得體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思想,繼續以《中學德育大綱》、《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指針,以爭創德育工作示範學校為契機,以提高德育隊伍戰鬥力為基礎,以抓好學生行為規範教育為前提,以打造平安校園為保證,全面深化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全面關心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深入學習德育課程標準,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校園文化及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團結、文明、求實、創新精神,塑造我校學生勤學奮進的新形象。

二、具體工作

一加強德育工作的領導,建立德育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董瑞江

副組長:王利江

組員: 良、夏幗聞、夏沈明、姜建芳、李小東

二以師表形象為重點,開展職業道德建設,提升德育隊伍的戰鬥力。

1、結合結合教師形象工程、名師工程,培養愛崗敬業、熱愛學生、為人師表、鋭於創新的師德標兵。

2、完善學習制度,深入開展系列教育活動。今年的主要學習內容為黨的十七大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

3、建立獎懲機制,規範師德行為。學校的每月考核獎勵辦法、學期考核獎勵辦法必須將教師的師德行為列為考核重要內容。

4、通過敍事文章徵集、論壇演説等形式,弘揚高尚師德。

5、做好骨幹班主任市級培訓和全體班主任的二級培訓工作;舉辦好德育(或班主任)論壇,交流工作,探討問題,以提升整個德育隊伍的戰鬥力。

三抓好行為規範,創建文明校園。

1、落實《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利用期初、期中、期末階段開展全校性教育宣傳、檢查督促、評選表彰活動。

2、利用班隊活動、日常集體談話等經常性的教育,深入持久地抓好建設文明校園,告別不文明行為的活動。

3、抓反覆,反覆抓,加強七項競賽的檢查、督促,約束極少數學生的不文明行為。

四加強學風建設,提升教學質量。

1、加強學生出勤教育,教育學生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儘可能珍惜時間。

2、強化課堂紀律,做到專心聽講、不做小動作,不開小差,積極思考,大膽發言,認真記筆記。

3、強化作業檢查管理,做到字跡工整,按時上交。

4、積極開展班際間、班級內各種學科競賽,推動學習氛圍。

5、開展一幫一、多幫一等學困生結對幫扶活動,全面提高學習成績。

6、從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兩方面評價學生,期末評選學習標兵。

五抓好安全教育,打造平安校園。

1、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學生集會、班隊活動時間進行安全意識教育。

2、交通、消防、用電、課間活動等安全教育常抓不懈。每學期對學生自行車車況全面檢查不少於一次。每年進行一次學生安全疏散演練。

3、根據季節特點,分別對學生進行春季防流感、夏季防溺水、秋季防食物中毒的安全教育。

4、圍繞3月24日結核病日、3月31日中國小安全教育日、6月6日愛眼日、6月26日國際禁毒日、9月20日愛牙日、12月1日艾滋病日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

5、加強課間巡視,發現安全隱患,及時加以解決。

6、堅持對學生的正面教育,保護學生自尊心,做好對學生的心理輔導。上好每學期一次的青春期教育課。

7、做好貧困生的調查,教育學生奉獻愛心,幫助貧困生。

8、推行德育導師制,做好特殊學生的耐心輔導、教育和幫助。

六加強法制教育,培養守法公民。

1、發揮課堂教育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將學生學法守法情況納入考核內容。

2、利用廣播、黑板報、宣傳窗進行專題性法制教育。每學期法制專題教育不少於一次。

3、配合市教育局計劃,抓好以政治教師為主的法制教育隊伍的法制培訓。

4、邀請市關工委或司法機關人員進行法制宣講。

5、發揮法制副校長或法制輔導員的作用。

6、開展法制講座、法律知識競賽、法制故事評比等多種形式的法制實踐活動。

篇9:教師德育的心得體會

一名好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領悟做人的道理,學會做人。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一子,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為學生樹立榜樣,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樹立為人師表的榮譽感,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要保持較強的勤奮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當好學生的表率。例如,教師要求學生不將粗話,要講文明禮貌,要求學生不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等等,教師首先應要求自己做到這一點,也就是説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教師絕對不做。

“言傳不如身教”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説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給學生看有效。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我們教師要強化自身修養,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響學生,時時、事事、處處為學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深入學生生活,瞭解學生,親近學生,及時發現出現的不良行為及時糾正,及時引導,教師要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從多方面培養學生教育學生。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在這過程中需要有人引導他,當他偏

離道德準則時及時把他拉回來,引導他走入正軌。這就需要廣大教師做一個細心人,深入學生生活中瞭解學生,關心學生,積極開展個別談話與反映他們心聲的集體活動,用“因材施教”的方針,重視做好轉化工作,變簡單灌輸為啟發誘導,變消極約束、看管為積極自我激勵、自我管束增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我班有幾位同學的時間觀念較差,紀律散漫,我就及時找他們來談話,在談話的過程中我特別注意自己的引導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當的指出他們的不是,而是給他們講一些關於時間觀念、紀律的故事,給他們講珍惜時間、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從而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能改正過來。通過個別談話,這幾位同學都很快轉變了過來,再也不遲到,再也不搗蛋,對待人也文明禮貌了。因此,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只要深入學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學生,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的教育原則,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密切與家長聯繫,爭取家長的配合,家庭是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廣泛、深遠而持久的;爭取家長配合學校共同教育學生。作為科任老師也要主動向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外的表現,介紹學生在校內的表現,介紹學校教育的計劃和對學生的要求,向他們宣傳教育的意義以及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經驗,共同探索教育學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實施性。

在取得家長的聯繫,向家長反映學生情況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長,抱着和家長共同研究、探索的態度,其次是向家長反映的是真實情況,而不是告狀,所以語氣要委婉,方法得當,既反映缺點又反映優點,既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進的作用。例如:我們班有一位女同學心直口快,自尊心特強,經不起批評,卻有調皮愛搗蛋,上課時大聲説話不懂的尊重他人。經過多次談話教育仍未轉變,我及時向家長反映,分析該生的情況,共同探索教育方法爭取家長的配合,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位同學有了很大的轉變。

家訪工作不僅要講究方法與技巧,還應持之以恆,全面鋪開。教育是長期的,持久的,因此,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應是長期的,持久的,家訪在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家訪應該長期持久進行,隨時進行。另外,家訪也應全面鋪開,不管好學生還是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的學生都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家訪,但要分輕重,哪些學生是重點家訪對象,哪些只是點到為止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總之,對國小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齊下,與時俱進,因材施教,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道德標準的合格人才。

篇10:教師德育的心得體會

此次我有幸參加了市德育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習,使我深深的感到對德育知識的缺乏,雖然我從教將近十年,但我覺得在德育理論知識方面的學習還遠遠不夠,通過兩個月的培訓和實踐,使我逐漸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尤其在新課改過程中,每一個教師更應該值得去學習一下,以便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通過培訓,使自己有了不少的收穫。

首先,理解了抓師德建設的重要意義和教育觀念得到了更新。人有“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德高為師”等,説出了為人師者,不但要重視教授知識,也要以德服人,在現代的的教育理念中更是有“教師就是要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來感動學生,讓學生產生心靈的震撼”這樣一種觀點。可見,抓師德建設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集中理論學習請專家做講座,和優秀德育教師的互動交流,和導師同伴在網上的交流等方位全面的交流,使我們逐步更新了德育教學觀念,瞭解了現代教育觀、學生觀和學習觀,在教學活動中遵循客觀規律、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把德育教育貫穿到學科教學過程中。

在培訓中,我們一起從多角度、多層面對德育案例的各種困惑和行為進行理論的詮釋和深刻的反思,使我們想到了一些從未想過的問題,發現了各自的差距與不足,對原有的教育觀念產生了強烈的衝擊。我們要體察學生的情感和需求,通過培訓,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學會聆聽學生的心聲,尊重學生的需求。

其次,提高了自己的師德水準和專業知識水平。從師德教育培訓起,就對我們原有的師德觀和專業成長目標有了更大的豐富和提升。我們深切領悟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無止境”的真諦。加強了對德育的理解,在導師的帶領下我們德育組的老師形成了良好的教學展示和科研的氛圍。我有幸執教了兩堂市級公開課,指導師徐老師深刻而又到位的點撥使我的班隊課教學有了新的領悟,同組的其他優秀老師的寶貴經驗也使我受益非淺。

通過培訓意識到天外有天,自己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樣的培訓非常系統,平時忙於教學,很少有機會靜下心來讀書,來到這裏一下子聽了那麼多課,看了那麼多書,記了厚厚的筆記,回去還得慢慢消化。使我們對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

兩個月的學習和實踐,使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骨幹教師培訓使我補了元氣、添了靈氣、去了驕氣,煥發出無限生機。通過培訓,我從徐老師和一些優秀的骨幹教師身上不光學到了教學、研究的本領,而且學到了如何做人為師。寫在紙上的是思想的足跡,化作動力的是思想的延伸,我們得到的是人格的提升、生命的昇華,願“一片金色的回憶,一份永久的紀念”成為我重新跋涉的新起點。

篇11:教師德育的心得體會

德育工作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程,如何幫助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做法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對學生的未來成長十分重要。而教師從中扮演的應該是一個引導者。如何當好這個引導者,下面我根據現實工作來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加強養成教育,提升管理水平。

1、教師平時的做法舉止很重要,俗話説得好,教師應該為人師表,因為學生很喜歡模仿教師的言行,如果教師平時的言行舉止都不規範,那就談不上去教好學生。

2、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需要教師時常加以提醒,因為學生畢竟還是孩子,他們有的時候容易遺忘,所以需要教師給予及時的提醒,如我們平時的排隊吃飯不能插隊,不能在公共場所吃零食,教師講課的時候不能插嘴等。

3、可以把一些文明禮貌知識滲入到我們的課堂,當那些內容與所講的知識點有關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聯繫現實説一説,如五年級的學習內容“文明只差一步”,就可以拓展出生活中我們要講究衞生。

4、批評與表揚並行,當學生屢教不改的時候,如排隊的時候總是講話,勾肩搭背等,可以適當批評,並讓他站到隊伍的最後面作為懲罰。對那些講文明、講禮貌的學生可開展適當表揚,並列為榜樣,讓其他學生學習。

5、學校要與家庭並行,教育子女不只是學校的事情,還需要家庭的教育,所以孩子生活中的家庭成員也應該樹立好榜樣,尤其是低齡兒童。

二)加強德育常規,重在實踐教育。

1、每個學期開學的第一、二週,都是學校的教學常規周。校少先隊大隊部要求各中隊組織學生學習貫徹《德育大綱》和《守則》《規範》以及我校規章制度,嚴格考核班級工作,每日一檢查,每週一小結。

2、加強學校文明崗的執勤力度。每天安排禮儀衞生、紀律、兩操、放學路隊的執勤隊員,檢查監督每個在校學生的行為表現,對校園內不文明行為給予及時糾正。使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3、加強執勤隊員行使管理、監督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少先隊、值勤崗的職能作用,值勤隊繼續參與學校班級日常工作的檢查評比,做好當日的情況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進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1、愛國主義教育

每一個學期我校堅持抓好每週一的升旗儀式和國旗下講話,以激發學生愛國熱情,樹立正確的國家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意識。

2、安全法制教育

加強安全知識的宣講教育。持續抓好學生在校園內、外的安全工作,簽定有關責任書,規範制度,落實好各種措施。在每位教師和學生的腦海中樹立“安全無小事,責任重於山”的意識。

3、環保教育

配合學校的校本研訓,教育學生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

4、文明禮貌教育

本學年,我校繼續加強了學生常規教育,特別是文明禮貌教育,以班級教育、自我教育為主,紅領巾督察隊為陣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篇12:教師德育的心得體會

這裏的“眼高”,指育人時着眼點要高:“手低”,指育人時着手點要低。

怎樣才算“眼高”呢?它要求育人者要能小中見大,以微見著,思想認識要高,“從平凡中見偉大”。如何“手低”?它要求育人者善於捕捉平凡的“含金量”較高的小事,巧妙地借題發揮,充分挖掘其育人因素。

在班條寫學校管理工作中,我用此法,屢試不爽。

譬如,每逢國際體育賽事(如世界盃、奧運會),我都把它當作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契機,即着眼點要高。只有這樣認識,才能增強捕捉育人素材的意識,才能增強用好素材的責任性。這些比賽開始後,我利用每日升國旗後的2-3分鐘時間進行“小競賽”。還記得,在美國舉行的亞特蘭大奧運會開賽後的第二天,我向全校學生説道:“同學們,你們誰知道今年奧運會在哪天舉行?昨天,中國獲幾塊金牌?”學生中知之者甚少。我對能當眾答出的,當場予以表揚。第三天,我又問:“同學們,到昨天為止,中國隊總共獲幾塊金牌?知之者甚多。就這樣,第四天,第五天……直至賽事結束。有一位一年級小朋友生怕第二天忘了,晚上再三叮囑他爸爸幫着記着,第二天上學時他把金牌數記在手心上。我認為,讓學生記住中國運動員獲得金牌數,説出是誰獲得的,什麼項目的金牌,這些不是目的,而是通過這種形式,創設一個情境育人場,一種不留教育痕跡的,讓學生情不自禁地受感染的德育場。這些事兒小,舉手之勞,但作用不小。學生每日在看體育賽況時,他們期盼、加油、激動、惋惜,他們的心完全沉浸在為祖國隊員的鼓勁吶喊之中。學生的心與中國運動健兒連在一起,與中國的啦啦隊員連在一起,與全國人民的心連在一起,與祖國的榮譽連在一起。這,不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具體的好教材、好時機嗎?

又如,對學生進行愛人民的教育。我認為,着眼於愛人民的教育,而着手卻要起始於愛父母、愛同學、教師的教育從關心愛護身邊的人做起。怎麼做?我不只滿足於陳式化演講、故事、演唱會等活動,而是從平凡的身邊小事入手。

二(2)班張青因骨折請病假了,這個“細節”成為我的育人素材。晨會上,我問學生:“張青同學今天怎麼沒來上學呀?”沒有人知道。到了下午,我又問:“現在,有誰知道張青為什麼沒來上學嗎?”知者一人,她説:“張青骨折住院了。”第二天,我又關切地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咱們張青同學傷得厲害嗎?好些了嗎”三人知道。於是,我以“記者”的身份採訪這三位學生。他們説:“我們聽説張青住院了,心裏很難過。放學後,我們去了他家,張青的爸爸領我們去醫院,張青他現在……”老師富有感情地説:“是啊,咱們48位學生,朝夕相處,應親如兄弟姐妹。張青生病了,他們能自覺地去關心、慰問,小小年紀,心中裝着他人,多麼善良的心靈啊。你們今天心中裝有同學,明天心中裝有老師、父母、鄰居……將來你們心中才會裝有祖國人民。”試想一個學生從小心中只有“我”而沒有同學、老師、父母,他怎能做到心中有他人,將來又如何能愛人民呢?後來,我又抓住“你知道爸爸媽媽生日嗎”、“山區娃失學了”、“差生進步了”等一系列“小事”做工作,巧妙施教,使學生心中有同學、有老師、有父母、有鄰居、有山區娃……

實施育人工作的“眼高手低”,要做好兩方面工作。其一,以微見著,使認識到位。行為上從平凡的小事練起,如何使大家不厭其煩?那就要讓他們明其意義、懂其價值,小中見大,充足幹平凡小事的電源,讓他們願幹、要幹、樂幹、苦幹。其二,從大處着眼,從小事着手,使行動到位。如加強學生思品教育,針對國小生特點,就不宜滿足於響亮的口號宣傳,一陣子熱鬧的活動,而要從不扔一張紙,寫正每一個字等細微處切入,抓持久性、成功率,積“溪流”、“跬步”,以成“大海”、“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