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生網絡教學論文(整理8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1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8篇《國小生網絡教學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小生網絡教學論文》相關的範文

國小生網絡教學論文(整理8篇)

篇一:網絡教師教學論文

一、更新教育理念,適應網絡教學

自從高校創辦網絡教育以來,帶來了教育理念和教學過程的根本性改變。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活動和知識傳授主要是在教室或實驗室,也就是在現實的物理時空中進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着面對面的多維度的密切關聯,各項交流與信息傳遞都是直接的、即時的和互動的。由於交流便捷,師生之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於規範性要求卻相對可以較低,如對教師教學準備充分性和授課講述準確性的要求就沒有在網絡教學中的要求高,因此長期執教課堂教學的教師有時不太理解網絡教學對文字材料及表述方法的高精準性要求。網絡教育是在網絡環境下,教育者與學習者之間通過在網絡空間進行知識學習和交流的一種教學活動,它使教師傳授的知識得到更快更好的普及。網絡教學讓教師從三尺講台面對面教學轉而在網絡虛擬環境展開教學活動,從以考試為目標的教學轉而強調教學過程、教學支持服務的體系化教學,從羣體化教學活動為主轉向更加註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這些由現代信息技術運用於網絡教育所產生的變化,在高校網絡教學的運作中已經逐步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由於教學活動在網絡空間進行,教師跟學生的關係不像在課堂教學中那樣等級分明,師生的互動關係在很多時候更像是朋友、聊友。由於人際交流在網絡教育中缺少了具有真實感的物理時空,人與人之間的表達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在這種虛擬環境中要完成好教學工作,參與網絡教育的教師必須對新環境有一個嶄新的認知。此外,在虛擬網絡環境中,對教師的人格和素養也提出更高要求。雖然師生間不謀面,但卻更加需要教師有着為學生盡職盡責的敬業精神,尤其是在表達思想和知識的精準性方面,要求教師的責任感更強。由於師生間大多時間無法直接對答交流,再加上網絡傳播的廣泛性和無界性,無論是在課(件)中還是在網絡上,教師都不能隨意傳遞未經證實或確定的知識或信息,教師要對自己的文字及語言資源負責任。而在課堂面授教學中,教師幾乎不會遇到追究其在表述上的責任問題。

二、豐富教學設計,助力網絡學習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課堂是教師施展教學行為的主要場所,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形體、表情等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趣,活躍課堂,完成教學任務。在網絡教學環境中學習方式基本上就是自學,也就是基於資源瀏覽的自主學習、伴隨交流和研討的協作學習。這意味着教師在傳統授課方式時所能施展的教學手段大多要失效,教師需要有新的教學理念、“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大的信息量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這一切都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和課程安排上進行重大調整,更多地從學習者的角度去思考和定位教學活動。在網絡教學環境下,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準備工作廣泛而具體,包括從確定適合自學的課程教材起,到電子講稿、課程教學大綱、作業題(庫)、各種自我評價的在線測試題(庫)、模擬考試(題庫)、各種參考資源等等,努力給學生營造一個寬廣的學習空間和知識空間。由於網絡教育是一種服務性很強的高等教育市場化、大眾化和多樣化辦學模式,師生之間又是通過網絡在異地完成教與學的過程,而參加網絡學習的學生大多學習能力不強,加上教師無法親授指導,學生對於網絡教學資源的完備性要求會大大超過全日制面授在校大學生對教學資源的要求。也就是説,從事網絡教學工作時教師的教學準備和教學過程的工作量要遠遠大於面對面傳統教學中的工作量,教師需要更多的資源準備和精力投入。充分的教學設計是有效實施教學過程的起步與保障,教師還需要提供一定數量的高質量課程教學視頻,並根據學生在網上的學習情況,經常性地在網絡教學平台中跟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和答疑解惑,主要包括網上輔導、網上討論、網上答疑、學習方法和信息查詢與檢索方法指導、網絡教育資源更新、網上作業及測試批閲等。有時候,針對學生在學習中暴露的典型性問題,可以臨時補充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的論題,積極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利用網絡空間把每一位獨立的、個性化學習的學生凝聚到自己“周圍”,實現有效學習和快樂學習。教師執教不僅需要有專業或課程知識的教學能力,還要具有在網絡空間對學生進行良好組織與管理的能力,整個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施行組織和管理的過程。同時,學生在網絡學習過程中也能學會參與組織和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現代信息技術已經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學習與溝通的工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輔以即時聊天、課程論壇、電子郵件、微博、微信等,還可以結合需要採用個人空間、博客、在線備課等方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輔導與交流機會。教師要通過有效的組織與管控,讓各種空間裏的教與學有序進行,吸引並留住學生熱情投入到網絡教育的學習環境中來。

三、運用信息技術,創新資源建設

在網絡教育發展的進程中,大多數高校網絡教學在信息技術運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經驗,培養了自己的師資隊伍,保障了網絡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隨着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髮展和廣泛應用,PAD或手機的移動學習環境已基本普及。近年來很多世界著名大學紛紛推出了系列網絡視頻公開課,我國高校每年也在不斷推出網絡精品課程和各種視頻課件,新技術、新方法引領着高校網絡教學模式變革和資源建設創新的方向。“國際MOOC是對網絡課程的挑戰”,它實現的是一體化的網絡課程,即把資源、學習、支持服務、考核與評價、學習監控、學習工具等各種資源和教學活動結合為一體,它還實現了網絡課件製作個性化與批量化的和諧統一,它帶給有不同需求的學習者以多元化的學習方式,讓網絡學習完全走向了社會化。目前,普通高校已有不少教師勇於探索嘗試去學習新的信息技術手段,並在國內外的MOOC平台上發佈了自己的MOOC課程。MOOC也為高校的網絡教育進步與創新提供了契機,反觀長期以來一直依靠網絡和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的各大網院,在這一波信息技術引領下的教學方式革新面前卻顯得不夠踴躍,甚至已經落後於普通高校在這方面積極探索和努力實踐的勢頭。網絡教育的整個發展史,始終是一部基於現代信息技術打造教育的人文史。用技術手段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和氛圍,用技術手段部分實現人性化、人文化和智慧化的教學環境,讓師者和學者都更加便捷和快樂地教與學,這就是網絡教育效能的體現。便於學習、便於記憶、便於分析、便於交流、便於複習、便於鞏固和便於測評的網絡教學資源建設,永遠是網絡教育領域的不懈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在當今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社會中,從事網絡教育的教師必須在素質提升、知識更新、專業成長諸方面不斷進步、不斷追求創新,只有這樣,網絡教育才能始終辦出自己的特色,網絡教育的師資隊伍才能真正成為用信息技術打造應用型人才的引導者與實踐者。

四、融入人文關懷,呵護學生成長

蘇德礦教授榮獲2014年第三屆浙江大學“心平傑出教學貢獻獎”一事成為了浙大校園中的美談。雖然他開設的是眾所周知非常枯燥乏味的微積分課程,但在浙大全校教師和高年級本科生及研究生參加的“網絡票選‘心平獎教金’評選活動中,他以3450票穩居第一”,並獲得了100萬元獎金。蘇教授有一句名言:“生活就是數學。”他還説:“數學是抽象的,來源是生活的;數學是枯燥的,應用是廣泛的;推理是嚴謹的,形式是很美的;內容是豐富的,題目要常練的;過程是曲折的,樂趣是無窮的;學習是辛苦的,成功是歸你的。”蘇教授總結的6字真經“懂、透、精、趣、情、德”就是他經過二十多年教學工作所悟出的“育人心經”。一個數學教授之所以會如此受到學生們的愛戴和尊重,就在於他非常注重人文情懷對於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重要性。而對於完全依靠網絡和視屏進行教學活動的網絡教育來説,天生就容易讓學習變得枯燥和倦怠,讓“孤獨的”學習者們難以持之以恆地堅守,這正是歷代網絡教育工作者始終關心併力圖解決的問題。蘇教授的例子給我們很好的啟迪與展示。而事實上,我們的'網絡教育比傳統面對面教育還更加需要融入人文情懷的教學思想。從事網絡教學工作的教師的人文情懷和素養對於知識的傳授以及對學生學習熱情的呵護都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正是目前我們大多數從事網絡教育工作的教師最為缺失而在網絡中學習的學生們又最想得到的東西。沒有良好的人文關懷和情感交流的網絡教育,都不會是成功的網絡教育,在網絡教學過程中任何僵化的和生搬硬套的教學方式都是註定得不到良好效果的。良好的網絡人文情懷不僅僅是讓學習者受益,對於教師自身減輕工作壓力和散發焦慮情緒、提升個人職業滿意度和自身價值認同度、提高教學效能也有着很好的幫助作用。因此,教師樹立良好的人文理念與情懷,使網絡教育更加人性化、情景化和生活化,必定是網絡教育改進和發展的方向,也是網絡教育延續的生命力。

五、反思教學過程,促進專業發展

在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化社會,知識的競爭和教學能力的競爭使教師的工作面對許多機遇和挑戰,尤其是網絡教育的出現帶給了教師新的發展契機和創新點。目前,高校在網絡教學工作的管理基本上還是停留在以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以完成規定課時數為計酬標準的狀況,很少有較為妥善的教學質量評價和教學效果分析的機制,缺少針對教師個人成長與發展的良好的評價與激勵方法。因此,從事網絡教學工作的教師應該有內在的提升需求和發展動力,教學工作既是授課,也是自身不斷學習、不斷增加人生價值和對自己再造的發展過程,是專業發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應作為對教學工作自我完善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自己應該對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一定的效果評價和總結。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對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效果的信息反饋,從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方法的科學性,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參與度、熱情度和滿意度,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情感交流的持續度,通過學習後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度等各方面,分析自己的教學優勢與不足,不斷改進教學。通過經常性地自我評價與逐步完善,可以不斷改進教學工作水平,從而提升專業發展競爭力。

總之,教師的素質、水平和能力影響着網絡教育一批又一批學生的成長與成才,只有完善並創新網絡教育教師工作,提高教師隊伍質量,才能讓我國的網絡教育真正創出品牌,使網絡教育成為普及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一塊重要園地。

篇二:網絡教學淺談

網絡教學模式包括基於局域網上的教學模式和基於Internet的教學模式,具有時效性、共享性、交互性等特點.討論了2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和特點,並對加強網絡教學的實踐與應用提出相應看法.

作 者:李山 作者單位:長江大學網絡信息中心,湖北,荊州,434023 刊 名: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理工卷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xx 7(1) 分類號:N4 關鍵詞:網絡教學 教學模式 網絡教學技術

篇三:網絡教學淺談

【論文摘要】多媒體網絡技術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具有重大的影響,但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又有其侷限性,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只有將傳統教學手段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結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率。

【論文關鍵詞】多媒體 傳統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教學 效率

一、傳統的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一直以來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知識傳授為主,學生處於被動的位置,而大學英語課程也是以教材為主,應試為目的。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的弊端:

1.教學模式單一。現行的大學英語教學缺乏足夠的分類指導,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多層次需求。在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的評估方面存在着“一刀切”現象。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很多大學生感到大學英語課是在費時費力。

2.教學手段侷限。傳統的教學手段是指傳統的語法翻譯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提倡用母語教授外語,強調語法在教學中的中心地位。這種教學模式存在重書面輕口語的侷限性。強調語言知識而忽視了語言能力,而且容易使學生喪失外語學習的積極性。

3.教學內容單調。由於只有像教師、錄音機或電視為主的聲音信息,涉及信息面不廣,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不是主動地接受而是被動的往下聽,容易精力不集中。

4.交際能力差。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一個課時少、內容多的問題,學生只顧忙於應試所需的詞彙和語法知識,對考試不作要求的説的能力往往比較容易忽視。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很多問題的確會影響到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所以我們要取長補短,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技術,改進原來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為目標,充分利用各種有效資源,不斷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大學英語多媒體網絡教學的優點

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提供圖文並茂的多感官綜合刺激,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傳授型教學模式成為可能,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多媒體教學可以真正實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在多媒體教學中,學生和教師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都是信息源,從而可以改變以往教師為中心、單向灌輸的封閉式教學模式。

2.多媒體教學模式可以節省寶貴的課堂時間。在計算機多媒體教室,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實物投影等手段代替傳統的板書,既節省時間又加大單位時間內的授課信息量。比如,我們在講到關於情人節的背景知識時,可以下載到一些關於包括情人節的來歷、習俗、浪漫故事,還有中國的七夕節、丘比特,中國文化裏的紅娘、月老等相關知識提供給學生,還可以配上一些愛情故事,如像《羅密歐與朱麗葉》、《簡愛》等經典愛情故事。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通過大量生動的信息獲得感性認識,產生清晰的表象,啟發學生的思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通過大屏幕顯示黑板所達不到的豐富多彩的課堂信息。

3.多媒體網絡教學有助於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多媒體英語教學對英語教師各方面的能力也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的舊方法,合理利用每一種媒體,使媒體之間相互配合,達到優化的目的。正像桂詩春教授所指出的那樣,外語教師的參加是開發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成敗的關鍵。

4.多媒體網絡教學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由網絡環境支持的多媒體英語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使師生的交流更加豐富,實現了英語教與學的開放性,為師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這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可以讓學生在更加開放自由、更具個性的語言學習環境中學習語言知識文化背景信息。

5.多媒體環境下教師可以採用多種模式進行教學管理。有集體學習模式,教師可以對分佈在不同地點的學生在同一時間內進行網上授課。還有自主學習模式,多媒體網絡英語教學的靈活性可以使學生選擇他們方便的時間和地點,利用網絡課件或光盤達到學習的目的。這種運用多媒體網絡模式的英語教學形成了師生、人機互動的多樣化,使師生間的關係處於和諧狀態,同時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現代素質教育觀。

三、運用多媒體常出現的問題

首先,對於多媒體技術的過分強調往往造成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合理內核的丟失。且過分誇大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容易否定傳統英語教學。其次,學生如果長期受音效和動畫的影響,有可能只注意這些花哨的東西而忽視了語言知識,導致捨本逐末。再次,在大學英語教學當中所用到的教材配置的多媒體軟件開發相對滯後,使理論脱離實際,導致最終的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四、怎樣正確處理傳統教學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關係

要想將二者的作用及優點充分發揮出來,就要將傳統教學法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結合,因為二者之間有很大的互補性。

1.不可忽視傳統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確實能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且是常規教學手段所無可比擬的,然而,多媒體網絡並不能代替一切教學手段。

2.多媒體網絡的運用要注意尺度。教師要注意並不是多媒體用的越多,學生越喜歡你的課堂。如果做的多媒體資料太多,學生的學習興趣表面上很濃,但實際上都是在湊熱鬧,並不能説明他們都已經掌握了所講的語言知識。

3.教師永遠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多媒體技術的採用,有利於提高教學的效率,但是否能達到這個目的,取決於教師,多媒體永遠處在被支配的地位,是教師教學活動的工具。

4.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多媒體教學畢竟是輔助教學手段,在以教師為主導的各個教學環節中都必須讓學生開動腦筋,提出意見,主動學習。

5.提供多樣化的交互方式,包括e-mail、論壇和聊天室等手段,學生可以通過這些方式向教師提問,教師再予以解答。另外,學生也可以在論壇和實時聊天中互相探討交流。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可忽視,而多媒體輔助教學又可以充分發揮聲、電、光、影、色等多元素的功能,使英語教學突出形象性,把抽象枯燥的單詞、短語、語法知識轉化成活潑的文字、圖像、視頻,讓學生的聽覺、視覺同時得到刺激,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所以,在英語教學中,多媒體是一種輔助課堂教學、優化教學效果的工具,對它的利用我們要適度適當,將多媒體和傳統的教學適當結合,揚長避短,使之為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蔡基剛,武世興.引進多媒體網絡技術,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J].外語界, 20xx,(6).

[2]董哲,孫秋丹.大學英語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方法效果比較[J].外語界,20xx.

[3]黃若妤.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改革的探索[J].外語界,20xx.

[4]史寶輝.冷靜地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外語教學與研究,20xx,(5).

[5]吳瑰.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xx,11(2).

篇四:網絡教學淺談

計算機網絡安全是一門交叉學科。課程的知識面涉及較廣,理論性較強,同時還要求學生有很強的實踐能力。所以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很多困難和問題。但目前計算機網絡安全課程教學大多數採用傳統式“講授式”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太過理論化,與實踐結合不好,教學目標不明確,內容太過繁雜,學生的廣而不精,課堂教學與實際應用嚴重脱離,不利於培養企事業單位的計算機網絡人才的需求。本文針對以上問題對計算機網絡安全課程進行教學改革進行研究,把理論教學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出用人單位及社會需要的學生。

一、計算機網絡安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教材落後。計算機網絡安全的教材內容更新比較慢,與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的發展不協調,致使課堂的教學內容與實際網絡安全技術脱節,沒有現實意義。同時教材中的內容大多數都是理論,缺少實踐的案例,導致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缺乏實踐的環節,使學生不能很好的應用所學知識,教學的效果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為了照顧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的學生,教師需要講授預備知識,這樣就擠佔了有限的課堂時間,使教學實踐的時間也被壓縮。

2.教學設施不全。許多高校院校的教學資源不充足,教學的實驗條件不能滿足教學要求。例如僅有一台教師用機,課堂的演示都是利用虛擬機來完成,在網絡攻擊高速、大規模的情況下,虛擬機不能完成相應的要求,這樣的課堂演示並不理想,所以教師不得不採用幻燈片或者視頻的方式將攻擊結果顯示出來,但這樣的做法缺乏真實性,效果不好。實驗室的設備由於缺乏資金,不能及時的更新,而落後的設備不能滿足實踐的`要求,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還要適應新的設備和命令,給之後的工作帶來麻煩。

3.課程內容設計不合理。計算機網絡安全課程教學內容涉及的知識範圍廣,但由於其課程內容設計缺乏合理性,這使得高校在教學內容選擇上有很多困難,往往無法在有限的課時中深入講完所有知識,教學內容往往點到為止,沒有讓學生真正掌握、理解,也限制了學生對於計算機網絡安全課程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應用和創新。

4.考核方式有待創新。目前,計算機網絡安全的課程考核仍是以紙質試卷考試為主,主要考察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但是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紙質試卷的考試並不能考察學生對於理論知識的應用情況,僅僅考察理論知識,是不能夠衡量學生對計算機網絡安全課程的學習情況的。所以,有必要對考核制度進行改革,將實踐考察納入到考核的範圍,使考核結果能夠全面衡量學生的學習狀況。

二、計算機網絡安全課教學改革的原則

計算機網絡安全是計算機網絡課程中的重要內容,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該以計算機網絡課的教學原則為指導,這些原則具體包括以下幾點:一是教師在進行計算機網絡安全教學時應以學生為主,注意調整自身在教學中的角色和地位,將學生放在教學的首位。二是教師在進行計算機網絡安全教學時應該注意學生自身信息素養的培養。計算機網絡安全作為計算機網絡課程的一部分,對於學生的信息素養具有一定的要求,因而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注意學生在信息獲取、加工、分析以及運用交流等方面的素養,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這些能力或素養進行培養,為學生將來進入社會做準備。三是教師在進行計算機網絡安全教學時應該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進行引導。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或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能夠提高信息安全的教學效率,因而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多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引導,在學習方法上可以多讓學生採取任務驅動或問題解決等方式來進行,而在學習方式上則可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增強學生與學生之間、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四是在教學方式上,教師可以採取實踐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實踐教學方式通過實際舉例或學生親自動手,加深了學生對計算機網絡安全教學內容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計算機網絡安全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計算機網絡安全教學改革的策略

1.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計算機網絡安全中的理論知識枯燥乏味,如果能與實踐相結合,則可以使晦澀難懂的知識“活”起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的“雙贏”。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此具有實踐性的題目,選擇一些與生活日常相關的話題,要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使學生在實際完成的過程中,既能運用到學習到的理論,也能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感性認識能力,構建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礎,增加實際案例的教學內容。學生學習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關鍵有在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藉助多媒體設備,拓寬資源渠道,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2.優化基礎教學內容。在應用實踐教學方式進行計算機網絡安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計算機網絡安全的基礎教學進行優化,教師要注意靈活採用多種教學方式或手段,將不同的教學手段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種教學手段優勢。在實踐教學中,教師為了能夠充分調動職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採用討論式、啟發式等多種教學方法,以求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講授信息安全行為時,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信息安全行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採用啟發式教學方式,先給學生舉兩個不同信息操作行為,然後讓學生在自身知識基礎上來判斷這兩種行為中哪一種屬於信息安全行為,通過這樣啟發式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信息安全行為中的含義,加深對信息安全行為的印象。

3.完善教學評價手段。在實踐的課程中,教師扮演着引導者的重要角色,不僅要加強和學生之問的溝通,也要加強在學生實踐過程中的有效指導。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判斷力,給以學生充分想象的空問,教師對於學生的提問要及時給予幫助,對學生完成的作業及時的給以評價。傳統的評價都是通過考試進行的,這種方法不能完全掌握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會給學生造成一種錯覺,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久而久之就會忽略實踐的重要性,這樣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教師要完善教學的評價方法,不僅要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也要對學生平時學習表現和操作技能進行考核,這樣既能夠激勵學生在平時努力學習,也能夠避免出現學生為追求成績而死記硬背的現象。

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不斷髮展,網絡環境的安全也受到多方面的影響,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能,對計算機網絡安全課程進行改革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不管是課程內容還是教學方法,都應該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所以,要深入研究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改革問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網絡安全人才。

篇五:網絡教學淺談

摘要:《計算機網絡》是高職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一門必修課。本文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剖析研究,基於當前高職計算機網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瞭解決方法,並在教學實踐中對改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了證明。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網絡教學;教學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實踐型、操作型、執行型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各高職院校本着以“就業市場為導向,培養技能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辦學目標,組織實施教學。近年來,計算機網絡應用人才需求緊缺,但是,與此相反的是大量計算機畢業生難以就業,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呢?作為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一線教師,筆者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

一、當前高職計算機網絡教學存在的問題

①中國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講授法。這種方法如運用不當,易造成以教師為中心,形成滿堂灌、填鴨式,限制學生主體參與和主動創造的精神。

②教學過程偏離辦學理念。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是以市場為導向,在課程設置過程中確實遵循了此目標。當前計算機網絡迅速發展,人才需求旺盛,各高職院校普遍開設了計算機網絡專業或課程。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卻沒有嚴格按照市場需求的目標進行。許多高職院校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注重學位教育,脱離了實際。

③傳統教學手段單一。教師利用“粉筆+黑板+書本”進行“教”,學生利用“書本+耳朵”進行“學”,對於網絡協議這種高度抽象的概念,學生很難通過書本和教師的簡單描述理解。

④教材陳舊,內容過時、滯後。這就造成教授的內容與社會實際需求相脱節,學生不知道學到的知識在哪兒用,社會上急需的知識又學不到。

⑤不注重實訓環節。沒有嚴格按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針教學。實驗課任務不明確,導致學生不知道要做什麼,或者簡單地將書本示例照抄實現。忽視對學生動手、創新能力的培養,沒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⑥計算機教育的資金投入不夠大、不夠及時,甚至有的學校的計算機多年不淘汰更新換代,設備的維修維護資金跟不上,不能適應計算機課程的發展需求,要麼一次購進大量非常先進但不合時宜的計算機設備。

⑦計算機教學管理體系不夠完善。高職院校的部分學生自制力較差,上機操作時,老師在前面忙着演示授課,學生在下面玩遊戲、看電影或操作與上課無關的現象比較普遍。而微機室管理人員和教學管理方面脱節,使上機管理較為鬆懈,學生上機自由性比較強。

二、改進當前高職計算機網絡教學的對策

(1)積極創新教學方法,改變“板書+講解”的授課方法。計算機是一門不同於數理化的操作能力比較強的課程,要以學生為認識的主體,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加強上機操作,培養學生自學創新能力,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

①互動式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

②討論式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對於課程所涉及的一些較難懂的、並且又是大家共同愛好的知識內容,採取討論式課堂教學方式,教師啟發、指導學生開展討論。

③網絡教學,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需求,不斷完善的課程網絡教學環境包括了該課程教學課件、教學大綱、試題庫、參考資料等多項教學內容,學生可以有選擇地、自主地上網學習。

④通過實驗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⑤課程設計,發揮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的潛力。在一些重點章節和課程學習結束後,以課程設計的形式檢驗學生對課程的把握程度。

⑥實習教學擴充課堂教學。筆者根據我校現有的條件和課程特點,首先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進行教學改革,採用項目驅動教學模式。具體實施過程分為幾個步驟。第一,確定項目任務。第二,制訂項目計劃。經過同學們的精心準備和充分討論,教師明確考核範圍和方法,將學生進行分組。第三,實施計劃。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項目實施進程,制定跟蹤管理的方案。在學生遇到難題時,首先鼓勵相互間討論,包括學生討論和師生討論,指導學生查閲相關的教材和參考資料,對於個別問題教師耐心地進行個別輔導、解釋,對於共性問題教師可集中授課。第四,檢查評估。

(2)認清辦學理念,改進教學思路。高職教育應當明確以應用技能教育為主,培養能夠迅速適應社會需求的職業技術人才。教學指導思想遵循以實用為主的方針。當前社會需要具有專業技能的網絡人才,所以離職計算機網絡教學不應只停留在書本和概念,應該面向社會需求。

(3)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課堂教學採用以多媒體教學課件為主,黑板教學為輔的形式。對於形象性思維或抽象性的問題,用多媒體課件可以使問題直觀、形象、易理解,也可增加內容的趣味性,同時也增加了信息量,提高課堂效率。

(4)加強計算機教師師資隊伍建設。教師要不斷更新補充自身的知識,及時調整自身的知識結構,開發新的教材。計算機教材要適應時代發展,及時更換更新,不能多年不變,讓學生去學已淘汰的知識。

(5)注重實踐環節,培養應用人才。計算機網絡實驗室對於培養應用型網絡人才十分重要。學校應該充分利用自身條件為學生創造實驗環境、建立校外實踐基地。

(6)高職院校的計算機設備因為數量多,要每年及時地更新換代。逐年增加維護費,防止出現因大規模的淘汰設備而出現資金緊張的現象。購買的計算機設備要適應時代潮流,但又不必是很高檔的配置,使學生能及時瞭解接觸到最新、較好的知識面。

(7)建立健全計算機教學管理體系。一方面高職院校的上機管理要同普通教學管理相互配合,嚴格要求,加強管理。同時也可以在計算機上安裝專門的多媒體教室管理軟件和進程控制軟件,使上課教師可以控制學生只能操作目前所講授的軟件,防止學生操作其他軟件。

參考文獻:

[1]劉鳳,趙敬梅,關於高職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xx(20).

[2]趙永軍.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初探EJ1中國科技成果.20xx(19).

(1.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2.西安市周至職教中心)

篇六:網絡教學淺談

有人説:“計算機是最有耐心的朋友”,這句話道出了學生們在網絡世界中暢遊的心聲。網絡有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才能,在計算機教學中,我們只有靈活、合理地運用網絡正確地引導,讓學生們自主地去學習,讓師生之間及時地交流,這樣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率和上課的質量。以下談談我在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幾點看法:

一、在網絡教學中,要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網絡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才能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每次上課前,精心準備好上課的主題是非常重要的。如WORD20xx課程的學習,如果只是機械式教學,先輸入文字,文字格式的排版等,學生們學習時就較枯燥和被動,課堂的氣氛很沉悶。為此,我改變了教學模式,課前事先準備了很多設計好的電子海報,動態的文字效果、精心裝扮的版式,讓學生欣賞“垂涎”一番,然後提出問題,帶着問題導入,牢牢地吸引住學生,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中,調動學生學習的慾望,他們所爆發出來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潛能是難以估量的。當學生真正進入角色後,通過具體的練習,講解操作的方法和注意點,然後再適實地佈置一些練習的操作任務,通過網絡評閲學生的作業,點評一些好的作品。這樣,師生能和諧地融為一體,進而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在網絡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指法練習和窗口操作等是很枯燥的,有的學生在國中階段已學習過,有一定的基礎;有的學生卻從未接觸過電腦。如果上課時一味地講解、示範、講解,有基礎的學生自然會感到乏味,總會不由自主地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對計算機的興趣就會降低,影響以後的學習,甚至影響課堂紀律,影響其他同學。於是,我改變了網絡教學的方式,而採用了分小組學習的方式。把學生們分成若干個小組,挑選基礎較好的同學當組長,每節課先檢查組長的練習情況及操作的速度,並有針對性地佈置一些稍難的練習讓組長做,重點培養他們,並讓他們負責輔導本組的學生,通過這種方法調動了基礎好的學生的積極性,也讓其他學生感到踏實,沒有壓力,願意去學,在班裏形成互幫互助的好風氣,為今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在網絡教學中,要注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網絡教學雖然突破了傳統的教育模式,但在網絡教學環境下的學生也存在着嚴重的學習依賴性。在網絡教學中,我們可以邊講解,邊示範,學生們可以直觀地看到每一步操作,然後進行模仿式學習。我發現每次示範完畢,讓學生操作時,很多學生都是依葫蘆畫瓢,不願思考,不願變通,被動地接受知識,失去了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性識別與判斷,失去了主動追求知識的樂趣,學習的興趣也就不會持久,知識不會鞏固,有些學生一緊張就會忘記得一乾二淨。針對學生的這種情況,我採取了兩種措施:其一、引導學生們自己去探究學習,讓學生在操作失誤中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我先留時間讓學生自己預習新知識,自己先動手上機嘗試操作一下,並通過網絡討論操作的失誤,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向老師求助。其二、我在每節課上總會精心地設計操作題目,力求內容新穎、實用,讓學生多練多做,舉一反三,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學生們相互促進,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好。

四、在網絡教學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循序漸進地學習。

職業學校的課程是多樣化,而又專業化的。例如,電子課程的學習中,必須先打好電工和電子線路的基礎知識,能夠自己動手做電子實驗,並要能借助於計算機網絡進行電子線路的設計,電子模擬實驗等。因此,必須我們先給學生上一段時間理論課,然後再有針對性的進行實踐,這不但可以鞏固已有的知識,也可以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然後再有針對性的進行實踐。如此而已,循序漸進,這樣將理論知識轉化實際技能,學生一定能學到應有的操作技能知識。

五、在網絡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職業教育的精髓就是使學生們獲得一技之長,尋求到能充分發揮個人特長的職業,所以職高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對於計算機課程,如果一個學生不懂得如何去學,如何去運用學過的知識,那麼他就沒有創新能力,就會被瞬息萬變的社會淘汰。我在教學時,總是提醒學生要多動手,勤動腦,不要完全按照老師教的方法、步驟,要大膽、創新。如網頁製作課程的學習,在課堂裏我只是引導、啟發、指導學生如何去完成一個網站的設計,並不示範怎樣製作一個完整的網站,而是提供部分素材讓學生自由發揮,給他們最大的“空間”,大部分學生都能主動上網查找信息,積極地思考,按老師教的方法大膽創作,而我對他們的作品都給予充分的肯定,不強求太高的標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網站也就越做越有新意了。

一言以蔽之,隨着網絡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真正做到利用現代化工具進行有效的教學,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更愛學、更樂學。

篇七: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網絡教學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介紹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提出多媒體網絡教學應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並着重探討了基於建構主義的多媒體網絡教學應把握的三個關節點。

論文關鍵詞:建構主義 情境創設 協作學習

自20世紀9O年代起,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悄然興起。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當代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是現代學習理論的發展與突破性。它在教學領域帶來了學習觀和教學觀的根本性變革:學習具有自主性、情境性和社會性:學習者不再是外界刺激的接受者,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材不僅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且是學習者意義建構的對象;教學媒體不僅是教師的教學手段,而是學習者的認知工具。

1 建構主義的基本學習觀:

1.1學習的自主性

“學習是學習者在與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徵的過程。”建構主義認為,是學習者通過已有的經驗、知識結構對新知識進行主動建構,而不是被動接受;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一方面要利用原有的知識結構同化新知識,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另一方面要順應新知識,對原有認知結構進行改造與重組。通這自主學習,學習者進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

1.2學習的情境性

建構主義提倡情境學習。情境學習是在所學知識的真實的與應用的環境中,通過目標定向活動而進行的學習斯皮羅等人倡導的認知靈活性理論(建構主義中的一支)主張,為發展學習者的認知靈活性,形成對知識的多角度理解,應把知識學習與具體情境聯繫起來。通過多次進入重新安排的情境,使學習者形成背景性經驗,從而掌握知識的複雜性及相關性,在情境中形成知識意義的多方面建構。

1.3學習的社會性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對於知識意義的建構起着關鍵性的作用。事物的意義並非獨立於我們而存在,而是源於我們自己的結構。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經驗基礎、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通過協作交流,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將更加豐富和全面,認知從一個水平提升到另一個更高水平。“協作學習”是整個學習羣體共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社會性建構,體現了學習的社會性。

篇八: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網絡教學論文

隨着多媒體技術和網絡通訊的發展,網絡教學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建構主義的學習觀來看,網絡教學系統具有以下三種技術特性,為應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供了廣闊空間,使真正創建建構主義學習環境成為可能。

2.1超媒體技術有利於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

媒體技術是一種非線性的多媒體信息結構和信息管理技術,能夠實現對教學信息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它將圈、文、聲、像等不同媒體信息整合,將講解、演示、測驗等不同教學內容整合,將預各知識、當前知識與擴展知識整合,構成了一個豐富而生動的超媒體學習環境,從而有利於學習者自主學習。

2.2虛擬現實技術有利於學習者進行情境學習

虛擬現實技術是指通過特殊的輸入設備和一些能實現三維圖形和三維音效的特殊輸出設備來模擬人和環境間的交互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圖形、聲音和圖像再造逼真的情境,使學習者身臨其境。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虛擬地建立起與真實環境相近的學習場景,如虛擬物理、化學實驗室。

2.3網絡通訊技術有利於學習者進行“協作學習”

通過運用網絡通訊技術,可以將用户終端聯網,實時高效地採集、處理、製作、存儲、傳輸和顯示多媒體信息。在網絡學習環境中,學習者不僅可以共享豐富的信息資源,而且能夠利用網絡進行信息交流,突破了地域和時間上的限制。網絡支持的“協作學習”對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合作精神的培養和良好人際關係的形成有明顯的成效。

3、網絡教學應把墨的三個關鍵點

網絡教學不同於傳統的課堂教學,它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因而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3.1採用“主導―主體雙主模式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者是認知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同時又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認為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因此,網絡教學應採取既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雙主模式。

(1)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網絡教學進程中,學習者有時處於傳遞一接受學習狀態(教師幫學習者建立“新知”與“舊識”的聯繫),但更多的時候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主動思考和探索:在情境中自己確定問題,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自己進意義的建構。這其中包括蒐集辨別信息、提出假設進行驗證以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等環節。

(2)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進處於中心地位,但其主要任務是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習者形成學習動機,創設符合教學內容需要的多種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組織“協作學習”,把學習者的學習引向深入,監控學習者的學習活動,並適時給予引導和幫助。

3.2創設真實情境

(1)創設符合學習者認知發展水平的情境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習者,認知特點也不同。為此應仔細分析學習者的知覺、記憶、思維以及動機、經驗、情感等因素,找到學習內容與學習者認知結構的結合點,在創設自然科學領域中的學習情境時,用最符合學習者認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進他們對新知識的同化和順應,完成意義的建構。此外,所設情境應能把學習者的智力引向更高的發展水平。

(2)創設儘可能真實的多樣化情境

利用多媒體技術與虛擬現實技術創設逼真的情境,有助於調動學習者的所有感官和過去的經驗去探索與解決問題。而只有在真實情境中的問題才具有挑戰性和現實意義。創設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表徵知識的多樣化情境,將為學習者的探索提供多條路徑,以便隨機進入任一情境去學習,促進知識的遷移。適宜的、真實的、多樣化的情境,是進行支架式教學、拋錨式教學和隨即進入教學的前提條件。

3.3開展“協作學習”

由於知識的複雜性,學習者不可能對知識有全面的理解。同時,由於情境中問題的艱鉅性,學習者不可能完全獨立解決,從而使面對面的通過多媒體網絡進行的“協作學習’餓為必然。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張“協作”發生在整個學習過程的始終。

4 結束語

當前,網絡教學在各地蓬勃展開,成為新代教育技術領域的一個熱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學習理論歷經行為主義、認知主之後的進一步發展,為教育技術帶來了革命性影響如何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網絡教學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