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怎樣寫物理教學論文(彙總12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67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2篇《怎樣寫物理教學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怎樣寫物理教學論文》相關的範文。

怎樣寫物理教學論文(彙總12篇)

篇1:物理教學論文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有關物理教學論文,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鑑一下!

摘要:當前,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將物理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致使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難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長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學習效率較低。與此同時,忽視開展物理教學,學生對物理原理理解得不透徹。對於存在的諸多教學問題,以下文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現狀;對策

一、前言

目前,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想解決存在的教學問題,應注重開展物理實驗教學,使學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識,並多開展一些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創設活躍的教學環境,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同時,運用多媒體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高效學習物理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二、高中物理教學現狀

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將物理知識機械地傳授給學生,致使學生一時難以理解抽象的教學內容,導致學生的物理基礎比較差,漸漸對物理知識不感興趣,學生很容易出現牴觸和厭煩的學習情緒,不願意主動融入到物理教學中,直接降低學生學習效率。

另外,不注重開展物理教學活動,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致使教學氛圍沉悶枯燥,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物理知識,學生之間缺少互動和交流,逐漸失去學習動力,對物理知識掌握得不紮實,學生長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難以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同時,忽視開展物理實驗教學,導致學生不清楚物理原理的來源,不能快速理解物理知識,致使物理教學進度緩慢,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針對這一教學現狀,下文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三、高中物理教學的解決對策

1.運用多媒體創新教學方法,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積極運用多媒體輔助物理教學,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幻燈片,播放生動立體的教學內容,帶給學生全新的`感受,使學生主動學習物理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驅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更好地學習和理解物理原理。

例如:在學習“曲線運動”時,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出立體的曲線運動,使學生輕鬆記憶物理知識,主動探究幻燈片中的內容,快速掌握曲線運動的規律,進而加快物理教學的進度,充分體現出運用多媒體的重要性。通過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呈現出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學生清楚觀察到曲線運動,明確物理知識的原理,使抽象物理形象化、立體化,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學生不再感覺物理枯燥乏味,快速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識,從而逐步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2.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構建高效物理課堂

要想解決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問題,教師要多開展一些教學活動,如:物理知識演講比賽、製作物理知識海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感覺物理教學內容不再沉悶,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消除不良學生的不良情緒,創設活躍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置身於良好的學習環境中,順利完成教學活動中的任務,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自信心,不斷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和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歐姆定律”時,教師結合新課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進行物理知識演講比賽,促使學生提前做好演講準備,積極主動學習歐姆定律的內容,在全面理解的情況下進行背誦,通順、流暢地表達物理知識,進而取得最佳的比賽結果,不斷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使學生紮實掌握物理知識,從而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3.注重開展物理實驗教學,使學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識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開展物理實驗教學,使學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識,清楚物理原理的來源,明確物理現象,對物理公式的理解更透徹,可以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物理實驗,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效活躍物理課堂的氛圍,使教學環境不再沉悶,為每個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物理實驗的機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觀察實驗結果得知物理知識的變化過程,以及物理公式的來源和推導過程。例如:在學習“測定金屬電阻率”實驗時,教師先演示物理實驗的操作步驟,再組織學生進行操作,使學生全面掌握和理解實驗原理,清楚電流表和電壓表的使用方法,學會用電壓表測定電阻兩端的電壓,應用電阻公式,計算出流過電阻的電流,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

四、總結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改變了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印象,帶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物理教學中,轉變被動學習的狀態,同時,注重開展物理教學活動,以便於學生深入理解物理原理,並開展教學活動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運用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解決存在的教學問題,從而有效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徐益勇.高中物理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6,45(18):11.

[2]楊曉瑜.新課程下高中物理教學現狀及對策[J].學園(教育科研),2015,(6):130.

篇2: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本文主要從多媒體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教學的整合、動畫模擬與物理概念知識的整合兩方面探討了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整合效果,以期為廣大高中物理教師提供一些參考和意見。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物理;整合

物理這門學科的邏輯性較強,其實驗分析是驗證物理概念知識的基礎。因此對學生而言,無論是實驗分析還是理論知識的學習,都具有一定的難度。隨着新課改的推廣與實行,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信息技術引入物理課堂教學中,是一種動態教學模式。無論是將其作為實驗分析還是理論教學的輔助工具,都可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目的。

一、多媒體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教學的整合

物理屬於理科範疇,因此實驗分析與理論驗證是物理課堂學習的重要方式。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中主要是站在理論知識的角度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因此缺乏自主探究實驗現象和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隨着新課程理念的提出,學習的對象不再是“冷冰冰”基礎理論知識,而是理論教學與實驗分析相結合,並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營造輕鬆、愉悦的課堂教學氛圍,實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目的,並藉助現代信息技術傳遞物理實質。據心理學家所言,在課堂學習中引入多媒體技術,可以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使學習知識更加清晰明瞭地留在學生大腦中,記憶深刻。反之,採用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將會大大降低課堂教學效率。由此可見,將高中物理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並藉助多媒體技術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起到調節課堂學習氛圍和降低學習壓力等作用,從而在課堂學習中大膽表達自身的觀點和意見,集中精力探索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學習方法。例如,教師在講解高中物理“通電自感和斷電自感”試驗教學中,教師不能被動地按照教材步驟進行操作和演練。採用這種方式得出的物理實驗結論為:第一,燈泡在演示那一刻是熄滅的(亮的)。第二,燈泡在演示結束之後會熄滅。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得出“線圈對變化的電流有阻礙影響”這一結論,但是並不能直觀地觀察到“電流阻礙”的過程。雖然這個過程短暫,但恰恰是實驗探究中的關鍵問題所在,是這一章節課的重難點知識。這就需要教師改變實驗演示方式,藉助多媒體計算機作為實驗教學的輔助工具。比如在課前預習階段,提前下載一個Flash軟件,當演示到“電流如何阻礙線圈”時,就播放Flash軟件中的視頻實驗分析講解。學生在動態觀察和靜態學習中能夠對試驗內容有一個全面詳細的認知過程,進而在實驗探究中培養自主探究精神。再比如,在學習“自由落體運動”一課時,首先教師需要提前對章節相關資料收集起來,並準備好實驗分析和探究所需的設備和裝置,展開“羽毛和鐵塊”實驗設計和演示。其次,藉助多媒體設備播放有關“自由落體運動”的實驗視頻,並要求學生自主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實驗結果。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會對實驗結果進行猜想。一般認為在同一高度,由於鐵塊要比羽毛重很多倍,因此最先落下的物體是鐵塊。因此,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最後,得出實驗結論。在同一高度下,羽毛和鐵塊自由落體的速度相同。究其原因是假定了自由落體運動是在“真空”進行,不受摩擦力的影響。並在分析與探究物體受力情況時,羽毛與鐵塊只受“重力”因素的影響。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鐵塊和羽毛做自由落體運動的過程製作成動畫效果。當降落100m、200m時,靜止羽毛和鐵塊的運動畫面,這樣可以方便學生清晰觀察在同一水平線上,鐵塊和羽毛的下降高度。這樣不僅可以營造一種愉悦的教學氛圍,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動畫模擬與物理概念知識的整合

物理的學習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學生對物理的理解源於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實現釋放內在力量。但是在激發內在力量過程中,由於物理概念知識較為抽象化,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學生通過一些有效方式提升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度,從而由被動接受轉變成主動學習、思考和探究。這是一種典型的“自我效能感”概念。在這個概念中,提出了學生在學習上的個體差異、知識的判斷能力和信念等。並着重表明“成就感”才是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方式轉變的重要因素,也是學生激發自身積極情緒的重要動機。因此在實際學習中,學生就可以將自身興趣度與物理知識銜接起來,藉助現代信息技術設計物理生活情境,從而達到調動自身對知識的好奇度、求知慾等目的。並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對物理知識進行猜想和探究,並作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有效證據。比如,教師在講解高中物理“拋物線”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拋物線運動動畫來模擬拋物線的運動規律,讓學生觀察後得出拋物線概念、拋物線的運動規律、拋物線的基本特徵。提前準備好拋物線函數運動圖,將函數圖與物理中的拋物線運動模擬圖進行比較,並站在數學相關知識角度和物理相關知識角度全面系統地分析拋物線運動的基本軌跡和特徵,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程度,並提高學生獨立分析拋物線運動的分析和探究能力。與此同時,學生在掌握物理知識的同時鞏固了數學知識,也明白了其中兩者之間的聯繫,對於以後學習物理知識會更加容易。

三、結束語

實現高中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需要教師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以積極主動的態度藉助信息技術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整體質量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峯.淺談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整合[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9:157.

[2]房迅.如何將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整合[J].學週刊,2015,23:39.

[3]李寅峯.淺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必要性———以物理教學的優化整合為例[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03:197-198.

篇3:物理教學論文

關於物理教學論文

教學方法一直是大家研究的,各位,大家可以一起看看下面的關於物理教學論文,歡迎各位借鑑哦!

關於物理教學論文

摘 要:素質教育主要包括智能素質、品德素質、身體素質,以及專業美感素質等,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創造力又包含了許多非智力因素,如個性和獨立性等。教學實踐表明,在物理學科教學中,除了傳授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還應加強和改革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注意學生情感品質的培養和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特別是創造能力的發掘和培養,以期使其物理綜合素質達到全面和諧發展。

關鍵詞:物理教學 物理素質 創造力培養

素質教育是一種品質教育,這就要求在人的遺傳素質基礎之上,進一步提高人的綜合素養,從而達到提高專業品質、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之目的。本文主要論述在物理學科中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實施物理素質教育。

一、在物理學科中應注意情感品質的培養

人們對未知事物的衝動與好奇,是科學發現和探究的開端,正是這種好奇心引導着人類打開了一扇扇科學的大門,而學生則天生具有這種情感和品質。所有學習和研究過程中的快樂和喜悦都是建立在自己的辛勤勞動和思維過程的基礎上的,這種自身情感體驗是學習和研究過程中的重要情感之一。人們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還可以造就自己的客觀、公正、科學、無私的情感,因為任何學習和科學研究都要求人具有實事求是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因此,學習和研究物理這門學科的過程,本身藴含着各種積極的情感,這也正是進一步培養情感品質的過程。

物理學科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生活經驗的積累等,這就使得一些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產生畏難心理。對於這種情況,如果老師不加以及時的正確引導,就會使學生長期處在一種恐懼、膽怯和過度焦慮之中,這無疑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甚至完全失去信心。

二、物理教學應以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為主

在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特別是理論型邏輯思維能力,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首先,無論是升學還是就業,高中生都需要進一步深入學習,開拓思維領域,非常需要抽象邏輯思維。同時,高中物理更加嚴密,具有公理化邏輯體系,對於高中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其次,高中生的心理年齡特徵已從國中時的抽象邏輯思維由經驗型向理論型水平的轉化,並逐步完成。這就意味着他們思維逐步趨向成熟,可塑性逐步變小。因此,在高中初期階段,教師應對這個問題有個清醒地認識,不失時機地培養和提高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促使其順利地完成從經驗型向理論型水平的轉化。

三、注意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從現象中感知物理意義

物理學科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物理規律和定律都是從現實生活中注意觀察發現的。比如,伽利略觀察吊燈的.擺動發現了單擺的等時性,牛頓對蘋果落地的思索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通過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是一種很好的激勵和引導學習方法。比如,油罐車後面為什麼要拖一條鐵鏈尾巴呢?在乾燥的季節裏,在黑暗中我們把化纖衣服脱下來,通常會看到火星閃爍,這究竟是什麼現象?通過教師引導和啟發,學生往往會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

四、創造成功機會,增強學生自信心

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普遍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獲取承認、取得成功的需要和渴望。成功時,會興趣倍增,情緒高昂,幹勁十足;失敗時(特別是多次努力失敗時),就會產生畏難情緒,興趣全無,死氣沉沉。實際上,有些學生感到物理難學並不都是因為他們的智力問題,相比而言,非智力因素佔相當大的比重。因此,儘量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促學方法。

在物理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把教學內容設置成梯度和不同層次,開展內分層次教學,以適應學生不同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使他們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取得學習上的成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例如,在設置課堂提問時,可根據問題的內容選擇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回答。在佈置作業時,可根據不同班級、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五、物理素質教育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對學生進行物理素質教育中,其目標並不是側重於促進和儲存知識,而是側重於向學生提供有助於創造力培養、開發、形成的教育和指導,進一步發掘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從教育目標來看,學校教育不能只限於給學生一種專業的訓練,而是要培養具有較高文化品格和文化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人。目前,我國大部分學校畢業生實行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這對學生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是一個全面的考驗。從當前學校教育來看,由於應試教育根深蒂固且遺留問題眾多,就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來説,物理教育教學中應注意和妥善處理好以下兩個問題:

(一)“基礎知識”和“創造力”的關係。基礎知識是人們從事生產和社會活動最基本的知識,是進行科學創造的基礎。因此,要想開發、挖掘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就必須加強基礎知識教學,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只有掌握“熟”才能運用“活”。俗話説“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

(二)“智商”與“情商”的關係。由於我國傳統和國情所致,一般都非常推崇早期智力開發。如教幼兒一歲學認字,兩歲學算術,三歲背唐詩等。有一種錯覺,以為給孩子加壓加量是一種早期教育,是一種智力開發,並以為這種加壓加量的智力開發與孩子的智力發展相掛鈎。實際上,一味地加壓加量的所謂“智力開發”帶來的必然是“囫圇吞棗”或“學多悟少”的負重。

創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現形式,但創造力與智力並不完全成正比。許多科學研究表明創造力與智力並不絕對相關,即創造力高者智力一定高的,而高智力者不一定是高創造力者。因此,一個富有創造力的人,除了其高智商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情商。在學校教育中,如果不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忽視創造性的挖掘、開發和發展,充其量也只能算是“高分底能”。

總之,學校開展素質教育,不僅要重視智力開發,而且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特別是創造力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的頑強意志和良好品質。使他們在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發展上達到高度的和諧統一。

篇4:物理教學論文

情境創設在物理教學中應用分析

摘要:國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創設更有利於探究式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的積極性,使得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基於此,文章提出了在國中物理教學中進行情境創設的具體措施:創設寬鬆、平等的教學情境;創設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創設針對性、趣味性強的實驗情境。

關鍵詞:國中物理;情境創設;新課標

筆者從事國中物理教學多年,在不斷探索和創新物理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遇到過來於自學生和教師自身的很多問題,比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缺少學習興趣;教師對一些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的教學生硬直白,不能使複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形象化,因而造成物理教學效果不好,總體教學質量不佳。

針對這些問題,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從情境創設的角度提出如下解決辦法。

一、創設寬鬆、平等的教學情境

學生們需要快樂,快樂才會使他們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但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看到有些教師因為急於求成而變得脾氣暴躁,對學生大聲訓斥,嚴厲批評,甚至發生一些暴力行為。

為了改變這一現象,使學生在愉悦的氣氛中掌握知識,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利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克服緊張和不安,改變節奏太快、壓力太大的局面,努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維持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寬鬆、平等的學習氛圍裏自主探究,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1]。

為了避免課堂教學過於枯燥,教師應多舉一些淺顯易懂、生動活潑、簡單有趣的例子,活躍課堂氣氛,儘量不讓學生產生怯場心理,使學生敢於質疑,敢於提問,敢於討論發言,從而避免引起學生產生思維疲勞和反感情緒。

這些都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學生,詳細理解教材,創設出最適合他們能力的、寬鬆的、平等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並保持學生探究學習的慾望和動力。

二、創設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

沒有問題的學習,是盲目無效的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討論尤為重要。

有些現象學生有了疑問,教師先要引導學生之間互相討論、求證,他們在討論過程中會逐漸地去尋找正確答案,此時教師再針對相關知識提出新的問題,創設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力爭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

例如,在講解影響蒸發的因素時,教師可提出以下問題:“要想使濕的衣服儘快變幹應該怎麼辦?”讓學生結合平時的生活經驗想出自己的辦法,辦法越多越好。

學生會想出用火烤、攤開曬、用電熨斗燙等方法。

在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同時,讓學生之間互相討論,每一個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知識積累提出不同的見解,此時教師可以順勢引導,就學生提出的每一個方法逐個分析,師生之間展開拉鋸式的辯論,教學過程從而變成了不斷地質疑和釋疑的科學探究過程,答案便會清晰明瞭起來。

三、創設針對性、趣味性強的實驗情境

實驗教學是國中物理教學中最直接有效的教學手段,對形成物理概念、導出和理解物理規律、鍛鍊學生探究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於教材,認真研究教材,針對新課標和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實驗的內容,並且在教材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和創新,昇華實驗教學,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特殊作用[2]。

例如,在教學汽化的兩種方式之一———沸騰時,教師可提出:“壺裏的水在燒開的過程中會逐漸變少,這是為什麼呢?”教師可讓學生進行水的沸騰實驗,仔細觀察水燒開的過程。

加熱的過程中,讓學生準確記錄相應的數據。

隨着水温的不斷升高,燒杯內水的變化越來越激烈,學生的`興趣也會越來越高。

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漲,課堂氣氛隨之熱烈,教師在引導學生正確安全做好實驗的同時,和學生探討如下問題:氣泡為什麼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氣泡為什麼在水面破裂?水為什麼在不斷減少?在這個過程中温度的變化如何?引導學生積極觀察和思考,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明之處繼續進行實驗來觀察並驗證,或者和周圍同學討論。

這樣一來,不僅物理課堂氣氛逐漸活躍了起來,而且還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好“度”,只能幫助和指導學生,具體實驗還是要由學生親自完成,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動手、動腦及思考空間,這樣才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鍛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四、結語

創設多種行之有效的情境,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通過師生雙方協調配合、共同努力,做到“誘導、引導、指導”並舉。

這樣就可激勵學生學習的新思維、新方法,使學生在活潑愉悦的情境中做到動中思、思中議、議中明,通過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和協作互動的討論、推理、歸納、概括,逐步得出結論,形成技能,最終達到提高國中物理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雒亞妮.如何實施國中物理有效教學[J].數理化學習,2014(5):73.

[2]王雄.國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的研究[J].新課程(上),2014(8):211.

談國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

摘要:我國傳統的物理教學偏重於知識的傳授,把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機械模仿和死記硬背當中,忽略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只有在學生和教師都具備創新意識和理念的前提下,才能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

基於此,文章提出在國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具體途徑:對實驗教學進行改革;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組織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國中物理;中學生;創新意識

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只有創新才能推動科技的進步,才能使社會不斷向前。

創新教學就是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使其具備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

從國中階段就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大有裨益,所以本文就目前國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一、幫助學生樹立創新意識

在國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絕不是通過一個實驗或是一次活動就能實現的,這是一項系統性較強的工作,要求物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必須多使用科學性高、趣味性強的教學方法來充分調動起學生自主探究的慾望,並將“我要創新”的理念滲透到每一節物理課堂的教學當中,依據物理課程的教學內容及學生自身的特徵給予其足夠的思考和想象空間,為學生創造一個樂於創新、敢於創新的平台。

筆者認為,國中物理教師應從以下兩個方面着手幫助學生樹立創新意識:①物理教師應充分理解新課程改革的有關精神及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將理論和實踐教學相融合。

只有教師具備了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才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開展創新教育。

②深入研究國中物理教學的方法;對國中物理教學當中所使用的教材進行創新性的使用;對於新出現的問題不斷進行研究,探討出改進的方法;使教學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和發揮。

二、教師自身應具備積極的創新意識和理念

由於教師是對學生施行創新教育的執行者,因此作為教師自身應具備積極的創新意識和理念,假如教師本身在主觀意識上就對創新教育心存排斥,那就更談不上對所教學生進行創新教育了。

在國中物理教學當中想要有效地開展創新教育,首要前提和必要條件就是要求國中物理教師自身必須具備積極良好的創新意識和理念,並對創新教育有科學的、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國中物理教師還應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在開展創新教育時,物理教師應把教學實踐與創新理論結合在一起,再運用創新型的教學方法創建自由、開放、活躍的物理教學課堂,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加入到國中物理課堂的學習和討論中來,繼而起到對學生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和提升的作用。

篇5:物理教學論文

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那麼對於國中物理課而言,如何探究呢?筆者認為探究課離不開“質疑”,提出問題後基於自己的原有認知收集證據推理得到結論,對於自己探究得到的結論在展示前,自己反思其正確性,即再次質疑,重新收集證據,或是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應用到更一般的對象分析中驗證其正確性,最終得到正確的結論.整個環節.例如,筆者在和學生一起學習“光的直線傳播”這節內容時,給學生提供日全食圖片,這是學生較為熟悉的現象,同時拋出問題:日全食現象藴藏着怎樣的光學知識呢?對於這個問題,學生都能從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認為這是太陽被月亮遮住了導致的.很自然地聯繫到另一個問題:“光在物質中是如何傳播的?”“是不是沿直線傳播的呢?”有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呢?生活中學生能夠找到“影子”的例子,思考如果光可以彎曲,那麼按道理就沒有影子,但是光路是看不見的,如何進一步驗證光的直線傳播呢?為了讓學生能夠自己找到證據並解釋問題,給學生提供了足量的器材,分組合作探究.課堂上,學生大多能找到如下三個證據來證實自己的猜想:實驗1激光筆作為光源,激光射向裝有煙霧的'礦泉水瓶,觀察光傳播的路徑,證實光在空氣中能夠沿直線傳播.實驗2激光射到水中,為了提高可見度,水中可融入適量的豆漿或牛奶便於觀察光傳播的路徑,實驗現象證實光在水中(液體)中能夠沿直線傳播.實驗3用玻璃磚代替水做實驗,可以證實“光沿直線傳播”.而教材中的結論是在“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直線傳播已經感知到了,為什麼要強調“同一種均勻介質呢?”這一質疑,帶動了思維進一步發展,有了收集“新證據”,修正結論的需要.筆者在學生有了心理需要的時候,給學生做了一個“光從空氣進入水中,發生折射”的演示實驗,讓學生感知概念的準確性,同時也為後續學習打下基礎.

篇6:物理教學論文

隨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地學校在科學教育理念的指導下,不斷地探索更多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教學模式,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而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僅僅表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還要視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而定,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物理學科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學科,對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能力發揮着獨特的教育作用,國中生剛剛接觸物理學科,對其學習的內容和方法不甚瞭解,需要老師當好“引路人”角色。為了提高物理學科的教學質量,我們應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為學生提供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主要策略有:

一、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氛圍

雖然物理是國中生剛學習的學科,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出現各種物理現象,如,摩擦、沸騰、凝結、聲音的傳播等,都是物理探究的學習內容,所以,物理對學生而言既陌生又熟悉,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現象來驅動學生去自主探究現象所藴藏的科學理論,以有趣的物理現象作為學生學習的動力,逐漸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由於教學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應從改革教學課堂開始,活躍的課堂氣氛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物理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在課堂上可以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如,冬天時衣服上產生的靜電、彩虹的形成、近視眼鏡的原理等,針對這些物理現象讓學生在課堂中發散思維,積極思考,説出自己的理解,再由教師進行評價,糾正錯誤觀點,有助於學生有效加強學習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二、注重實驗教學,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物理是一門與實驗密切聯繫的學科,很多科學理論都要通過實驗得到驗證。在我們新課標國中物理的教材中,更加註重對實驗的探究,鼓勵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來加深對科學理論的理解。然而有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節省教學時間並沒有讓學生動手做實驗,而是通過課件演示或者根據教材內容講解一下,忽視了動手做實驗的重要性,這並不利於學生學習物理。一方面實驗能把學生帶到一個學習的氛圍裏,因為進到實驗室後各種實驗物品會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慾望;另一方面自己動手操作實驗和觀察實驗更能牢固掌握知識點,從而提高國中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在測試沸水的温度時要使用温度計,由學生親自動手測試可以有助於學生了解温度計的構造與讀法,正確使用温度計。

三、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國中生學習的科目越來越多,學習壓力越來越大,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也為了提升教學質量,教師應對學生加強學法指導,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過去學生學習比較被動,效果不理想,因此,倡導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自主學習,主要是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步一步地由學生自覺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合作學習,主要是調動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在學習過程中以小組合作競爭的形式來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探究學習,主要是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並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討論,最終得出結論。這三種學習方式都建立在學生自願學習的基礎上,同時又為學生提供學習動力,讓學生共同分享學習的樂趣。

四、以導學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導學案是一種廣受歡迎的教學策略,是教師為實現教學目的、引導學生學習的教學設計,表現為教師對學生學習的逐步深入引導。導學案也就是要把學生導入學習過程,可作為學生預習的指導材料,為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實驗步驟可通過導學案的形式來進行指導,讓學生了解實驗過程。教師要在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難度、學情的基礎上設計導學案,為學生提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為了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偶爾在學案中增加一些有趣的內容或者寄語,讓學生學起來更有動力。國中階段是學生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各項學習活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物理教師應在瞭解國中生學習特點和需要的基礎上,運用多種的教學策略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篇7:物理教學論文

一、充分準備,引導學生動手探究實驗

物理老師在上課前應充分備課,瞭解學生的性格,清楚地掌握每個學生的特點。教師關注每個學生,讓不同特點的學生實驗能力得到提高,達到探究實驗教學的目的。在課堂上加以正確的引導,才能有針對性地激發他們的探究實驗興趣,使每個學生通過實驗能夠有所得。同時,教師應顧及探究實驗能力較弱的學生,鼓勵他們探究實驗、體驗實驗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實驗,產生持久的興趣。隨着學習的深入,探究能力的不斷增強,教師還應提供機會,通過學生自己的更多實驗來認識規律,瞭解探究目的,產生較強烈的學習物理的願望。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強調學生不僅要用腦思考,而且要用眼睛觀察,用耳朵傾聽,動手操作。探究實驗要求我們既要重結果又要重過程,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機會。

二、實驗探究中的師生關係

在探究實驗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學習,若課堂上過於嚴肅、呆板,學生提不起興趣,就不會積極參與。和諧的師生關係,能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喚起他們內在的求知慾和創造激情,產生強烈的自信和自尊。因此,構建新型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探究實驗必須具備的條件。在實驗探究教學中,教師或教材只不過創設若干實驗的條件,至於如何做實驗探索,實驗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操作、實驗,然後填寫數據,這樣學生是體驗不到探究實驗的樂趣的。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實驗。如教學“摩擦起電”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毛皮與膠棒、絲綢與玻棒互相摩擦,再互相接近,觀察發生的.現象。探究前,讓學生自行設計探究方法、步驟及觀察目的,然後讓學生説一説,教師再指導學生認識,用毛皮摩擦過的膠棒和絲綢摩擦過的玻棒,當兩棒相互接近時,會產生什麼現象?同一種棒接近時,又有什麼現象?兩種現象一樣嗎?你認為原因是什麼?如此實驗過程和實驗目的就明確了,學生能排除其他干擾,很快探究出正確的結論,提高實驗效果。通過學生親自操作、教師的指導,師生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探究實驗有利於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在探究實驗過程中,教師還要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既充分體驗合作的快樂和羣體的力量,同時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和羣體意識。探究性實驗時可採用3~5人一組,根據學生的特點,組內分工要明確,注意發揮每個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作用,儘量使每個學生都有鍛鍊的機會,既分工又合作。在填寫探究報告、設計實驗過程、分析實驗數據等工作中,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觀點、想法進行充分的交流和討論,要使學生認真聽取與同組的不同意見,而發表自己的意見時則應有充分的根據。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其能力不斷加強。加強交流和總結,可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如探究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活動中,要由小組內成員進行合理分工,分別完成計時、測距以及運動等工作,每個工作都要認真細緻,任何失誤都會影響到探究活動的結果。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儘可能讓學生交換角色,以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四、做好總結和對學生的評價

實驗結束後要認真做好總結,老師應要求學生認真寫好實驗報告,整理實驗用品,做好整潔工作。小結要全面指出學生實驗中的優缺點,並分析原因。對於理論的東西要進行總結概括、科學分析,實事求是地得出結論,從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苟的精神。對學生的評價應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獨特性,採用多種評價方式,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學生從評價中得到自信、自尊,充分享受成功的快樂。總之,物理實驗探究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求知慾,自主學習,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篇8: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微課程非常適合用於分層教學。微課程的使用可以起到提升教學活動效率,提高知識傳授質量的作用。作為完整的教學體系,微課程包含了一系列獨立的教學設計、教學開發、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過程。筆者在本文中將就微課程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使用作相關闡述,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微課程;國中物理;教學過程;方法

一、微課程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和現狀

作為國中物理教學的重要創新途徑,微課程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活躍度。不同於傳統國中物理課堂教學氛圍,微課程以視頻為載體的授課形式兼具精幹精練的特點,非常適合國中物理教學。微課程還可以直接存儲,如果學生需要使用,可以再次拿出來觀看。每個國中物理微課程都是對某個知識點的解説,學生可以利用微課程鞏固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而對於國中物理老師來説,微課程的出現,是對教師專業素養的新要求。作為教師,應積極適應微課程的要求,打破傳統的國中物理教學模式。實現實時教學,銜接好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越是成功的微課程教學,越能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量身定做的微課程資源,學生只需要針對自己的學習需求,在任何時刻任何地點打開資源學習觀看即可。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解放了傳統課程中的桎梏,同時也讓國中物理教學空間得到了無限的擴大,教師的教學不再侷限在課堂中,學生也可以實現靈活學習,重點鞏固。在國中物理教學中,微課程的發展將有效補充和提升國中物理教學水平,構建更為有效的國中物理教學模式。

二、微課程的特點及發展意義

微課程中的“微”字是指每次所錄製的視頻中講解的知識點都很小,很精細。由於講解的內容少,所以微課程授課時間少,教師製作方便,學生使用快捷。一般來説,微課程都是緊緊圍繞一個單獨的知識點來講解,開門見山,沒有鋪墊和引導,重點突出,精細而有針對性。這些特點讓微課程具有了移動式學習的優勢,特別是在當今節奏快,碎片化時間多的今天,微課程的出現能有力地起到知識的傳授作用。不同於過去一講就是一兩個小時的模式,微課程時間一般都控制在10分鐘以下,非常適合現在的社會文化傳播要求。同時也要意識到,微課程雖然有一個“微”字。但從根本上來講,微課程還是“課程”。特別是在國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所製作的微課程資源是以視頻為載體進行傳播的。在這短短几分鐘內,微課程依然構建起了一個完整而獨立的教學環境。所以在國中物理教學中,微課程不僅要進行教學課件引用,還要配合教學講義,教學素材和教學案例進行製作。“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就是指微課程的短小獨立。當然,微課程也可以作為教學反饋素材供國中物理教師相互交流教學經驗。學生對於自己遇到的物理難點,物理實驗操作中的困惑都可以及時反映給教師。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微課程的製作。這樣一來,相比於傳統教學中,教師一個個去講解,去補課,去解答的模式微課程的出現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24小時隨時在線隨時重播可反覆使用的學習資源,同時也能提高教師統一講解的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三、微課程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使用

(一)強調系列化的使用

對於微課程來講,本質上是依託於整個國中物理教學課堂而存在。雖然微課程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它如果脱離的國中物理教學課堂的背景,也就失去了絕大部分的使用意義。所以在微課程的使用中,應緊緊圍繞國中物理教學的實際情況,分析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立足於課程體系的全局來考慮微課程的設計,形成微課程與國中物理教學的系列化使用模式。如先劃分好國中物理的知識點,再從知識點出發,設定微課程的主題。分散來看,微課程可以獨立講解某一個知識,但所有的微課程聯繫起來,要達到串聯起整個國中物理知識體系的目的。而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微課程使用中,對於微課程的練習設計,對於微課程的實施,微課程的使用評價和反饋這一塊,則要根據學生的真實觀感進行實時的調整,逐步摸索出一條適合班級學生使用的微課程設計之道。

(二)強調實際化的設計

考慮到微課程需要控制在10分鐘之內,所以國中物理教學中,應根據知識點的難易程度來設計微課程中的話題和實驗內容。如在《浮力》的學習中,教師在設計微課程時,要先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好教學情景。在微課程中列出知識的學習提綱,以幫助學生快速適應微課程的講解氛圍。如筆者就對此節課的微課程作了三個問題的引入:浮力是什麼?浮力會引起什麼現象?浮力的方向和計算公式是什麼?這三個問題實際上就已經對浮力這一節課的知識點進行了分層。在微課程短短几分鐘的講解中,實際化的課程設計就在於直接切入知識點的本質,直接對知識點進行鍼對性實驗和講解。接下來,筆者引用了會考中浮力的實驗題目:用手壓住瓶蓋,把塑料瓶浸入水中,浸入水中的體積是2×10-3m3,這時塑料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呢?運用動畫的形式把整個實驗過程模擬出來,然後進行講解和標記,讓學生乾脆利落地瞭解浮力的推導過程的作用類型。

(三)強調教學難點的重點闡述

對於微課程的製作來説,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進行教學難點的重點闡述。從教師的角度來説,微課程應體現出對知識的預設性。教師應通過作業和訓練題來了解學生物理知識的薄弱點。只有瞭解到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才能更為有效地設計出微課程的重難點。一般來説,筆者會對學生提出的簡單問題當場解答,而對學生提問頻率高,知識價值高的問題,則及時調整為教學的重點。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微課程在未來將得到更為廣泛的使用。在筆者看來,只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微課程也應遵循這一原則進行設計和製作。

參考文獻:

[1]任心燕.微課教學研究初探[J].北京宣武紅旗業餘大學學報,20xx(1).

[2]吳鐵飛.淺析物理實驗微課的設計與製作[J].科技視界,20xx(31).

[3]廖蘭蘭.國中物理微課程設計與開發初探[J].湖南中學物理,20xx(4).

篇9:物理教學論文

1.多媒體技術的教學優勢

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大學物理課堂教授的知識的容量,因為老師可以不用逐句逐字的寫在黑板上,可以通過關燈片很具體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這樣同樣一節課的時間,學生看到學到和聽到的內容會更多。多媒體的教學還不受時間和地點的侷限,對於一些課堂上書本不能表達的知識可以通過網絡的形式在線進行搜索。這樣,學生可以學到的物理知識的全面性更強。同時,利用網絡,可以版主學生、教師和學校在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下,隨時可以進行溝通心得和了解最新的知識。在大學物理課堂上,用多媒體可以表現想要表達的圖形、聲音、視頻和文字等等,這樣會使課堂變得更加的活潑生動。在課堂上,學生可以聽到看到更形象的知識,因為形式的多樣導致學生的印象比較深刻,這樣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於想要表達的知識,教師可以選擇變化多樣的字體,對於重點可以標註的更明顯,那麼學生能夠更快的抓住課堂的重點,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通過多媒體的教學,不僅能夠增大課堂的知識容量,同時可以突出重點,讓學生學習起來更有效果。

2.在大學物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必要性

2.1形式靈活可以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可以實現用更形象生動的方式去表達物理知識,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會更加直觀。多媒體技術可以對教學內容中比較難懂抽象的概念進行現象再現,把難以弄懂的問題變得更加具體,這樣深澀難懂的物理知識就會變得有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對學習物理有了繼續深入探索的願望,就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比如在闡述物理中地球在宇宙中的關係時,如果只是老師單調的口頭表述,就讓學生很難想象那種形式,利用多媒體放映動畫時,就會比較容易理解。

2.2可以增強物理實驗教學的成效

在大學物理中,有很多的實驗要進行闡述。對於大學物理中實驗是比較多的,如果都逐一帶學生去做實驗,那麼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設備,有的實驗學生也會比較生疏,就需要用多媒體先對物理實驗進行演示,這樣就可以增強物理教學的成效。對於一些物理實驗,學生做過了也許就忘了,通過多媒體教學,學生還能幫助學生回憶起實驗,達到加深記憶的作用。對於一些比較抽象的物理現象,比如透鏡成像或者波的干涉等現象,老師講述,學生想象就比較難,這時如果用多媒體的動畫來呈現這些,就能讓學生更具體的瞭解。還有一些實驗是比較危險的,或者難以在實驗室完成,這時就必須通過多媒體來演示實驗的過程,使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也能有形象的瞭解。

3.大學物理教學中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方法

3.1多媒體中的網絡平台技術可以幫助物理教學

大學物理教學中,它的內容多而難懂,覆蓋面比較廣。但是在大學課程的安排中,物理的課又不是夠多,所以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之後如果有問題就沒有地方可以問。這時教師就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建立公共交流的網絡平台,學生有問題可以再網絡平台上提出,教師在有時間時就可以查看問題,並給予及時的解答。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就能及時的解決,在複習時變得比較容易,因此,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興趣就會越來越高。同時對於課堂上老師的教學資料,有時學生會來不及記錄,或者有的實驗視頻比較好,教師都可以將其放在網絡平台上供學生瀏覽和下載。在網絡平台上,還可以設置多媒體試卷網絡評價系統,日常學生可以進行下載或者在線答題,測試自己的`物理知識學到是否紮實,然後在真正的考試到來時,就能夠應對自如。對於這套測評系統,要讓學生能夠準確的填自己的信息,這樣可以讓教師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利用多媒體中的網絡平台,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物理,教師更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3.2將真實的實驗和多媒體演示實驗相結合

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是基礎,是物理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對物理實驗進行演示,這樣讓學生更加形象的瞭解實驗的過程。通過教師精心選擇的演示的物理實驗,能讓學生腦海中形成更具體的物理圖像,對重點和規律更好的把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可以把物理的真實實驗所需要的設備和內容及步驟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這個實驗,從而進行有機的融合。利用多媒體,可以避免在實驗室無法做實驗和時間空間的限制,保證了學生在實驗條件無法滿足的條件下,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實驗。

4.結語

在大學物理的教學中,由於物理知識的內容多,並且物理實驗也多,這就需要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因為多媒體技術可以提高視聽效果和用更形象的方式去表達大學物理中比較難懂的知識和實驗。在用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的同時結合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大學物理教學的成效。所以,在物理教學中要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研究和運用,這對大學物理教學有深遠的意義。

篇10:物理教學論文

摘要:人類的一切理論知識都來源於生活,物理知識也不例外。新課標和新課改特別重視學生的探究學習,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我們應該儘量讓學生去體會和探究物理理論來源於生活的過程,再現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得出的情境,讓物理教學回歸生活本身,使物理教學返璞歸真。同時生活又是學生學習物理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教會學生觀察生活、再現生活、體驗生活,從而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關鍵詞:物理教學;情境再現;生活

我們知道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教學“生活化”迴歸作為現代課程發展的重要理念,已經滲透到各國的課改中,以學生擁有的生活知識為契機,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逐步由課堂教學系統向社會生活系統轉移,理論與生活相結合,學以致用。

一、讓教學過程和學生的生活體驗結合

物理教學關鍵在於貼近生活,走進生活,融入生活,生活是物理的源頭活水。也就是説,我們要想讓學生去揭開“物理”這門學科的神祕面紗,就得先把它放入生活的現象與實際中;注重引導學生用物理知識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自覺應用物理知識分析、處理簡單的生活問題,讓物理真正走入學生的生活,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物理教學滲透學生的生活,走物理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物理教學回歸生活,應該是物理教學的返樸歸真。所以教學中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重視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的書本。所以物理教學應密切聯繫生活,立足於生活展開探究;我們身邊許多的物理知識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應注重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走出教室,研究發生在周圍的事物。例如所有人都知道天空是明亮的,是藍色的,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為什麼地球上的天空是明亮的,而在太空中雖然陽光強烈,但宇航員向其他方向望去,卻看到天空是黑暗的,甚至可以看到星星,引導學生去了解康普頓效應,並且告訴學生,康普頓在研究陽光在空氣中的散射現象時,發現了散射光的波長比入射光的波長大,而這與經典學説也就是光的電磁理論是不相符的,於是,康普頓借鑑了愛因斯坦的光子理論,從而發現了康普頓效應,發現了光子的動量,為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論又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在這種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中,學生們體會了發現的喜悦和成功的樂趣,並能感受科學家們的研究過程。觀察和體驗生活同樣可以為學生解決物理學的實際問題帶來有益的和巨大的幫助,學生解題中出現的錯誤往往是因為審題出錯,而審題出錯的原因往往又是因為對生活的體驗不夠,對題目中所涉及的物理情境缺乏體驗。

第二,教學中應注意再現生活情境生活化教學不僅在於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多少,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體會物理知識得出的過程和應用物理知識去理解、解決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去學習新知識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應緊密聯繫生活、生產、科技等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觀察、解釋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如學習《能量轉化與守恆》這一章節時,我們要這樣創設問題情景: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恆的,一種形式能量的減少,必然對應着另外形式能量的增加,總能量是不會減少的,那我們為什麼還要節約能源呢?要讓學生通過閲讀和理解課本內容,並去思考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弄清楚:雖然自然界中的總能量是不會減少的,但自然界中能量的轉化和轉移是有方向性的,能源也有品質之分。比如我們點亮電燈,電燈在發光的同時,還會向四周環境例如牆壁、空氣等散發熱量,周圍環境吸收的這些熱量就屬於是能量耗散,不可能再回收起來供電燈發光了。再比如汽車行駛中的能量耗散問題。學生弄清楚了這些知識,就會懂得珍惜能源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能做個具有節約節能意識的高素質的現代人。

二、讓物理教學和社會實踐結合

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最終是學以致用,如何將物理理論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讓這些知識更好地服務於社會:

首先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地安排學生進行一些探索性的`生活小實驗,並寫出實驗報告;如用簡易的飲料瓶製作火箭,自制反衝實驗裝置,利用飲料瓶再現完全失重的情景,提高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使學生養成勤於動手的習慣,提高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其次,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個積極且行之有效的辦法,真正體現出物理從生活中來最終又服務於生活,指導生活實踐,教學中經常創造機會組織學生深入實際生活,在生活中尋找培養學生探索精神的源泉;如學習《遠距離輸電》後,讓學生走出課堂調查我國水力發電站的建設情況,關心三峽發電站產生的電能是如何輸送到用電區域的,並參觀當地的變電設備;學習《萬有引力和航天》後,組織學生觀看我國發射神舟號系列載人飛船的發射和運行錄像,讓學生體會發射和運行中的超重和失重,並分析火箭運行中的具體問題。通過實踐教育,使物理教學變得有血有肉豐富多彩,學生易於接受,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增強自信心,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樹立了STS觀念,建立了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增強學生的生活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總之,物理教學中要重視情境再現,就是要讓學生從生活知識中學習物理知識,在生活體驗中提煉物理知識,在對生活的體驗中提高分析物理問題的能力。這種物理教學觀,不但讓教師認識到教學要走進生活、服務生活,為學生學習物理拓展一個新的途徑,而且為物理從書本走向生活,從理論走向實踐架起一座可靠橋樑。物理教學離不開生活情境,生活中處處有物理,也處處用到物理。物理教學的生活化,不僅可以克服傳統物理教學中枯燥、乏味的弊端,而且優化了教學過程,使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篇11:物理教學論文

學習貴有疑!實踐經驗表明,學生一旦缺乏批判精神,則勢必缺失明辨是非,接近真理的自信.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當形似質異的問題擺在學生面前時,缺乏批判精神的學生往往會被外在表象所迷惑,在概念認識上舉棋不定,處理問題則往往容易出錯,是不是這些學生頭腦中沒有概念呢?不是,而是缺乏比較,缺乏從細碎處着手辨析的意識和能力.例如,我們在和學生講“相互作用”與“二力平衡”這些問題時,下面一道例題非常常見,但是學生初次遇到時,缺乏批判精神的學生往往會做出錯誤的選擇.

例1教室裏的一張課桌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則下列關於平衡力的説法,正確的是

A.桌子受到地面的支持力與桌子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B.桌子的重力和桌子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桌子的重力和桌子對水平地面的壓力力是一對平衡力

D.該情境中不存在平衡力分析

這個問題學生為什麼會出錯?學生思維的薄弱點在哪裏?筆者認為,學生在“相互作用力”與“二力平衡”的理解上出現了相互干擾的問題,或者説對“二力平衡”的四個條件不夠清晰,只是浮於表面,最終出現了錯亂,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只是記住了“等大,反向”,而沒有注意“共體”即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這一首要條件,同時也給學生滲透了分析力學問題首先必須確立“研究對象”的意識,同時對於國中物理,後面還要學習槓桿,所以,還要強調兩個力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如此一來“共體、等大、反向、同線”的二力平衡條件就清晰了,認識也就不容易出錯.在講解本題時,藉助分析對“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這兩個概念有了新的認識,在辨析的過程中學生的質疑態度與意識有了提升,獲得智、能、情三個維度的發展.

篇12:物理教學論文

一、引導學生掌握物理解題思路

物理知識十分豐富,物理學習中的問題也具有着多樣化的特點,在物理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學生不可能找到一種萬能的解題思路來對問題進行解決,但是在物理問題解決能力的鍛鍊中,引導學生具備嚴密邏輯並構建步驟邏輯思維是十分重要的。在這種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中,主要的思路包括順退和逆推兩種。

順退解題思路主要是建立在學生對物理知識以及物理表現做出認知的基礎之上,這種自上而下的問題解決思路要求學生能夠對已知的變量和條件以及這些元素之間的關係做出認知,並遵循一般到具體的過程來推理出結果。具體而言,學生需要從物理問題已知條件入手,使用已經掌握的物理知識來對未知的內容做出推理,同時需要對這些未知的內容做出整理與分析,通過發現未知內容之間的聯繫來得到問題的答案;

逆推法則是利用未知的內容來獲取已知內容的過程,學生需要根據問題提出設問,並對設問內容和已知條件的一致性做出驗證。具體而言,學生需要從物理問題的答案入手,在已經掌握的只是種利用恰當的公式將物理問題所要得到的答案表示出來,這種公式被稱之為母式,同時,學生需要對母式的右端有無未知量做出觀察,如果沒有未知量,則學生可以把已知量寫進公式來得到結果,如果具有未知量,則需要從母式中將未知量提出並當做新的.未知量。通過逐漸推演,知道所列出的等式全部為已知量為止。這種問題解決能力思路的優勢在於能夠讓簡單的物理問題更加輕鬆和順利的解決,但是對於複雜的問題,學生卻往往難以入手。在此情況下,學生可以將問題進行分解,從而逐步對問題進行解決。

二、在物理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物理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能夠引導學生自主的對問題作出發現、探究,並對問題進行自主解決。探究性學習要強調引導學生對物理理論知識作出運用,尤其是要重視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開展體驗與實踐。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所獲得的學習成果往往與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具有一定的關係,並且學習成果建立在對現有理論知識作出創新和鑽研的基礎之上,但是受到理論水平的限制,學生還難以達到較高的科學發現水平,而教師也不用可以追求這一點內容。

另外,在探究性學習的開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實際問題來做出研究與解決,同時需要重視培養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對問題進行發現和提出的能力,當然學生對資料進行收集和分析的能力、得出結果的能力以及表達探究成果和交流成果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為了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有必要為學生創設具有開放性的環境,從而讓學生能夠輕鬆、自主的完成知識存儲、知識掌握以及知識運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