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致女兒的信》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27W

《致女兒的信》教案精品多篇

致女兒的信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閲讀,整體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

2.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3.瞭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況。

教學重點:

1.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2.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瞭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難點:

學生處於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階段,且無生活經歷,理解愛情的本質有些困難,加之現實生活中對待早戀的觀念,使得學生不太願意就這一敏感話題發表看法。

教學方法:

朗讀、複述、討論、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

1.藉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

繁衍 剎那間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無與倫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位立凝視 繁殖

2.查找資料,瞭解作者蘇霍姆林斯基。

導入新課:

19世紀偉大的詩人、劇作家莎士比亞曾經在一首詩當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想知道的。當我們遇到這樣的疑惑時,我們卻不一定敢向我們的父母發問,而有一個14歲的小姑娘向她的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而她的父親也在一封信中給了她一個詩意的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封《致女兒的信》。

介紹作者:

瓦西里·亞歷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烏克蘭卓越的教育家、教師、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教,擔任這所農村中學的校長、教師和教育者長達32年。蘇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暫,不滿52歲,但他卻持之以恆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寫作,奇蹟般地寫出了40部專著,600多篇論文,約1200篇兒童小故事。

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師、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們的。他把自己的思維、思索、建議和見解全部傾注在了他的著作當中,即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教師和父母應當歷經何等艱難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長為好學上進、聰穎、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亞·蘇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烏克蘭國內人人皆知並喜愛,而且在國外許多國家也被廣為出版,如眾所周知的《我把心給了孩子們》《公民的誕生》《給兒子的信》以及某些論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們更大的關注和濃厚的興趣。

閲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

1.朗讀課文,注意揣摩寫信人的心理和語氣。

2.瀏覽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4段:女兒提出問題及“我”(父親)對此的態度。

5~24段:回憶從前祖母給“我”講過的故事,得出愛情是什麼的答案。

25段:告訴女兒該如何對待愛情。

3.再讀課文,提出自己在閲讀中遇到的難題或值得思考的問題,集體展開討論。

提出問題,創設情景,作會文中父親的形象和文章的寫法:

1.你是如何理解愛情的?

提示: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向學生闡明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樣的問題問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麼?

提示:學生給出的答案一定會涉及父母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從而引出下面的問題:

1.文中的“我”對此的態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兒提出的問題看成是女兒長大的標誌,同時“我”對女兒的成長表示高興並給予充分的尊重。

2.“我”為何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説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提示:“我”用自己成長的經歷告訴一個正確的引導帶給“我”的巨大收穫,希望女兒重視。同時運用故事揭示這個抽象的概念,深入淺出,形象生動。

研讀課文,注重自己的體驗:

閲讀課文第5~25段:

(一)請同學複述文中的故事。

(二)分析、討論以下問題: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後,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後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

提示: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2.五十多年間,那一對男女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見下表)

開始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土地、一把鏟、一把穀粒

一年後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窩棚、一片成熟的穀物、一個嬰兒

五十年後

老頭和老太婆、圓木的房子、荒地變成了果園,地裏一片金黃的麥穗,幾個兒子在耕地,女兒在收麥子,孫子們在草地上嬉戲

三年後

老頭、金黃的麥穗中站着許多青年男女。

3.促使那一對男女(後來的老頭和老太婆)生活發生這麼大的變化的基礎是什麼?

提示:是他們之間相濡以沫的愛情。(愛情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故事中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程中去表現?這説明了什麼?

提示:真正的愛情能夠經歷時間的考驗。

5.五十多年裏是什麼維繫了他們的愛情?

提示:是忠誠、心靈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對人的愛情有何表現?為何多次寫到上帝的態度?

提示:表明愛情是人類獨有的,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只有人才能夠愛。

7.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提示:善待愛情:以人的方式去愛,(人類的愛情不是僅僅為了繁衍後代,還要給對方以幸福……因為愛情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品味語言:

1.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2.上帝久久地位立凝視着。隨後深沉地思索着離去了。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愛情,它高於上帝。這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人們世代交替,我們每個人都不免變成一環黃土,但愛情卻成為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本身來説,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

延伸拓展:

結合研討與練習三,對照文章,談一談你對愛情的理解。

《致女兒的信》説課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致女兒的信》是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一篇闡述愛情本質的文章,他説,愛情是充滿着美與力量,是歷經歲月考驗的忠誠,是心靈的追念。對於正處於青春期,渴望成長,對愛情有一絲朦朧隱祕渴望的九年級孩子們來説,本文無疑是一篇的幫助孩子們認識愛情、樹立正確的愛情觀的文章。同時,教育家又以其特有的方式訴説着對愛情的見解,淺白易懂的語言營造出一種詩意美好的童話氛圍,讓人在感受愛情的魅力的同時,折服於這種言語的魅力。因此,學習本文,不僅僅要了解、把握愛情的內涵和真諦,還要欣賞和涵泳蘇霍姆林斯基的獨具特色的語言。

教學目標:

1、欣賞文章淺白易懂、詩意温暖的語言。

2、把握愛情的真諦,獲得自己對愛情的正確理解與信念。

教學重點:

欣賞文章淺白易懂、詩意温暖的語言。

教學難點:

把握愛情的真諦,獲得自己對愛情的正確理解與信念。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的孩子今年只有三歲,可是已經常常拿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來問我了。比如“太陽為什麼落山?”“好吃的為什麼要和別人分享?”等等。我總是回答得小心翼翼,唯恐一句話不慎,誤導了他小小的心靈。我想,等到他再長大些,和你們差不多大時,説不定還會問我:爸爸,什麼是愛情?

不過,這個問題我倒不怕,因為我會給他看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兒的信》。

請學生閲讀預習提示。

(屏顯)“本文作者面對十四歲女兒提出的這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不迴避,不敷衍,而是用了一個充滿詩意的故事,闡釋了愛情的真諦。”

我們今天的學習就圍繞這兩句話展開。

板書“詩意的故事”、“愛情的真諦”

二、初讀故事,涵泳詩意語言

1、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複述文中故事的情節。

2、解讀“詩意”的含義。

課件:詩意: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結構

3、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7~23段,從中感受詩意。

(1)第一幅畫面:着重感受美的意境、美的情感。

指導朗讀。

(2)第二幅畫面:繼續通過品析語言感受美的意境和美的情感。

通過與第一幅畫面的對比,感受美的結構。

(課件)補充《關雎》,理解重章疊句、一唱三歎的詩化結構。

(3)學生齊讀第三幅畫面,共同感受詩意之美。

三、感悟主旨

1、齊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思考“愛情的真諦”是什麼?

2、學生思考、討論、回答。

“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責任”、“付出”、“關懷”、“牽掛”、“寬容”……

四、主題拓展

理解了愛情的真諦,讓我們把目光轉向自己。十三四歲的你們,心靈深處是否也有一顆叫做“喜歡”或者“好感”的,在悄悄地萌動呢?

對比一下我們領悟到的愛情的真諦,你們覺得這種“喜歡”是愛情嗎?如果不是,那麼我們該怎樣處理這種微妙的情感呢?

課件補充:《寫在學生日記上的信》

五、結語

愛情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能力、一種智慧,一種生活的智慧。今天的這節課,我們理解了愛情的真諦,老師希望你們能夠珍視愛情、善待愛情,相信一定會有一天,你們能夠享受至純至美的愛情。

六、佈置作業

模仿本文的寫法,也用一則“詩意的故事”,幫老師給孩子寫一封信,告訴他“分享”的真諦。

《致女兒的信》説課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閲讀,整體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

2.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3.瞭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1.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2.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瞭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難點:

學生處於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階段,且無生活經歷,理解愛情的本質有些困難,加之現實生活中對待早戀的觀念,使得學生不太願意就這一敏感話題發表看法。

教學方法:

朗讀、複述、討論、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

1.藉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

繁衍 剎那間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無與倫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佇立凝視 繁殖

2.查找資料,瞭解作者蘇霍姆林斯基。

導入新課:

19世紀偉大的詩人、劇作家莎土比亞曾經在一首詩當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想知道的。當我們遇到這樣的疑惑時,我們卻不一定敢向我們的父母發問,而有一個14歲的小姑娘向她的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而她的父親也在一封信中給了她一個詩意的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封《致女兒的信》

介紹作者:

瓦西里·亞歷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烏克蘭卓越的教育家、教師、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教,擔任這所農村中學的校長、教師和教育者長達32年。蘇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暫,不滿52歲,但他卻持之以恆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寫作,奇蹟般地寫出了40部專著,600多篇論文,約1200篇兒童小故事。

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師、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們的。他把自己的思維、思索、建議和見解全部傾注在了他的著作當中,即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教師和父母應當歷經何等艱難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長為好學上進、聰穎、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

瓦·亞·蘇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烏克蘭國內人人皆知並喜愛,而且在國外許多國家也被廣為出版,如眾所周知的《我把心給了孩子們》《公*的誕生》《給兒子的信》以及某些論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們更大的關注和濃厚的興趣。

閲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

1.朗讀課文,注意揣摩寫信人的心理和語氣。

2.瀏覽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1~4段:女兒提出問題及“我”(父親)對此的態度;5—24段:回憶從前祖母給“我”講過的故事,得出愛情是什麼的答案;25段:告訴女兒該如何對待愛情。

3.再讀課文,提出自己在閲讀中遇到的難題或值得思考的問題,集體展開討論。提出問題,創設情景,體會文中父親的形象和文章的寫法:

1.你是如何理解愛情的?

提示: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向學生闡明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樣的問題問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麼?

提示:學生給出的答案一定會涉及父母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從而引出下面的問題:

(1)文中的“我”對此的態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兒提出的問題看成是女兒長大的標誌,同時“我”對女兒的成長表示高興並給予充分的尊重。

(2)“我”為何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説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提示:“我”用自己成長的經歷告訴一個正確的引導帶給“我”的巨大收穫,希望女兒重視。同時運用故事揭示這個抽象的概念,深入淺出,形象生動。

研讀課文,注重自己的體驗:

閲讀課文第5—25段:

(一)請同學複述文中的故事。

(二)分析、討論以下問題: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後,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後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

提示: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2.五十多年間,那一對男女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促使那一對男女(後來的老頭和老太婆)生活發生這麼大的變化的基礎是什麼?

提示:是他們之間相濡以沫的愛情。(愛情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故事中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程中去表現?這説明了什麼?

提示:真正的愛情能夠經歷時間的考驗。

5.五十多年裏是什麼維繫了他們的愛情?

提示:是忠誠、心靈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對人的愛情有何表現?為何多次寫到上帝的態度?

提示:表明愛情是人類獨有的,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只有人才能夠愛。

7.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提示:善待愛情:以人的方式去愛。(人類的愛情不是僅僅為了繁衍後代,還要給對方以幸福……因為愛情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品味語言:

1.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2.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着。隨後深沉地思索着離去了。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愛情,它高於上帝。這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人們世代交替,我們每個人都不免變成一壞黃土,但愛情卻成為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本身來説,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

延伸拓展:

結合研討與練習三,對照文章,談一談你對愛情的理解。

教學目標: 篇四

知識與能力:

1.複習書信的格式和特點。

2.學習本文用故事去闡釋道理的方法,體會故事背後的寓意。

3.瞭解愛情的真正含義,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致女兒的信》教案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l.瞭解書信的寫法;繼續完成詞語、名言警句和文學常識的積累;

2、瞭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3、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的真諦,才會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學生講述自己瞭解的古今中外的經典愛情故事:如《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台》《魂斷藍橋》《羅密歐與朱麗葉》《泰坦尼克號》《廊橋追夢》《亂世佳人》等等。

二、作者簡介

蘇霍姆林斯基 出身在一個農民家庭,一生著作頗豐,主要有《給教師的100條建議》等。1957年他39歲時被選為俄羅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59年榮獲功勛教師稱號。他還榮獲兩枚列寧勛章,多枚烏申斯基獎章和馬卡連柯獎章。不少國家的教育領導機構和有影響的學術團體,紛紛邀請他出國講學。1968年他再次當選為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他作為一位有獨創精神的教育家被載人蘇聯史冊。成為世界著名教育家。

三、內容研討:

⑴面對女兒的問題,作者沒有輕下結論,他是怎樣解釋“什麼是愛情”的?作者到底認為什麼是愛情?請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

(2)作者為什麼不直接告訴女兒“什麼是愛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3)怎樣理解“但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這句話的含義?

(4)有一天,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蘇格拉底叫他到麥田裏走一遭,在走的過程中不能再回頭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圖覺得此事很容易辦到,便充滿信心地往前走,誰知過了半天沒有回來。最後,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説空手而回的原因:難得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撿撿,總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盡頭時,才發現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這就是愛情!

課文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詮釋什麼是愛情這個大問題。愛情是美好的,是人類歷久常新的話題,對於愛情,你是怎樣理解的?(學生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釋。)

四、積累:

愛情是這樣美好,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樣看待愛情的:要求學生展示課前準備好的資料(教師也準備一些)。

青少年時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這一時期需要積蓄力量,去創造美好的東西,其中包括為人類明智而勇敢的愛所創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愛情的力量,這種力量需要堅持終生。珍惜它、愛護和發揚它直到生命結束,使之成為專一不二忠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錯誤和遭到失望。我把愛情稱之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這樣,才能算是人類真正的愛。

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愛情,是一種熾烈的感情,一定要讓理智做心靈的主宰。

----蘇霍姆林斯基《愛情的教育》

那種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們昇華並賦予我們力量的愛情,才能算是一種高尚的熱情;而使我們自私自利,膽小怯弱,使我們流於盲目本能的下流行為的愛情,應該算是一種邪惡的熱情。法國作家喬治?桑

真正的愛情是專一的,愛情的領域是非常的狹小,它狹窄到只能容下兩個人生存;如果同時愛上幾個人,那便不能稱做為愛情,它只是感情上的遊戲。

----德國詩人、劇作家席勒

愛情不會因為理智而變得淡漠,也不會因為雄心壯志而喪失殆盡。它是第二生命;它滲人靈魂,温暖着每一條血管,跳動在每一次脈搏之中。

----英國散文家、文學評論家艾迪生

愛情是一片熾熱狂迷的痴心,一團無法撲滅的烈火,一種永不滿足的慾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陣如痴如醉的瘋狂,一種沒有安寧的勞苦和沒有勞苦的安寧。

----英國學者理查?德?弗尼維爾

五、討論

同學們至此應該明白了,愛情是人類最熾熱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嚮往愛情。然而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穫甜美嗎?可以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

六、總結

七、佈置作業

過程與方法: 篇六

1.本文由於採用故事的形式去闡釋道理,對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同時由於青少年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對愛情等問題比較好奇和敏感,因而比較感興趣。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去教學,讓學生積極大膽地開展討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2、進一步養成有感情朗讀課文的習慣,提高其朗讀感知能力。

3、繼續學習在語境中領會語句含義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4.配合優美動人的背景音樂,教師可以出示一些名言警句或者一些感人的愛情故事,讓學生進一步受到啟發和感悟,逐步形成正確的愛情觀。

《致女兒的信》説課教案 篇七

教師寄語:

真正的愛情是專一的,愛情的領域是非常狹小的,它狹窄到只能容下兩個人生存;如果同時愛上幾個人,那便不能稱作愛情,它只是感情上的遊戲。

——席勒

學習目標:

1、積累詞語的讀音、字形、詞義,並學會運用;

2、品味簡練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特色

3、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愛情。瞭解“愛情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

1.藉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讀準字音,理解意思。

繁衍           剎那間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怒不可遏        曙光         佇立凝視            無與倫比

2.查找資料,瞭解作者蘇霍姆林斯基。

3.蒐集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二、理解探究

1.上帝三次來到人間,從人的眼中先後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為什麼把它們放在一起來解釋愛情?

2.上帝的態度由“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到“思索着離去”,上帝態度前後的對比説明了什麼?

3.怎樣理解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4.文中“舉目向麥田、向火紅色的曙光望去:金黃色的麥穗中站着許多青年男女,他們一會兒望望火紅的天空,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一句有什麼言外之意?

三、合作釋疑

5.你怎樣理解“從人本身來説,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如果不善待愛情,便不能提高到人類美這一高度,就是説它還僅僅是能夠成為人、但尚未成為真正的人的一種生物罷了”這句話?

6作者沒有直接回答女兒的問題,而是從從自己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説起,這樣有什麼好處?

四、課內精讀

1、給下列加橫線的字注音。

怒不可遏(    ) 一抔(    ) 剎那(    ) 佇立(    )

2、讀了這個故事,你對愛情有什麼樣的感受?能用幾個簡單的詞語來表達這種感受嗎?

3、面對女兒的提問,蘇霍姆林斯基為什麼不直接下個定義給出答案,而要講這個故事呢?

4、分別找出上帝三次聽天使解釋後其神情態度的詞語,説説這些變化的深長意味。

5、“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一句有什麼深刻含義?

五、拓展遷移:閲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

跑過冬天

——寫在女兒成人之際

還記得你5歲那年的冬天嗎?每天清晨,爸爸總是帶着你到離家不遠的公園裏跑步。

最初,你跑一兩圈就累了,停下來,央求着爸爸,不要讓你跑了。但是,爸爸説不行,你必須跑完。你要跑累了呀,可以慢慢跑,要是慢慢跑還累呢,可以走着,但就是不能停下來。

冬日清晨,公園裏寂靜無人。路邊的楊樹早已剝落成禿枝,在寒冷的空氣中抖動。你努力地跑着,呼出的氣化成一股股白霧。漸漸地,你跑熱了,脱去的黃色毛線帽在手中隨着你的運動在花壇周圍畫出了一圈流線。於是,冬天不再寒冷,冬天有了生命的運動。

如今,你要成為一個成年人了,即將接受成年洗禮。

你會在某個夜晚,從大地仰望天空,一顆流星劃過,轉瞬即逝,留下一道亮光。我説,那就是人生。在時間的長河中,一生就只是那麼短短的一瞬。

當你生命開始的時候,你與所有的人沒有什麼不一樣。可當你進入社會的時候,你與所有的人都不同。

或許,你會遇到疾病,這是生命中最大的不幸之一。但是,不論遇到什麼樣的疾病,都不要放棄與它的抗爭,哪怕只有三天的光明。生死不能抵禦,但生活可以選擇。不要拿健康做人生的抵押,一生要鍛鍊身體,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

或許,你會陷入貧窮。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貧窮的精神。節儉是永恆的美德。如果富有,要幫助窮人。

或許,你會遭遇失敗,須知人生歷程,逆境多,順境少。故凡事要運用智慧,竭盡全力。社會只看你的結果,而你要看重努力的過程,即使失敗,切勿自棄,社會不同情眼淚。上帝只救自救之人。

或許,你會落入孤獨。堅定的攀登者總是孤獨前行,在情感的孤獨中要守住自我,珍愛自己,五湖明月在,漁歌總有時。

相貌與生俱來,一個人的美麗不是給所有的人看的,也不會是所有的人都會看着你美麗。支撐美麗的是品德、氣質、文化。

衣着要整潔協調。如果有錢,可以穿得好一些,但不要華貴;如果有時間,可以穿得美一些,但不要繁複。

因為有了生命,時間才有了意義;因為有了時間,生命才有了延續。珍惜時間,珍惜生命,充分地使用你所擁有的每一天的時間和金錢。

盡一切人生之責!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上帝給予你的人生苦難和責任,這就像江河行地,日月經天那樣正常自然。既然如此,就讓它來吧,你已經開始成人,用微笑和勇氣擁抱你的人生!

人生會有許多冬天,跑起來吧,不要停下,跑過冬天!

(注:此時作者的女兒18歲。)

1.開頭兩段寫了一件什麼事(用一句話概括)?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2.作者從哪些方面給了女兒哪些具體忠告?這些忠告最終可歸結為哪兩點?

3.第五段作者創設情境,用形象的比喻闡述人生的短暫,自然貼切,你是怎樣看待人生的呢?請仿照作者的寫法,把你所認為的人生描述出來。

4.有人埋怨爹媽沒給自己生一張好臉蛋;有人説“鳥靠羽毛,人靠衣裝”“三分身材,七分打扮”,你是怎麼認為的呢?請結合作者的看法和自己的身份談談你的認識。

5.“人生會有許多冬天,跑起來吧,不要停下,跑過冬天!”一句中“冬天”比喻什麼?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8參考答案:

二、理解探究

1、上帝三次來到人間,先後從人的眼神裏讀到了“愛情”“忠誠”和“心靈的追念”。這三者有着緊密的聯繫:真正的愛情必然伴隨着忠誠,是愛人之間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厭倦;真正的愛情也必然是心靈的交融與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們視為愛情的三位一體。

2、意味着愛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終於意識到人與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識到人必須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

3上帝在人的目光中三次發現了人間的摯愛,正是“美和力量”的最高體現!連統治宇宙的上帝對此都無可奈何,正説明了“愛情,它高於上帝”,人這才“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4.突出了愛情的美和力量是無與倫比的5.愛情在人們中間依然存在。它高於上帝,愛情的美與力量是無與倫比的,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大意正確即可)6.一位真正的人,應該學會去愛人,學會善待,並尊重別人的愛。也只有像這樣擁有人的精神情操和尊嚴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人。

三 5.愛情在人們中間依然存在。它高於上帝,愛情的美與力量是無與倫比的,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6“我”用自己成長的經歷和一個生動的故事告訴女兒關於“愛情”的話題,能使抽象的概念變得深入淺出,形象生動。

四、1. è póu chà zhù 2.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3.以故事來解釋,比直接下定義要更生動,更容易為一個十四歲的孩子接受,影響也更深遠。4.主要的詞語有“勃然大怒”、“怒不可遏”、“久久地佇立凝視”“深沉地思索着離去”。前後對比,意外着愛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終於意識到人與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識到人必須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5.人將永遠不會再淪為動物,將成為自己人性的主宰。

1.回憶女兒五歲那年冬天在父親的鼓勵下堅持晨跑的事。作用是將生活中的冬天與人生的冬天兩種意義巧妙融合,自然地引出對即將成年的女兒的人生忠告。

2.從七方面給予忠告,即遇到疾病、陷入貧窮、遭遇失敗、落入孤獨時切勿自棄,愛惜自己、自珍自守;處理好相貌、衣着、時間與生命的關係。具體忠告略。可歸結為正視人生苦難,盡一切人生之責。

3.提示:此為仿寫題,應該在句式、修辭、所創設的情境、感情基調等方面與原材料相一致。答案略。

4.提示:判斷的理由要做到兩結合:一是結合作者的看法,以免偏離大方向;二是要結合自己的身份,避免泛泛而談,架空分析。答案略。

5.“冬天”比喻人生的苦難。表達了作者希望即將成年的女兒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能戰勝一切苦難,用微笑和勇氣擁抱人生的思想感情

《致女兒的信》説課教案 篇八

【實用教案】

〖創意説明〗

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説、讀、唱、背、品、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蒐集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和互相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提升學生對愛情的崇高的審美認知。

〖教學步驟〗

一、課前準備

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按以下要求積累:

1、中外著名愛情詩──會朗誦。

2、中外著名愛情歌曲──會唱。

3、經典愛情名言──會背誦。

4、至善至美的愛情情書──會朗誦精美片段。

5、歷史上真實動人的愛情故事──會講述。

6、關於愛情的經典小説──會品味。

二、閲讀文本,説理解的話

1、由作者簡介導入課文:

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蘇聯當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於烏克蘭共和國一個農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讀於波爾塔瓦師範學院函授部,畢業後取得中學教師證書。1948年起至去世,擔任他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巴甫雷什中學的校長。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8年起任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9年獲烏克蘭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功勛教師稱號,並獲兩枚列寧勛章和1枚紅星勛章等。

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寫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等教育專著。

2、閲讀課文,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蘇霍姆林斯基在寫給女兒的信中回答女兒提出的“什麼是愛情”的問題)

3、重點讀上帝三次來到人間的情節,説説上帝從人的眼神裏先後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想一想,這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繫?

上帝三次來到人間,先後從人的眼神裏讀到了“愛情”“忠誠”和“心靈的追念”。這三者有着緊密的聯繫:真正的愛情必然伴隨着忠誠,是愛人之間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厭倦;真正的愛情也必然是心靈的交融與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們視為愛情的三位一體。

4、結合課文,説理解的話:愛情是什麼?(真正的愛情不僅僅是滿足人的生理需要的性愛,更主要是超越性愛的“忠誠”和“心靈的追念”──這才是真愛)

三、交流、展示積累的成果

1、每個小組選派兩名代表,準備展示成果。以愛情詩歌示例,一個學生動情的朗誦,完畢,另一個學生結合歌曲説理解的話:愛情是什麼?

2、代表激展示,教師點評。

四、敏感話題大討論

話題:早戀是中學生很敏感的話題。有人説,早戀就像那蘋果枝頭青澀的果實,不是果實成熟的季節,千萬不要急於摘取。如何看待中學生早戀現象?請暢所欲言。

五、寫寫父母的愛情

話題:通過細小的情節,展現你眼中的父母的愛情。

【備選創意】

〖創意説明〗

創設多種情境,理解愛情含義;通過理性思維,領悟愛情真諦。

〖教學步驟〗

一、激導入課文

愛情是人類最美好、最神祕、最温馨、最浪漫的一種情感。可以説,正是有了愛情的滋潤,人類才得以延續,生命才富有色彩。少男少女,情竇初開,更是對愛情充滿了最浪漫的想象和憧憬。那麼,到底什麼樣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呢?請聽一位父親對他十四歲的女兒的講述吧,聽了這個故事,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二、聽故事,理解愛情的含義

將上帝三次來到人間的語段劃分為三個層次,分三次進行朗讀錄音播放,每聽完一層後,讓學生結合所聽的,説説愛情的含義是什麼。

三、尋難句,悟句子的含義

1、怎樣理解人“成了大地上的主宰”?

2、為什麼説“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3、怎樣理解“從人本身來説,只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

四、觀看影片《泰坦尼克號》精彩片斷,説説愛情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致女兒的信》説課教案 篇九

新課程國中語文九年級上冊

第八課《 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歌德説過:“哪個少年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對愛情充滿了好奇和遐想。這篇課文是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信,是作者對女兒進行的一次生動的愛情教育。文字樸實曉暢,語言生動形象,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可以説是人生命本能的一種活動,一種體驗。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輕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戀的航船,教書育人,是語文教育應盡的責任。鑑於這種考慮,擬對教材作如下安排:

學習目標:

l.瞭解書信的寫法;繼續完成詞語、名言警句和文學常識的積累;

2.瞭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3.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瞭解愛情的特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2、教學難點 :

學生處於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階段,且無生活經歷,理解愛情的本質有些困難,加之現實生活中對待早戀的觀念,使得學生不太願意就這一敏感話題發表看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方法:討論研討相結合,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

課前準備

1.藉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

繁衍     剎那間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無與倫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佇立凝視    繁殖

2.查找資料,瞭解作者蘇霍姆林斯基。

3.蒐集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4.收看古今中外的經典愛情故事:《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台》、《魂斷藍橋》、《羅密歐與朱麗葉》、《泰坦尼克號》、《亂世佳人》等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1、提問:

同學們已滿十四歲了,你們的爸爸媽媽給你們説過什麼是“愛情”嗎?

你們能否試着回答“什麼是愛情”?

除了概念性地下定義,可不可以形象地表述什麼是“愛情”?(過渡到課文)

通過預習,你們已經閲讀了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內容是什麼?(複述課文內容)

2、簡介作者

蘇霍姆林斯基出身在一個農民家庭,一生著作頗豐。主要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等。他在著作中,宣傳蘇維埃人道主義教育學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動的教育實例,在一些問題上有獨到的見解。蘇霍姆林斯基的輝煌成就給他帶來了很高的聲譽。他曾多次獲得國家級的勛章和稱號。他作為一位有獨創精神的教育家被載入蘇聯史冊,成為世界著名教育家。

(二)、閲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

1、朗讀課文,注意揣摩寫信人的心理和語氣。

2、瀏覽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4段:女兒提出問題及“我”(父親)對此的態度。

5—24段:回憶從前祖母給“我”講過的故事,得出愛情是什麼的答案。

25段:告訴女兒該如何對待愛情。

3、再讀課文,提出問題,創設情景,體會文中父親的形象和文章的寫法:

(1)、你是如何理解愛情的?

提示: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向學生闡明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樣的問題問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麼?

提示:學生給出的答案一定會涉及父母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從而引出下面的問題:

a、文中的“我”對此的態度如何?

(文中的“我”把女兒提出的問題看成是女兒長大的標誌,同時“我”對女兒的成長表示高興並給予充分的尊重。)

b、“我”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説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後,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後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附板書2)

(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3)、促使那一對男女(後來的老頭和老太婆)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麼大的變化的基礎是什麼? (附板書1)

(是他們之間相濡以沫的愛情。)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文中的上帝面對人的愛情有何表現?為何多次寫到上帝的態度?

表明愛情是人類獨有的,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只有人才能夠愛。

(5)、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善待愛情:以人的方式去愛。

(三)欣賞名人名言

愛情是這樣的美好,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樣説的呢?

多媒體出示:

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才是高尚的

——蘇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愛情是專一的,愛情的領域是非常狹小的,它狹窄到只能容下兩個人生存;如果同時愛上幾個人,那便不能稱作愛情,它只是感情上的遊戲。

——席勒

(四)朗誦愛情詩詞

欣賞完了名人的愛情觀,讓我們回顧一下國中階段所學的愛情詩歌

多媒體出示,伴隨着輕音樂,學生齊誦: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關雎》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的人憔悴 。

——歐陽修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

漢樂府·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

山無稜

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五)討論早戀現象

同學們至此應該明白了,愛情是人類最熾熱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嚮往愛情。然而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穫甜美嗎?可以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老師根據學生的討論小結:早戀如同一枚青橄欖,品嚐到的只是苦澀,要想收穫甜美,那就等着成熟的時候再品嚐。只有以高尚的人品、成功的事業乃至雄厚的經濟作為基石,才能達到美好聖潔的愛情殿堂。

(六)小結:

“愛情是什麼”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才有的愛情。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會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

(七)、拓展活動

同學們,愛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愛情上反映出來。愛情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根據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歡的形式,説説什麼是愛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隨筆,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教學過程: 篇十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一、導語(多媒體播放“泰坦尼克號”主題曲):

人類自有史以來,愛情一直被傳唱不衰:地老天荒、海枯石爛,這是關於愛情的成語;牛郎織女、天仙配,這是關於愛情的傳説;“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是關於愛情的詩句;還有愛情的俗語: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同學們,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正困擾着你,那些令人魂牽夢縈的情思正等着你長大,你真正懂得愛情的真諦嗎?到底什麼是愛情?大家也許能從蘇霍姆林斯基<<致女兒的信>>中得到啟示。二.自讀感知其整體把握

1.字詞積累

繁衍yǎn 忐忑tǎntè 一抔黃土póu 無與倫比lún

怒不可遏è 佇立zhù  幢zhuàng 麥穗suì

忐忑:心神不定。

繁衍:逐漸增多或增廣。

化為烏有:變得什麼都沒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無與倫比:沒有能比得上的。

怒不可遏:憤怒之極,不可抵制。

真諦:真實的意義或道理。

2.走進蘇霍姆林斯基

瓦西里·亞歷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烏克蘭卓越的教育家、教師、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教,擔任這所農村中學的校長、教師和教育者長達32年。蘇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暫,不滿52歲,但他卻持之以恆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寫作,奇蹟般地寫出了40部專著,600多篇論文,約1200篇兒童小故事。

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師、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們的。他把自己的思維、思索、建議和見解全部傾注在了他的著作當中,即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教師和父母應當歷經何等艱難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長為好學上進、聰穎、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亞·蘇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烏克蘭國內人人皆知並喜愛,而且在國外許多國家也被廣為出版,如眾所周知的《我把心給了孩子們》《公民的誕生》《給兒子的信》以及某些論文和小故事。

3.整體感知、梳理結構

(1)大聲將課文讀一遍

問題1、讀完文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為什麼?

問題2、大屏幕出示:上帝在創造了人後,3次來到人間,每次都分別看到了什麼?每次看到的變與沒變的又分別是什麼?

(2)瀏覽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1~4段:女兒提出問題及“我”(父親)對此的態度;5—24段:回憶從前祖母給“我”講過的故事,得出愛情是什麼的答案;25段:告訴女兒該如何對待愛情。

(3)如果你拿同樣的問題問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麼?

提示:學生給出的答案一定會涉及父母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從而引出下面的問題:

A、文中的“我”對此的態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兒提出的問題看成是女兒長大的標誌,同時“我”對女兒的成長表示高興並給予充分的尊重。

B、“我”為何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説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提示:“我”用自己成長的經歷告訴一個正確的引導帶給“我”的巨大收穫,希望女兒重視。同時運用故事揭示這個抽象的概念,深入淺出,形象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