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學反思一年級語文(精選44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4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4篇《教學反思一年級語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教學反思一年級語文》相關的範文。

教學反思一年級語文(精選44篇)

篇1: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識字、寫字、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今年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用魯教版語文教材,其中上冊要求認識的漢字有380個,要求會寫的有106個,這一安排,體現認寫分開,多識少寫的原則。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儘快地多認識一些漢字,迅速掃除讀寫障礙,儘快進入閲讀和習作。於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在我的一年級語文課上主要從識字、閲讀、寫字三個方面進行。

(一)識字教學:萬丈高樓平地起

我最重視的是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教材中安排兩個單元的識字課,但是縱觀整冊書,我們會發現識字教學無處不在,我們一年級語文教學就是一個教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這個過程只不過採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三個月的識字教學課上,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課程:一是引導學生髮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對於要認的、特別是要寫的字,對於已學過的字,要引導學生在聯繫中、在比較中找到漢字的共同點,不斷髮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比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比方説換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識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 比方説,學“商”字時,我先猜一個謎語:一點一橫長,點撇在中央,大口張着口,小口戴帽裏面藏。我一邊書寫一邊説,學生們很快就記住這個難字了!二是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在校內,在家裏,在街道,在社區,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商標字、招牌字、廣告字……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慾望,就自覺地識記。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展示課外識字的機會、舞台,讓學生不斷地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堅持這樣引導,學生不僅增識許多漢字(課外識的字甚至比課內識的還要多),而且在學習興趣、方法、習慣等方面收效良多。 三是引導學生在閲讀、在運用中鞏固識字:兒童識字,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識的字放到語言環境中,鞏固的效果最好。教師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識的字編成句子、兒歌、短文,讓學生閲讀,鼓勵學生組詞、寫句子,在讀和用中鞏固識字。

(二)閲讀教學:熟讀深思子自知

進入一年級,我發現很多學生不會讀書。這個問題表現在:朗讀時拖腔,唱數而不是讀書,句子讀得不連貫,語氣沒有抑揚頓挫之感,找不到人物的對話,不能從文本中找到問題的答案。以上種種讀書現象,使得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完不成教學任務,達不到某些教學效果。課外之餘我也常常思考這些問題,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閲讀能力呢?通過觀察發現,學生朗讀不流暢原因一:沒有牢固掌握課文中的生字,也就是識字量根本不夠。一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課文,每課的生字數量增多,難記,特別是這學期,識字任務更大,字行復雜,有些很難找到好的識記方法,沒有識字經驗,只能死記,所以處理這個問題,除了多給學生提供識字方法外,再就是讓學生多讀,我要求學生每天回家給家長讀《小熊過橋》,讓家長給孩子讀童話故事,提高孩子的閲讀慾望,遍數不限,讀完後家長簽名。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學生不理解文章感情,讀起句子來不會斷句,不會停頓,不會換語氣,我想這和學生的理解有關,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化大力氣教孩子有感情讀書。比方説《我多想去看看》一課,我就先講述文中小朋友家在農村,無法到北京,然後講升旗儀式的壯觀,於是我進行情景換位思考,問學生想看嗎?答案是肯定的,於是我趁機讓他們讀書要讀出他們的渴望,於是,我的閲讀效果果然就達到了!對於怎樣讀出美的語氣,在學生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給學生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在對話較多的課文使用,效果不錯。閲讀教學就是教孩子學會有感情讀書,學生能夠繪聲繪色的讀出課文,這也就達到教學要求了。

(三)寫字教學:絕知此事要躬行

在一年級寫字教學中,我認為教師的示範對學生有着重要的作用,針對一年級的國小生善於模仿的特點,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言傳與身教相結合。教師示範的內容包括坐姿、握筆、書寫動作、筆畫和結構等。最重要的是課堂示範,這是一種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在學生進行練習之前,教師首先當眾進行講解示範,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視覺形象,然後讓學生模仿書空筆順,然後描紅練習。對於有些難的生字要個別示範,在當眾示範以後,有些學生還是掌握不好正確的書寫要領,教師就得個別輔導,由於是面對面,學生對老師的示範,往往觀察的比較清楚,能較快地糾正自己的錯誤之處。當然對於一些孩子還得手把手示範,這種方法是針對初步寫字的國小生,通過手把手,教師直接牽動學生手指,使其能較快地形成正確的書寫動作。儘管教師在課堂上採用了多種不同的示範方法,但學生們在作業中還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在原字的旁邊給以示範或修改,並要及時地總結,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四)寫作教學:道是無情卻有情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為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從開始學寫字,我就鼓勵學生用筆去記錄下自己的生活。每天用拼音寫一兩句話,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清楚,把句子寫通順就好。寫作教學主要是“寫什麼”“怎麼寫”“如何評論”的過程。

日記教學首先要教會學生“寫什麼”。有些同學不知道寫什麼,記得第一次批閲學生日記,發現竟然全班62個學生40多個寫昨天完上吃的什麼東西,結尾一致是“真香啊”,或者“我很高興”。有些同學習慣了“臨時抱佛腳”,白天糊糊塗塗過日子,不去注意、不去發現、不去記憶生活中一些新鮮的、使自己激動的東西,到寫的時候,咬着筆桿,不知道該寫什麼。因此,日記寫作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做個有心人,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選擇一件寫下來。老師多讀一些好的日記,讓學生知道身邊發生的事。看到的花草樹木、昆蟲、玩具可以寫,讀的書、看的電視也可以寫,自己的喜、怒、哀、樂要忠實記錄,社會的善、惡、美、醜也任你評説。

其次,日記教學還要教學生怎麼寫,包括格式,即第一行正中寫“日期、星期、天氣”,然後是正文。一年級學生識字有限,因此要求學生先用拼音寫,每天只寫一句話就行,這樣也可以幫學生鞏固所學拼音,等漢字學的多了就開始嘗試用漢字寫。

其實,一年級學生日記寫作評價是其次的。因為只要孩子們能夠寫就可以了。因此只要孩子能夠完整的寫了,我就會獎勵小紅花。我要鼓勵學生多寫。勤於筆耕,不懈不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不會”到“會”,從“要我寫”到“我要寫”。一開始寫日記,一定要培養學生樂於寫日記的興趣,不要硬性規定每天一定要寫多少,但要鼓勵每天寫日記的同學,還要定期收上來批改,對一些好的日記加以表揚,讀給同學聽,讓好、中、差的同學都得以提高。我還給同學講了些名人寫日記的故事,明確寫日記的重要性。學生的每篇日記,我都認真批閲,並且每週五用一節課的時間來與他們共同分享。我大多用表揚的方法來鼓勵每位孩子,激勵他們寫作的積極性。我沒有期望他們能寫得多好,只是希望他們能喜歡寫作,不把日記當作一種負擔。因此,對不寫的學生,我不加追究,只是對寫的學生給予表揚。漸漸地,他們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都能堅持寫日記了。看着孩子們稚嫩單純的文字,即使他們寥寥幾筆,但我也能深深感受到孩子們點點情感瀰漫其間。

20xx就要結束了,回首幾個月的教學工作,總是幾多感慨。一年級是一個人的學習的起點,我們一年級的老師責任重大,我們既要讓孩子喜歡學習,還要給孩子們一個歡樂的童年。但作為一名新教師,要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無論是對於教材的解讀還是對教案的設計,無論是對課堂的調控還是對學生的把握都極不成熟,因此,我其實正與孩子們一起成長。一班62個人,每個個體都是一朵嬌豔的花朵,我要甘於做一片綠葉,讓花朵快樂的綻放,這是我應該做的,我一定能做到。

篇2: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當前正值新一輪課改的高潮。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樂學、學會和會學,將課堂40分鐘的效益最大化,這是課改的目的,也是每一個教師的心聲。

如何高效利用課堂40分鐘?就語文教學而言,我認為遵循教學的一般規律,遵循教材的文本特點,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建設具有普遍實效,又有教師個性特色的模式,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必由之路。《江南》一課的教學,我以本校的模式為藍本,積極探究更適合於本班學生的教學模式,有收穫,有遺憾。在此總結,以備下一步改進。

一、導入語句要適合兒童認知特點

我一貫認為,一開課就生硬地進行預習檢查,不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使用了情景導入法。1分鐘視頻,欣賞西湖的荷花,我引用楊萬里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孩子們對視頻感興趣,伴隨着優美的音樂,都看得入神,但對我引用的詩句,似乎不怎麼感冒。由此我覺得,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説,導入的語句應該更淺顯易懂為好。

二、必須充分預習才能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本課佈置了孩子在家裏預習,但早讀課老師沒有領讀。大部分家長對督促孩子預習不夠重視,也缺乏指導方法,如果老師不參與孩子的預習指導的話,預習幾乎達不到效果。一是讀音不準得不到糾正,

二是學生根本就發現不了問題。當課堂上我問孩子:“預習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些什麼收穫呢?”孩子們一片茫然。又問:“那你們有些什麼疑問呢?”學生還是無動於衷。難道真的是讀懂了嗎?於是我又問:“那麼,你知道採蓮到底是採的什麼嗎?”學生皺起小眉頭,我心裏揪起個大疙瘩!“你們知道‘何田田’是什麼意思嗎?”還是石沉大海。也是我惱火了,問題到底出在哪裏?思來想去,我認為,質疑是心智較成熟的表現,對一年級上期的孩子來説,要他們問出有價值的問題,真比登天還難!也許,他們讀了課文,只是懵懵懂懂,説不出所以然。因此,我覺得,在低年級,教師引導質疑是對孩子必要的扶助,不能一開始就要求孩子問出有價值的問題。當教師有價值的提問多了,孩子們自然能從模仿中逐步學會提出的問題的方法。結合本校課改模式,我覺得,在課前引導孩子發現問題比在課堂上質疑更重要,時機更好。給學生的預習適當增加難度,發起挑戰,並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孩子思考,我想,到了上課的時候,孩子們的思維能夠更加靈動。

三、生字教學和朗讀感悟孰輕孰重

本校低年級模式裏面把檢查生字放在第一步,我覺得還是有些道理。教學《江南》一課,我因為課前沒有了解孩子的預習情況,上課時先檢查指導了朗讀,其實並無大錯,但一堂課下來,卻沒有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問題在哪裏?沉思默想之後,我認為,先完成字詞教學,對朗讀感悟的教學是必要的鋪墊,能夠提高課堂效率。在字詞教學後,學生再讀課文,研討問題,要比一開始就研討整篇課文要容易得多。

由以上三點,我給自己提醒:

1.面對低幼兒童的教學,老師的語言也要適度低幼化。

2.充分預習,在預習時就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課堂效果會更好。

3.一年級教學先識字,後學文是比較科學的。

篇3: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平平搭積木》這篇課文以小見大,從搭積木出發,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質。其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課文內容很好理解,關鍵是引導學生透過文本感悟課文內涵。

首先,掃清字詞障礙,為學文做鋪墊。指導學生識字、寫字仍是本課重點。學生先初讀課文,在讀文過程中圈出本課生字、生詞,先用自己的方法識記,然後交流識字方法,在交流中加深印象。

其次,通過語言文字品味文本內涵。

在指導學生準確、流利朗讀課文之後,我引導學生交流:“平平搭了幾間房?”“四間。”“這四間房都給誰住?”“一間給爺爺和他的書住;一間給奶奶和平平住;一間給爸爸媽媽住。”“還有一間給誰住呢?”“給沒有房子的人住。”“哪些人沒有房子住?”“孤寡老人”、“流浪漢”、“沒有父母的孩子”、“災區的人”……“從這裏你覺得平平是個什麼樣的孩子?”“有愛心的孩子。”“是呀,平平不僅愛家人,還愛其他人,如果平平現在又搭了許多房子,你説他會讓哪些人來住呢?”在師生對話的過程中啟迪學生思維,激發他們的情感。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篇4: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漢語拼音1

教學目標

1.學會a、o、e三個單韻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認識聲調符號,掌握a、o、e的四個聲調,能直接讀出帶聲調韻母的音。

3.認識四線格,學習使用四線格。

重點:a、o、e的音、形教學。

難點:掌握o的發音,學會a、o、e的四聲。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a、o、e三個單韻母,讀準音,認清形。

2.認識聲調符號,掌握a、o、e的四個聲調,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不認識的字怎麼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漢語拼音,因為學會了漢語拼音,你們自己就可以讀帶有拼音的故事書,而且還能學會很多的漢字。我們先來學習三個單韻母,齊説“單韻母”。

二、學習a、o、e三個單韻母的發音

1.教學單韻母a

(l)演示課件,問:它們在幹什麼?(一位醫生阿姨正在給一個小朋友檢查嗓子,小姐姐張大了嘴巴發出a的音)

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第一個單韻母a,它就念a,發音時嘴巴要張大,讀音要拉長些。

教師示範發音,學生練習發音。

指名讀,齊讀a。

(2)認識四聲,掌握a的四個聲調

“a”是單韻母,出示四聲卡片,ˉ、ˊ、ˇ、ˋ,這些就是四聲符號。我們先給a戴上一聲的帽子,讀1(板書:1)範讀,指名讀,一聲要讀得很平,記

住:一聲平。

(出示二聲符號)這是二聲,把它戴在a上,讀2(板書:2)範讀,指名選,二聲要

往上揚,記住:二聲揚。

(出示三聲符號)這是三聲符號,戴在a上後,a要讀成3(板書:3)範讀,指名

讀,三聲發音時要拐旁,叫“三聲拐彎”,再指名讀,齊讀。

(出示四聲符號)這是四聲符號,a戴上它後就讀4(板書:4)範讀,指名讀,發四

聲的音要向下降,叫做“四聲降”,指名讀,齊讀。

複習聲調規律,齊背兒歌:一聲平、二聲楊、三聲拐彎、四聲降。

2.教學單韻母o

(l)看圖,指明説圖意。

(公雞在打鳴,喔喔地叫),我們要學的第二個單韻母和公雞打鳴時發出的“喔喔”聲很像。

(出示單韻母o的卡片)指導發音:嘴脣要攏圓,範讀,齊讀,指名讀。

(2)掌握o的四聲

依次出示o的四聲,分別問:這是幾聲?怎樣讀,練習發音。

3.教學單韻母e

(1)看圖,你發現了什麼?

“鵝”的音讀平了就是e的音,這是我們要學習的第三個單韻母,指名讀,齊讀。

(2)在學習a、o四聲的基礎上自學e的四聲

分小組讀,指名讀,正音,齊讀。

三、鞏固練習

1.出示a、o、e的卡片,複習發音。

2.出示a、o、e的四聲卡片,依次讀,打亂順序讀。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漢語拼音的第一課,認識了三個單韻母a、o、e並且掌握了它們的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直接熟練讀出帶聲調韻母的音。

2.認識四線格,學習使用四線格。

3.能正確書寫a、o、e。

一、複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哪幾個單韻母,誰想念給大家聽?

2.齊背四聲兒歌

3.複習發音:1 4 % 5 $ 1 7 6

二、認識四線格

在黑板上打好四線格,問:你發現了什麼?告訴學生哪格是上格、中格、下格。

三、教生書寫a、o、e

l.學習a的筆順

教師示範書寫:a佔中格,先寫左半圓,再寫豎右彎。

學生書空,並在練習本寫三個a。

2、學習o的筆順

教師示範書寫:o也佔中格,一筆寫成,學生書空,並在本上寫三個o。

3.學習e的筆順

教師示範書寫:e也佔中格,先在中格的中間寫橫,然後連着寫左半圓。注意:e是

一筆寫成的。學生書空,在本上練習。

4.小結:a、o、e都佔中格,並要佔滿格。

5.學生練習書寫。

四、練習讀書

教給兒歌:張大嘴巴:aaa

攏圓嘴巴:ooo

扁扁嘴巴:eee

五、總結

我們認識了單韻母a、o、e,掌握了它們的音、形及書寫,又認識了四線格,學會了如何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字母。

六、佈置作業

1.在家庭作業本上將每個單韻母的四聲書寫一遍。

2.練習朗讀短文。

七、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科目:語文 年級:一年級教師:趙磊

漢語拼音2

教學目標

1.學會i、u、?三個單韻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掌握i、u、?的四個聲調,能直接讀出聲調。

3.學會使用四線格。

重點

教會學生讀準iu?三個單韻母的音。

難點

學會iu?的四聲,讀好二、三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i、u、?三個單韻母,讀準音,認清形。

2.掌握i、u、?的四個聲調。

一、指導複習單韻母a、o、e

出示卡片,齊讀

今天我們來學習漢語拼音第2課

二、學習i、u、?的讀音及四聲

1. 教學單韻母i

(l)(出示第一幅圖)問:你發現了什麼?(一件衣服)(出示i的卡片)問:你會讀嗎?正音、指名讀。

(2)掌握i的四聲

出示i的四聲,問:誰想試着讀一讀?正音,指名讀,齊讀。

2.教學單韻母u

(1)(出示第二幅圖)問:你知道了什麼?(一隻烏鴉,u和烏鴉的烏髮音一樣)

指導讀,指名讀。

(2)學習u的四聲

分小組試讀,指讀。

3.教學單韻母{

( 出示第三幅圖及{的四聲 }問:你想到了什麼?

範讀、齊讀、領讀。

三、複習iu{的四聲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齊讀iu{的卡片,指讀iu{的四聲。

二、指導學習iu{的筆順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四線格中的i u {

問:它們各佔在什麼格?(i、{佔中格和上格,u佔中格}

2.教師示範書寫:i u {

學生在練習本上書寫三遍。注意{的筆順:先寫u,再對着兩個豎右彎的豎寫兩點。

3.讓學生再練習三遍i、u、{

三、總結 我們學習了漢語拼音的第二課,掌握了iu{三個單韻母的音、形及書寫。 四、佈置作業 1.將iu{的四聲在家庭作業本書寫一遍 2.朗讀課後短文 五、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科目:語文 年級:一年級教師:趙磊

篇5: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在過去的一學期裏,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回顧這半年的艱辛歷程,深深感受到新課改給我們常來的新的教學理念及模式。它讓我們在教材鑽研,課堂教學,學生評價等領域都有很大的收穫。

首先,表現在關注學生,重視創設聯繫生活實際問題情境和其它活動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發展思維,讓“生活”走進課堂,讓課堂走進“生活”把課堂教學具有的教學空間和拓展世界交給學生。

其次,是多樣的學習方式能吸引學生自覺的學習,在低年級教學中,學生對學習內容真正感興趣並不多,所以我在教學中想出了一些方法,就是把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滲合到有趣味的遊戲中,從而讓他們在娛樂中獲得學習的動力,嚐到學習的甜頭。

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方式來吸引他們對於這一點,是最難辦的。我班有五十多個學生,每個學生對不同的事物感興趣的程度都不同。在講授語句中教師要做到抑揚頓挫,詼諧幽默,聲情並茂的,優美的語言能產生好的效果,在低年級教學中,很多課文都是由兒歌改編而成的,我就充分利用這一點,大膽嘗試邊唱邊演的形式,因為小朋友最喜歡錶演了。例如在教“影子”的時候,為了搞清楚到底什麼時候在前,什麼時候在後,什麼時候在左,什麼時候在右,我採用讓學生到陽光下去體驗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從中理解。

再有就是有效的肯定是課堂延續的動力,它的吸引力無可比擬,國小生的心靈是純潔的,他們比較容易滿足,當他們回答問題正確時,教師的一個簡單的表揚動作會讓他們久久的不會忘記,這一切都是在對孩子們的表現肯定,得到肯定的孩子會漸漸變得懂事起來。

所以我認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會更加的用心去關心瞭解孩子們的心思和想法,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各種教學方法去引導他們,在教會學生的同時,我自己也會在教材的解讀,教案的設計,課堂的調控,各方面好好的學習,本着為學生負責的態度,時時認真鑽研,時時總結自己的不足,常常反思,認真積極的授課,讓學生們在好的學習氛圍中不知不覺的學到新的知識。

篇6: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從本單元開始,文章明顯段落增多,篇幅增長,增加了孩子朗讀的難度。上課感覺孩子讀通順文章就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樣的課文檢查朗讀,學生的差異性就更加明顯了。往往拼音掌握得好的學生,即使在初讀時也能較流利地讀下來;而拼音基礎較弱、識字本身就存在問題的學生讀課文的話就變得坑坑窪窪,十分吃力了。

為了解決朗讀的問題,費了不少腦筋。先讓孩子自己去讀,讀順,把生字都圈出來,讀熟。再請孩子個別站起來讀,一是檢查自讀情況,又為基礎較差的孩子提供範讀。接着再讓孩子去自讀,在原來初讀的基礎上提高要求。這樣反覆地讀,發現基礎較差的孩子讀起來還是有困難。再反思是不是我教得太急躁了,看着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捨不得花掉整節課的時間讓孩子去讀。放慢腳步,放手讓學生在讀中“磨”,或許效果會更好些。

篇7: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一、值得保持的地方

(一)設置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開始,我運用謎語音如本課,“鬍子不多兩邊翹,開口總是妙妙妙。黑夜巡邏眼似燈,廚房糧庫它放哨。”並出示貓的圖片,學生欣賞。從謎語入手,喚醒學生已有經驗中有關小貓的信息和形象。通過觀看小花貓的圖片,豐滿了可愛的小貓的形象,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為後面教學中的朗讀打下基礎。興趣是的老師,基於我班同學活潑好動,好奇心強,這樣處理有利於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上來。

(二)揭題質疑,進入主題。

引入課題“小花貓有一雙神奇的眼睛,就是它的瞳孔會變。”出示課題:21《會變的瞳孔》讓學生進行質疑,你知道了什麼,你還想知道什麼?學習課文從課題入手,即訓練學生圍繞課題及課文內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又為學生根據問題深入學習課文做好準備。

提出並解決問題,適時介紹瞳孔(在眼睛的黑眼珠的中心,有一個小小的顏色更深的部分,這就是瞳孔,光線是通過瞳孔進入眼內的。)“什麼是瞳孔?”這個問題學生敍述必是很清楚,老師這時水到渠成,準確地向學生介紹瞳孔。

(三)自主合作,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根據課文的層次比較清楚,在此環節,我設計了讓學生自主合作,在書中加以批畫,讓學生結合書本中批畫出的詞語,總結得出小花貓瞳孔的四次變化。早上——像棗核,中午——變成一條線,傍晚——像棗核,晚上——又大又圓。深入語言文字體會,抓重點詞體會文文是怎樣觀察小花貓瞳孔是如何變化的。再根據4個時間,讓學生讀清楚貓咪的瞳孔各是什麼樣,感悟花貓瞳孔的變化。緊接着,將各個時間段的瞳孔樣子及太陽光線加以結合,總結出瞳孔變化的原因。

二、不足的地方

(一)教學環節欠流暢

在課堂授課過程中,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還要精心設計,在自主合作和畫圖反饋環節有些拖沓,造成時間延長,部分內容沒有講完,課外延伸知識的擴展和作業的佈置,以及整篇課文

在整體上的理解造成了缺失,説明教師在備課時,對於學生的現狀沒有把握清楚,教學環節欠流暢。

(二)教師在處理學生行為習慣問題上較單一

本班學生活潑好動,並且由於年齡小,對於老師的話不能完全理解,個別孩子又不能控制住自己的行為,造成在課堂教學時,有些同學不注意聽講,回答問題不舉手,或者無法跟上老師課堂進度的情況。這時,老師的處理比較單一,對於學生的表揚語言過於簡單,對於學生的激勵作用較弱,針對差生,缺乏有效的引導,方式方法要進行改進。

(三)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有待加強

本班班級構成較為特殊,男女比例失衡為23:9,男生過多,有比較淘氣,並且又有智力低下者、肌營養不良症、耳聾患者各一名,複雜的班級狀況,使老師在教育上存在着很多的困難。學生的行為習慣不好,聽講的紀律還有待加強。

三、改進措施

1、加強備課和復備課,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鑽研課程標準,深入理解教學要求。

2、做到課前備學生。瞭解學生現狀,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3、培養學生的批畫能力,交給學生閲讀的方法。

4、加大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整體提高學生的學習現狀。

篇8: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漢語拼音2 i u ü y w》教學反思

學生第一次接觸拼音,就是認讀6個單韻母。如何教好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喜歡上拼音。我覺得關鍵是要激發起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教學時,我從學生的生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出發,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漢語拼音3 b p m f》課堂實錄

1、從學生掌握情況來看,這一課安排的內容有點緊,學生在讀的時候不能馬上拼出這些音節。

2、這樣的內容安排不利於 b、p、m、f 與帶聲調的 a、o、i、u 相拼,可能有點脱節的感覺。

這節課總體安排還比較合適,時間上把握的也比較好。就是沒有輕鬆一點的遊戲,上課時氣氛不是很好,有點沉悶。在講故事的時候引導的也還不夠,只是讓學生自己講,而沒有加以引導。

《漢語拼音4 d t n l》教學反思

從《語文課程標準》關於漢語拼音的教學要求來看,漢語拼音的教學目標的完全實現,應該是整個低年段的要求。這就是説,漢語拼音不是一年級的要求,也不是一年級第一個學期的要求,更不是一年級第一學期上半學期的要求。因此,我們對孩子們現階段出現的還不能夠很好地拼讀等問題不要操之過急,還是要慢慢來。在後面的認一認、識字、課文、練習等的學習中,學生每天都還要大量地重複使用漢語拼音

這個工具的,他們會越用越熟的。“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要不得哦!期待着,一切都會好的。

《漢語拼音5 g k h》教學反思

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着“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本節課,我緊緊地圍繞着學生的“趣”而展開一系列的教學。

《漢語拼音6 j q x》教學反思

語文學習,是最具有靈性的。語文課堂,就應有學生自己的語言,自己的體驗,自己的靈魂和思想。但我們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講究預設,按部就班,亦步亦趨。由於目標預定,教師往往為任務而教。為了保證時間,常常粗暴打斷一些不合心意和目標的學生髮言,死拉硬拽回自己預設的“軌道”。教師在講台前口若懸河,談古論今。學生聽得雲裏霧裏,一臉迷茫。長此以往,窒息人的精神,扼殺人的靈性。因此新課程改革倡導了一個之相對應的理念;動態生成。這一理念用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觀點來看待課堂教學,它是根據學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識的需要隨時作出富有創意的調整,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充滿着生命,精彩不斷。

《漢語拼音7 z c s》教學反思

在這堂課中,我能體現課改新理念,駕馭課堂。學生的

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較充分的發揮。

《漢語拼音8 zh ch sh r》教學反思?

聯繫舊知,導入新課:

本課出現的聲母zh、ch、sh以及整體認讀音節zhi、chi、shi和上一節課的聲母z、c、s、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在教學方法上很相似,只是在發音和形狀上稍稍做了變化,因此我採用複習導入的方法,我先讓同學抽讀拼音卡片,重點複習z、c、s的讀音和發音要領,強調z、c、s發音時舌尖向前平伸,頂住上門齒背,接着再讓同學抽讀三個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強調音要讀長些,讀響亮些。這樣不僅鞏固了上節課的知識,對本節課的教學也有一定的聯繫。

《漢語拼音9 ai ei ui》教學反思

以往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當學生有興趣時,當學生處於最佳狀態時,當教學內容能多種形式來呈現時,他們學的最好。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對本冊教學順序進行了調整。我把拼音教學安排在識完獨體字後進行教學。在識字中,學生常常出現不會讀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我與學生分析學習中存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最後通過統計都認為字音難記。這時我神祕的告訴學生,如果你學好了漢語拼音,這個問題就全解決了。它能幫助你讀音。此時,學生渴望學會漢語拼音。 在學生有了需要之後進行教學,他們則把學習漢語拼音當作

一種需求,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習效率。這符合兒童心理學的要求。

《漢語拼音10 ao ou iu》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1、課堂內容太少,較單薄,只教學了ao ou iu的音、形及書寫,音節的拼讀沒有放到這節課裏,使得兩課時的教學時間,前鬆後緊。

2、在教學音時,我對複韻母的發音示範口形不到位,因此對學生的口形指導不夠準確。在強調發音時,老師的口形變化可適當的誇張,也可以加上輔助性的手勢,給學生更真切、更實在的體會。

《漢語拼音10 ao ou iu》教學反思

為了能更好地在教學中實踐“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ao ou iu》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時刻關注師生互動等自主、愉悦的教學方法,與學生們共同學習交流,真正體現了“玩中樂,樂中學”的新理念。

《漢語拼音11 ie üe er》教學反思

漢語拼音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是相當重要的,它是學生識字、閲讀、説好普通話的工具。但因為拼音字母比較抽象、枯燥,對剛剛人學的兒童來説死記硬背效果並不理想,因此,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輕鬆,學得紮實,學得靈活是必不可少的。 《漢語拼音12 an en in un ün》教學反思

備課之前,我是這樣想的:不看任何人的教案設計,不同任何人交流,就憑自己對教材的感悟、對課堂教學理念消化程度,更重要的是對孩子們的尊重和理解來自主地備課。 《漢語拼音13 ang eng ing ong》教學反思?

漢語拼音是識字的枴棍。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與學説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

《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

《一去二三裏》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郊外的美竟: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飲煙裊裊,住着幾户人家。山裏的幾座亭台錯落有致地排列着,樹上、路邊盛開着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

《口耳目》教學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生自然就樂意去學,即使不教他去學習,他也會自覺去學,主動去學。在這次“三課”活動中,我們全組教師參與上、聽、評課,共同探討教法,總結經驗。我們發現各位老師在課堂識字教學中都注重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引導學生主動識字。

《在家裏》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課程改革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下就《在家裏》的教學片段進

篇9: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第一感覺:時間緊促,原本安排的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不能及時完成,出現了拖課的現象。思考後認為原因有三:a教學中始終認為學生都還沒有掌握,反覆同一個知識點的內容,超出設計時間。也就是重難點不突出,教學力量平均化。b教學中需要進行教學調控,浪費大量時間。c對有35分鐘的課堂還不能很好適應。

其次,學生學習拼音始終不能保持很高的積極性和濃厚的興趣,學生上課懶懶散散。我認為:

一是教師本身缺少一種感染力,一種親和力。

二是從學生的心理特徵來説,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在課堂上,最開始的10分鐘是教學效率最高的時段。

三是從我本身心理來説,看到他們這個樣子,我也覺得沒有意思,上課也越來越沒有精神,並且變的煩躁。

教學中感到最精彩的時刻是出現在學生自編順口溜的時刻。通過一個學生的引導示範,學生的順口溜越編越精彩:“池塘一隻大白鵝,水中倒影。”“鵝鵝鵝,大白鵝,扁扁嘴巴。”給學生自由的空間,自然是給他們最大的鼓勵,在老師的幫助引導下,越編越好,且越來越有興趣。

篇10: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對於教拼音一點經驗沒有的我來説,剛開學的那段時間是痛苦的也是無奈的。面對着一張張天真無邪的臉,我心裏很是焦急,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具有很明顯的學前幼兒的特點,他們注意力持續時間短,這對於學習拼音來説可是大忌。漢語拼音作為識字的工具它本身沒有意義,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一年級新生來説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提高漢語拼音學習的效率,並且在拼音教學的同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快樂地度過幼小銜接的這一個多月呢?

我為此一直在摸索,一直在努力,下面談談我幾點拙見:

一、聽故事學拼音

比如在學習韻母“aoouiu”及四聲時,我就以書中的情境圖為材料引導學生編故事:冬天來了,好冷啊,小朋友都穿上了棉襖──在黑板上出示ao,我們小朋友也來讀一讀,(就在這個環節中滲透ao的讀音,練讀ao)。可是有些小朋友卻不怕冷,他們來到小河邊,脱了衣服就跳下去游泳了——(出示iu,大家來學一學,在這個環節中滲透iu讀音,練讀iu)。海鷗看見了,連聲叫好,小朋友們真勇敢(出示ou,教學ou)。真是一羣勇敢的孩子啊!

在讀準了aoouiu以後,再讓學生認識拼音字母頭上的四頂帽子,集中練讀四聲。學生在聽聽講講的過程中掌握了aoouiu及其四聲的讀法,學得主動積極、興趣濃厚,同時既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和聽話能力,又養成了良好的聽話、説話習慣。

二、做遊戲學拼音

以多種形式的遊戲和有趣的活動來組織漢語拼音的學習,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韻母,根據音節猜圖畫等)、傳一傳(一個接一個把看到的音節傳下去)、變一變(用電線折成字母)、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聲母一生出韻母,拼成音節讀出來,誰讀得快又準,誰就贏了)拔河比賽(難的字母寫在黑板上兩組小朋友分立兩邊讀卡片,讀對的卡片貼在該組繩上,哪邊多哪組就贏)、小白鴿送信(信封上用音節寫着送信人名字,讀對了就能送對,給送對的一份禮物)、長頸鹿請客(叫出用音節標出的菜名)、考一考(拿卡片去考別人)。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練得紮實。

三、動動手學拼音

學習拼音的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做拼音卡片學習拼音,擺字母,用橡皮泥來捏捏字母等,讓抽象的拼音字母變得那樣的形象直觀、可以觸摸,使學生感受到拼音字母是那麼的可親可近,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周圍。這種手腦並用的學習,既培養了動手能力,有開拓了思維,發展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手段。

四、多閲讀學拼音

在學完了全部聲母之後,我就讓學生為身邊的一些物品標上音節做成卡片,然後貼在上面,有貼在家裏的,也有貼在教室裏的,給學生營造出拼音學習的氛圍,讓學生時刻能見到拼音,在多看多讀中熟練掌握音節的拼讀。在學完全部字母之後,送學生每天一首兒歌自己去拼讀,自己去背誦;還讓學生試着用音節記錄下看到的聽到的或想到的,寫得好的帖到牆報上展出;在圖書角上擺上拼音讀物供學生課外閲讀。

教學是一門藝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教學拼音的過程中我體會到的是辛酸,是等待,是無奈,是希望,是動力,是成就,是欣慰……今後我一定繼續努力,把拼音教得輕鬆,教得紮實,教得出彩。

篇11: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接學校通知,第五週要我上一堂生本公開課,當時把任務接下來了,但自己卻是一頭霧水,因為剛開學,我根本不知道一年級下學期的課怎麼上,按上學期的上吧,沒新意不説,還不知道這樣的思路在下學期適不適合。正當我一籌莫展時,聽説華陽要推出一節一年級下學期的全國生本公開課,我既欣喜,又期待,那個週五早早地就趕到華陽聽課了。

華陽的那堂課在我看來沒有特別精彩,但是讓我知道了一年級下學期上課的思路,那就是除了識字處,還得滲透一點課外知識,為二年級的閲讀打好基礎,這也是這當時聽課後的一點感受。按照他們的思路,我回來以後就開始備課。

我首先把課前五分鐘閲讀<課外閲讀>一書改為課外知識展示。課堂環節也是很簡單,讀課文——學生字——讀詞語——課外知識展示。

設置情景,趣味過度:

其實我們平時每節課都是按這幾個環節上課的,可是怎樣把這幾個環節有機的串起來,讓孩子們感到新鮮而有趣呢,經過幾天的思索,我把”小燕子”帶進了課堂。我請了一個四年級的同學現場錄音,然後讓小燕子和同學們親切對話:。”一(1)班的小朋友們好,我是小燕子,你們願意和我交朋友嗎?可是我現在遇到一點困難,你們願意幫幫我嗎?”然後設置了以下幾個問題:

1、15課太難了,你們能幫我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嗎?

2、請幫我認會課文裏面的20個生字吧!

3、我到了冬天就飛到温暖的南方去過冬了,可是不知道其它動物怎樣過冬的,你們能告訴我嗎?

4、謝謝你們幫助我,我願意成為你們最好的朋友,讓咱們一起來唱首歌吧!

四個環節就是通過”小燕子”的話串起來,自然而新鮮,課後也得到了老師們的好評,遺憾的聲音太小。

朗讀展示,張現個性:

開學至今,已聽了八一、華陽幾節公開課,總想從他們身上”撈”點東西回來,可是總有不盡人意,有點撈不着的感覺。就説這個課文展示讀吧,每次看到的都是一樣,這次能否整點兒不一樣的出來呢?結果還是一樣。課上撈不着課後去取取精吧,於是課下私下和幾位上課的老師聊過,他們也説經驗不足,還想向我們學習,這麼謙虛,真讓我“暈”。看來課還得自己動腦了。對於讀課文,不是重點,但也得讀通順,讀正確,在這一課上,我也採用了個人讀,小組讀,展示讀,學生評的形式,由於有預習,學生在課堂上能順利過關,讀得還有板有眼。

自主識字,寓教於樂:

識字仍是這一學期的重點,並且識字量比學期還大,所以這個環節也是重中之重,我花了整整25分鐘來完成。先是自讀,然後小老師教讀,然後是集體大識字,過濾出難字,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記憶,然後和大家交流。看到大家都差不多的時候,就和他們玩遊戲,玩字卡,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平時我們的課堂都在玩遊戲,所以遊戲必須常玩常新,幸好我的學生還算聰明,在我上課的前一天,想了一個“釣死鬼”的遊戲,既新穎又好玩,課堂中玩的效果也很好,只是當時這個遊戲名有點“血腥”味,我也沒想到給這個遊戲更個名,現在想起來都不能原諒自己,怎麼會犯這麼幼稚的錯誤呢?

適時拓展,交流彙報:

在上學期學完生字後,我們一般是找一首兒歌讓學生讀,或者是找幾個同音字,形近字進行比較,但這一學期我按照華陽公開課的模式,進行了課外知識拓展交流。週末我讓學生回家收集”動物們是怎樣過冬的?”先小組內彙報交流,然後請代表發言,由於每個孩子都回家準備了資料,所以發言特別積極,為了不讓孩了們失望,我讓孩子們大膽地離開座位和後面的老師一對一的交流,場面很熱鬧,當我宣佈時間到時,孩子們還意猶未盡,課後聽課的老師也説孩子們表達真不錯。

課上完了,總覺得自己就可以輕鬆下來了,但是心情一點也不輕鬆,因為上完後我自己都知道這不能算是一節成功的課,除了中間有些環節不夠緊湊外,亮點也是少之又少,我想也許是我本身就喜歡”創新”的原因吧,以前用過的老方法,隨便效果再好,我都不想再用,可是在備課時又實在想不出什麼新東西出來。後來生本餘老師和我做了交流,當然她對這節課是肯定的,但是她提出了三點改進的意見:一、她認為後面那個拓展還是應該像以前一樣讀兒歌,不用這麼早進行課外知識收集,到了二年級自然會有的,現在的主要任務是識字,不要去拓展。二、她認為要多想辦法讓學生多識難字,課堂過濾出的難字多,學生沒時間去想更多的識字方法。如果課前預習做得更好一點,就不會過濾出那麼多不會的字了。三,生本不用太多的創新,只要孩子們喜歡,學習有效果,可以用老方法。真的要謝謝餘老師的指點。但是我們老師都感覺到孩子們學生字的壓力也是挺大的,一節課要學那麼多字,有一半以上的孩子都無法掌握。那天課堂上過濾出的難字比平時少得多,可還是覺得多。讓孩子們用很少的時間學更多生字,我們還真沒找到好方法。讓我們在生本的路上繼續”尋找”吧。

篇12: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一年級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在這次的公開課中我所側重的正是識字教學。《菜園裏》一課中要求學生認識14個生字,會寫4個字。這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説確實有點困難。為了減少難度,我把識字和寫字分在兩個課時進行分開教學。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認識9種蔬菜的名稱,並在認識9種蔬菜的同時,認識“菜、園、豆、角、蘿、卜、心” 7個生字,會寫“卜、心”兩個生字。在本堂課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特色,本着“讓學生在快樂中識字”的理念,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思路::首先是創設情境,把學生帶進菜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接着採用課件演示讓學生認識蔬菜,引導學生拼讀詞語的音節,同時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讓學生在遊戲中鞏固蔬菜的名稱。然後通過交流識字方法,給生字交朋友,學習本課的7個生字。最後進行寫字指導。我覺得這一堂課,比較成功的有以下三點:

一、在趣味中識字

上課開始,通過老師的講述“今天劉老師帶領同學們到一個好地方去看一看。”把學生帶進了菜園。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菜園的課件圖,讓學生有着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引出本堂課的課題。然後讓學生找一找隱藏在課件中的9種蔬菜。進行生詞生字教學。隨後我利用課件一一展示9種蔬菜,並讓學生開火車拼讀音節。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認識了9種蔬菜。通過詞語和蔬菜實物相結合,使抽象的文字和具體的實物對應起來,增強了識字效果。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獨立識字,學得主動積極。他們也通過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蔬菜的名字,並讀準了字音,認識了他們,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在反覆中識字。

在這堂課中,我採取了多種識字方法,從讀拼音識字,到去掉拼音識字,從讀詞語到讀生字,再到給生字交朋友,認字的識記有層次,有梯度,循序漸進。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是“記得快,忘得快”。為了鞏固生字詞,我還採用了遊戲過關的辦法。把帶有生字的南瓜,扔進菜筐,看看誰是收菜小能手。和拔蘿蔔的遊戲。學生在反覆訓練中,對字詞的識記得到了鞏固,使識字更加有趣味性,讓學生在趣味中學會了生字詞。除此,在課堂中我採用了齊讀、個別讀、開火車讀、男女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激發了學生讀的興趣,在反覆讀詞語的過程中使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同時,又鞏固了生字。

三、在語境中識字。

本課以識字教學為主,但在識字教學的同時,同事也關注學生的口語表達和説話訓練。如在揭示課題後,我讓學生參觀菜園,一邊參觀,一邊説一説:菜園裏有( )。這一環節既讓學生鞏固了“菜園”兩個生字,又初步讓學生認識了菜園裏的蔬菜,也讓學生進行了説話訓練。在學習生字“園”,我讓學生説説:種着許多蔬菜的地方叫菜園,那麼種着許多果樹的地方叫什麼?你還知道什麼園?於是學生説了很多如花園、公園、動物園等。由此,學生就明白了什麼是菜園,又牢牢記住了“園”字。所以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必須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生字。

但是,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堂課中,還存在着許多的遺憾和不足。

1、時間拖沓,老師話語較多,應把課堂還給同學,讓學生多説自己的發現。讓學生養成獨立自主學習的意識。

2、教學語言不夠兒童化,語調變化不大,教學評價語不夠豐富。且朗讀感情不足,過於平淡。應重點培養學生的朗讀技巧,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3、在教學生字時,教師講解時間過多,時間分配不合理。歸納識字方法不夠全面。指導寫字時,老師應先明確筆順,再讓學生觀察生字的特點,自己發現生字的特點,熟悉生字的每一個筆順在田字格的位置,老師範寫,進而書空。在生練習書寫生字,教師班內查看並加以指導。好的可放在幻聽片上全班點評。

5、課程後半段時,孩子注意力明顯渙散,需加強教師的引導、調控課堂的能力,如可編些與課堂有關的課間操,讓學生一起做一做,吸引學生注意力,讓注意力集中。

6 、無板書,在學生朗讀 “辣椒長個尖尖嘴”時,學生髮現“長”是個多音字,教師應及時板書點播。

學海無涯,教無定法。上課是一門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我將一路反思,一路教學,一路前進!

篇13: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老師就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來替代學生的閲讀體驗。識字是實現閲讀的途徑,是學生應該掌握的本領。因而課上,教師應該給學生充足的自主閲讀時間,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與生字多見面,想辦法認識生字,多次閲讀,體驗自己能獨立閲讀的成就感,從而激發閲讀的興趣,提高閲讀的能力,讓閲讀成為習慣。

一、激起導入:

猜謎語激趣。提出一個較高層次的問題—烏鴉口渴了找水喝,最後想辦法喝着水了,它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以最快的速度,將孩子們引入文本的閲讀。

二、讀文識字:

這節課,我的思路是學生首先從整體入手,然後到部分,最後再回到整體這樣來學習。由篇到字詞句,再到篇的順序。借用特級教師曾麗君老師的話來説,就是“遵循兒童認識的規律,把認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整體把握。教給認讀方法,讓學生自主經歷讀書過程。同桌合作,保證學生在閲讀中識字的質量。”

自讀,圈出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認識,將課文讀正確,同桌互讀互聽互評等環節,看似簡單,其實對於一年級的學生而言,是比較難操作的。讓學生得到詳細、明確的規定之後,他們就易於和樂於去完成學習任務,同時老師也比較好檢查,學生是否在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學生自讀課文、同桌合作讀、開火車讀生字詞、師生共讀,一步一步地推動課堂的進程,保證每個學生都有一次展示學習情況的機會,並在檢查的過程中,用“點指兵兵”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機指導、糾正學生的讀音,如用區分前後鼻音、翹舌音,進行拼讀加以強化;注意糾正“石”和“瓶”等易讀錯的字音。這節課,我想着以讀促理解,將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於朗讀之中,使朗讀訓練真正落到實處,讓學生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通過多層次的朗讀體現出來。希望“以讀代講”這一個環節能幫助學生理解好“烏鴉口渴了,找水喝,最後喝着水了沒有?它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這個問題。同時,課文的生字又得到了鞏固,這種方式我很感興趣,在嘗試中。

我的困惑是:

1、如何指導學生做到生字的音、形都過關;

2、如何指導學生朗讀做到正確、流利,奢望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

3、注意生成性資源,並善加利用。試教課上,在“點指兵兵”這個遊戲結束後,我要引導學生區分“渴”和“喝”兩個字的形,“喝水需要口,口渴需要水”。我提了一個問題“看誰的小眼睛最明亮?發現生字中有兩個長得很像,就像兩兄弟。”因為在我自己班上,我時常會用這種方法讓學生找形近字,我自認為問題很簡單,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答案“渴、喝”。誰知道課堂是千變萬化的,試教的這班學生他們給了我完全不一樣的答案:一生説“烏”與“鴉”長得像;一生説是“辦”字與18課中的“為”長得像。我當即肯定了後一個學生很聰明,眼睛很明亮,並再一次強調是在本課9個會認的生字中找,終於第三個學生找着了。我長舒一口氣,教學機智方面我要加強。下課以後,我馬上修改課件,把“喝、渴”並排放在一起,讓學生一眼就能看出來,希望不要再出現啟而不發的情況,浪費課堂時間。

三、培養學生養成“提筆就是練字時”的好習慣。

“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的目標,出現在新課標的每一學段裏。我們要高度重視寫字教學。我們常見學生練字時是一種書寫,平常寫字又是另一種書寫。究其原因:學生沒有實現知識的遷移,沒有形成自覺寫字的習慣。為此,在寫字課上,對學生反覆強調,將練字融入日常的書寫,養成“提筆即是練字時”的意識。要有“提筆即是練字時”這種意識,就應該做到不管是什麼場合,不管什麼時間,只要提起筆來寫字,就要嚴格遵守正確的寫字姿勢。特別要抓住平時各科課堂上練寫字的最好機會,和各科老師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學生的寫字姿勢,養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我的困惑是:

1、如何指導學生觀察“辦、法”二字的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2、合理分配好課堂時間,保證寫字這一環節有十分鐘。

3、我的書寫不好,因此害怕自己指導學生書寫不夠準確、到位。

良好習慣是一種能量的儲蓄。良好的寫字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也是磨練學生意志、性格、品質的過程。對此,我們教師只有從自身,從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從嚴、從實、從點滴抓起,抓住國小生階段的最佳時期,使國小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教學是一門難免有遺憾的藝術,回顧整堂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篇14: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一)新的學期開始了,新的挑戰也來臨了。對於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我來説,一開始就擔任班主任一年級的班主任,的確是一次重大的挑戰。雖然在開學前已經做了一些準備,但面對開學時的一大堆繁雜的瑣事,還是使我覺得有些措手不及。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短短一星期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使我深深體會到當老師的辛苦和喜悦。

作為班主任,一開學就對新生進行學習和生活常規的培養。這一工作是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可能我自己覺得已經説過很多遍了,但學生可能還沒真正記住,或許一時又忘了。所以,我就反覆地嘮叨,時刻提醒。在副班主任的配合幫助下,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如何排隊、收發本子、課前準備做些什麼等。看到孩子們的進步,我很開心。

(二)iuü教學反思

一年級小朋友課堂自制力比較差,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比較短,所以需要在課堂上不斷變換形式,讓學生保持新鮮感,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

教學iuü內容我多采用了故事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習拼音字母無非是要孩子多讀、多記,有些特殊規則如i標上聲調要去點,ü遇y要去兩點,若採用教師講授的方法,可能只會事倍功半。但小朋友對聽故事的興趣特別濃厚,所以我便把那些講授起來枯燥乏味的知識結合故事的方式來表達,學生上課聽得津津有味,而且記得特別快。有時個別學生對知識點回憶不起來時,只要提醒他一下故事大概,他就能記起枯燥的知識點來。

iuü教學結合故事講課還有個特點就是可以根據各項知識點的特點把故事連起來,讓學生覺得有完整性而且聽起來有趣味性。根據i,y,yi的特點,我把故事表達為:小i是個愛漂亮的小姑娘,她的頭上戴着蝴蝶結。當她一戴上聲調帽子的時候,就把蝴蝶結遮住了,她頭上的點就沒有了。星期天,小i一早醒來就吵着要媽媽帶她去遊樂場玩。小i的媽媽是大y。大y媽媽把小i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牽着手出門了(yi)。一路上,大家都和他們打招呼。(大y和小i在一起,還是讀做i)。遊樂場的人可真多,大y媽媽怕小i妹妹走丟了,緊緊地牽着她的手,他們靠得可緊了。u,w,wu可以讓學生在我的故事基礎上進行改編。學生興趣濃厚,而且把很多難用語言表達的東西很自然地就傳達給了學生。至於ü見y要去兩點,我又巧妙地這樣表達:小ü的爸爸媽媽都出差了,沒人帶小ü出去玩,怎麼辦呢?小ü急得大哭起來。大y媽媽看見了,就趕緊來安慰他,大y媽媽答應小ü帶他去玩。小ü一聽,可開心了,趕緊擦掉了眼淚,和大y媽媽一起出去玩了。(yu)並及時提醒兒歌:小ü見大y,擦掉眼淚笑嘻嘻。

故事教學對於一年級小朋友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也要注意故事與教學知識點的緊密結合。

(三)bpmf教學反思

經過bpmf的教學,讓我感觸較深的一點就是肢體語言的運用,這也是在學生身上找到的閃光點,我想我也有必要來學一學。

事情緣起是我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記住字形而要求學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像bpmf。這時很多小腦袋都開始動起來了,也舉出了很多有意思的例子。這時,我們班一個小朋友站起來説:“老師,我能把這幾個字母寶寶都給表演出來。”多有意思的想法啊,我馬上請他上來表演。他就用自己的肢體來比劃出字母的形狀,贏得了班級其他小朋友的掌聲。我曾經想過讓學生在課堂上用肢體語言來加強字形的記憶,但卻沒有實施。今天,我的學生他們自己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性,給我的課堂帶了活力。經過那位同學的表演,其他小朋友也都躍躍欲試,在自己的座位上比劃起來。我想,自己實踐過的事情是最容易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時候做的比説出來的更能達到良好效果。

受到小朋友的啟發,我在要求他們讀聲母時要注意輕短便不再用語言來提醒了。我用調節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來表達,學生一看便明白了。在我做這個手勢時,他們便知道我的意圖。我想,無論在教學上還是管理班級方面,有時候肢體的運用往往比語言更有效,所謂“無聲勝有聲”,想必就是這個道理,而且手勢的運用還能增強我和小朋友之間的默契,何樂而不為呢?

(四)gkh教學反思

在本內容第一課時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對看圖説話學拼音的模式開始失去新鮮感了,自我感覺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同一個方法用久了會讓學生感覺“疲勞感”,沒有新意。所以在第二課時學習認字的環節中,我就改變了以往生字卡片出示的形式,而採用遊戲“摘果子”。方法很簡單,在黑板上畫一棵大樹,再在上面畫幾個果子。把生字的拼音寫在果子裏,讓學生來拼讀,讀對了,這個果子就被摘走了。為了加強學生的興趣,我還把“摘”走果子的小朋友的名字寫在果子上面。這樣一來,學生可來勁了,都想摘到果子,課堂非常活躍。等到學生音節拼讀得熟練了以後,我再出示字型,讓音節和字一一對應。然後去掉音節,讓學生看着字型來叫出果子的名字。這樣從音——音形結合——形,學生幾個回合下來掌握的情況就比較好。當然在“摘果子”的遊戲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雖然在遊戲過程中整個課堂氣氛好,學生積極性高。但是沒有被叫到“摘果子”的小朋友卻似乎表現得和不高興,有幾個甚至拍打桌子。應該要讓學生明白即使你沒有被請到發言,你也要禮貌、文明地聽或者看着其他小朋友的發言。想想自己的答案和他一樣嗎?如果有不一樣的再舉手補充。而不是隻看到自己沒有被邀請到就表現出很生氣的樣子,這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也是不文明的表現。

(五)zcs教學反思

zcs的教學借鑑了學姐的課例,以“聰”字為線索,讓學生自我觀察,自我發現來完成整個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佔據主體地位,積極參與學習過程,老師只在學生自我發現的基礎上加以點播。發現教學把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究精神充分點燃起來,通過發現,還把學生各種感官都調動了起來。再加上老師適時的鼓勵和表揚,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情感都得到了昇華。比如讓學生自己根據情境圖來編兒歌,學生編的兒歌讓人感覺到他們潛力無限。

發現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究,不僅教會了學生本節課的知識,更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他們一種學習的方法。我想以後在發現教學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把“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最適合他們學習和最有利於他們成長的學習方式。正像林樂珍老師説的那樣要尋求“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

(六)aieiui教學反思

ai、ei、ui是複韻母教學的開始,在導入環節我用aoeiuü是六個兄妹的設計為後面的教學鋪設了很好的理解基礎。尤其在複韻母聲調的標調位置上,故事性的姐姐把小黃帽讓給弟弟戴比枯燥的講解和傳授更能讓學生記憶深刻並且富有趣味性。第一課時我採用“發現”的方法,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學習中去。如在介紹完ai的標調方法後,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ei、ui的標調方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在老師的積極鼓勵下,他們都在體驗着“發現”的樂趣。“我發現了……,我發現了……,我發現了……”在學生一句句發現中我感覺每個智慧的腦袋都在思索,每雙閃亮的眼睛都在探究。“拼音花”的拼讀策略讓學生對拼讀充滿了興趣,很想讓花開得更大更美。為了引入栽樹、培土、提水等音節,我告訴學生這些帶音節的花瓣都被風吹落下來了,讓我們趕快讀會它們,這樣才能把花瓣找回來。學生認真拼讀的樣子,在練習了aieiui音節拼讀的同時也把善良美好的品質展露無遺。

(七)aoouiu教學反思

aoouiu的教學是我感覺比較滿意的。總體上來説,在教學aoouiu的過程中,我基本上沒有太強調課堂組織紀律,學生都融入課堂中來,氣氛比較活躍,效果也比較好。

因為安排了前面聲母一塊的測試,所以aoouiu的兩部分即字母教學和情境圖生字教學被測試分割開來,所以今天才做總結。

先反思一下測試。為了學生重視測試,讓他們明白測試的意義,我提前也為他們安排了一節課來複習。主要把一些容易遺忘的地方又強調了一下,比如整體認讀音節,比如ü見jqxy,要去掉兩點,比如i在標調時要去掉“蝴蝶結”。孩子們考試的結果還是比較讓人滿意的。23個小朋友前面部分得了滿分,還有幾個得九星的比較可惜,都是格式上有一點粗心的錯誤。後面的附加題是讓學生看着水果寫出音節,比較難。全對的有5個學生,大部分能寫出一兩個。相較全段來是説,考試的成績也是比較理想。大體總結一下,被扣分的學生主要還是粗心的居多,寫了音節忘了標聲調;聲母格式寫不對;連線題遺漏等問題。還有個別學生可能掌握起來有點困難,甚至連簡單的認字也出現問題。以後在教學中對這些學困生更要多多關注。儘量在課堂上發現他們的問題,查漏補缺。

aoouiu的教學之所以比較滿意,是我覺得我的設置貼近了學生的興趣,並且激發起了他們探求的慾望。在發音中,我強調了帶手勢讀四聲,這樣把偶爾開小差的同學精神能夠集中起來,學生讀得也津津有味。並且我給四聲都組了詞,找了朋友。這樣對學生掌握髮音也起了積極作用,在讀詞中鞏固字母的發音,尤其把一些學生姓名有所教音節的讓學生讀,學生興致高漲。在第一課時後,我佈置了一個讓學生回家找家裏有哪些東西發aoouiu的作業。在下一次課的反饋中,我欣喜地看到,學生找出了很多。有的學生甚至把找到的東西都畫了下來,滿滿一大張,比如剪刀,電腦,水杯……我甚至欣喜地看到平常不太發言的學生也高高舉起雙手來和大家分享他自己的發現。我原本以為可能花兩三分鐘就可以把學生昨天的作業情況反饋完,沒有想到班級裏是小手林立。而在每個小朋友的反饋中,其他小朋友又多了一次接觸aoouiu的機會。在第二課時的安排上,根據教學內容我又設置了去動物園玩的情境。然後經過動物園叔叔的做導遊,引出書中的三句話。讓學生自己先拼讀,去解密導遊叔叔要告訴我們什麼,學生興趣很高。整堂課就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氣氛中進行。我看到每個孩子臉上都洋溢着笑容。我想這就是貼近孩子的心去設計教學內容的快樂吧。

(八)aneninunün教學反思

得益於前課拼音教學所總結的經驗,在本課教學時我設計了幫小蜜蜂找家的情境遊戲,並且貫穿了整個課的始終。達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幫助小蜜蜂找到家,學生非常開心。課後,我問學生,在語文課設計的這麼多遊戲中最喜歡哪個時,小朋友都表示喜歡今天的幫小蜜蜂找家。

幫小蜜蜂找家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要穿過一座花園,越過一片樹林,飛過一條小河,最後經過一片草原。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學生一步步攻克學習上的難關,同時也在經受着形成克服困難,勇於挑戰精神的潛移默化。

在穿過花園的過程中,學生複習了前鼻韻母的發音,同時對比着學習後鼻韻母的發音。在比較的過程中認識了最後一個整體認讀音節ying。整個過程充滿着積極參與,在課件中向日葵花美麗的映襯下,後鼻韻母的學習也顯得一點都不枯燥了。

在越過樹林時,學生還遇到了我精心設計的樹林迷宮牆,要走出迷宮牆就需要掌握拼讀的技巧。學生認真專注的眼神,甚至可以脱離老師的幫助而自己去解決走迷宮的難題。在這個環節上,我還特地訓練學生直呼音節的能力,鍛鍊他們“聽要求”的能力。提出“請你讀出來”,“請你拼出來”的新要求。在要求學生讀出來前,先讓學生在腦中默讀,在心中默拼,逐漸鍛鍊直呼的能力。

在飛過小河的環節上,我非常欣喜的感受到了學生體貼、關愛的心靈。學生寫得很仔細,同時速度比往常快,因為他們説,怕寫得太慢小蜜蜂會飛不動而掉下河去。我看着孩子們寫字的神情,擔心的表情,心裏感到莫大的幸福,我的這些孩子們會為別人着想呢!

雖然在課堂上感覺學生表現有進步,但在班級常規上卻發現有反覆的情況。最近排隊老是比較拖拉,排隊小老師的管理也比較鬆散,得想點辦法。

(九)《四季》教學反思

《四季》的教案是在網上一篇教案的基礎上根據我們班的實際情況修改的。原教案我最欣賞的是注重情感目標的設計和達成,體現了人文情懷,能讓孩子充分感受四季之美,表達四季之美,理解四季之美。

課文比較簡單,通過四季中典型事物為代表來體現四季特點。在這個基礎上,我又讓孩子尋找其他能代表四季不同特點的事物,運用到兒歌中自己編一編兒歌。學生表現地比較積極,並且也有佳句出現。如“大樹綠綠,它對樹下乘涼的人們説:‘我是夏天。’”,“秋葉飄飄,它對秋遊的小朋友説:‘我是秋天。’”。孩子都能把自己的四季的切身感受編到兒歌中去。在表演四季時,更是加上了自己的動作,尤其是“雪人大肚子一挺”,孩子都把自己的小肚子挺起來,把“頑皮”展現地淋漓盡致。

《四季》教學完成後還進行了識字一的語文考試。這次的考試雖然成績還可以,但我總體感覺是比較不滿意的。很多孩子因為粗心而出現題目的錯誤。還是有幾個孩子因為“左右”不分而被扣分,包括幾個平時特別認真的孩子。在辯音題中,強調過“沙”和“送”的平翹舌,但還是有人會失分。總結了一下,最近感覺上課學生注意力比較不集中。而自己好象又過於強調讓孩子遵守課堂規範,往往停下課去強調,打亂原來的上課節奏。還是要把獎勵機制運用到課堂上來,光靠老師的強調,想孩子們自己形成自覺性,在短時間內,在無任何獎勵的情況下,看來還是行不通的。

(十)《小小竹排畫中游》教學反思

課堂上孩子出彩的發言總要讓我高興上好久,教學本課時,我讓孩子看了一段帶朗讀的flash動畫。小小竹排在音樂的映襯下,緩緩地順水漂流,再配上朗讀,孩子們聽得很認真。聽完後,我讓孩子們來説説欣賞完以後的感覺。我預設孩子也就説些很漂亮,很美麗,風景好看,像畫一樣之類的。肖遙把手舉地高高地,站起來的時候若有所思,彷彿還沉浸在剛才的片子中:“我覺得自己好象就坐在竹排上,竹排順水流,我也跟着竹排欣賞到了很多美麗的風景。就好象我就在這幅畫裏一樣!”他話音剛落,我就帶頭給他送去了熱烈的掌聲。我們的孩子把自己融進了詩裏去了!他真正體驗到了江南的美,同時把這種體驗表達了出來,傳播給了其他的孩子!我有時總在想,怎樣讓孩子真正地走進文本,雖然嘴巴上一直在強調,讓我們也坐上竹排,一起去順水而下,欣賞美麗的風景。可孩子的朗讀總是缺少些融入體驗的情感,在朗讀時總是缺少些什麼。或許讓孩子得到文本人文主義的情感體驗更在於創設有利的氛圍,讓孩子自己體會,自己咀嚼。老師的“硬邦邦”式的“指引”反而達不到良好的效果。

最近還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是,讓孩子用自己的話來説説文本。目前低段孩子的課文往往以詩歌為主,語言簡單,情感純粹。在孩子學習了課文之後,讓孩子用自己的話來説説課文,同時加上自己的想法,或許對孩子更進一步地理解課文會有幫助。

(十一)《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學反思

《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教學我用了三個課時,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孩子的朗讀讀不出感覺來。我們班孩子一個比較大的特點是能加上自己的動作和表情,但是感覺齊讀時拖沓、像自來水一樣沒有讓人悦耳的感覺。或許是我在朗讀這塊的教學太急燥了,沒等效果出來就往下面的環節去了。在下篇課文中,我準備在朗讀方面花多點時間,儘量慢慢把孩子朗讀的情感給培養出來。

(十二)《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

教學完畢後,我問孩子:“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幾個孩子很快就舉起了手,還有一些孩子在思考了一會兒後舉起了手。“爺爺對小樹這麼好,小樹也對爺爺好。我也要對我的媽媽好,幫助媽媽幹家務。”“別人對你好,你也要對別人好,不能做忘恩負義的人。”“我們要懂得回報愛,對身邊的人好。”“我要對老師好,就像老師對我們好一樣!”雖然孩子的這些回答受到了我引導的一些影響,但聽着那些稚嫩的語言中充滿了濃濃的愛意,突然間覺得心頭都温暖起來,彷彿通過窗縫吹進來的寒風都變得柔和了(剛好冷空氣來襲)。教參裏的情感維度的教學目標是讓孩子懂得愛護樹木,而我在備課時卻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孩子們現在對大人的愛往往覺得是理所當然的,而忽略了這份愛背後的珍貴价值。更無從去談對父母的愛,對長輩的愛,對大眾的愛了。所以,我在教完課文後,就引導孩子去體會:在冬天的時候,爺爺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到了夏天,小樹就給爺爺撐開了綠色的小傘。如果你是小樹,你想對爺爺説什麼?如果你是爺爺,你想對小樹説什麼?讓孩子在表達中,在朗讀中去體會愛的真切含義,懂得付出和回報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發現孩子學會質疑了,“老師,‘熱’為什麼不是提手旁而是四點底?”孩子會思考,會提問了。沒有比熱烈的掌聲更能表達我那時的欣喜和興奮了!

(十三)《靜夜思》教學反思

《靜夜思》這首古詩對於學生來説非常熟悉,甚至很多孩子都可以倒背如流。如何讓孩子在誦讀中去體會李白望月思鄉的感情就成了本課人文主義目標的集中體現,也是本課的一個難點。

因此,在引導學生體會李白隻身在外,望月思鄉的情感之前,我便用了很多的語言去鋪墊。如月亮常被人用來寄託思鄉之情;八月十五團圓夜,全家一起團圓賞月。在這些基礎上,我再讓孩子去體會如果一個人身在異地,不能和家人團聚,吃不到父母親手做的菜,聽不到父母的聲音講會是怎樣的一種情境。而此時的李白就身處於這樣的情境下,你覺得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伴隨着音樂,再加上我繪聲繪色地渲染,我看到大部分孩子此時的表情都是複雜的。此時,彷彿大家都沉浸在李白思鄉,不能和親人團聚的悲傷情感中時,有兩個孩子竟然因為開小差而笑出聲來。我讓其中一個孩子站起來回答如果此時你是李白,你心中將會作何感想時,他竟然回答:“我有一碗白米飯被老鼠偷走了。”當時的我真的感覺自己狂暈,正當我在洋洋得意自己今天製造的氛圍,想讓每個孩子都走進文本,貼近作者的感情時竟然出現了這樣的尷尬場面。我當時就特別表揚了那些移情的孩子。我説正是他和李白的感情融合在一起,真正把書讀進去了,才出現了這樣的感人行為。而對於那兩個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我沒有當面批評,但是用眼神警告了他們。

課後,我一直在思索這節課我到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怎樣才能走進每個孩子的心靈呢?讓孩子真正去體會文本,去感受文本中的喜怒哀樂?當課堂上發生預設之外的狀況,是不是應該在意外發生之前就應該有所警覺,而做出相應的措施呢?歸根結底,是不是我對孩子上課注意力的關注是不是還沒真正鋪開呢?

(十四)《小小的船》教學反思

《小小的船》曾經也是我讀國小時學習的課文,所以看到這篇課文時也感覺特別親切。孩子對這篇課文也是相當熟悉的,有的在幼兒園學過,有的在課外書裏讀過。因此,在理解上基本沒有太大的問題。

本課的導入借鑑了其他老師的做法,先由一條弧線來引出“彎”字的教學,然後再把弧線補成月亮形狀,讓學生自己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想象這是什麼。當然,當孩子在講到小船時就把“船”字的教學結合進去。在此基礎上,再給孩子創設藍藍的夜空,閃閃的星星,彎彎的月亮上坐着一個小女孩這樣的情境,也就感覺水到渠成,非常自然了。

(十五)《陽光》教學反思

為了讓孩子的拼音更加紮實,所以我們在拼音教學階段的花的時間比較多,因此剩下的教學任務就比較重了。從這個星期開始,明顯感覺教學進度加快了許多。可能孩子還沒有適應這樣的教學密度和速度,而《陽光》這篇課文篇幅又比較長,孩子在課上朗讀的情況就沒有以前那些課文那樣好。因此我也在朗讀這塊上花了比較大的精力和時間,讓孩子把課文讀通順,讀明白。

“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這句話是這篇課文的“文眼”,但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時,我就有意讓孩子從正反兩個方面來感受陽光的作用。有了陽光,禾苗就更綠了;有了陽光,小樹就更高了;有了陽光,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變得更美了。那要是沒有陽光呢?孩子在回答中無形和有陽光的情況進行比較。從而去感受陽光的作用和重要性。孩子們在這個問題上的回答還是比較細緻的,除了根據課文提供的材料進行思考外,也把自己平時的一些課外知識也運用起來了。有的孩子説,沒有陽光,小樹就不能長大,就不能製造氧氣了。有的孩子説,沒有陽光,我們就沒有光明,什麼都看不見了。

特別讓人開心的是我在讓小朋友説説陽光給人的感覺時,曉甦站起來説:“陽光就像老師給我們一(4)班小朋友的關懷那樣温暖。”哈哈,聽了不禁讓人心裏一陣竊喜。我忙接上去説:“你的話讓老師覺得陽光彷彿照進我了我的心裏,感覺特別温暖。”

(十六)《比一比》教學反思

《比一比》的教學主要是讓孩子正確使用量詞。在前階段的教學工作中,或多或少都有對量詞教學的滲透,所以學生對“量詞”還是比較熟悉的。

在課堂教學中,完成教材的教學任務後,我又讓學生找一找教室裏有哪些量詞。“一塊黑板,一台錄音機,一台飲水機,一台電腦,一張桌子,一扇門,一扇窗户,一個水杯……”孩子們的眼睛快速地搜尋着教室裏的事物,然後選擇合適的量詞再表述出來。特別喜歡孩子認真時的表情,高高地舉着稚嫩的小手,看着他們渴望表達自己的發現的眼神,覺得自己都被感染了。

課後,我又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孩子自己回家去找找量詞,當個量詞小專家。第二天檢查發現,孩子都把自己找的量詞寫下來了,並且找得還不少。他們爭先恐後地拿來給我看他們的“戰利品”,告訴我昨天找量詞時的一些趣事。當然,我就一個個給他們封了“量詞小專家”。只可惜最近教學進度很快,幾乎是每天一課在上,所以沒有專門抽出時間來讓孩子來彙報一下他們的發現和積累。在這幾個月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及時的反饋與積累很有利於激發孩子的積極性,促使他們養成學習的好習慣。

(十七)《自選商場》教學反思

《自選商場》這篇課文比較貼近城市孩子的生活,隨着經濟的發展,學生平時買食品、日用品都在自選商場裏購買。也因為這樣,學生可能對自選商場購物的方面體會不深。所以在讓學生感受自選商場的方便時我先給孩子們講了我自己小時候買東西的經歷。那時候自選商場這種形式還沒有出現,買東西尤其是買不同種類的東西,往往要跑很多店,特別麻煩。而且小店裏面的種類也不多,付錢的時候要人工算,速度慢又容易出錯。學生在我的描述中聽得津津有味。有了這樣的體驗,讓孩子去讀課文第二段,再進行比較。學生對“方便”的體會就加深多了。而且能從好幾個角度來表述:首先是東西種類齊全,數量多。其次分類詳細,到規定的場地買就行。三、東西擺放很有秩序,一目瞭然。四、商品上都標有價格,讓人可以在不同品牌間進行比較。五、付款特別方便,電腦一算就出來要算的錢。

最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孩子的朗讀感覺上有點顯得“蒼白無力”,要麼就是太拖,感覺孩子在朗讀方面的訓練要花點工夫了。

因為家校開放日的關係,這節課我和師傅花了大量的時間準備,果然課堂成效明顯。所以,老師還是應該把重點放在教學上,真希望不要被其他繁瑣的事所牽絆。

(十八)《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

今天上了《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上完之後和學姐做了一個交流,感覺迸出了一些新的想法,趕緊記錄下來。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一則有趣的童話故事,通過小燕子三次觀察菜園中冬瓜和茄子的區別來告訴孩子觀察要認真,做事要仔細的道理。

我原本的上法是按步就班型的。從課文的第一段一直下來,讓孩子在讀上感悟,在讀中感受小燕子的觀察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樣的上法,孩子進入文本比較慢,也是老師牽着孩子一步步走進文本。沒有把文本的情趣充分挖掘出來。

而項老師的上法就充滿情趣多了。她先讓孩子自己讀課文,直到讀熟,然後分小組朗讀課文,檢查了一下朗讀情況。接着,她問孩子課文的內容都記住了沒有,孩子各個都表現地比較興奮,都説會了。於是,讓孩子把書背面朝上,考一考孩子。考的過程就是對課文內容理解學習的一個過程。小燕子一共去了幾次菜園?每一次分別觀察到了什麼?第一次,觀察到冬瓜大,茄子小;第二次觀察到冬瓜綠,茄子紫;第三次觀察到冬瓜皮上有細毛,茄子柄上有小刺。然後分別板書:

冬瓜茄子

第一次大小

第二次綠紫

第三次皮上有細毛柄上有小刺

我想,讓孩子在讀熟文本以後,脱離文本進行問答,給了學生內化的時間和複述課文主要內容的機會。這樣的方法比從第一段學到第二段的效果要好很多。在這樣的環節之後再回到文本中,讓學生找出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的話,再進行對話朗讀訓練。這樣課文上起來比較簡單,又充滿童趣。

(十九)《小松鼠找花生》教學反思

從本單元開始,文章明顯段落增多,篇幅增長,增加了孩子朗讀的難度。上課感覺孩子讀通順文章就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樣的課文檢查朗讀,學生的差異性就更加明顯了。往往拼音掌握得好的學生,即使在初讀時也能較流利地讀下來;而拼音基礎較弱、識字本身就存在問題的學生讀課文的話就變得坑坑窪窪,十分吃力了。

為了解決朗讀的問題,費了不少腦筋。先讓孩子自己去讀,讀順,把生字都圈出來,讀熟。再請孩子個別站起來讀,一是檢查自讀情況,又為基礎較差的孩子提供範讀。接着再讓孩子去自讀,在原來初讀的基礎上提高要求。這樣反覆地讀,發現基礎較差的孩子讀起來還是有困難。再反思是不是我教得太急躁了,看着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捨不得花掉整節課的時間讓孩子去讀。放慢腳步,放手讓學生在讀中“磨”,或許效果會更好些。

(二十)《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兒歌,富有童趣。作者設置下雪的環境,採用擬人的手法,運用形象的比喻,根據幾種小動物踩在雪地上的腳印來介紹它們腳印的形狀特徵:又用設問的形式,指出青蛙沒有參加“繪畫”的原因,介紹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識。因為課文裏有冬天,又有小動物,所以學生學起來非常有興趣。

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更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僅突出課文“工具性”的特點,還應突出“人文性”的特點。在教學本課時,我採用了以下一些方法來讓學生積極參與,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如演示法,在解決“瞭解四種小動物爪(蹄)的形狀”這一教學難點時,則用實物進行演示,這樣就使難點迎刃而解。再如讀中悟情,閲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而朗讀又貴在一個“悟”字,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將非常注重學生對課文的朗讀。但在讀中,並不是一味地告訴他們該怎樣朗讀,而是通過自己的範讀,請不同學生的個別朗讀,給學生創設情景,讓他們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用心去感受和體會朗讀課文時輕快活潑的基調。

但是,仍然有遺憾的地方,開始想為孩子們準備頭飾,調動他們的模仿欲,給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最後因為準備不充分作罷了。所以,再次感覺到,備課需要花的時間精力之多,決不是臨時抱佛腳就可以解決的。

篇15: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使他們切實感受到學習的“個人意義和價值”,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樂於探究。對國小低年級而言,有效地組織小遊戲,有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當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及時給與網絡延伸,幫助他們架設並構建新知的平台。

當然,在教學《地球爺爺的手》中,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第一:教學形式及方法比較單一,低年級兒童最喜歡是遊戲、比賽等學習方式。在教學中,還需有的放矢地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第二:識字教學中,沒有融入學生的生活體驗,強調學生在生活中的識字。

第三:教學中,還要多鼓勵學生質疑,因為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應該從一年級開始培養。

篇16: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因為個人原因,今年教一年級語文。回顧這一個多月的教育教學工作,感觸頗深,尤其是漢語的拼音教學。覺得拼音教學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看情景圖——認識新的拼音字母——識字——學情景歌。每個環節都訓練了孩子的某種習慣和素養。每部分都有它的作用和意義。

我聽了許多老師的課,根據自己上課的實例來説。我覺得要上好一堂一年級的語文課,首先要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年級最好是通過遊戲帶動吸引每個孩子的注意力,並把他們積極的帶動到遊戲中去,但不好的是孩子容易過度興奮,課堂紀律難把握,所以就要求老師駕馭好課堂。其次建立多元的激勵手段,適當的鼓勵和表揚,樹立其自信心。再次我覺得老師的精神面貌同樣能影響和帶動整個班級孩子的情緒。因此老師首先必須有好的精神面貌。

我記得在上《a u iu》這課時,我因為自己身體不舒服,精神確實不佳。課堂效果真得是不太好。第二天,抽查學生髮現多數學生沒有很好的掌握,真的心裏很不是滋味。後來,複習時,我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效果很好。所以,我覺得老師的精神面貌,也很重要。因此,為了孩子我們也要善待自己,以最佳的狀態站在講台上……

這些都是我的一些反思和感想,也許還不太成熟。當然,一年級的課堂上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很多,需要老師精心的準備和更多的耐心。我常對自己説:若不給自己設限,則人生中就沒有限制你發揮的藩籬。

篇17: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識字、寫字、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今年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用魯教版語文教材,其中上冊要求認識的漢字有380個,要求會寫的有106個,這一安排,體現認寫分開,多識少寫的原則。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儘快地多認識一些漢字,迅速掃除讀寫障礙,儘快進入閲讀和習作。於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在我的一年級語文課上主要從識字、閲讀、寫字三個方面進行。

(一)識字教學:萬丈高樓平地起

我最重視的是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教材中安排兩個單元的識字課,但是縱觀整冊書,我們會發現識字教學無處不在,我們一年級語文教學就是一個教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這個過程只不過採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三個月的識字教學課上,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課程:一是引導學生髮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對於要認的、特別是要寫的字,對於已學過的字,要引導學生在聯繫中、在比較中找到漢字的共同點,不斷髮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比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比方説換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識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比方説,學“商”字時,我先猜一個謎語:一點一橫長,點撇在中央,大口張着口,小口戴帽裏面藏。我一邊書寫一邊説,學生們很快就記住這個難字了!二是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主動識字。

在校內,在家裏,在街道,在社區,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商標字、招牌字、廣告字……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慾望,就自覺地識記。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展示課外識字的機會、舞台,讓學生不斷地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堅持這樣引導,學生不僅增識許多漢字(課外識的字甚至比課內識的還要多),而且在學習興趣、方法、習慣等方面收效良多。三是引導學生在閲讀、在運用中鞏固識字:兒童識字,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識的字放到語言環境中,鞏固的效果最好。教師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識的字編成句子、兒歌、短文,讓學生閲讀,鼓勵學生組詞、寫句子,在讀和用中鞏固識字。

(二)閲讀教學:熟讀深思子自知

進入一年級,我發現很多學生不會讀書。這個問題表現在:朗讀時拖腔,唱數而不是讀書,句子讀得不連貫,語氣沒有抑揚頓挫之感,找不到人物的對話,不能從文本中找到問題的答案。以上種種讀書現象,使得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完不成教學任務,達不到某些教學效果。課外之餘我也常常思考這些問題,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閲讀能力呢?通過觀察發現,學生朗讀不流暢原因一:沒有牢固掌握課文中的生字,也就是識字量根本不夠。一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課文,每課的生字數量增多,難記,特別是這學期,識字任務更大,字行復雜,有些很難找到好的識記方法,沒有識字經驗,只能死記,所以處理這個問題,除了多給學生提供識字方法外,再就是讓學生多讀,我要求學生每天回家給家長讀《小熊過橋》,讓家長給孩子讀童話故事,提高孩子的閲讀慾望,遍數不限,讀完後家長簽名。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學生不理解文章感情,讀起句子來不會斷句,不會停頓,不會換語氣,我想這和學生的.理解有關,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化大力氣教孩子有感情讀書。比方説《我多想去看看》一課,我就先講述文中小朋友家在農村,無法到北京,然後講升旗儀式的壯觀,於是我進行情景換位思考,問學生想看嗎?答案是肯定的,於是我趁機讓他們讀書要讀出他們的渴望,於是,我的閲讀效果果然就達到了!對於怎樣讀出美的語氣,在學生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給學生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在對話較多的課文使用,效果不錯。閲讀教學就是教孩子學會有感情讀書,學生能夠繪聲繪色的讀出課文,這也就達到教學要求了。

(三)寫字教學:絕知此事要躬行

在一年級寫字教學中,我認為教師的示範對學生有着重要的作用,針對一年級的國小生善於模仿的特點,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言傳與身教相結合。教師示範的內容包括坐姿、握筆、書寫動作、筆畫和結構等。最重要的是課堂示範,這是一種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在學生進行練習之前,教師首先當眾進行講解示範,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視覺形象,然後讓學生模仿書空筆順,然後描紅練習。

對於有些難的生字要個別示範,在當眾示範以後,有些學生還是掌握不好正確的書寫要領,教師就得個別輔導,由於是面對面,學生對老師的示範,往往觀察的比較清楚,能較快地糾正自己的錯誤之處。當然對於一些孩子還得手把手示範,這種方法是針對初步寫字的國小生,通過手把手,教師直接牽動學生手指,使其能較快地形成正確的書寫動作。儘管教師在課堂上採用了多種不同的示範方法,但學生們在作業中還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在原字的旁邊給以示範或修改,並要及時地總結,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篇18: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在《失物招領》的教學中,我就注重了精心的預設和情境的模擬再現,整個課堂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跟隨着學生的思路,我像裁縫一樣將他們的思路穿連起來,一步步引導他們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學生的發言精彩之至,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之深刻,使我欣喜不已,他們結合到校園環境的建設來認識到了自身行為的不足及今後的努力方向。

之前我總以為一年級的小朋友認識不到問題的要害,喜歡代言,而在這個片段的教學中讓我深深地懂得了課堂上沒有發不起言的學生,只有不精心設計備課的老師才會出現課堂的冷場。預設中“探討亂扔垃圾的壞處”這個問題,儘管在預設時設計到了,我根本未曾想過學生回答得起,只是想如果他們認識不到,到時直接告訴他們就行了,本來這個問題就有一定的難度。

可他們不僅想到了,而且認識還那麼深刻,這更讓我堅定了一個信念:精彩的教學源於精心的“預設”!生成之花在預設的土壤中綻放異彩!

篇19: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孩子們是一年級的新生,他們剛踏入校園,才適應了拼音教學,又要面對新的挑戰—學習識字。識字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步驟、老師的教學環節都和拼音教學有差距,孩子們能和自己配合好,給自己的這節課交上一份比較滿意的答卷嗎?

為了和孩子們上好這節識字課,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準備:

一 、選好課文,激發識字的興趣。

《口耳目》這一課共十二幅漂亮的圖,十二個生字,那一個個妙趣橫生的象形字會不僅讓孩子們感到快樂,同時會激發孩子們無窮的想象力記住十二個生字。

二 、瞭解學情,掌握第一手資料。

這課要求孩子們認識的字雖多,但是並不難,並且這些字是和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今家長對孩子們的智力早期開發了,説不定許多字都認識。果然,不出所料,十二個字孩子們幾乎都認識。於是我將自己的教學設計由最初的強化識字為激發孩子們對祖國文字的喜愛和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以及識字的方法上。

三 、大膽嘗試,培養自學的能力。

葉聖陶老先生説過:“教是為了達到不教。”這課完全可以放手大膽的讓學生自己學習生字,讓孩子們自己感受到獨立學習的快樂,為以後的自主學習打下好的基礎。

基於以上三項準備,我在課堂上大膽的進行生字教學。我重點選擇了有代表性的“目”字,先看圖説目,一方面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則培養了説話能力;接着看圖比字,告訴學生這是古代人寫的字,進而比較古字和圖的相似處,讓學生初步瞭解了象形字的由來:古人根據圖畫畫出來的,因而字和圖畫很像;最後出示演變到現在的目字,比較目和目圖的相似處。

“目”教學完後,我讓學生回憶學習的步驟:一 看圖説意認字 二 看字比形識記生字。然後讓學生自己學習五個象形字:口 耳 鳥 兔 羊。當學生感受到了象形字的奇妙後,為了更加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我又給學生講倉頡造字的傳説。從孩子們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孩子們內心的渴望——— 去認識、瞭解更多的語言文字。

上完這節課後,我覺得這節課學生雖説學習積極性較高,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不錯。尤其是口頭組詞可以看出學生的知識儲備非常豐富的。但是這節課離自己設想的預期效果相差甚遠,留下了許多的遺憾。

1、設計自學的程序死板。培養學生獨立自學的能力,這種教學理念是對的,學生利用老師交給的方法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自學過後讓五個小老師説自己的學習過程。這五個孩子想象力豐富,都能看圖記形。對於鳥字與圖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小老師譚子傑找出了很多。比如:説一點像鳥眼睛,橫像鳥停的樹枝,鈎像鳥的爪子,鳥字上面部分像鳥頭。在不斷的交流中,學生不僅瞭解了象形字的由來,理解了它的字義,更懂得了象形字最簡單的記憶方法,就是象形字與它表示的物體是相象的,由圖識字。

可是自己安排學生在自己學習的時候,教學設計缺乏靈活性。當教完生字“目”,讓學生自己學習其餘的象形字的時候,學生不知從何下手學習。好多學生都處於觀望的狀態。作為自己沒有及時的調控。所採取的僅僅是發一張小小的笑臉來激發學生學習。學生為什麼沒有動起來,那是因為自己給學生定的模式過死,沒有正確地估量學生的實際。學生是鮮活的生命體,有共性,但更多的是個性,應該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反饋生字,讓課堂真正活起來。這個環節裏,正是自己給自己設了個圈套,導致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時間,後來時間的緊迫,生字鞏固遊戲,拓展識字及把這些字歸類,甚至書寫“十”這個字的的時間都來不及上。

2、自己的教學機智有待提高。其實在反饋生字的識記這一環節,自己已意識到這樣會使後面的教學任務完不成,可卻沒有想到應該馬上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其實給生字組詞是記住字的方法之一。因而不必讓孩子們給每個生字組詞,花去了許多的時間,應該馬上讓學生説其它識記生字的方法。(編順口溜,加一加,減一減,猜謎語等)

3、對教材的知識體系把握不夠。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本課的象形字充分的體現了這點。可是自己在引導孩子們學習的時候,將圖字進行了剝離。尤其是將義與形分開了。當看圖學完一個漢字的時候,為了鞏固漢字,應該在記住形後就讓學生給生字組詞記住字義,可是自己在教學中卻對音形義進行了分離。自己對語文知識體系的把握有待及時加強。

篇20: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短短的一個月又要過了。仔細回想這一個月,突然發現孩子們長了不少,而自己也成長了不少。最初的孩子們都還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現在來看他們能夠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比較安靜地在教室上自習,能夠很好的完成老師佈置的每一項任務,所以孩子們長了不少。相比較而言,我也長了不少,我開始總結經驗,知道好孩子是通過鼓勵得來的,也知道好學生是通過百分之七十的關愛加百分之三十的教育得來的。

過去的一個月,我們重走了語文課文,重新鞏固了知識,同時也注重了學生的實踐,我們幾乎是複習完一個知識點就檢驗一次,發覺孩子們越來越喜歡這種教學模式,他們覺得是挑戰,開始競爭,個個都想做得更好,這讓我很意外,這就説明了自己的這種教學模式對於他們來説還是很必要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孩子們都知道有付出才有收穫。所以都很認真努力地在完成每一項任務,在嚴寒的冬季,在下雪的日子,他們仍然能夠漂亮的完成任務實屬不易,這讓我很感動。他們的手都凍得通紅,看着每張稚嫩天真的臉龐,他們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讓我更加愛他們。每天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回家,還要認真的完成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每天天沒亮就起牀,打着電筒來上學,這些都讓我覺得羞愧。所以,我從他們那裏重新學回了堅強。

在這一月中,感覺孩子們似乎還是吃不消的,不僅要重拾忘記的知識,還要牢記他們。幾乎每天下午,孩子們都會留下來聽寫、默寫,似乎給他們的任務還是太重,但是由於自己在之前的教學工作中沒注意到知識的鞏固,所以才會加大他們的複習難度,所以,我要謹記這一點,爭取讓孩子們學得更輕鬆。

篇21: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這個學期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將要過去,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一年級教材編寫的意圖在於注重人的發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感受知識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學知識的目的在於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就對以往沒用的內容進行刪除,所學的全是對以後步入社會有所幫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場景自然就很多,內容看似簡單,實施起來卻很難。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1、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新課程中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

2、結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為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並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3、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標準》中明確地指出:提倡跨學科教學,與其他課程相融合。這是因為要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僅靠語文教材內容和傳統教學方法,已遠遠不夠。而需要各學科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思維方式、知識背景等方面相互滲透,再通過有創新地教學才能達到培養目標。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

篇22: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

1 a o e教學反思 2 i u ǖ教學反思 3 b p m f教學反思 4 d t n l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5 g k h教學反思 6 j q x教學反思 7 z c s教學反思 8 zh ch sh r教學反思

第三單元

9 ai ei ui教學反思 10 ao ou iu教學反思 11 ie ǖe er教學反思

第四單元

12 an en in un ǖn教學反思 13 ang eng ing ong教學反思 《漢語拼音1 aoe》教學反思

《aoe》是一年級孩子的第一堂拼音課,經過精心的設計,整堂課下來,老師教得得心應手,孩子學得輕鬆愉快,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反思這堂課,得益於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伊始,我就面帶微笑地對孩子們説:“小朋友們,從現在開始,老師就要帶你們去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國。(黑板上畫一座城堡)拼音王國裏住着許許多多的拼音娃娃,我們今天要先去認識最最可愛的三個孩子。你瞧,

他們來啦!(出示aoe的卡通形象)誰來和他們打打招呼?”老師用親切的語言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將拼音字母擬人化,一下子拉近了孩子與枯燥無味的拼音字母的距離,把孩子自然而然地領進了拼音王國,激發了孩子和拼音娃娃交朋友的熱情,激發了孩子主動參與的興趣,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紛紛很有禮貌地和aoe打招呼,課堂上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二、自主發現,享受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説:“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課堂上,我説:“三位朋友特別想和小朋友們玩捉迷藏,就偷偷地躲到畫中去了。小朋友們,快點仔細找找,你發現誰啦?”一石激起千尺浪,學生馬上主動地去觀察書上的插圖。不一會兒,小手如林,個個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發現告訴班裏的同學呢!這一環節的設計,就順應了孩子的需求,誘發了孩子的學習動機,孩子通過自己去發現就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成就感,再加上老師的激勵表揚,從而享受到學習的快樂,獲得了成功的喜悦。

三、互動探究,激發思維

學習不是一種簡單的“告訴”。課堂教學不在於老師講解的精彩程度,而重在適時激起孩子的思維,用知識本身的力量喚起求知慾望,給孩子施展才能的機會,給他們最大的自由

空間。課中,“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嗎?想想?”出乎意料的,孩子你一言我一語地很快編出了順口溜:“眼珠圓圓,ooo”“雞蛋圓圓,ooo”“阿姨阿姨,aaa”??由此,孩子的思維異常活躍,個性得到了無限張揚,創造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給孩子一個自由的天空,相信他們一定回放飛可愛的童心,給你一份驚喜的。

四、遊戲活動,愉悦課堂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難以長時間地保持,我們要盡一切所能讓孩子感覺到他們不是在上課,而是在玩,在享受課堂。本課中,我設計了一些遊戲活動,讓孩子在玩中鞏固,在鞏固中玩,使孩子學得興趣盎然,樂此不疲。整個課堂瀰漫着一種輕鬆快樂的氛圍。

五、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

這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我儘量把目光撒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採用大面積指名讀,開火讀,小組讀,小老師教讀等多種形式,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

這節課是我對新課標精神的初步實踐,以後要更進一步努力!

《漢語拼音2 i u ü y w》教學反思

學生第一次接觸拼音,就是認讀6個單韻母。如何教好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喜歡上拼音。我覺得關鍵是要激發起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教學時,我從學生的生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出發,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把遊戲引進課堂。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拼音教學如果形式單一,勢必會讓學生厭學。我設計了“摘蘋果”、“摸一摸”、“比比誰的耳朵靈”、“郵遞員送信”等活潑生動的遊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他們學的興趣盎然。

2、識記字母,運用兒歌。兒歌朗朗上口,適合低年級學生記憶。對於字母的發音方法,我不是枯燥講解,而是運用兒歌引導學生髮音。如發 o 時,我請學生想想公雞是怎麼叫的?然後請同桌小朋友互相學一學。接着教學兒歌:o o o 公雞喔喔叫。這樣學生一聽就會發音了,效果挺好。

3、不斷激勵學生。聰明的孩子是表揚出來的。孩子愛聽老師的表揚,這是事實。作為啟蒙老師,我始終把欣賞的目光送給每個孩子。看見學生聽講認真,我向他豎起大拇指;聽見學生髮音正確了,我把掌聲送給他??所有這些,讓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愛,由此學習的勁頭就足了?? 《漢語拼音3 b p m f》課堂實錄

1、從學生掌握情況來看,這一課安排的內容有點緊,學生在讀的時候不能馬上拼出這些音節。

2、這樣的內容安排不利於 b、p、m、f 與帶聲調的 a、o、i、u 相拼,可能有點脱節的感覺。

這節課總體安排還比較合適,時間上把握的也比較好。就是

沒有輕鬆一點的遊戲,上課時氣氛不是很好,有點沉悶。在講故事的時候引導的也還不夠,只是讓學生自己講,而沒有加以引導。

學生剛開始學習拼讀音節,定調有困難,可採用以下三程教法:一是音節數調法,先用聲母和基本調(第一聲)韻母相拼,再一聲一聲數到這個音節為止。剛開始學拼讀,可以用這個方法。一是音節定調法。用聲韻相拼,眼裏看着聲調符號、讀出的是帶調音節如 b-a-ba。三是韻母定調法。如: b-a-ba。這三種方法由易到難,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適時教授。第三種方法直截了當,兒童拼讀較熟練了,便可採用。 在音節教學中,老師們還要注意的是,不要過分依靠教師領讀,而要致力於學生獨立認讀能力的培養。也不要始終按音節表的順序拼讀,而應及時地讓他們利用卡片,打亂順序認讀,進而練讀拼音詞、拼音句,以訓練學生見形知音的能力。 課堂教學中我們還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強的練習進行訓練,如《猜猜要發什麼音》,《讀兒歌、記字母》、《小猴讀拼音》等活潑多樣的遊戲性的練習,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無止境、教無止境,漢語拼音教學中仍有許多問題,比如如何進行綜合化、實踐化、整體化的漢語拼音複習,如何快速有效地讓學生掌握拼讀的方法等,都有待於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探索。

篇23: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1、以讀促悟,關注情感體驗。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重點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能力。教師引導學生讀讀、想想、悟悟,強化語感指導,並通過生生評價,考察學生讀書感悟的程度,使學生在於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中,獲得情感的體驗、獨特感受和理解。

2、以想象作啟迪,關注學生角色轉變。鄭國民博士説過:“根據國小低年級的心理髮展規律,他們不僅生活在現實世界,還生活在想象世界,學生喜歡做夢。學生想象世界的豐富程度與思維發展密切相關,在學生喜歡做夢的時候,應該為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和條件。”教師在教學中設計情境,使學生順應教學過程很自然的轉換了角色,走進文本,入情入境。這樣為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樣的情感提供了機會。

3、以模仿為基礎,關注語言訓練。模仿是人的天性,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教師以課文為憑藉,讓學生根據樣本大膽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練習説話,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巧妙地進行語言訓練,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篇24: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知的語音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本課採用個性化、自主化教學,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創設情境,幫字娃娃找家、擂台賽讀,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生字。在識字部分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選擇會讀、會記、會説的字説;在想象畫畫時,讓學生也選擇自己喜歡的日或月畫,想怎樣畫就怎樣畫;在指導寫字時,讓學生仔細觀察,自主發現字的書寫要點。該設計本着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本着以學生獨立識字取代教師分析的宗旨,以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揚學生靈性服務。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體現了課堂的開放性——在自學生字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在小組討論交流,重視學生的交流互動;在畫畫時,讓學生自己選擇座位、選擇畫畫內容,充分留給想象的空間;知識上能者為師;坐姿上選擇輕鬆、自然的姿勢。同時也體現了綜合性,在識字時運用各學科的知識,如畫畫、唱歌、做遊戲等,充分發揮學生各種感官體驗學習,培養綜合能力。

篇25: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新課程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大家雖然都在實踐,也都處於與學生同樣的起跑線上,但我們畢竟是教育者,有的東西還要老師們的不斷引導,領着我們的孩子也走進新課程。

一、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是母語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如何讓我們的課堂與學生們的生活實際相聯繫,就顯得特別重要,我在平時的課上也是經常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知識、認識生字,讓我們的課能與生活接軌,這也是對我們課堂的最好延伸。在我的這堂課上,也是在學生學習生字以前,讓他們先説説“這裏有你以前認識的字嗎?你是怎樣認識的?”目的是想激起學生生活的火花,説説在生活中有沒有看到過,讓學字與他們的生活實際相聯繫,而且也鼓勵了像這樣的學字方法及途徑。這對學生學習語文是十分有利的,特別是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就顯得特別得重要。

在教材的處理上,我也注意與學生們的實際相聯繫,使我的課能“立足於文本,又不拘泥於文本”。比如在學習濤濤的家鄉後,我讓學生以濤濤的身份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家鄉,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對文本進一步地延伸,學生可以自己加減內容,除了書上的,還可以是圖上看到的或自己想象到的。這樣也能拓寬學生的説話空間,同時使課堂顯得更加豐滿。

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親密夥伴

新課程理論提倡教師的角色的轉位,觀念的轉變。需要教師重視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做學生的學習夥伴,在教學中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所以在我的課上,往往會聽到這樣的問題:“你讀懂了什麼?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你有什麼發現?你知道了什麼?”。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的答案,自主地探究。比如在學習濤濤的家鄉這一段時,我只是問:你讀了課文,讀懂了什麼?沒有做過多的提示。這樣,我就留給學生很大的思考空間,學生擁有主要的發言權,老師這時已不再是領導者,而成了學生們的學習夥伴。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能真正的體現,學生的學習也才是自主的、探究的。

三、改變評價方式,努力使每一個學生參與學習評價

傳統的教學中往往以教師的評價為主,學生處於被動的地位,根本沒有發言的機會。這種評價,使學生在性格和情感受到壓抑,難以形成開朗活潑的性格,不易形成創造性人格,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視野的拓寬。而現在的課堂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評價與自我評價,提倡讓學生自己來參與評價。在我的這堂課上,有位小男孩在讀課文後,我問他:“你認為你讀得怎麼樣?”那位學生也很老實,搖搖頭説:“不好。”還讓他請一位自己認為讀課文不錯的學生來朗讀。恰恰這位被請的學生有個地方讀錯了,好些同學都在笑他。那位同學臉都紅了。這時我隨機應變,馬上抓住一位笑得最大聲的女孩子,故做糊塗地問:“你為什麼笑啊?”她説:“他哪個地方讀得不好。”我馬上有追問:“那你能讀好嗎?”使得剛剛的笑聲,變成了一陣學生對學生的朗讀評價聲,我覺得我能抓住這點細微的東西,讓它碰發出智慧的火花,還是值得探討的。

四、圖音結合,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

我根據低段孩子形象思維比較豐富的特點,在課上大量運用了形象的圖片,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説話,這樣就降低了説話的難度,使更多的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説話中來。比如在學習第二段的時候,我讓學生學着“那麼……那麼……”的句式説話,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還是很有難度的,我就利用幾張形象的圖片,給學生們創造良好的説話情境,使得孩子們也有話可説。另外,我在課前安排的家鄉圖片的欣賞,也是喚醒學生對美的感知,從而激發起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新課程是一門永遠也學不完的課,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的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髮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認為,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儘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篇26: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一)新的學期開始了,新的挑戰也來臨了。

對於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我來説,一開始就擔任班主任一年級的班主任,的確是一次重大的挑戰。雖然在開學前已經做了一些準備,但面對開學時的一大堆繁雜的瑣事,還是使我覺得有些措手不及。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短短一星期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使我深深體會到當老師的辛苦和喜悦。

作為班主任,一開學就對新生進行學習和生活常規的培養。這一工作是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可能我自己覺得已經説過很多遍了,但學生可能還沒真正記住,或許一時又忘了。所以,我就反覆地嘮叨,時刻提醒。在副班主任的配合幫助下,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如何排隊、收發本子、課前準備做些什麼等。看到孩子們的進步,我很開心。

(二)iuü教學反思

一年級小朋友課堂自制力比較差,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比較短,所以需要在課堂上不斷變換形式,讓學生保持新鮮感,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

教學iuü內容我多采用了故事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習拼音字母無非是要孩子多讀、多記,有些特殊規則如i標上聲調要去點,ü遇y要去兩點,若採用教師講授的方法,可能只會事倍功半。但小朋友對聽故事的興趣特別濃厚,所以我便把那些講授起來枯燥乏味的知識結合故事的方式來表達,學生上課聽得津津有味,而且記得特別快。有時個別學生對知識點回憶不起來時,只要提醒他一下故事大概,他就能記起枯燥的知識點來。

iuü教學結合故事講課還有個特點就是可以根據各項知識點的特點把故事連起來,讓學生覺得有完整性而且聽起來有趣味性。根據i,y,yi的特點,我把故事表達為:小i是個愛漂亮的小姑娘,她的頭上戴着蝴蝶結。當她一戴上聲調帽子的時候,就把蝴蝶結遮住了,她頭上的點就沒有了。星期天,小i一早醒來就吵着要媽媽帶她去遊樂場玩。小i的媽媽是大y。大y媽媽把小i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牽着手出門了(yi)。一路上,大家都和他們打招呼。(大y和小i在一起,還是讀做i)。遊樂場的人可真多,大y媽媽怕小i妹妹走丟了,緊緊地牽着她的手,他們靠得可緊了。u,w,wu可以讓學生在我的故事基礎上進行改編。學生興趣濃厚,而且把很多難用語言表達的東西很自然地就傳達給了學生。至於ü見y要去兩點,我又巧妙地這樣表達:小ü的爸爸媽媽都出差了,沒人帶小ü出去玩,怎麼辦呢?小ü急得大哭起來。大y媽媽看見了,就趕緊來安慰他,大y媽媽答應小ü帶他去玩。小ü一聽,可開心了,趕緊擦掉了眼淚,和大y媽媽一起出去玩了。(yu)並及時提醒兒歌:小ü見大y,擦掉眼淚笑嘻嘻。

故事教學對於一年級小朋友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也要注意故事與教學知識點的緊密結合。

(三)bpmf教學反思

經過bpmf的教學,讓我感觸較深的一點就是肢體語言的運用,這也是在學生身上找到的閃光點,我想我也有必要來學一學。

事情緣起是我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記住字形而要求學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像bpmf。這時很多小腦袋都開始動起來了,也舉出了很多有意思的例子。這時,我們班一個小朋友站起來説:“老師,我能把這幾個字母寶寶都給表演出來。”多有意思的想法啊,我馬上請他上來表演。他就用自己的肢體來比劃出字母的形狀,贏得了班級其他小朋友的掌聲。我曾經想過讓學生在課堂上用肢體語言來加強字形的記憶,但卻沒有實施。今天,我的學生他們自己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性,給我的課堂帶了活力。經過那位同學的表演,其他小朋友也都躍躍欲試,在自己的座位上比劃起來。我想,自己實踐過的事情是最容易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時候做的比説出來的更能達到良好效果。

受到小朋友的啟發,我在要求他們讀聲母時要注意輕短便不再用語言來提醒了。我用調節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來表達,學生一看便明白了。在我做這個手勢時,他們便知道我的意圖。我想,無論在教學上還是管理班級方面,有時候肢體的運用往往比語言更有效,所謂“無聲勝有聲”,想必就是這個道理,而且手勢的運用還能增強我和小朋友之間的默契,何樂而不為呢?

(四)gkh教學反思

在本內容第一課時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對看圖説話學拼音的模式開始失去新鮮感了,自我感覺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同一個方法用久了會讓學生感覺“疲勞感”,沒有新意。所以在第二課時學習認字的環節中,我就改變了以往生字卡片出示的形式,而採用遊戲“摘果子”。方法很簡單,在黑板上畫一棵大樹,再在上面畫幾個果子。把生字的拼音寫在果子裏,讓學生來拼讀,讀對了,這個果子就被摘走了。為了加強學生的興趣,我還把“摘”走果子的小朋友的名字寫在果子上面。這樣一來,學生可來勁了,都想摘到果子,課堂非常活躍。等到學生音節拼讀得熟練了以後,我再出示字型,讓音節和字一一對應。然後去掉音節,讓學生看着字型來叫出果子的名字。這樣從音——音形結合——形,學生幾個回合下來掌握的情況就比較好。當然在“摘果子”的遊戲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雖然在遊戲過程中整個課堂氣氛好,學生積極性高。但是沒有被叫到“摘果子”的小朋友卻似乎表現得和不高興,有幾個甚至拍打桌子。應該要讓學生明白即使你沒有被請到發言,你也要禮貌、文明地聽或者看着其他小朋友的發言。想想自己的答案和他一樣嗎?如果有不一樣的再舉手補充。而不是隻看到自己沒有被邀請到就表現出很生氣的樣子,這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也是不文明的表現。

(五)zcs教學反思

zcs的教學借鑑了學姐的課例,以“聰”字為線索,讓學生自我觀察,自我發現來完成整個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佔據主體地位,積極參與學習過程,老師只在學生自我發現的基礎上加以點播。發現教學把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究精神充分點燃起來,通過發現,還把學生各種感官都調動了起來。再加上老師適時的鼓勵和表揚,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情感都得到了昇華。比如讓學生自己根據情境圖來編兒歌,學生編的兒歌讓人感覺到他們潛力無限。

發現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究,不僅教會了學生本節課的知識,更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他們一種學習的方法。我想以後在發現教學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把“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最適合他們學習和最有利於他們成長的學習方式。正像林樂珍老師説的那樣要尋求“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

(六)aieiui教學反思

ai、ei、ui是複韻母教學的開始,在導入環節我用aoeiuü是六個兄妹的設計為後面的教學鋪設了很好的理解基礎。尤其在複韻母聲調的標調位置上,故事性的姐姐把小黃帽讓給弟弟戴比枯燥的講解和傳授更能讓學生記憶深刻並且富有趣味性。第一課時我採用“發現”的方法,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學習中去。如在介紹完ai的標調方法後,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ei、ui的標調方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在老師的積極鼓勵下,他們都在體驗着“發現”的樂趣。“我發現了……,我發現了……,我發現了……”在學生一句句發現中我感覺每個智慧的腦袋都在思索,每雙閃亮的眼睛都在探究。“拼音花”的拼讀策略讓學生對拼讀充滿了興趣,很想讓花開得更大更美。為了引入栽樹、培土、提水等音節,我告訴學生這些帶音節的花瓣都被風吹落下來了,讓我們趕快讀會它們,這樣才能把花瓣找回來。學生認真拼讀的樣子,在練習了aieiui音節拼讀的同時也把善良美好的品質展露無遺。

(七)aoouiu教學反思

aoouiu的教學是我感覺比較滿意的。總體上來説,在教學aoouiu的過程中,我基本上沒有太強調課堂組織紀律,學生都融入課堂中來,氣氛比較活躍,效果也比較好。

因為安排了前面聲母一塊的測試,所以aoouiu的兩部分即字母教學和情境圖生字教學被測試分割開來,所以今天才做總結。

先反思一下測試。為了學生重視測試,讓他們明白測試的意義,我提前也為他們安排了一節課來複習。主要把一些容易遺忘的地方又強調了一下,比如整體認讀音節,比如ü見jqxy,要去掉兩點,比如i在標調時要去掉“蝴蝶結”。孩子們考試的結果還是比較讓人滿意的。23個小朋友前面部分得了滿分,還有幾個得九星的比較可惜,都是格式上有一點粗心的錯誤。後面的附加題是讓學生看着水果寫出音節,比較難。全對的有5個學生,大部分能寫出一兩個。相較全段來是説,考試的成績也是比較理想。大體總結一下,被扣分的學生主要還是粗心的居多,寫了音節忘了標聲調;聲母格式寫不對;連線題遺漏等問題。還有個別學生可能掌握起來有點困難,甚至連簡單的認字也出現問題。以後在教學中對這些學困生更要多多關注。儘量在課堂上發現他們的問題,查漏補缺。

aoouiu的教學之所以比較滿意,是我覺得我的設置貼近了學生的興趣,並且激發起了他們探求的慾望。在發音中,我強調了帶手勢讀四聲,這樣把偶爾開小差的同學精神能夠集中起來,學生讀得也津津有味。並且我給四聲都組了詞,找了朋友。這樣對學生掌握髮音也起了積極作用,在讀詞中鞏固字母的發音,尤其把一些學生姓名有所教音節的讓學生讀,學生興致高漲。在第一課時後,我佈置了一個讓學生回家找家裏有哪些東西發aoouiu的作業。在下一次課的反饋中,我欣喜地看到,學生找出了很多。有的學生甚至把找到的東西都畫了下來,滿滿一大張,比如剪刀,電腦,水杯……我甚至欣喜地看到平常不太發言的學生也高高舉起雙手來和大家分享他自己的發現。我原本以為可能花兩三分鐘就可以把學生昨天的作業情況反饋完,沒有想到班級裏是小手林立。而在每個小朋友的反饋中,其他小朋友又多了一次接觸aoouiu的機會。在第二課時的安排上,根據教學內容我又設置了去動物園玩的情境。然後經過動物園叔叔的做導遊,引出書中的三句話。讓學生自己先拼讀,去解密導遊叔叔要告訴我們什麼,學生興趣很高。整堂課就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氣氛中進行。我看到每個孩子臉上都洋溢着笑容。我想這就是貼近孩子的心去設計教學內容的快樂吧。

(八)aneninunün教學反思

得益於前課拼音教學所總結的經驗,在本課教學時我設計了幫小蜜蜂找家的情境遊戲,並且貫穿了整個課的始終。達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幫助小蜜蜂找到家,學生非常開心。課後,我問學生,在語文課設計的這麼多遊戲中最喜歡哪個時,小朋友都表示喜歡今天的幫小蜜蜂找家。

幫小蜜蜂找家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要穿過一座花園,越過一片樹林,飛過一條小河,最後經過一片草原。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學生一步步攻克學習上的難關,同時也在經受着形成克服困難,勇於挑戰精神的潛移默化。

在穿過花園的過程中,學生複習了前鼻韻母的發音,同時對比着學習後鼻韻母的發音。在比較的過程中認識了最後一個整體認讀音節ying。整個過程充滿着積極參與,在課件中向日葵花美麗的映襯下,後鼻韻母的學習也顯得一點都不枯燥了。

在越過樹林時,學生還遇到了我精心設計的樹林迷宮牆,要走出迷宮牆就需要掌握拼讀的技巧。學生認真專注的眼神,甚至可以脱離老師的幫助而自己去解決走迷宮的難題。在這個環節上,我還特地訓練學生直呼音節的能力,鍛鍊他們“聽要求”的能力。提出“請你讀出來”,“請你拼出來”的新要求。在要求學生讀出來前,先讓學生在腦中默讀,在心中默拼,逐漸鍛鍊直呼的能力。

在飛過小河的環節上,我非常欣喜的感受到了學生體貼、關愛的心靈。學生寫得很仔細,同時速度比往常快,因為他們説,怕寫得太慢小蜜蜂會飛不動而掉下河去。我看着孩子們寫字的神情,擔心的表情,心裏感到莫大的幸福,我的這些孩子們會為別人着想呢!

雖然在課堂上感覺學生表現有進步,但在班級常規上卻發現有反覆的情況。最近排隊老是比較拖拉,排隊小老師的管理也比較鬆散,得想點辦法。

(九)《四季》教學反思

《四季》的教案是在網上一篇教案的基礎上根據我們班的實際情況修改的。原教案我最欣賞的是注重情感目標的設計和達成,體現了人文情懷,能讓孩子充分感受四季之美,表達四季之美,理解四季之美。

課文比較簡單,通過四季中典型事物為代表來體現四季特點。在這個基礎上,我又讓孩子尋找其他能代表四季不同特點的事物,運用到兒歌中自己編一編兒歌。學生表現地比較積極,並且也有佳句出現。如“大樹綠綠,它對樹下乘涼的人們説:‘我是夏天。’”,“秋葉飄飄,它對秋遊的小朋友説:‘我是秋天。’”。孩子都能把自己的四季的切身感受編到兒歌中去。在表演四季時,更是加上了自己的動作,尤其是“雪人大肚子一挺”,孩子都把自己的小肚子挺起來,把“頑皮”展現地淋漓盡致。

《四季》教學完成後還進行了識字一的語文考試。這次的考試雖然成績還可以,但我總體感覺是比較不滿意的。很多孩子因為粗心而出現題目的錯誤。還是有幾個孩子因為“左右”不分而被扣分,包括幾個平時特別認真的孩子。在辯音題中,強調過“沙”和“送”的平翹舌,但還是有人會失分。總結了一下,最近感覺上課學生注意力比較不集中。而自己好象又過於強調讓孩子遵守課堂規範,往往停下課去強調,打亂原來的上課節奏。還是要把獎勵機制運用到課堂上來,光靠老師的強調,想孩子們自己形成自覺性,在短時間內,在無任何獎勵的情況下,看來還是行不通的。

(十)《小小竹排畫中游》教學反思

課堂上孩子出彩的發言總要讓我高興上好久,教學本課時,我讓孩子看了一段帶朗讀的flash動畫。小小竹排在音樂的映襯下,緩緩地順水漂流,再配上朗讀,孩子們聽得很認真。聽完後,我讓孩子們來説説欣賞完以後的感覺。我預設孩子也就説些很漂亮,很美麗,風景好看,像畫一樣之類的。肖遙把手舉地高高地,站起來的時候若有所思,彷彿還沉浸在剛才的片子中:“我覺得自己好象就坐在竹排上,竹排順水流,我也跟着竹排欣賞到了很多美麗的風景。就好象我就在這幅畫裏一樣!”他話音剛落,我就帶頭給他送去了熱烈的掌聲。我們的孩子把自己融進了詩裏去了!他真正體驗到了江南的美,同時把這種體驗表達了出來,傳播給了其他的孩子!我有時總在想,怎樣讓孩子真正地走進文本,雖然嘴巴上一直在強調,讓我們也坐上竹排,一起去順水而下,欣賞美麗的風景。可孩子的朗讀總是缺少些融入體驗的情感,在朗讀時總是缺少些什麼。或許讓孩子得到文本人文主義的情感體驗更在於創設有利的氛圍,讓孩子自己體會,自己咀嚼。老師的“硬邦邦”式的“指引”反而達不到良好的效果。

最近還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是,讓孩子用自己的話來説説文本。目前低段孩子的課文往往以詩歌為主,語言簡單,情感純粹。在孩子學習了課文之後,讓孩子用自己的話來説説課文,同時加上自己的想法,或許對孩子更進一步地理解課文會有幫助。

(十一)《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學反思

《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教學我用了三個課時,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孩子的朗讀讀不出感覺來。我們班孩子一個比較大的特點是能加上自己的動作和表情,但是感覺齊讀時拖沓、像自來水一樣沒有讓人悦耳的感覺。或許是我在朗讀這塊的教學太急燥了,沒等效果出來就往下面的環節去了。在下篇課文中,我準備在朗讀方面花多點時間,儘量慢慢把孩子朗讀的情感給培養出來。

(十二)《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

教學完畢後,我問孩子:“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幾個孩子很快就舉起了手,還有一些孩子在思考了一會兒後舉起了手。“爺爺對小樹這麼好,小樹也對爺爺好。我也要對我的媽媽好,幫助媽媽幹家務。”“別人對你好,你也要對別人好,不能做忘恩負義的人。”“我們要懂得回報愛,對身邊的人好。”“我要對老師好,就像老師對我們好一樣!”雖然孩子的這些回答受到了我引導的一些影響,但聽着那些稚嫩的語言中充滿了濃濃的愛意,突然間覺得心頭都温暖起來,彷彿通過窗縫吹進來的寒風都變得柔和了(剛好冷空氣來襲)。教參裏的情感維度的教學目標是讓孩子懂得愛護樹木,而我在備課時卻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孩子們現在對大人的愛往往覺得是理所當然的,而忽略了這份愛背後的珍貴价值。更無從去談對父母的愛,對長輩的愛,對大眾的愛了。所以,我在教完課文後,就引導孩子去體會:在冬天的時候,爺爺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到了夏天,小樹就給爺爺撐開了綠色的小傘。如果你是小樹,你想對爺爺説什麼?如果你是爺爺,你想對小樹説什麼?讓孩子在表達中,在朗讀中去體會愛的真切含義,懂得付出和回報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發現孩子學會質疑了,“老師,‘熱’為什麼不是提手旁而是四點底?”孩子會思考,會提問了。沒有比熱烈的掌聲更能表達我那時的欣喜和興奮了!

(十三)《靜夜思》教學反思

《靜夜思》這首古詩對於學生來説非常熟悉,甚至很多孩子都可以倒背如流。如何讓孩子在誦讀中去體會李白望月思鄉的感情就成了本課人文主義目標的集中體現,也是本課的一個難點。

因此,在引導學生體會李白隻身在外,望月思鄉的情感之前,我便用了很多的語言去鋪墊。如月亮常被人用來寄託思鄉之情;八月十五團圓夜,全家一起團圓賞月。在這些基礎上,我再讓孩子去體會如果一個人身在異地,不能和家人團聚,吃不到父母親手做的菜,聽不到父母的聲音講會是怎樣的一種情境。而此時的李白就身處於這樣的情境下,你覺得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伴隨着音樂,再加上我繪聲繪色地渲染,我看到大部分孩子此時的表情都是複雜的。此時,彷彿大家都沉浸在李白思鄉,不能和親人團聚的悲傷情感中時,有兩個孩子竟然因為開小差而笑出聲來。我讓其中一個孩子站起來回答如果此時你是李白,你心中將會作何感想時,他竟然回答:“我有一碗白米飯被老鼠偷走了。”當時的我真的感覺自己狂暈,正當我在洋洋得意自己今天製造的氛圍,想讓每個孩子都走進文本,貼近作者的感情時竟然出現了這樣的尷尬場面。我當時就特別表揚了那些移情的孩子。我説正是他和李白的感情融合在一起,真正把書讀進去了,才出現了這樣的感人行為。而對於那兩個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我沒有當面批評,但是用眼神警告了他們。

課後,我一直在思索這節課我到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怎樣才能走進每個孩子的心靈呢?讓孩子真正去體會文本,去感受文本中的喜怒哀樂?當課堂上發生預設之外的狀況,是不是應該在意外發生之前就應該有所警覺,而做出相應的措施呢?歸根結底,是不是我對孩子上課注意力的關注是不是還沒真正鋪開呢?

(十四)《小小的船》教學反思

《小小的船》曾經也是我讀國小時學習的課文,所以看到這篇課文時也感覺特別親切。孩子對這篇課文也是相當熟悉的,有的在幼兒園學過,有的在課外書裏讀過。因此,在理解上基本沒有太大的問題。

本課的導入借鑑了其他老師的做法,先由一條弧線來引出“彎”字的教學,然後再把弧線補成月亮形狀,讓學生自己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想象這是什麼。當然,當孩子在講到小船時就把“船”字的教學結合進去。在此基礎上,再給孩子創設藍藍的夜空,閃閃的星星,彎彎的月亮上坐着一個小女孩這樣的情境,也就感覺水到渠成,非常自然了。

(十五)《陽光》教學反思

為了讓孩子的拼音更加紮實,所以我們在拼音教學階段的花的時間比較多,因此剩下的教學任務就比較重了。從這個星期開始,明顯感覺教學進度加快了許多。可能孩子還沒有適應這樣的教學密度和速度,而《陽光》這篇課文篇幅又比較長,孩子在課上朗讀的情況就沒有以前那些課文那樣好。因此我也在朗讀這塊上花了比較大的精力和時間,讓孩子把課文讀通順,讀明白。

“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這句話是這篇課文的“文眼”,但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時,我就有意讓孩子從正反兩個方面來感受陽光的作用。有了陽光,禾苗就更綠了;有了陽光,小樹就更高了;有了陽光,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變得更美了。那要是沒有陽光呢?孩子在回答中無形和有陽光的情況進行比較。從而去感受陽光的作用和重要性。孩子們在這個問題上的回答還是比較細緻的,除了根據課文提供的材料進行思考外,也把自己平時的一些課外知識也運用起來了。有的孩子説,沒有陽光,小樹就不能長大,就不能製造氧氣了。有的孩子説,沒有陽光,我們就沒有光明,什麼都看不見了。

特別讓人開心的是我在讓小朋友説説陽光給人的感覺時,曉甦站起來説:“陽光就像老師給我們一(4)班小朋友的關懷那樣温暖。”哈哈,聽了不禁讓人心裏一陣竊喜。我忙接上去説:“你的話讓老師覺得陽光彷彿照進我了我的心裏,感覺特別温暖。”

篇27: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在整個國小階段,共要求學生掌握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識字量大也是造成一年級識字教學困難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是雖然在教學中存在機械記憶,很多同學會在這期間出現厭學現象。如不寫作業,逃學等。最後國小一年級的學生,剛剛踏入學校大門,他們的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與高年級的學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注意力和興趣點也不一樣。如果長時間反覆接觸,他們也會失去以往的興趣。

由此,我提出了“一年級識字趣味化的課堂教學研究”這一課題,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靈活地運用多種方式,充分發揮“興趣”在識字教學中的的作用,進而提高學生對識字教學的積極主動性,探索一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途徑。

通過對識字教學研究的有效開發,確立識字點,採用豐富靈活的方式,有效進行識字訓練,提高學生識字量和識字能力。提升學生的識字教學興趣。

通過本學期的嘗試,運用了多重方法,去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對常用字記憶較之前更加牢固,運用更加得心應手。具體成果如下:

主要結論:

(一)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靈活地運用多種方式,確實能夠充分發揮“興趣”在識字教學中的的作用,進而提高學生對識字教學的積極主動性,探索一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途徑。

(二)通過對識字教學研究的有效開發,確立識字點,採用豐富靈活的方式,能夠有效進行識字訓練,能提高學生識字量和識字能力。能提升學生的識字教學興趣。

初步成效:

(一)趣味識字法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生字的熱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通過一系列小測驗,與未進行趣味識字教學的學生相比,受到過多重趣味識字教學的學生能夠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學生字,能夠更快學會運用生字組詞造句,能夠在測驗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三)考試成績較為理想,尤其是生字拼音組詞和造句相關題目得分很理想。

階段性成果: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教學隨筆、師生交流會、識字公開課、《課題研究階段總結》

下一階段計劃:

(一)元宵節過後,給同學們猜燈謎來識字,並製作《優秀短篇識字文冊子》。

(二)組織運用多種方法的識字比賽:在班級內組織識字比賽,校驗學習成果。進行賽果統計和分析,寫好研究論文。

(三)對課題全面總結、蒐集和整理研究資料,撰寫專題研究報告、申報課題結題。寫《課題研究報告》、課題結題彙編。

經過上學期的嘗試,本次期末考試在生字方面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績,説明趣味識字法行之有效,是一個能夠激發學習熱情、幫助掌握生字、促進學習進步的好方法。在接下來的學期中,要堅持實踐計劃,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學生,並將趣味識字法彙編成冊將之推廣,造福更多初入學堂的學生,將我國的方塊字牢牢掌握,打好基礎,將來成為國家有用的優秀人才!

篇28: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六)aieiui教學反思

ai、ei、ui是複韻母教學的開始,在導入環節我用aoeiuü是六個兄妹的設計為後面的教學鋪設了很好的理解基礎。尤其在複韻母聲調的標調位置上,故事性的姐姐把小黃帽讓給弟弟戴比枯燥的講解和傳授更能讓學生記憶深刻並且富有趣味性。第一課時我採用“發現”的方法,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學習中去。如在介紹完ai的標調方法後,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ei、ui的標調方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在老師的積極鼓勵下,他們都在體驗着“發現”的樂趣。“我發現了……,我發現了……,我發現了……”在學生一句句發現中我感覺每個智慧的腦袋都在思索,每雙閃亮的眼睛都在探究。“拼音花”的拼讀策略讓學生對拼讀充滿了興趣,很想讓花開得更大更美。為了引入栽樹、培土、提水等音節,我告訴學生這些帶音節的花瓣都被風吹落下來了,讓我們趕快讀會它們,這樣才能把花瓣找回來。學生認真拼讀的樣子,在練習了aieiui音節拼讀的同時也把善良美好的品質展露無遺。

(七)aoouiu教學反思

aoouiu的教學是我感覺比較滿意的。總體上來説,在教學aoouiu的過程中,我基本上沒有太強調課堂組織紀律,學生都融入課堂中來,氣氛比較活躍,效果也比較好。

因為安排了前面聲母一塊的測試,所以aoouiu的兩部分即字母教學和情境圖生字教學被測試分割開來,所以今天才做總結。

先反思一下測試。為了學生重視測試,讓他們明白測試的意義,我提前也為他們安排了一節課來複習。主要把一些容易遺忘的地方又強調了一下,比如整體認讀音節,比如ü見jqxy,要去掉兩點,比如i在標調時要去掉“蝴蝶結”。孩子們考試的結果還是比較讓人滿意的。23個小朋友前面部分得了滿分,還有幾個得九星的比較可惜,都是格式上有一點粗心的錯誤。後面的附加題是讓學生看着水果寫出音節,比較難。全對的有5個學生,大部分能寫出一兩個。相較全段來是説,考試的成績也是比較理想。大體總結一下,被扣分的學生主要還是粗心的居多,寫了音節忘了標聲調;聲母格式寫不對;連線題遺漏等問題。還有個別學生可能掌握起來有點困難,甚至連簡單的認字也出現問題。以後在教學中對這些學困生更要多多關注。儘量在課堂上發現他們的問題,查漏補缺。

aoouiu的教學之所以比較滿意,是我覺得我的設置貼近了學生的興趣,並且激發起了他們探求的慾望。在發音中,我強調了帶手勢讀四聲,這樣把偶爾開小差的同學精神能夠集中起來,學生讀得也津津有味。並且我給四聲都組了詞,找了朋友。這樣對學生掌握髮音也起了積極作用,在讀詞中鞏固字母的發音,尤其把一些學生姓名有所教音節的讓學生讀,學生興致高漲。在第一課時後,我佈置了一個讓學生回家找家裏有哪些東西發aoouiu的作業。在下一次課的反饋中,我欣喜地看到,學生找出了很多。有的學生甚至把找到的東西都畫了下來,滿滿一大張,比如剪刀,電腦,水杯……我甚至欣喜地看到平常不太發言的學生也高高舉起雙手來和大家分享他自己的發現。我原本以為可能花兩三分鐘就可以把學生昨天的作業情況反饋完,沒有想到班級裏是小手林立。而在每個小朋友的反饋中,其他小朋友又多了一次接觸aoouiu的機會。在第二課時的安排上,根據教學內容我又設置了去動物園玩的情境。然後經過動物園叔叔的做導遊,引出書中的三句話。讓學生自己先拼讀,去解密導遊叔叔要告訴我們什麼,學生興趣很高。整堂課就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氣氛中進行。我看到每個孩子臉上都洋溢着笑容。我想這就是貼近孩子的心去設計教學內容的快樂吧。

(八)aneninunün教學反思

得益於前課拼音教學所總結的經驗,在本課教學時我設計了幫小蜜蜂找家的情境遊戲,並且貫穿了整個課的始終。達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幫助小蜜蜂找到家,學生非常開心。課後,我問學生,在語文課設計的這麼多遊戲中最喜歡哪個時,小朋友都表示喜歡今天的幫小蜜蜂找家。

幫小蜜蜂找家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要穿過一座花園,越過一片樹林,飛過一條小河,最後經過一片草原。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學生一步步攻克學習上的難關,同時也在經受着形成克服困難,勇於挑戰精神的潛移默化。

在穿過花園的過程中,學生複習了前鼻韻母的發音,同時對比着學習後鼻韻母的發音。在比較的過程中認識了最後一個整體認讀音節ying。整個過程充滿着積極參與,在課件中向日葵花美麗的映襯下,後鼻韻母的學習也顯得一點都不枯燥了。

在越過樹林時,學生還遇到了我精心設計的樹林迷宮牆,要走出迷宮牆就需要掌握拼讀的技巧。學生認真專注的眼神,甚至可以脱離老師的幫助而自己去解決走迷宮的難題。在這個環節上,我還特地訓練學生直呼音節的能力,鍛鍊他們“聽要求”的能力。提出“請你讀出來”,“請你拼出來”的新要求。在要求學生讀出來前,先讓學生在腦中默讀,在心中默拼,逐漸鍛鍊直呼的能力。

在飛過小河的環節上,我非常欣喜的感受到了學生體貼、關愛的心靈。學生寫得很仔細,同時速度比往常快,因為他們説,怕寫得太慢小蜜蜂會飛不動而掉下河去。我看着孩子們寫字的神情,擔心的表情,心裏感到莫大的幸福,我的這些孩子們會為別人着想呢!

雖然在課堂上感覺學生表現有進步,但在班級常規上卻發現有反覆的情況。最近排隊老是比較拖拉,排隊小老師的管理也比較鬆散,得想點辦法。

(九)《四季》教學反思

《四季》的教案是在網上一篇教案的基礎上根據我們班的實際情況修改的。原教案我最欣賞的是注重情感目標的設計和達成,體現了人文情懷,能讓孩子充分感受四季之美,表達四季之美,理解四季之美。

課文比較簡單,通過四季中典型事物為代表來體現四季特點。在這個基礎上,我又讓孩子尋找其他能代表四季不同特點的事物,運用到兒歌中自己編一編兒歌。學生表現地比較積極,並且也有佳句出現。如“大樹綠綠,它對樹下乘涼的人們説:‘我是夏天。’”,“秋葉飄飄,它對秋遊的小朋友説:‘我是秋天。’”。孩子都能把自己的四季的切身感受編到兒歌中去。在表演四季時,更是加上了自己的動作,尤其是“雪人大肚子一挺”,孩子都把自己的小肚子挺起來,把“頑皮”展現地淋漓盡致。

《四季》教學完成後還進行了識字一的語文考試。這次的考試雖然成績還可以,但我總體感覺是比較不滿意的。很多孩子因為粗心而出現題目的錯誤。還是有幾個孩子因為“左右”不分而被扣分,包括幾個平時特別認真的孩子。在辯音題中,強調過“沙”和“送”的平翹舌,但還是有人會失分。總結了一下,最近感覺上課學生注意力比較不集中。而自己好象又過於強調讓孩子遵守課堂規範,往往停下課去強調,打亂原來的上課節奏。還是要把獎勵機制運用到課堂上來,光靠老師的強調,想孩子們自己形成自覺性,在短時間內,在無任何獎勵的情況下,看來還是行不通的。

(十)《小小竹排畫中游》教學反思

課堂上孩子出彩的發言總要讓我高興上好久,教學本課時,我讓孩子看了一段帶朗讀的flash動畫。小小竹排在音樂的映襯下,緩緩地順水漂流,再配上朗讀,孩子們聽得很認真。聽完後,我讓孩子們來説説欣賞完以後的感覺。我預設孩子也就説些很漂亮,很美麗,風景好看,像畫一樣之類的。肖遙把手舉地高高地,站起來的時候若有所思,彷彿還沉浸在剛才的片子中:“我覺得自己好象就坐在竹排上,竹排順水流,我也跟着竹排欣賞到了很多美麗的風景。就好象我就在這幅畫裏一樣!”他話音剛落,我就帶頭給他送去了熱烈的掌聲。我們的孩子把自己融進了詩裏去了!他真正體驗到了江南的美,同時把這種體驗表達了出來,傳播給了其他的孩子!我有時總在想,怎樣讓孩子真正地走進文本,雖然嘴巴上一直在強調,讓我們也坐上竹排,一起去順水而下,欣賞美麗的風景。可孩子的朗讀總是缺少些融入體驗的情感,在朗讀時總是缺少些什麼。或許讓孩子得到文本人文主義的情感體驗更在於創設有利的氛圍,讓孩子自己體會,自己咀嚼。老師的“硬邦邦”式的“指引”反而達不到良好的效果。

最近還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是,讓孩子用自己的話來説説文本。目前低段孩子的課文往往以詩歌為主,語言簡單,情感純粹。在孩子學習了課文之後,讓孩子用自己的話來説説課文,同時加上自己的想法,或許對孩子更進一步地理解課文會有幫助。

篇29: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在教學翹舌音zhchshr時,我設計了一個生活情境來學習拼音,考慮到這四個聲母的讀音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我特意安排了一個“招待客人”的情境。今天啊,有四位客人來我們這裏做客,依次出示客人來了,我們要打招呼啊,今天這幾位客人的名字很特別,叫的時候要把口舌翹起來(引導學生跟着老師讀zhchshr,當學生會讀之後,就請客人(學生戴頭飾)進門了,請進門的過程中又鞏固了zhchshr的認讀)。再搬椅子來招待客人。在這招待的過程中既訓練了口語交際能力又加強了zhchshr的認讀。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多讀多練,輕鬆有趣地突破了翹舌音認讀的難關。

以多種形式的遊戲和有趣的活動來組織漢語拼音的學習,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韻母,根據音節猜圖畫等)、傳一傳(一個接一個把看到的音節傳下去)、變一變(用電線折成字母)、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聲母一生出韻母,拼成音節讀出來,誰讀得快又準,誰就贏了,贏者可以刮對方鼻子)、拔河比賽(易混淆的字母寫在黑板上,兩組小朋友分立兩邊讀卡片,讀對的卡片貼在該組繩上,哪邊多哪組就贏)、小白鴿送信(信封上用音節寫着送信人名字,讀對了就能送對,給送對的一份禮物)、長頸鹿請客(叫出用音節標出的菜名)、考一考(拿卡片去考別人)“等。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練得紮實。

篇30: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荷葉圓圓》

這是一篇語句優美、輕快活潑的散文詩。在教學時我通過讓學生欣賞美麗的畫面,美讀清新的文字,想象動人的場景,背誦優美的句子,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快樂的心情,感受夏天給我們帶來的情趣。孩子們在美的情景中美美地學,美美地讀,在檢查中發現每一個孩子的朗讀都是那麼聲情並茂,是孩子們已經入情入境了吧!

教學生字時,通過多種方法識字,有分散識字與集中識字,有演一演,有説一説等等。一堂課下來,孩子們就不知不覺地記住了這些生字。

篇31: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本期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學生平均年齡比較小,遇到困難就會產生厭學情緒。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是拼音的教學,因為拼音教學一直是重點,也是難點。以往學習的枯燥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影響以後的學習。為此,我遵循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素質教育的精神,在拼音教學課堂上,我合理地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拼音王國裏快樂地遨遊,以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面對這些問題我常常反思。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能力的培養,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漂亮從頭開始”,在導入新課上,我力求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習語文。因此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

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進入課文……,總之要讓學生產生對課文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穎的課文導入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篇32: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核心提示: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既有利於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強了學習興趣。 另外通過遊戲和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調參與,如:利用課件做遊戲“摘蘋果”,蘋果上注...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既有利於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強了學習興趣。 另外通過遊戲和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調參與,如:利用課件做遊戲“摘蘋果”,蘋果上注有音節或字,讀對了蘋果就落下來

二、善於使用激勵手段,使課堂氣氛輕鬆、和諧、愉悦。 音節的拼讀比較枯燥,我就採用爭星比賽,比一比哪一小組爭的星星比較多三、注重引導自主學習,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1、讓學生自編順口溜,學生會編“像個2字Z、Z、Z,像個半圓C、C、C……” 2、在教學第一組音節的拼讀之後,我讓同桌合作,互相當小老師。

當然,本節課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

一、常規培養需強化。 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需要時時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導、調控。特別是對於一、兩個比較好動或特別內向的學生,還需多費苦心。合作小組的構建、強化也有待於提高。

二、三拼法一直是拼音教學的難點。雖然前幾節課一直學習三拼法,但學生很容易忘記。有個別同學還沒掌握起來,還學要繼續練習。

篇33: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一、情況分析

本次考試題目難度不算大,考試內容大多在平時的訓練中都練習過多次,學生成績比較理想。全班均分為96.3分,及格率100%,優秀率98%。

二、試題分析

1、第一題考查了10個根據拼音寫漢字的能力,學生的得分較高,有兩個學生把“西瓜”的“瓜”寫錯,是拼音拼錯了,寫成了“果”,還有一名學生把“左右”的“右”寫成了“有”看來平時對拼音的拼讀練習還要強化訓練,多指導、多檢測、多糾正、多比較。

2、第二題“圈出正確的字”,這是平時的認讀字,有9名學生在此失了分,其中有8名學生把“來吧”的“吧”選成了“巴”,這是我平時所疏忽強調不多的,還有一名學生把“一棵松樹”的“棵”選錯了,看來這些學生對字的理解還不是很到位,應及時讓學生對他們進行比較和區分。

3、第三題是“我會變”,把字加一筆寫下來,這是平時訓練最多的,有3名學生寫錯了字而失分。

4、第四題是認讀字組詞和形近字組詞,第六題是“連線”,第八題是“填合適的字”,我班學生這三道題沒有失分現象,學生對這些知識掌握的比較紮實。

5、第五題是考查反義詞的積累。學困生一時不知道“醜”的反義詞是什麼。積累應加強。

6、第八題是填合適的字,確切地進行詞語搭配理解字義。在填寫的過程中,錯誤頻繁,總之,教師平時要把握好識字關,既要鼓勵多識字,培養識字興趣,也要引導學生正確識字,正確運用。

7、第七題是“照樣子寫詞語”,除了“雪白雪白”平時沒有訓練過,學生錯的較多,還有“越下越大”中的“越”字學生也錯的很多,平時應倡導學生多多積累詞語。

8、第十題是“補充句子”,這也是平時常訓練的類型,但還是有個別學生把字寫錯,導致失分。

9、看圖寫話

習作主要是考查學生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學生作文試卷來看,大部分學生學生能很好地把握圖意。但還沒有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在錯別字、拼音,聲調、標點符號等問題上出錯較多。有小部分學生在這道題失分慘重,沒有看清題意,沒有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説話,這是我平時要求不嚴格造成的。

三、分析總結

1、從這次檢測中可以看出,部分記憶力較差的同學在“看拼音寫詞語”方面和“看圖説話”方面有較大的欠缺,需要加強訓練。在審題方面也需要多加培養。

2、在今後的教學當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整改:一是要加強平時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二是要抓好家庭作業的質量和完成量。三是及時查漏補缺,抓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四是加強積累運用。五是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繫,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語文的世界是廣闊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是勢在必行的。問題雖然存在很多,可喜的是我們已自上而下認識了閲讀的重要性。並在努力的實踐中,摸索提高學生閲讀能力和閲讀興趣的方法,我會結合試卷上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使學生愛上閲讀,愛上語文,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篇34: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識字、寫字、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今年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用魯教版語文教材,其中上冊要求認識的漢字有380個,要求會寫的有106個,這一安排,體現認寫分開,多識少寫的原則。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儘快地多認識一些漢字,迅速掃除讀寫障礙,儘快進入閲讀和習作。於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在我的一年級語文課上主要從識字、閲讀、寫字三個方面進行。

(一)識字教學:萬丈高樓平地起

我最重視的是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教材中安排兩個單元的識字課,但是縱觀整冊書,我們會發現識字教學無處不在,我們一年級語文教學就是一個教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這個過程只不過採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三個月的識字教學課上,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課程:一是引導學生髮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對於要認的、特別是要寫的字,對於已學過的字,要引導學生在聯繫中、在比較中找到漢字的共同點,不斷髮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比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比方説換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識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比方説,學“商”字時,我先猜一個謎語:一點一橫長,點撇在中央,大口張着口,小口戴帽裏面藏。我一邊書寫一邊説,學生們很快就記住這個難字了!二是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在校內,在家裏,在街道,在社區,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商標字、招牌字、廣告字……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慾望,就自覺地識記。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展示課外識字的機會、舞台,讓學生不斷地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堅持這樣引導,學生不僅增識許多漢字(課外識的字甚至比課內識的還要多),而且在學習興趣、方法、習慣等方面收效良多。三是引導學生在閲讀、在運用中鞏固識字:兒童識字,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識的字放到語言環境中,鞏固的效果最好。教師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識的字編成句子、兒歌、短文,讓學生閲讀,鼓勵學生組詞、寫句子,在讀和用中鞏固識字。

(二)閲讀教學:熟讀深思子自知

進入一年級,我發現很多學生不會讀書。這個問題表現在:朗讀時拖腔,唱數而不是讀書,句子讀得不連貫,語氣沒有抑揚頓挫之感,找不到人物的對話,不能從文本中找到問題的答案。以上種種讀書現象,使得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完不成教學任務,達不到某些教學效果。課外之餘我也常常思考這些問題,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閲讀能力呢?通過觀察發現,學生朗讀不流暢原因一:沒有牢固掌握課文中的生字,也就是識字量根本不夠。一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課文,每課的生字數量增多,難記,特別是這學期,識字任務更大,字行復雜,有些很難找到好的識記方法,沒有識字經驗,只能死記,所以處理這個問題,除了多給學生提供識字方法外,再就是讓學生多讀,我要求學生每天回家給家長讀《小熊過橋》,讓家長給孩子讀童話故事,提高孩子的閲讀慾望,遍數不限,讀完後家長簽名。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學生不理解文章感情,讀起句子來不會斷句,不會停頓,不會換語氣,我想這和學生的理解有關,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化大力氣教孩子有感情讀書。比方説《我多想去看看》一課,我就先講述文中小朋友家在農村,無法到北京,然後講升旗儀式的壯觀,於是我進行情景換位思考,問學生想看嗎?答案是肯定的,於是我趁機讓他們讀書要讀出他們的渴望,於是,我的閲讀效果果然就達到了!對於怎樣讀出美的語氣,在學生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給學生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在對話較多的課文使用,效果不錯。閲讀教學就是教孩子學會有感情讀書,學生能夠繪聲繪色的讀出課文,這也就達到教學要求了。

(三)寫字教學:絕知此事要躬行

在一年級寫字教學中,我認為教師的示範對學生有着重要的作用,針對一年級的國小生善於模仿的特點,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言傳與身教相結合。教師示範的內容包括坐姿、握筆、書寫動作、筆畫和結構等。最重要的是課堂示範,這是一種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在學生進行練習之前,教師首先當眾進行講解示範,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視覺形象,然後讓學生模仿書空筆順,然後描紅練習。對於有些難的生字要個別示範,在當眾示範以後,有些學生還是掌握不好正確的書寫要領,教師就得個別輔導,由於是面對面,學生對老師的示範,往往觀察的比較清楚,能較快地糾正自己的錯誤之處。當然對於一些孩子還得手把手示範,這種方法是針對初步寫字的國小生,通過手把手,教師直接牽動學生手指,使其能較快地形成正確的書寫動作。儘管教師在課堂上採用了多種不同的示範方法,但學生們在作業中還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在原字的旁邊給以示範或修改,並要及時地總結,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四)寫作教學:道是無情卻有情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為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從開始學寫字,我就鼓勵學生用筆去記錄下自己的生活。每天用拼音寫一兩句話,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清楚,把句子寫通順就好。寫作教學主要是“寫什麼”“怎麼寫”“如何評論”的過程。

日記教學首先要教會學生“寫什麼”。有些同學不知道寫什麼,記得第一次批閲學生日記,發現竟然全班62個學生40多個寫昨天完上吃的什麼東西,結尾一致是“真香啊”,或者“我很高興”。有些同學習慣了“臨時抱佛腳”,白天糊糊塗塗過日子,不去注意、不去發現、不去記憶生活中一些新鮮的、使自己激動的東西,到寫的時候,咬着筆桿,不知道該寫什麼。因此,日記寫作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做個有心人,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選擇一件寫下來。老師多讀一些好的日記,讓學生知道身邊發生的事。看到的花草樹木、昆蟲、玩具可以寫,讀的書、看的電視也可以寫,自己的喜、怒、哀、樂要忠實記錄,社會的善、惡、美、醜也任你評説。

其次,日記教學還要教學生怎麼寫,包括格式,即第一行正中寫“日期、星期、天氣”,然後是正文。一年級學生識字有限,因此要求學生先用拼音寫,每天只寫一句話就行,這樣也可以幫學生鞏固所學拼音,等漢字學的多了就開始嘗試用漢字寫。

其實,一年級學生日記寫作評價是其次的。因為只要孩子們能夠寫就可以了。因此只要孩子能夠完整的寫了,我就會獎勵小紅花。我要鼓勵學生多寫。勤於筆耕,不懈不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不會”到“會”,從“要我寫”到“我要寫”。一開始寫日記,一定要培養學生樂於寫日記的興趣,不要硬性規定每天一定要寫多少,但要鼓勵每天寫日記的同學,還要定期收上來批改,對一些好的日記加以表揚,讀給同學聽,讓好、中、差的同學都得以提高。我還給同學講了些名人寫日記的故事,明確寫日記的重要性。學生的每篇日記,我都認真批閲,並且每週五用一節課的時間來與他們共同分享。我大多用表揚的方法來鼓勵每位孩子,激勵他們寫作的積極性。我沒有期望他們能寫得多好,只是希望他們能喜歡寫作,不把日記當作一種負擔。因此,對不寫的學生,我不加追究,只是對寫的學生給予表揚。漸漸地,他們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都能堅持寫日記了。看着孩子們稚嫩單純的文字,即使他們寥寥幾筆,但我也能深深感受到孩子們點點情感瀰漫其間。

篇35: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2007年秋季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本班一共有43個人,平均年齡比較小,有一個才6歲,所以學生的接受能力相對比較弱。一年級第一個學期主要是漢語拼音和短篇課文的教學,這也是我第一次教學漢語拼音,剛剛開始的時候我以為沒什麼難度,後來實際教學後才發現困難重重。學生的遺忘率高,而且年齡小,遇到困難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學生常用字詞掌握不準確。對於老師佈置的課堂作業有部分學生總是不能及時完成,平時上課的時候學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面對這些問題我有種不知所措的感覺,在教學過程當中出現了很多錯誤。

一、學無遺力,淺嘗輒止。

實際上,一篇課文的學習,學生一遍讀過之後,其內容就已知其八九,如果我們依然停留在學生一樣或低於學生的水平上與學生交流,學生就會情緒低落甚至厭倦。而我對課文的解讀往往還停留在“是什麼”的層面上,而無力在“為什麼”和“怎麼樣”上給學生更多的引導和解答。無疑於浪費學生的時間,重複學生的思維,看起來表面熱鬧,實質裏一無所獲。

二、照本宣科,缺乏創見。

註釋怎麼講,我就怎麼講。教參怎麼講,我就怎麼講。只願在技巧上下功夫,在結構上動腦筋,卻不願在解讀文本上細琢磨,深鑽研。所以,往往是有接觸,沒感觸;有廣度,沒深度;有他見,沒己見。

三:我行我素,強加於人。

許多時候我只能按預案上課,而不能按實際情況和課堂氛圍來調控教學內容,處理偶發事件,所以經常出現生拉硬扯,強加於人的場面。

四、畫蛇添足,無端延伸。

要把一篇好文章讀深讀透,往往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識做支撐,需要深厚的教師功底做後盾。所以,現在大多提倡增大課堂容量,加強課內外銜接 ,但是我瞭解不透徹,結果導致畫虎不成反類犬,在課堂上游離課文主旨,肆意發揮,無端延伸,沖淡了文本解讀,分散了教學重點。

五、良莠不分,一味肯定。

平時上課我對學生不但“慈眉善眼”,而且“海納百川”,學生説什麼都是“好”,答什麼都是“對”,更有時候,動不動就鼓掌喝采。把求知的學堂變成了作秀的舞台。實際上,這種毫無原則,缺乏理性的肯定,往往只能讓學生思想更懶惰,情緒更低落。

六、生硬模仿,貽誤課堂。

從上課文的時候開始,課本劇表演已成為一種教學習慣,即使不能搞整場表演,也要來一點細節模仿。可想而知,學生本來就膽小如鼠,加之又沒有受過什麼專業訓練,自然是羣魔亂舞,一笑了之。對於分析人物,理解課文根本起不到任何幫助作用。增一分則太朱,減一分則太白,以後還是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為好。

七、語言乾癟,信息量少。

一個好的語文教師,每節課除了能夠按計劃保質保量完成既定教學目標之外,還理所當然應該以自己流利準確的語言,豐富廣博的知識,儒雅文明的風度來吸引學生,影響學生,從而使學生經常能有一些意外的收穫。而自己由於缺乏應有的自我修養,上課語言乾癟,信息量小,使學生長期處於一種荒蕪的語言環境之中,當聽説的沒有聽説,當掌握的沒有掌握,從而使學生在其他學科知識及適當的社會知識,人生哲理,語言表達習慣等方面處於一種非常幼稚的狀態。理想的課堂語言應該是:講述時行雲流水,提問時準確到位,啟發時生動形象,過渡時圓潤自如,總結時簡潔凝練。這不應該被當作一種過分的要求,而應該被當作一種基本的素養。

在課後輔導方面,我做的也有所欠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平時對學生的要求不是很嚴格,沒有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任務。很多學生還停留在學前教育的狀態,思想以玩為主。

二、對作業的要求也不是很嚴格,作業量比較少,以至於學生不能熟練地掌握已學的字詞。

三、對於差生也沒有進行鍼對性輔導,所以導致成績普遍低下。

任何一個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區別優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於教育者是否犯錯誤,而在於他如何對待已經犯了的錯誤。善於通過反思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這是任何一個教育者從普通教師走向教育專家乃至教育家的最關鍵的因素之一。秋季統考之後,我就作了深刻的反省,不斷拷問自己的心靈:我為什麼會犯這樣的錯誤呢?這樣的錯誤是出於一時的感情衝動,還是有着必然的思想根源?這樣的錯誤事先能不能夠避免?這樣的錯誤是否受到了我期望達到的“教育效果”?如果達到了某種“教育效果”,()那麼我付出的代價是麼?如果沒有達到,那麼這次錯誤所造成的表面的後果和潛在的危機有哪些?這樣的錯誤藴含着怎樣的教育遺憾、教育缺陷乃至教育悲劇?這樣的錯誤可能會在我的學生心靈中造成怎樣的傷害?我從這次錯誤中汲取了教訓,並從中獲得了新的教育啟迪。今後我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自己的授課能力,讓學生真正投入去學,學而不忘。

二、要求學生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並做到及時批改,及時講評,及時輔導差生。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形成一股良好的學風。

四、對於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將及時向家長彙報,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起抓。

每一次錯誤,對所有具備真誠反思精神的教育者來説,都是一個進步的台階,我們沿着錯誤的台階一步一步走向事業成功的高峯。相反,那些敷衍地對待自己的工作並且被某些狹隘的功利思想束縛頭腦的人,往往會拼命地掩飾錯誤,會給自己找許多“藉口”和“理由”來原諒自己。對這樣的人來説,每一次自我原諒都是新的錯誤,這個錯誤同時也是一個陷阱――他們即使可能從這次錯誤的陷阱中艱難地爬上來,但隨時都可能掉進另一個錯誤的陷阱,而永遠不能夠走向教育的成功。

篇36: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科性質在語文教學中的基石作用,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要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要有利於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一年級本冊語文書是新教材,首先從內容上做可很大的調整。在拼音教學中插入了有趣的兒歌,並配以生動形象的圖畫,極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他們的求知慾。在本冊《aneninunün》的教學中,我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式,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景,充分利用教科書的教學資源

在導入本課時,我利用課文的插圖讓學生通過觀察,説説自己看到了什麼小動物在表演馬戲,是怎樣表演的。以直觀的圖畫引入拼音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仔細的觀察,相繼回答出:小猴在爬竿,大象在吹琴……根據學生的回答,我相機出示相關的要學習的韻母“aneninunün”讓學生懂得拼音與實際生活中的聯繫,這樣,以學生所能看到的熟悉的事物出發,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氣氛中獲得知識。

二、培養學生[此文轉於國中化學資源網]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改的核心。傳統的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觀性,被動性,依賴性一面上,從而導致人的主體能動性、獨立性不斷銷蝕,轉變學習方式句是要改變這種學習狀態,把學習不斷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從一年級開始,我們便有意識地給學生滲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是學生掌握終身學習方法的良好開端。在本課掌握aneninunün的發音中,我先讓學生自己試讀這幾個韻母,思考發音規律,然後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中相互進行討論,互相學習,掌握髮音規律。學生間通過互相交流,互相幫助。學生學習得快,掌握得好。在檢測時,發現學生個個都能準確地讀出讀音。在自主合作學習中,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得到提高。

三、利用遊戲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激發學生從事學習的動力。遊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愛玩,愛活動是孩子的天性,一年級的學生是活潑好動的,在課堂中,為調節學生的學習,再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aneninunün的讀音鞏固環節與聲母拼讀的環節中,我分別與學生進行了兩個小遊戲:“猜猜我是誰”和“找朋友”。學生高舉着卡片,臉上洋溢着快樂的笑容……在玩中,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學得比較紮實。學生學得高興,樂於學習,使課堂變成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樂趣,對學習會更感興趣。

四、培養學生[此文轉於國中化學資源網]善於歸納,善於總結的能力

創新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有了問題,學生才會更積極地思考,而問題卻來源於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積累,不斷總結。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此文轉於國中化學資源網]善於總結問題,才能有發現,才能有創新。在本課學習中,我讓學生説説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學生個個踴躍舉手回答:“我學會了anenin這三個韻母的發音。”“我學會了當你不懂的時候,要勇敢地向別人請教。”“我學會了其實生活中的很多字的拼音裏都有這幾個韻母”,學生通過自己的認識,自己的積累,自己的發現,相信他們將學有所獲,學有所長。將會不斷地進步。

當然,在教學中,由於經驗的不足,我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如:課堂時間設計不太合理,致使鞏固環節顯得倉促,在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的時候沒進行有效的指導,課堂有點亂。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提高,努力改正的地方。

篇37: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一年級孩子自控能力差,活潑好動,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組織好課堂教學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是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課堂教學組織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那麼教師在課堂上該怎樣組織好學生,使其在教師的帶領下有條不紊地學習呢?以下是我對一年級組織課堂教學的幾點想法和做法:

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剛剛踏入校園進行正規化的學習。先把規矩給他們定下來,賞罰要分明,利用好前半節課,後半節課可以做練習或者遊戲,不要把教學內容安排的過多,以免學生疲憊不堪,不僅沒學到你意想中的知識,還使他們在下一節課中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豔可愛的東西。在上課前,可以這樣説:“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喜歡嗎?如果今天誰上課坐的最端正,耳朵最靈,發言最積極,不做小動作,不説悄悄話,老師就獎給他。比比看,今天誰能得到小紅花。”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的教學活動。如:課堂上的小遊戲、小表演、猜謎語、小活動等這些環節都能很好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而且可以根據每節課的內容設計一些小活動是最好的,能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當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時候可以運用事先約定好的一些口令組織教學。同時還要要求一年級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課堂控制能力: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緒易激動,即使是一點小事也往往讓他們興奮半天,其行為突出表現為:拍桌子、砸筆盒、大呼小叫、拍手、離開座位跳躍等,所以教師要在突發事件剛出現苗頭時,就及時給予轉化或制止。具體做是:教師説“1、2、3”,學生馬上作出回答“請坐端”師:“1、2”生:“安靜”、“小眼睛”“看黑板”等。也可自編兒歌激發學生興趣、組織教學。如:“上課鈴聲響,安靜等待老師進課堂。”(教育學生不要大聲喧譁);“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耳朵耳朵看哪裏?耳朵耳朵在聽講。”課程進行一半時可以活動一下如:……“點一點,搖一搖,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小朋友對“笑一笑,哈哈哈”特別感興趣,當説“坐會好”時,都坐得很好了。教師和學生一唱一和對兒歌,既簡單,又很有節奏感。使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沒有走神的機會。我們要認識到在一年級課堂裏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抓好紀律的關鍵。你要求學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須事先讓他們清楚。然後,我們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讓孩子知道你要他們做什麼,怎麼做,先怎樣再怎樣,哪怕是放幾個學具,放哪兒,怎麼放,都要説清楚。一開始的細緻對以後的教學會非常有用。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從而轉移注意力。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

篇38: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興趣,乃喜好之情緒也。它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種“能源”,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先決條件和首要問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獲得成功的關鍵。及時發現和培養,正確誘導,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適應教改的需要。

國中學生正處在一個新的迅速發展時期,心理特徵和生理特點都發生了變化,但還學有完全脱離國小生的特點 喜怒哀樂易於表現,並支配他們的行動。意志活動很大程度上依靠外部的影響才能完成,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及時發現他們的興趣所在,創造一個良好的培養興趣環境,選擇適合的方式,通過各種途徑完成他們的學習。其過程為新奇 → 有趣 → 學與專 → 掌握知識。我在從事七年級語文教學時,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希望能通過興趣教學發展學生智力,循序漸進增強吸收知識的能力。

(一)興趣來源之一:課前三分鐘演講

葉聖陶先生曾指出:學習語文要聽、説、讀、寫四者並生,培養學生學習説話能力就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與環節,七年級學生年齡小,知識面窄,口關鍛鍊機會少,然而求知慾強烈,又喜歡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希望引起別人注意。因此,為鍛鍊學生的説話能力,滿足學生心理要求,培養獨立性,適應勇和培養的需要,我在教學中試着開展了課前三分鐘演講。試講一個學期以來效果顯著,達到了預期目的,學生們出表現及濃厚的興趣。

我曾在一個學期中,由淺入深地進行兩個階段的訓練,第一階段內容簡單,只要求把話説清楚,能使別人聽懂就可以,以培養其膽量。為了讓學生有內容可講,通常前一天佈置第二天的演講內容,如我的家庭成員,包括我的爸爸、我的媽媽、自我介紹,我的童年等,不僅使學生得到鍛鍊,而且加深入了同學間的相互瞭解和友誼。第一階段的成功給第二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有了第一次經驗,鼓足了信心,自學地嚴格要求自己。第二階段的內賓是講故事,這次提高了要求,不僅要把故事講清楚、明白,而且要充滿感情,要有表情,學生們選出自己最拿手的故事,做好充分階段的準備講給同學聽。內容有童話故事、神話傳説、歷史故事、科幻故事、好人好事等,第二次演講時學生們就顯得比較老練,鎮定,有聲有色、層次較為清晰,以各自的特色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至此,課前三分鐘演講成了語文課必不可少的內容。

三分鐘演講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能力訓練,深得學生們歡迎,現在已經成為學生盼望上語文課的一個重要因素,事實證明,這種融趣味性、知識性、思想性、科學性於一爐的做法,舉例學生興趣特點,適應能力培養的要求,形式活潑的練口活動,能務有效提高學生説話能力,同時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幫助。

(二)興趣來源之二:美的欣賞

愛美之習人皆有之,“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的精神正直、心地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七年級學生雖然不會全面地、有深度、有廣度地鑑賞美,卻會用自己樸素的感受,獨自的方式欣賞美,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期基所説:“孩子們憑形狀、色彩、聲音和一般感覺而思考事物”。從中可以看出,我們可以從直觀的具體形象入手,引導學生欣賞美,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愉悦。

洪氏教材中,有 許多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這些自然景物的描寫都融進了作者的感情,表達了他們的美學理想,通過形狀、色彩、聲音等方面對自然景物進行分析,對於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提高學習興趣有着重要意義。例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關於百草園夏秋景色的描寫,從總體描寫“不必説……也不必説……”到具體分述:“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無論是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還是擺弄果實,都是學生們所熟悉所喜愛的,再加之作者妙筆生筆生花,安排得聲情並茂,色彩鮮豔,動靜相宜,高低參差,錯落有致,因此這美好的景物,無限趣味正符合學生們的年齡特點。我便在教學中投期所好,在趣味中教學,給予美的享受,不僅得到聽課老師的好評,也使學生記深刻。又如朱自清的《春》,清新秀麗,如詩如畫。“春天的腳步近了”以春的恬情調動了學生的聽覺感受,轉入視覺中把學生引一個夢一般的境界:暢遊在繁花嫩草,柔柔的輕風,綿綿的細雨之中,使人感到親切,作者對新的美好生活的渴望深深地印在學生們的心中。通過美的欣賞,情感的交流,牢固地掌握知識,永久難忘。新材中類似的文章還有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中冬天濟南的不同美景;陸定一的《老山界》中半夜被凍醒進的感受和周圍景色描寫;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美麗街市的描繪等都以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美感染學生。都德的《最後一課》中韓麥爾先生愛國主義形象,冰心的《小橘燈》中小姑娘純潔、鎮定、勇敢、樂觀的美好心靈等。

(三)興趣來源之三,朗讀

七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創造能力比較差,但形象思維和模仿能力卻很強。他們對課文內容、寫作技巧的學習興趣不大,卻很熱衷於朗讀。他們模仿磁帶的語調,模仿老師的表情,也極力模仿播音員的標準播音。洪氏教材所選課文均易上口,易朗讀。因此,我在朗讀教學中也極力推崇這種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能力。

在朗讀教學中,為加強不同朗讀方法的學習和適應學生心理要求,也進行了兩階段的訓練:一學習鍛鍊,二表演錄音。學齡前習鍛鍊階段着眼於不同文體朗讀知識的傳授和技巧的學習,通過範讀→講解→練習→掌握的過程,聲情並茂的節奏,和諧婉轉的韻律,很好地再現了作品的神韻美、聲音美,用範讀的魅力抓住學生的心,激發學生的情、點燃學生的趣,促進學生的練,藉助於不同形式,齊讀、單讀、一個接一個讀、賽讀等,在普遍提高的基礎上進行個別指導,以好帶差。兩個月後較入學時朗讀均有明顯提高。表演錄音階段是對前一階段的考查、鞏固,也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他們總想聽聽自己讀的聲音是什麼樣,朗讀水平如何,於是利用下午自心課時間進行朗讀錄音,每個學生準備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經過充分的準備(課下反覆朗讀)站在錄音機前錄下自己的聲音,然後再播放。對於這種新的嘗試,學生們表現出空前的熱情。放音時,老家裏異常安靜,每個人都屏住呼吸,辨別着同學的聲音。聽出是誰的聲音是一陣歡呼,強烈地要求再聽第二遍。朗讀興趣培養為教材內容的掌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另外。興趣的不源還有以唱代講情感交流,辦班報、想象聯想及各種競賽等。

一個學年的興趣的培養,確實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們在學習中綻於了笑臉。“語文課真好玩!我愛上語文課”,道出了孩子們的心聲。效果也是顯著的,開學初按成績分班,期中、期末兩次考試中,所教授的一年級四班四次在同軌班中名列第一,證明了興趣培養的初步成功,體現了教材紮實、活潑、有序的要求。在今後的教學中將進一步研究、探討,以便更好地適應洪氏教材對激發學習興趣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

篇39: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首簡短的小詩,全文共有四節,每一節都配有一幅插圖,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依次展開。詩句的語言淺顯而流暢,孩子們讀起來琅琅上口,富有節奏感。只要你用心去聽,一定會聽見“丁冬、丁冬”,那是春天的溪水在歌唱;“知了、知了”,那是夏天的金蟬在唱歌;“沙沙、沙沙”,那是秋天的紅葉在歌唱;“呼啦、呼啦”,那是冬天的北風在歌唱。啊,大自然的音樂是那麼美妙!快看,春天,人們春耕春種忙;夏天,園裏瓜果香;秋天,糧食堆滿倉;冬天,瑞雪兆豐年,新年好風光。啊!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美好!小語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本課時,我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把生活看到的情景説出來,再結合小詩來讀,讓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在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

篇40: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學習中,我以“小麗的作業與別人的作業不同在哪裏”為主線,同學們很快就找到能代表春天事物的作業,“有・・・有・・・有・・・”,接着老師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同學們還會帶哪些作品來,孩子們都能説出能代表春天的事物,也有個別學生不知花的開放季節而錯,在老師的指引下背誦花的開放的兒歌,在背誦中“温故而知新”。課後,我還要求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畫出了美的畫面,在學生的筆下,出現了粉紅的桃花,可愛的金魚,清澈的湖水,嫩嫩的柳枝??由此可見,調動學生的情緒,放手讓學生活動,既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才能。

篇41: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讀課文,邊讀邊思。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五篇課文。在本課閲讀教學時,我以此訓練點為重點,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通過閲讀、思考,使學生解決問題,理解課文。

教學時,教師提出了問題,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邊讀課文邊思考:為什麼孫中山明知會捱打,還要向老師提問題),學生就很快地進入了自主學習中,他們各自獨立地邊讀、邊想、邊劃,動眼、動手、動腦。在學生自讀時,教師應通過巡視,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如:哪些學生已能解答問題,哪些學生在解答問題時遇到了困難。從而對下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單單是老師講出來的,還要有學生去讀、去悟。因此,課堂上要給學生更多的地讀的機會,教師則是通過學生的朗讀,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感悟和積累。本課教學中,對教材作了精心的處理,注重從整體着眼,明確課堂的難點和重點,圍繞“為什麼孫中山明知會捱打,還要向老師提問題”這個主問題展開朗讀教學的,學生把討論解決這個問題作為中心目標,避免了課堂上的“碎問碎答”,學生在反覆地朗讀(初讀、研讀、品讀)最終體會到“不懂就問是人的美德,更是學習的良好習慣。”的真正含義。

篇42: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花開花落,匆忙中又走過一學期,反思一學期的教學工作,覺得語文教學真是有好多的東西需要在平日教學裏勤懇挖掘,就要像蚯蚓不斷地去鬆學生小腦袋裏的土壤,使他們獲得新鮮的知識的時候又得到新鮮的思維方式,範文之教學反思:。下面從三個方應對本學期語文教學做以反思:

一、識字。

在這冊書中超多的識字認字有必須的難度。因此在學習時我採取了多種方法幫忙孩子認字識字。

1、根據學校的自主學習研究專題,先交給學生掌握自學生字詞的方法。藉助拼音識字;和家長一齊讀一讀。

2、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識字採取了各種指導方法,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經驗用加一加、減一減、組詞、和自己、同學的名字聯一連、等方法識記。

透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識字,在認字上有了很大的進步。此刻班級裏有2、3個學生認字速度慢一些,其餘學生較好。

二、朗讀。

朗讀教學也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在如何指導好朗讀,我採取瞭如下方法。

1、每篇課文先讓學生熟讀,到達98%的學生熟讀。

2、老師範讀。每一篇課文精彩的地方或是難懂的文字我都要進行範讀。使學生在聽讀的時候揣摩老師為什麼這樣讀,老師為什麼要把這個詞重讀、要把那個句子度的很輕,等。在聽讀中感悟文字所表達的思想。

3、學生讀文我採取多種讀文方式,如師生對話,背誦句字男女交換讀、小組讀、分主角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練習朗讀,在讀流利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讀出情感。在閲讀時,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和看圖片度課文。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組討論解答,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寫話

寫話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教學反思《》。因此,從這個學期開始着重訓練,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

(一)多讀多説,先説後寫。閲讀是説話的基礎,而説話是寫話的基礎。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故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先要抓好閲讀。”一年級是學習的基礎,因此閲讀在一年級也不能放鬆。在閲讀中孩子能夠積累詞彙,感受完整的語句。孩子讀得越多自然説得也多,教師能夠組織學生進行講故事比賽,

鍛鍊學生的説話潛力,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趁熱打鐵,能夠讓學生針對某個故事,談談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並試着寫一句話。類似這樣的形式,有的教師覺得這樣的題型一年級學生還沒必要做,因此往往忽視掉而不做。其實這也是在鍛鍊學生的閲讀及寫話潛力。再者教科書中的文章更是不可浪費的閲讀素材,雖然一年級的文章還比較簡單,但作為教師務必心細,一但發現文中的成語或優美語句,比如説“五光十色”“四面八方”等文中出現的成語及練習中的成語,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都應讓學生積累。

(二)、看圖寫話,培養潛力。國小語文書圖文並茂,個性是低年級,每幅插圖都生動形象,富有童趣,貼合這個年紀段國小生的認知特點。給學生帶給了説話素材。在每篇課文的開始或課文講解中都能夠利用這些圖畫。讓學生觀察圖畫進行説話訓練時,教師就務必進行必須的指導。先指導學生按照必須順序找出圖畫上的詞語,説到詞語的時候,同時觀察説説他們在幹什麼並要求學生説完整話。這樣透過一句話一句話的練説,最後就能夠連成幾句連貫的話了。另外國小語文在教學中還安排了“口語交際”的版塊。也是根據必須的要求進行口語交際,雖然主要目的是鍛鍊學生的説話交際潛力,但也是在為學生的寫話打基礎,因此教師在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結束後引導學生按照説話的順序寫下來。當然教師也不必每篇都讓學生寫。對於學生寫的東西,教師不必要求過高。以鼓勵為主,不斷提高學生的寫話興趣。在不斷的訓練中適當提出要求,關鍵要求學生説完整話,寫完整句。課本就是來源於生活,教師也能夠脱離課本,在現實生活中找找圖畫,寫出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更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篇43: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這天教學閲讀課文第一篇《畫》。這是一首謎語詩。早讀時我領着學生讀了兩遍。一上課,我給學生出了兩個簡單的謎語“千條線,萬條線,掉進河裏看不見。”學生猜出是“雨水”。“上邊毛,下邊毛,中間有顆黑葡萄。”透過猜謎語,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很高,這時,我用很小的聲音在給大家出個謎語“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學生一下子就猜出是“畫”。趁着學生學習的用心性,讓學生給這首古詩編動作,學生興趣盎然,編出來向遠看的動作,近處側耳傾聽的動作,春天過去了花還在盛開的動作。人走近了,人趕鳥,鳥仍不走的動作。透過這些靈動的動作的配合,學生上課想玩兒一樣簡單搞笑。

我鼓勵動作做得好的學生在講台前帶着全班學生讀課文、背課文,做動作。完成了讀書課文任務後,又讓學生用手指着字讀了兩遍。抽出文中要認識的11個生字,學生透過學前班的學習,加上古詩朗讀時的學習,這些字基本都認識。我又加了“畫”這個生字讓學生學,想想如何記住這些字,學生用了加一加,比一比等方法進行記憶。效果較好。

之後我又複習了前邊所學的反義詞,讓學生找找本課中的反義詞,學生迅速找出了“遠——近”“有——無”“來——去”三組反義詞。教學中,透過複習鋪墊,學生基本能很快透過自主學習,自主閲讀得到新知。

在這節課即將結束的時候,我讓學生總結這節課都有哪些收穫時,學生説認識了12個生字,會讀會背課文,能從文中找出三組反義詞等。我也之後對反義詞進行了拓展練習“黑——白“”晚——早“”前——後“等。透過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自主性,在簡單愉悦中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篇44: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識字是寫作和閲讀的基礎,也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國小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國小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怎樣才能讓學生愉快輕鬆的識字呢?下面,我談談這學期我在識字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1 .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遊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複,喜歡錶現。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郵遞員送信……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遊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遊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2.讓學生做字卡,在學中識字。

為了讓學生能夠快速的識字,我讓學生提前做生字卡片,正面寫生字,背面寫拼音,學生很樂意做字卡。第二天先學生字,然後讓同桌兩人利用字卡互相幫助識字;有時讓學生做“擺長龍”遊戲,複習鞏固生字。另外,我還要求學生收好字卡,製作了“識字袋”。每週將字卡拿出,認識上面的字。孩子在體會成功的同時又複習鞏固了所學生字。長此下去,“識字袋”漸漸重了,孩子們的識字量也逐漸增多了,知識更加豐富了。

3.給字配“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在識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思維的特點,引導學生想象,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4、教會學生同時運用眼、耳、腦記住字形

聽課是重要的學習途徑,又是很難掌握的學習技巧。讓學生同時運用眼、耳、腦去積極地捕捉知識。眼,要注意看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字及筆順。耳,要善於發現老師指出的重點,如老師説“雪”字上面是“雨字頭”,“雨字頭”第三筆是橫鈎,不要寫成橫折或橫折鈎;“牙”,共4筆,第二筆是豎折,不要把它寫成兩筆等。腦,要牢記字的讀音、字義、字形。簡單的字,如“畫”“葉”可以運用已有知識,自己分析字形;“幾、用、筆”可與熟字“兒、同、毛”比較字形,加深記憶。

5.小組合作學習。

剛入學的兒童大部分不會與他人合作,現在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願意與他人交往。但是通過我一學期的培養,學生已初步形成合作習慣。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課文,不會讀的除了藉助拼音認讀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小組裏的其他同學或老師。在這一環節裏,小組成員就可以實現異質互補,會的教不會的,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學了一篇課文後,可以讓小組裏的同學互相聽讀課文,辨識生字,並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誇誇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

6.在閲讀中識字。

每一週我都精心準備一個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在閲讀課上講給學生聽,並且告訴學生“老師通過讀書知道的”,大大調動了學生的讀書積極性。過兩、三週進行一次評比,選出“故事大王”。這樣,學生不但記住了故事,而且還學會了很多字。

7.課外識字。

課內識字是識字教學的主要途徑,但並不是唯一途徑。課堂外的識字往往更加豐富、更為重要,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識字,這也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體現。如:商店裏有“出入口、洗手間、收銀台、產品介紹”,街道上的廣告牌……這些都是能充分利用的識字活教材。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只要我們老師切實轉變教學觀念,努力創造一種開放、靈活、有活力的新課堂教學模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從課本、課堂中走出來,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資源,真正體現“使教材成為學生的世界轉變為讓世界成為學生的教材”的新課標理念,我們的孩子就能真正成為識字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課內課外,兩條腿走路”雙管齊下,讓學生識字有滾滾而來的源頭活水,學生的知識寶庫中將是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