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育教學反思總結怎麼寫【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46W

教育教學反思總結怎麼寫【精品多篇】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 篇一

課 堂教學歷來被稱為 “ 遺憾的藝術 ” ,每位教師都會有這樣的教學體驗:教案初成,往往難以發現毛病,下課結束,教學設計的疏漏之處不找自見。再優秀的教師,再成功的教學,也難掩瑕疵,所以教師必須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既是教學過程的一個必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又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的有效方法。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可以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及時發現新問題,激發教師把教學實踐提升到新的高度,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進行課堂教學自我反思,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在教學實踐中自我反思

教師在每一堂課結束後,要進行認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哪些環節的掌握有待今後改進等等。同時,認真進行反思記載,主要記錄三點

( 1 )總結成功的經驗。每堂課總有成功之處,教師要做教學的有心人,堅持把這種成功之處記錄下來並長期積累,教學經驗自然日益豐富,有助於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 2 )查找失敗的原因。無論課堂的設計如何完善,教學實踐多麼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難免有疏漏之處,甚至出現知識性錯誤等。課後要靜下心來,認真反思,仔細分析,查找根源,尋求對策,以免重犯,使教學日臻完善。

( 3 )記錄學生情況。教師要善於觀察和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以利有針對性改進教學。同時,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的獨到見解,常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及時記錄在案,師生相互學習,可以實現教學相長。

二、在理論學習中自我反思

教師要深入地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並自覺地運用理論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在學習中深刻反思、認真消化、並付諸於實踐。先進的理論往往能讓我們感覺到 “ 山窮水盡疑無路 ”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使我們的教學進入新的境界。沒有深厚的理論素養和豐富的知識儲存,是不能登堂入室、達到高屋建瓴的教學境界的。蘇霍姆林斯基就這樣要求他的教師: “ 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 ” , “ 不斷補充其知識的大海 ” ,他認為,這樣, “ 襯托學校教科書的背景就寬了 ” ,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就更明顯。

三、在相互借鑑中自我反思

教師之間,多開展相互聽課、觀摩活動,不但可以避免閉目塞聽、孤芳自賞而成為 “ 井底之蛙 ” ,而且能夠使我們站在 “ 巨人的肩膀 ” 上高瞻遠矚。只要有可能,不要放過聽課的機會,不要放過一些細節。除了要多爭取觀摩別人的課堂教學,還要研究特級教師、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從課堂結構、教學方法、語言表達、板書設計、學生情況、教學效果等各方面,客觀、公正評價其得失。教師對所聽和觀摩的每一堂課都要研究、思考、探討,並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學,進行揚棄、集優、儲存,從而走向創新。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 篇二

《絕招》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描述的是幾個小夥伴之間發生的趣事。講的是小柱子和小夥伴比本領,第一次輸了,感到很羞愧,於是他暗自練習絕招。結果,在他的努力下,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大家對他的絕招讚不絕口。這篇課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細緻刻畫的小柱子這個人物形象鮮活欲出,躍然紙上。能夠説,他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學生都能夠從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強,不服輸。

本課教學我進行了大膽嘗試,根據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和本課的選編意圖,我力求突出以下三點:

一、以讀為本,讀中求悟,迴歸語文教學的本色。

《大綱》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讀書的過程,是咀嚼、消化、吸收、儲備語言的過程。

本課的教學設計,堅持以讀為本,把“讀”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擯棄繁瑣分析,注重讀中感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和激勵下學生自己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藴含着的思想感情,以讀為本,由讀求悟,由讀生趣,由讀生情。

例如:我從卡通人物的高超本領入手啟發談話,誘導學生理解課題《絕招》,激發閲讀慾望;指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為下面的細讀課文作好鋪墊;指導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動筆做記號,課文寫了哪幾個小夥伴,比了幾次,各自有什麼絕招,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也進一步瞭解了故事的前因後果;再讓學生仔細閲讀課文的相關段落,並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在品讀與想象中體會小柱子勤學苦練的精神和爭強好勝的性格;又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小夥伴各自的絕招,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感受童真童趣,使學生在閲讀時產生情感共鳴。

透過教學我深深感到,書是讀懂的,不是講懂的。以讀為本,透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是落實《課標》要求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提高閲讀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使課堂教學回歸語文教學的本色。

二、以學助教,以教促學,重視語文教學中的學法指導。

葉聖陶先生説:“教者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於‘導’。”加強學法指導,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學生“會學”的潛力。因為這篇課文資料淺顯易懂,我基本上“以讀代講”,但在讀文學文的同時,我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學習習慣,以學助教,以教促學。

例如:1、引導學生讀書時先想一想課文中講了幾個小夥伴,比了幾次,涉及了哪幾種絕招,推薦學生動筆在文中畫出來,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2、聯繫學生勾畫的資料,板書出重點,再讓學生聯繫這些提綱説説本文主要資料,既降低了三年級學生概括的難度,又遵循由簡到難、有章可循的規律,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學生概括的方法。3、引導學生思考小柱子從第一次沒有絕招到第二次的速算乘法讓大家心服口服,這其中發生了什麼,文中那部分需要細細研究學生很快找到“兩次比試的中間過程”研讀起來。我根據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從思考的路徑上給予誘導,以幫忙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在教學中進行閲讀思路的學法指導,這對於提高學生整體閲讀潛力很有好處。4、我教學時把重難點放在小柱子是怎樣練習絕招的。透過想象,體會任何本領都是要透過勤學苦練的,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教學時我出示想象提示引導學生想象,並讓學生説説小柱子是怎樣勤學苦練的,大家相互補充。我發現學生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同學之間相互補充,這對中下程度的學生是很有幫忙的,透過這樣的想象也為他們的寫作打下了基礎,讀寫結合。

三、在生活中學語文,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

“要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中處處是語文”。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育者關注學習者的自身感受與個體學習,改變不利於學習者發展的學習方式。只有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上,感悟、體驗並經歷語文知識“再創造”的過程,即探究的過程,才能在得到語言知識的同時,生成捕捉知識、探索未知的智慧。我力求將教學活動置於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

例如,從學生平常感興趣的卡通片入手,學生暢談葫蘆娃中的“大力士”,“千里眼,順風耳”,“刀槍不入”,“噴火吐海”……透過交流這些卡通人物的高超本領,感悟“絕招”的含義,既簡單誘導學生理解課題,又激發了學生的閲讀慾望。

再如,讓學生談談從小柱子身上受到的啟發時,我又順勢出示一組圖片:中國女子體操隊表演的精彩瞬間,高難度的雜技表演,優美的冰上芭蕾,殘疾人技藝等。讓學生從生活中感悟文中藴含的道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未來發展有用的本領。巧妙地引導學生對科學知識、對刻苦求知產生一種價值認同。

總之,我認為這天的課堂不應是以學會為目的的課堂,而是應以會學、掌握方式方法、獲得人生體驗為目的的課堂;是促使人人獲得不同發展的課堂。因此,本設計力求使學生透過對課文中的語文文字的理解,產生情感的共鳴,感悟生活的智慧,經歷語文知識“再創造”,明白課文中所藴含的道理。“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生活,教會學生做人。”

遺憾之處細思量:

告別了《絕招》,學生的情緒是留戀,是感歎,而我心裏更多的卻是遺憾。“遺憾是殘缺的美吧!”我想。我也常對學生説,人生中總是免不了遺憾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遺憾中辨析得失,將遺憾減少到最少。可當我一次次反思着這堂課,回味着這份遺憾時,卻覺得,不只是遺憾了!我以為,在課前我已做了充分的的預設,我甚至有點得意。但是,“課堂是動態的藝術,是極具現場性的,是一個即時性的舞台”。説得一點也不錯。當我層層鋪設後,出示小柱子最後説的話,談談對你的啟發時,教室裏卻很安靜,我又出示很多生活中精彩絕招的圖片,也只有兩個學生淡淡地説:絕招是練出來的,要練有用的絕招。最後我只能順着那兩位學生的話匆匆做了小結。

課後我反覆思考着:我本以為此時應是這堂課的高潮,學生應會想起很多自己的生活體驗,就應滔滔不絕,互相補充,在交流和討論中生成捕捉知識、探索未知的智慧……雖然學生總結出了文中道理,可卻變得這樣索然無味。如果當時我能再引領學生聯繫小柱子的話反覆讀悟;如果能再聯繫前文中小柱子第一次比試時的尷尬和第二次受到的稱讚;如果能再啟發學生聯繫自己學藝時的感受,或談談佩服周圍誰的本領和技藝;如果我能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和時間……這一系列的如果,讓我看到了自己作為教師,在教學機智上的缺憾。應對預設外的狀況,我缺少隨機應變的潛力,這是教師務必具備的一種教學才能和素養。當然這一素養的提高需要我從各方面去努力。而更重要的是,我看清了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並不如自己一向認為的那樣民主平等。在學生的意外和預設的教案之間,我選取了後者。看來,我還是無法從課堂的主宰者這個高高的階梯上走下來,無法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如果説,課堂是個藝術的舞台,那學生就是這舞台上的舞者。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舞台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在最佳的狀態下盡情發揮。這就是遺憾為我沉澱的思索。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 篇三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這句話用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其實也有深刻的借鑑意義。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

我認為,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地理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而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種面向未來的教學活動。進行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反思,下面我主要談談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後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氣環境是個難點,而其中的有關天氣、氣候、季風等內容更是難中之難。如何將這些內容由抽象的理論和圖象轉化為學生通俗易懂的知識,便對地理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於是在教學設計時可以試着編寫這樣一個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法來突破難點,案例如下:

赤壁之戰前夕,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營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際,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東風”,並允許借東風相助。其實諸葛亮只是預測到了過一段時間天氣會反常,故弄玄虛而已。

問題:

(1)赤壁位於我國哪一個省?試分析當地的氣候條件。

(2)周瑜為什麼會因為“欠東風”而急出病來?

(3)我國形成最大季風區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國東部季風區是季風氣候最為典型的區域,試説明其氣候特徵。

(5)你認為季風除了對軍事產生影響以外,還會對哪些方面有影響?

這樣通過案例將要學習的內容轉變成一個個小問題,教師只提供背景資料,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時掌握天氣、氣候等知識,並瞭解形成該氣候的地理因素,同時拓展地理能力,事實證明,這樣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將抽象的原理轉化為直觀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輸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項和智能強項,也有與此相適應的獨特的認知方式。學生知識面有寬有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認知能力有強有弱。教師必須正視學生之間的這種個體差異。比如可以在內容的呈現方式上進行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文字材料,圖象信息,多媒體等等,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要求。

多一點教學反思的細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益處多多,其樂無窮!

教師教育教學反思 篇四

摘要:在教學實踐中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情境的能力。作為一名國中歷史教師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主要通過教育學生、教師自己本身進行反思、同事或專家聽評自己的課、閲讀教育專著和教學文獻等方式進行教學反思。

關鍵詞:國中歷史;教學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的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它是立足於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情境的能力。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規律:“經驗+反思=成長”。可見教學反思是一個教師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我已從事多年國中歷史教學,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面對生龍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新課程實施以前人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然後根據講課的重點,強調學生死記硬背,這樣歷史課更是枯燥無味,一上課學生就想打瞌睡。現在新課程實施以後的內容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教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通過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根據我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我在上課時讓學生充分閲讀教材,然後以點撥為主,讓學生髮揮想象,聯繫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生活海洋裏盡情地暢遊。使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得到極大的滿足,學習興趣愈來愈濃。

現在的學生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後,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渠道的:電影、電視、書刊、網絡等,因此獲取的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歷史知識。他們憧憬未來,關注現實,經常對現實的問題要問個為什麼,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慾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們想象力豐富,思維能力具有極大的廣闊性。這又給當前的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歷史老師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長期以來,在考試指揮棒的指揮下,歷史這門學科成為單純的複述性學科,強調記憶性成為歷史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很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具體而言,從教學方法來看,還比較單一、陳舊,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得不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的“一言堂”。如何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讓歷史課煥發出應有的生機與活力,這是歷史教學反思的一個重要方面。從教學結構來:看現在很多歷史教師大多以歷史知識經驗傳授型的教學為主,這就使得學生很難形成具有主體意識的社會科學理念、人文精神。這一點與我們與我們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從教學內容來看,歷史課的內容是講述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人類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地點進行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就成為歷史課內容的四要素,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太偏重於四要素的傳授而容易忽略蒐集與處理信息、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生在解析材料時普遍覺得有一定的難度,不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新課程實施後,如何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提高自己的能力,成為歷史教師共同面隊的一個難題。從思想教育方面來看,教師進行愛國教育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時,只是給出一個或幾個結論,説這一事件是愛國的,那個人物是愛國的,學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顯思想教育在歷史課堂上落實不夠。如何在課堂創設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學生的品質和情操受到良好的薰陶,把歷史課堂變成學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又是歷史教師在新課程中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為了適應當前教育形勢的發展,使自己儘快得成長、成熟起來,作為一名國中歷史教師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一、通過學生進行教育反思

一個好的教師應該具有敏鋭的觀察能力。如果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突然表現異常,那肯定是教學的某個環節出了問題。例如,我在上八年級上冊《辛亥革命》一課時,讓學生對辛亥革命爆發的原因進行討論並選幾名代表進行發言,有位同學平時對歷史很感興趣,思維活躍,發言踴躍,但那節課卻顯得比較沉默,課後我主動與他進行交流,他説,對辛亥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不理解,原因是對當時的英國曆史知識缺乏瞭解,隨後我對導入新課這個環節進行了反思。

二、通過教師本身進行教學反思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的時間比較多,但教師必要的引導,適當的點評,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師在引導、點評時不流暢,時常卡殼,使得學生滿腹疑慮,這就意味着教師對待課堂的準備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了。

三、通過請同事或專家聽評自己的課來進行反思

俗話説: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如果教師對自己的課作了精心準備,上課時得心應手,往往很難覺察出自己還存在着什麼不足,但如果青銅市或教學專家來聽課以後,總是能找到自己還需改進的地方。

四、通過閲讀教育專著和教學文獻來進行教學反思

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老師。經常閲讀中外教育專著和優秀的教學案例,從中吸取營養並經常與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進行對比,不斷反思,使自己不斷提高。

在十多年的歷史教學實踐中,我從未間斷過寫教學反思,我的課也得到了學生的認可,成為了他們最感興趣的課程之一。

教師教育教學反思 篇五

暑假裏閲讀了《教師的20項修煉》,我一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就萬事大吉了,看了此書才知作為一名教師教師職業有別於其他職業,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和內在要求。所以,教師要想成為有藝術、有智慧、有魅力的教師,就就應想大問題,做小事情,就應從教育信念到教育行為、從外在形象到內在素養、從共同規範到個人風格,進行系統的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完善,從細節入手,好好“修煉”。教師如何修煉呢《教師的20項修煉》從細節入手,從修煉教師形象、精練教師生活、錘鍊教師專業三個方面,闡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讀了教師提升素質的有效途徑,探討了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新理念,描繪了有活力的教師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位有志於從事教育的教師就應用“心”去讀的一本書。

本書涉及的20項修煉,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的三項分別是教師的德行、教師的智慧和教師的規劃,以下就這三項談自我的一點體會。

《教師的20項修煉》中的第6項修煉是:教師的德行——用德行育人。教師德行之本是善良與愛。教師對待學生的善良,是以愛心為基礎的。,僅有愛生如子,才可能有教師對待學生的本質的善良。有教育者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學生喜歡什麼樣的教師調查的結果是:“有愛心,願意跟學生交朋友的教師”,“對學生寬容,有耐心的教師”,“知識淵博,教課教得好的教師”,“風趣幽默,有突出人格魅力的教師”等位居前列。這些都反映了教師的“德行”,也就是一名教師的道德品質、做人的品格、育人的智慧。其中“愛心”位居第一。教師德行中的愛,表現為教師愛護學生,關心學生,關愛學生。愛學生,是教師善的標誌。陶行知先生説得好:“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可謂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也體會到,僅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學生,學生才會愛你。教師的愛是照亮學生心靈之窗的盞盞燭光,完美的人生是被愛所喚起的。“問題學生”不是一天之間就構成的,“問題學生”不都是有學生自我造成的,教師在的演變過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職責。我們就應用愛心呼喚愛心,用真誠撞擊真誠,用高尚塑造高尚。全面瞭解每一個學生,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公正地對待所有的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做他們學習的夥伴和朋友,教學相長,共同提高。只要能夠堅持用德行去教書育人,同時掌握必須的工作技巧,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並不是一件難事。

教師的修煉,其實是教師的一種內在精神活動,是教師實現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徑。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教師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煉。僅有那些具有強烈的自我發展願景、不安於現狀、富有終身學習的願望與潛力、用心體悟教育魅力的教師,才能真正透過修煉,感悟教育的真情與真諦,收穫“教育人生”的幸福與歡樂。要成為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師,每個教師都就應想大問題,做小事情,都就應從教育信念到教育行為、從外在形象到內在素養、從共同規範到個人風格,作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革新,從細節入手,逐步提升自我。

教師啊,無論你是否偉岸英俊,是否靚麗動人,只要你注重修煉自我的氣質,你的形象就會價值連城,只要你注重修煉自我的專業品質,你就會對學生具有百般的感動力,感化力,感召力。

教師教育教學反思 篇六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轉眼間,二年級上學期的教學工作就結束了,教育教學反思——在反思中提高。這一學期中,無論是在班級管理,還是在語文教學方面,我都有很多收穫,現在將收穫總結如下。

一、班級管理方面。

本學期,我響應學校的號召,實行學生自主管理的措施。在班級自主管理中,我也積極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一學期以來,學生的表現大有起色。

1、在班級自主管理中,儘量做到“事事有人幹”。

我借用班內所有學生尋找班裏需要同學管理的事情,做到事事就有人管。我們找到的管理事項有這些:學習、宣傳、衞生、勞動、紀律(課堂內、課堂外)、安全、課桌的擺放、抽屜洞內的幹→←淨整齊、圖書角圖書的擺放、生物角植物的清潔澆水、講桌窗台的整潔,課間操室內的檢查、小組值日生的分工,學生紅領巾的佩戴等等。

2、事事有人幹,那麼這些事都由誰幹呢?我儘量做到“人人有事幹”。

以上學生尋找到的需要管理的工作我都安排專人負責,責任落實,人員的安排都是通過全體同學的集體推薦和自我報名結合而成。

3、“輪換制”的班級管理措施

為了給每一位學生以平等的鍛鍊機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班級事務, 採用全員性的輪換制。給每位學生提供嘗試當班長的機會,提供其施展才能與使用權力的機會,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班集體建設的主人,教學反思《教育教學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任期一天,職責是:

①記錄出勤,紅領巾的佩戴情況;

②維護課間秩序,報告偶發事件;

③督促兩操,監督衞生;

這樣不但使每個學生都有了展示了自我、施展才能的平台,不僅在體驗過程中有光榮感、責任感和成就感,而且增強了他們自我約束能力,也體現了做好管理工作的決心和信心,同時也減輕了常務班長的工作量。

4、一學期班級自主管理的嘗試也有些許成就,學生的自覺性都有所提高,班級管理能力也得到鍛鍊。在班級管理活動中,每一個學生實實在在的感覺到自己是班級中的一員,都很重視自己在班級中的角色。

“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幹。”實行班級學生自主管理,一個個機會,一個個成功的喜悦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特別是性格內向、能力較差的學生的進步更加明顯。學生自主管理,學生不僅在人格上受到了尊重,很大程度上也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慾望,一學期過後,師生關係更加融洽,班級凝聚力明顯增強,整個班級呈現出平安、文明、和諧、向上的良好局面。當然,良好的自我管理必須持之以恆,同時還要根據情況的變化不斷地加以完善。老師在平時多觀察,發現問題多指導,及時糾正不足,儘快提高孩子們的各項能力。

二、一學期的語文教學也提升了我的教學水平。

1、在教學中,我努力鑽研教材,提前備課,嚴格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來教育學生。

2、雖然已經教學兩年,但是教學技巧還是很淺顯,課堂的把握也並不順暢,所以,本學期,我一有時間就到錄播教室聽其他老師的課。在聽課的過程中,我不但學習他們的講課技巧、把握教材的能力,還要學習他們管理課堂的能力,提高課堂效率。雖然很多也都是年輕教師,但是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管理技巧,很多也可以拿來用。

3、努力實踐的過程中,我還努力讓自己多讀書,從書本中學習一些教學技巧、管理方案,讀書的過程中確實有不少收穫。不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想應該有更好的效果吧。

4、本學期,我引導學生多讀書,並寫“每日一話”(後來轉變成日記)。寫話開始,孩子們才只能寫一句話,而且還是一句不通順的話,隨着時間的流逝,孩子們的寫話水平也提高了,不但內容有所充實,也能寫出真實的感受,切實提高了寫話能力。寫話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寫話能力,還讓我對學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我平時的管理與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來年此項作業我還是要繼續堅持下去。

短暫的一學期,讓我在教學和管理中都是收穫頗豐,在收穫中我也提高了很多。所以在以後中要多反思,多總結,不斷提高自己。

教師教育教學反思 篇七

上世紀末,為了全面提高基礎教育師資水平,國家將師範教育全部納入了全國高等教育系列,完成了三級師範向二級師範的轉型。國小教師培養開始了由中專層次向專科、本科層次轉變。在轉型過程中,一方面,國小教育專業教師培養開始向着更高的層次發展,提高國小教育專業的學術性,使其具備高等教育的基本內涵,成為各個高等院校建設國小教育專業的共同追求;另一方面,以強化“師範性”為基本特徵的中等師範培養模式逐漸邊緣化,國小教育專業在高等師範教育培養模式的泛化中,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專業特點和專業品格。這種變化反映在教學上就是理論教學備受關注,而實踐教學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樣的局面帶來的後果是:國小教育專業發展與國小的實際需要漸行漸遠。因此,當下我們必須認真反思國小教育專業建設中實踐教學的現狀,探討相應的對策。

一、概念界定

高等師範教育途徑有兩個:一個是理論教學,一個是實踐教學。所謂理論教學,即通過理性的灌輸與啟蒙,使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所謂實踐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實際操作為主,獲得感性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綜合素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組合。作為高等師範教育的實踐教學則包含了各種技能課的教學、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教育科研、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等。

由於教育是實踐應用性專業,需要經過“臨牀”實習,在師範教育從三級培養體系轉變為二級培養體系,其內涵擴展為教師教育並走向專業化以後,實踐教學在教師教育專業中已經成為與理論教學並駕齊驅的教師培養途徑。實踐教學的改革成為當今教師教育專業改革的關鍵。

二、實踐教學在國小教師教育中的作用

實踐教學在師範院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大大提高師範生教育能力,並能讓高師學生步人工作崗位後,更快向教師這一職業角色轉變。具體表現在:

1.強化專業意識,培養職業情感,樹立職業信念。

培養優秀的國小教師首先要學生能對國小教師這個職業有一個清醒、全面的認識,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體驗教師職業的平凡與崇高,在內心深處生髮出對國小教師職業的深厚情感,樹立為之奮鬥的信念。這種心理上的準備顯然不是系統的理論知識所能賦予的。從康德開始,情感和信念就被從知識論的範疇中排除出來,歸屬到實踐範疇中。所以要想完成師範生向教師角色的心理準備,實踐教學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途徑。

2.加深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

理論教學是從課堂到課堂、書本到書本,學生難以理解抽象的專業知識。通過加強實踐教學,這方面得以大大改善:加深了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並在此基礎上,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使所學知識能構成一個整體,即組成為知識羣,成為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而不是彼此分離、理論脱離實際的知識。

3.提高學生的教育技能技巧,豐富個體的實踐知識。

單純依靠傳授現成知識而不發展知識,是培養不出所需人才的。優秀的教師或者有經驗的教師,絕不只是現成知識的説明者,而是善於根據不同的對象,對所傳授的知識進行科學的選擇和解釋,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豐富個體的實踐性知識,形成具有個性化的教學智慧。正是理論化的系統知識與個性化的教育智慧的綜合,成就了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特徵。

4.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師範教育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使學生學會創造性思維和獨立性工作。實踐教學不僅是教育能力和技能形成的一種手段,而且還是未來教師獲得知識,發展創造性思維的途徑之一。通過實踐教學,師範生的認識建立在內容豐富、實事求是的感性材料基礎上,在參與教學實踐、掌握必要的職業技能的同時,其思維能力也在不斷髮展。

綜上所述,實踐教學對高校師範生的培養確實具有很大的作用,特別是現在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實踐是創新的基礎。我們應該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實踐教學處於從屬地位的狀況。構建科學合理培養方案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必須為學生構築一個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並從整體上策劃每個實踐教學環節。這種實踐教學體系是與理論教學平行而又相互協調、相輔相成的。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 篇八

當科組長把上一節精品課程課的任務交給我時,我心裏是很沒底的,作為一個新老師,對於平常上公開課都沒十足的把握,更何況是採用一種我從來沒嘗試過的教學模式——“學生講課”。但是為了完成任務,同時也是鍛鍊自己,我還是接受了。儘管由於準備的時間短,來不及充分的時間給學生適應這中模式,加之小老師的素質差異,在上課過程中出現了緊張的情況,因而課後的結果並不能讓我滿意,但是我還是從中收穫了很多。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當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尋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續過程中的承前啟後的作用,涉及了尊老愛幼這一亙古常新的倫理問題,還有如何享受家庭親情等。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瞭解更少,而且由於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因此如何在“學生講課”的模式下,讓七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本文時明白中年人所處的重要的地位,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並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大難題。

為此下來我仔細的閲讀了文本,查閲了很多相關的資料,對文章內涵的把握基本上沒有了問題,但是如何通過小老師的嘴讓學生逐漸理解更深層次的內容又是一個大大的難題,為此,我先和幾個小老師在寬鬆的環境下進行了平等的合作和探究。當時的效果還不錯,在我的引導下,他們都對本文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其中有個小老師説“以前還認為當老師很容易,現在真正要讓自己當老師時才發現有這麼多東西要準備”,這也算是一個意外的收穫吧,只是這次小老師的人數稍顯少了一點,以後可以嘗試分組,讓每一組的同學準備輪流講課,這樣對於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對語文這門科目的整體瞭解會有很大的幫助。

然而我忽略了一點,即小老師的表達能力,雖然我挑的這幾位都是語文成績不錯的,對文章有比較深刻理解的學生,但是畢竟要讓他們把他們所理解的東西通過一個一個問題有條理地去引導學生,這方面還是欠缺很多。另外,對於同學們的回答,小老師都沒有很好的評價和引導,只是匆匆表揚而過,這也是一個問題,留待以後解決。

這次課後,我總在想,以前我像一個“救世主”,給學生知識,給學生力量,給學生關愛,引導他們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學生面前我永遠是正義的、強大的、樂觀而豁達的,我因學生的崇拜和尊敬而滿足。但我也深感失落和孤獨,因為這份驕傲是不真實的。現在,我和我的學生一起備課,一起想辦法,一起渡難關,真正去關注語文和生活的關係。雖然有時我也很“無知”,難免臉紅尷尬,但我卻倍感真實而輕鬆,因為我在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覺得生活是多麼美好,生命是多麼可貴。我感謝新課程,感謝《散步》,感謝學生,感謝一切因愛而變得快樂而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