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慶祝新中國和人民政協成立70週年座談會講話

欄目: 領導講話稿 / 發佈於: / 人氣:2.76W

各位老領導、同志們:

慶祝新中國和人民政協成立70週年座談會講話

今天,我們請大家來到政協開座談會,主要目的是為了與大家一起慶祝新中國和人民政協成立70週年,同時也希望徵求我們的老幹部對政協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在這裏,首先,我代表政協領導班子向政協所有的老領導、老同志對政協工作一貫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也是人民政協成立70週年。 70年來,人民政協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積極投身建立新中國、建設新中國、探索改革路、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走過了輝煌的歷程,建立了歷史的功勛。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就推進人民政協事業發展,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推動人民政協朝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方向不斷髮展。

一、人民政協的誕生與發展歷程

人民政協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倡議下,在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以及無黨派民主人士一致贊同下,於新中國成立前夕誕生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名稱有歷史緣由。抗日戰爭勝利後,根據國共兩黨在重慶談判時簽訂的《雙十協定》,1946年1月10日,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中國青年黨、中國民主同盟和無黨派社會賢達代表共38人,在重慶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即“舊政協”),就改組政府、整編軍隊等重大問題達成了五項協議。雖然協議很快被國民黨撕毀,但卻“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在取得解放戰爭戰場上的決定性勝利以後,1948年中共中央發佈了《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發出了“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號召,得到各個方面的熱烈響應。1949年9月7日,周恩來在《關於人民政協的幾個問題》的講話中指出:“政協是沿用了舊的政治協商會議的名稱,但以它的組織和性質來説,所以能夠發展成為今天這樣的會,決不是發源於舊的政協。”接着,他闡述了人民政協產生的歷史必然性和新舊政協的本質區別。他説:“從五四運動以來,中國有了共產黨,有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有了大革命運動,經過了四個革命階段即北伐戰爭、土地革命、八年抗戰和最近三年來的人民解放戰爭,才形成今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這樣的組織,可以説這是一百多年來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犧牲奮鬥的果實,也可以説是30年來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獲得勝利的集體表現。”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這一組織便是中國共產黨過去所主張的民族民主統一戰線的形式。它絕對不同於舊的政治協商會議,舊的政治協商會議已經讓國民黨反動派破壞了。可是大家都熟悉這一組織形式,所以今天我們沿用了這個名稱,而增加了新的內容”。這就是人民政協這一名稱的歷史由來。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人民政協正式成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當時還不具備召開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條件下,肩負起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重任,承擔起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使命。出席第一屆全體會議的代表人士共662人,包括了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無黨派民主人士、人民解放軍、少數民族、國外華僑以及各地區和各界的代表,彙集了國內一切擁護人民民主的進步力量。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在開幕詞中莊嚴宣告:“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這次會議制定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是新中國第一個人民大憲章,具有臨時憲法的作用。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選舉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並賦予行使國家權力的職權。作出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國旗、國歌、紀年4個重要決議。毛澤東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光榮地完成了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使命,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新中國成立後到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共舉行過四次全體會議,為恢復和發展我國國民經濟、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促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195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後,人民政協作為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機構、作為統一戰線組織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在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推動各種社會力量為實現國家總任務而奮鬥、活躍國家政治生活、調整統一戰線內部關係、擴大國際交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推進新中國各項建設貢獻了力量。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同志説:“新時期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任務,就是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同心同德,羣策羣力,維護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鬥。”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明確提出新時期人民政協的性質和任務,確立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推動人民政協性質和作用載入憲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首次提出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首次闡明新型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勢,着重強調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係,深刻揭示了人民民主的真諦在於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揭示了“中國之治”同中國政治制度的邏輯聯繫,凝結着堅持好、發展好人民政協制度的深邃理論思考,是黨的人民政協理論的最新成果。

人民政協70年的發展歷程,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人民政協植根於中國歷史文化,產生於近代以後中國人民革命的偉大斗爭,發展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光輝實踐,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

二、濮陽縣政協發展歷程及作用發揮

 (一)發展歷程。濮陽縣政協是在全市最早建立的政協組織。新中國成立後,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關於在重點縣設立政協的規定,經省、地委批准,1955年5月成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濮陽縣籌備委員會,1957年7月,政協濮陽縣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由濮陽縣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各人民團體、少數民族人士等29名委員組成,任命了主席、副主席。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運動開始後,縣政協受到衝擊,1968年9月停止工作。直到1981年3月,開始恢復了政協組織,並召開了政協濮陽縣第四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1984年2月,隨着縣改郊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濮陽縣委員會改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濮陽市郊區委員會。

1987年6月,撤銷濮陽市郊區,恢復濮陽縣,政協濮陽市郊區第二屆委員會複稱為政協濮陽縣第六屆委員會。仍為1987年4月召開的政協濮陽縣第六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的縣級政協領導機構的任期。

至目前,濮陽縣政協歷經十三屆委員會。

(二)發揮的作用

自成立以來,濮陽縣政協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不斷擴大團結面,增強代表性,成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大團結大聯合的組織。委員人數由一屆時的29名發展到現在的279名,專門工作機構由成立初期的辦公室,發展為現在的“1室6委”,即:辦公室、提案工作委員會、學習文史委員會、經濟科技委員會、文教衞生委員會、民主法制委員會、委員聯絡室。作為濮陽縣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64年來,在中共濮陽縣委的領導下,濮陽縣政協同全縣人民一道,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積極推動科學發展,不但親身見證了濮陽縣改革開放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也直接參與到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中,在全縣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縣政協工作取得的這些成績,是中共濮陽縣委堅強領導、縣政府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體政協委員、政協工作者主動作為的結果,也是歷屆縣政協老領導、老同志關心支持的結果。歷任老領導留下的好經驗、好作風,更為我們做好今後的政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提議,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向這些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三、十三屆濮陽縣政協取得的成績

十三屆縣政協以來,縣政協常委會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團結帶領廣大政協委員,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凝聚力量,同力同行,建言獻策當參謀,協商議政增合力,強化監督促落實,為促進我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三年來,縣政協共召開3次全會,9次常委會,34次主席辦公會。集體調研視察25次,參與活動的委員1200人次,承辦提案385件,提出意見、建議680餘條。縣黨政主要領導對政協工作作出重要批示8次,多項建議進入黨政決策程序,有力推動了相關工作的開展。 

(一)凝聚共識,思想基礎得到新加強

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強化政治理論學習,廣泛凝聚發展共識,切實把好履職“方向盤”。一是加強政治學習,強化理論武裝。堅持把理論學習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通過主席會議、常委會會議、專題培訓、工作例會、學習研討等形式,把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作為政治必修課,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作為人民政協履職實踐理論基礎,以理論大學習、思想大武裝、工作大研討推動政協工作質量大提升。二是堅持黨的領導,黨建從嚴從實嚴格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於加強新時代人民政協黨的建設工作意見,充分發揮縣政協黨組在政協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重要作用,嚴格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加強對全體黨員委員的領導和教育,發揮黨員委員的帶動作用,政協履職的組織保證更加堅強有力。三是增進團結合作,凝聚共識力量。充分發揮政協聯繫廣泛的獨特優勢,利用調研、視察、協商等活動,深入做好宣傳政策、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等工作,引導社會各界、各階層人士持續匯聚同心同向共謀發展的強大合力;廣泛宣傳全縣發展成果,引導廣大委員認清發展現狀,把握髮展要求,明確發展任務,不斷強化心無旁騖抓發展的共識和行動自覺。

(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實現新突破

 積極當好黨委政府的“智囊團”,虛功實做跟進決策落實,務實重幹參與中心工作,提升了履職實效,彰顯了政協作為。一是圍繞全局問題竭誠盡智。政協全會期間,通過小組發言、提案等形式,全體政協委員圍繞《縣政府工作報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等進行充分討論,就工業轉型升級、生態環境治理、教育事業發展、縣城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和農村水利建設等方面提出建設性意見280餘條,為縣委、縣政府謀篇佈局、科學決策和精準施政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二是把握髮展重點獻計出力。按照發揮優勢、選準角度的要求,重點就掃黑除惡、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脱貧攻堅駐村工作隊作用發揮、棚户區改造、食品園區發展、縣城區投放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等課題,組織專委會和政協委員深入基層,請專家提建議,走出去學經驗,力求把問題搞準、把情況摸透、把思路理清,形成了《關於壯大我縣投融資平台的視察報告》《關於我縣張姓實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關於全民健身和體育設施建設情況的視察報告》等一批有觀點、有分析、有價值的調研視察報告,一系列站位高、思考深、措施實的意見建議被納入黨政決策,彰顯了參政功力。如《濮陽縣政協關於在縣城區投放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調研報告》得到縣委高度重視,縣委主要領導作出重要批示,其中,統籌規劃站點、科學選擇投放及運營模式等建議有力促進了首批1500輛摩拜共享單車、200輛松果共享電動單車在我縣投放使用,極大方便了羣眾綠色快捷出行。三是參與重點項目貢獻力量。縣政協領導班子全力投身於全縣重點項目建設,在聯繫分包的慶祖食品園區、黃河灘區居民遷建、棚户區改造等重點工作中,深入聯繫點、鄉鎮、企業瞭解情況,切實發揮牽頭協調、督導落實作用,破解難題、全力推進。廣大委員在不同崗位上發揮作用,為招商引資牽線搭橋,在重點項目及產業集聚區建設中展示風采,在經濟社會建設主戰場建功立業,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三)關注民生,履職為民打造新亮點

堅持履職為民,多角度切入、多形式關注,破解民生難題、維護羣眾利益,為增進人民福祉發揮了積極作用。一是捐資助學扶貧濟困。縣政協以陽光愛心協會為平台,堅持“小協會、大愛心”,資助102名貧困大學新生共計47萬元;各界別委員依託自身優勢資助貧困中國小生1440人,發放助學金152萬元,在社會上營造了熱心公益的良好風尚。二是提案辦理關注民生。圍繞教育、醫療、就業、養老、食品藥品安全、公共服務保障等問題,引導委員和黨派團體深入瞭解實情,積極撰寫提案,理性務實獻言。十三屆一次會議以來共審查立案提案385件,從中篩選10件民生提案重點督辦,縣政協領導班子成員帶隊到承辦單位現場調研、實地督辦,促進提案落實。如關於在全縣設立“道德法庭”、合理規劃城區學校佈局、加快我縣停車場規劃及建設、在棚户區改造項目中增加公共廁所等意見建議,縣政府及有關部門認真採納、積極落實,政協提案辦理的過程逐步成為政協委員關注民生、反映民意的過程。三是脱貧攻堅惠及民生。縣政協堅持以脱貧攻堅為統攬,在真幫實扶上精準發力,印發出台《關於全體政協委員積極參與脱貧攻堅工作的指導意見》,領導班子成員以上率下、示範引領,先後組織開展“攜手聚力同行 助力脱貧攻堅”倡議活動和“三個一”幫扶活動,各界別委員站位大局,發揮專業專長,積極開展“技能培訓”“送醫下鄉”“雙節慰問”“送衣送温暖”等活動,在助力脱貧攻堅中實現了委員價值,展現了委員風采。累計協調爭取基礎設施項目120個,爭取資金3000餘萬元;捐款捐物折款100餘萬元;送醫送藥下鄉20餘次,義診4000餘人次;開展技能培訓200餘次,直接受益羣眾達6000多人;安置貧困人口就業5000餘人。

(四)凝心聚力,民主團結取得新發展

發揮政協獨特優勢,搭建“大平台”,積極促進各方面關係和諧,匯聚改革發展的強大正能量。一是堅持團結共事,發揮黨派作用。密切與各黨派、民族宗教、界別委員溝通聯繫與協作,建立經常性的聯繫溝通機制。尊重並保障各黨派團體在政協履職的權利,堅持提案重點督辦、發言重點安排、視察調研重點考慮,充分發揮參政議政的作用。二是加強縱橫聯繫,促進協同互動。主動配合省市政協圍繞脱貧摘帽、張姓實業發展、鄉村基層治理等課題開展調研、協商,建言獻策,爭取上級政策支持;先後接待湖南省永州市政協、山東省臨沭縣政協、棗莊市政協,南樂縣政協等20餘家政協組織來我縣考察調研,促進了政協橫向聯誼交流和縱向聯繫溝通。三是編輯文史資料,做到以史資政。繼續做好全縣993個行政村《一鄉一村一故事》的整理、編輯工作,縣委主要領導先後兩次對此書的編纂工作作出批示,並親自為該書撰寫《記錄龍鄉千村鄉愁,促進濮陽鄉村振興》的序言。至目前,城關鎮、渠村鄉等11個鄉鎮分卷已交付印刷出書,共計240萬字,其餘10個鄉鎮初稿已完成,正在編輯、校對。經過走訪、約談、查檔案等方式方法,徵集《改革記憶——濮陽縣改革開放40年》文史資料30餘份6萬餘字。整理編印出版偉人名師幹部《談傳統文化》《談感恩》等系列叢書21本400萬字。

(五)固本強基,奮發有為樹立新形象  

堅持以自身建設激發內生動力、提振精氣神,樹立了履職有力、奮發有為的政協形象。一是優化委員服務管理。利用微信、網站等媒體平台及為委員訂閲報刊雜誌等方式加強委員理論學習,提高委員履職能力。通過請進來講、走出去學、座談會談,舉辦專題培訓會等形式,邀請市縣相關專家圍繞履職能力、業務知識、精準扶貧進行專題培訓。出台《政協濮陽縣委員會履職量化管理辦法》,建立請假、履職統計、評優獎勵等制度,創新建立履職檔案,實行一人一檔、專人負責、動態管理,將委員履職行為進行細化和量化,切實增強政協組織的約束力、凝聚力和吸引力。二是提升專委會工作水平。充分發揮專委會基礎作用,科學分配專委會年度工作任務,每年確定2-3個重點課題,鼓勵專委會與對口政府部門開展協商交流,注重專委會之間的聯合聯動,統籌兼顧、優勢互補、以專業思維提升建言高度、以專業水準彰顯履職功力。三是加強政協機關建設。以建設學習型機關為抓手,每週二例會集中組織機關幹部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政策,大力營造崇學、尚學的濃厚氛圍。以文明單位創建為載體,通過舉辦職工運動會、演講比賽、徵文、道德講堂等活動,實現了素質與工作雙提升。縣政協機關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得到省市文明辦充分認可和高度肯定,順利通過省級文明單位複檢,成功創建省級衞生單位。以制度建設為依託,不斷健全和完善各項會議制度、機關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等,機關管理規範化、制度化水平顯著提升,繼續保持縣平安建設先進單位。以加強幹部作風建設為根本,堅持從嚴要求、從嚴教育、從嚴管理,馳而不息深化作風建設,以優質服務推動政協工作提質增效。在脱貧攻堅一線,縣政協機關6名同志駐村幫扶,7名同志參與督導、巡察,以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展現了政協人的責任與擔當。

十三屆縣政協工作所取得的成績,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下,貫徹落實省、市、縣委決策部署的結果。縣政協的工作,得到了縣委、縣人大、縣政府以及各部門各單位的大力支持,得到了老領導、老同志的熱情幫助,政協各參加單位、全體委員付出了辛勤汗水。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與十九大對人民政協工作的新要求相比,與縣委和全縣人民的期望相比,政協工作還有很多差距和不足。比如,民主監督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與各參加單位的聯繫合作有待進一步深入,聯繫和服務委員的渠道有待進一步探索,履職能力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大等等。今後,我們將進一步努力去做好。也希望老領導們經常回機關看看,坐坐,有什麼想法、有什麼困難及時地給我們交流反映。

在此,我衷心地祝願大家:身體健康,闔家幸福,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