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習中共黨史 牢記自身使命--“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課課件

欄目: 領導講話稿 / 發佈於: / 人氣:3.06W

學習中共黨史  牢記自身使命

學習中共黨史  牢記自身使命--“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課課件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課課件

劉 積龍

各位黨員:

大家好,根據鄉黨委“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安排,今天由我在這裏給大家講一堂黨課,我今天的黨課的題目是《學習中共黨史,牢記自身使命》。

在這流光溢彩的十月,我們共同的母親---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七十週歲的華誕,今天我們聚集在一起,一起為我們的祖國祝福,賀壽!今天我們走在新世紀的征途上,沐浴着晨曦的陽光,唱着春天的故事,心情是那樣激盪。然而,回首眺望走過去的歷程,卻是那樣的曲折不平坦。

一、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及其早期革命活動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這一點在外面的《黨章》總綱中就有明確的闡述。

1、中國共產黨誕生前的中國社會

自從1840年英國政府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以後,在世界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壓迫下,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一方面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又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人民受着帝國主義,封建資本主義和封建地主階級的三重壓迫和剝削,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1911年,資產階級革命家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代皇朝,結束了中國長達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但好景不長,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北洋軍閥頭子袁世凱所竊取。袁世凱為了復辟帝制,積極投靠帝國主義,野蠻地鎮壓革命人民,血腥地屠殺革命人士。從此,各地軍閥紛紛割據,中國完全淪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這就是建黨前的中國社會現狀。

2、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在辛亥革命的影響下,一大批有識之士在尋求救國之路,在1915年中國出現了新文化運動。主要代表有陳獨秀、李大釗、魯迅、還有資產階級的民族主義者胡適等大批人士,他們倡導民主、和平、自由,抨擊封建禮教,傳播西方文化。特別是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革命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一九一九年中國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他們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口號,得到全國工人、學生的熱烈響應和支持,使工人運動迅速掀起,五四運動加速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3、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黨的早期革命活動

1920年初,陳獨秀、李大釗等開始醖釀組織中國共產黨。8月,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上海共產黨主義小組。同年秋至1921年春,李大釗等在北京;董必武等在湖北;毛澤東在湖南;譚平山在廣東;王盡美在山東也相繼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與此同時,在法國的趙世炎、周恩來、蔡和森、李立三、王若飛也開始了建黨活動。經過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多方面的活動,建立統一的中國共產黨的條件日益成熟。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大會的最後一天,因法租界巡捕搜查,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舉行。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從此,中國無產階級有了英明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的面目也就煥然一新。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1922年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第一次的高潮,全國發生罷工一百多次,有幾十萬人蔘加。它的直接領導和機構是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於1921年8月成立,書記部的書記是劉少奇。這次罷工影響最大的是京漢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後慘遭軍閥吳佩孚的鎮壓,工人運動暫時轉入低潮。

1923年在共產國際的倡議下,中國共產黨在廣州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大會接受共產黨國際執行委員會於本年一月十二日通過的在中國實行國共合作的決議,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的名義加入國民黨,以建立各民主階級的統一戰線。大會推選陳獨秀為委員長,毛澤東為祕書,負責中央的日常工作。

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北伐戰爭

1924年1月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在蘇聯的幫助下,國民黨與共產黨共同努力,創辦了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培養了一大批具有革命思想的幹部,建立革命武裝,對於改造舊軍隊建立革命軍隊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1、北伐戰爭的勝利

一九二五年二月和六月,國民革命軍先後進行了二次東征,平定了軍閥叛亂,統一了廣東革命根據地。一九二六年初,在周恩來直接關懷下,還建立了共產黨人直接領導的國民革命第四軍獨力團,使中國共產黨開始直接掌握了部分的革命正規武裝。一九二六年二月,廣東國民政府決定舉行北伐。北伐戰爭的直接目標是推翻北洋軍閥統治。首先消滅了吳佩孚,然後消孫傳芳,最後消滅張作霖,統一了全國。北伐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其中,共產黨直接領導的葉挺獨立團作為北伐軍的先遣部隊為北伐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的功勞。

2、蔣介石、汪精衞背叛革命,竊取北伐戰爭的勝利成果和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危害。

1925年8月,堅決擁護孫中山三大政策的國民黨著名領袖廖仲愷被反動派所暗殺。戴季陶極力排擠國民黨內的共產黨人士,蔣介石也加緊對革命領導權的篡奪,1926年3月製造了“中山艦事件”,逮捕了第一軍中的共產黨人,包圍了省港罷工委員會和蘇聯顧問處。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派反動軍隊收繳了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工人糾察隊武裝,佔領上海總工會,逮捕和槍殺革命羣眾。

三、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1、武裝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工農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建。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大批共產黨人和革命羣眾慘遭殺害,全國革命勢力受到嚴重摧殘,中國共產黨員由五萬七千多人減少到一萬人左右,中國革命暫時轉入低潮。黨的組織轉入地下工作,形成紅白對立,國共兩黨對壘的局面。

1927年7月中旬,中央決定舉行湘、鄂、粵、贛四省的農民暴動和南昌起義, 8月7日,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糾正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確定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方針,並確定秋收起義。會議選舉瞿秋白為首的臨時中央政治局。“八七”會議後,毛澤東受中央委託到湖南領導秋收起義。起義部隊經三灣改編後於十月到達井岡山地區,開始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9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留的一部分軍隊和湘南農民軍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的工農革命軍勝利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同時,各地的起義部隊也紛紛建立了武裝根據地。

2、工農紅軍、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長征

‘六大’以後,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有了很大的發展。到1930年全國紅軍已發展到10萬人,全國黨員已發展到12萬人以上,工會會員也已恢復到十萬人以上,在革命形勢好轉的同時,於1930年至1931年7月先後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輝煌勝利,各根據地開展了反圍剿的游擊戰爭。正當我黨糾正了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紅軍反圍剿不斷勝利,白區反文化圍剿鬥爭向前發展的時候,我黨卻又出現了一個“左傾”機會主義者,即王明左傾教條主義。他們打着‘反右傾’的旗號,對不同意見的同志進行殘酷的鬥爭,無情的打擊,黨內民主氣氛遭到很大的破壞,革命力量不但沒有得到發展,反而削弱。

1931年6月向忠發被捕叛變,中央領導機關遭到破壞,白區的組織相繼破壞,到1933年初,黨的臨時中央不得不被迫離開上海。而遷入中央蘇區。1932年6月,國民黨反動派糾集60餘萬兵力向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四次軍事‘圍剿’,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由於張國燾的輕敵而遭到失敗,中央蘇區毛澤東的‘反圍剿’方針與臨時中央發生了分歧,毛澤東受到排擠,撤銷了的紅軍總政委的職務。是年冬,國民黨反動派調集50多萬兵力進攻中央蘇區,當時紅一方面軍在周恩來,朱德的指揮下,靈活地運用前三次‘反圍剿’的經驗,仍然取得到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殲敵近三個師,俘敵萬餘,繳槍一萬餘支。33年初,臨時中央遷入蘇區,王明路線在蘇壓控制了整個軍事的局面。同年10月,國民黨反動派發動了更大規模的第六次‘圍剿’,王明左傾冒險主義採取了“關門主義”,拒敵於“國門之外”的作戰方針。把軍隊的指揮權完全交給共產國際駐中國的軍事顧問李德。李德教條地運用蘇聯與德國戰爭那一套,再加上王明的極“左”路線,使蘇區的第五次反“圍剿”鬥爭陷入了慘重的失敗,從此全國大部分蘇區失去了根據地,中國工農紅軍被迫進行萬里長征。

1935年1月紅軍長征途經遵義,黨中央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教訓,批判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肯定了毛澤東的軍事方針,推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確立了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極端危險的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經過將近二年艱難險阻的長征(通過大涼山,飛奪瀘定橋,渡過大渡河,四渡赤水、翻過了終年積雪的大雪山等)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軍,在甘肅會寧,靜寧地工區會師,紅軍終於取得了長征的勝利。

在這同時,南方各根據地的紅軍也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3、黨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爭

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地後,1935年又發動了華北事變,企圖把華北地區變成它的殖民地,中國共產黨於8月1日發表了“八.一”宣言,提出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然而蔣介石卻仍然頑固地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共政策,鎮壓各地抗日運動。拒絕張學良、楊虎城的抗日要求,並準備把張、楊部隊調出西北,致激起了“西安事變”。1936年12月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蔣介石,通電全國,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內戰,共同抗日,釋放一切政治犯,實行民主政治等八項主張,並電邀中共代表到西安共商救國大計。黨中央冷靜地分析了西安事變的錯綜複雜形勢,經過反覆研究,確定了和平解決這一事變的方針,並派出由周恩來、秦邦憲、葉劍英等組成的代表團參加談判,經過各方的努力,終於迫使蔣介石接受了“停止剿共”、“與共產黨聯合抗日”以及釋放政治犯等條件,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促進了國共兩黨的新的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從此,中國時局轉為抗日戰爭的時期。

四、抗日戰爭時期(37.7——45.8)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採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團結了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共同抗日。在此期間,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總結了歷史經驗,認清了中國民主革命的規律,毛澤東思想達到了成熟,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全黨的空前團結,壯大了革命的力量,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為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鞏固的基礎。

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盧溝橋事變,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奮起抗擊,國民政府被迫於八月十四日發表自衞宣言。從此,開始了全國性的抗日戰爭。

抗戰開始不久,中國就形成了兩個戰場,即正面的國民黨戰場和敵後的解放區戰場。在兩個戰場上,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局面。

在1937年7月至1940年12月,中國共產黨確定了抗日持久戰和敵後游擊戰的戰略方針,堅持團結抗戰,反對分裂投降,對蔣介石集團採取又聯合又鬥爭,積極展開敵後游擊戰爭,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壯大。抗日戰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果。而正面戰場的國民黨軍隊,雖然在抗戰初期取得台兒莊戰役的勝利,但是,由於蔣介石堅持後面抗戰路線,國民黨的一百多萬軍隊擋不住幾十萬日軍的進攻而節節敗退,南京政府不得不遷入重慶,並且,出現了向日寇投降的情況。

相反,中國共產黨開闢了敵後戰場,革命力量迅速壯大。面對國民黨內部的投敵情緒,1940年8月——12月,八路軍總部在彭德懷的指揮下,調動全國所有的軍隊,向日寇展開了“百團大戰”,給了日軍沉重的打擊,進一步堅定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提高了黨的軍隊的威望。當然,它也使我軍主力損失較大,過早的曝露了我軍力量,致使以後日軍的主力轉為進攻紅軍根據地,實行大規模的“掃蕩”。此後,蔣介石也實行了假抗日,真反共的策略。並於1941年1月發動了皖南事變,將開赴抗日前線的新四軍進行襲擊,新四軍軍部二千多人全部遇難,軍長葉挺被無理扣押,副軍長項英遇害,並聲明要將軍長葉挺提交軍事法庭審判。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皖南事變後,我黨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1941年至1942年,由於日軍集中主力對敵後解放區進行連續的“掃蕩”,國民黨大批將領率部降日。

1943年至1945年8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發展的形勢下中國抗日戰爭逐步轉入反攻,人民的革命力量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中國人民贏得了抗戰的最後勝利。日本帝國主義在美國二顆原子彈轟炸後,又絕蘇聯紅軍的強大進攻,不得不於1945年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至此,抗日戰爭取得了全面的勝利。

五.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45.8——1949.10)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民主革命最後取得全國勝利,毛澤東是想進一步取得全面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可分為四個階段:

1、為爭取國內和平民主階段

自1945年8月日本宣佈投降開始,蔣介石就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瘋狂搶奪抗戰勝利成果,積極準備內戰。中國共產黨根據“七大”的方針和抗日戰爭勝利後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運用革命的兩手策略,開展和平談判與武裝鬥爭相交的複雜鬥爭。為欺騙人民,爭取時間準備內戰,蔣介石於1945年8月三次電邀毛澤東赴約重慶談判。我黨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揭露美、蔣的真面目,團結和教育人民,孤立國民黨蔣介石,增強我黨的有利地位,中共中央決定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代表我黨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重慶談判國共雙方於一月十日簽訂了停戰協議,並在協定簽訂的當天在重慶召開了有各黨派和社會賢達代表三十八人蔘加的政治協商會議。但蔣介石的停戰協定是一種緩兵之計,他對此毫無誠意,到3月份國民黨二中全會和四月國民參政會時,他便公然撕毀了政協決議和停戰協定,調集軍隊大舉進攻東北,積極準備發動內戰。

2、人民解放戰爭的防禦階段

這個階段,我黨在政治上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建立了更大的人民民主革命統一戰線;在軍事上主動撤離一些城市和地方,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以運動戰為主,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全面進攻,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使敵我力量的對比發生了有利於我的重大變化,為我軍轉入戰略進攻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3、 第三階段是從1947年6月到1948年8月,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階段。

這個時期,解放區普遍深入地開展了土地革命和整黨整軍運動。在全國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為奪取全國的勝利制定了正確的方針,使中國革命達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轉折點。

4、戰略決戰的偉大勝利,中華人民和國的成立

1948年9月8日至13日黨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會議。會議充分肯定了解放戰爭前兩年的各方面成績和經驗,規定了今後時期的工作任務。由於敵我雙方力量的變化,我軍與敵軍進行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然成熟,於是黨中央和中央軍委便及時作出了關於戰略決戰的決策。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華東野戰軍首先發動了濟南戰役,攻克濟南,全殲守敵11萬人;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9月7日中央軍委又下達了遼瀋戰役的作戰方針。從9月12日到11月2日曆時52天,殲敵47萬;並迫使長春守敵起義投降,解放了東北全境。緊接着遼瀋戰役,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歷時65天);華東和中央野戰軍又取得淮海戰役的勝利,共殲敵55萬,解放了長江以北廣大地區;38年12月5日至翌年1月3日取得平津戰役的勝利,殲敵52萬,北平和平解放。至此,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在全國的勝利已成定局。

三大戰役勝利後,國民黨反動統治已面臨絕境,1949年元旦,蔣介石發表求和聲明,幻想再次玩弄和平陰謀,以便取得喘息時間,保存反動勢力,以便捲土重來。毛澤東在一九四九年元旦也發表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宜將乘勇追強寇,不可怙名學霸王”。1月21日蔣介石被迫宣佈“引退”,李宗仁代理總統,聲稱願意接受我黨八項條件求和,經過15天的讀判,我黨代表團將《國內和平協定》提交南京政府代表團。4月22日,南京政府表示拒絕簽字,讀判宣告破產。49年3月5日至13日,黨的七屆三中全會在面柏坡召開,批准了關於召開新政協會議和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建議。並指出黨的工作重心已由農村轉移到了城市。

1949年4月20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發佈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我百萬雄師強渡長江天塹,解放了中國大陸除西藏以外的全部中國大陸。9月21——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大會通過了起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當選為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當選為副主席。十月一日,首都北京三十萬軍民在天安門廣場集會,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宣告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六.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49,10——1956.12)

1949年---1952年是第一階段,黨的主要任務是徹底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新民主主義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恢復國民經濟,發展生產,為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全面的社會主義改造準備條件。

1952年——1956年是第二階段。黨的主要任務是:逐步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基本完成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從而順利地實現了我國社會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偉大轉變。1956年9月召開的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及時地為新時期社會主義事業和黨的建設指明瞭方向。

七.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57.1——66.4)

這十年的歷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957年是第一階段。由於執行了八大的正確方針,黨把主要精力放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超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大勝利。

1958年到1960年秋,是第二階段,這個時期我們稱它為“五統年”。黨在指導方針上發生嚴重的“左”傾錯誤,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的公社化運動。

第三階段是1960年冬到1966年春。黨中央和毛澤東開始糾正“左”的錯誤,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1961年8月八屆全會)。

八.“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文化大革命”時期是黨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其主要特點是,全局性的“左”傾嚴重錯始終佔支配地位。 

九.歷史的偉大轉折時期

從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到一九八二年九月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六年,是我黨領導人民大力進行撥亂反正,重新確立和發展黨的馬克思主義路線的六年,是勝利實現歷史性偉大轉變,在各條戰線的實際工作中取得撥亂反正重大成就的6年,是逐步探索和找到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