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件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3年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一等獎精品多篇

欄目: 資訊簡報 / 釋出於: / 人氣:1.08W

2023年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一等獎精品多篇

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萬能 篇一

1、教學內容:教材採用教育科學出版社的《資訊科技基礎》(必修)。本節課是第五章第二節第三小節中的內容,根據學生和教材實際,將《視訊資訊的簡單加工》作為一個課時教學。

2、課標要求:

能根據資訊呈現要求,選擇恰當的工具和方法進行視訊資訊加工,表達主題。

3、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習movie maker的基本使用,掌握加工視訊資訊的技能和方法。

②、過程與方法:

體驗採用合適的工具和方法進行視訊資訊加工、表達主題的過程,提高學生利用資訊科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並能對自己和他人的創作過程和作品進行評價。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視訊資訊的剪輯、加工,培養學生對視訊製作的興趣,培養學生主流的審美觀;在作品的製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4、重難點

重點:通過體驗movie maker的使用,掌握視訊資訊加工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難點:體驗視訊資訊加工過程,並能理解資訊加工是為主題的表達服務;能正確評價作品。

1、學習基礎:學生在此之前學習了文字、表格、影象、音訊資訊加工等的基本操作,對於視訊資訊也有了感官上的瞭解,但對視訊資訊加工技術接觸較少。

2、學習興趣: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但是視訊資訊加工過程較為複雜,真正讓學生動手去完成一段視訊的加工,學生不一定會積極完成。

本課我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學習和幫助學生學習”。給學生提供資源包(包括素材、任務幫助、學習導航),讓學生自學,在學的過程中不斷啟發誘導學生,根據完成任務情況進行點評,對學生出現的典型問題進行精講;一切教師活動,都為學生學服務,用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

(一)激趣引入:

播放即將上映《超級戰艦》預告片,問同學們想不想看這部電影?為什麼想看?有沒有從技術的角度看過視訊?

設計意圖:由於資訊科技課每個學生都有一個感興趣的計算機在面前,有時候學生常常會自己玩自己的,注意力無法集中;這裡通過觀看視訊,激發興趣,引出課題,並形成思考,為本節課難點如何讓技術為表達主題服務、如何正確評價視訊埋下伏筆。

(二)探究新知:

通過教師講解、發問,讓學生了解必要的知識點:一般視訊包含元素、製作視訊一般流程、視訊製作軟體以及本節課學習軟體。

設計意圖:學習必要的視訊加工知識;在講解新知的時候緊扣難點,如視訊中的元素或流程是不一定都包含的而是根據表達需求自主選取。

(三)體驗自學:

根據提供素材和幫助檔案自學movie maker的使用。

任務一:製作春色怡人風景欣賞;

主要涉及視訊匯入、將素材新增到時間線、新增過渡效果、製作片頭、匯出電影。

任務二:林書豪精彩表現(製作林書豪投三分球的慢動作)。

主要涉及視訊匯入、將素材新增到時間線、剪裁(拆分)、特效製作、製作片頭、匯出電影。

設計意圖:①通過把握實時訊息和學生興趣選擇素材、提出任務,有利於任務完成;

②充分考慮學生能力水平個體差異性,提出不同難度任務。先體驗,讓學生了解哪些自己會、哪些自己不會,提高演示時聽講的針對性。

(四)演示教學:

演示任務二,並對通過自學反饋出來常見操作失誤進行詳細、有針對性的講解。

設計意圖:自學、反饋、交流,達到提高的目的。

(五)完成任務:

完成自學過程中沒有完成的任務,已經完成任務的同學可以提升視訊品質,比如新增字幕等,並要求上傳作品,鼓勵學生討論,協作。

(六)評價交流:

在上傳作品中找到有針對性的作品,可以是優秀的,可以使反面的,進行引導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完成學習導航中的評價表。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技術的價值,視訊的加工不是為了加工而加工,而是讓加工為表達主題服務。

(七)課堂總結:

總結本節課內容回顧本節課教學目標是否達成。

(一)、教師作用的體現:時時刻刻都為學生服務,但不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存在;

(二)、對技術的思考:本節課全課主要都在體驗過程和引導分析,我覺得高中的資訊科技現在越來越不要求學生必須要對某項技術或軟體掌握的很深入,所以我在上課時,總是讓學生充分體驗,在體驗中認知。

謝謝各位評委!

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萬能 篇二

(1)資訊不能獨立存在,需要依附於一定的載體;

(2)同一個資訊可以依附於不同的媒體。

(3)載體的依附性具有可儲存、可傳遞、可轉換特點。

師:老師講課中傳授的資訊能增長同學們的知識,廣播傳出的音樂能給大家帶來快樂,下課的鈴聲能給大家帶來興奮。還有很多的資訊,他們的存在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作用呢?

生:(齊)資訊的存在有一定的價值性。

師:(課件演示)

(1)資訊不能直接提供給人們物質需要,體現在兩方面:

① 能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資訊可以促進物質、能量的生產和使用;

(2)資訊可以增值;

(3)資訊只有被人們利用,才有價值。

生1:(疑問)資訊可以增值,怎麼理解呢?

生2:(回答)人們在加工資訊的過程中,經過選擇、重組、分析等方式處理,可以獲得更多的資訊,使原有資訊增值。

師:商場上某種產品供不應求,而產家知道資訊後他們會大量生產該產品,說明資訊可以促進物質、能量的生產和使用。

師:颱風“維達”給我們帶來的傷痕依然存在,有關臺風“維達”的天氣預報當時對我們十分有用,但是現在對我們還有用嗎?

生:(討論)資訊的價值會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就如:今天來講,神六的圓滿成功遠比神一給我們帶來的興奮多。今天的報紙總比昨日的報紙好賣,…… 生:(疑問)書本中的科學知識會隨時間的流失而變得貶值嗎?

師:如果是理論知識幾乎不會貶值,但如果是技術知識同樣會隨時間而變化,但所花的時間會比一般的資訊長很多。

師:(課件演示)

(1) 資訊的時效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有長或短)。

(2)資訊的時效性必須與價值性聯絡在一起。

師:(補充)因為資訊如果不被人們利用就不會體現出它的價值,那也就談不上所謂的時效性。也就是說資訊的時效性是通過價值性來體現的。

師:老師講課的聲音只是一位同學聽到嗎?電視臺播出的新聞只會被一位觀眾知道嗎?

生:(齊)不是。

師:大家想一想,我們的周圍還有那些資訊是能夠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討論)每位同學的相貌、教學樓的形狀、樹葉的顏色、汽車的形狀、…… 看來所有的資訊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為人所知。

師:(課件演示)

(1) 資訊資源共享。

(2) 資訊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時利用。

(3) 資訊共享不會丟失、改變。

1、師:同學們對以上的資訊形態分析得很透切、獨特。下面我們一起來思考:資訊除了上面的特徵之外還有沒有其它特徵?

(傳輸性、無色無味、概括性、可以識別、再生等)

2、資訊的眾多特徵中,相對於物質能源,哪些是資訊獨有的?(共享性)

課本第5頁,作完後把答案上交到教師機:網路上的芳鄰——>teacher——>所在班級資料夾。

這節課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參與討論活動,教師引導來達到教學目標。從教學的過程來看,學生回答問題很積極、主動,課堂氣氛較好。通過分組活動培養學生的相互協作精神,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覺到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變化,不再是以前的傳統教學方式。通過實踐題鞏固這節課所學過的知識點。因為這是高一第一堂課,所以是很關鍵的一節課,如果這節課上好了對下面課程的學習會使到一個促進的作用。

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萬能 篇三

《ip地址及其管理》選自教科版高中資訊科技課標選修教材《網路技術應用》第二章因特網的組織與管理的第二節所要學習的內容,它是在國中國小了解網路初步應用的基礎上,學習因特網的特點與功能後展開的因特網組織與管理的教學,學生通過第一節域名與域名管理的學習對於本課學習ip地址有很好的遷移作用。通過本課的學習,為後續接入因特網和網路工作原理打下理論基礎和知識儲備。教材為選修課,內容強調技術取向,特別對於高中聾啞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深度與難度,但通過教材與課堂教學中大量的情境事例、增加課內外課時等措施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促進聾生對於本課的學習。

高中二年級聾生對於資訊科技的學習還是停留在任務驅動和網路娛樂的的學習階段,特別是即將面臨著高三升學與就業的雙重任務,資訊科技課堂在培訓聾生資訊素養的任務的同時還戶負著大學聯考對口單招專業考試的需要。聾生學習自主性還需要進一步培養。特別是由於聾生由於聽力語言的障礙,雖然經過十年義務教育,但他們對於文字表述的意義瞭解不夠深入,抽象思維能力必須以直觀形象的為支援,在本課的理論中學習中還需要處處以學生直觀經驗相關聯。

基於教材內容和聾生特點的分析,我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技能目標:瞭解ip地址的概念,掌握ip地址的格式,瞭解ip地址的分類。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從域名知識遷移學習瞭解ip地址管理的辦法。通過動手操作來了解域名與ip地址的關係。

3、 情感態度,通過本課的學習,使用學生感受到ip地址的資源的有限性與不平衡性,樹立節約資源、合理使用資源的意識。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ip地址的格式與分類,教學難點是32位二進位制與ip地址的關係。

由於聾生對於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對虛擬資訊科技感受能力比普通高中學生差,在教學中以網路身份證這一形象的表述貫穿教學的始終,理解教學重點,可以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根據聾生課堂手語與文字結合獲取大量資訊的原則,我的教學設計基於教材內容,把教材中良好的編排設計科學的呈現,故本課採取經典的講授法為主,以專案學習法為輔。聾生由於聽力障礙導致的語言發展的滯後,抽象思維對於學習概念和理論性的知識需要形象的支援,以及綜合概括能力需要以實際經驗為支撐的特點,本課學習採用情境問題引入,專案任務驅動學習,講授討論結合等形式展開本課教學。特別以網路身份證這一ip的特徵貫穿教學過程,學生在情境中接受專案任務,在專案任務中動手操作,在操作中交流反思,從而獲得本課ip地址知識的建構,

教學準備:cai課件、電子教本,帶投影和多媒體網路機房、因為投影教學不僅可以方便師生的手語交流,而且可以增加師生的目光與情感交流,真正做到師生的課堂中的互動。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著重從情境引入,發現問題;專案驅動,自主探索;協作交流,經驗分享三個方面展開本課的教學。

一、情境設立,問題引入

在教學的伊始,採用cai課件展出公安警方破獲運計算機犯罪團伙案件,給學生一個警示:學生疑或,怎麼找到

一疑未解,又起**,教師講述一個真實而眾知的事例:我校六年級學生蔣某某跟社會上聾人拐騙,一週後,校長在公安的協助下,準確在河南省新鄉市一個出租房內,將其解救回到學校繼續上學。為什麼呢?

通過兩個情境問題的震撼,學生不解疑或,久久的集中教師的舉動,教師板書,ip地址。cai:ip就是你電腦的身份證,就是你電腦的dna。

教師展示身份證:講授:域名是你的戶口本,ip就是你的身份證。

通過形象的以戶口本和身份證的描述,聾生從自身的經驗出發很容易理解ip與域名的對應關係。

二、專案驅動,自主探索

專案子任務一:,net,cn和,比較有什麼不同。

學生根據專案任務操作,得出結論:

教師強調域名和ip的對應關係,和身份證一樣是世界唯一性,

專案子任務二,檢視本機的ip比較周ip的異同。

教師演示ip的檢視方法。直觀演示是聾校課堂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聾生的觀察與模仿能力可以較好的補償聽力的障礙。

教師在學生得出結論後分析,用ip與身份證號碼比較有什麼不同?本機房的ip的特徵,四段,唯一性,點隔開。

課件直接出示ip格式的要求。

特別要用flash強調ip中32位二進位制和4個0~255之間的關係。通過運用動畫演示,點分十進位制,使用學生了解ip址設的淵源和意義。從而更深的掌握ip地址的格式。備註:二進位制的轉換對於聾生學習一級b時有一定的基礎,不作過多的解釋。

接著,進行課堂練習,判斷下列ip地址的正。

經過一個簡短的練習之後,教師拿出詢問一生的身份證號碼,然後指出,他的籍貫是什麼縣區?連續多次,學生疑問?教師再出示一組域名,判斷是什麼地方什麼單位的網站,學生回憶遷移域名的分類。

教師引導學生先閱讀第3小節,ip地址的分類。

教師出示專案子任務四,探究第3小節,回答問題,1、ip分為幾類?2、怎樣判斷ip地址的分類?3、哪類ip地址好?

專案子任務五:根據學習內容總結ip地址和電腦身份證的關係。

分組探究:聾校的資訊科技課堂分組探究往往流於形勢,,由於手語的交流侷限性、聾生思維的形象性、語言表達組織能力滯後等因素均影響著分組探究的活動,所以在探究活動中採取探究知識準備、降低難度,在教師的主導有針對性的就某一問題進行下進行在學生原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單一問題探究討論,可以使小組探究活動有效的開展,解決課堂中設定的教學難點。

三、歸納總結,交流分享

四、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本課通過情境設定,問題引入;專案驅動;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的課堂教學活動,從聾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在情境專案任務中驅動學習,教師適時點撥指導,在合作完成任務,在交流中獲得思想,從而聾生自我建構出對於[ ]的知識結構。有效的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提高聾生的資訊素養。

板書和cai教學設計省略。以上是我的對於本課的教學設計,請予以指正。謝謝!

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一等獎 篇四

1.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在國中時就認真學習了計算機或在家裡有電腦的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較為熟練,對各種操作都較容易上手,在學習當中可以帶動和指導其他學生,但許多鄉下國中的《資訊科技》課形同虛設,所以大部分學生在上高中之前對計算機還是比較陌生;但通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掌握了一些學習計算機的方法。

2.高一的學生比較喜歡動手操作,具有一定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也比較強。

教材採用的是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資訊科技》一書。資訊就是經過處理的資料,所以,計算機的資料處理是資訊科技的重要內容,只有掌握資料處理技術,才能更好地得到有用的資訊,通過公式進行計算和統計是excel處理資料的'基本方法。

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excel的資料輸入和資料的編輯以及工作表的維護,本節課是在這基礎之上學習應用公式對資料進行處理。

(1)掌握excel中公式的輸入和公式的複製方法;

(2)掌握用表示式、自動求各功能和函式處理資料的方法;

(1)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激發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提高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協作精神;

(3)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

(1)公式的輸入方法;

(2)利用自動求和功能和函式處理資料。

函式的應用涉入到對函式的理解及其引數的設定,學生不太容易理解,所以,我把它作為教學的難點。

1.針對學科特點,我選用具有多媒體功能的網路教室進行教學。

2.課前準備:包含某班學生成績表的工作簿。

1.講解法:對於公式中對單元格區域的引用,特別是相對地址和絕對地址,引及常用函式的作用,可以採用講解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

2.演示法:對於一些較難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如果一味地總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勢必會讓學生感到挫敗感和厭倦,而且效率低下,無法完成教學任務,這時,教師可以採取演示的方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另外,對於比較簡單,沒有探索價值的操作,由老師演示,可讓學生快速地掌握;

3.任務驅動法:通過任務驅動,既能讓學生產生要解決問題的內驅力,在解決問題之後又能讓學生產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模式: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所以我主要採用以下的教學模式:

設計任務——啟發探索——輔導歸納——學習評價——課堂訓練

自己多動手操作的方法不但符合中學生的特點,而且習得的直接經驗比獲得的間接經驗印象更為深刻,所以,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互助協作,總結經驗,完成實踐任務,以達到概念內化的效果。這樣的學習既可以掌握操作技能和學習的方法,又能培養和提高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

(1)用填充序列法在a1至a12的單元格中輸入一月份至十二月份;

(2)用填充序列法在b1至b12的單元格中輸入1,3,5,……,23;

(3)同時選定(a1,b4),(c5,d10),d列至e列;

(4)複製(a1,a5)的資料到(c2,c6)中去。

教師巡視輔導,完成後鼓勵四個學生分別演示一題。

如:我們期會考試後,要計算出每個同學的總分,平均分,和排定名次,還要計算出各科的平均分,工作量實在是太大了,你們有什麼好的主意嗎?然後由學生的回答順勢匯入新課。(大螢幕顯示準備好的某班學生成績表,該表資料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用來作為本節課的示例表。)

1.閱讀教材p74-p76頁第一大點第1-2小點部分的內容,然後要求每個人計算出第一個學生的總分和平均分。教師巡視並個別輔導。(提示:每次輸入公式都必須以"="號開頭。)

2.由兩個學生分別演示求出總分和平均分的方法,其他學生認真觀察。然後教師給予肯定性評價,並補充演示講解。(因為問題簡單,學生基本上都能掌握。)

3.指導學生用滑鼠拖動填充柄的方法,選定第一個學生的總分,拖動填充柄到最後一個學生的總分處,看看所有學生的總分是否已出來,再用相同的方法算出所有學生的平均分。教師巡視輔導,如有較多學生沒有掌握,則由教師補充演示講解。(由於前一節課學習了用填充序列的方法輸入資料的方法,可對此處學習產生正遷移效果。)

教師:如果要計算每科的平均分,以上方法也太花時間了,人數多還容易出錯,下面我介紹一種更好的方法。然後演示"自動求和"功能,求出總分,再用總分除以人數求出科平,並講解演示按行和按列求和的一般方法。

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後,先刪除前面求出的總分和平均分,再用這種方法計算出來。然後由一個學生演示。

1.教師:上面的方法只能計算出較為簡單的資料,如果要處理更復雜的資料就要使用到函式。可以用數學或物理的公式來類比解釋函式及其引數的含義,並解釋幾個常用的函式(如:sum、average、count、max、min)的應用。

2.按四至五人一小組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指定電腦知識較好,且較負責任的學生充當組長,負責本組程序和紀律。各小組完成以下任務:

用sum函式計算出每人的總分;用average函式計算機出每人的平均分;用count函式計算出班級總人數:用max函式計算出每科的最高分;用min函式計算出每科的最低分。(提示:先計算出一人的總分或平均分,然後再複製公式計算出其他人的總分或平均分,各科的最高分和最低分也一樣操作。)

在學生完成任務時,教師在各小組間巡視,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輔導,答疑,發現典型問題。

3.各組交流成果。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充當小老師,分別進行一項操作演示。

4.教師給予以肯定性為主的評價,並補充演示和講解,對發現的典型問題和難點問題可多次講解演示(如在貼上函式對話方塊中如何選擇函式,以及引數的確定等)。

每個人再單獨完成上面的操作,還不會的同學可以詢問老師或同學。教師巡視並進行個別輔導。

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五

知識目標:在輕鬆活潑的教學環境中,熟練掌握使用網路資源和不同的軟體製作個性化賀卡。能力目標:在製作賀卡的過程中,把知識的教學和思維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創造性教育;培養學生資訊收集、資訊加工、分析問題,語言表達、與人協作等方面能力。情感目標:教學過程中創設共同討論、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加深了學生之間的感情,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

是讓學生通過網路資源和自己熟悉的軟體來製作個性賀卡。

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

硬體:安裝廣播系統的多媒體電腦室

軟體:word、powerpoint、windows畫圖工具、flash、photoshop。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有這樣幾個環節:

上課前教師展示自己用不同軟體做的賀卡和學生作品,通過作品多樣化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引發學生的感知,激發求知慾,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中滿懷激情地學習,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教師演示完課件後,和學生一起討論一張漂亮的賀卡有哪些主要因素,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各抒己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然後總結:一張好的賀卡有明確的主題,鮮明的色彩和真摯的祝福語,以便學生在製作賀卡的過程中有所注意。

在這個環節,通過分組形式來安排學生做賀卡,學生做賀卡可以通過多渠道來蒐集資料,也可以自己設計圖片、文字等,培養學生蒐集資訊、資訊加工和創新的能力。在這過程中,老師適當對學生點撥,對做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鼓勵。

這個環節,老師和學生一起做評委,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交流,先從組中評選出優秀製作人,然後,再從選出的優秀製作人中選出最佳製作人,同時,頒發獎品(獎花)給得獎學生。最後,將一些成功的作品展示給全班同學看,使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悅,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和榮譽感。

通過交流評價,每個人都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學習的興趣也隨之提高了,同時學生之間的感情也更深厚友好了,學生的學習充滿探究合作的快樂。

總結本節課所學:這節課主要學習了用多種軟體製作賀卡,同學們對製作賀卡也能得心應手,運作自如了,老師希望同學們能把所學運用到實際中來,每逢佳節時能送上自己製作的賀卡表達節日的祝福。這樣啟發學生把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