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習朱治國同志先進事蹟精品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98W

學習朱治國同志先進事蹟精品多篇

閲讀學習朱治國事蹟心得體會 篇一

【人民與國家好乾部-朱治國】

中共中央組織部作出決定,追授青海省委組織部原副部長、省委兩新工委原書記朱治國同志“全國優秀組織工作幹部”稱號,朱治國部長用自己短暫的一生,全心全意服務在人民身上,完成黨交予的任務,響應了他本人説的:黨讓幹啥就幹啥,接過來就必須幹好!我們生日瞭解及閲讀朱治國部長的事蹟後,對我感觸很深,也激勵我認真學習他的精神,做到恪盡職守,全心全意付出,完成本職工作。

我們要向朱治國部長一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要像朱治國部長一樣敢於擔當,為民服務;更要像朱治國部長一樣清正廉潔、踏實做事,用自己的忠誠來回報黨的任命、回報人民的信任;更要學習朱治國部長告誡下屬的話“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責任田’不是‘自留地’”,是全國各地的青年幹部予以為戒的忠告。朱治國部長堅持用先進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更是我們堅持信任與學習。

朱治國部長用自己短暫的一生,體現出對黨、對人民的忠誠,對自己的事業的熱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不斷學習朱治國部長高貴的品質,更要不斷精進自己的能力,不斷奮鬥進取,做新時代的好乾部、好青年。

學習榜樣朱治國先進事蹟心得1300字 篇二

日前,中共中央組織部作出決定,追授青海省委組織部原副部長、省委兩新工委原書記朱治國同志“全國優秀組織工作幹部”稱號,並在組織系統廣泛開展向朱治國同志學習活動。

22年工齡,25年黨齡,朱治國時刻牢記“忠”“幹”“廉”的“三字箴言”,用實際行動為黨的事業燃盡生命之火,用生命譜寫為民之歌,在西寧最好的季節,在他深愛的青藏高原,交出了一名組織部長的“生命答卷”。

以“忠”字為首,書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答卷。“黨讓幹啥就幹啥,接過來就必須幹好!”朱治國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幹的。21歲的朱治國沒有留戀城市的繁華,作為城裏來的優秀大學畢業生通過考錄後,服從組織分配,到距離西寧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鄉鎮工作,選擇把根深深地紮在高原、扎入基層。參加工作20多年,朱治國把時間“這杯水”傾注在事業上,“兩眼一睜,忙到熄燈”的“滿格”工作模式早已成為常態,但他卻毫無怨言。截至離世前,朱治國的足跡已遍佈青海各地,一張被標記村名的地圖,鐫刻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印章。朱治國用擔當書寫忠誠,用生命詮釋使命,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黨的組工事業。作為新時代的組工幹部要積極汲取“對黨忠誠”的精神力量,真正燃起作為組工幹部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練就“真本領”、挑起“重擔子”,用實際行動詮釋對黨忠誠的“純粹”底色。

以“實”字為重,書寫“大道至簡,實幹為要”的實幹答卷。“實事求是,是黨性問題。做人要實,幹工作更要務實。”這是2021年他在中央黨校學習時寫在筆記中的話。從柴達木盆地東南隅的小城都蘭,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爾木,再到省城西寧;從茫茫戈壁灘下基層的飽經風霜到一絲不苟寫報告的廢寢忘食,朱治國始終本着“再難也要把事情辦好”的幹事勁頭,在寒冬缺氧季驅車幾千公里來往於數百個村社察實情、聽心聲,即使嘴脣凍得發紫、眼鏡布滿冰霜也阻擋不了他為推動青海省4100多個行政村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的步伐。為解決好村“兩委”班子成員學歷問題,朱治國深入調研赴湖南“取經”,創新實施青海“黨支部書記能力提升工程”“村(社區)幹部學歷素質提升工程”,他用日復一日的行動肩負起“一枝一葉總關情”的責任擔當。新時代的組工幹部要以朱治國同志為榜樣,用行動詮釋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事業的無限熱愛,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在挑戰面前不退縮,實幹篤行、奮楫爭先,在履職盡責中走好建設基層之路。

以“廉”字為榮,書寫“為政之要,曰公與清”的廉潔答卷。參加工作二十餘年,朱治國始終緊繃廉潔自律的思想之弦,堅守廉政為民的政治本色。朱治國和妻子異地兩年,他沒為妻子調動找過一個人;基層同志彙報工作,有時給他帶點土特產,他都當即回絕;辦公室按月收取加班餐費,有一次出差,辦公室人員替他墊付,他出差回來後立即送還。不僅是同事,家人和朋友也從未從他身上獲得一丁點的“好處”,他始終把基層需求放在首位,把羣眾要求記在心間,不存在一點私心、有的都是公心。朱治國常説,“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責任田’,不是‘自留地’。”朱治國以“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赤子之心,在紮根高原中用“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情懷,做到對黨忠誠、為國盡責、為民分憂。新時代的組工幹部要練就“打鐵必須自身硬”的政治肌體,以朱治國為榜樣,堅持原則、敬畏法紀,以律己之心、克己之心,擰緊廉潔自律的“總開關”,成就組織工作的清風正氣。

閲讀學習朱治國事蹟心得體會 篇三

【“做人要實,幹工作更要務實”】

朔風凜冽,寒氣襲人,漫天雪花,紛紛揚揚向大地飄灑。起伏的山巒、無邊的荒原……青藏高原不少地方,改換銀裝,盡顯蒼茫。然而,它們再也無法與那個熟悉的身影重逢了。

深夜的西寧,分外寂靜。青海省委組織部辦公樓,那盞長明的燈沒有亮起,熬煮中藥的瓦罐再也不會散發幽香。

6月11日,星期六。青海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朱治國忙碌如常,匆匆吃完早飯,還沒出門就撥通了工作電話。突然,他感到胸口憋悶、呼吸困難,救護車呼嘯而至……

年僅43歲的朱治國,再也沒有醒來。

“黨讓幹啥就幹啥,接過來就必須幹好!”

這是朱治國生前最後兩個月的工作日程——

4月,開始籌備青海省第十四次黨代會,連續30多天吃住在單位,每天工作到深夜一點;5月底,黨代會閉幕,隨即投入到青海省十三屆人大八次會議的組織工作中,又是經常廢寢忘食;6月,率隊到平均海拔超過4200米的玉樹藏族自治州調研,忍受着高海拔缺氧帶來的頭痛、失眠,每天馬不停蹄地調研、座談……

“‘休息’二字好像與他無緣,只要和他聯繫,他幾乎都在工作。”海南藏族自治州委常委、祕書長司吉昇含淚告訴記者。

“經常看到他放在辦公室來不及拿回家的行李,經常聽到家人催他回家吃飯的電話,經常看到那盞似乎永遠也不會熄滅的燈。”青海省委組織部幹部二處幹部姜萍眼中泛着淚光説。

個頭不高,一副金屬框眼鏡掛在有點娃娃氣的圓臉上,可親可敬。

“小身板藴藏着大能量!”這是同事們對他一致的評價。

長期的勞累,讓朱治國的身體每況愈下。許多人不理解,問他:“你天天沒日沒夜幹,圖個啥?”他嚴肅地説:“黨讓幹啥就幹啥,接過來就必須幹好!”

從柴達木盆地東南隅的小城都蘭,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爾木,再到省城西寧;從懷抱一腔熱血紮根基層的大學生幹部,3年內成長為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鄉(現郭勒木德鎮)黨委副書記,再到青海省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後來又任副部長,朱治國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幹的。

“村(社區)換屆選舉工作馬上要啟動,我們去村裏看看。”2020年12月31日,時任青海省委組織部組織二處處長的劉志德接到朱治國電話。

兩人驅車來到海東市,避開縣城周邊,專挑山溝溝鑽,不定路線,見村就看。3天時間,行程1500公里,走了近50個村。每晚9點,朱治國會將當日發現的薄弱環節編輯成短信,發給全省市州組織部門的相關負責同志。

“2021年村(社區)換屆,時間最短、效果最好,平穩、圓滿!”劉志德説,“不管是領導還是下屬,只要聽説某件事是朱部長負責,心裏都放心得很。”

時間是一杯水,對事業投入多一些,留給家人便少一點。

“他有着2倍速的工作效率,有着2倍速的學習方法,有着2倍速的生活節奏,卻沒想到,也以2倍速離我們而去……”朱治國去世後,他16歲的兒子在朋友圈寫下這段文字。

朱治**親的手機裏,至今仍存着母子最後一段對話:“喜喜(乳名),今天出差回來了吧?晚上回家吃飯嗎?”“媽媽,我不回了,還有工作。”

71歲的母親翻看手機時淚流滿面:“出差完,他沒有一次直接回家,在辦公室睡壞了4張行軍牀。”

“每天準時去上班,從來不會準時回來。”母親抹了一把淚説。

2019年,朱治國任青海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大家打趣説:“您當處長時忙,當了部長更忙。”他回答:“級別越高,責任越大,工作就越多啊!”

朱治國18歲入黨,黨齡比工齡更長。他用日復一日的行動,詮釋着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事業的無限熱愛。

“實事求是,是黨性問題。做人要實,幹工作更要務實。”這是2021年他在中央黨校學習時寫在筆記中的話。

“少説‘幹不了’,多想‘怎麼幹’”

朱治國分管基層黨建,鄉村振興是他最關注的事。

走進西寧市城北區陶北村,靚麗別緻的新居、整潔筆直的村道,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陶北村黨總支書記陳俊良身穿筆挺西裝,意氣風發。然而,幾年前,他卻愁得“晚上吃安眠藥都睡不着”。

2017年,陶北村因“城中村”改造項目,計劃整村遷移到安置小區。環境雖好,但村民卻不樂意:“搬得起,住不起,土地沒了,生活沒着落。”意見彙總到陳俊良這裏,他心裏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地可咋整?”

彼時,朱治國正牽頭實施全省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陳俊良在一次會上碰到朱治國,請他支支招。“你們村的情況我瞭解,最重要的是黨員要首先擰成一股繩。另外,何不試試‘飛地經濟’?”朱治國一語點醒陳俊良。

“只要是基層組織強的村,發展就好。”陳俊良回村就召開黨員大會,理清黨員職責,強化管理監督,號召黨員對羣眾開展一對一幫扶、走訪、慰問等,真正讓農村基層黨組織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心骨”。

黨員擰成一股繩,幹事創業有了精氣神。陶北村流轉其他村的870畝河灘地,建起了旅遊小鎮,在朱治國指導下,村集體經濟從此前的24萬元躍升至2021年的260萬元。

朱治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牽頭制定出台《關於實施全省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的指導意見》,提出了集體股份分紅型、盤活集體資產型、利用集體資源型等7種發展模式,高效推動中央財政扶持資金落地見效。2020年底,青海省行政村村集體經濟全部實現“破零”。2021年底,村集體經濟收益達到10萬元以上的村佔比60.9%。

“少説‘幹不了’,多想‘怎麼幹’。”朱治國事後總結説,“解決問題,戰略層面要看容易些,戰術層面要看困難些。”

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支撐。

村幹部文化素質不高、服務能力弱,是村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有效發揮的一大“瓶頸”。

“部分基層幹部素質不高是個老問題,以前除了培訓,似乎別無他法。”青海省委組織部組織一處處長薛成龍説。

朱治國主動擔責,提出並大力實施村幹部學歷素質提升工程。2019年,青海省委組織部與青海開放大學聯合舉辦村幹部學歷提升大專班,採用“線上+線下”的教學方式,80%的學費由市州和縣市區承擔,讓3200餘名村幹部走進校園,提升文化素質和履職能力,為鄉村振興打下了良好基礎。

一名畢業生動情地説:“我家祖祖輩輩沒出過大學生,我做夢也想不到還有機會上大學。”

青海開放大學黨委書記龐曉玲憶起當年朱治國率隊赴湖南考察的場景,仍會落淚。 “湖南是農業大省,課程、教學資源豐富。頭一天夜裏10點多到,第二天上午參加座談會,中午12點就往回趕,一刻都不停啊。”龐曉玲含淚講述,“朱部長協調湖南開放大學免費提供資源,引進的教材很多,一個人都搬不動。”

研究制定《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若干意見》等多個高質量指導性文件;謀劃推動青海省“組織體系建設三年行動”和“黨員教育工作體系化建設”;推動提升“兩新”組織黨的組織和工作“兩個覆蓋”;深度參與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__學習教育……許多工作,都能見到朱治國的身影。

每年年底青海省委組織部的目標考核大會,業務處室負責同志要面向所有幹部述職,朱治國每次都主動登台,不拿一支筆、不帶一張紙,條分縷析、深入細緻。

朱治國去世後,家人到單位領取遺物。本以為他工作忙,沒時間收拾辦公室,同事特意多叫了幾個人幫忙。沒想到,一進房間,四五十本工作筆記整齊摞着,每一本都字跡工整;櫃子裏個人物品與單位資料公私分明;用過的手機、U盤等分門別類放到幾個筐裏。

“周到、細緻”“對工作,他心裏有本賬”“幹事有章有法”“敢擔當、會擔當”……同事們這樣評價他。

“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責任田’,不是‘自留地’”

“每天看到朱部長繃緊了發條工作,卻不知道他家裏情況那麼糟糕……”青海省委組織部一名幹部回憶起來,泣不成聲。

朱治國妻子2013年查出肺癌,常年卧病在牀。

繁忙的工作之餘,哪怕有一分鐘時間,朱治國也要照顧妻子。

有一次,妻子想吃橙子,但因病情嚴重只能吃流食。於是,朱治國徒手擠橙汁,憋得臉通紅。同事知道了,建議買個榨汁機。“不行,果肉打不碎,會嗆着!”朱治國説。

每早出門前,朱治國總會把妻子一天三次要吃的藥分好,放到小杯子裏,還細心地貼上標籤。只要不加班,朱治國晚上就陪護妻子,替她搓背、按頭。

朱治國妻子患病後,醫藥費成了沉重負擔,銀行卡餘額捉襟見肘,朱治國瞞着親人,把房子賣掉,給妻子治病。

2021年下半年,朱治國在中央黨校學習,每日一記。9月24日,他只寫下6個字:“今日不記,揪心。”那天是妻子做複檢的日子,病情不樂觀。

2022年初,與癌症鬥爭8年多的妻子不幸離世。朱治國忍着悲痛,定下規矩:不收禮金、不燒紙、不宴請。

朱治國最愛竹子。走進他簡樸的家,客廳隔斷的玻璃上,是一叢翠竹。他的微信頭像,是一枚黨徽配翠竹。桌上的水杯,刻着“以正治國”4字。自始至終,朱治國對權力保持敬畏。

基層同志彙報工作,有時給他帶點土特產,他都當即回絕:“規矩需要大家共同維護、共同遵守,我不能壞了規矩!”辦公室按月收取加班餐費,有一次出差,辦公室人員替他墊付,他出差回來後立即送還。

不僅是同事,家人和朋友也從未從他身上獲得一丁點的“好處”。

曾有一名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幹部,因孩子在西寧上學無人照看,想把在瑪沁縣工作的妻子調回西寧。但他聽説,朱治國的姐姐和姐夫因工作原因兩地分居,孩子常年兩頭跑。這名幹部汗顏,再未提起此事。

“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責任田’,不是‘自留地’。”朱治國常常告誡下屬。

在格爾木市政府辦公室,有一名司機,是朱治國十幾年的好友。有人勸他:“沒有功勞有苦勞,找朱部長打個招呼,轉個崗位,幹啥都比開車強。”老友瞭解朱治國的性格,斷然回絕:“他從不會用權力為朋友謀私利。”

“權力要用到老百姓身上!”朱治國常説,他始終把基層需求放在首位,把羣眾要求記在心間。

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副鎮長麥日根曾與朱治國共事。“每次下鄉,他總能很快地和村裏的大爺大媽熟絡起來,辦公室有羣眾來時,他會熱心地端上一杯熱茶,讓大家放心地説自己遇到的難題。”麥日根説,“老百姓都叫他‘尕’書記,一是説他個子小,二是看他親切,像是稱呼自己的孩子。”

2019年初,玉樹遭受雪災。接到災情報告,朱治國第二天就趕到現場。有同事勸道:“明天就是元宵節,過了節再去吧!”朱治國很生氣,“災情揪心,怎麼能耽擱?”

一落地,他就趕赴災情最嚴重的地區,看望抗災一線的黨員幹部職工,瞭解受災情況,晚上10點多回到房間就連夜起草災情考察報告。

當地幹部説:“高寒缺氧,部長明天再寫吧。”朱治國卻説:“想想冰天雪地裏那些砸冰剷雪、搶通道路、搬運飼草的基層黨員幹部,想想眼巴巴等着救援的老百姓,我們加班熬夜寫報告算點啥?”報告寫完,已是凌晨5點。

參加工作20多年,朱治國的足跡遍佈青〔〕海各地。從廣袤的柴達木盆地到荒涼的青南高原,從壯闊的大湖之濱到富饒的河湟谷地,朱治國以勤勉澆灌信念,用擔當書寫忠誠,以清廉恪守初心,用生命詮釋使命,將一生獻給了黨的組工事業。

朱治國先進事蹟個人簡介心得 篇四

當每個人都心懷大家,才有每個人的安身立命之處。仰望歷史長空,無數英雄為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而不懈奮鬥,甚至付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在如今這個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仍然不乏心懷大家、無私奉獻的人民好乾部,朱治國部長就是其中一位。在青海西寧最好的季節,在他的43歲,在一個普通的禮拜六上午,本要準備去加班的朱治國部長卻因心絞痛而離開了人世。朱治國部長的離世不僅帶給了親人巨大的悲痛,更是當地人民莫大的遺憾。在他任職期間,立足崗位實際,擔當務實,為當地羣眾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更要學習朱部長的優秀品質,爭做人民好乾部。

做人民好乾部,要有無悔的選擇。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幹部選擇紮根基層,在平凡的崗位上奉獻自己的青春與熱血,但我們也能看到,有些基層崗位條件艱苦,實踐鍛鍊複雜多變,年輕幹部要面對許多急難險重的時刻,在這種時候,更要堅守自己的選擇,不畏眼前的困難險阻,將它們轉換為工作當中的動力。

做人民好乾部,要有實幹的精神。自古以來就有實幹興邦的工作要求,對於年輕幹部來説,更要有實幹的精神。年輕幹部要強化使命擔當,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紮實履職盡責,以最堅決的態度、最迅速的行動、最有力的舉措在工作中狠抓落實,在工作中做到有擔當、有作為、有貢獻。

做人民好乾部,要有坦蕩的嚴守。青年幹部要堅守底線思維,樹立紅線意識,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強的責任感,狠抓責任落實。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為蠅頭小利而喪失自我,自覺抵制不良風氣的侵蝕,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要始終以更強的政治素質、更嚴的紀律作風、更好的精神狀態,堅守初心使命,忠誠盡責履職。

參加工作20多年,朱治國的足跡遍佈青海各地。從廣袤的柴達木盆地到荒涼的青南高原,從壯闊的大湖之濱到富饒的河湟谷地,朱治國以勤勉澆灌信念,用擔當書寫忠誠,以清廉恪守初心,用生命詮釋使命,將一生獻給了黨的組工事業。朱治國同志的先進事蹟和他彰顯出的優秀共產黨員高尚品格讓人深受觸動,肅然起敬。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活着就要有價值,要為民族活,為國家活,時代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富足美好的生活,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斯人雖已去,精神永長存。作為新時代的基層幹部,要把朱治國同志的奉獻精神貫穿到各項工作中,堅守使命、敢於擔當、主動作為、務實創新,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工作本領,為鄉村振興做出自己的貢獻,為推動組織工作在新時代新徵程取得更大成就,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加堅強的組織保證。

學習榜樣朱治國先進事蹟心得1300字 篇五

近日,中共中央組織部作出決定,追授青海省委組織部原副部長、省委兩新工委原書記朱治國同志“全國優秀組織工作幹部”稱號,讀完其感人事蹟,令人淚目、深受感動,深刻感觸到了組工幹部身上的那份忠誠、乾淨、擔當。同為組工幹部,學習朱治國事蹟,傳承組工精神,就是要留住感動、產生行動,把忠心、匠心、公心融入一言一行和一點一滴,不懈追求組工幹部“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追求“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有我”之境,以一天貫穿一生。堅守,是最長情的告白。從青年學子到領導幹部,從鄉鎮科員到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無論走得多遠,無論身居何職,朱治國都沒有忘記為什麼出發,保持剛參加工作時那個“不挑活兒”的狀態,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立足崗位,勤懇務實,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對標,是最美好的奔赴。作為組工幹部,要始終初心不改、本色不變,一天是那樣,一生也是那樣,把忠誠融入血脈,將使命扛在肩頭;始終眼中有光,心中有愛,保持赤子情懷,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始終把職業當事業,視崗位為戰位,潛心謀事、一心幹事、精心成事,用一生去經營黨的事業,把自己變成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讓自己成為一團火,燃燒自我、照亮他人,以“有我”之力成就“無我”之功。

第二重境界:追求“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的“忘我”之境,以實幹創造實績。20年間,朱治國用實幹詮釋擔當、用生命書寫忠誠。無論是工作日還是節假日,他始終“在線”,無論是訪民情還是攻難關,他絕不“隱身”。“黨讓幹啥就幹啥,接過來就必須幹好!”,他時刻準備着,像一張拉滿的弓,只要黨一聲召喚,就全力以赴衝出去、幹起來。大賢秉高鑑,公燭無私光。學習朱治國,就是要學習其身上的“忘我精神”,把名利看淡,把得失看輕,講奉獻不講條件、做公僕不做官僚,樂將此身化紅燭,甘為他人做嫁衣;就是要學習其身上的“工匠精神”,對組織工作迷戀至極、鑽研至深,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哪怕工作做到了99%,也要投入100%的精力去攻克最後的1%;就是要學習其身上的“愚公精神”,工作中不找“藉口”只找“突破口”,不講“因為所以”只講“即使也要”,善於打硬仗、敢於闖難關,咬定目標、接續奮鬥,努力追求組織工作的“極限值”。

第三重境界:追求“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無我”之境,以公心贏得民心。“在辦公室睡壞了4張行軍牀”“走遍全省362個鄉鎮,解決了村(社區)幹部報酬偏低、幹部素質提升、牧民安居等一大批實際問題”“休息二字好像與他無緣,只要和他聯繫,他幾乎都在工作”……朱治國的時間和精力幾乎都給了黨、給了人民、給了事業,他用腳步丈量民情,踏遍山山水水,走進千家萬户,深刻詮釋了一名組工幹部心繫基層、服務羣眾的責任擔當。“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要學習朱治國舍小家為大家的為民情懷,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用幹部的“辛苦指數”換羣眾的“幸福指數”,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辦事決策想着羣眾、服務羣眾,切實把對羣眾有感情、為人民辦實事的幹部用起來,把黨建項目、實用人才下派下去;要撲下身子、放下架子,和羣眾坐一條凳、喝大碗茶,讓情況在一線明瞭、措施在一線制定、問題在一線解決;要從羣眾的笑臉中找到工作的答案,工作做得怎麼樣,不要光看領導是否點頭,還要看羣眾是否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