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色爾宮村傳統村落申報材料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78W

色爾宮村傳統村落申報材料

色爾宮村傳統村落申報材料

香巴拉鎮色爾宮村地處縣城東郊,距縣城1.5公里,屬城鄉結合部,地勢平坦,東與尼斯鄉隔河相望,西鄰冷龍村,北靠東宮村,南接阿央仲村,海拔2700米,年平均氣温10℃,耕地面積539.55畝,退耕還林面積546.9畝,素有“藏鄉田園”之美名。該村“佈局完整”,傳統建築佔村莊建築總面積的比例達100%,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之一。全村轄色爾宮組,熱科組2個村民小組,共有63户313人,村兩委班子6人,正式黨員31人,預備黨員1人。色爾宮村民風淳樸、遵紀守法、團結互助,湧現了無數了的縣級幹部,被譽為縣級幹部村,同時被評為省級衞生示範村、先進黨組織示範村和依法治村示範村。屬一年兩熟地,主產小麥、大麥、玉米、青稞、蕎子、豆類、洋芋、蔬菜等。房前屋後都是茂盛的果木,盛產無公害特色林果蘋果、梨、藏梨、桃、核桃等,是我鎮蔬菜主產區之一。完善提升村級活動室“2+9”功能;加固古碉;安裝太陽能路燈20套;修建羣眾休閒廣場;支持發展蔬菜主導產業。共投入建設資金680餘萬元(整合其它資金200萬元)。目前,該村人口安全飲水和太陽能熱水器實現全覆蓋,新農合參合率、廣播電視覆蓋率和電信寬帶通鄉率達到100%。一個高原民族新村展現於世。

一是文化資源。相傳在明隆慶二年至宗禎十二年(1568年至1639年),雲南、麗江木氏土司佔領鄉城期間,由納西人修築的,距今有300多年。每一個古碉, 共有九層,每年修一層,修築九年才能完成,每修一層相當於修建一座佛塔,相當於迎接大藏經一卷。每夯築高1米,都有一個約10公分的牆孔,為一層層加高作楔孔。夯築時泥土的濕度大,碉樓堅實不怕風吹雨打。碉樓的底部牆厚約2米,門有一道在底部,高約2米,門一般朝東朝南開。

二是自然資源。香巴拉鎮色爾宮村田園風光絕美,庭院幽靜,鄉城三絕之一白藏房、瘋裝和鍋莊獨樹一幟。

(1)白色藏房屬於土木結構,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藏房牆體是用濕度適宜的普通泥巴通過夯築而成,一般使用年限可達幾百年。牆體外側呈內斜狀,內側垂直,房屋整體為室內木柱密架,柱頭越多房子越大。房屋整體為梯形,牆體平整光滑,每年傳召節前一月左右,用一種鄉城山上特有的阿戈土拌水攪成白色土漿,盛於茶壺等器具裏,從牆頭慢慢澆下,直到土牆變白。這不僅使牆體美觀、防雨,更主要的是祈求吉祥、幸福。傳説每澆注一次,就相當於點上一千盞酥油燈,誦一千道平安經。白色藏房從傳統的構造與分層來講,一般有五至六層。最底層為牲畜棚。第二層為最重要的生活區,廚房、客廳、卧室、經堂都分佈於此。第三、四、五層大都為曬糧食之用。現在的白色藏房也開始講究“人畜分居”,底層也裝修住人了。

(2)色爾宮的傳統服裝為藏裝。其特點是圓領、寬腰、長袖、左襟大、右襟小,多為白、紅、黃3色。藏裝主要為藏袍、長坎肩、藏衫。分男裝和女裝。男裝同其他藏區差別不大,而婦女的服飾頗為獨特,個性鮮明。特別是婦女穿的連衣裙,被其他藏區的人們戲稱為“瘋裝”。這種連衣裙最初形成於文成公主進藏時期,定形於雲南麗江納西族木氏土司統治時期,由納西族婦女穿的齊膝圍裙、唐代宮女服飾和本地土裝兼收幷蓄演變而成。“瘋裝”在當地藏語中稱作“熱烏”。做一件瘋裝,一般用料7米,以氆氌為上等,其次是用牛、羊毛手工紡織的毪子。瘋裝的裙襬分內折外折各54個,共108個,象徵吉祥。左右胸襟均鑲有紅、黃、綠、黑、金等色的絲絨各一塊呈三角形的布料,分別代表福壽、土地、先知、牲畜和財富。雙袖肘處鑲有一片彩色布料,佔整個衣袖的1/3,袖邊嵌一塊寸許寬綠布,裙邊鑲約1釐米粗的紅色羊毛條,背部嵌有1.5尺見方繡有吉祥圖案的稱為“貢熱”的墊背。“瘋裝”的穿法與眾不同,其他藏區的連衣裙一般是左襟在裏,右襟在外,而鄉城瘋裝卻恰恰相反,這種穿着上的“錯位”正是瘋裝獨具的特色。一件色彩斑斕的瘋裝,再佩帶上珊瑚、瑪瑙、翡翠、金銀等飾物,穿戴在婦女身上,更顯富麗堂皇,婀娜多姿。

(3)色爾宮人民喜好歌舞,正如當地流傳着的一句俗語所説:“會走路就會跳舞,能説話就能唱歌。”民間的歌舞種類眾多,主要有山歌、箍箍卦、鍋莊、寺廟樂舞、勞動號子等。山歌又稱為“魯”,是一種節奏自由,可即興發揮的純民歌形式,十分流行。農牧民放牧、騎馬、行路、集會等都喜唱山歌。

勞動號子以歌唱勞動為主,主要有打糧食歌、打牆歌、挖土歌、砍柴歌、打阿嘎土歌等,曲調風格多種多樣,各有特色。箍箍卦,藏語叫“諧莫”,屬諧體中只唱不跳的一類,它是藏族青年男女歡聚一堂作卦遊戲時所唱的一種民歌。這種民歌曲調輕快優美,內容主要以男女之間的談情説愛為主。

鍋莊,藏語叫“卓”,意為圓圈舞。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歌舞形式,又是藏族人民所喜聞樂見的自娛性歌舞。鍋莊古樸、典雅、端莊,表演方式為兩隊圍成圓圈,各隊都有一位能歌喜舞的領舞人。採取輪唱輪舞的形式,也有相互牽手而舞的。鍋莊的唱詞、舞曲有一定程序,即一唱祈禱,二唱讚頌,三唱歡聚,四唱逗趣,最後唱祝福詞或吉祥詞結束一個舞曲。在舞蹈風格上,鍋莊古樸舒展,旋律熱情明快,男舞者動作粗獷雄健,女舞者動作輕快活潑,地方民族特色十分濃厚

三是紅色文化。1936年5月13日至20日,中國工農紅軍二方面軍第六軍團,在肖克軍團長,王震政委率領下長征途經鄉城,在鄉城與藏民和僧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駐紮在色爾宮郞色家中的紅軍模範執行黨的政策,保護寺廟,尊重藏民,秋毫無犯,並在郞色家中成立了臨時指揮部。同時在郞色家中的木板牆壁上寫下了四幅紅軍標語(遠征勝利紅二、六軍團萬歲;中央紅軍勝利萬歲;堅決執行中央指示;中國共產黨萬歲),色爾宮人民對紅軍熱情迎送,為紅軍帶路送信、籌糧運草、收養傷病員。為答謝鄉城人民對紅軍的支持,肖克、王震等第六軍團首長向羣眾和寺廟贈送了“扶助番民,獨立解放”的紅色錦匾和銀錠等禮物。半個世紀以來,紅軍長征過鄉城時“槍不響,雞不鳴,狗不叫,麻雀也安寧”的傳説,紅軍嚴明的紀律以及與藏民的魚水情誼等紅軍的故事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