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把青春灑在這片駐村熱土上—記駐村第一書記事蹟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26W

把青春灑在這片駐村熱土上—記駐村第一書記事蹟

把青春灑在這片駐村熱土上—記駐村第一書記事蹟

“駐村工作時間越來越緊了,只能一天當成兩天用了……”“深夜本該是寧靜的,而我正和村班子在同羣眾熱鬧的開院壩會。”這是周揚近期在微信朋友圈發的信息,言語之中飽含着對小河村有着濃濃的情感。2016年4月20日,按照上級選派,他進駐城關鎮小河村,成為該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從踏入小河村那一刻起,他就給自己定下了目標:“駐村,必須真蹲實駐,腳踏實地多為鄉親們辦實事、辦好事,團結帶領鄉親們過上好日子,這才不辜負黨組織和羣眾的期望!”2年多時間的考驗、三千多位小河村鄉親們的驗證,事實證明:他這麼説了,也真正這麼做了。

扶貧路上,我就是你們的親人

在他心裏,作為村第一書記,小河村就是他的家,村裏的鄉親們就是他的親人。能為鄉親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解決家庭困難,步入小康,是他最大的願望。

小河村三組73歲高齡龍大伯、吳大媽二老因兒子多年前不幸發生事故過世了,兒媳婦又改嫁他方了,讓本來遭受的喪子之痛的二老是雪上加霜,三個年幼孫子的撫養全部落在了年老體弱的龍邦文、吳光珍二老肩上,家庭陷入了極其困難的處境……在周揚的工作日誌本里,每天心裏想的是如何幫助龍邦文這五口之家度過這道坎。

“龍伯,小周來看你了,給你們買了點水果”,每個月他堅持至少3次到龍大伯家走走看看,拉拉家常,問問老人們的身體狀況,以及孩子們的學習生活,順便幫他們打掃下屋前屋後的環境衞生,讓二老打心底裏覺得他是真心實意來幫扶的,讓二老把小周當自家人。

二老身體還算硬朗,經常下田種菜,為的是不亂花一分錢,儘量給三個孫子攢錢,想盡全力能給孫子們一個舒適穩定的家庭環境。針對這種情況,他只要瞭解到才有社會愛心企業和個人來到小河村資助貧困學生,他都積極的幫助爭取,或多或少地給這家子減輕一點經濟負擔。

現在,二老的危房已經改造完畢了,裏面的電線、燈泡都換新的了,內外敞亮了許多。“我們感謝共產黨的政策,享了國家的福,我們自己也要勤勞,爭取明年喂二三頭豬,多種點菜……”説到這,兩位老人都會心的笑了,看着二老的笑容,他內心無比的開心。

年末正值寒冬臘月,二老和孩子們的身體讓我一直牽掛着,為此,他就在淘寶網購買了5件加絨棉衣,希望能給他們一絲暖意。在給二老穿上衣服的時候,二老口中一直反覆在説,“小周,你真好,感謝你”,他告訴二老和孩子們,“不用客氣,我就是你們的親人,一家人不必客氣”。

在駐村的工作途中,我想明白一件事,所謂幫扶,不僅是政策上、金錢上的扶持幫助,更需要精神層面的關心支持。幫扶的方式很多,但總離不開真情、真心幾個字。我把每一個貧困户當成自己的親人看,他們生活好起來,我開心;他們仍生活得不好,我心裏堵得慌。同村“兩委”帶領村裏的每一個貧困户脱貧致富已不是我寫在本子上的工作目標,而是發自內心的迫切意願。

建強支部築牢戰鬥堡壘

初到小河村,周揚面對的是是一個“一窮、二亂、三散、四怨”的爛攤子,底子薄、基礎差,貧困面廣;制度亂、隊伍散,百姓怨氣大。針對這種情況,他積極同村兩委班子成員、老黨員同志談心交流,傾聽大家想法,及時召開支部會議,重温入黨宣誓、學習《黨章》,要求每名黨員同志銘記自己的黨員身份,增強“四個意識”,共同打好脱貧攻堅這場硬仗。同時,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在抓好學習黨章黨規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同時,還結合實際認真學習上級精準扶貧政策,規範推進村務、黨務公開,使村各項工作開始步入正軌。

“民心齊,泰山移”。在抓好支部建設的同時,周揚就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走訪羣眾。入户走訪時,面對少數羣眾的誤解和不信任,周揚總會低下身子、耐住性子,和鄉親交心談心,消除誤會;對困難羣眾,周揚會三天兩頭噓寒問暖,送去關心和問候,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盡力幫助解決;宣傳扶貧政策時,周揚總會詳細記錄着每家貧困户的詳細情況。總言之,讓村“兩委”加強同羣眾的血肉聯繫,緊緊依靠和團結羣眾做好村級各項工作。

因地制宜—靠產業引領脱貧

基礎設施逐步好起來了,如何讓貧困村出列、貧困羣眾增收成了周揚考慮最多的問題。小河村之所以貧困,除了交通條件差,連一個村集體產業都沒有。周揚到村後目睹的兩件事,讓他心裏感到酸楚。初到小河村,周揚發現這裏山水秀麗、民族特色濃郁,通過多次同村“兩委”班子探討,發展種養殖產業,可以作為小河村的一條出路。但村“兩委”不相信產業能致富,一談到前期投入更是直搖頭,害怕僅有的一點積蓄打了水漂。動員千遍,不如干出一個。周揚同村“兩委”班子前思後想決定,先由村“兩委”班子帶頭幹起來,成了小河村第一家合作社,並在桂花林山頭上建設100多畝的桂花雞產業扶貧養殖基地,餵養土雞1500只,併成功賺取了第一桶金(純利潤32450元),帶動12户貧困户增收致富,下一步將擴大養殖規模,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建立健全貧困户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更多貧困户脱貧致富。

眼下,村集體產業已涵蓋稻田養魚、蔬菜基地、林下養雞三個產業,通過致富能人提升帶動能力,實現“雞生蛋。蛋孵雞”,用苦幹實幹戰勝“貧困”這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