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時代楷模張富清先進事蹟介紹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3.25W

時代楷模張富清先進事蹟介紹多篇

感動中國人物張富清事蹟材料 篇一

有這樣一位老英雄,“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他就是湖北來鳳縣離休幹部,已經95歲高齡、有着71年黨齡的張富清老人。

戰爭年代,在生與死之間,張富清選擇不顧安危衝鋒在前,在戰火洗禮中成長為戰鬥英雄。1948年3月,出身貧苦的陝西漢中洋縣人張富清,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一名戰士。解放戰爭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階段,他擔任的是最危險的突擊任務:6月,在壺梯山戰役中任突擊組長,攻下敵人碉堡1個、擊斃敵人2名、繳機槍1挺;7月,在東馬村帶突擊組6人,掃清敵人外圍,佔領敵人碉堡,給後續部隊打開缺口……3枚獎章、1份西北野戰軍報功書、1本立功證書,記載着他立下的赫赫戰功。“我入黨時宣過誓,為黨為人民我可以犧牲一切。”“有了堅定的信念,就不怕死……我情願犧牲,為全國的勞苦人民、為建立新中國犧牲,光榮,死也值得。”任憑歲月磨蝕,樸實純粹的初心,滾燙依舊。

和平時期,在小家與國家之間,張富清選擇捨棄名利紮根山區,始終為國家、為人民奉獻光與熱。1955年,退役轉業時,組織告訴已升為連職幹部的張富清,恩施地區條件艱苦,急需幹部支援。山水迢迢,他深知這一去只怕再也回不了大城市。雖然心裏惦記着部隊,又想離家近些,他還是服從組織安排,帶着愛人來到了恩施。到恩施後,他再次響應組織號召,奔赴來鳳縣。從此,兩人紮根異鄉山區,一過便是一生。從糧食局到三胡區、卯洞公社再到外貿局、建設銀行,在每一個崗位上,他都兢兢業業,甘當螺絲釘。三胡區是來鳳縣最窮的地方,為了工作,他甚至都沒能見上母親最後一面。“由於困難時期工作任務繁重脱不開身,路太遠,錢也不足,我想我不能給組織找麻煩,幹好工作就是對親人們的最好報答。自古忠孝難兩全。”“我不能考慮家事和私事,任何時間我都要考慮黨和人民的利益,我要做的事符不符合黨和人民的要求,符合的我就做,不符合的我就堅決不做。”任憑光陰流轉,清澈無私的初心,堅定不移。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張富清每一次選擇,都在踐行他在黨旗下的誓言,都在詮釋他始終不渝的初心。以張富清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對英雄最好的致敬。

時代楷模張富清先進事蹟介紹 篇二

彈指一揮間。

2018年12月3日。立冬已過,冬至未至,平靜的一天。

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正在湖北恩施的來鳳縣展開。在縣人社局當班的信息採集員聶海波,接待了一位五十多歲的本地漢子。

本地漢子名叫張健全。他這次來,是替他老父親提交材料。老爺子九十多歲,身體還算硬朗。張健全知道父親是個轉業軍人,但打他出生起,父親就已經在地方工作。父親的行伍生涯,張健全未曾親見,也很少聽説。這次帶來的,也只是些最基本的證明。

聶海波告訴張健全:這次信息採集要詳盡登錄老兵們的功勛戰績,凡有相關證明,需一齊帶來。茲事體大,張健全表示要回去跟父親“彙報”一下。

張健全回來時,手裏多了一個紅布包。這個紅布包裏的東西,遠遠超出聶海波的預料:

一枚獎章——1950年,西北軍政委員會頒發的“人民功臣”獎章;

一封報功書——通告“在陝西永豐城戰鬥中勇敢殺敵”榮獲特等功,“實為貴府之光,我軍之榮,特此馳報鴻禧並致賀禮”,落款是“西北野戰軍兼政委彭德懷,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副主任張德生”;

一份立功登記表——“48.6,壺梯山,五師,師一等功,師的戰(鬥)英(雄)”“48.7,東馬村,十四團,團一等功”“48.9,臨皋,五師,師二等功”“48.10,永豐,二軍,軍一等功,戰鬥英雄”。

“……任突擊組長,攻下敵人碉堡一個……”

“……帶突擊組六人,掃清敵人外圍……”

“……壓制了敵人封鎖火力,完成了截擊敵人任務……”

“……繳機槍兩挺,打退敵人數次反撲……”

聶海波震驚了。一個彷彿從革命故事裏跳出來的戰鬥英雄,一個滿載功勛百戰而歸的戰場傳奇,此刻就在來鳳,鮮活而平靜,幾十年無人知曉。

張健全更沒想到,這些硝煙中得來的非凡功勛,其主人就是他最熟悉的親人——父親張富清。

之後很長時間,張健全都會在默默注視父親時,回味當時的心情。是震驚嗎?對生於和平年代的張健全來説,“戰鬥英雄”四個字,像是歷史教材上的措辭,和眼前熟悉而慈祥的父親,難以聯繫到一起。他只能在後來一次又一次的講述與聆聽中,像塗油畫一樣,一筆一筆、一層一層地為這畫卷補回壯烈的色彩,品咂“九死一生”四個字的本味。

不止張健全。張富清兩兒兩女,身邊幾乎所有認識他的人,都不知道這段被張富清刻意塵封的往事。或許只有他的妻子孫玉蘭是個例外:因為丈夫頭頂的疤,因為他腋下燃燒彈的灼痕,因為他那一口被炮火震得早早脱落的牙齒……這些外人不得而知的傷痕,是張富清隱祕無聲的另一份報功書。

一個疑問,在所有人心中盤旋:張富清,為什麼將戰功“隱瞞”這麼久?

湖北當地媒體聞訊而至。記者到了來鳳,提出採訪要求,張富清卻一口回絕。

無奈之下,只得出“下策”:讓張健全“哄”老爺子,説是省裏來人瞭解情況。張富清聽説“組織來人”了,同意“公事公辦”,幾位記者終於得見老英雄。

報道刊出,張富清看到自己“見報”,怒問張健全:不説是省裏來人嗎?咋還見報了?張健全只得裝傻:可能是他們回去講給媒體的。張富清哼笑幾聲,也不多説。又過幾天,媒體又來約做深度報道,張健全剛一張口,張富清早心裏有數:“組織上”又來人?不見!

一籌莫展時,一位媒體人給張健全支了“高招”:告訴老爺子,你今天把自己的事蹟講出來,讓媒體宣傳出去,就是和平年代給黨和人民做新的貢獻。

有時候,大實話就是最高的招。

老兵嚴守的“城門”,逐漸向媒體敞開。要採訪,要拍攝,只要記者們站到他面前,各種要求沒有半個不字——為黨和人民完成任務,張富清從不含糊。

到了這時,更多的人才得見老英雄的真容:面色白淨紅潤,輪廓柔和安詳,是位和藹的老爺爺;整潔的藏藍色夾克,端正的深色鴨舌帽,依然透出軍人的一絲不苟。他説話語速緩慢卻堅定,詞句如鋼釘顆顆敲在地上。

也是到了這時,人們才終於瞭解張富清隱瞞戰功的理由:

“和我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有多少都犧牲了。他們的功勞,比我要大得多。比起他們來,我有什麼資格‘擺’自己啊!”

張富清哽咽地説出這段話時,在場的人震撼了。遠在天涯,無數的觀眾和網友震撼了。這不同於“驚現報功書”時人們的訝異,而是如此純粹、樸素的心靈,對人心深處的撞擊。

永豐城頭,無法再次得見的突擊隊戰友,是張富清心裏的痛。每一場戰役中倒下的戰友,都是他心裏的痛。每每憶起,淚灑兩行。但戰友們更是他心中的榜樣——為黨、為人民、為國家犧牲一切,死而後已。這份功勞,在張富清心中,遠非一等、特等可以衡量。在這樣的戰友面前,張富清永遠把自己看作一個無足稱頌的“後進生”:唯有勉力,唯有奉獻,唯有繼續向前,此生不渝。

從永豐,到來鳳,近千公里的距離,跨越數十年光陰,被張富清的傳奇人生連接起來。

戰場上的星,在來鳳依舊默默照耀一方。

感動中國人物張富清事蹟材料 篇三

95歲風雨人生,71年黨齡,63載深藏功名,一輩子不改本色。近日,老英雄張富清的初心故事,觸動了億萬人的內心。書記在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時強調,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薄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的學習榜樣。

時間砥礪信仰,歲月見證初心。從71年前冒着槍林彈雨,為人民求解放開始,張富清就把黨旗下的誓言印刻在心,始終與黨同心同向同行,一生做愛國奉獻的“突擊隊員”,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擔當。

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傳承,是為了不斷把新時代黨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我們在感動於老英雄的初心本色時,更多是要銘記初心、接續奮鬥。

銘記初心接續奮鬥,信仰是壓艙石。“有了堅定的信念,就不怕死。.。.。.”面對“你為什麼不怕死?”這個問題,張富清從未改變過答案。正因為有了鐵一般的信仰,他才不顧生命,衝向碉堡,勇敢拉掉了手榴彈拉環,才毅然選擇紮根偏遠山區,“無我”奉獻一生。人生如船,信仰就是壓艙石。立足新時代,每名黨員都要把信仰這塊壓艙石深紮在靈魂深處,始終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忠誠於黨;始終樹牢“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忠誠於核心;始終做“為黨和人民我可以犧牲一切”的先行者,忠誠於人民,才會讓人生航船吃水更深、航向更準,才能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銘記初心接續奮鬥,擔當是試金石。“這裏苦,這裏累,這裏條件差,共產黨員不來,哪個來啊!”面對百廢待興的新中國,為了“為人民做一點有益的事情”,老英雄再一次選擇了當“突擊員”,義無反顧地到最邊緣、最艱苦、最落後的山區支援建設。這一干,便是一輩子。擔當是黨員幹部的“試金石”,它能檢驗出一個人忠誠於黨、忠誠於人民、忠誠於事業的“純度”與“硬度”。立足新時代,每名黨員都要涵養“無我”的精神境界,堅守“整裝再出發”的初心使命,以“我將無我”的擔當情懷,以“黨叫我到哪裏去,就到哪裏去”的實際行動,以“擼起袖子加油幹”的辛勤汗水,勇於擔當、敢於擔當、樂於擔當,把人生理想融入新時代逐夢之旅,才能創造出“不負人民”的輝煌業績,才能贏得羣眾“這個從上面派來的幹部,是真心為我們想!”的真心點贊。

銘記初心接續奮鬥,清廉是磨刀石。“如果我給我的家屬行方便,這不就是以權謀私嗎?這是對黨不廉潔,對人民不廉潔,我們堅決不能做。”為了支持改革,張富清率先從自己的“腦殼上開刀”,讓妻子下了崗;為了給國家節約經費,他在白內障手術中主動裝上了一個最便宜的晶體;他從不爭名爭利,塵封功績63年,連兒女都不知情。.。.。.一件件大事小節的選擇,都映襯出老英雄清廉自守的鮮明政治底色。清廉是磨刀石,它需要每個黨員用一生來磨礪。立足新時代,每名黨員都要把清廉作為自己最鮮明的政治本色,把個人的價值追求與黨的初心使命統一起來,帶頭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銘記初心,接續奮鬥,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書寫出清廉無私、純粹潔白、頂天立地的“大我”精彩人生。

時代楷模張富清先進事蹟介紹 篇四

縣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外貿局、縣建行,是張富清轉業後的5個主要工作單位,新中國70年發展歷程,他是參與者、建設者。“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張富清説。

上世紀60年代,張富清在湖北省來鳳縣三胡區任職。當時的經濟條件一般,人們的温飽問題還沒解決,張富清的首要任務是解決吃飯問題。

為真正瞭解老百姓的實際困難和需求,張富清想了一個辦法,他找最窮、最困難的家庭,和他們一起栽紅薯、種苞谷,一起勞動一起生活。從陌生到熟悉、從隔膜到認同,張富清取得了當地老百姓的信任,也將黨的聲音傳到了邊遠山區。張富清説:“幹羣關係密切了,工作就好開展了。”

上世紀70年代,公社班子成員分配工作片區,張富清搶先選擇最偏遠的高洞片區,那裏不通路、不通電。張富清決心給當地修路,他一邊給糧田被佔的農民做思想工作,一邊和社員一起肩挑背扛。張富清靠着細緻的思想工作和過硬的實幹作風,給高洞修了第一條公路。

上世紀80年代,張富清調任建設銀行來鳳縣支行副行長。當時建行只有幾個職工,資金更是困難。單位沒有獨立的辦公場所,只得借用其他單位的土瓦房,職工也沒有住處,所有的業務只是發放貸款。摸清情況後,張富清一方面狠抓學習,提升職工的業務能力,調動大家的工作熱情,另一方面積極改善職工的實際困難,想辦法解決職工辦公室和宿舍問題。

當時正逢建行“撥改貸”改革,國有小型煤礦田壩煤礦是當時建行最大的貸款户,張富清經常去煤礦瞭解生產銷售情況,常給企業出謀劃策。建行來鳳縣支行行長李甘霖説,當年建行放出的貸款,沒有一筆呆賬。

時光荏苒,離休後的張富清過着簡樸的生活。一所簡陋的屋子,幾件普通的傢俱,張富清卻甘之如飴:“現在的條件比以前好太多了,我很知足。”

張富清很普通,慈眉善目,不願給別人添麻煩。然而,他又是不平凡的,經過戰火的洗禮、時代的淬鍊,信念之光卻愈發明亮。他的眼中,永遠是腳下那片土地,他的心中,永遠裝着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