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麻醉科主任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材料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25W

結合抗擊疫情形勢,本站小編為你整理了《麻醉科主任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材料》範文,以便大家在工作學習時參照借鑑。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麻醉科主任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材料》的相關範本。

麻醉科主任抗擊疫情先進事蹟材料

為重症患者氣管插管、氣胸穿刺,面對含有高濃度病毒的氣溶膠,他毫無畏懼,一心想着救治患者。

一天數次查房,多次視頻連線,他不斷為患者加油鼓勁,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病毒的信心。

他安慰病人靜心、靜養、靜療,卯足精氣神,當個吃好、睡好、心態好的“三好學生”,自己卻堅守一線,直面病毒。

在他的帶領下,荊州一醫麻醉科成為省麻醉學會、省疼痛學會等多個專業委員會常委單位、市麻醉學會主委單位、市麻醉質控中心;他本人也分別擔任市麻醉學會主任、市麻醉質控中心主任、專家組組長,先後獲得湖北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首屆荊州市十大傑出科技工作者等榮譽。

他就是荊州一醫麻醉科主任夏瑞,作為“無影燈下的守護神”,他帶領麻醉團隊衝到戰“疫”最前線,為搶救重症患者保駕護航。

經氣管插管,與病毒零距離較量

新冠病毒,主要攻擊病人的肺部。尤其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由於肺部受損嚴重,常會導致缺氧、呼吸困難等兇險症狀。此時,通過緊急氣管插管,是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

78歲的徐大爺,是一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前不久,在荊州一醫重症隔離病房裏的老人突然出現呼吸衰竭,經高流量給氧,仍不能緩解。此時,病人呼吸急促,心率飆升,血壓、氧飽和度均偏低,如不及時提供呼吸支持,可能隨時面臨死亡。

危急關頭,夏瑞決定立即行氣管插管,再連接有創呼吸機,幫助病人輔助呼吸。注射麻醉藥後,病人安靜下來,夏瑞手持一根軟管,經病人的口腔,將氣管順利地插了進去。很快,病人的血壓、氧飽和度、心率等恢復正常。

即便是平常,氣管插管都是一項難度大、風險高的技術,一般由經驗豐富的麻醉醫生來操作。更何況,徐大爺是一位重症患者,年齡大、基礎疾病多、耐受性差,且麻醉醫生操作時還要身穿厚重防護服、頭戴護目鏡和麪罩、手戴4層防護手套,其難度可想而知。

“其實這都不算什麼。真正危險的是,病人是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其口鼻噴出來的肺部氣體中,含有高濃度的病毒。而麻醉醫生進行氣管插管時,需要將手伸進病人的口腔,這會零距離接觸到病毒氣體,防護稍有不慎,就會被感染。”為了搶救病人生命,夏瑞顧不上安危。

氣胸穿刺減壓,與死神面對面搏鬥

氣管插管雖然已經夠危險,但還有更危險的。夏瑞就碰到過一次。

一天,夏瑞正在重症隔離病房查房。當查到一名重症患者時,他一眼就發現儀器設備上的各種參數有明顯異常,病人的心率持續升高,血壓、血氧飽和度持續下滑,再看看病人痛苦呼氣的樣子,夏瑞憑經驗判斷,這很可能是“氣胸”。經過拍片檢查,很快就證實了判斷的正確性。

所謂“氣胸”,通俗講,就是病人的胸腔內有大量氣體。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其肺部本身就已經嚴重受損,呼吸困難。此時,如果病人的胸腔內還聚集有大量氣體,則會更加壓迫肺部,導致雙肺舒張更為困難。

對於氣胸病人,必須在最短時間內進行穿刺“放氣”。否則,病人將很快死亡。可病人是重症患者,放出來的“毒氣”,含有大量的高濃度病毒,穿刺需要醫生戴上四級防毒面具才能進行。

可時間不等人,雖然當時只戴着三級防護面罩,但為了搶救患者,夏瑞直接衝了上去!在病人的鎖骨下穿刺,置入導管,放出“毒氣”。大量“毒氣”向外噴射,直接噴到夏瑞的身上。氣體放出後,病人的病情漸漸平穩。

“當時,病人的心率高達190,氧飽和度低於50%,血壓幾乎為0。如果等他們拿來了防毒面具,病人早就沒命了。我當時只一心想着救病人的命,什麼都沒顧了。”夏瑞説。

埋置穿刺導管,化解臨牀治療難題

對於呼吸困難的重症患者,一般先是通過大流量給氧來救治,如果效果不明顯,需要再上呼吸機等治療措施。

“氧氣的濃度多高、壓力多強、給氧的頻率多大……這些參數,需要一個恰當的度數,過高或過低均不利於病人的治療。”夏瑞介紹,血氧飽和度,就是通過病人血液中的氧含量,來準確判斷病人的缺氧程度,從而據此做出調整。

通過橈動脈穿刺抽血,就能得到病人的血氧飽和度。可是,平時可能比較簡單的橈動脈穿刺,在穿戴着多重防護裝備的情況下,就成為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此外,如果不小心穿刺到橈靜脈,由於抽出來的是靜脈血,其血氧飽和度會比動脈血低,這就會給醫生的治療造成誤判。

雖然戴着多重防護,但夏瑞憑着多年的經驗,總能很快地找到橈動脈。病人每抽一次血,就穿刺一次,很是麻煩。

平時遇到事情就愛思考的夏瑞,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在病人的橈動脈處,預埋了一根導管,以後抽血就不需要再穿刺了,直接可以完成抽血。

“預埋穿刺導管,一是減少了病人每次穿剌的痛苦;二是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三是避免了醫生的誤判。”夏瑞説。

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發現的病毒,人們對它還不甚瞭解,治療方法也在不斷調整,目前尚無特效藥。戰勝新冠病毒,除了病人自身的免疫力,還需要醫護人員的對症治療、支持治療,如營養支持、心理支持等。

一對70多歲的老年夫婦,兩人都是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前不久,由於老伴治療無效去世,對老爺子打擊非常大,連護士端來的飯菜,他看也不看一眼;醫生送來的藥,他也扔到地上。不管怎樣做工作,老爺子就是無動於衷,大家急得沒辦法。

聽説病房裏有個拒不配合治療的“頑固”老人,夏瑞立刻跑了過去。“老爺子,雖然您的年紀比我長一大截,但是我們都是為人父母,也都是為人子女。您這樣不吃不喝不治療,沒和兒子見上最後一面,也沒交代最後一句話,就這樣走了,這不是人生的一大遺憾嗎?”老人聽了,臉上依舊毫無表情。

“您再想想您的兒子。沒見到父親最後一面,沒聽到一句交代,這對他的打擊該有多大?”老人一言不發,但卻點了點頭。看到老人終於願意配合治療了,其他醫護人員趕緊上前,給老人插胃管,打營養液。

重症隔離病房的患者,大多是年老體弱的老年人,在重症病房一住就是十天半個月以上,一直見不到親人。對病毒的恐懼,對病情的擔心,對死亡的害怕,對家人的牽掛……太多不良情緒佔據着他們的內心。“作為醫生,我們在治病的同時,還要通過心理干預,治好他們的心病,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疫情的信心!”夏瑞説。

一心想着重症患者,英雄也有落淚時

疫情阻擊戰打響後,在安排了部分醫護人員應對非新冠肺炎患者的急診手術後,身為黨員的夏瑞,自己帶領43名麻醉醫護團隊衝到了第一線。他們和呼吸內科、感染科、重症醫學科等科室團隊並肩戰鬥。

在抗疫一線,夏瑞把醫者仁心的大愛,全部給了重症患者。

剛進重症隔離病房時,夏瑞看到,這裏的病人較多,而醫護人員缺乏。“重症患者病情重,且病情發展快,必須要有救治經驗豐富的醫生24小時守護,有突發的險情可以隨時搶救。如果缺人,我們麻醉科願意頂上去。”在夏瑞的積極建議下,多學科醫護人員臨時“混搭”分組,對每一位重症患者,實現了24小時都有專家輪流值守監護。

夏瑞最關心的就是重症患者治療後的病情變化。有時,他會在上午、下午、晚上的三個時段查房。看到患者治癒出院,是他最開心的事。空閒休息時,他還會跟重症患者視頻聊天,為他們加油。“病人的精神支持很重要。”他説。

喜歡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是夏瑞的最大特色。進到重症隔離病房不久,他就總結出了許多好的治療措施。“重症患者主要是肺部受損嚴重,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解決辦法,一是加強呼吸機等氧療支持;二是儘量讓病人靜休靜養,減少氧耗量。”“營養支持,平和心態,充足睡眠,是戰勝病毒的法寶。”……他經常和醫護人員交流心得。

到病房查房,夏瑞經常看到一些重症患者正在玩手機。“趕快躺下休息,不要玩手機。你們要吃好、睡好、心態好,做一個優秀的‘三好學生’,減少肺氧消耗和能量消耗,這樣才有更多抵抗力和病毒戰鬥,才能早些治好回家。”夏瑞告訴記者,讓病人少玩手機,還有另一個原因,“怕病人接觸到一些負面消息,影響到情緒,不利於治療。”

經常給病人溝通打氣,許多病人一看到夏瑞走進病房,對他格外熱情,把他當成最好的朋友。有一位重症患者,夏瑞對他格外“關照”,一天看望他好幾次,還常常通過微信視頻為他加油。在夏瑞的不斷鼓勵下,病人變得越來越陽光,每次看到夏瑞進來,總是向他豎起大拇指。本以為這位病人可以治癒出院,誰知一天晚上,病人突然病情危重,搶救無效去世。“當時,我一個人偷偷地痛哭了一場。每看到一個鮮活的生命走了,內心都有很大的挫敗感,感到也很無助!”

為了更好地保護患者和醫護人員,從2月25日起,夏瑞被醫院“強制”隔離14天。可他沒有閒着,在隔離房間,他不是詢問重症患者治療情況,就是提醒科室隊員做好防護。“我始終放心不下隔離病房的病人。”夏瑞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