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山東概括導遊詞風俗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82K

山東概括導遊詞風俗

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的漢語方言分區資料,山東一百多個縣市的方言均屬於官話大區(也叫北方方言)。參考古代清聲母入聲字和次濁聲母入聲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規律,山東各地方言又分別劃歸三個不同的官話小區:冀魯官話、中原官話、膠遼官話。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山東概括導遊詞風俗,方便大家閲讀與鑑賞!

山東概括導遊詞風俗1

大家好!歡迎到濟南的趵突泉來參觀。我是你們的導遊李秋立,你們叫我李導好了。今天,我帶大家到趵突泉遊園賞泉,希望我能陪伴大家度過一段愉快的遊園時光。大家也許知道,濟南又叫“泉城”,就因為它有很多泉水,有名的就有72名泉,最著名的九算趵突泉,它被喻為眾泉之冠,也是泉城的象徵。可以這樣説,不遊覽一下趵突泉就不能説到過濟南。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的“大客廳”泉城廣場的西邊,在濼源大街北面,公園始建於1956年,因為公園裏有趵突泉而得名。公園小巧玲瓏,清靜幽雅,是周圍市民晨練、遊玩的好地方。全園由十個景區,今天,我來為大家就趵突泉景區、漱玉泉景區做重點介紹。

現在我們到了公園西側的趵突泉景區,這裏可是大家擦亮眼睛觀賞的景觀。這裏由亭台樓閣、廊、榭組成。高低錯落的建築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着噴吐騰湧的趵突泉。有三個大泉眼一起噴發。你們閉上眼睛聽一聽,像不像雷聲滾動?這被稱為“趵突騰空”。趵突泉的泉水一年四季都在18度左右,到了嚴冬,水面上的水氣裊裊上升,像一層薄霧。一邊是幽深的泉池,一邊,波光粼粼,一邊是彩繪的樓閣,雕樑畫棟,這些與薄霧形成“雲霧潤蒸”的景象,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歷代的文學家、詩人都有作品讚美,就連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經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作家郭沫若、老舍業有讚美的文章。

“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遊客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詞嗎?對了,這是著名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有趵突泉還有一處值得觀賞的景區,就是漱玉泉。漱玉泉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長方形、四面欄杆用漢白玉砌成的、清澈可見的泉池。你們看,泉水從石壁上溢出來,活潑歡騰的流入池塘裏,聲音清脆。相信女詞人李清照在這裏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粧打扮。漱玉泉對面這座漂亮的院落,是為了紀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紀念館”。院內正廳的對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這是大學者郭沫若題寫的。你們看,天資聰慧的李清照難道不正是名泉爭流的優美環境和晶瑩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的嗎?

今天的趵突泉之行就要結束了,希望美麗的趵突泉和我能給大家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讓趵突泉的泉水給大家帶來靈氣和詩情畫意,讓美麗的泉城永遠留在你們的記憶裏。再見!

山東概括導遊詞風俗2

你們好!

歡迎你們到泉城濟南來旅遊,在濟南停留其間將由我來接待你們併為你們提供服務,我希望我的講解能使你們在濟南玩得開心,過得愉快。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

現在我們看到這座白牆灰瓦、出檐卷山、捲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築的大門就是趵突泉公園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進了大門,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迎門假山,大家知道為什麼要迎着大門建假山嗎?這是古代造園的一種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説以山為主,迎門迭石,似透非透,成為公園門口處的自然屏障,與石後的溪流構成環水行之勢,同園中其它景物相分離。這座假山的石塊全部採自於濟南南部山區,石質,色澤,紋理都可以同江蘇無錫的太湖石相媲美。假山下有一山洞,洞頂和入口處採用了大塊石,用懸掛的手法形成巨石懸掛的逼真壯觀景色。洞壁上又留出適當的空隙,便於採光和空氣的通暢。此乃濟南假山中的佳作,受到園藝家極高的讚譽。

過了晴雨橋,大家再往前走看到這塊石姿優美,紋理自然,高四米,重八噸的龜石了。它最初為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張養浩酷愛自然山川,棄官歸隱濟南後以山猿、野鶴、山石為友。此龜石有“皺、瘦、透、秀”的特點,在此與它合影,取長壽延年的吉祥之意。(好,給大家幾分鐘時間合影留念)。

請大家隨同我一起往前走,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馬跑泉。為什麼叫馬跑泉呢?據説北寧時期的抗金將領關勝的戰馬刨出來的,故得此名。相傳,關勝是梁山的農民起義將領,是濟南總兵劉豫的部將,驍勇善戰,金人南侵時,誓死不降,奮力抗金。一次激戰中,敗走麥城,口渴無水,十分難忍。他的戰馬仰天長嘶,前蹄奮力刨地,泉水奪地而出,後人為紀念此泉,稱它為馬跑泉。

再往前走,我們就來到了漱玉泉景區。“漱玉泉”三字是已故濟南書畫家關有聲的手筆。“漱玉泉”三字的來歷有幾種説法。一種説法是,在古代人們常把女子的牙齒稱之為“玉”,女詞人李清照常在此打扮梳洗而得名;另一種説法是因李清照著有的集子《漱玉集》;還有一種説法是從“漱石枕流”這個成語化來的,説嘩嘩的泉水刷玉石。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李清照紀念堂,建於1979年,紀念堂兩旁是郭沫若先生寫的對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寫的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聯“金石錄裏,漱玉集中,文采有後主遺風”是對其詞作成就的讚揚,稱讚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為丈夫《金石錄》所作的序。掛在門廳內的匾額“一代詞人”也是郭沫若手書的。

李清照是我國南宋時傑出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人。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的文官,是位著名的歷史學家,博學多才,母親也是一位壯元的孫女,知書達禮。李清照自小受雙親薰陶、啟發和誘導,再加上天資聰慧,酷愛讀書,成為當時傑出的文學家。李清照18歲時,與當朝宰相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婦倆互相支持,恩恩愛愛,作詩填詞,研究金石書畫,購置古籍字畫。靖康之難以後,北宋滅亡,金兵南侵,宋五朝南渡,偏隅江南,李清照夫婦被-迫南下,途中,明誠病死。晚年的李清照一直過着無依無靠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中渡過了她的餘生。李清照的詞以靖康之難為分界線,前期的詞大多描繪的是歌詠自然,讚美生活,夫妻恩愛、思念的詞。如“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如夢令》);“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點絳脣》);“紅藕相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一剪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後期的詞作大多抒寫了家國之恨和悲歎自身命運悽苦的。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聲聲慢》);“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李清照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稱為“易安體”。今有輯本《李清照集》和《漱玉詞》。

山東概括導遊詞風俗3

大家好!今天由我負責帶大家遊覽開元洞。

洞口外

大家抬頭看,洞口上方“開元洞”三個字,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第25世孫、現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朱家縉先生所書,大家請往左上方看,在開元洞開放前夕,國內權威的巖溶地質專家曾對開元洞進行過考察論證,一致認為,開元洞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在長江以北是罕見的佈局,設計的精巧在山東省內獨一無二。因此,國內著名的巖溶專家趙俊芬親筆題寫了“山東第一洞”的美譽,開元洞當之無愧。

洞口內

各位遊客,大家抬頭看,上方這個小洞口就是最初發現開元洞的原始洞口,開元洞是一個廊道廳堂式洞穴,全長744.9米,由六個廳組成,有許許多多的景點、景物供大家觀賞,開元洞採用了我國先進的技術進行燈光佈局。各位遊客請您注意,進入洞內請不要吸煙,不要大聲喧譁,不要亂扔棄廢物,為了您的安全,請您不要到處攀登。好!現在讓我們共同欣賞山東第一洞神奇的地下世界。

洞中之洞景

這是洞中洞景,是開元洞比較老的一個支洞,長為30米,洞內鐘乳石密佈,景燈色彩斑讕,雖然小巧但十分別致好看,可惜無路可通,我們只能遠觀,到了第一廳時,我們還可以見到它。

迎客垂簾(平台處)

各位遊客,您看,雄偉壯觀的石旗、石幔、石幕徐徐地拉開了,那些被紅色燈光照亮的大型鐘乳石叫石旗,是洞頂滴水沉積物沿洞壁生長形成的。石灰巖在風化過程中,因地表、地下水的侵蝕,雕琢出這般景緻:石幔雲垂、石幕高掛,有如鬼斧神工。莫非億萬年前山水之精靈,心有靈犀,歡迎來此光顧的四方遊客!您望上看那輛御駕鸞車正緩緩向我們駛來,車中之人正向我們招手致意,歡迎各位遊客的到來。您再往上看,這漂亮的景觀就是我們剛剛看過的洞中之洞景。請大家往下看,下面就是開元洞第一廳“水簾洞廳”。

水簾洞廳

(邊走邊講走到傘形石筍前)各位遊客,開元洞第一廳-水簾洞廳歡迎您!這邊的鐘乳石以石幔為主。您能認一下哪些是石幔嗎?(給遊客留幾十秒時間)對,這些就是石幔,您瞧,這具白色傘形的叫石筍,石筍是洞頂滴水到洞底,鈣化物逐漸沉積,從洞底逐漸生長起來形成的,這是一種複合型石筍,隨着燈光的變幻,它可以給人們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好,請大家往前走。(走到噴泉邊),大家看到的這個噴泉,是我們開元洞唯一的一處人工景點。(不停步)開元洞的特點之一,就是洞廳高大開闊,最高和最寬的地方達30米,大家抬頭看洞頂,不知您此時是怎樣的感受?是不是在驚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創造出這樣的奇異天地?其實道理十分簡單,幾十萬年以前,這裏還沒有這條溶洞。當雨水降到地面時,從空氣和土壤中溶解了大量的酸性物質,雨水就變成了酸性水,並沿着裂縫滲透到了石灰巖深處,這些酸性水不斷溶蝕巖石,使裂縫不斷擴大,幾十萬年後,裂縫就變成了這條溶洞。那時候這條洞裏充滿了水,後來地殼的上升運動,使洞穴抬升,脱離了水面,並開始形成鐘乳石,後來又經過洞體崩塌作用,最後就形成了現在這條穩固、安全的溶洞,好,請大家到這邊來。

麒麟送子前

這個景我們取名為“麒麟送子”請您從這個角度看,哪個最象麒麟呢?(給遊客留出辨識的時間)這位遊客説對了,中間最大的那個比較象,其實這個景是由七、八個大小不同的複雜石筍組成的,石筍的形成剛才您已經知道了,請大家再找一找,看附近還有沒有石筍。

水簾洞景前

各位遊客,您看,這邊石壁上水流不斷,水聲淙淙,這是地下水從石縫中滲出後匯流而成的,您看,這裏有一個小洞,我們取名叫水簾洞,我們開元洞是四季恆温的,常年温度保持在15℃左右,我們在這個小洞裏裝了一支温度計,不信您可以自己瞧一瞧,您找到温度計了嗎?(用手電筒指着)您瞧,這是不是一支佈滿水鏽的温度計?其實這不是温度計,是鵝管,鵝管的形成原因,我將在第三廳向您介紹,温度計雖然是假的,但洞內恆温卻是千真萬確的。

太白金星景前

這個白色的石筍,我覺得很像大家熟知的太白金星,您看呢?(稍留點時間)

石獅前

大家看這兒,這是一個龐大的石筍叢體,您看象不象一頭獅子?

石獅身石刻景前

請大家往這裏看,在這個石獅子上,有許多石刻,您看右邊第一個字是“李”字,第二個字是“女”字,這具到底是(要用手指着説,讓遊客看清楚,不要太快)“大”字還是“太”字,看不太清楚,第三個字象是“遇”字,再下面是什麼字,由於碳酸鈣沉澱覆蓋已認不清,左邊這兩個字是“趙”和“興”的繁體字。這些字經過專家鑑定,已經證實是宋代石刻,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在開元洞剛發現時,進洞的那兩個小夥子還在下面發現了一堆人骨。因此,我們猜想或許是李某某在這裏遇難,跟他(她)一起來的趙興在此題字,但這僅僅推斷而已,請大家繼續往前走,前面我們將進入第二廳,叫龍脊廳。

山東概括導遊詞風俗4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

正門

進入公園前,首先看到的是位於公園東門口的“趵突勝景”坊,牌坊高7.5米,柱間總寬9.3米,造型為:四柱三間沖天挑擔式。白牆灰瓦、捲棚式的民族風格建築的大門就是趵突泉公園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三大殿景區原為著名文學家曾鞏所築,北殿現稱三聖殿,祭祀中國始祖堯舜禹;中殿是娥英祠,祭祀舜的兩個妻子娥皇和女英;南殿是濼源堂,因其臨濼水而得名。楹柱上有元代趙孟的詠泉佳句“雲霧潤蒸華不住,波濤聲震大明湖”三大殿院內有罕見的“雙御碑”,記載了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的題詞詩文,康熙題詞激湍乾隆題《再提趵突泉作》。

趵突泉景區

趵突泉歷史悠久,古稱濼,春秋時,魯桓公曾會齊侯於濼,宋代大文學家曾鞏始稱“趵突泉”。站在觀瀾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胡纘宗書寫的,如果你細心點也許會發現“突”字少了上面的那一點。“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題寫的,細心的遊客會注意到“突”字上少了兩個點。一種説法是表達人們的願望,希望泉水永遠噴湧沒有盡頭。一種説法是講趵突泉水流旺盛,把突上的點沖走了,順着護城河流到了大明湖,所以大明湖的“明”字上多了一筆。

漱玉泉景區

如同晴天下雨般的漱玉泉,最初為元代著名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留下來的龜石,紀念關勝的馬跑泉,來源於漱石枕流的漱玉泉,還有李清照紀念堂,有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

山東概括導遊詞風俗5

不知道您讀沒讀過《論語》,那上面開篇有一句話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麼我就以孔子的這句名言,熱烈地歡迎您來孔子的故鄉曲阜參觀遊覽。下面,就由我陪同各位遊覽並進行導遊服務,非常感謝您的合作,並衷心地希望您對我的工作多提出批評意見。

在來曲阜之前,許多朋友可能已對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的瞭解,但也有的朋友知道的並不十分詳細,現在,我就在進入景點之前,先把曲阜和孔子的情況簡要介紹一下。

各位朋友,在中國,在東方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土地上,你也許讀不懂青銅器上的銘文,也許不理解人頭獸身表現什麼,象徵什麼。但是,當你走進中國人民的生活,行走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勞動創造的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觸到中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的儒家文化的氣息,你便能由此體驗到中國人民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和理想道德的差異。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哪個層次去探究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品格,都不難發現儒家文化的基因,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儒家文化幾乎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代名詞。而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春秋時代魯國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享年73歲。孔子3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16歲時,母親顏徵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兒,開始了他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獨自謀生、學習和奮鬥的一生。

孔子少年發奮自學,勤而好問,青年時代便掌握了參與貴族政治必須熟悉的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進而掌握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的內容,為創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礎。

孔子30歲設學授徒,開始了漫長的教育生涯,他首開中國私人講學、面向民眾,提倡“有教無類”之風,成為中國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51歲時,才做了中都縣令,後來曾在魯攝相事,然而時間不長,他便辭了官,離開魯國開始了他長達14年的周遊列國之行。

孔子在68歲時回到魯國,他把幾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學和文獻整理上,一直到死。孔子的一生是顛沛流離,飽經憂患的一生,是艱苦卓絕、激勵奮發的一生,是春風化雨,培育英才的一生,是著書立説,濟時救世的一生。如今,他的軀體雖已灰飛煙滅,但他的思想,卻潛入每個東方人的心靈,他熔鑄了中華民族的個性和品格,隨着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孔子還將引導着人類,跨向21世紀。

曲阜的文物古蹟和旅遊景點很多,大部分與孔子和孔子文化有關。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曲阜明故城的正南門外,城門的北面是被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羣之一的孔廟。城門的正上方有“萬仞宮牆”4個大字。“仞”是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約等於8尺。據説,有人稱讚孔子的弟子子貢很有學問,子貢聽説以後,就説:“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學問只有牆頭這麼高,人們一看便會看見牆內的一切,而我的老師孔子的這道牆有數仞,不找到它的門是不能看到牆內宗廟之美麗、房舍的多種多樣”。後人為表達對孔子的敬仰,明代胡纘宗就寫了“萬仞宮牆”4個字鑲在城門上,清代乾隆皇帝為了顯示自己對孔子的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換上了自己寫的“萬仞宮牆”4個大字。這就是“萬仞宮牆”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