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通信工程專業描述【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4W

通信工程專業描述【多篇】

通信工程專業發展 篇一

通信工程專業代碼:0810,分為兩個學科,一個是偏向於傳輸的“通信與信息系統(081001)”,另一個是偏向於編解碼的“信號與信息處理(081002)”。其中“通信與信息系統(081001)”的前身是電機系,北京交通大學是中國通信與信息系統研究的發祥地;“信號與信息處理(081002)”的前身是信息論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中國信號與信息處理的發祥地。

(1)通信與信息系統(081001)

北京交通大學是中國電信工程的策源地。1909年,大清國郵傳部司員曾鯤化經過十餘月的考察後,起草《上郵傳部創辦鐵路管理學堂書》,文中提倡路政、培育鐵路管理人才,並極力主張創辦鐵路管理學校。同年,郵傳部尚書徐世昌批准該意見,並於北京府右街創辦了“鐵路管理傳習所”,即為北京交大前身,次年,為加強郵電事業增設郵電班,學校更名為“交通傳習所”,此為中國電信工程之始。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北京交大改隸交通部,更名為“交通部交通傳習所”,增設電氣工程、有線電工科、無線電等科,開創了中國培養通信人才的先河,後來又成立了電信系,這裏走出了簡水生院士等一大批知名學者。

上海交通大學於1917年在電機工程專業內設立“無線電門&rdqu o;,此後,於1921年設立“有線通信與無線通信門”。1952年院系調整後,成立了“電信系”。

清華大學於1934年在電機系設立電訊組。1952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兩校電機系的電訊組合並後成立了清華大學無線電工程系。這可以説是通信工程專業的類型。這一時期較有影響的人物如清華大學的任之慕、朱蘭成、章名濤、葉楷、範緒筠、張鍾俊等教授。建國初期,這一時期分別有張恩虯、王守武、胡漢泉、吳鴻適、王遷等學者活躍在本專業的教學領域。

(2)信號與信息處理(081002)

中國電子通信行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1955年開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創始人兼首任校長王諍在無線電通信方面做了開創性的貢獻,他創建了我軍無線電通信、無線電偵察和紅色的新聞廣播事業、氣象事業,以及中國電子工業和人民郵電事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195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事電信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前身)首開“信息論系”和“雷達工程系”,開創了中國培養信息處理人才的先河。1952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電子專家畢德顯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子專家孫俊人一起在西電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雷達工程系,中國知名通信系統工程專家陳太一創建了中國第一個信息論系。後來又成立了通信工程學院和電子工程學院,這裏走出了王中林院士、國際GSM獎獲得者李默芳等一大批知名學者。

到了80年代,從美、日、英等發達國家吹過來的信息革命這股颶風,為中國通信工程專業的發展增添了強勁的動力,也是從這時起,通信工程專業有了它現在的名稱。

由於信息高速公路的'迅速興起,通信技術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國家也加大了這方面的投資,各個高校都有此專業設置或者相近的專業課程,一大批實驗室也紛紛走進了大學校園。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綜合業務網理論及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的區域光纖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通信實驗室、數字信號處理實驗室、電子技術實驗室。另外,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南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等一大批重點院校都為培養本專業的優秀人才做出了重要貢獻。

通信工程專業介紹 篇二

通信工程專業是面向通信與信息行業、口徑較寬、適應面較廣的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通信基礎理論、掌握各種現代通信技術,能在信息通信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設備製造、網絡運營和技術管理,以及能在國民經濟各領域從事與信息通信技術相關開發及應用的高級技術人才。

本專業的主幹學科為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本專業系統地學習數理基礎課程、電路系列課程、計算機系列課程、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電磁場與電磁波、光纖通信、無線通信、多媒體通信等課程。根據現代通信發展的需要,設置網絡與應用、光纖通信、無線通信、多媒體通信等專業方向。學生可以在全面學習通信工程主要專業課的同時,在某一個專業方向上學有所長。

本專業設置社科、管理、經濟、人文課程和多種實驗課程,設置計算機實習、電路綜合實驗、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

本專業修業年限為四年。學生在修完培養計劃所規定的全部課程並考試合格後,將被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通信工程專業學科特點 篇三

在新的時期,更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專家學者。例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李建東教授,是中國寬帶無線自組李建東織網絡方向的主要學術帶頭人,主持了制定了震驚世界的WAPI無線網絡安全標準,清華大學的周炳餛院士,在國內首先開展了“晶體纖維生長與晶體光纖器件研究”。其“窄線寬可調諧半導體激光器及相關技術”通過七項成果鑑定,線寬、頻穩度和調諧範圍達國際先進水平,為發展相干光通信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光纖高温傳感器”、光纖環形腔的細度及環形激光器研究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另外,陸大教授在信號與信息處理方面;馮重熙教授在數字通信、語音信號處理及數字復接方面;姚彥教授在信號檢測估計和識別及其在電子系統中的應用高速實時信息處理及系統領域;曹志剛教授在數字調製、編碼及衞星通信、語音增強及數字信號處理技術上;林行剛教授在智能化圖文信息處理與識別、圖像壓縮與多媒體數據、多媒體通信及其終端技術等領域都有突出的貢獻。這些專家、教授為中國現代化通信事業向21世紀勝利進軍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