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元宵節是春節最後一天嗎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37K

元宵節是春節最後一天嗎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是新年正月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古人稱夜為“宵”,故稱這一日為元宵,也叫作元夕、元夜。那麼元宵節是春節最後一天嗎?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元宵節是春節最後一天嗎”,歡迎閲讀與借鑑!

元宵節是春節最後一天嗎

春節一般是從正月七年級到正月十五這半個月,而正月十五元宵節也被人們認為是春節的最後一天。當然,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還是火把節、上元節,所以除了作為春節的結束以外,現在更多是當成一個獨立的節日來看。

2021年元宵節各地吃什麼怎麼過

1.元宵:元宵節,北方人要吃元宵。

説到元宵,不少人以為湯圓就是元宵。其實元宵和湯圓儘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別不大,實際是兩種東西。最本質的區別在於製作工藝上。做湯圓相對簡單,一般是先將糯米粉用水調和成皮,然後將餡“包”好即成。而元宵在製作上要繁瑣得多:首先需將面和好,把凝固的餡切成小塊,過一遍水後,再扔進盛滿糯米麪的笸籮內滾,一邊滾一邊灑水,直到餡料沾滿糯米麪滾成圓球方才可以。

2.油茶:元宵節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圓”,一天吃餃子,一天吃元宵;

山區則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謂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攪着茶麪下鍋做油茶也曰麪茶。

粘糕:粘糕又名年糕。元宵節除元宵、麪條外,還有吃粘糕的。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食治》載牶“自樑米,昧甘、微寒、無毒、除熱、益氣。”唐代之後,元代也有元宵節食糕的記載。

元宵節有哪些宜忌與風俗

1.孩子的哭哭啼啼會給家庭帶來黴氣,縱使發生什麼事情,父母也儘量別讓孩子哭鬧。

因傳言是天宮大帝的誕辰祭日、以喜慶為主。

2.工具或者其他設備的破損,則意味着來年財富的消失,因此大多商人都會在此日避免大的機械動工運作、以避免不好的事情發生。

3.少去晦氣比較重的地方,如上墳、荒涼的地方、醫院等地,此地多為陽氣不旺,尤其是身子不太好的人士、能少沾惹一些晦氣。

4.避免髒話、據説這樣去做,今年會禍從口出、不經意説錯話而帶來大的禍事。

元宵節傳説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説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元宵節的起源

元宵節的起源眾説紛紜,究其蹤,最早大概與古代先民的星祭有關:以燃燈的方式祭星,祈求以北極星(太一星)為代表的星辰的護佑。祈願不外兩方面:人的自身生產——生育;人的物質生產——農桑。由此後世又衍生出一些民俗活動:“摸釘”、“走橋”、“走百病”屬於前一方面的祈願;“迎紫姑”、“照田蠶”屬於後一方面的祈願。

燃燈祭星發展為燃燈擬星,地上燈與天上星交相輝映,人星交悦。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需要發展夜間的羣體性遊樂,在無電的時代,天空的星月就是最大的資源,於是,星月的祭祀意義逐漸減淡,賞玩的成分逐漸增加,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宵——元宵,便成為最佳選擇,在西漢已受到重視。因以地上燈與天上星相輝映為特色,故又稱燈節。此有別於中秋之月節。

為豐富燈展,將謎語懸於燈,供人猜射,遂發展出燈謎。這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種文娛形式,老少咸宜,雅俗共賞,猜出時會心一笑,益智益心。《紅樓夢》就描寫過賈府過節常有的猜燈謎活動。

如今,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又發展出現代的大型煙花,香港維多利亞海灣的煙花,廈門金門對放煙花,已成為新民俗。人們期望出現無污染環保型的煙花爆竹。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舉辦“清明上河圖”花燈。台灣等地海邊的放天燈越來越普遍,氣球燈也頗受歡迎。放河燈也有進入。燈節越來越豐富。

燃燈擬星之外還以湯圓擬星。南宋周必大《元宵煮浮圓子》詩有句:“星燦烏雲裏,珠浮濁水中。”浮圓子即湯圓,以珠喻之,浮湯水中,似星燦雲裏,明顯以湯圓擬星。就像月餅之於中秋,湯圓也是元宵節的有象徵性的應節食品,於是徑稱元宵。

1916年元旦,袁世凱篡權登基為“洪憲皇帝”前,北京的警視廳通令全市賣元宵者,改“元宵”為“湯圓”,並在店鋪前書寫“湯圓”二字,以便市民叫買。原來,袁氏親信認為“元宵”音同“袁消”,於新皇帝不吉,因而改“元宵”為“湯圓”。

2006年起,元宵節被國家列為“七大傳統節日”之一。

Tags:元宵節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