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勵志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影評【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8W

勵志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影評【多篇】

放牛班的春天影評 篇一

這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雖然沒有華麗的服飾和背景,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卻有簡單、乾淨的音樂貫穿着整部影片,使我在天籟般的童聲中欣賞電影,感悟一份“尊重和愛”!

記得這部電影的主人公馬修説過:“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温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聽完這句話,我的思緒開始飄飛,那就隨着自己的記憶,敍寫《放牛班的春天》。

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電影主人公馬修懷才不遇,來到了一所名為“池塘之底”的教養院,成為了一名學監,面臨了一羣桀驁不馴的“問題少年”。但當馬修見到校長只用體罰來管束學生,他極力反對這一做法,於是本着一顆熱愛音樂的心靈和一股盡己力幫助孩子“改邪歸正”的信念,馬修便用音樂來教化這羣少年。

藝術的確有其自身的魅力,但最終讓這羣孩子感受愛的,還有來自馬修的尊重!

記得影片中一個小小的鏡頭—馬修蹲在課桌旁,小聲詢問那個孩子為什麼不寫?在聽到孩子的回答後,他又輕輕拍了拍孩子的背,以示安慰。從這個舉動我看出了一個尊重學生,真正做到師生平等的馬修老師;面對調皮學生弄傷馬桑大叔,馬修並沒有把他關禁閉或交給校長責罰,而是選擇讓他照顧馬桑大叔,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馬修如此理解、尊重學生,也讓那個孩子最終懺悔自己的行為;在整部電影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合唱團表演那一刻,那個最具有音樂天賦的皮埃爾,因為錯誤被晾在一邊,心情沮喪,神態落寞,而當第一節音樂結束時,馬修突然示意他演唱,最後皮埃爾又驚喜又幸福地完成了他的演唱!

《放牛班的春天》中許多鏡頭,都體現了一個老師尊重學生,從而讓這羣“問題學生”孤僻的心靈充盈着愛的泡泡。通過一首首合唱,孩子們找回了純真的心靈,學會了感恩,更體會到了人世間的陽光與愛!

看完影片,我不禁聯想到了魯迅,他認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曾經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兒子海嬰同席。在吃魚圓時,客人均説新鮮可口,唯海嬰説魚圓是酸的。對於孩子的質疑,媽媽以為他胡鬧,但魯迅卻把海嬰咬過的那隻魚圓嚐了嚐,果然不怎麼新鮮,便頗有感慨地説:“孩子説不新鮮,我們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看來我們也要尊重孩子啊!”

好的電影總會給人帶來非同一般的震撼,給人非同一般的啟發,《放牛班的春天》雖然在林蔭路中結束,但它告訴我:以尊重贏得尊重,我們要尊重每一個人,不論他是何等的卑微與可笑!這是助人的藝術,也是仁愛的情操!讓我們用一顆尊重之心,去讓人們感受到世間美好的温暖與愛吧!

放牛班的春天影評 篇二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温馨而感人的電影。它用細膩温婉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一羣特殊的孩子與一位學監之間的故事。

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兩位老人相聚在一起,以日記為線索,追憶了一位偉大教育者的過去……

透過日記微微泛黃的扉頁,依稀看見1949年1月15日的那天,一位穿着暗灰色夾克,提着巨大而笨重的木箱的中年人向一扇緊閉着的鐵門走去,光禿禿的頭頂上頂着同樣灰暗的天空……克雷芒馬修,此時因為在眾多領域中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而走進了人生的低谷,不得不應聘一個專為問題少年們設置的寄宿學校——“池塘之底”的學監。

在樂格克設置陷阱致使馬桑大叔的眼睛受傷後,馬修只是讓他每天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他康復為止;在莫杭治因為辱罵校長而關禁閉、他被釋放出來後罰做清潔工作時,聽見馬修訓練他的同伴們合唱,於是在放學後獨自來到教室練習歌唱,馬修發現後不但沒有責怪,最後甚至還給他“開小灶”;在來自聖菲亞少管所的蒙丹處處與馬修作對時,馬修不但沒有厭惡、疏遠他,反而讓他成為合唱團裏唯一的“男中音”,並且不時教育、開導他,當蒙丹最後因為校長哈珊的誹謗而被警察帶走時,馬修還因為合唱團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而惋惜……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着這些渴望關愛的孩子們,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温暖和希望播種在孩子們的心間。

馬修用音樂感召孩子們冷漠已久的心,喚起他們對生活的渴望與熱愛。當公爵夫人欣賞孩子們的演唱時,他們的表現無疑達到了一個高潮。無論是配合默契的合唱部分甘冽純淨、完美融合的歌聲,還是領唱莫杭治清亮的宛若天籟般的聲線,都給人以“美”的享受。他們的歌聲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是馬修給予他們信心與愛的結果。從小受到“行動——反應”的強制性規定的他們,生活在這裏實際上毫無自由與快樂可言,而馬修的出現,為他們帶來了音樂,為他們帶來了關愛,因為長期受到壓迫而麻木不仁的心靈漸漸有了復甦的跡象,他們所不曾擁有的信任,此刻全部傾注在馬修的身上。讓一羣頑固惡劣的問題少年們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契合,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奇蹟。這個奇蹟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馬修面對孩子們,並不像其他學監那樣選擇了強硬的手段,或者選擇了放棄,而是把他所有的心血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以“愛”作為連接彼此心靈的橋樑。孩子們的歌聲,與其説是為公爵夫人演唱的,更不如説是他們為馬修獻上的最崇高的敬意。

放牛班的春天影評 篇三

音樂的力量,無人知曉,但總是可以感化人,改變人。在人生中,存在着無數個開始,無數個起點。音樂老師馬修在一個“池塘底國小”開始了人生中最不平常的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大音樂家特地來到了“池塘底國小”。原先這些孩子在校長嚴厲教育下漸漸地扭曲了自已的那些善良、天真、無邪的心靈,變得有些叛逆,有些痛苦。在馬修老師的眼中,孩子們一個個都是含苞欲放的花朵。孩子們對剛剛上任的老師滿懷不滿,常常玩弄和捉弄他,但馬修老師卻毫不氣餒,努力地去融入班級這個集體,漸漸的,同學們感受到了馬修老師對他們用心良苦的愛,無微不至的愛。同學們也變得愛老師,課堂在馬修老師的帶領下又漸漸地走回了正軌,課堂上又漸漸變得和諧了起來。瞧——愛又是如此神奇,可以讓大家接受一個從未接觸過的陌生人,並與之同歡樂。

在諸多的主人公中,馬修老師是我喜歡也是最想評論的一個人了。

他也曾是一位異常成功的老音樂家,卻專程到這所國小上課,這是為什麼和圖什麼,不就是為了讓孩子上他的音樂課感到開心和快樂嗎?不就是想與孩子們融洽地生活在一起共同進步嗎?不就是想把孩子們培孕成音樂天才嗎?這麼一位用心良苦的老師用着自已的音樂——一種獨特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們走上春暖花開的大路上去。這是多麼地盡職盡責呀,又是多麼讓人敬佩這位默默奉獻的老師。

在我短暫的國小求學生涯中,也存在着這樣一位可親可敬的好老師,那就是我們班的數學老師——範老師。他是我遇到的最好一位老師。

他十分和藹,臉上雖然有條條皺紋訴説着教我們的艱辛。但他從不説我們煩,説我們差。他總是以一種鼓勵的目光看着我們,當我與範老師眼神相對時,那暖暖的目光總能讓當七年級蹶不振的我又重新拾回自已那耐磨的信心,再次抬起頭面對自已的生活,每當我取得一些成績,感到可喜可賀,有些自高自大的時候,他也總是用他那獨特的眼神來警示我。

我詢問過班裏的許多同學,他們唯一在範老師調離本班後永遠忘不了的就是他那眼神,那神奇的眼神。

沒料到音樂競有如此強大的力量。我苦心尋找那些能形容馬修老師的最適宜的詞;友情、體貼、感動——最後定格在心頭的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愛!

放牛班的春天影評 篇四

又一個新學年即將到來,又有一批老師要半路接班,接班老師最大的願望,恐怕是希望接一個好班,而所謂的好班,一是學生成績好,二是班級紀律好,班裏少幾個刺頭,那就是燒高香了。可我們所謂的刺頭,無非是比較自由散漫,不太聽話而已。跟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裏的學生相比,他們要算是優秀學生了吧。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早有耳聞,上個月在教師成長學院學習時,導師播放了馬修剛來到池塘畔底輔育院的一個片段。原任老師只因沒收了一名學生的香煙,便被該學生用剪刀刺傷胳膊,縫了十針。麥神父只因罰一名學生打破壁磚,這名學生就故意設計,扎傷了麥神父的眼睛,並且差點要了他的性命。這裏會是一羣怎樣的問題學生等着馬修去面對?不禁讓人憂心忡忡。馬修第一次去教室上課,很遠就聽到的是教室裏震天動地的吵鬧聲;隔着教室門上的玻璃,看到的是學生站在桌子上瘋鬧的場景;進到教室,教具人體骨架的嘴裏叼着香煙;馬修不熟悉教室地面環境,走上講台時被絆了一跤,手裏的包摔了出去,所有的學生不懷好意地鬨堂大笑,然後把馬修的包當玩具爭搶投擲。這樣的吵鬧把校長引來了,面對校長要對學生的懲罰,馬修卻説“沒什麼”,自己正要讓帶頭扔自己包的葛賀克去黑板上做題,而他自己正在維持紀律。這得需要多高的修養呀!

放牛班的春天,到底是什麼意思?馬修將怎樣與這樣一羣孩子相處?一直縈繞在心頭。今天下午終於有時間坐下來,靜靜地欣賞這部影片了。

這是一所監獄一般的學校,冷酷、殘暴的院長,面對學生的大小錯誤一律採用關禁閉、15天勞動處罰,在這裏“犯錯——處罰——關禁閉”已經形成一條惡性循環鏈。在這條鏈上的學生,無可避免地成了一羣不學無術、野蠻、冷漠的孩子,面對這羣孩子,學院裏所有人看到他們的都是“邪惡”。而此時,一個鏡頭卻讓人倍感温暖。

面對學生自編嘲笑自己的唱歌,馬修沒有惱怒,反而説學生唱得走調,並教學生唱。躺在牀上,馬修思緒萬千:“這曲調一直在我腦海縈繞,他們唱得不好卻又非常愛唱,我甚至注意到幾個不錯的嗓音。難道他們真的無可救藥?我曾發誓永遠不再作曲。永遠別説永遠,凡是都有可能。”於是,馬修找到了一條改變孩子們的出路,他爬起來,開始給學生寫歌譜。他成立了合唱團,每晚教他們唱自己寫給學生歌。

貝比諾,那個孤兒,卻總在星期六等待爸爸來接他的小不點,一首歌也不會唱,沒關係,暫時任命你為合唱團團長助理;郭和頒,無論如何也唱不準音階,沒關係,授命你當樂譜架。莫翰奇,那個被貶為“天使的臉龐,魔鬼的心腸”的孩子,有着那麼好的音樂天賦,好,你是獨唱。後來,在馬修的幫助下,他走進了里昂的音樂學院,成長了知名指揮家,在世界音樂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個也不放棄,這就是馬修老師。

在馬修的影響下,除了院長外,這裏所有的人都在變化着。但,善與惡從來都糾纏在一起。學校發生意外,馬修被迫離職,並且要求不許和孩子們告別。馬修無奈地走在離開的路上,但卻終於沒有失望,不斷有紙飛機從那個高牆的窗口飛出,如天降一般。看不見孩子們的臉,卻看見一羣手在揮着。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貝比諾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後來又不忍心,他又折回來,發現貝比諾依然站在路隊等着,於是,就把他帶走了。

故事到此結束了,我卻久久不能從影片中走出來。“放牛班”?為什麼是放牛班?查閲資料後才知道:放牛班就和我們的差生班一樣,因為老師對這些學生已經放棄了,學習成績不好又不能讓他們退學,於是就讓他們自由自在的在班裏想幹什麼幹什麼,放牛不是讓牛自己想到哪吃草就到哪兒吃嗎?這種班級的管理方式就和放牛一樣,所以叫放牛班。就是這樣的放牛班,在馬修老師的引領下,他們迎來了百花盛開的春天。

不要説面對“放牛班”,就是面對班裏那個別調皮的學生,我們又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他們?看到他們調皮的表面現象時,有沒有用心分析這調皮背後的原因呢?我們又試過多少種方法改變他們呢?“凡是都有可能”,不拋棄,不放棄,才是為師之道啊!

放牛班的春天影評 篇五

首先映入我眼簾的,就是一羣“有問題的叛逆少年”,但他們在新學監馬修的帶領下,慢慢的轉變,這正是安徒生的童話中醜小鴨褪變成天鵝的故事。

《在放牛班的春天》中的兩種教育形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是校長哈森的嚴厲派,這似乎讓我想到了傳統的教育模式。在中國古代盛行的私塾中,從來就是先生想打便打,想罵就罵,而且禁錮學生的思想,背不過文章便拿戒尺責罰。只不過與現在不一樣的是,古時候的學生都很聽話,用戒尺也能使學生拿到好成績。

但是現在,21世紀裏,學生愈發叛逆,像彈簧一樣,老師硬,則他硬;老師軟,則他更硬。有的老師也懶得理會,便保持一貫傳統教育的思想——不打不成才。

二是學監馬修的思想派,他的教育方式也代表了一種開放教育。老師從來就不打罵學生,而是靠“温暖”來感化學生,就算學生再不聽話,但學生“冰冷的心”也會有融化的那一刻。電影中的小男孩皮埃爾開始也是一個叛逆十足的少年,但馬修卻發現了他異常的唱歌天賦。他美妙的歌聲深深地震撼了我,是什麼讓這個叛逆少年最終成長為一位優秀的音樂家的?是馬修的堅持不懈,是他的火熱的心,終於感化了學生。

這兩種教育我都經歷過,我也被老師打過罵過。我也遇到過像馬修一樣的老師,深深地觸動着我的心靈。在電影中馬修最終戰勝了哈森,思想派戰勝了嚴厲派。但在現實生活中,這兩種教育模式還依然並存着,但不管怎樣,老師都是為了學生好,都是為了學生們的未來!

放牛班的春天影評 篇六

正所謂宰相肚裏能撐船。寬容是一種優良美德,而前幾天我看了一部《放牛班的春天》的電影,我被馬修老師的寬容、愛心、耐心、真誠感動了。

一個平平常常的教師來到池塘之底-問題少年寄居所當學監,可當他來到這兒,內心就充滿了悔與恨。這跟他想象的校園完全不同,沒有一盤好吃的飯菜,沒有一張柔軟舒適的牀,甚至沒有足夠大的空間,而他所要承受的壓力更重,因為那些問題少年是令家長都無法管教的孩子,當馬修來到教室,看見滿地扭打的孩子時,更是一陣心痛,他選擇了寬容,不再增恨抱怨孩子們。

就在他對自己未來一籌莫展時,一個偶然的發現讓他興奮不已-這裏的孩子都熱愛音樂,而自己正是一位音樂老師,於是馬修就組織了一個合唱團,讓那些孩子們真正愛上了唱歌,儘管合唱團沒有辦成功,但是那些孩子不再令人討厭了,反而和馬修交上了朋友,馬修成功的用他的音樂馴服了六十個桀驁不馴的孩子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温暖、春的氣息就在師徒友好相處之餘,學校來了個叫蒙東的孩子,有生理缺陷和暴力傾向,多次罵馬修,但馬修從來不生氣,仍然在開導他,如果被別人聽到前來重懲蒙東時,還為他護短,維護孩子的尊嚴,終於有一次,蒙東偷了十萬法郎,校長把他趕出了學校。後來蒙東還是又回來了。

一天校長去城裏開會,吩咐馬修管好孩子們,馬修就帶他們去森林玩,蒙東就乘沒人的時候放了大火,把學校燒燬了,校長一氣之下,把馬修辭退回家,當他走出學校的時候,學生們從窗户上遞卡片,揮手告別,馬修欣慰的笑了。馬修老師用寬容、仁慈和愛創造了教育的奇蹟。

此時我也想起了一件悔事:那是一個下課,老師把一摞作業捧給我們組長,讓他發給同學們,就在組長一步一晃的走過我的課桌時,組長的衣服把我的文具盒勾下來掉在地上,我看到之後又生氣又傷心,因為這筆盒裏有媽媽送我的鋼筆,平時我都捨不得用,現在倒好被摔壞了,我讓他賠他也不理睬,我就把他的鉛筆盒從桌上掃了下去,導致他的筆也摔壞了,這時他哭着叫道:我不是故意的,你是故意的!説完以後就再也不理我了,我跟他道歉他也不接受。這時如果我們兩個人都寬容一點,問題和矛盾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如今我們的社會上這樣的事情也很多,為了一點小事就出言不遜大打出手,甚至為了一點瑣事就殺人放火,被憤怒仇恨的情緒所支配失去了正常人應有的理智,走上了違法犯罪這條不歸路,害人害已。退一步海闊天空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給別人以寬容,對別人多付出一點愛,我們將活的更自由舒適。

我讀過這樣幾句話:寬容像一朵鮮花,散發着清香,即使有人踩一腳,也依然能把香味留在那人腳底;寬容如一場小雨,給人以清爽,煥發激情,即使大地污穢,也依然會撒滿它的周身;寬容似一把花傘,給人以舒適,傾盆大雨將至,即使自己淋雨,也會永遠當人頭頂的天空。讓我們學會寬容吧,多一分寬容就少一分怨恨;多一份寬容就多一份快樂,少一份煩惱;寬容是對別人的尊重,同時也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寬容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高尚、大度、和諧、理智、團結友愛的真實體現。如果我們都能以博大的胸懷去寬容別人,我們的社會就會變的更加和諧美好。

放牛班的春天影評 篇七

看了這部電影以後,我只體會到了愛與責任。那幫被關在學校裏的還孩子們,或許由於缺乏愛或許由於過於溺愛而被送到那裏。他們叛逆反抗情緒強烈,與所有管理他們的人為敵,整天調皮搗蛋,搞惡作劇。真的像放牛的孩子一樣自由散漫沒有任何紀律性和集體觀念。

那個校長和那個音樂老師就是兩個典型的對比,校長只顧個人利益和名利,而那個音樂老師卻一心為學生只想教好學生,用自己的愛和責任去感化那些學生讓他們發想自己的長處重新振作起來。或許真的是老師的愛心感動了孩子們,有原來和老師作對到最後於老師統一戰線共同對付可惡的校長,孩子們也唱出了最純真的聲音,當那美麗的聲音響徹藏從的時候,老師醉了,孩子們也醉了,所有的人都醉了,多麼美妙的歌聲,像春天的甘露滋潤人的心田。孩子們是多麼的純真,他們終於找回了自我,或會了屬於他們的天地。是愛挽救了他們,是責任挽回了他們,最後那勢力的校長也得到了報應,這才是真正的蒼天有眼。

從校長對老師説的那話中,也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全新的認識,跟確切的説是對音樂教師這個職業有了全新的認識,我想説我選這音樂教育專業我不後悔,我覺得當老師難,當音樂教師更難。需要更多的責任與愛,我們不是學監,我們是園丁我們是成就夢想的工程師,我們是用心工作的職業者。沒有誰可以蔑視我們,因為愛讓我們始作俑者,因為愛讓我們甘於奉獻。我們是音樂教師不是學監,我無悔。

放牛班的春天影評 篇八

緊閉的大門,嚴密的高牆,古板狠心的校長,冷酷的教學制度,一羣問題孩子,這裏就一所被稱為“池塘之底”的法國寄宿學校。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一位名叫馬修的新學監慈祥善良、充滿愛心。他摒棄了學校長期以來的教學方式——體罰、禁閉,用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原諒和寬恕每個犯錯的孩子,用愛和音樂感化並拯救了一羣稱為無可救藥的學生。

在馬修老師的關懷下,性格孤僻、敏感叛逆的皮埃爾逐漸走上音樂之路,常用惡作劇整蠱老師的勒菜克主動去照顧受傷的老師;幼小柔弱的佩皮諾不再受他們的欺侮……尤其令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撒謊成性、無惡不作的蒙丹,他在原來的學校用刀捅傷舊學監,馬修老師找他談話時,他往馬修老師臉上噴嘴裏的煙。可當警察帶走他時,馬修老師沮喪地説:“等等,我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此情此景,我不覺淚水盈眶,這麼一個壞孩子,馬修老師卻也不肯放棄,一心還想挽救他、改變他。我深深的感到,馬修老師對待每一名學生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無私無窮的愛,他的胸懷是那麼的寬廣博大啊!

前段時間,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一位後媽媽把孩子打得遍體鱗傷,僅僅是因為他沒完成媽媽給他佈置的課外作業而已。當警察來抓媽媽時,孩子卻像馬修一樣,選擇了原諒和寬容。希望這個孩子的善良能喚醒媽媽良知,能融化媽媽內那顆冰冷的心。孩子犯了錯,寬容和愛心就像春天的一抹陽光,給人以温暖,這比一味地指責和毒打更有效。

讓所有的家長和老師,人人捧起愛心和寬容,給孩子一片春天吧!

放牛班的春天影評 篇九

今年寒假,我有幸觀看了這部聞名遐邇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它講述了一個讓人因為喜悦而淚流滿面的故事。

一位名叫馬修的音樂教師來到一個寄宿學校。這裏的小孩大多是問題少兒,他們撒謊打架,抽煙偷竊,簡直無可救藥,校長只為自己的晉升,眼裏只看到黑暗,體罰這些小孩。馬修來到後,便開始教孩子們唱歌,循循善誘地把搗蛋鬼皮埃爾等人出眾的音樂天賦發揮出來,帶來了友情、音樂和愛……

問題學生可能隱藏在每一個學校,每一個班級裏面,我們每次提及他們總有種鄙視、厭惡的心情。我們班也有一個這樣的問題學生。記得這學期有一篇課文《特別的作業》,文中老師的一句話十分令我記憶猶新:“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許多閃光點,今後我們要使他們越來越亮!”問題學生也不例外呀,大家為什麼要歧視他們呢?

通過這部影片我們應該看到想到:我們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麼去發現,怎麼去挖掘。老師應該像馬修這個伯樂一樣用發現的眼睛,去尋覓同學們身上的閃光點,用心尋找我們的優點,或許老師每一次真誠的表揚,每一次的寬容,同學每一次真心的讚揚,每一次的玩耍,都會給這些問題學生一份自尊和自信,讓他們更加茁壯地成長,讓他們都感到自己的“春天”已然來到。這正是《放牛班的春天》帶給我的感動,為現實中不易得到的而感動。

放牛班的春天影評 篇十

不論你是什麼人,總能散發出光彩。近日,我看了一部催人淚下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影片的主角是一個落寞過氣的音樂老師克萊蒙馬修和一所名為“池塘之底”的輔育院裏的一個班。克萊蒙馬修來到這個輔育院,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片中一位名為莫翰奇的學生有着“天使 ” 般的面孔及嗓音,卻有“惡魔”般的心腸。這是一所品行極差的輔育院。最終,馬修通過自己的行為,用心感化了學生,合唱團也能唱出天籟之音,可後來馬修被辭去了。帶走了一個學生貝比諾。

“池塘之底”,極其形象地形容了那些品行惡劣的孩子。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這樣的人。難道説,這些品行差的人就不會改了嗎?任何人本性都是善良的, 只是因為一些原由而變壞。又不是一個從小就壞的人長大後依然十惡不赦。像莫翰奇,他本來是極排斥馬修老師的,可被馬修發現天賦後,不也去了頗負盛名的里昂音樂學院了?不也改變了?醜陋的毛蟲蜕變成美麗的蝴蝶。一個本身較差的人,就不能成為社會棟樑了嗎?

那馬雲呢?他創建了“阿里旺旺”,經常巡迴演講。他國中時,成績不好,也愛打架,整一個小混混。 可他不是也成功了嗎?徘徊在社會底層的人,就沒有出息,不能成功了嗎?

又比如我一個幼兒園同學,經常犯下當時被我們認為“不可饒恕”的“罪過”。可到了國小,他脱胎換骨,成為了班長。這一個個事實向我們證明,並不是一個人犯了錯誤就永遠也不改,不是一個人品行差就不會成為成功人士。“池塘之底”,是片中輔育院的名字,但卻把這個世界的底層人士的生活形象地描述出來。“池塘之底”,也許是一些過氣,品行惡劣的人的居所,亦或者是培養人才的地方。並不是池塘之底的花就只能生活在黑暗、腐敗的地方,並不是池塘之底的花就不能沐浴美好的陽光,觀賞美麗的世界,就不能燦爛地開放。

其實,池塘之底的花也能燦爛的開放!池塘之底的花也能擁有絢麗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