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聖誕節(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W

中國聖誕節(通用多篇)

中國聖誕節 篇一

題記:中國是文明禮儀之邦,傳統節日眾多,具有普遍影響力的節日就有七個,以時間為序分別是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和重陽節。然而,中國的這些傳統節日如今卻或多或少地陷入了有其名無其實的境地。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中國的傳統文化卻有日益萎縮的跡象,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有些憂思和尷尬。

大凡一個流傳廣選的節日都是需要符號代言的,符號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讓人見到符號就想到了這個節日。符號是節日的延伸,可以為節日賦予許多新的含義。

中國傳統節日中以符號代言的節日最有名的當是端午節了。端午節的符號主要有二,一是屈原,二是粽子。二者的關係是以粽子祭祀屈原。有趣的是西方的聖誕節也是以符號代言著稱,主要的符號也有二,一是聖誕老人,二是聖誕禮物。二者的關係是聖誕老人送聖誕禮物。因此有了屈原PK聖誕老人的想法。

一、節日起源PK:

端午節源於2288年前屈原的逝世。聖誕節源於耶穌的誕生,耶穌誕生的時間已無法考證,據説第一個聖誕節是在公元138年,據今1872年。有趣的是一個悼念死,一個慶祝生。生的偉大與死的光榮在此交融,孰優孰劣不容分辨,因為這是不同文化的內涵。單從節日起源的時間而言,端午節比聖誕節早了416年,算是略佔了上風。

二、節日流行程度PK:

聖誕節已經成為世界性的節日,不僅盛行於西方各國,在東方各國也十分流行。端午節卻依然在國門內徘徊,時熱時冷,幾千年來不見其興,只聞其衰,唯餘國人心痛矣。是世人好喜慶,不喜哀痛?還是屈原的魅力比不上聖誕老人?答案值得深究。從流行程度來看,不容置疑,端午節落後聖誕節遠也。

三、節日習俗PK:

端午節的習俗成發散式,如祭祀屈原、曹娥,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掛艾草、菖蒲、榕枝等。而聖誕節的習俗成樹狀式,如聖誕老人、聖誕電影、聖誕大餐、聖誕裝飾等。中國的端午節沿續了中國節日的浪漫式發散,西方的聖誕節承襲了西方節日的品牌式發展。這也是東西方文化內涵的不同,不關乎節日習俗的高下。單就今日的經濟視野和營銷手段來説,自然是聖誕節略勝一籌了。

中國聖誕節 篇二

今天是西方的聖誕節,傳説,聖誕節是西方人最熱鬧最隆重的一個節日,相當於我們中國人的春節。在這一天裏,他們家家户户會擺上一棵聖誕樹,在聖誕樹上掛滿了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禮物。同時,還會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打扮成聖誕老人,挨家挨户地給小朋友們發禮物。聖誕節不僅是西方孩子們的節日,也是男女老少共同狂歡的日子。

現在,聖誕節不遠千里,飄洋過海地來到我們中國,我們東方人也開始熱衷於過聖誕節。

今天晚上,媽媽帶我來到街上,我看見大街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商店裏的物品琳琅滿目、數不勝數,而且物美價廉,人們忙着採購冬令商品。在一家小飾品店裏,媽媽給我買了個聖誕帽子作為聖誕禮物送給我。我歡歡喜喜地戴上聖誕帽,繼續在街上溜達,在一家照相館前,我和媽媽看見了米奇,米妮分別站在大門左右兩邊,擺出不同的姿勢,招徠顧客。大門上還張貼着各種各樣、引人注目的聖誕老人的頭像,千姿百態,變幻無窮,小朋友的眼神常常被大門前的景象所吸引,站在那兒目不轉睛看了好一會兒,才肯跟爸爸媽媽走。

我逛了很久,在爸爸媽媽不停催促下,我才依依不捨地回家。

中國聖誕節 篇三

聖誕節在19世紀由國外傳教士引入中國。近年,聖誕節幾乎巳家喻户曉。人們在自己公寓裏用亮晶晶的金屬小飾片、紙花、紙環、紙燈籠點綴工藝樹,作成極富中國特色的聖誕樹。這時,各商店也不失時機,大做商品促銷策劃,商店店員扮成聖誕老人散發精美小禮品和糖果給客人。 中國人雖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已將聖誕節作為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12月25日這一天,各教會都會分別舉行崇拜儀式。天主教與東正教舉行聖誕彌撒,新教舉行聖誕禮拜,有些教會的慶祝活動從午夜零點就開始。除崇拜儀式外,還演出聖誕劇,表演耶穌降生的故事。 儘管在中國信奉基督教的人為數不多,但仍有一千萬受過洗禮的基督教徒,一到聖誕節,這些教徒即前往教堂同慶耶穌誕辰,基督教堂便門庭若市。午夜時分的禮拜,備受非基督教徒青睞。中國聖誕節

中國聖誕節 篇四

聖誕節很快就要到了,許多大廈、商場以及超市門前都擺放了華麗的聖誕樹,室內也都掛上了充滿聖誕節日氣息的飾品,還有很多聖誕老人的帽子之類的等等。到聖誕臨近的時候,許多商場、超市的員工也都換上了聖誕的服裝,來吸引顧客,到處都是籠罩着濃濃的聖誕氣氛。商家為了賺錢推波助瀾情有可原,可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卻開始對這個“洋節”趨之若鶩,特別是受到越來越多都市青年和白領階層的青睞,成為人們放鬆和快樂的理由。

一項調查顯示,每年過聖誕節的年齡結構為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只有7%,28歲以上的有29%,18歲至25歲的有46%,25歲至28歲的有18%。可以看出,18歲至28歲之間的年輕人是過聖誕節這樣洋節的主力軍,而這一部分人羣多以學生為主。而28歲以上的人羣在過聖誕節的人中位居第二。他們當中的許多人表示,能排名第二是因為有穩定的經濟基礎做後盾,而從職業的環境來看,多為高級白領。

有的人過聖誕節多半是為了趕趕時髦,而這時髦無疑離不開商家的蓄意炒作。至於商家炒作的目的,無非是要製造“低價”“驚喜”,吸引人們去吃、去玩、去住、去娛樂……而對於西方國家真正的聖誕文化卻毫不關心。聖誕節更多成為了一種“聖誕消費”。

作家馮驥才就指出,造成西方節日的“入侵”的原故,一方面與西方較強的經濟與文化大背景有關,這種甜頭在盛唐時代我們中國也嚐到過。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市場把這些外來的充滿新鮮感的節日,當做商機,大力炒作,捧為時尚。

也有人認為,中國社會轉型的現實情況表明,洋節的來臨符合了很多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工作節奏加快,人們特別希望能在過節時放鬆平常繃得太緊的神經、宣泄壓抑太久的情緒。“洋節”恰好在某種程度上迎合了人們的這種需求,也因此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有專家分析,人們對洋節的熱衷並非只有簡單的“崇洋”心理,這裏面有商業運作的“魔力”。發達國家對節日市場的運作相當成熟,在輸出節日商品的同時,也隨之輸出了他們的文化,而這些文化輸出會在我們不自覺之間被同時“消費”。

無獨有偶,中國年輕人不光熱愛聖誕節,對其他國外的洋節也很感興趣,比如國外的。情人節、愚人節、風情節、感恩節、母親節等等,年年十分紅火,而對本國的傳統節日如元宵節、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中秋節甚至是春節等卻反倒漸漸冷淡。這主要是體現在當代中國年輕人的身上。

有人認為過洋節明顯的是崇洋媚外,是去中國化的表現。正因為如此,國家把一些中國的傳統節日作為了國家的法定假日。對此,也有人認為,不就是一個節日嗎?只要大家高興,無可厚非,學習借鑑一些西方的東西有什麼不好?我們的改革開放很多東西不就是學習和借鑑西方的嗎?

【即時通會員如是説】

所有不喜歡聖誕節的朋友一起來策劃一個節日咋樣?現在不過聖誕節的人都是少數派了,不喜歡聖誕老人容易被孤立,不被女朋友待見。——張昂昂

純粹的中國人愛湊熱鬧的思想在做崇。——李鑫

過聖誕的主力軍,正處於比較熱衷社交的年齡,自然比較需要這樣的節日。但其實,這和文化入侵的關係真的不大,我們沒必要上綱上線,有幾個人能説得出愚人節的來歷,又有幾個人知道萬聖節的源頭,還有母親節、父親節的內涵?現在,我們必然地走在了一條文化互融的道路上,我們要以更積極的心態去蕪存菁,吸引其他文化的精華,成長自己文化的壯大。只要被動的,不願意學習和改變的文化,也會懼怕所謂的“文化入侵”。——龍在天

中國人其實並不關心聖誕節的實質,只把他當做一個娛樂的平台。更多時候情人們把它當情人節過而已。所以大家不必恐慌它會對傳統節日構成威脅,茶餘飯後而已!——英縱

洋節總讓人感覺好年輕,又有興奮感,加上商家的商業宣傳包裝整個大街都蠻有聖誕的氣氛的。中國的傳統節日意識讓人覺得過於隆重了,反而有失輕鬆。——貝拉

節日就是跟平日不一樣。人生在世,誰能樣樣如意?平日裏必須隱忍,唯有到了節日,方可縱情狂歡。誰敢説自己不需要節日呢?節日的不同只是因為生長的文化土壤不同,既然作物可以移植,節日為什麼不可呢?聖誕節,不過是打着上帝的幌子,縱情自己的狂歡,挺好。——陳曉龍

其根本還是美國的文化滲透。——王運龍

其實節日的意義關係並不大,我喜歡任何節日,生活壓力已經夠大,這些節日終於讓我們為自己找個藉口去放肆放輕鬆放縱自己。——胡倩

中國人過洋節不代表崇洋媚外,正如中國人過傳統節日並不意味着中國人熱愛傳統文化。有很大一部分國人愛對一些現象上綱上線,看見年輕人過聖誕節過萬聖節就認為這是對國外文化的一種盲目崇拜,其實這是國人對自己文化的一種自卑感引起的偏激看法。每逢過春節媒體都愛報道其他國家是怎麼慶祝春節這個中國節日的,國人看到倍感光榮,相反假如我們也為其他國家的傳統節日大肆慶祝,國內又會出現什麼聲音呢?何不把自己心胸放開,節日不節日的不就圖個開心嘛,何必動不動就上升到愛不愛國的地步,越這麼喊越體現中國人的自卑。——高欣婷

沒辦法,誰讓人家的西元紀年成為了世界通用。聖誕節只是西元紀年的一個衍生品。也就是説,要是中國的農曆世界通用了的話,我們春節也必然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聖誕嘛,知道是耶穌老人家過大壽,有時間就跟着慶祝下,沒時間就該幹嘛幹嘛,就行啦。不過有件事情我覺得有點納悶,大概在一週前,我在長安街沿線就看到路邊樹上被包裹了彩燈了;每年春節,我也沒有看到氣氛來得這麼早。這是商家為之還是政府為之,我不知道。但我覺得,政府總該在春節和聖誕之間做點平衡。老百姓就圖個開心就行啦,沒心思管什麼繼承傳統文化;政府應該主導一下這些事。——馬超

圖一個樂呵就好了啊,反正聖誕又引不起春運,從根本上講還是沒有春節深入骨髓。而且我們過得只是一個形式,不像外國那麼正式吧。現在國外不是也在過中國年嗎,“Happy Chinese New Year”!——Jenny

商業利益!——陳攀

不過就是湊熱鬧而已,怎麼又上綱到“入侵”啊、“崇洋媚外”了呢?對我和我周圍的很多朋友來説,傳統節日是刻在骨子裏的,是從根上把它當做一個特殊的日子對待和重視的,是雷打不動要陪在父母身邊的,不管是春節還是中秋,甚至包括清明,只要有可能,都是與家人團聚的日子;而“洋節”,只不過是朋友們聚餐、玩樂或者購物的一個藉口罷了,性質根本不同;至於商家,更不過是藉機促銷賺錢而已。若真有一天壓歲錢改在聖誕節給了,再來擔心文化的入侵和抗爭吧!——王明

不是我們獨愛“聖誕節”,我們熱愛一切節日,因為我們平時都太累了,太需要找個理由去瘋、去休息、去放肆的快樂。——筆筆的筆

強烈建議所有的外國節日在移植到中國後,改名字:購物節。如果還講節日本身的文化內涵和其文化意義,外國人該笑話我們了。——李展藍

確實是購物節。——祝玉

中國人過聖誕節,一是跟風,西方國家的新年嘛;而是物質上的,商家可以趁機大撈一筆,咱們平常老百姓也可以淘到打折的商品,何樂而不為呢?反正中國人過聖誕沒有多少文化和風俗的意味在裏面,更多的是物質上的,圖個熱。

中國聖誕節 篇五

12月25,是西方的聖誕節,聖誕節是基督教所信奉的救世主耶穌的生日。在國外,信奉基督教的人尊耶穌就如同中國人尊重佛一樣。這位基督教最高的神的生日在中國受到了怎樣的待遇呢?

先來看看繁華的大街吧!

一輛輛車子在大街上奔馳着,街道旁有很多餐館都在熱鬧地慶祝着,餐館裏的工作人員還扮演起了“聖誕老人”。有的戴着聖誕老人的紅色帽子東奔西跑,有的甚至還在嘴上貼起了白鬍子,好不滑稽。商店裏的聖誕樹一棵比一棵茂盛,青翠欲滴,掛滿了花花綠綠,各式各樣的小禮物。甚至有的還還打上了“熬夜族”的標籤,會有誰凌晨不睡在温暖的牀上而出來遊蕩呢?大概只有那些不務正業的從才會吧!在聖誕節晚上,一些商家為了牟利,便看上了既不放假,人們也不用回家看老人的聖誕節。在這個節日裏,商家就會抬高商品價格再打折銷售。看到打折商品的你是否忍不住購買了呢?若知道打折後的商品與原價毫無差異後,你會是什麼反應呢?憤怒,還是惋惜?但多少“洋節”不是這樣呢?

聖誕節,你是否忙於送禮呢?有人説:“聖誕節,同學之間送點小禮物增近友誼嘛!”。但事實,果真如此嗎?來跟我一起看清事實吧。送禮,在某種

意義上是攀比,甲同學送給乙同學一個比較貴重的八音盒,乙同學就認為自己若不回送個貴的禮物就會被人瞧不起。於是,便回贈給甲同學一個做工精緻的鬧鐘。或許甲同學家境富裕,送禮物的錢對他來説不過九牛一毛。但乙同學興許截然不同,父母都是工薪階層,拿的工資僅夠維持生計,乙同學送那麼貴重的禮物,錢是哪兒來的呢?問父母要的,可是工薪階層…。.省下每天的早餐錢,餓一上午的肚子,對身體可不好。正是這種你禮尚往來的攀比心裏,使原本祝福美好的禮物變得骯髒。同學,在你隨意揮霍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過你逐漸年老的父母為了使你過得更好而奔波着。有沒有人願意試着自己動手做禮物送給朋友呢?有沒有想過“千里送鴻毛,禮輕情義重”是什麼意思呢?用來衡量友情的,不是錢,而是心。心意盡到了,朋友會開心的。

可是,還有一個月就期末考試了,做禮物倒不如多背背書,多做做題。至於禮物,擁抱?你想過這個嗎?給朋友 一個温暖的擁抱,這份禮,很輕,但又是重的,一定會使友情的分子結合地更緊密。

送禮物很不環保。政治課剛上的,沒忘吧!現在的許多禮品都是過度包裝。當你拆開禮物時或許會隨手一扔吧。剛剛揚言要保護環境的那個你去哪了?

所以,就算買禮物,千萬別買過度包裝的。

這是“洋節”,再來看看端午節吧!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家一定知道愛國詩人屈原投江的故事吧。但大家比起聖誕節來歡樂度少了很多呢。似乎對於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家的認識範圍除了放幾天假就是怎樣吃喝玩樂吧。那麼請你憑良心問自己一句:“我是中國人嗎?中國傳統節日,你知道多少?

你又真正瞭解多少呢?

“洋節”or“中國節”選擇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