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達嶺長城導遊詞規範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W

八達嶺長城導遊詞規範

八達嶺長城導遊詞規範1

遊客們,我們已經來到了著名的八達嶺長城,您向遠處看,可以發現這裏的長城分為南、北兩峯,蜿蜒于山脊之上,龍騰虎躍、氣象萬千,景色十分壯觀。往下面看是有兩個門洞和U字形的城牆緞怕讞甕城。在甕城牆上內外兩面都有垛口牆,四面拒敵。倘若敵人攻破關門湧入城內,將受到四面守城將圍殲,敵人如落甕中。甕城是長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八達嶺的甕城也不例外。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勢,東低西高,東窄西寬,僅有5000平方米。甕城內無井,水源缺乏,平常駐兵不多,守城部隊駐在西北三裏的岔道城。甕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館”,是供皇帝路過駐蹕或官員停留住宿的。甕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楣題額“北門鎖鑰”,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經講過。城門洞上,古進安裝有巨大的雙扇木門,門內安裝有木頂柱和鎖閂。平時,大門敞開,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戰時城門緊閉,嚴實堅固;一旦發出反擊號令,城門洞又是千軍萬馬發起衝鋒的出口。甕城的東門楣題額為“居庸外填”,修建於明嘉靖十八年。在“居庸外鎮”關城的城台上,原來嵌有一塊石碑,為明朝萬曆年間刻制。從碑文可以看一帶長城,先後經80多年時間才完成。這碑中還記錄着修築長城的時間、長度、主持官和管工頭、燒頭、窯匠頭、泥瓦匠頭和名字,以明確責任。站在城上向下看,我們中以看到來往不斷的車輛和從門洞穿過的遊人。這裏不僅是古代重要的軍事防禦關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從這裏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慶,西北往宣化、張家口,“路從此分,四通八達”。八達嶺也因此得名。

北8樓是八達嶺長城海拔最高的樓,高達888.9米,建築也很有特色。原來還可登上敵樓觀山望景,但目前為了保護文物封了樓門。唐代汪遵的《長城》説到,秦築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雖然萬里連雲際,爭及堯階三尺高從關城城台到南峯的最高處南4樓,城牆長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別是南3樓至南4樓之間,山脊狹窄,山勢陡峭,長城逶迤400多米。城頂最險處,坡度約為70度,幾乎是直上直下。南1樓和南2樓,都沒有修復二層,從南3樓遺存的柱礎看,原來也有鋪房。南峯長城以南4樓地勢最高,海拔803.6米。登樓眺望,長城自西南向東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蒼龍,宏偉壯觀。從南4樓到南7樓,高度逐漸下降。南5樓與南6樓之間在長城的內側距城牆30米的山脊上,聳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貴州省修復長城紀念碑亭”。南6樓是一座鋪房,鋪房建在上層的頂上,面闊三間,硬山頂,紅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瓏。

今天的長城,早已失去軍事價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廣大中外遊客,成為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隨着旅遊業的發展,長城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徵,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遺產,會煥發出新的生機。它不僅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晶,也是古代建築工程的傑出代表。登上八達嶺長城,極目遠望,山巒起伏,雄沉剛勁的北方山勢,盡收眼底。長城因山勢而雄偉,山勢因長城更加險峻。遊客們,現在我們已經開始順勢走下長城。遊客們!踏着這腳下的方磚,扶着牆上的條石,你有沒有感受到古長城留下來的氣息呢。

八達嶺長城導遊詞規範2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小黃。今天由我帶領大家遊覽氣魄雄偉的長城。

長城建在層巒疊障的山嶺中,彎彎曲曲,遠看就像一隻長眠于山脊的蛟龍。它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一共有一萬三重多裏呢。

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修築在北京八達嶺上高大堅固的八達嶺長城,它用無數個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鋪着平整方正的方磚,像極了寬闊的馬路,五六個騎兵並排騎着馬都有可以輕鬆而過,毫不費力。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成排的垛子,在敵人來襲時,能起到射擊用。還有燎望口,可以隨時觀察。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會有一個屯兵的堡壘,也叫烽火台,只要有入侵者,發現的的人可以在上面點火,讓大家警戒起來,快速迎敵。

如果你站在長城上,你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那時科技落後,只能靠着無數的手,無數的肩膀,一步步走上山嶺,再在陡峭的山嶺上建石。可想而知,當時為了建造長城,秦始皇花了多少人力物力。但它代表着中國人民的強大,也代表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長城是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有句俗話説:“不到長城非好漢!”現在就讓我帶領着大家細細遊賞,爬上好漢坡,當一次好漢吧!

八達嶺長城導遊詞規範3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河南油田虹橋旅行社的殷導遊。今天由我來帶着大家遊覽長城。

遊客們請注意了。我們正前方就是長城。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長城全長一萬三千多裏。

遊客們,現在我們站在長城上,那就讓我來給大家講一下長城的結構吧!這一段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八達嶺地勢險峻。可長城卻是高大堅固。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大家看!這座方形的堡壘。打仗時屯兵們可以相互呼應。

站在長城上,踏着腳下的方磚,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不知道大家聽説過孟姜女哭長城這個傳説沒有: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範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孟姜女既着急又擔心。日子一天比一天冷。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為之崩裂,露出範杞梁屍骸,孟姜女於絕望之中投海而死。這個故事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今天我們就參觀到這,請大家把自己的垃圾裝到塑料袋裏,帶走。希望今天成為您美好的回憶。

八達嶺長城導遊詞規範4

尊敬的遊客們,大家好!我是來自卓越旅行團的姜楠。大家可以叫我“小潤”或“姜導”。我很榮幸能夠成為大家的導遊。俗話説—“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今天,我就帶大家去一睹八達嶺長城的真面目。

長城位於北京市,它有一萬三千多公里。本來是為了抵禦敵人的攻擊而建造的,而現在國家的軍力很強,所以長城就成了一處景點。你們看,長城很寬,它能容納5、6匹馬並肩同行,一點兒都不擠。它不僅寬闊,幾千年下來,也毫髮未損,非常的堅固。

請低頭仔細看一看我們腳下踩得磚頭,遊客們,它們平均有兩三千斤重。請你們仔細想想,在一個沒有起重機的年代,它們是怎麼做到的呢?它們靠着無數的人民,靠着一雙雙手一磚一瓦的砌成的。朋友,您一定會感到震驚,畢竟長城是他們的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啊!

遊客們,抬頭看看那巨大的烽火台,它是當年屯兵的堡壘。它們兩兩之間相距100多米,上面的狼煙是士兵們的專屬信號,當時沒有手機這種通訊工具,就靠放狼煙來通知其他士兵。

關於修築長城,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孟姜女哭長城。在故事裏,一個名叫範喜良的男子與孟姜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好景不長,一天,一些官兵抓走了範喜良,説是要讓他去修建長城。孟姜女見丈夫遲遲不歸,就出去打聽他的下落。一個路人告訴着急的孟姜女:“他不幸累死了,被其他人埋在長城下面。”孟姜女難過極了,噙着淚水,一步一步走向長城。她再也忍不住了,嚎啕大哭起來,整整哭了三天三夜,那眼淚把一段長城沖垮了,範喜良的屍骨露了出來。於是,孟姜女背上丈夫的屍骨,回家去了。

關於長城,我大部分已介紹完畢。剩下的時間請大家盡情遊玩,3小時後原地集合,感謝大家的支持。

八達嶺長城導遊詞規範5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來到八達嶺長城。今天由我為大家做導遊,在這裏祝大家玩得開心,玩得高興!

八達嶺長城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一部分,始建於弘治十八年,該地段地勢險峻,又居高臨下,是明代最重要的關隘和北京最重要的屏障。

請各位遊客往遠處看,八達嶺長城蜿蜒於崇山峻嶺之中,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綿延。八達嶺長城位於居庸關外口,有東西兩座關門,東稱“居庸外鎮”西稱“北門鎖鑰”。我們把目光轉到腳下這段長城,東窄西寬,城牆高低不一,平均約高7.5米,頂寬約6米,可容五馬並馳,或十個人並行。該段長城的牆體是採用整齊而巨大的條石建成,有的條石長達2米;重有數百斤。內部填滿了石塊和泥土,牆頂地面鋪滿了方磚,十分平整。牆頂外築有高1.7米的垛子,上有了望口,下有射擊口,內側建有宇牆。城牆每隔一段,就築有一個堡壘式的方形城台。城台有高有低,高的是敵樓,是守望和軍士住的地方。地的叫牆台,高度與城牆差不多,但突出牆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邏和放哨的地方。在制高點上還設有煙墩(dūn),即烽火台,是古代傳遞警訊的設施。

從1995年10月1日起,每週末,八達嶺長城從南到北四烽火台1200米距離內,650多盞彩燈同時亮起燦爛的燈光。到時大家不要錯過這次機會呦!

最後友情提示一下各位:長城有上千年曆史,大家都知道它被列為“文化遺產”,所以請不要在長城上亂扔垃圾,亂塗亂畫。好了,祝大家玩得開心!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