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運城五老峯導遊詞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3W

運城五老峯導遊詞

五老峯風景名勝區,位於山西省永濟縣,以五老峯、古蒲州為中心,包括黃河灘岸,王官峪、龍頭山、雲仙閣等6個景區,總面積300平方公里。五老峯在中條山上,因五峯相倚,形同五位老人而得名。五老峯史稱東華山,歷史上為北方道教名山,海拔1809.3米,奇峯險峻,需攀鏈而上,屬丹霞地貌。山上巖洞幽深,廟宇甚多,雙瀑飛流,昔為旅遊勝地。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運城五老峯導遊詞,方便大家閲讀與鑑賞!

運城五老峯導遊詞1

五老峯海拔1436米,座落在廬山的中心。從正面看,好像五個姿態不一、高低不同的老人端坐在鄱陽湖前。這就應了蘇軾説的“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進了五老峯的山門,走過一條長長的、蜿蜒的石階,就來到一峯。一峯上有一座亭子,從亭子那兒向下望,就會看到一羣濃霧飄來。亭子在霧中若隱若現,十分美麗。從二峯往三峯走,有一塊巨巖叫一線天。一線天巨巖是兩塊巨巖中間的一條很微小的線,故此得名一線天。從三峯往四峯走時,可以看見廬山鬆、刀刃石,廬山鬆年近300歲,但枝葉茂密;刀刃石就像巨大的錐子從地面冒出來一樣。

傳説,以前沒有五老峯,卻有五位經常在湖邊釣魚的老者。一天,五位老人正在釣魚取樂,忽然颳起大風,只見湖中白浪滔天、波濤洶湧。五位老人看着鄱陽湖後面的小村莊都快被淹沒了。五位老人手拉着手,一齊跳入水中,就在他們快要走到湖中心時,一陣白浪把他們捲入湖中。但馬上從湖中升起五座山峯來,它們越升越高,變成了小村莊的一道屏風,鄱陽湖也從此安靜了下來。

五老峯算是在廬山上獨樹一幟,大家不要不慎掉下絕壁。

運城五老峯導遊詞2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地區五台縣,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國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譽中外,有此殊榮,一是,這裏是我國最早建寺的地區之一,而且從古至今,這裏的寺僧在規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記載,這裏是佛教四大菩薩之首文殊菩薩的道場;三是,歷朝歷代,凡信奉佛教的帝王,都特別關注這裏,這裏是我國唯一的青廟和黃廟共生榮的佛教聖地。

五台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一個融自然風光,歷史文物,古建,藝術,佛教文化為一體的旅遊區。五百里道長風風雨雨,依然日出東台。月掛西峯,花放南山,雪霽北巔。兩千年香火斷斷續續,又是晨鐘悠揚,晚罄清澈,香煙繚繞,勝幡翩躚。寫出了五台山的悠久歷史和奇異風光。

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顯通寺,在五台山寺院當中,顯通寺的規模最大,歷史最古和洛陽的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寺廟,是五台山佛教界最為尊崇的領袖寺廟。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鐘樓,這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銅鐘 長鳴鐘,重達9999.5斤。

顯通寺沒有天王殿,只有兩通石碑,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龍虎二碑,此二碑寓意為龍虎把門,不勞駕四大天王。

顯通寺,佔地120畝,殿堂樓舍400多間,正院內中軸線排列七座大殿,依次為:觀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寶殿,無量殿,千缽文殊殿,銅殿和後高殿。

現在我們來到了觀音殿,殿內供奉着三尊菩薩。中間為觀音菩薩,兩邊分別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所以又叫 三大士殿。由於兩側擺滿了經書,故也稱藏經殿。

觀音殿外邊一左一右兩座碑亭。裏面各有一碑,一通有字,刻着《《御製顯通寺碑文》》,一通無字,無字碑。這通無字碑是康熙皇帝立下的,似乎在讚美顯通寺的雄偉,壯麗和佛教的博大精深,難以用文字表達。

運城五老峯導遊詞3

參觀完了觀音殿,我們就來到了,大文殊殿,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寺廟中大都建有文殊殿,而這座文殊殿卻加了個 大字,這個大字有四層含義:顯通寺是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是五台山寺院中建築面積最大之一,是五台山保存最完整之一,是供奉文殊菩薩最多的文殊殿,由於在這裏可以同時拜到五方文殊,當地人稱其為方便朝台。

好,現在我們去全寺的中心,顯通寺的重要建築,大雄寶殿,它是五台山殿宇之最,重頂飛檐,巍峨寬大,佔地一畝二分,裏面供奉橫三世佛。中間為婆娑世界的釋迦牟尼,左側為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側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大雄寶殿即釋迦牟尼的尊稱,寓意像大勇士一樣,英勇無畏,無畏一切,殿堂採用108根木柱支撐整個大殿,進到大殿感到十分寬敞,此殿,是五台山最大的大雄寶殿,也是寺裏舉辦盛大佛事活動的場所

這是顯通寺的第一大特色---------全木結構

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座白色全磚建築是無樑〔量〕殿,由於它全部用磚壘砌而成。沒有用樑柱,所以叫無樑殿,又因為它代表的是佛法的無量,所以我們稱之為無量殿,從外觀看,似歐洲建築,並且塗成了白色,白色在西方代表純潔,在這裏象徵佛教的無限光明。整個大殿從外看是7間,實際為3間,外觀2層,內為1層。殿內中間供奉佛祖的抱身像盧舍納佛,體現修成正果而得到佛境的光明智慧。

無樑殿又叫七處九會殿,取釋迦牟尼曾在7處講經9次之意,所以外觀7間,這座大殿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有近400年的歷史了。此殿沒有樑柱支撐,殿頂的重量由四周厚重的牆體支撐

這是顯通寺的第二大特色---------全磚結構

建築穿過供奉有千缽,千手,千釋迦的千缽文殊殿,我們就來到了銅殿。

此殿是我國僅有的三座銅殿之一,小巧精緻,殿內中這尊銅鑄的文殊坐獅像,造型美麗,四壁上的銅鑄小佛琳琅滿目,有萬尊之多,故也有人稱之為萬佛殿,此殿是明萬曆年間,妙峯祖師化緣十萬斤銅所造,民間此殿也是顯通寺的第三大特色--------------全銅結構建築

現在是自由活動的時間了,大家可以嚐嚐原平的鍋魁,莜麪窩窩,高粱面魚魚,還有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得台蘑,可以看看在民間流傳了300年,具有山西黃土文化特色的剪紙,也看看形制美觀的澄泥硯。

夜色將至,我們也踏上了返程的大巴,今天我們遊覽了五台山青廟之首---顯通寺,看到了全木,全磚,全銅不同時代,不同建築風格的寺院,有人説五台山是一部佛國寺,百座藝術宮 ,我覺得很貼切,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樣的感覺?

所流傳 顯通,顯通,十萬斤銅 ,就是由此而來。

運城五老峯導遊詞4

五老峯風景名勝區,位於山西省永濟縣,以五老峯、古蒲州為中心,包括黃河灘岸,王官峪、龍頭山、雲仙閣等6個景區,總面積300平方公里。五老峯在中條山上,因五峯相倚,形同五位老人而得名。五老峯史稱東華山,歷史上為北方道教名山,海拔1809.3米,奇峯險峻,需攀鏈而上,屬丹霞地貌。山上巖洞幽深,廟宇甚多,雙瀑飛流,昔為旅遊勝地。

黃河灘岸有約6700公頃綠色林海,自然風光獨具特色。湮沒一千多年的古蒲津橋畔的4尊鐵牛和4尊鐵人已於1988年8月重現於世。鐵牛各重3萬公斤,鐵人各重2噸,鐵人代表維吾爾、蒙古、藏、漢上個民族、象徵民族團結,蒲津橋是我國古代最長的大橋,也是黃河上最早的大橋,公元724年,唐玄宗李隆基降旨,在今永濟縣境內將原有的竹索浮橋改為鐵索鏈浮橋,並鑄4尊大鐵牛和4尊大鐵人,分置黃河兩岸。後因洪水氾濫,黃河改道,橋毀船腐,鐵牛和鐵人卻抵擋了洪水衝擊等災難。不鏽不腐,光潔完整。

《虞鄉縣誌》記載:“王官峪,地名。在王官古城之側,因以為名。”

《虞鄉縣誌》載:王官谷有十大奇景:“天柱擎天、東瀑飛瀉、石巖噴雪、奇石珠簾、百二盤旋、明鏡映天、休休古亭、貽溪映綠、點石成金、恐龍化石”。登上西瀑巔頂可探幽深莫測,捕捉迷離的地下迷宮大世界----黃沙溶巖洞羣。景區內的奇峯怪石千姿百態:“石佛坐嶺、金龜望月、雙人施禮、雄獅觀瀑、石抱翠柏、人面石侶、關公刀痕……”

它為歷代遊人所矚目,主要還因為唐末著名詩人、詩論家司空圖曾隱居於此,才使王官谷地以人傳,名震河東,吸引着各方遊客。《虞鄉縣誌》記載,谷傍有其先人別墅一座,依山傍水,泉石林亭,綠樹合圍,風景獨秀。當我們按照志書上的記載,尋找它的遺存時,卻早已湮沒在歷史的變遷之中而沓無蹤跡了。入谷有一石徑小道,盤山而進,曲折迴環,似有“曲徑通幽”之感。谷內有天柱峯、東西瀑布、貽溪清流、奇峯珠簾、明鏡映天、百二盤山、休休亭、三詔堂等自然勝景和古建遺存。

運城五老峯導遊詞5

五老峯風景秀麗宜人,生態環境優美,動植物種類繁多。奇特的喀斯特地質地貌造就了許多罕見奇觀,具有雄、險、奇、秀、仙之特點。《水經注》稱:“奇峯霞舉,孤標秀出,罩絡羣峯之表,翠柏蔭峯,清泉灌頂”。山中有9泉、12洞、362擎,盛時曾有64觀庵廟宇,嶙峋翠巍,秀甲三晉。目前,景區內配套設施完善,有可容納百餘人住宿、餐飲、會議的三星級賓館——雲峯閣;有驚險刺激的滑道、滑索和鐵索天橋;有輕鬆便捷的登山觀光索道;有集消暑納涼、餐飲娛樂於一體的秀麗景點“北方水鄉”——錦繡谷.

五老峯由玉柱峯、東錦屏峯、西錦屏峯、棋盤山和太乙峯組成,高海拔1993.8米。主峯玉柱峯又名雲峯、靈峯,恰似一根立地的玉柱直插雲霄,又如亭亭玉立的天官玉女下凡,在全國的名山大川中,玉柱峯絕無僅有,稱為天下奇峯。其它四峯羅列四隅,遠望猶如五位彬彬有禮的老人,列座廳堂,侃侃而談,故稱“五老峯”。這裏層層峯巒,森森古木,各種生物覆蓋着整個山野。花紅草綠,山光水色,風光旖旎非凡,故有“北有五台觀廟宇,南在五老看風光”之説。

主峯玉柱峯,石壁如削,形同玉柱,直插雲霄,又名“雲峯”、“靈峯”,遊人需攀鏈而上。峯頂上有3000平方米的坦地,北高南抵,有七大人文景點:南天門、靈宮廟、菩薩殿、秀士殿、千子堂、祖師廟等建築遺址。

以玉柱峯為中心,左有東錦屏峯,峯腰建藥師洞;右有西錦屏峯,峯下有雷公洞;北為太乙峯,有五老殿、玉皇殿;南為棋盤峯。還有五指峯、筆架峯等大小山峯31座,或作仙女弄姿,或像猿猴仰視,或如椽筆聳天,或若筆架橫列,珠輝玉映,惟妙惟肖,共佔地有50平方公里。

其間寺廟觀宮分佈其間有64座,洞穴有12個,源泉有9處。仙人洞、雷公洞、水源洞、留有馬蹄印的張果老洞等洞穴深造幽靜,形狀各異,對地質學、成因學、氣象學、水文學、生物學等分支學科和考古學都很有研究價值。泉水清純甘甜,川流不息。有明眼泉、瑪瑙泉、芙蓉泉等,又有神奇的一碗泉,只有一碗大小,卻舀之不盡,湧而不溢。這裏的山奇水秀,無處不綠,還有松濤、雲海、奇石、怪崖、鬆翠、流泉、飛瀑等景觀,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自然風光,遊人到此,恰似在神奇的圖畫之中。

山上的古建築遺址中,有南北朝的石雕佛像,有唐代的細繩紋磚,宋代的方形花磚,明代的彩塑人像,以及大量的碑竭石刻,説明古代五峯山早為遊客的留連忘返之所,更是佛道之士修煉、禪坐、棲居之地。

龍頭山有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還有唐代柳宗元的故里,均較聞名。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目,更上一層樓”。鸛雀樓是我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其故址位於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黃河岸畔,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

鸛雀樓始建於北周(公元557--580),廢毀於元初。由北周大將軍宇文護鎮河外之地,築為層樓。由於樓體壯觀,結氣勢宏偉,風景秀麗,唐人留詩者甚多。“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即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登樓賞景留下得千古絕唱,流傳於海內外。該樓歷唐經宋,元初(公元1272年)毀於戰火。

1997年12月,鸛雀樓復建工程在黃河岸畔破土動工,該工程歷經幾年建設,於202年9月26日主樓竣工,對遊人開放,新建鸛雀樓系仿唐形制,四檐三層,總高73.9米,總建築面積33206平方米。充分體現了唐代風韻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意境。

鸛雀樓景區位於永濟市西南20公里處,景區規劃面積3300畝,現有面積1640畝,景區內以鸛雀樓為中心,四周以古典園林式分佈,形成“四區十二點”的空間結構,式一個國家級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