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對聯的禁忌有哪些?精彩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5W

對聯的禁忌有哪些?精彩多篇

對聯禁忌 篇一

在對聯的創作或賞析中,比較常見有以下幾種重要的禁忌需要留意:

1、忌上重下輕

對聯忌上聯氣盛,下聯勢弱。造成頭重腳輕、虎頭蛇尾的毛病。 例如:氣凌衡嶽三千丈

心託離騷廿五篇。

下聯就顯得弱了許多。

又如:萬仞驚峯承日月;

一株柔柳伴花枝。

前句高唱,後句低吟,應當避免。

2、忌亂腳

無論短聯還是長聯,上聯最後一字必須是仄聲,下聯最後一字必須是平聲。 例如:星垂平野闊(平平平仄仄),

月湧大江流(仄仄仄平平)。

一般不能上聯平聲收尾,下聯仄聲收尾。聯尾最後一個字若出現平聲對平聲或仄聲對仄聲,均為亂腳。是對聯大忌。

例如:黨恩比海深;

人心向陽紅。

其中的深、紅同為平聲,犯了亂腳的禁忌。

(幻注:對聯的韻腳上仄下平,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少數對聯反其道而行之,韻腳採用上平下仄,這是因為上下聯在表意上前後呈現順序的需要,以及遣詞用字的限制而採用的一種變通方式。由於這樣的情形在對聯中極少出現,這裏不再細説。所以真正的亂腳應是同平同仄。)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三平尾:指的是下聯末尾三個字,連續用三個平聲字,也叫三平調。所以,在應用“一三五不論的定理時,要注意,有這種情況產生時,就不能一三五不論了,而是要論了 ”。

例如:一年春作首(仄平平仄仄),

萬事公為先(仄仄平平平)。

還有的聯家也忌上聯末三仄尾,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儘管詩律中沒有提到,但同三平尾一樣(特別是音調也一樣)讀起來很單調,還是應當避免才好。

例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將“能”改為“可”就成了三仄尾。但“可”是三聲,有時還可通融。(參加比賽當中,最好連此能避免則能避免)

(幻注:這一規矩通常只是針對短聯創作的限制。韻律的本質是為了滿足聽覺上的審美需要,對於五言七言的對聯,若後三字均為平聲,在斷句時不外乎以下幾種情形:??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前兩種的語頓均以平聲收尾,違背了聽覺上的審美觀;後一種情形若按照意節説,還是抱着寬容的態度,偶有所見的,尤其在長聯的創作中。只是連續三字平聲,讀起來依然讓人感覺語調平淡,缺少變化,所以能避免當儘量避免。至於三仄尾,個人認為除了三種同聲調的需要避免以外,其餘的可以完全不必顧忌。因為仄聲韻還有三調的變化,在聽覺上不會產生單調的感覺,而三同聲不僅在聽覺上感覺單調,比如連續的三去聲,語調生硬,讀來拗口,所以應該儘量避免。出現三同聲仄韻的概率比較小,所以不必有太多的顧忌。)

4、忌孤平和孤仄

孤平句只出現在句腳是平聲字的下聯裏。同理,孤仄句也只出現在句腳是仄聲字的上聯中。

關於何謂孤平、孤仄以及忌孤仄在聯界一直有爭論,下面引用一些老師的話,我覺得足以將本題搞清楚了:關於“孤平”,目前大多數都贊成王力教授的定義:除句腳是平聲字外,句子中只有一個平聲字的,屬於孤平。王力《詩詞格律》: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一字必須用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字,就是犯了孤平。因為除了韻腳之外,只剩一個平聲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擴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聲,也叫犯孤平。(大蒙)

關於“孤仄”一説,是由“孤平”的概念類推出來的,忌孤平和忌孤仄應該是為了使得對聯聲律和諧,孤平的句子,會造成音韻不順,當然要儘量避免(犯孤平為詩家大忌)。孤仄的句子,因為仄聲還有上去入幾音,尚不顯呆板。所以可以通融.(蘇三)

簡單明瞭地記着以下的這三種情況:五言七言律句犯孤平,只有三種情況: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陽光在線)

孤平是詩律的專有名詞。但在聯律中,為了提倡音節交替和音律和諧,在提倡馬蹄韻的論述中,借用了這一名詞並衍生了相對於孤平的“孤仄”的説法。但往往會和詩律混淆而造成不少誤區。在聯律中確實可以放寬要求,只要音節交替,可以不避所謂的孤平孤仄之説。但要做古體的律詩或律絕,則應遵守詩律。在比賽中,因要區分優劣,當然在聯意第一的前提下,符合馬蹄韻的得分會更高。故弄明白詩律中孤平的規定還是必要的。

例如:業流不住勿貪境;命運相同勿恨人。

這裏上下聯中的“勿”即不具備特別的強調作用,也不具備不可替代*(可以用“莫”取而代之),那麼就屬於犯了“同位重字”的禁忌了。

但有兩種“同位重字”的情形是例外的,要注意區別對待:一是個別多少帶有襯字性質的虛詞,可以重複。這可視為駢句格式在對聯中產生的影響而流傳下來的一種表現手法。明代學者薛暄,山西河津人,學宗程頤、朱熹,死諡文清。其故里薛文清公祠有聯雲:開絕學於胡叔心、陳公甫、王陽明之前,享祀方堪從廟廡;集大成於西河氏、太史公、文中子之後,誕靈應不愧河津。

二是個別需要特別加以強調的實詞,也可以重複。湖南嶽陽樓就有這樣一副: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

這副對聯重複了“天下”二字,不但不使人有重複之感,而且充分顯示了岳陽樓的非凡氣勢。這種情形應視為一種積極的修辭,但不是可以隨便採用的。

5、忌異位重字

所謂“異位重字”,也就是不規則的異位重字,即同一字出現在上下聯的不同位置。

例如:玉女飄飄如天降,

珠花滾滾似玉傾。

此聯上聯第一字、下聯第六字同為“玉”字,屬於異位重字,犯忌。

這裏要注意犯忌的“異位重字”有別於一種特殊的對聯表現格式——換位格: 例如:本無月缺月圓,它隨順你;雖有花開花落,你任由它。

聯中的“它”與“你”,就是異位互重,屬於同字換位。

又如: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這是林森先生挽孫中山先生的聯,“一人”與“千古”是屬於同詞換位。這種類型的換位重字是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不屬於犯忌的類型。

6、忌合掌

所謂合掌是指聯中部分詞語或整個上下聯表達同一個意思,即:是同義相對,又稱雷同。所謂忌同義相對,指上下聯相對的語句,其意思應儘量避免雷同。 部分詞語合掌者,如:“旭日”對“朝陽”、“史冊”對“汗青”“遠”對“遙”“夜久”對“更深”等等??

上下聯合掌者,如:“神州千古秀”對“赤縣萬年春”、“青波永泄”對“碧水長流”等,表達的均為同種意思,屬於合掌。

合掌,是一個形象的説法,上下聯詞語同義、句意相近,語意表達上沒什麼區別,就好象左掌和右掌的形狀一樣,毫無變化。其所以忌“合掌”是因為對聯一般都很短小,要求每個詞語都要表達不同的、豐富的內容,內容如果合掌,就會顯得字乏意寡。

當然,出現個別非中心詞語(尤其是虛詞)的相似或雷同,若在聯中比重很小,對錶達的意境並無傷損的,而採用一些含義相近的詞語相對,也未嘗不可。

7、忌上下聯無關

指上下聯意思不統一。即:格調不同,上下無關聯。

例如:春風得意,

寒露浸心。

前言不搭後語,就象兩個人在各自表達不同的心境或感受。

所謂對而不聯:上下聯或上下聯各分句之間,所述事物互不相關,缺乏必然的聯繫,貌合而神離,各自孤立存在,或關聯性不強,難以表達完整的主題,構不成一個統一的意境,造成聯意脱節,也叫“隔”。比如:囊無半卷書,心中羞澀;軍備幾顆彈,國內安寧。這就犯了上下聯意隔的大忌。

8、忌失替,失對

撰寫對聯時注意平仄相對,在同一句中,音步平仄必須交替使用,切忌失替。 例如:韜略終須建新國;

奮起還要讀良書。

聯中的“起”對“略”為仄對仄,失對(上下相同聯位置)。起與要為二四位字同仄,失替(同一句中)了。

注意:

1、一三五不論的原則,是要在迴避上面的忌禁的基礎上應用的。

2、在參加比賽當中,最好是儘量做到全論,這對自己有好處 :

(幻注:關於什麼叫“失對”這裏表達的只是在音律上失對的一種情況,並不是“失對”的全部含義。“失對”主要是指對聯的上下同位關係未能遵循對聯的規則而造成的不對應。失對應包含韻律、對仗等關係。總之,對於現在的對聯評價,大家不要將“失對”看成僅僅是韻律上的不對應,或者是詞性上的不對應。它的含義已經有了很大的擴展。)

對聯禁忌 篇二

對聯的基本格律,除了六要素之外,還有幾個比較重要的禁忌,在現行的《聯律通則》裏提到三種:

(1)忌合掌【即同義相對】。

(2)忌不規則重字【即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

(3)仄收句儘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稿的《聯律通則》裏取消了關於孤平孤仄的禁忌,其原因是古人並沒有確切的給出過孤平孤仄的定義,目前在學術上,這兩者的定義還都有着相當大的爭論,所以,除了詩鐘對此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外,我們對聯初級班對此亦根據《聯律通則》進行放寬,不再對此作出硬性要求。

除了《聯律通則》通則中提到的三種禁忌外,還有兩點是需要各位學員多加註意的,即忌聯意隔閡;忌同聲收尾。現分別簡述如下:

1、忌合掌【即:忌同義相對】

同義相對,通常又稱為合掌。所謂忌同義相對,指上下聯相對的語句,其意思應儘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對“朝陽”、“史冊”對“汗青”、“神州千古秀”對“赤縣萬年春”等,就屬合掌。當然,出現個別非中心詞語(尤其是虛詞)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聯中比重很小,無傷大雅。一些含義相近的語句相對,也未嘗不可。如:

心色皆空成正道;

根塵俱徹證圓通;

此聯上下聯聯義頗為接近,但終究不是同義。

2、忌聯意隔閡

除去無情對外,對聯禁忌上下聯各言其事,只對不聯。對聯中所謂的隔,或者説隔閡是指在意境之中的景或是情在特定時間裏不能相互存在或相互融合從而達不到和諧的情況。即:在意境之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景物不可能同時在意境中出現而我們卻把它寫在一起了,這就是隔了,比如上句明明寫的“明月照西樓”而下面就寫“菊花欺細雨”。這樣月月和雨不可能同時存在的情況出現在詩詞對聯之中就造成“景隔”了,(當然特別的氣候除外)。或者情感方面上句還寫的心花怒發下句就寫憂愁滿面那麼就造成“意隔”(情隔)。

至於“隔”大致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寫景的意境的“隔”與“不隔”;二是寫意或借景寫意的意境的“隔”與“不隔”。下面分別簡述:

一、寫景意境的“隔”與“不隔”

根據上面的定義,就是兩種或多種景物能相互依存的或在某特定時間能夠同時存在的就是不隔,如:

出句:靜水橫舟憑柳釣。

對句;微風斜月任鬆簪。

上聯的意境是無人的孤舟系在柳樹下,靜靜地躺在水面上,很清雅的一幅畫面。下聯是清風輕撫着月下的松樹,把這兩幅畫融合,就是:天上掛着一輪明月,月下的鬆柳在微風中輕搖,而柳絲垂落到小舟上,小舟下的水面波光粼粼,相互依存統一構成了一副淡雅的畫面。這就不隔了。

再如:

秋月雲端見,

春花風裏拾。

這副聯為純景聯,我們先分析意境,天上的秋月在雲端忽隱忽現。而下聯則是在春天的花園裏摘花。因為沒有一個同一地點的信息,無法體現是同一地點春去秋來的變化,少了這一層關聯,我們再來細看,春花和秋月是不能同時存在的,難以融合在一起,這就是隔景了。

再如:

出句;清荷聽雨碧波醉。

對句;楓葉吻霜霞嶺羞。

問題同上,在這副對聯中秋霜與夏天的清荷碧波難以相互依存,缺少關聯,亦是隔閡。

二、寫意或借景寫意的意境的“隔”與“不隔”

隔意就是後面內容的情(志向、品格)和前面的不一樣。如果是對聯,那麼上下聯所表達的情(志向、品格)不一樣,就不能完美地表達作者的意圖,那就是隔意。如:

分一縷春光入户;

帶三分蕭瑟回家。

上聯的意思是,希望春天帶來好運氣給家裏增添和煦的氣氛,而下聯呢?帶回來的是失望,頹唐,所以上下聯的情感不一致,這樣就是隔意了。再如;

春風得意,

寒露浸心。

上聯是喜氣洋洋,而下聯卻是悲悲慼慼,這種情況就是隔意,因為上下聯的氣氛不能融洽。

綜上所述,至於“隔”與“不隔”必須也是要從全聯來看的,不管是情還是景,都必須有一個關聯點,一脈相承,才能不隔。

3、忌不規則重字【即:忌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

對聯中允許出現疊字或重字,疊字與重字是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只是在重疊時要注意上下聯相一致。如“世事紛紛”對“紅塵滾滾”,其中,“紛紛”對“滾滾”,就是疊字相對;又如: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槃岸。

見因如見果,果苦莫如地獄人。

其中,“修”對“見”、“是”對“如”、“心”對“果”,都屬於重字相對。但對聯中應儘量避免不規則重字,也就是“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所謂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個字在上下聯同一個位置相對,如“法界”對“世界”、“成道”對“成魔”。不過,有些虛詞的同位重字是允許的,如:

漏網之魚,世間時有;

脱天之鳥,宇內尚無。

諸佛洞觀實相而無住;

眾生遊戲虛空而不知。

所謂異位重字,就是同一個字出現在上下聯不同的位置。如:

業流不住勿貪境;

命運相同莫恨人。

若將下聯的“莫”改為“不”,就與上聯的“不”異位重字。

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是對聯的大忌。不過,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異位互重”格式是允許的,如:

本無月缺月圓,它隨順你;

雖有花開花落,你任由它。

聯中的“它”對“你”,就是異位互重。又如:

萬法一心,空不異色;

一心萬法,色即是空。

聯中的“一”與“萬”、“心”與“法”、“空”與“色”,便是異位互重。又如: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林森挽孫中山先生聯)

聯中的四個字都是“異位互重”。

4、仄收句儘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所謂忌三平尾或三仄尾,指的`是在一個句子的最末三個字,應儘可能避免都是平聲或都是仄聲。如“緣深因厚坐蓮台”,若將“坐”改為“登”,就變成了三平尾。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將“能”改為“可”就變成了三仄尾。兩者都由於音律單調而缺乏美感,但是,要注意的是其中,因為古人詩句中,三仄尾的情況亦不算少見,因此《聯律通則》裏對三仄尾的要求是儘量避免,在避無可避,影響聯意的情況下,才能採用“不因律害意”的做法而使用。

5、忌同聲收尾

這是就上聯聯腳與下聯聯腳之間的關係而言。準確一點説,此規則也有兩點要求:

(1)一副對聯不管長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聯仄聲收尾,即上聯最後一個字(聯腳)應當是仄聲;下聯則要求平聲收尾。一般不能上聯平聲收尾,下聯仄聲收尾。

(2)上下聯不能同聲收尾,即上下聯聯腳不能同是仄聲或同是平聲。當然,也有少量對聯是上平下仄收尾的,如:

捧着一顆心來。

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撰)。

惟楚有才;

於斯為盛。

但是,這種情況應以特例視之。至於上下聯同聲收尾,則是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