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許昌風景導遊詞600字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9W

許昌風景導遊詞600字

許昌風景導遊詞600字1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灞陵橋景區。

景區是以三國勝蹟灞陵橋為依託,自1990年以來分期復建的文物旅遊景區,位於城西八里處,為三國名將關羽辭曹歸劉挑袍處。景區由灞陵橋、關帝廟兩大部分組成,共有六個景點:門闕、照壁、青梅園、灞陵橋、關帝廟和桃園。關帝廟為清代建築,其他均為仿漢建築,整個景區是以集橋、廟、園為一體的園林建築。

這是景區的大門--門闕。闕上浮雕着上古神話傳説人物伏羲和女蝸;兩邊是門吏,他們身體微躬,面部表情恭謹,手裏拿着歡迎貴賓的飾物迎接大家的到來!前面是令人肅然起敬的照壁,上面浮雕着《漢關帝神遊之圖》,描繪的是關羽神遊許昌的情景。

青梅園是根據“青梅煮酒論英雄”這個故事闢建的紀念性建築。相傳,曹操的夫人卞氏來到許昌後,每逢春來夏初,就想起家鄉的青梅。當時,兵荒馬亂,卞氏吃不到青梅,唉聲歎氣。曹操就派人從鄉下移來梅樹,種在丞相府'附近的九曲河畔。每到成熟季節,果實累累,香溢滿城,卞氏吃到青梅以後,眉開眼笑。有一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南陽,走到半道,將士們渴得走不動了,忽然,曹操心生一計,用鞭虛指説:“前面有片梅林!”,一傳十,十傳百,將士聞之,口皆生津。霎時,人人渾身是勁,個個如虎添翼,一鼓作氣,攻下南陽。曹操班師回到許昌後,為紀念這次勝利,精選青梅,華南地區,釀造美酒,犒賞三軍,並在梅林裏建造一座亭子,全用梅木雕刻,曹操親書匾額“青梅亭”,還把“望梅止渴”四個大字寫在影壁牆上。

從此,這個故事便流傳開來。青梅亭成了引人注目的地方。曹操每到穎陽軍營,總是要到這裏把酒暢懷,賦詩抒情。並且把它作為軍營的接待賓朋最高禮遇的地方。“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後人有詩讚曰:“綠滿園林春已終,二人對坐論英雄。玉盤堆積青梅滿,金簞飄香煮酒濃”。

説話間,我們來到了“活”字門前。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風雲激盪,英雄輩出的時代。鼎立於這個時代的魏、蜀、吳三國都有一批智勇雙全的文臣武將。特別是曹魏集團,更是被人們譽為“謀臣如雨、猛將如雲”。憑藉這些人才的聰明才智和孜孜以求的拼搏精神,創造出了輝煌的歷史業績和燦爛的三國文化。這個“活”門便是其中的一個小插曲。有一次,丞相府新建一座花園落成了,曹操巡視後,沒有提出什麼意見,只是臨走的時候,執筆在園門上寫了一個“活”字。眾人們不解其意。曹操的主簿楊修非常聰明,説:“門裏添活,意為,闊',丞相是嫌門太闊”。於是工匠再築圍牆,改造停當,又請曹操視之,曹操大喜,問:“誰知我意”?左右答曰:“楊修也”。

前面就是灞陵橋了,千古流傳的關羽灞陵挑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灞陵橋距許昌市八里處,又名8裏橋。為什麼叫“漏陵橋”呢?這裏有兩個原因:一是大概與《三國志評話》的作者有意借名橋、寫名事、為名人歌功頌德有關,把關羽挑袍的地方寫成西安灞陵橋了,二是“八里”和“灞陵”諧音,以訛傳訛,沿以為習。無論是“八里橋”或是“灞陵橋”,由於這處遺址的歷史影響,不失為許昌的一處名勝古蹟。

關羽在許昌辭曹歸劉並非虛構,歷史上確有其事。據《三國志.蜀書·關羽傳》記載:“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及羽殺額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三國演義》中説,曹操不但不準部下殺關公,而且還親自率領部將趕到灞陵橋頭給關羽贈袍送金,為其餞行。而關羽恐其有詐,便立馬於橋上,用刀尖挑錦袍披掛身上,並勒刀回頭稱謝日:“蒙丞相賜袍,導日更得相會。”遂下橋往北,順官道而去。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劉聯合,火燒赤壁,曹操83萬人馬,一敗塗地,最後只帶十數騎落荒而逃,恰逢關羽伏兵華容道,為報昔日之恩,放了曹操一條生路。因此關公辭曹的故事,既表現了關公的“忠義”之情,同時也突出了曹操愛才之心,以致千百年來傳為美談。後人於溺陵橋畔修建了關帝廟,以作紀念。

此橋的始建年代無考,據1991年對原橋遺址的挖掘清理,橋基為元代構件,上部為明、清建築。原橋青石灰磚結構,三孔,通長17米,高2.88米。橋上遺留構件有石雕欄板、戲水龍頭、望橋、石獅、石猴等,都存放在關帝廟內。橋北為明末總兵左良玉潑墨手書“漢關帝挑袍處”的巨型石碑。橋南是《關王辭曹操之圖》碑。

1990年重新修建了這座仿漢觀賞橋。橋長121米,單拱雙柱,柱承櫨鬥,支頂拱體。青石欄板上浮雕仿漢畫像,內容有歷史典故、神話傳説,大多是反映漢代農桑狩獵、民俗天像等現實生活。質樸生動,令人退想。東閲台的正中入口處,立有青石堆雕的“關公勒馬挺風”巨像,通高9米,高大偉岸,給人以凌空立馬,虎視中原之勢;西月台南北對峙,高5.2米的青石子母煙,代表着帝王之儀。

下面我們參觀關帝廟。

關帝廟是為紀念關羽灞陵橋挑袍而建的,是全國與關羽蹤跡有關的八大關廟之一,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帝廟建於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這裏也曾是岳飛“穎昌大捷”的古戰場。關帝廟三進院落,南北相連,次第增高。九殿一閣,古樸典雅,保存完整。內設塑像栩栩如生;匾額楹聯含意深邃,書法精湛;長廊壁畫,展現了關羽“忠不顧死,義不負心”的生平事蹟。廟中碑褐薈萃,內涵深厚。更具特色的是:天下關廟都貶曹,這裏關帝奉曹操。把關羽和曹操聯繫在一起加以歌頌,形成了獨有的文化現象。

許昌風景導遊詞600字2

關羽在許昌辭曹歸劉並非虛構,歷史上確有其事。據《三國志.蜀書?關羽傳》記載:“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及羽殺額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三國演義》中説,曹操不但不準部下殺關公,而且還親自率領部將趕到灞陵橋頭給關羽贈袍送金,為其餞行。而關羽恐其有詐,便立馬於橋上,用刀尖挑錦袍披掛身上,並勒刀回頭稱謝日:“蒙丞相賜袍,導日更得相會。”遂下橋往北,順官道而去。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劉聯合,火燒赤壁,曹操83萬人馬,一敗塗地,最後只帶十數騎落荒而逃,恰逢關羽伏兵華容道,為報昔日之恩,放了曹操一條生路。因此關公辭曹的故事,既表現了關公的“忠義”之情,同時也突出了曹操愛才之心,以致千百年來傳為美談。後人於溺陵橋畔修建了關帝廟,以作紀念。

此橋的始建年代無考,據1991年對原橋遺址的挖掘清理,橋基為元代構件,上部為明、清建築。原橋青石灰磚結構,三孔,通長17米,高2.88米。橋上遺留構件有石雕欄板、戲水龍頭、望橋、石獅、石猴等,都存放在關帝廟內。橋北為明末總兵左良玉潑墨手書“漢關帝挑袍處”的巨型石碑。橋南是《關王辭曹操之圖》碑。

1990年重新修建了這座仿漢觀賞橋。橋長121米,單拱雙柱,柱承櫨鬥,支頂拱體。青石欄板上浮雕仿漢畫像,內容有歷史典故、神話傳説,大多是反映漢代農桑狩獵、民俗天像等現實生活。質樸生動,令人退想。東閲台的正中入口處,立有青石堆雕的“關公勒馬挺風”巨像,通高9米,高大偉岸,給人以凌空立馬,虎視中原之勢;西月台南北對峙,高5.2米的青石子母煙,代表着帝王之儀。

下面我們參觀關帝廟。

關帝廟是為紀念關羽灞陵橋挑袍而建的,是全國與關羽蹤跡有關的八大關廟之一,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帝廟建於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這裏也曾是岳飛“穎昌大捷”的古戰場。關帝廟三進院落,南北相連,次第增高。九殿一閣,古樸典雅,保存完整。內設塑像栩栩如生;匾額楹聯含意深邃,書法精湛;長廊壁畫,展現了關羽“忠不顧死,義不負心”的生平事蹟。廟中碑褐薈萃,內涵深厚。更具特色的是:天下關廟都貶曹,這裏關帝奉曹操。把關羽和曹操聯繫在一起加以歌頌,形成了獨有的文化現象。

廟前原有一座花戲樓,每年春秋大祭,關公廟會都要上演關公戲,鑼鼓喧天,歌聲動地。花戲樓毀於日本侵華戰火。

廟前的御河橋,是帝王殿宇的象徵。兩邊欄板的望柱上雕刻着石獅、石猴等。山門前這兩匹馬,都是關羽的坐騎,一匹叫白兔馬,為關羽降曹前所用;一匹叫赤兔馬,為關羽在許都時曹操所贈。

關帝廟的第一道門叫山門。山門面闊五間,進深三間,上方書金色“關帝廟”三字。門內側有兩尊塑像,右為關羽謀士馬良,左為武將廖化。山門東側牆上嵌有清同治十年的“移集呈稿”石方。此石方揭示了“商關公”的商業文化內涵及其魅力,商人以關羽的“仁、義”為本,買賣公平,信譽第一,承諾經營,童叟無欺,才使得集市興隆,貿易昌盛。而市場的興旺發達則在於市場的整頓治理。所以這方碑為研究清代的税收制度和市場管理也提供了可靠的文物佐證。同時,也揭示了商人為什麼都把關羽視為“武財神”供奉起來的原因。

許昌風景導遊詞600字3

各位遊客,大家好!

我是春秋樓景區的導遊員_ _ _,歡迎各位到我們春秋樓景區觀光遊覽。

許昌地處中原腹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曾經迎漢獻帝建都許昌,他在這裏三下求賢令,廣羅天下人才;“修耕織以資軍需”,實行屯田。最終完成了統一北方的大業。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許昌地處中原腹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曾迎漢獻帝建都於此,他在這裏三下求賢令,廣攬天下人才;“修耕織以蓄軍需”,駐兵屯田,不僅使許昌避免了戰亂之災,更使許昌成為當時北方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終成霸業,統一了北方。

我們現在所要參觀的春秋樓景區,就是當年關羽歸服曹操在許時秉燭達旦,夜讀《春秋》的地方。春秋樓景區坐落於許昌市中心,佔地2萬餘平方米。據《明嘉靖重修武安廟碑》記載:該景區始建於元代至元年間,歷史上曾以關公宅、武安王廟、關王廟、兩院英風廟、關夫子廟、關帝廟稱之,是一處名清風格的古建築羣。現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3A級旅遊景區。

説起春秋樓,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據《三國志·蜀書》記載: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曹操東征劉備,下邳之戰劉備兵敗後投奔袁紹。而關羽和劉備的甘、糜夫人則被曹操俘虜,來到許都。曹操寵才愛將,對關羽禮之甚厚。上馬贈金、下馬贈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先拜他為偏將軍,後又表封為漢壽亭侯,並賜給他一處宅地,讓他於二位皇嫂同住一宅。關羽為了避嫌,將一宅分為兩院居住。讓兩位嫂嫂住內院,自己住外院。院中一樓,因關羽常在其中秉燭達旦,夜讀《春秋》而得名“春秋樓”。

現存的春秋樓景區,基本上保持了“一宅兩院”的格局。整個建築羣分內、外兩院。外院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春秋樓、關聖殿和刀、印樓;內院有掛印封金堂、問安亭、甘糜二後宮等。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山門之前。山門,是春秋樓文物景區的大門。該建築系單檐歇山式建築,結構巧妙,莊重古樸,綠色琉璃瓦覆頂,檐下飾旋子彩繪,是一處具有很高玩無價值的明清早期建築。

過了山門,可見甬道兩邊有數通石碑。其中一通為《關公勒馬挺風圖》碑。該碑立於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碑額篆書“乾坤正氣,日月精忠,滿腔義勇,萬代英雄”。碑的主體部分有陰線刻“關公勒馬挺風”畫像,形象生動自然,勒馬提刀,挺風而立,呈勇猛不可擋之勢,觀之令人望而生畏。碑的右上角署名:唐吳道子畫,明秣陵弟子李宗周立。該碑畫技嫻熟,構圖巧妙,創意深邃,是一件珍貴的石刻藝術品,另一通為《關王辭曹操之圖》碑。該碑立於明景泰六年(1455年)。圓額,方座,碑額篆書“關王辭曹操之圖”幾個字。碑分上、下兩個部分,上部為楷書《關羽辭曹操書》;下部為《關王辭曹操之圖》。這幅圖畫真實再現了關羽辭別曹操,灞陵挑袍時的情形。構圖巧妙,畫技超羣,靜中寓動,形神兼備,不失為一件藝術珍品。碑的背面為楷書豎排《關王辭曹歸劉圖記》全文。

看完碑刻之後,接下來我們就去看一下景區的主體建築春秋樓。春秋樓為清代早期建築。重檐歇山,面闊五間,深進三間,綠色琉璃瓦覆頂,九脊六售,飛檐翹角,赤柱接地,雄偉壯觀,通高十四米。一層正面門楣上鐫刻“春秋樓”三字,為清康熙年間許州吏目,著名書畫家滕之瑚所書,門兩旁們楹聯為:“志在春秋功在漢,心同日月義同天。”步入樓內,我們看到的這尊關羽塑像,就是他夜讀《春秋》時的形象。關羽,字雲長,山西解州人。據説他是鐵匠出身。生就一雙丹鳳眼,卧蠶眉,美須長髯。練得一身好武藝,好打抱不平。他殺了惡霸虎員外逃出潼關,在河北涿郡與劉備、張飛結義。他“義不負心,忠不顧死”,“披肝瀝膽”,效忠劉備。最後為劉備“斷首捐軀”。晉代史學家陳壽稱他為“萬人之敵,為世虎臣”。他死後“黎庶追思”,紛紛建廟祭祀,全國許多地方相繼修起了一座又一座的關帝廟。其中以明清兩代修建的最多,享受着跟孔子同樣隆重的祭禮。

在春秋樓內,還有一副精彩的壁畫《曹操贈馬圖》。關羽在許昌居住時,曹操為了留住他為己所用,就把呂布曾經騎過的赤兔馬賜與了關羽。關羽十分高興,立刻單腿跪拜曹操,據説這是關羽唯一的一次跪拜曹操。曹操非常不解的問“平日我累送你金銀和美女,你未曾跪拜與我,難道人還不如一匹馬貴重”。關羽説“因為我知道這匹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在得知兄長劉備下落之後,騎上這匹寶馬就可以很快與兄長相見”。曹操聽後既欽佩關羽人品,又十分後悔。這幅畫藝術地再現了當時關羽跪謝曹操的贈馬之情,也體現了關羽對劉備的赤膽忠心。

看完春秋樓之後,請大家繼續沿中軸線往後走。我們眼前的這座金碧輝煌,巍峨壯觀的建築就是關聖殿了。該建築原名義勇武安殿。這座殿宇又是關羽的寢殿。它始建於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間。明成化進士成繆,曾有詩讚曰:“巍峨碧殿魯靈光,傳是關公舊寓堂。伏臘至今紛父老,粢盛全不間滄桑。通宵秉燭垂千古,大義經天著五常。祠祀每當風雨夜,時聞騰踏下長廊。”可見當時它也是一座金碧輝煌、巍峨壯觀的建築。現在的關聖殿,為1997年在舊址上重修。該店面闊七間,進深五間,三重檐歇山式建築,通高33。1米,40根立柱,前廊、後廊及側廊18根檐柱為青石製作。正面中間的4根滾龍柱為深浮雕,刻工精湛,高峻雄偉。殿頂飾黃色琉璃瓦,殿脊正中嵌金色“武聖”二字。店門上方的三重屋檐下,懸“關聖殿”金字匾額。殿前為雙層月台,周圍飾漢白玉護欄;下層為大型須彌座,把整個建築烘托的巍巍壯觀。一層月台的東西兩側為重檐、攢尖四角形建築,分別是刀樓和印樓,是存放關公大刀和漢壽亭侯印璽的.地方。

當我們踏上雙層閲台進入殿內,大家將會看到一尊高達15米的關羽坐像,氣勢恢宏,威嚴之極,可以稱之為全國乃至全世界室內最高的關羽塑像。左右兩側有關平、王甫、周倉、廖化四位的站相,組成協調的整體畫面。整組塑像錯落有致,主次分明。然而,為什麼會在許昌塑有全國乃至全世界室內最高的關羽像呢?因為歷史上有這樣四句話:説關羽死後“頭枕洛陽、身困當陽,魂歸故里,功在許昌”。關羽一生中的閃光點是他在許昌時體現出來的。如夜讀《春秋》、“兩院英風”、“詩竹明志”、“斬顏良、誅文丑”、“掛印封金”、“灞陵挑袍”等歷史故事均發生在我們許昌。所以,許昌父老就為關羽塑造了全國乃至全世界室內最高的塑像。關羽用自己的一腔熱血,譜寫了一曲撼天地、泣鬼神的“忠義仁勇”的壯歌。他的品格與我們傳統道德相契合,所以受到歷代帝王和黎民百姓的無比敬仰,從而稱為封建社會的人倫楷模。以至於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稱聖,釋稱佛,道稱天尊。

在殿內東西兩牆上還有兩幅壁畫,東牆壁畫為《關公封侯圖》。壁畫是摹仿元代永樂宮壁畫的風格會制而成的,再現了當年曹操向漢獻帝表封關羽為漢壽亭侯的宏大場面。關羽來到許都後曹操對他十分厚待。關羽為了報答曹操的恩情,幫他解了白馬之圍,斬了袁紹的兩名大將顏良和文丑。曹操就為他加功進爵,奏請漢獻帝表封他為漢壽亭侯。畫面正中端坐龍位的就是漢獻帝,兩旁為文武百官。正中是關羽手託漢壽亭侯大印與曹操同站殿上。下方為樂伎載歌載舞歡慶場面。整幅畫面靜動結合,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真不愧為繪畫中的珍品。

西牆壁畫為《關公顯聖圖》。整幅畫面雲霧繚繞,關羽在關平與周倉的簇擁之下腳踩五彩祥雲。跨馬提刀,搖瞰山河大地,懲惡除奸。下方為百姓祭祀關公,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萬民歡慶的景象。

瞻仰過關羽的風采之後,接下來我們要去參觀的就是內宅。內宅的主體建築為甘糜二後宮,歷史上成為昭烈皇后祠。當年劉備的甘、糜二位夫人跟隨關羽來許都後,就在這裏居住。現在的建築為樓閣式,分上下兩層,面闊三間,灰瓦覆頂,鏤花門窗,蘇式彩繪,清幽雅緻。二樓還塑造有甘糜二夫人和丫環的蠟像,形態逼真,栩栩如生。穿蘭衣裙的是甘夫人,只見她面容憔悴,神態憂鬱,她一定是在思念自己的丈夫。穿紅衣裙的糜夫人形似看書,可眼神根本不在書上,若有所思的樣子,想必也是在思念主公劉備。在她們的身邊有一位侍女一直站在窗口向窗外望,她在看什麼呢?噢,原來她一直在朝窗外的問安亭看,看關羽是否前來問安了。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到問安亭看一下吧。問安亭為連體式建築。前部為捲棚,後部為重檐攥尖四角亭。檐下內外飾蘇式彩繪,玲瓏剔透,美觀大方。當年關羽為了消除兩位皇嫂在許昌居住的憂愁,就每天早上和晚上都到這裏向兩位皇嫂問安。因為古時候男女授受不親,所以關羽從來都不到兩位皇嫂住的地方,只到這座問安亭向嫂子們問安。而他的高風亮節也是由此體現出來的。當曹操聽説這些事情後,內心越發佩服關羽的為人,更想收為己用。他知道關羽每天晚上要夜讀《春秋》,而甘糜二夫人要做針線,就每天派人賜給他們一支蠟燭,讓他們同用,當時關羽立即揮劍把一支蠟燭分為兩半,一半送給兩位皇嫂做針線,另一半自己留下來夜讀《春秋》。從此,“劍劈蠟”的故事就在許昌傳為佳話。

走出問安亭,大家就會看到一座硬山式建築“掛印封金堂”。該建築面闊五間,前後檐廊,灰瓦覆頂,鏤花窗,蘇式彩繪,古樸大方,這就是當年關羽辭別曹操離開許昌,掛印封金的地方。自從關羽來到許都後曹操對他禮之甚厚,想留他為自己所用。但是,關羽一心追隨劉備,匡扶漢室,金銀美女不動其心,高官厚祿不移其志,他把曹操所賜美女都送去服侍二位嫂嫂,把各種金銀珠寶財物,全部造冊建賬,盡封府庫。當得知劉備的消息後,便向曹操辭行。曹操為了留住關羽,故意避而不見。關羽無奈,便把“漢壽亭侯”大印懸掛在此堂正中心,並將曹操平時所贈金銀玉帛封存其中。並且留下書信,帶領隨從護送二位嫂嫂車仗,離開許都西行而去。

當曹操得知關羽的去向後,急忙帶領人馬追至城西的灞陵橋頭,為關羽踐行,欲再次挽留。這就發生了“關公灞陵挑袍”的歷史故事。通過講解,大家可以看到,是曹操的惜才、愛才、用才,成就了關羽“忠義仁勇”的高貴品格和千古英名。如果説關羽是千里馬的話,曹操就是發現、培養駿馬的“伯樂”。

許昌風景導遊詞600字4

今天,我帶領大家來遊覽位於許昌市中心的西湖公園,希望我們能一起渡過一段快樂的時光。

走進公園大門,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小西湖,西湖公園就由此而得名。小西湖是一個人工湖,它雖然不及杭州的西湖那麼美麗、著名,但是它有自己的特點,在許昌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大家看,微風吹過,湖面上就漾起波紋,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岸邊,楊柳拂面,不時傳來陣陣鳥鳴。各式各樣的遊船在湖面上慢慢劃過,人們的歡笑聲在水面迴盪。

我們現在沿着右邊的堤岸走,大家可以看見一些遊樂場所。你們看,有許多人坐在海盜船上,因為它太驚險刺激了,所以總是可以聽到人們發出的陣陣尖叫聲。

我們欣賞着美麗的`小西湖美景,看着那些有趣的遊樂場,不知不覺已經來到了百花亭前面。大家看,百花亭前種滿了鮮花,這座亭子的名字可能是這樣得來的吧。站在百花亭的二層我們可以鳥瞰美麗的小西湖全貌,大家要不要上去看一下,我們馬上集合。我們現在到亭子後面的牡丹園去,現在雖然不是牡丹開放的季節,但是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每到春天來臨,牡丹就競相開放,散發着淡淡的清香,成羣的蜜蜂和蝴蝶在這裏翩翩起舞,是一幅多麼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象,希望大家春天的時候再來西湖公園看牡丹。

走出牡丹園,我們往前走就到了一座假山前。你們看,假山上栽滿了各種樹木。每到夏天,樹木就長得非常茂盛,茂密的樹葉遮擋住了火辣辣的陽光,這裏就成了一個天然的避暑地點,這時人們就到這裏乘涼,小孩子們則在一邊嬉戲。

我們現在去假山下面的八卦陣看一看。這裏的八卦陣是一個用許多竹竿圍成的迷宮,裏面有許多岔口,在裏面走來走去很有意思。大家不用擔心走不出來,如果真的實在在迷宮裏找不到出路,會有人把你帶出來的。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進去試一下。

今天的遊玩就到這裏,希望大家有機會再來這美麗的公園玩。

許昌風景導遊詞600字5

許昌文峯塔位於河南省許昌博物館內,又稱文明寺塔。文峯塔通高51.3米,平面八角形,13層樓閣式磚塔結構,塔身完好,由地宮、基座、塔身、塔剎組成。文峯塔始建於明萬曆43年,即公元1615年,由許州知州鄭振光倡導建造,至今千餘年曆史。文峯塔以其嚴謹的結構,雄偉的氣勢,成為了河南省明代磚塔之冠。2006年5月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文峯塔建築結構嚴謹,雕刻精美。八角形的塔基台用條磚平卧順砌而成,表面浮雕是連續的仰覆瓣蓮和卷草花紋,精緻秀麗。文峯塔各個翼角伸出石雕龍頭角樑,由條磚砌出的生頭木使翼角翹起,各角均懸掛風鐸,清風浮動,玲瓏作響。塔的正門上嵌一方石塔銘,正中篆刻“文筆聳秀”四字,塔內築盤旋着環形的樓梯,一直延續到塔頂,遊客可以登到塔頂,俯瞰四周景色。

文峯塔的開發、保護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具有重要價值。清康熙、嘉慶,同治年間多次對該塔進行維修。1991年8月,由政府出資25萬元,河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負責對該塔進行測繪、維修。目前文峯塔前立有三塊石碑,一為明萬曆42年的《文明塔賦》;一為清康熙58年重修時的《重修文明寺塔記》;一為嘉慶14年所作的《重修文明寺釋迦文佛殿鰲頭觀音殿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