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常熟虞山風景區導遊詞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W

常熟虞山風景區導遊詞

常熟虞山風景區導遊詞1

各位遊客們,歡迎諸位來江蘇虞山參觀遊覽,虞山為江蘇省常熟市境內的一座山,橫卧於常熟城西北,北瀕長江,南臨尚湖,因商周之際江南先祖虞仲(即仲雍)死後葬於此而得名。虞山東南麓伸入古城,故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譽。虞山景區分虞山公園及虞山國家森林公園兩大組成部分,虞山公園在山腳的東部,北門大街上,以古城牆為界,為常熟市亮山工程的一部分。

我叫小陳,是你們的導遊,我來自__X旅行社。他叫老王,是我們的司機,他有11年駕駛經驗的旅遊司機,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遊覽今天美麗的虞山景點了。希望各位遊客朋友們旅途愉快。

虞山山體由西北向東南展布,峯巒連綿起伏,海拔263米,南北寬約3公里,東西長約7公里,山腳一圈約20公里。虞山位於常熟古城區的西北部,半入古城,古名烏目山、海隅山、海巫山。因狀如卧牛,又稱卧牛山,為什麼又叫虞山,就和讓國先賢仲雍有關,仲雍又叫虞仲是三千多年前商末古公亶父的兒子。

虞山與古城、山南尚湖融為一體,構成獨特的景觀特色,自然山水秀雅,人文景觀豐富,歷為江南旅遊勝地。虞山和尚湖組成虞山景區,面積40平方公里。1982年被列為國家級太湖風景名勝區的景區之一,同時被列為江蘇省重點風景名勝區。由辛峯、維摩、興福、劍門、小石洞、尚湖6個景區組成。三千多年前在渭水流域也就是現在的陝西岐山一帶有一個非常強盛的`周姓部落,首領是古公亶父,也就是周文王的爺爺,他有三個兒子,老大叫泰伯,老二叫仲雍,老三叫季歷,季歷有個兒子叫昌,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古公亶父覺得昌很有才氣,所以對昌十分寵愛,常對人説:“繼我業者昌也。”因此古公亶父很想把王位傳給姬昌,泰伯和仲雍理解父親的心意。兄弟兩以到南方採藥為父親治病為由,離開了部落,讓父親能順理成章地傳位給周文王。兄弟倆來到了史書上稱為荊蠻之地的江南水鄉。接受了當地斷髮紋身的習俗,也把黃河流域相對先進的農耕技術和文化帶了過來,受到當地人們的擁戴,建立了“勾吳”小國,泰伯為王,泰伯死後葬在無錫。因泰伯無後代,由仲雍接位。仲雍死後就葬在這山上。百姓為了紀念虞仲,就把此山改稱為虞山。虞山國家森林公園主要為虞山山上的部分,可以選擇從興福寺旁索道上山,也可從言子墓、興福寺、虞山南路等處登山,沿途有維摩山莊、丹桂園、劍門、藏海寺等景點,秋天是最佳的觀山季節。在劍門沿線可以遠眺到山下尚湖的全貌。常熟歷代名人墓葬成羣,多集中在虞山之上,這些都是虞山文化精華體現。其中,東麓有常熟最古的墓葬,商代江南先祖虞仲(即仲雍)之墓。此墓北有“南方夫子”言子之墓,南側為吳國第一代國君周章陵墓。

虞山西鵓鴿峯北有小石洞,深3米,洞頂古樹橫卧而長,洞內泉溢成池,稱洌泉,又名露珠泉;壁鐫“天下名泉”。洞口紫藤盤根錯節,綠蔭覆蓋洞頂,為明代所種。由洞而東有秦坡澗(亦稱東澗),水自兩峯間飛下,長約百米,雖為茂林掩映,然聲如鼓鳴,澗流曲折,異景紛呈,蔚然奇觀。小石洞東南麓為元代四大畫家之一,常熟畫派創始人黃公望之墓。

這裏還有許多美麗的景點,我的講解到這裏就完了。接下來我們就一一去遊覽這些景觀,但願今天的田子坊虞山之遊能給您留下難忘的記憶。

常熟虞山風景區導遊詞2

虞山公園位於桂林市城北,因其園美廟靈、山奇洞幽,是桂林山水遊覽的開山地和桂林歷史的.淵源地。園內虞山、皇澤潭、韶音洞素有仙山、仙河、仙洞之名。四千多年前,華夏文明始祖之一的虞帝南巡曾到這裏,秦人立廟紀念,延續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曆史;古往今來,祭祀帝者絡繹不絕,使虞山和虞帝廟附麗着濃郁的儒宗文化色彩,積澱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藴。虞山公園的造園手法新穎,風格獨樹一幟,古今結合,東西兼容,精巧雅緻,主要景點虞帝廟、怡沁園、三絕碑、五福塔、聞韶樓、韶音洞、九重天、美泉宮景景生輝,處處誘人。

虞山在虞山公園內,疊彩區北極路東,灕江西岸,是桂林城北一座孤峯,海妃殉之。根據這個動人的古老傳説,唐時在山下建虞帝廟,廟東宋人建南薰亭,把山叫做虞山或舜山。虞山西麓有南北對穿的南薰洞,又名韶音洞。曾是古老的地下河道。山崖上有唐韓雲卿文,韓秀實書、李冰陽篆額的《舜廟碑》和宋朱熹作的《虞帝廟碑》等石刻。洞內有張式的《韶音洞記》,方信儒的《古相思曲》等。

韶音洞在虞山西麓,為一南北對穿的古地下河道,高2~3米,寬5.5米,深105米,面積約720平方米。北洞前淙淙流水、陣陣松濤,交匯成韻,有如舜帝所制“韶樂”,因有韶音洞之名。張式《韶音洞記》雲:“洞之深凡十有三丈,廣二丈有奇。牖之外少西,有地隆然而高為台,可釣。明年秋,又於洞之左得小丘,平廣爽塏,江出於旁,凡桂之山,瑰奇傑出者悉獻其狀。”明周進隆題“韶音洞”洞名,清俞徵題“薰弦”二字,都表達了洞的特色。

南薰亭在虞山南山腰。始建於宋淳熙二年(1175),為張式創建,歷代均有修葺。亭東可望灕江,南有松林,亭北山水交織,一派靈秀景象。抗戰期間毀於戰火,僅存遺址。昔日是謁舜廟從容遊息、宴集之地。清人查淳《南薰亭詩》,“留題字滿苔痕綠,古廟煙浮鬆影寒。此日登臨無限恨,追思往事一憑欄”,詩人對今昔抒發無限感慨。如今,新建虞山大橋飛架灕江東西岸,車隊如龍,古廟蒼松將長青萬古。

舜廟遺址在市區虞山(又名舜山)南麓。虞山為桂林開發較早的名山之一,相傳虞帝南巡曾到此山,故名虞山。並立廟紀念。廟建於何時無考。唐建中元年(780),朝議郎守尚書禮部郎中上柱國韓雲卿,朝議郎守梁州都督府長史武陽縣開國男翰林待詔韓秀實,京兆尹人李陽冰,曾合璧《舜廟碑並序》於虞山,此為記述舜廟最早的一方石刻,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宣教郎主管台州崇道觀朱熹作,《舜帝廟碑》雲:“虞帝祠在城東北五里,而近虞山之下,皇澤之灣,蓋莫詳其始所自立,而有唐石刻辭在焉。南宋淳熙二年(1175)春2月,今直祕閣張侯式始行府事,奉奠進謁,仰視棟宇傾墊弗支,圖像錯陳造已淫厲。”於是“命撤而新之”。這是有記載的第一次修葺。此後,修葺之事歷代均有。今殿堂,僧舍已廢,遺址尚存。

虞山大橋位於疊彩區虞山以東約400米的東環路和北環路與灕江相交處。1986年1月興建,1988年2月建成,同年9月通過竣工驗收交付使用。虞山橋是桂林市“七五”重點工程項目,為7墩2台等截面T型預應力簡支連續公路橋,總長309.86米,寬20.5米,其中車行道15.5米,人行道2.5×2米;荷載汽--20級,拖--100級;最高通航水位按10年一遇洪水計,設計6級航道,通航淨高4.5米。虞山橋是目前桂林市區橫跨灕江4座公路橋中最大的一座橋樑,它的建成,溝通內外環線,實行人貨車分流,不僅對緩減市區交通緊張、改善城市環境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且橋型通透明快,結構簡單實用,與四周景色相互補充,是一座十分美麗的景觀橋。

常熟虞山風景區導遊詞3

虞山山體由西北向東南展布,峯巒連綿起伏,海拔263米,南北寬約3公里,東西長約7公里,山腳一圈約20公里。虞山位於常熟古城區的西北部,半入古城,古名烏目山、海隅山、海巫山。因狀如卧牛,又稱卧牛山,為什麼又叫虞山,就和讓國先賢仲雍有關,仲雍又叫虞仲是三千多年前商未古公亶父的兒子,

虞山東南蜿蜒入城,有吳文化始祖先賢仲雍墓,古吳國第一代國君周章墓,開啟東南文化之祖、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的言子墓,還有辛峯亭、虞山門、樑昭明太子蕭統讀書枱,山北、山巔有興福寺、維摩山莊、古劍閣、藏海寺等名勝及明未民族英雄瞿式墓,還有元代大畫家黃公望墓,明代抗倭名臣王扶墓,明未清七年級代文宗錢謙益,名妓柳如是墓,清代大畫家、開創“虞山畫派”的王石谷墓,清同治、光緒兩朝帝師、支持維新變法的翁同和墓,清未民初慕名文學家曾樸墓等。 虞山與古城、山南尚湖融為一體,構成獨特的景觀特色,自然山水秀雅,人文景觀豐富,歷為江南旅遊勝地。虞山和尚湖組成虞山景區,面積40平方公里。1982年被列為國家級太湖風景名勝區的景區之一,同時被列為江蘇省重點風景名勝區。辛峯、維摩、興福、劍門、小石洞、尚湖6個景區組成。

據史料記載,三千多年前在渭水流域也就是現在的陝西岐山一帶有一個非常強盛的周姓部落,首領是古公亶父,也就是周文王的爺爺,他有三個兒子,老大叫泰伯,老二叫仲雍,老三叫季歷,季歷有個兒子叫昌,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古公亶父覺得昌很有才氣,所以對昌十分寵愛,常對人説:“繼我業者昌也。”因此古公亶父很想把王位傳給姬昌,泰伯和仲雍理解父親的心意。兄弟兩以到南方採藥為父親治病為由,離開了部落,讓父親能順理成章地傳位給周文王。兄弟倆來到了史書上稱為荊蠻之地的江南水鄉。接受了當地斷髮紋身的習俗,也把黃河流域相對先進的農耕技術和文化帶了過來,受到當地人們的擁戴,建立了“勾吳”小國,泰伯為王,泰伯死後葬在無錫。因泰伯無後代,由仲雍接位。仲雍死後就葬在這山上。百姓為了紀念虞仲,就把此山改稱為虞山。在1989年3月經國家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常熟虞山風景區導遊詞4

虞山尚湖旅遊度假區總面積39.2平方公里,獨佔建城區“半壁江山”,是常熟山、水、城獨特城市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虞山與尚湖分別是國家首批森林公園和城市濕地公園。

虞山,既有江南山川渾厚柔美的共性,也有石骨嶙峋險峻偉岸的大山之勢,又因3000多年的文化滋養而靈光四射,盡得風流,成為一座巍峨的文化大山。常熟的人文積澱大部分能在虞山上尋根溯源,仲雍墓、言子墓、虞山畫派、虞山詩派、虞山琴派、虞山印派以及歷代湧現的狀元、宰相、進士等,都同虞山有着很深的淵源。

尚湖位於常熟古城西郊,因商末姜太公為尋訪仲雍前來常熟,在此垂釣而得名。尚湖水域面積很大,佔尚湖景區面積近三分之一,水質之優居蘇南各湖之首。湖區寬廣的湖面,與十里虞山山水相映。環湖綠樹成林,拂水長堤橫卧湖中,荷香洲、鳴禽洲、桃花島等七個洲島形成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獨特景觀,被汪道涵譽為“天下常熟、世上湖山”。

【三峯景區】

【三峯寺】

三峯清涼寺因地處虞山第三峯而得名,始建於我國佛教鼎盛時期的南朝梁代。清代後期,在多位高僧的籌劃下,對當時老舊的明式寺舍多次進行修葺增建,使之逐漸成為江南名剎。清涼寺附近有一處“萬松林”,林中保存着很多百年以上歷史的古墓,參天蔽日,蔚為壯觀,吸引了諸多名人雅士到此尋訪勝蹟,借住三峯寺。同治、光緒兩朝帝師翁同龢晚年也曾多次來寺內“聞思閣”閉門讀書。

三峯清涼寺既是信徒進香祈禱的場所,更是高僧弘揚佛法培育僧才的地方。自明代以來,寺內名僧輩出,在佛教界影響巨大。

【維摩景區】

【維摩寺】

維摩山莊原名維摩寺,是遠近皆知的佛家勝地。它始建於南宋隆興元年,其後經歷幾番毀壞與重建。1983年,江蘇省太湖風景區建設委員會為恢復虞山十八景中的“維摩旭日”,在維摩寺遺址上建成了維摩山莊。

維摩山莊坐西朝東,正對旭日。一進山莊大門就是方圓百步的寬敞院落,因其植桂成林,所以叫做“百桂園”。每年金風起時,園內金銀滿枝,芳香染衣。

穿過百桂園,但見堂軒高敞,迴廊逶迤,亭榭錯落。這裏的建築全是明清形制,您若是攜同三五親朋出遊,不妨在這裏找個清幽處坐了,泡上一壺虞山綠茶,細聽林間鳥語,那可真是一等愜意之事啊。

到維摩山莊您一定不能錯過的就是望海樓。這樓已經很老了,它始建於乾隆三十年。登樓遠眺,天際有隱隱一線,那就是長江。在這裏遠眺長江,您是不是也和我一樣,不由得想起唐代大詩人陳子昂的千古絕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心生萬千感慨呢?

【寶巖景區】

【寶巖景區】

寶巖景區主體為寶巖生態觀光園,於1998年建園,1999年正式開放。寶巖灣掩映於虞山公園南麓寶巖灣的蒼山翠谷之中,被稱為“虞山第一灣”,生態園就坐落其內。園內森林景觀絢麗恢宏,以大片天然針闊混交林為主,建有果茶立體栽培園、果樹精品園、觀賞竹種園、楊梅品種園等森林植物生態園,同時開放有一列科普蒸汽列車。

走入景區大門,您眼前看到的這個湖稱之為“引星潭”,這裏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説呢!據説當年女媧補天多出了一塊石頭,玉皇大帝特派太白金星到人間找一塊風水寶地把天石深埋。太白金星選中了虞山的第一個山灣,預先在那裏挖了一個潭,並在潭邊守着引導天石落地。這年,虞山第一灣的楊梅是個大豐年,楊梅長得又多又好,太白金星嘗着嘗着竟然就把引導落石的事忘了。天石沒有落到預先挖好的深潭,偏到了潭西約一里的山坡上去了。這就是虞山第一灣的“寶巖”和“引星潭”的來歷。

寶巖景區內停着一輛古舊的蒸汽火車,它是由唐山機車車輛廠製造的上游型1188機車,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唐山機車車輛廠恢復生產製造的第一批機車之一。2006年4月,景區將已退休的它從南京熱電廠運至常熟,進行了整修,並在後頭的四節車廂中建設了生態科普教育館,陳列各類動物標本。你如果對它感興趣,可以進去參觀一下。

【虞山印象】

觀光車道上方是虞山印象景點,這裏原來是一片亂石叢生的山坡,並被雜灌木林遮蓋。景區因地制宜在這規劃了石間穿梭的旅遊路線,並在沿路的石頭上刻上常熟虞山印派代表林皋、趙古泥、龐裁和龐士龍等人的篆刻作品,讓遊客在賞景的同時能體會到常熟虞山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石洞冷泉】

石洞冷泉是江南地區最大的引水瀑布,也是江蘇虞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入口。景區上游是天然的石洞,名為老石洞,洞中原有冷泉流出。中下游是雨水常年沖刷形成的峽谷,兩側則被大片竹林包圍。整個景區成漢字“吳”字形佈局,有綠龜伏澗、竹海聽濤、棲霞亭、石洞飛瀑、神牛戲水等景點。

您沿着景區的步遊道走上一會兒,在路邊看到的那兩個洞口便是老石洞了,裏面是相連通的,石洞壁上還刻有“冷泉”、“秉燭遊”石刻。在這裏,遊人彷彿行走在一池碧水上,周圍青山環抱,腳下流水潺潺,任誰都會陶醉其中!

【寶巖禪寺】

寶巖禪寺初名延福禪院,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現在則成了常熟及周邊地區鄉民“看楊梅,燒蒔[shí]香”的好地方。在整個常熟地區,有一千五百歷史的寺廟一共有四座,而寶巖禪寺就是其中一座,當然它跟其他寺廟一樣也是幾經興衰,在唐武宗滅法的時候就曾被毀過。現在我們看到的寶巖禪寺是2000年重新整修擴建後的建築。擴建後的這座寶巖禪寺主要由月如橋、三門殿、天王殿、普光明殿、藏經樓、財神殿這些主要建築組成,其他還有觀音殿、卧佛殿和千手觀音殿等。

和其他寺院不同的是,寶巖禪寺的大雄寶殿叫普光明殿,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您可以看一下大殿的匾額,這塊匾是國民黨元老林森所書寫的,那他為什麼把殿名取做普光明殿呢?那是因為當年他來到這座寺廟的時候,正逢當時寺廟正在重修,主持為了求寺廟的平安,每天都會念一篇普文篇,所以當林森知道這件事後,就把殿名取為普光明殿。

在大殿內供奉的是三方佛。娑婆世界裏的教主是釋迦牟尼佛,“娑婆”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堪忍”、“能忍”。娑婆世界就是堪忍世界,這是釋迦牟尼進行教化的世界,其實就是人間的現實世界。堪忍世界的釋迦牟尼是現實世界的佛祖,在充滿不堪忍受的災難、眾生罪孽深重的這個世界裏“堪忍”悲苦,任勞任怨進行教化,表現了無畏和慈懷。藥師佛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祖,這位東方的如來佛,是佛教理想中的“淨土”樂園。東方如來曾立下十二大願:要使淨琉璃世界的一切居民無病無災,豐衣食足,解脱苦厄,身心安樂等。東方藥師佛有自己的藥師殿,與道教的藥師殿是兩碼事。藥師佛的形象是左手持缽,內盛甘露,右手持藥丸。而阿彌陀佛則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祖,也叫接引佛,有無量壽佛等十三個名號。在西方極樂世界裏,沒有任何悲痛和苦惱,眾佛過着幸福美滿、無憂無慮,可以盡情享受諸種快樂的生活,所以叫作極樂。根據佛經記載,只要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他就會接引你到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又叫接引佛。他的形象多為結跏趺坐,雙手疊置足上,掌中有一蓮台,表示接引眾生之意。

【興福景區】

【興福寺】

從虞山北麓車水馬龍的現代化馬路折入古墓葱鬱、溪水潺潺的山澗小道,行一里許,便見綠蔭深處有黃牆蜿蜒——這裏就是興福寺了!幽雅的環境,恢宏的屋宇,悠揚的鐘聲,繚繞的香火,讓您一下子就進入了“別有洞天”,頃刻間便少了幾分浮躁。對自然恩澤的感激,對神靈敬畏的虔誠,讓您不自禁就會放輕腳步,放低話語。

興福寺的寺名大有一番來歷。據地方文獻記載,早在佛教盛行的南北朝南齊時代,曾任郴州刺史的倪德光,為了順從母親信佛的心願,“舍宅為寺”,將自家的花園捐贈並改建為寺院,取名大慈寺。又因此寺建於破山澗畔,所以也叫破山寺。樑大同三年(537年),破山寺擴建時在大雄寶殿後殿挖出一突兀石塊。高僧慧眼識寶,看出此石筋紋暗合“興福”兩字,就將此石供作鎮寺之寶。興福石名聲遠揚,眾多善男信女和四方遊客來寺拜謁,爭相撫摸此石,祈求事業興旺和家庭幸福,大慈寺因此改名興福寺。唐鹹通元年(862年),唐懿宗特賜興福寺大鐘一口;鹹通九年,又賜額“破山興福寺”。自此,興福寺聲名日隆,成為江南名剎。

【聯珠洞】

聯珠洞高三米,寬十米,深十五米。洞頂有孔,直徑半米,山泉從孔中滴灑而下,好象無數珍珠聯貫墜落,儲在洞內石潭間。洞門有近代書法家李根源題“聯珠洞”三字。

【興福茶文化中心】

常熟人自古就有喝茶的習慣,大小茶館遍佈城鄉。現代京劇《沙家浜》中的“春來茶館”就是常熟眾多茶館的縮影。

常熟人愛喝茶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當地能產優質茶葉。十里虞山常有云霧繚繞,平均氣温在15度上下,為茶樹生長提供了優良的生長環境。所產“劍門”綠茶和“虞山”綠茶均為江南名茶,以湯色清雅,味醇耐泡而著稱。

虞山上有維摩茶園和興福茗園兩家茶園,以興福茗園尤為著名。它坐落於破龍澗畔,與興福寺僅一牆之隔,掩映在一片古木巨樹的蒼翠之中,現已成為融美食和茶文化於一體的休閒園林。

望嶽樓是興福茗園的主樓,既是茶室,又是素菜館。樓前是一片寬廣的林地,“丫”字形茶廊穿插林中。整個茶園樹影斑斕,綠意盎然。春夏季枝葉茂盛,遮天蔽日,品茗者坐在樹下,清風徐來,舒適愜意;秋冬季虯枝疏朗,陽光撒地,暖意融融。

【劍門景區】

【劍門景區】

劍門觀景台是虞山的制高點,説到劍門,自然是和劍有關了。古代江南由於地處水網,盛行於中原的車戰在江南難以進行,所以吳越的軍隊主力不是車兵而是步兵。劍這種武器輕便鋒利,適宜近戰,是步兵的主要短兵器,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地區的鑄劍技術遠遠超過了中原各國。干將、莫邪、魚腸、巨闕、湛盧等等都是當時著名的寶劍。吳越還有許多關於寶劍和英雄的故事。對闔閭王位有威脅的王子慶忌是“筋骨果勁、萬人莫擋”的壯士。另一個身材矮小的勇士要離,在騙取慶忌信任之後刺死了慶忌。慶忌臨死前阻止手下人殺死要離,他説:“我和要離都是勇士,怎麼能一天殺掉天下的兩個勇士呢?”劍客們的豪爽俠義使得劍不僅是一種兵器,還成了一種堅忍不拔的精神象徵。所以江南的人文傳統中既有風花雪月的柔美,還有一種劍氣凌厲的雄壯。江南的山水也是如此,總體的委婉秀麗之中還藴含着險峻和雄奇。虞山的雄奇之處便是處於虞山之巔的劍門了。

關於劍門的由來還有一段故事。《吳越春秋》記載説吳國有一位著名的鑄劍師干將,受命為吳王闔閭鑄劍。干將採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集於一爐,又候天伺地,待“陰陽同光,百神臨歡、天氣下降、地氣上升之時”點火開爐,歷經波折,終成陰陽二劍,陽名干將,陰名莫邪,分別是他和妻子的名字。干將擔心闔閭得到這兩把劍會再無禁忌,造成天下大亂、生靈塗炭,於是把陰劍”莫邪“獻給闔閭覆命,把陽劍”干將“藏了起來。藏劍的事泄露出來,闔閭大怒,一劍斬了干將。闔閭死後,其子夫差繼位,聽説干將在臨死前對兒子説過“雄劍藏處,鬆生石上”的話,便專挑鬆生石上之處尋找雄劍,找來找去就找到了虞山錦峯之巔。夫差一到錦峯,就聽得腰間所佩的雌劍莫邪嗡嗡作響,分明是陰陽二劍相應和的聲響,猜想幹將劍就在這一帶了,便命手下人徹底搜尋,找了三天三夜,就是找不到雄劍蹤影,夫差怒極,拔出腰間雌劍奮力劈向危崖。莫邪劍如有神助,一時間電閃雷鳴,錦峯危崖轟然裂為兩半,形成劍門。

【辛峯景區】

【辛峯景區】

辛峯景區最大的看點在於西城樓閣。它是明嘉靖虞山城牆修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原位於古城西門之內,與城垣和阜城門毗鄰,為著名的“虞山十八景”之一,包括致道觀、大石山房、東嶽廟、嚴氏讀書館(逍遙遊)地藏庵、阜城門、城堞、牌坊等.建於南宋的東嶽廟與明代騰山而建的城牆雉堞[zhìdié]爭相聳峙,蔚為壯觀。明人蔣廷錫《城西秋望》詩寫道:“高閣三層煙樹裏,青山半角夕陽中。一行雁齒斜城界,萬井魚鱗碧瓦叢”。現在原樓閣已不存,為新建築所代。

【仲雍墓】

仲雍墓位於常熟市虞山東麓,是常熟有歷史考證的最老古墓,距今約有3000餘年歷史。仲雍,又名虞仲,為殷末周族領袖古公旦父(周太王)次子,為避位與兄長泰伯一起來到南方,並“斷髮紋身”,與民同耕,立為句吳。泰伯無子,由仲雍繼位,成為吳君,仲雍死後葬於常熟烏目山,烏目山因而改名為虞山。

仲雍墓墓門在山麓下,為乾隆年間所建,刻“敕建先賢仲雍墓門”,其後為“清權祠”,專祀仲雍。第二道牌坊橫額“南國友恭”,背刻“讓國同心”。再上面的牌坊橫額為“先賢虞仲墓”,背刻“至德齊光”,均建於乾隆年間。墓穴留有三塊墓碑,居中者上書“商逸民虞仲周公墓”,為明代遺物。

【辛峯亭】

春秋戰國時期,吳王闔閭大軍壓境,齊國的齊景公被迫將小女兒孟姜送到吳國作為人質。孟姜憂思家國,加上丈夫早亡,鬱郁成病,臨死請求葬於虞山,以望故土。孟姜死後,吳王按其意願將她葬於虞山辛峯。“辛峯”得名於明代,“辛”有“悲切”之意,或許就是自齊女的悲涼故事而來的吧。

“齊女墓荒枯樹老”,是明代詩人的描寫,而今,齊女墓已經湮沒不可確指。南宋時,辛峯上建“望湖亭”,而後屢次修葺,亭名也多次更改,曾稱“極目亭”、“達觀亭”,最後定名為“辛峯亭”。

常熟地處湖澤水鄉。古人迷信,害怕有蛟龍出沒造孽鄉里,在河道兩旁遍植幹稞,以約束蛟龍行動。幹稞的葉子如劍,蛟龍不敢輕觸。造辛峯亭也是為了威震蛟龍,亭內有碑,刻專剿孽蛟的許真君像,此碑至今尚存。

辛峯亭六角重檐兩層,造型輕靈雋秀,端莊優雅。登亭俯瞰,常熟古城和新區盡在望中。由此南眺,可以看到昆承湖和尚湖。昆承湖稍顯縹緲,正合宋人徐次鐸《極目亭》之詩意:“幾點歸帆破暮煙,數行雁字落霞邊。”尚湖近傍城山,一碧萬頃,波光瀲灩,正是黃公望畫境。

【言子墓】

言子墓的墓主言子是孔子的弟子。他是常熟人,曾到魯國就學於孔子,勤奮好學,以文學見長,學成南歸,道啟東南,被尊為“南方夫子”。

言子墓初建於西漢,經歷代修建,才有現在的宏大規模。墓門面對北門大街,墓道延伸至半山腰。自下而上有牌坊三道,均有匾額柱聯,這些匾額柱聯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常熟虞山風景區導遊詞5

我叫小陳,是你們的導遊,我來自_X旅行社。他叫老王,是我們的司機,他有11年駕駛經驗的旅遊司機,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遊覽今天美麗的虞山景點了。希望各位遊客朋友們旅途愉快。

虞山山體由西北向東南展布,峯巒連綿起伏,海拔263米,南北寬約3公里,東西長約7公里,山腳一圈約20公里。虞山位於常熟古城區的西北部,半入古城,古名烏目山、海隅山、海巫山。因狀如卧牛,又稱卧牛山,為什麼又叫虞山,就和讓國先賢仲雍有關,仲雍又叫虞仲是三千多年前商末古公父的兒子。

虞山與古城、山南尚湖融為一體,構成獨特的景觀特色,自然山水秀雅,人文景觀豐富,歷為江南旅遊勝地。虞山和尚湖組成虞山景區,面積40平方公里。1982年被列為國家級太湖風景名勝區的景區之一,同時被列為江蘇省重點風景名勝區。由辛峯、維摩、興福、劍門、小石洞、尚湖6個景區組成。三千多年前在渭水流域也就是現在的陝西岐山一帶有一個非常強盛的周姓部落,首領是古公父,也就是周文王的爺爺,他有三個兒子,老大叫泰伯,老二叫仲雍,老三叫季歷,季歷有個兒子叫昌,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古公父覺得昌很有才氣,所以對昌十分寵愛,常對人説:“繼我業者昌也。”因此古公父很想把王位傳給姬昌,泰伯和仲雍理解父親的心意。兄弟兩以到南方採藥為父親治病為由,離開了部落,讓父親能順理成章地傳位給周文王。兄弟倆來到了史書上稱為荊蠻之地的江南水鄉。接受了當地斷髮紋身的習俗,也把黃河流域相對先進的農耕技術和文化帶了過來,受到當地人們的.擁戴,建立了“勾吳”小國,泰伯為王,泰伯死後葬在無錫。因泰伯無後代,由仲雍接位。仲雍死後就葬在這山上。百姓為了紀念虞仲,就把此山改稱為虞山。虞山國家森林公園主要為虞山山上的部分,可以選擇從興福寺旁索道上山,也可從言子墓、興福寺、虞山南路等處登山,沿途有維摩山莊、丹桂園、劍門、藏海寺等景點,秋天是最佳的觀山季節。在劍門沿線可以遠眺到山下尚湖的全貌。常熟歷代名人墓葬成羣,多集中在虞山之上,這些都是虞山文化精華體現。其中,東麓有常熟最古的墓葬,商代江南先祖虞仲(即仲雍)之墓。此墓北有“南方夫子”言子之墓,南側為吳國第一代國君周章陵墓。

虞山西鵓鴿峯北有小石洞,深3米,洞頂古樹橫卧而長,洞內泉溢成池,稱洌泉,又名露珠泉;壁鐫“天下名泉”。洞口紫藤盤根錯節,綠蔭覆蓋洞頂,為明代所種。由洞而東有秦坡澗(亦稱東澗),水自兩峯間飛下,長約百米,雖為茂林掩映,然聲如鼓鳴,澗流曲折,異景紛呈,蔚然奇觀。小石洞東南麓為元代四大畫家之一,常熟畫派創始人黃公望之墓。

這裏還有許多美麗的景點,我的講解到這裏就完了。接下來我們就一一去遊覽這些景觀,但願今天的田子坊虞山之遊能給您留下難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