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廬山導遊詞 彙總15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2W

【導語】

廬山導遊詞 彙總15篇

廬山導遊詞 彙總15篇 由本站會員“夢醒了”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廬山導遊詞篇2:廬山導遊詞篇3:廬山導遊詞篇4:廬山導遊詞篇5:廬山導遊詞篇6:廬山導遊詞篇7:廬山導遊詞篇8:廬山導遊詞篇9:廬山導遊詞篇10:廬山導遊詞篇11:廬山導遊詞篇12:廬山導遊詞篇13:廬山導遊詞篇14:廬山導遊詞篇15:廬山導遊詞

【正文】

篇1:廬山導遊詞

大家好,我是帶領你們遊覽廬山的導遊晏夢真,大家就稱我為晏導或小晏,請大家多多關照。

今日我們的行程包括廬山的三疊泉和白鹿洞書院,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遊覽美麗的廬山。廬山位於九江以南,聳立在長江中下游平原與鄱陽湖。自東向南延伸25公里,寬約15公里,它並不像泰山、黃山那樣高大雄偉,它的聞名在於它美麗的景色。

好了,我們已經來到了大名鼎鼎的白鹿洞書院。那裏被稱作“廬山國學”名揚天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曾在那裏講學,大家請看,這棟房子就是朱熹講學的場所,朱熹以“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學理念教誨學生,教風嚴謹,當時在白鹿洞書院培育出大批國家棟梁之材,白鹿洞書院所以名揚天下,來求學的學子絡驛不絕。為何取名白鹿洞書院呢?唐朝的大詩人李勃曾在此隱居,飼養一白鹿,這隻白鹿很聰明,能幫忙人幹活,可是由於人類的很多捕殺,白鹿已瀕臨滅絕了。

游完了白鹿洞書院,我們下一站要到舉世無雙的三疊泉了。走上林間小道,欣賞着周圍的森林霧所環繞,如神來之筆。可真正的精華還在後頭呢!大家跟好隊伍向三疊泉出發。三疊泉到了,大家抬頭往上看,三疊泉有三股瀑布,上頭一股垂直,往下分流作兩股,瀑布如銀色的水流傾瀉而下,水珠飛花碎玉般亂濺開來。響聲好似萬馬奔騰,雄獅怒吼,壯觀極了。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描述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指這兒。要是在暮春初夏或多雨季節來就更好看了,那時候,瀑布如同發怒的玉龍,衝破青天,凌空飛下,更為壯觀。

今日的遊覽到此結束,廬山的美景遠遠不止這些,下次歡迎你們再次到廬山遊玩,細品廬山的美麗景色。

篇2:廬山導遊詞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江西廬山景區參觀遊覽。我是此次江西廬山景區的導遊員小趙,我很榮幸陪同大家一齊參觀遊覽,下頭將由我來為大家講解江西廬山景區。

廬山是聞名今古的風景名勝地,也是世界上較罕見的“世界文化景觀”和“世界地質公園”。她位於東經115度52分至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到29度41分之間,她的山體是東北、西南走向。東北至西南綿延約29公里,西北至東南寬達16公里,山體總面積有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達500平方公里。現分為廬山(山上)牯嶺景區、廬山(南麓)山南景區,廬山(西麓)山西景區,三個景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1996年將廬山以“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曾評價到:“廬山的歷史遺蹟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構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相聯的文化景觀。”

廬山是一座古老而年青的山,廬山早在十八億年以前的“前震旦紀”時期,就開始在江南古陸上隆起。在距今六億至四億年間的古生代寒武紀和志留紀的整個時期,廬山隨着江南古陸的下沉,變成了海洋中的孤島和暗礁。至志留紀末期,廬山逐漸得以抬升。在距今3.5億至2.8億年間的古生代石炭紀時期,廬山又隨着江南古陸的下沉,再度變成了海洋中的孤島和暗礁。至2億多年前的中生代三疊紀中期,廬山又得以緩慢抬升......。

在距今1.4億年至六千多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和新生代第三紀的時候,廬山先後受“燕山造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多次強烈影響,突兀而出,呈現出地壘式斷塊隆起,生成了一山飛峙的壯觀秀姿。

廬山是一座典型的地壘式斷塊山。廬山的山體最高點,是海拔1474米的大漢陽峯。廬山在海拔700米左右的高度是一個分界線,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地域,羣峯各自分頂而立;在海拔700米以下基本上是懸崖峭壁的地貌,尤其以東南及西北地區較為典型。山中具有峯巒、谷地、坡地、河流、湖泊、懸崖、絕谷等多種地貌。自古廬山有名字的山峯就有170多座,山中羣峯間散佈着山嶺26座,峽谷20條,巖洞16個之多。廬山的山中河流流水多在海拔700米左右的河谷地質斷裂點處,構成急流和瀑布。廬山之中有22處著名瀑布,18條溪澗。

襟江面湖,山高谷深的獨有地貌,造就了非凡的氣候環境。在長江、鄱陽湖環繞中的廬山,由於隨時能得到長江、鄱陽湖送來的很多強冷曖濕氣流,廬山便成了多霧多雨的地方。那裏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它年平均降水達1900多毫米,年平均有霧的日子也達191天,山中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每逢盛夏的時節,在廬山山下各地氣温高達攝氏38至40度之時,山中的氣温通常在攝氏20至28度之間徘徊,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清涼世界”。在近百年間,廬山最高氣温記錄是1966年8月18日出現的攝氏32度,而冬季最低氣温紀錄是1970年1月5日出現的零下攝氏16.8度……舒適的氣候和優美美的自然環境,可能是廬山古往今來倍受人類關愛緣故一吧!

匡廬奇秀甲天下,然而廬山之奇卻莫若雲。廬山的雲和霧,姿態萬千、變幻莫測,是廬山神奇神祕之源,人們方才低頭談笑間還是雲開天現,此刻回頭之時卻又云綣霧迷,山彷彿活了,廬山就是這樣一座充滿動感秀美的山。

廬山雲奇,廬山的霧迷,廬山的雨也富有詩情畫意。在朦朧的霧中,廬山的雨亦朦朧,正是如此多變多幻的雲、霧、雨之間相互襯映變化,讓廬山演化出許多聖賢追尋多時的真趣靈境。

從廬山中的奇峯、怪石、瀑泉、壑谷,等自然風物中,無意間流動的自然界靈感,不僅僅孕育滋養了廬山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亦使廬山增添了許多神奇、神祕和神聖。

相傳,在公元前十六世紀的時候,有一位姓匡名俗的人,帶着他的六位弟兄。來到了這座山中,用山上的毛草蓋起了一間毛草屋,他們在那裏參悟修仙。匡俗七兄弟,經過修煉,最終得道全部成仙而去了。這個消息傳出後,天下慕仙的人們紛紛來到這座山找匡俗兄弟們的仙蹤,就連時下的周文王、周威烈王也先後派了人來找。可是,很遺憾!他們都沒有找到匡俗兄弟們,只找到了匡俗兄弟們修煉時住過的毛草屋。從此後,人們就稱這座山“匡廬”,意思就是:那裏是匡俗七兄弟結廬成仙的地方。

在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貢》中,廬山稱為“敷淺原”。在《山海經》中,廬山名叫“天之都”、“天子障”。“廬山”這個名字,最早是出自我國漢朝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寫的《史記》這部書中。司馬遷在《史記·河渠書第七》中這樣描述:餘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從此,廬山就成了這座山的大名了。

自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歷代來廬山修仙、求道、隱居的人就絡繹不絕。異常是自東漢明帝以來,佛教、道教、儒學、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文化體系相繼彙集廬山,他們紛紛依託廬山來競相發展,使廬山成了各宗教、各類文化的夢想樂土。這樣也造就了廬山,讓它得以相繼成為中國南北文化及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心。各類文化、各種思想,在那裏各抱廬山地勢、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先後使廬山成為古代中國山水詩田園詩的策源地、誕生地,中國山水畫的發祥地之一。廬山的巨大山峯就像佛教一樣,道家好似廬山的飛泉流瀑,儒學有如廬山的奇巖。天賦廬山的豐富自然資源,(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00餘種,鳥類170餘種,獸類37種。)與深厚底藴的各大文化,宗教共處一山,歷經各文化領域中先輩們的辛勤開拓和發展,讓廬山沉澱了人類歷史上許多深厚的自然及文化情感。廬山變成了一部浩浩天成的天書。

那裏層巒迭嶂、峽深谷幽,飛瀑懸泉,和大江、大湖、渾然一體,集“奇、秀、雄、險”於一身。早在唐宋之際,就被當時的人們稱為“匡廬奇秀甲天下山”。

廬山是中國曆代鴻儒雲集、羣賢畢至的文化聖山。自漢以來的二千多年間,司馬遷、陶淵明、謝靈運、王羲之、慧遠、李白、白居易、歐陽修、蘇東坡、黃庭堅、王安石、朱熹、陸游、岳飛、王陽明、唐伯虎、康有為、陳三立、胡適、徐志摩等一千多位歷代名人相繼登臨廬山,他們給廬山留下了浩如煙海的詩賦文章、書畫作品、著作。使廬山成為“南墜廬山當書案”的“天下論文”之地。

廬山的神奇、神祕和神聖,是由瀑布流泉、山石、地質、氣象、植物、江湖、別墅、人文等許多因素的離變聚合,而共同營造的。那裏春如夢、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是人清心養性的好地方,整個廬山(山上)牯嶺景區、分作兩條旅遊線路,一線、二線。

一線主要景點有小天池、牯嶺、花徑、錦繡谷---仙人洞、大天池---龍首崖、烏龍潭---黃龍潭---三寶樹---黃龍寺---賜經亭---蘆林湖、廬山博物館、廬山會址、美廬(近代別墅羣)等。

二線主要景點有含鄱口、廬山植物園、五老峯、三疊泉等。

各條線路的景象、風光神韻不一樣,真能讓您感受到“不識廬山真面目”的神趣。

關於江西廬山景區的介紹就為大家講到那裏,此刻大家能夠自由參觀一下,按照計劃的時間回到那裏,祝大家玩得愉快。

篇3:廬山導遊詞

後面還有多篇廬山導遊詞!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本趟廬山之旅的導遊劉嘉昕,大家能夠親切的叫我嘉嘉。古人説: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今日能和大家相聚在這有山又有水的廬山,真可謂是仁智雙全的選擇。期望在接下來的旅程中,導遊我能帶領大家吃好、玩好、心境好。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這一座千古文化名山——廬山。[由本站網友投稿]

廬山位於江西省北部,京九線和長江交匯點,北臨長江,東傍鄱陽湖,自古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是我國的一座千古文化名山。廬山風景名勝區面積302平方千米,主峯為大漢陽峯,海拔1474米。廬山是一座獨特的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素有“地質公園”之稱。風景區內有16處自然奇觀,474處景點,構成了名山、大江、大湖交匯的磅礴氣勢和“春山如夢、夏山如滴、秋山如醉、冬山如玉”的美景。

以往有人説過:雲霧是山的靈魂,流水是山的血脈,一峯千態匡廬雲,一雨百瀑匡廬水。那接下來就讓我們隨着這雲霧,去細細品味這廬山的峯,這廬山的瀑。

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中寫道:廬山東南五老峯,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鬆。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廬山最雄偉奇險之勝景——五老峯。

各為遊客朋友們,請隨着我手指的方向看,五老峯五峯相連,高高低低,綿延數裏,如同五位老人,並坐在鄱陽湖畔。五老峯峯峯有景,氣象萬千。其中三峯最為陡峭,削壁千丈。深不見底的山谷中,聳立着一座座石筍般挺立的山峯,峯尖上長着翠枝盡展的青松,蒼鷹在石筍般的叢山間盤旋,雲霧在石筍般的叢山間繚繞,頗有神祕感。三峯的峭壁上,長着一棵剛勁舒展的古鬆,根插石壁,枝指長空,如仙鶴展翅,造型極美,與身後的絕壁、前面的萬里江天構成一幅極壯闊的圖景,成為聲山的標誌之一。而五峯最為遼闊,石壁上刻有“目無障礙”四個大字。若站在五峯上,頭頂是萬里藍天,腳下是浩渺的鄱陽湖水,四周是連綿起伏的羣山。茫茫宇宙,任你的目光上下馳騁,心胸為之無比開闊,所有的煩惱都煙消雲散。

品味完這廬山的峯,接下來就讓我們去感受廬山的瀑——三疊泉瀑布。古時候,人們總是將女人比作水,那麼這由水而構成的瀑布可能就是此刻大家口中的女漢子了吧。不明白我們的遊客朋友們中有沒有瀑布般的女漢子呢?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去看看這女漢子的真面目吧!

朋友們,看到這瀑布,大家是不是想起了一句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三疊泉瀑布是廬山眾多瀑布中最大、最壯觀的瀑布,其落差長達155米,分三疊從高空墜入深谷。第一疊直垂而下,落差20多米,像一面水晶簾子,掛在蒼崖前。第二級落差50餘米,瀑布像千軍萬馬爭先恐後奔赴戰場,在兩旁巖壁和斷崖凸出的巖石上不斷撞出巨大的水浪,煙霧騰騰,濺起的浪花像千萬只銀白色的蝴蝶在山谷中拍翅亂飛,令人眼花繚亂。第三疊最長,80餘米,洪流傾瀉,如一條桀驁不馴的銀龍,在峽谷中左衝右撞,轟然沖人巨大的潭中,濺起半空水霧,在陽光的照射下,化作繽紛的彩虹。

講到這,我們的廬山之旅就要接近尾聲了,今日,我們遊覽最雄偉奇險的五老峯,也感受了絢麗壯觀的三疊泉瀑布。很高興能與各位共度這完美的一天,期望今日的廬山之旅能在大家的回憶中留下完美的記憶,如果導遊我有什麼不足之處,也歡迎大家進取指出,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我們有緣再會!

篇4:廬山導遊詞

廬山石門澗位於廬山西麓、素稱廬山西大門,廬山石門澗因天池山、鐵船鋒對峙如門,內有瀑布垂落而得名。廬山石門澗氣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種類繁多,石門澗又有“廬山植物一絕”美譽。[1]景區面積六千餘畝、景觀百餘處。集“雄、險、奇、秀”於一體,是一座地質變化、生物進化、自然造化、歷史文化的綜合大觀園,有“匡廬絕勝”、“山水絕勝”之美譽。古譽廬山第一景。廬山石門澗瀑布是廬山眾多瀑布中最早錄入史冊的。兩千多年前的《後漢書地理》中就有記載:“廬山西南有雙闕,壁立千餘仞,有瀑布存焉”。

1648年,旅行家徐霞客“知石門之奇,路險不能上”,遂攀藤附葛,考察了廬山石門澗,並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遊廬山日記》,稱讚廬山石門澗瀑布“噴雪奔雷,騰空震盪,耳目為之狂喜”。山因人重,景借名傳。早在1600年前,那裏就遊蹤不絕。東晉隆安4年,名僧慧遠在此築“龍泉精舍”,率儒、釋、道18高賢常遊於此,傳經佈道,使之成為淨士宗的發源地。

其寫下的《遊石門詩並序》,開了我國山水遊記的先河。此後謝靈運、李白、白居易、徐霞客等歷代數以百計的文人墨客都為之相涉,並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與摩崖石刻,文化底藴深邃豐厚。[2]石門澗應對峯崖,隔澗箕立,結成危樓險闕。過大磐石,峽谷更加險仄,如劍插天尺,爭雄競秀。

在這大斷層中,桅杆峯與童子崖從澗底矗箕直上,漓立咫尺,奇峯簇擁,迭峯屏立。削壁千仞的峯巒,幾乎都呈九十度垂直,上接霄漢,下臨絕澗。真是奇峯奇石奇境界,驚耳驚目心魄,縱有鬼斧神功,也難劈此勝景。最窄處的“小石門”,石門澗兩崖之間僅存一縫,遊人入“門”須側身才能經過。峪谷間,高崖懸流成瀑,深谷積水成湖。

潛隱湖底的雜亂怪石與兀立溪澗的巨巖,沿澗巧布,成為“石台”,最大的一塊光滑的磐石上可坐數十人,石上攜有“石門澗”三個大字。過大磐石,廬山石門澗峽谷更加險仄,如劍插天尺,爭雄競秀。在這大斷層中,桅杆峯與童子崖從澗底矗箕直上,漓立咫尺,奇峯簇擁,迭峯屏立。削壁千仞的峯巒,幾乎都呈九十度垂直,上接霄漢,下臨絕澗。

廬山石門澗真是奇峯奇石奇境界,驚耳驚目心魄,縱有鬼斧神功,也難劈此勝景。廬山石門澗絢麗而神奇的自然風光,吸了歷史上無數名人雅士。他們或擇勝登臨;或結廬隱居;或潑墨揮毫;或尋幽探險。石門澗峯峯嶺嶺,遍佈履痕;溝溝壑壑,迴盪歌吟。現有古文化遺址20多處,古詩詞200多首。南北朝傑出詩人,謝靈運在澗旁築“石門精舍”。東晉高僧慧遠大法師在此佛法五年築"龍泉精舍".寫出了我國最早的山水遊記——《遊石門詩並序》。

篇5:廬山導遊詞

朋友們,能和大家一齊遊廬山秀峯,共同分享秀峯的山水秀趣。是好開心的事唷!古往今來那裏就享有“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峯”的説法。秀峯的山,秀峯的水,姿態萬千,你不想被她感染,都不成嘍!那裏的山有形似展翅欲飛的(鶴鳴峯),像烏龜在爬行的(龜行峯),有形如香爐狀的(香爐峯),以及似屠天寶劍的(雙劍峯)、姐妹相嬉的(妹妹峯)、在憩息的睡女山……等;在這山峯之間流動的山溪,竟然奔騰出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廬山瀑布。那裏的山峯青秀,瀑布悠美、林木葱綠、潭水生媚,自然天成了一幅幅羣峯競秀的美麗景色。

秀峯是個讓歷代中國人生情眷念的地方。天才詩人江淹一首《從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峯》的詩,點醒了趨仙若騖的天下人。廣成愛神鼎,淮南好丹經。此峯具鸞鶴,往來盡仙靈。一時間,天下人都愛到那裏感受天地間的仙靈之趣。到南唐的時候,南唐中主皇帝李景,在做沒有皇帝以前曾到那裏來買了地蓋起房子依山讀書。中主當皇帝以後,就將他少時在秀峯讀書的地方,送給和尚們做寺院了。並賜了寺名“開先寺”,這大概是李景認為那裏是他開國立業預先祥兆的緣故吧。開先寺於公元951年建成後,當年,中主李景親自挑選當時的高僧紹宗大師,到開先寺當住持。

在南唐中主皇帝的直接支持下,開先寺的僧從此就成了中國佛教禪宗青原系雲門宗的重要道場。以後的宋元明清時期,開先寺在廬山的影響越來越大。清朝康熙年間,開先寺中好事相繼而來,寺院發展到達了空前的大規模時期。超淵大和尚自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來開先寺當家以後,與外界的聯繫、交往日益增多,也將那裏仙靈神韻帶洪給了天下人。

當時的康熙皇帝十分嚮往秀峯的山水,卻無緣親臨。只好將他親筆御書的《般若心經》、江淹的詩《從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峯》等賜給開先寺,以慰籍自巳想念的心緒。康熙皇帝在第六次南巡時,異常要開先寺住持超淵大和高奉聖旨在準安迎駕。這次康熙皇帝給開先寺賜了新寺名“秀峯寺”,就連隨行太子也受到感染,為秀峯揮毫留下了“灑鬆雪”的活力。

我們還未走進秀峯景區,那廬山瀑布的秀姿已早撞入了我們的眼簾,在我們前面山崖上出現的兩道較寬長白色布狀的下墜物,那就是廬山瀑布。因為距離較遠,此刻我們感覺她還是靜止狀態的,此刻此景就是大詩人李白筆下“遙看瀑布掛前川”的詩境。李白筆下的廬山瀑布是東瀑馬尾水和西瀑黃崖組成,隨着我們與瀑布間的距離的逐步拉近,我們將會一步步的領悟“飛流直下”的動感,“下九天”的快暢……我們就能夠全面感受到李白詩中的山之魂、水之靈的真神趣。朋友們,跟着我!我們一同走進秀峯吧!走進秀峯中,看那林中的小溪正向我們問好,從林蔭道向右轉,就轉出了一座門,門楣上掛着宋代大書家米芾的書跡“第一山”的大匾。

這是到了歷史上廬山五大叢林之一的秀峯寺舊址了。觀音大家都熟悉,常言説家家觀世音。請問各位:你見過長鬍子的觀音像嗎見過的請舉手……好了,秀峯的觀音像就是長着鬍子的,大家請看那長着鬍子的觀音像正在那兒等我們呢!那裏的觀音為什麼會長着鬍子呢請大家想一想,等游完秀峯時,請大家告訴我答案。雙桂堂是當年秀峯寺的方丈室、堂前這兩棵飽經滄桑的桂花樹,就目睹了那裏許多歲月風情。雙桂堂的後面有一口老水井,這井裏的水依然甘甜,他也叫“聰明泉”,聰明泉這三個字還是黃庭堅的墨寶。我們沿着聰明泉的小路西行右上後山,就來到了南唐中主李景當年的讀書的舊地---李景讀書枱,台邊上的圍欄依然是當年中主李景依欄讀書的舊物,真可謂雕欄玉砌應尤在,只是朱顏改了。

那清代康熙皇帝御賜給秀峯寺的御筆書就《從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峯》詩所刻的碑,仍還立在讀書枱的中央。這塊御碑有三個絕妙的地方,第一,江淹這首描述香廬峯的詩好,第二,宋代大書家米芾書寫的字妙,第三,康熙皇帝親自臨摹的。真是好詩、好書法,好心境啦。在讀書枱下的摩崖間還散佈着許多的歷代摩崖碑刻。最出名的有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作品《大唐中興頌序》,宋代著名書法家黃庭堅的《七佛偈》,明代王守仁的《記功碑》……我們欣賞完這些名家大作後,右下右行就走入了青玉峽龍潭。青玉峽龍潭是廬山瀑布兩處瀑布水匯聚的地方。這兩股瀑布水分流下垂,合流而入,原本急奔的水流,在龍潭中靜下後,方緩緩的從圓潤的石頭間的空隙處流走,這就叫“漱玉”。在漱玉亭上,品漱玉是一種妙高境界。

那裏被蘇東坡認為是廬山的兩處絕美景色之一。龍潭的四壁乏上刻滿了自宋以來的歷代摩崖石刻壹佰多處,宋代米芾書寫的“第一山”、“青玉峽”,宋南康太守李亦的“龍”、宋南康守朱端章的“廬山”……在此間,龍潭讓我們在這近的距離來感受山水,與古人交流,來共同分享天地的真趣!你的心會是什麼樣的……在瀑布下頭昂頭看瀑布,只見瀑水飛瀉而下,彷彿與天相接,凝視銀河落人間。寄情于山,您會情滿於山;付情於水,你將會情溢於水!山水能夠給人啟悟,也讓人心昇華……所以仁者愛山,智者樂水。我們享受了秀峯的山美,也親近的秀峯的水秀!接下來就到了回答問題的時候了,秀峯的觀音像為什麼會長着鬍子呢還先來説一下秀峯的觀音像吧,秀峯的觀音像是唐宣宗時期一位高僧所畫的一幅半身觀音像,之後在元代時被畫匠姜月境補畫成全身立象,從畫法上看頗似唐代畫家吳道子的畫風。

整幅畫像採用流暢的線條來勾畫出體態豐滿莊重的觀音形象,充滿盛唐時期的風韻,欲稱“鐵線觀音”。鐵線觀音像用星子出產的青石刻制的,碑高四米,寬二米。觀音是隨佛教一同傳入中國,開始進入中國還是男人的形象,隨着時代的變化,適應中國的文化的要求,逐步從男人的形象,向女人的形象轉化。又根據各時代的審美時尚要求,逐步由盛唐的豐滿型,進化到明清至到今日的苗條型。秀峯的觀音像的頭部唐宣宗時期的作品,依然有這時代的特點,人們在改變觀音男性大的特徵時,還沒未得及去了鬍子,這才給了我們看到長着鬍子觀音的機會。朋友們,在秀峯只需多坐那麼一會兒,你的心會跟着飛流直下的瀑布水一齊奔騰流淌,在低頭抬眼之間,四時的美景都跑到了你的眼前,太陽真的西下了,不知去那兒了,可那龍潭裏的魚、山林中的鳥都會讓你不忍心離去的。那裏的一切真能讓天地人得到一種清新的感受!

篇6:廬山導遊詞

桃花源景區位於廬山西南麓105國道東側康王谷中。康王谷亦稱楚王谷,俗名廬山壠。戰國末期(公元前223年)秦滅楚時,秦將王翦攻破楚都壽春(安徽壽縣),俘虜了楚國最終一個君王負芻,當時有一楚王子攜家室南逃,後隱入廬山壠深谷中倖免劫難,改熊氏為康姓,沿襲楚風,其後裔諡為康王,谷名所以而得。

康王谷為廬山最大之峽谷,長12公里,向東北伸入廬山內腹,至漢陽峯、曬穀石下。谷內一水中流,古稱廬江。兩岸青山合抱、霧繞雲遮,桃林沿溪、小橋流水,田園阡陌、村舍儼然。此處距陶淵明慄裏故居極近,為陶淵明去東林寺見慧遠禪師常過往之地,實為《桃花源記》之藝術原型。桃源之水來自漢陽峯下之筲箕窪,峯南麓有一瀑飛瀉,懸空百米,狀如巨簾,這便是著名的"天下第一泉"。此水古稱谷簾泉,因唐代茶聖陸羽《茶經》中品為"天下第一"而名揚古今,曾為王維、白玉蟾、歐陽修等歷代名家所吟詠。

桃花源是近期修復開發的新景區,面積約20平方公里,景觀設置突出《桃花源記》之意境,返樸歸真。沿溪上有山月軒、回馬石、問津亭、桃源洞、同心潭、恩桃庵、野趣谷、楚王城、康王觀、觀瀑路、仰止亭等百餘個景觀,還開放皮伐飄流參與性旅遊娛樂。2000年4-5月,天下第一泉新世紀國際茶會在那裏召開。自谷簾泉東行可攀登漢陽峯。

漢陽峯為廬山主峯,海拔1474米,頂天立地,勢如華蓋,傳説漢武旁、秦始皇、司馬遷都曾登上此峯。立於漢陽峯頂,猶如身臨霄漢,廬山諸峯及長江鄱陽湖之遠景都能盡收眼底。桃花源現為星子縣隘口鎮廬山壟村,居住着陶、康等九姓千餘村民,他們為陶公後代感到自豪,與昔日的陶公一樣,享受着這悠閒自得、自耕自給的田園生活.【廬山碧龍潭導遊詞】

奇幽絕勝的碧龍潭(王家坡雙瀑)風景區,位於江西九江市廬山小天池東北面,景區以250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遺蹟和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及自然景觀相融成,是廬山自然風光中的精華。號稱廬山“第一潭”,俗有“到了碧龍潭,不願把家還”之説。

該景區全長2000餘米的山谷,有自然景點30多處,風景奇特,原始、幽靜、羣峯崢嶸,峭壁懸崖,雲霧飄渺,水清甜爽,山綠誘人,石怪有形,雙瀑似蛟龍出岫,潭中二龍戲珠。晚清著名學者陳三立在他七十有八高齡時慕名到此瀏覽後,曾發出了“疑是驪龍抱珠睡,獲此奇勝冠山北”的讚歎。

20世紀30年代以前的碧龍潭鮮為人知,1930年近代著名大詩人陳三立在遭到晚清政府革職後,詩人廣遊廬山,借自然山水遁世遣悶,就在詩人垂暮之年發現了這個尚未被人開發的佳景,陳三立遍遊廬山諸勝之後,在此立碑刻《聽瀑亭記》讚歎:“疑山南三疊泉,青玉峽諸勝,莫能軒輊也。”的確,在碧龍潭現已開發30餘處景點中,尤以雪瀑碧之美,之多並佐以峻峯怪石傾倒來往遊客。從石崖縫隙中噴湧而出,幾經跌宕的一張泉象仙子的腰帶款款飄然,傍崖依嶺的隱瀑如絲如綢白練般傾瀉而下,在正午的日光照耀下,折射出五彩虹帶倒映池中,惟妙惟肖的摺扇峯,峻峭挺立的石門峯,自然天成的聚仙亭……,舉目即景,秀色可餐。

碧龍潭景區不僅僅風景秀麗,並且峯險奇特,使您浮想聯翩。巋巍嵯峨的聚仙峯崢嶸雲霄,登上聚仙峯觀看日出粼粼波光的鄱湖慰為壯觀,在多霧的季節,雲霧連天,滿山谷霧氣騰騰,猶如從天而瀉的巨瀑,在這沒有車馬之喧囂,沒有污染的聖潔的霧氣中,人在霧裏,霧沁人髒,肉體如脱魂之軀隨着這霧輕飄虛無,一種登仙羽化的彷彿油然而生。

拾級而上,逖聽訇濤聲,但見一“巨龍”穿山谷駕浪騰來,其勢強不可擋,其聲如驚雷鳴不絕於耳;其壯似萬馬奔騰踏起一路霧靄,爾後注入碧龍潭,疾流入潭處赫然可見陳老先生親筆題寫的“碧龍潭”三個大字。潭水匯成一股疾流從一巨石兩側滾落而去,構成了著名的碧龍潭雙瀑。瀑水遇凸石即作團團水霧跌至潭中。霎時,猶如萬粒珠璣起舞於澗谷潭面,山風吹來,又化為絲絲濕潤,挾着山谷清新的野香,溢人肺腑,人的心胸頓覺豁然開朗,世間的榮辱恩怨雲消煙散,真讓人如痴如醉啊!

碧龍潭景區人文景觀也很豐富,有陳三立所寫《聽瀑亭記》和《王家坡觀瀑》等諸詩石刻,一些名人學者也都來觀光賞景抒發胸臆。冰谷,造物主的恩賜,1935年,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親臨此處考證,認定冰谷系廬山第四紀冰川最具代表的“U”形谷,具有典型的冰川地形地貌,乳白的冰川石千姿百態。電影《李四光》中許多景點就攝於冰谷,坐在谷口,眺望遠處湖光山色,讓人遐想無極,陶然忘憂。

碧龍潭景區現已初建成集吃、住、樂、遊於一體的旅遊公司。三、四十年代美達官貴人不遠萬里來此瀏覽,蔣介石夫人宋美齡也常陪同馬歇爾夫人來碧龍潭游泳消夏,往往所以而戒備森嚴,尋常百姓望而止步。而今物是人非,景區引廬山涼爽清水已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泳池,供遊客避暑娛樂,碧龍潭餐廳可同時供200人進餐,景區不斷加強員工的服務意識,碧龍潭雖“姍姍來遲”,但正以發展壯大的戰略眼光,以其俊美的綺麗的風光熱忱歡迎中外遊客。

碧龍潭景區不但風光自然天成,並且交通便利,距九江市僅24公里,市10路公交車可抵達風景區,從廬山小天池往東北行走3000餘米亦可抵達碧龍潭風景區。

篇7:廬山導遊詞

大家好,我是天地遊旅行社的優秀導遊李一凡,你們能夠叫我李導,我的聯繫電話是12345678910。這兩天將由我陪大家度過。下頭簡要介紹一下廬山的優美風光。

廬山座落於江西省北部,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陽湖,是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旅遊聖地。

廬山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説的誕生地,被稱為中國的"地質公園"。眾多的奇峯、怪石、瀑布、巖洞構成了奇特瑰麗的山嶽景觀。它的風光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以"奇、秀、險、雄"聞名於世,現主要有12個景區、37個景點、230個景物景觀,"春山如滴,夏山如翠,秋山如醉,冬山如玉"是廬山風景的最好寫照。

廬山的生物資源豐富,有植物3000餘種,鳥類170多種,在鄱陽湖鳥類保護區越冬的鳥達100萬餘隻,真能夠稱為鳥的天堂呢!

廬山自古就是旅遊聖地,眾多歷史名人留下了描述廬山美景的詩篇。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聽完我的介紹,你們被廬山秀麗的風景吸引住了嗎?讓我們一齊到廬山中去領略大自然的美景吧!

篇8:廬山導遊詞

朋友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您明白在中國的歷史上有那座書院對中國的傳統教育產生了七百多年的影響,曾被稱作"天下書院之首這就是我們將要去遊覽的廬山白鹿洞書院。白鹿洞書院地處廬山五老峯的山麓,他在五老峯呵護之下,又有卓爾山、後屏山、古翼山環合着,從高處俯瞰他,就象一個山洞樣的。白鹿洞書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教育體系完備的書院。在遙遠的歷史時期,那裏是鹿的歡樂家園。到了唐代貞元年間,有一位叫李渤的洛陽少年帶着他的弟弟來到了那裏。他們在此隱居讀書,優美的山林,使他們學業長進的很快。年少的李渤在讀書之餘與生活在那裏的白鹿羣中的白鹿做上了朋友。

這隻經常與李渤交往的白鹿受到李渤的耳薰目染,盡然也善解人意呀!經常幫李渤到山外的集鎮上購買些學習用品和投送書信的事情。天長日久山外的老百姓以為李渤的這隻白鹿是神鹿,於是就稱李渤"白鹿先生",李渤讀書的地方就叫"白鹿洞"了。

李渤兄弟開創了白鹿洞以書為中心的時代先河。在南唐的時候,南唐王朝在白鹿洞建立了國家級的學府"廬山國學",這是國家辦學的開始。到977年的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宋太宗御賜白鹿洞書院《九經》等書籍,從這時開始白鹿洞書院在當時的中國就漸漸生出了名氣。南宋時大教育家朱熹來到廬山山南任南康軍知軍時,讓白鹿洞書院散發出奪目耀眼的光輝。這個時期中的朱夫子親自擔當白鹿洞書院的洞主,為學生講學,.....。

並且根據當時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需求,制定出一整套完備的教學規範、學規(白鹿洞教條),並將四書五經等確定為學生主修課目。朱熹在白鹿洞書院中將他的教學主張變成教學實踐。系統地改革了舊時官辦書院教育僅僅就是讀書為做官的弊端,大膽的推行、創辦出新型的書院教育制度。異常注重對學生的德育的教育,以及全方位的素質教育。

為國家培養出急需的德才兼備的棟樑之材。朱熹在白鹿洞書院的教育改革實踐,直接影響了封建中國後七百多年的科舉教育制定,併成為後世中國辦學所遵行的樣榜。也就是從此時,白鹿洞書院開始享有"海內書院第一,天下書院之首"的美譽。

此刻的白鹿洞書院的山林面積有三千畝,其中建築面積佔3800平方米。整個書院沿貫道溪而建,座北朝南,尚有五組建築。在白鹿洞書院裏至今有遺存着150多塊歷代碑刻和許多摩崖石刻。這都是能感受當年書院濃厚的文化氣息的地方。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個書香依舊的聖地,去感受一下書院的瀚墨香味。

篇9:廬山導遊詞

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大家到著名的廬山風景區來旅遊觀光。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蘇東坡的《題西林壁》、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吧。“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一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許很多人都是從這兩首詩中才明白廬山的,並且“廬山真面目”已經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習慣用語了。那麼,廬山的真面目究竟是什麼樣貌呢?此刻我們就去一看究竟吧!

廬山位於江西省北部,屹立於長江南岸、鄱陽湖西北,北鄰九江市。廬山雖非五嶽之列,卻有“廬嶽”之稱。自古就有“磅礴五百里,奇秀甲東南”的讚譽。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他的《廬山草堂記》中贊它“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廬山的山體呈長橢圓形,從高空鳥瞰,彷彿一個腎臟,山勢由西北向東南方向傾斜,長約20千米,寬約16千米,總面積約為300平方千米。廬山由99座山峯組成,最高峯為漢陽峯,海拔1474米。廬山是怎樣構成的呢?在很久很久以前,那裏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約在六千萬年以前,經歷了一場名叫“燕山運動”的造山運動,逐漸構成了此刻的大致模樣。大約在200萬年前又經歷了第四紀冰川。簡單説,廬山就是由地殼運動、褶皺隆起、斷裂上升而成,地質史上稱為“地壘式斷塊山”。由於廬山的歷史悠久,人文活動豐富,文化底藴深厚,在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被評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篇10:廬山導遊詞

各位朋友,大家好!

在沒有開始之前,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有哪位朋友能記得蘇東坡的那首詩《題西林壁》呢?有誰記得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也許説名字大家不熟悉,但資料,我相信大家都明白:“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一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許很多人都是從這兩首詩中才明白廬山的,並且,“廬山真面目”已經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習慣用語了。那麼,廬山的真面目究竟是什麼樣貌呢?從我下頭的介紹中也許能讓大家略知一二。

廬山位於江西省的北部,屹立於長江的南岸、鄱陽湖的西北,南接星子縣,北鄰九江市。廬山雖非五嶽之列,卻有“廬嶽”之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封)。自古就有“磅礴五百里,奇秀甲東南”的讚譽。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他的《廬山草堂記》中贊之為“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廬山的山體呈長橢圓形,從高空鳥瞰,彷彿一個腎臟,山勢由西北向東南方向傾斜,長約20公里,寬約16公里,總面積約為300平方公里。廬山由99座山峯組成,最高峯為漢陽峯,海拔1474米。廬山是怎樣構成的呢?(秦始皇趕山的傳説)在很久很久以前,這一地區是汪洋一片,大約在六千萬年以前,經歷了一場“燕山運動”的造山運動,逐漸構成了此刻的大致模樣,又在200萬年前,經歷了第四紀冰川。簡單的説,就是地殼運動,褶皺隆起,斷裂上升而成,地質史上稱之為“地壘式斷塊山”。

廬山屬於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温和宜人,也許大家都明白這樣一個嘗試:地勢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度左右,而廬山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於是構成了廬山春遲,夏短,秋早,冬長的特點。年平均氣温11.5度,夏季平均氣温22.6度,歷史上最高温度為32度,最低温度為-16度,在炎熱的夏季,廬山相對於山腳下的九江,南昌,南京武漢等幾個火爐城市來説,是一片熱海中的清涼島嶼。所以,廬山是有名的避暑勝地。常常有客人問:“廬山的房間裏有沒有空調呀?”其實廬山頂上是不用空調的,用空調反倒是一種浪費和污染。因為廬山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的大空調和大氧吧。僅有冬天才有暖氣,為了防止近幾年,隨着賓館檔次的提高,一些四星級的賓館也安裝了空調。

廬山是平地突起,山中的地形相對來説比較封閉,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廬山常年處於雲霧繚繞之中,廬山的煙雲霧雨是廬山最美的景色之一。他有的時候絲絲縷縷,有的時候象薄紗朦朦朧朧,更多的時候是鋪天蓋地而來,讓人措手不及,分不清東西南北,所以蘇東坡才會發出“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感歎,此外,廬山還有一種特殊的氣候現象,有時山頂豔陽高照,雲霧在山腰翻滾,而山腳下卻雷聲陣陣,風雨交加。明代理學家王陽明(王守仁)就因為這種現象寫了一首詩“昨夜月明峯頂宿,隱隱雷聲在山麓,曉來卻問山下人,風雨三更卷茅屋。”廬山年平均有霧日為192天,最多年份為221天,最少的年份也有158天。所以在山中,如果碰巧遇到一場大霧而看不清四周風景的時候,千萬不要遺憾,這正是廬山的一大特色嘛。

廬山瀑布有許多以“龍”字為名,如“卧龍潭”、“神龍潭”、“烏龍潭”、“黃龍潭”等。在距廬山牯嶺約10多裏處的重巖幽林中有一巨大的池潭,這就是“碧龍潭瀑布”,也即王家坡瀑布。這個瀑布是在二十年代初由一個砍柴的樵夫發現的,此後四方遊客爭相觀賞,被視作山北絕勝。其水來自梭子崗北麓,由於那裏層巖疊石,水流一路逶迤環繞。在注入碧龍潭的上段,分成三屋掛瀑,而每層分為兩條似白練般的懸瀑,連成數十米長,猶如雙龍倚天,俯墜潭中。潭旁建有“觀瀑亭”。在潭中還有一巨石橫列,站在石上可東望鄱陽湖。“千峯環一寺”的黃龍寺,由明代僧人徹空修建,殿內地面有大石突起,扣之有聲的“龍眼石”。明萬曆年間,肅太后賜給黃龍寺水墨、羅漢幅,佛頭、山水畫等多件珍貴文物,讓黃龍寺名聲大震。清代康有為三上廬山,為該寺題寫“黃龍寺”匾額,至今保存完好。

黃龍幽谷,探勝也好,尋幽也罷,僅有大家開心就好!

在蘆林人工湖下的黃龍幽谷間,屹立着三棵參天大樹,蔭籠數畝,根盤十丈;其中兩棵為柳樹,高約40餘米,樹幹需四人合抱,另一棵為銀杏,古老挺拔,相傳是東晉和尚自西域帶回的樹苗,親手栽種於此,距今約1500餘年。因這三棵樹在黃龍寺山門前,有“廟堂之寶”的稱譽,故名“三寶樹”。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中國九江是龍文化的故鄉,廬山的山水更是龍文化的精華。黃龍潭的特點是幽靜,一道溪澗、繞根盤石烏龍潭由三個大小不一的潭淵組合;烏龍瀑布接領蘆林、長衝之水;靜坐而聽,豎琴一把。蘆林湖西眺玉屏峯與天玉峯夾谷,有二條龍:一條黃龍、一條烏龍;黃龍潭之龍,常引山洪、為山上一害,徹空大師,用降龍術降服這條黃龍。而黃龍潭西下里許的烏龍潭,是條好龍,每逢旱天,催降甘霖,每到農曆六月六,當地百姓,採摘鮮蔬野果,投入潭中,祭祀神龍。烏龍潭,一代偉人毛澤東留下巨人的身影!

上海的朋友,一路辛苦了,你們不妨在古道落葉、鳥鳴澗流之間坐留片刻。黃龍潭,男士不要洗手,洗手細心老婆跟人走(笑話)。烏龍潭洗手,好運跟你走,打牌、玩牌的朋友手氣差,多洗兩下(再笑)。

廬山植物園,我國唯一的亞熱高山植物園,創立於1934年。園內設有杉柏區、樹木區、巖石園、翠花園、温室區、沼澤植物區、苗圃、雲霧茶園,獼猴桃引種區、藥圃等。著名的廬山特產雲霧茶及眾多的觀賞植物,均產於此。廬山植物園現已彙集國內外植物3400多種,儲藏各種植物標本10萬多號,與世界上60多個國家近300個單位,建立了種子交換等方面的關係。

篇11:廬山導遊詞

觀音橋景區坐落在廬山南麓國家地質公園內,在那裏你們將欣賞到宋代單孔石橋--觀音橋,唐代茶聖陸羽品定的“天下第六泉”南朝古剎棲賢寺,蔣介石行宮及馮玉祥將軍手書的巨幅石刻等十餘處景觀。(各位遊客,為了讓您在觀音橋的旅遊中看得開心,玩的愉快,在遊覽之前,我要向大家作三點説明:第一,那裏靠近水邊的景點都比較驚險,大家在遊覽時必須要注意安全;第二,那裏是生態旅遊區,請大家愛護環境;第三,我們景區內用餐、購物、住宿都隨時為您供給優質服務)。

此刻請大家抬頭向右看,那就是廬山第二高峯“五老峯”,海拔1358米,因其形似五位垂釣的老人而得名,它具有三峯險四峯高的特點。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曾在“五老峯”下隱居,並賦詩“廬山東南五老峯,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鬆”來讚美五老峯的美景,五老峯也所以成為廬山最美的山峯,五老峯又被稱為領袖峯,據説是一位記者在含鄱口拍照時無意間發現的,它形似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仰面朝天的睡姿,額頭、鼻子、嘴巴、下額及衣領無不栩栩如生。左邊是漢陽山脈,其中,它有着廬山最高的山峯(海拔1474米)據説,在月朗星稀之夜,站在漢陽峯上,能夠看見武漢重鎮漢陽的燈火,所以這座最高的山峯被稱為漢陽峯。

這是一座新建的綜合樓,典型的徽派建築風格,徽派是中國古建築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以民居、祠堂、牌彷最為著明,它造型豐富,講究韻律美,以馬頭牆,小青瓦最為特色,大家看見屋角翹起的那個小魚圖案沒有,他象徵着“五穀豐登,年年有餘”而那高高聳起的馬頭牆,又叫風火馬頭牆,我們大家都明白,中國古代建築是以木製結構為主,一旦着火的話,後果不堪設想,之後有一位縣令想出了一個辦法,在房與房之間用磚來進行隔斷,並且屋頂又為什麼做的那麼高呢,這是為了阻斷火借風勢蔓延到別處,這樣一旦起火,也只會燒燬其中的一間,而其它的房屋能夠得以保存,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由此可見。(江西與安徽自古地界相連,商客往來頻繁,徽派建築既美觀又實用,在我們縣民間還存有這種建築,婺源被稱為中國最美的村落,這種建築更是隨處可見。

前面就是水碓房,相信大家有些人在電影電視上已經見過,水碓最早出此刻東漢,是古代勞動人民利用水利來做工的一種簡單機械,農家用他把穀子舂成米,在農業現代化的今日,它就成為難得一見的稀有之物了,廬山及其周邊也僅有我們景區還保留着這個古色古香的景物,早期在這兒,我想大家提個十分趣味的問題,我們那裏的水碓並不是用於農業生產,那它究竟有何用途呢在後面的遊覽中看看你們能不能找出答案。(古松木,幹千年,濕萬年不幹不濕只半年)

好我們繼續朝前走,去看看構成於二、三百萬年前的冰川石,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曾在上個世紀30年代初對廬山的地質進行了考查,他首先發現和肯定了廬山第四紀冰川的存在,並發表了著名的《冰川之廬山》,廬山也所以而能成功的申報成為國家地質公園,這十二塊冰川石是我們的工藝師根據它自然構成的紋路,稍加修飾刻成了十二生肖,三分長相,七分想象,看看你們能不能找出自我的屬相。

星子縣在古時候被稱為南康府,從五老峯到漢陽峯的大部分地區都隸屬於南康府,而我們此刻所走得這條路是當時上廬山的唯一古道,蔣介石當年上廬山時,是乘水上飛機降落在鄱陽湖,然後在行宮住上一晚,第二天再由他從奉化老家帶來的轎伕從這台上廬山的。我們這植物豐富,其中以香樟最多,樟木有個特點就是防蟲防蛀,所以當的人有個風俗,在女兒出嫁時要做兩個樟木大箱子陪嫁,要看一户人家的女兒多少,只要看他家種的樟樹就能夠了。

這座古樸的亭子,叫做六泉亭,也叫陸羽亭,陸羽姓陸名羽是湖北人一生酷愛品茶,對茶葉、茶具頗有研究,他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在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781年來到廬山,他認為廬山南麓有兩處泉水最好,在他之後所著的《茶經》裏,把我們星子縣康王谷的水列為天下第一,觀音橋的水為天下第六(江蘇無錫惠山石泉為天下第二泉,著名的《二胡映月》就在那裏創作,第三、四泉都在湖北,第五泉在蘇州虎丘寺,天下第一各地在爭,可是第六卻僅此一個,那裏的水冬暖夏涼,水質清甜甘潤,雨季它不會因雨量充沛而溢出,在旱季不會因雨量稀少而乾涸,一向堅持這樣的水位,那裏的泉水富含二十多種微量元素,具有美容養顏的功效,經化驗沒有污染,可直接飲用,並且有點甜。我們辦公室和過往的村民都是喝這兒的水,大家也不防品嚐一下(其它山澗的水大家不要喝)。

那裏就是觀音橋了,北有趙州橋,南有觀音橋,也被著名的橋樑專家茅以升稱為“古橋珍品”,在1988年1月13日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區所以橋而得名,也所以橋而聞名。觀音橋全長19。4米,寬4。8米,從橋面上看您也許能夠看出它的疑慮了,它與一般的橋也並沒有什麼不一樣啊我向大家解釋一下,其實原因有二;一是這座橋建的比較早,到此刻已有994年曆史了,第二是這座橋的建造地點十分的特殊,大家看下頭,此刻我們看到的這條峽谷是廬山“三大峽谷”之一的棲賢大峽谷(康王谷、棲賢谷、錦秀谷)也是廬山最美最長的一條峽谷,而橋就是這樣橫跨其上,建橋初期是沒有這些橋欄的後在道光年間,觀音橋住持僧覺源於橋兩盤增造石欄,民國十六年,也就是1927年台山李煜堂等再次募資建石欄,大家順着我手指的方向看見水中那塊方正,突兀而起的大石頭沒有,這是棺材石,它其實還有一個很文雅的名字叫廻瀾石,廻瀾第二意思就是説這塊大石頭把擋在上游水的激流,在這塊石頭的背面構成了反方向的波瀾。

據説有人考查,説這塊重幾萬斤得大石頭是當初建橋時,工匠設法弄到這兒來的,作用是減少上游水的衝擊力,可是因為年代久遠,已經無法考證了,觀音橋以其古、奇、雄、秀、險吸引了眾多的名人雅士蜂擁而至,古代比較有名的有旅行家徐霞客,畫家唐伯虎,近代有蔣介石,蔣經國父子,馮玉祥,戴季陶,陳誠等,新中國成立後劉少奇,周恩來,宋慶齡,董必武和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都曾來過這兒。

大家在橋下就能比較清楚的看清楚巧的結構,橋拱由7排107塊鑿有公母榫的花崗石鎖釦而成,每塊石頭重約一噸,在當時沒有起重機械設備的情景下,建橋難度可想而知,所以被人們贊為“締構偉壯,神施鬼沒,非人力所能為”,大家必須看到橋拱中間一行大字了“維皇宋大眾祥符七年,歲次甲寅,二月丁巳朔建此橋”這是説明了建橋的時間是宋朝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也就是北宋時期的1014年,農曆二月七年級建的,朔是完全看不到月亮的那一天,也就是陽曆七年級,“上願皇帝萬歲,法輪常轉,雨順風調,天下民安謹題”,這都是些祝福的話語,那“法輪常轉”是什麼意思呢

“法輪常轉”是佛教語言,意思是佛法言傳,永遠昌盛,因為橋是兩位和尚出外化緣八年修建的,所以橋上出現佛教語言,還有這佛教裏的蓮花圖案也是不奇怪的,我們在看一下旁邊的小字“福州僧德朗勾當造橋,建州僧文秀教化造橋”這是説這是由福建福州和建州來的兩位和尚出化緣募資所造,德朗勾當造橋是德朗和尚負責主辦,文秀教化造橋是指文秀和尚負責監造,江州匠陳智福、弟智海、智洪,這是製造橋的建築師是來自九江的工匠陳氏三兄弟,把準確的建橋時間和建橋人刻在橋上,這是很少見的,同時也提高了觀音橋的文物價值這座橋是由我們本地的工匠就地取材建造而成的,這一點是十分值得驕傲的。

橋下石刻很多,最大的要算這“金井”二字,這是明朝的南康府的一個副知府馬朋寫的,金井是指橋下的金井潭,也叫石橋潭。

慈航寺,供奉的是救苦救難,普渡眾生的觀音菩薩,慈航是觀音出家時的法號,此刻每到七年級、十五和菩薩過生日的時候,那裏都是信徒雲集,香煙繚繞。水碓房留給大家的疑問在這兒就能夠找到答案了,利用水碓把木片舂成木粉,供慈航寺和棲賢寺做香用的。

大家此刻看到的門樓上頭有四個字“匡山草堂”,廬山也叫匡山,在清朝光緒年間,由湖南詩人易實浦建造的,有樓、堂、亭、軒等18景,在民國初年,人去樓空。蔣介石來到這兒説了句:“這兒背靠名山,面臨鄱陽湖,風水很好”當時的江西省國民主席熊式輝立刻心領神會了,在1934年在匡山草堂的原址上修建了蔣介石行宮,稱為蔣介石在廬山下頭的一處小別墅。左邊的峽谷裏有‘三峽澗’三個大字是黃庭堅所寫。

大家此刻所看到的這棟房子,是當時行宮內的警衞樓,大家能夠看到他與南京總統府的建築風格是相似的,每次蔣介石入住行宮後,從橋頭到山後都是佈滿了警衞,晚上更是禁止老百姓過橋,戒備十分森嚴,這是栓警犬的鐵樁一根,一向保留到此刻。

這兩棵柳杉,是廬山的珍貴樹種,佛教稱為梵陀樹,已經有74年的樹齡了,它是1934年由宋美齡託人從廬山植物園帶來,然後與蔣介石親手栽種在這兒,所以又俗稱夫妻樹,這兩棵樹大家能否猜出哪一棵是蔣介石種的,哪一棵是宋美齡栽種的呢我提示一下,能夠從兩棵樹的位置去猜啊。蔣介石是一個十分傳統的人,在種這兩棵樹時就藴含着男主外、女主內,男人保護女人的意思在內,靠裏面的那棵枝繁葉茂,象徵着女性開枝散葉,而這棵呢,象蔣介石的頭頂光禿禿的,92年的時候,宋美齡還派她的部下來查看這兩棵樹。那裏就是蔣介石行宮了,與我們前面所看到的警衞樓建築風格是不一樣的,在抗日戰爭期間,除了警衞樓與夫妻樹,大部分東西都被毀了,這是80年代重新修建的。

行宮照片:1。這是觀音橋最早的一張照片,拍攝於1926年,而我們此刻所能看到觀音橋最早的一幅畫是在明朝正德九年,由唐伯虎所畫的《三峽澗橋圖》,他曾是我們棲賢寺的鎮寺之寶,現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館,大家有機會的話不妨將三者進行一下比較,看看幾百年間的觀音橋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2。這是1926年的慈航寺,它在抗日戰爭期間也曾被毀於炮火,剛才我們所看到的慈航寺是之後修復的。

3。這張照片是蔣介石與宋美齡在行宮外散步時所拍攝的,兩人看起來神情十分的甜蜜。而他們背後的這顆樹,便是夫妻樹中的一顆,當時的樹杆還十分的細小。(蔣介石和宋美齡在大陸種了六對樹,但僅有這兩棵長得最好)。

4。1939年宋美齡在婦女代表大會上發表演講的一張照片,宋美齡長的很漂亮,異常是她的五官,她曾獲世界“十大美女之一”號稱,她的五官那個部位為能獲此號稱呢東方人的審美認為是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户,宋美齡自小在美國長大,西方人的鼻子是異常挺,宋美齡的鼻子異常挺才獲此稱號。

5。1937年1月1日國民黨的在鬆瀘會戰中失敗,日軍佔領了上海,12月8日蔣介石乘水上飛機從南京出發,降落在鄱陽湖水面,然後乘小漁船登上碼頭,當晚就住進了行宮,隨後在那裏簽發了國民政府撤離南京的命令,日軍攻陷南京後開始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自此以後,蔣介石再也沒有來過這座行宮。

6。這是宋美齡最喜歡的一張照片,也是台灣官方最常用的一張新聞照片。宋美齡是一位及學問與美貌為一體的女子,她通曉六國語言,尤其精通英語,蔣介石與英、美來訪者的會見,都是由宋美齡擔當翻譯的,有人説,蔣介石與美國人的關係是靠宋美齡一手建立起來的,宋美齡有個最大的愛好就是喜歡看電影,尤其是國外片,蔣介石不懂英語,但為了遷就宋美齡,也會陪她看一會,但卻從未看完過一部,這也能夠説是他倆一生中的遺憾。

7。這是工作人員偷拍的一張照片。照片中的蔣介石當時神情相當的自然,身邊只帶了一名警衞,旁邊的這座亭子,便是我們剛才經過的六泉亭了。

8。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兵諫蔣介石,發動了著名的“西安事變”迫於中共和社會的壓力,蔣介石不得不在廬山發表了抗戰宣言:“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職責”這是第二次國共兩黨合作,第一次是孫中山先生所説的聯俄聯共,這張照片拍攝在西安事變之後不久,蔣介石因在西安事變中腳部受傷到行宮療養,大家看一下,照片上的蔣介石,兩頰深陷,神情黯然。

9。與蔣介石並排的這位呢就是當時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輝,蔣介石到那裏説了這樣一句話;“那裏背靠名山,面臨名湖,風水很好,”熊式輝立刻心領神會了,就建了這座行宮,作為蔣介石在廬山下頭的一處小別墅,熊式輝與蔣介石的關係是相當好的,熊式輝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幾個能夠佩戴去面見蔣介石的人之一。

10。照片上的這個女孩子是蔣介石的第三任夫人,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呢我就把蔣介石的四位夫人都講一下。蔣介石的原配夫人毛氏毛福梅,蔣介石與毛福梅的婚姻是由蔣介石的母親王採玉一手操辦的,蔣介石結婚時僅有15歲,毛福梅19歲時,依當時當地的風俗是“四年和局,大吉大利”,可是這段婚姻卻是蔣介石最不滿意的的一段婚姻,因為毛福梅不但比他大,並且人也長的不漂亮,所以婚後很長一段時間他也不肯與毛福梅同房,蔣介石的母親王採玉十分着急,她請人算卦説;“蔣氏貴子必得原配所出後”痛哭訓子,以死相協,蔣介石雖然生性頑劣,卻也十分孝順,無奈之下只能應允了母親,最終於毛福梅生了唯一的孩子蔣經國,所以説蔣介石為此也不得不感激他的母親,毛福梅19歲嫁入蔣家,45歲被休,毛福梅是個十分傳統的女人,被休後她堅持“離婚不離家”,在蔣介石的老家奉化居住着。

蔣介石的第二任妻子是做孃姨出生的姚冶誠,她出身貧寒,迫於生活,獻身青樓。可是她只賣藝不賣身。,是蔣介石在上海落難的那段時間相識的,她與蔣介石維持了共九年的夫妻關係,蔣介石的另一個兒子蔣緯國就是由她一手帶大的,所以她倆的感情異常好,其實蔣緯國並不是蔣介石所生,而是他的一位好友戴季陶與一位日本女子所生,可是因為戴季陶十分懼內,不敢把孩子抱回家,無奈只能託付給了蔣介石,蔣介石又將這個孩子交給姚冶誠撫養。這個孩子就是蔣緯國,蔣緯國也所以與姚冶誠的關係最好。

蔣介石的第三任妻子是陳潔如,陳潔如出生書香門第,受過中等教育,1920年蔣介石在軍閥陳炯明的當參謀時,受到排擠,鬱郁不得志,無奈之下只能回到上海在一家證劵公司當經紀人,作投資生意,並在這段時間認識了陳潔如,可是他們的交往卻受到了陳家父母的反對,他們認為蔣介石不但比陳潔如大了整整二十歲,並且還是個有妻氏的人,之後隨着陳潔如心臟病發突然去世後,陳家的生活一度陷入了困頓,蔣介石乘機給予了陳家很大的資助,陳潔如的母親無奈之下只能默許了他們的婚事,陳潔如13歲的時候就發育的很好,15歲就嫁給了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後,宋慶齡,何香凝等國民黨左派人士分分發表了“討蔣通電”,蔣經國在莫斯科也職責父親的暴行,這讓陳潔如好不膽戰心驚,一天深夜,蔣介石回到家中,陳潔如上前好言相勸,卻被蔣介石怒斥為“婦人心腸”,自此與陳潔如有了隔閡,當蔣介石認識了宋美齡之後,便把風雨同舟七年的陳潔如拋到了腦後,陳潔如15歲嫁給蔣介石22歲被休,與蔣介石一齊的七年一無所出,大家明白是什麼原因嗎蔣介石在上海落難的那段時間,天天花天酒地,上窯子,逛妓院,之後得了一種病,叫做楊梅瘡,並且把這種病傳給了陳潔如,陳潔如雖然把病治好了,卻是永遠喪失了生育本事,

之後他與蔣介石抱養了一個女兒,取名陳瑤光,陳潔如曾赴美留學,獲得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碩士學位,她在學問上雖然輸給了宋美齡,但在學位上卻是略勝一籌,解放後陳潔如曾在大陸居住,但因為當時的大陸政治氣氛十分濃厚,於是陳潔如寫信給周總理,要求出國定居,由於她的特殊身份,周總理特批了她的請求,晚年因思鄉心切,陳潔如到香港定居,在1971年2月1日,陳潔如在香港家中悄然去世,當時身邊沒有任何親人陪護,她的養女陳瑤光得到政府的批准後,到香港為她料理了後世,能夠説她的一生是十分的悲慘。

宋美齡是第四任夫人,但她卻已第一夫人自居。宋美齡嫁給蔣介石的先決條件是:蔣介石必須和他的前三仁夫人斷絕關係。待到正式談婚論嫁時,宋美齡又提出了三個條件:一是蔣介石要信奉基督教。二是不生孩子,以堅持身材。三是不擔任政府公職,不參加高層決策會議,只以蔣介石私人祕書的身份從事政治活動。

周恩來照片,不知大家記不記得我們在國小語文課本有一篇文章《一張珍貴的照片》,就是這張照片改變了兩代人的命運。在1961年秋天,周總理開完廬山會議。來到觀音橋,下車後看見赤着雙腳的放牛女娃在路旁玩耍,當警衞人員想把女孩叫開時,周總理上前牽着女孩的手,請她帶路到觀音橋,一路上親切的問女孩的情景,到了橋上,總理先嚐了六泉水,然後在那裏和女孩合影留念,之後送她回家,並在那破舊的房子裏訪問了她的母親,這個真實的故事,在我們星子縣一向流傳至今,那個放牛女娃周桂花,當年13歲,現已經60歲就住在停車場前面的村子裏,那張珍貴的照片還一向擺放在她家最醒目的地方,1976年1月總裏去逝,北京的工作人員在整理遺物的時候發現了這張照片,總理稱照片中的女孩為女兒,總理姓周,女孩也姓周,所以説十分有緣分的。

之後北京的工作人員四處尋找這個女孩,來到了星子縣,省裏派車送了她去北京,工作人員要她填表格,她也不會寫,因為她沒有讀過書,很多人説,如果她讀過書會寫字肯定不得了了,之後把她安排在星子縣敬老院當院長,此刻已經退休在家,她還做國人大代表,當時北京的工作人員想把她留在北京,她拒絕説;“我還要回家餵豬呢!”她沒有讀過書能當敬老院的院長,也就因為總理的這層關係。前幾年總理的侄女來九江視察,還特意來看望了周桂花,並帶她去了天沐温泉泡澡吃飯,周桂花的待遇是離休幹部的待遇。。

我們看到這個潭是三峽澗上游最驚險的一個潭---玉淵潭。玉淵潭的深度沒有人做過科學測量。當地傳説是四兩絲線打不到底,曾有一個日本遊客用絲線綁着石頭進行了測量,可是由於水流很大,水底翻騰,測試沒有成功,這是一大遺憾了,在玉淵潭旁邊有巨幅石刻,是國民黨愛國將軍馮玉祥於1936年書刻的《墨子篇》,着篇文章共253個字,佔地面積將70平方米,是廬山風景中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地面摩崖石刻,這篇文章大意是:國家的執政者要獎罰分明,使人民的認識到達一致,才能把國家管理好,得到鞏固和安定,這是治國平天下的要理。

馮將軍的這幅石刻,是他在反對內戰,團結抗日的主張受到蔣介石的壓制後1936年,住在太乙村避暑的時候寫的,為什麼刻在那裏呢遊客們必須能夠聯想到,因為那裏有蔣介石的行館,也是蔣介石上廬山的必經之道,這是對蔣介石獨裁專制的規勸,由此可見馮玉祥將軍的一片赤誠愛國之心和用心良苦。

我們能看到這麼多的照片應改感激這張照片上的主人—張靜江,浙江人士,和蔣介石是老鄉,是蔣介石友人中最富裕的一個,是浙江四大首富之一,蔣介石落難的那段時間,在上海活動的經費以及他個人的生活開支均來自張靜江,由蔣介石經手陸續支用的錢,競達十餘萬,之後蔣介石暗使姚冶誠拜張靜江為乾爹,從而使張靜江對這筆錢無法開口,不了了之。

1933年蔣介石來我們廬山開辦了一個軍官訓練團,他為什麼來我們那裏開辦軍官訓練團呢因為他的第四次圍剿都以失敗而告終,他總結了下自我失敗的原因認為是中下軍官的指揮不行,才導致他的失敗,於是在那裏創辦了這個軍官訓練團,以除第五次圍剿能東山再起,這個軍官訓練團就相當於此刻訓練縣長級的幹部,總共批了25000人,第五次圍剿的確是成功了,紅軍不得不進行25000里長徵。

篇12:廬山導遊詞

各位遊客,在泉瀑轟隆聲的引導下,我們最之後到了觀瀑亭,聞名遐邇的三疊泉就呈此刻我們面前。

請抬頭仰望,好像天開了個口子,水從口子裏飛流而下,沿峭壁分三級,所以它被稱為“三疊泉”,又稱“三級泉”。三疊曩布,每疊形態不一樣,泉水流量各異,但卻渾然一體。一疊直垂,水從20多米的簸箕背上一傾而下;二疊彎曲。高約50米,“飄者如雪,斷者如霧,綴者如旒(旗子上的翼帶),掛者如簾”;三疊最長最闊,如洪流傾出,浩浩蕩蕩,巨響如雷,最終似玉龍直入潭中,激起波濤洶湧,浪花四濺。整個瀑布的落差為155米。水流疾馳飛瀉,氣勢格外恢弘。如果是深秋隆冬時節至此,可見弱水如絲簾風煙的景象。其實那裏的景象隨着季節和雨水的多寡而變化,一年四季各有千秋。

三疊泉位於五老峯第五峯北部末端與鐵壁峯之間的旋渦狀的懸崖峭壁之中,匯聚了大月山、五老峯諸水,從五老峯的北崖口流出,經過三級大盤石,飛落而下作文吧。可能有遊客會問,為什麼那裏能構成三級大盤石呢這又是第四紀冰川的遺蹟,冰川在移動過程中,巨大的轉折功能使得地質斷層被切割成階梯,構成所謂“冰階”,泉水就是被這些“冰階”所摺疊。

三疊泉高崖險峻,峽谷幽邃,集雄、奇、幽、險於一處,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一幅原始質樸的美景,一:所以有冀廬山第一奇觀”之美譽。又稱:“匡廬瀑布,首推三疊。”“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對它竭盡讚美之詞,留下難以計數的著名詩篇。

元代書畫家趙孟頫有詩描述三疊泉月夜:

飛泉如玉簾,直下數千尺。

新月如簾鈎,遙遙掛空碧。

三疊泉是如此美妙,但它卻曾長期隱藏在荒山深壑之中不為人知。直到宋紹熙二年(1191年)始被樵夫發現,故有“一朝何事失扃(門閂)鑰,樵者得之人共傳”的詩句,意思是説,這個三疊泉一天偶然沒有把門鎖好,所以被打柴的人發現了,才在人間流傳開來。在三疊泉的東北面是九疊屏,因為山峯呈九疊,又像一個大屏風,所以得名“九疊屏”。屏下是九疊谷。唐天寶十五年(756年),詩人李白曾在那裏隱居,他的著名詩篇《廬山謠》也是在那裏寫成的。詩的頭兩句是:“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其中還有“廬山秀出南鬥旁,屏風九疊雲錦張”句。但儘管如此,他也未曾發現三疊泉。

各位請隨我往下走。我們此刻來到的地方叫“觀音崖”,我們看到的那個洞稱“觀音洞”,洞下是一潭碧水。洞旁巨石上刻着隸書“竹影疑蹤”四個字。相傳觀音洞通向一個寺,叫“竹林寺”,據説這個洞口是竹林寺的後門,洞內常有仙人出沒,所以也稱“仙人洞”。很久很久以前,有位樵夫無意間發現一片竹葉循溪而上,他出於好奇,便跟着這片竹葉走,走呀走,不知不覺來到了洞中,洞裏面正有兩位仙人在下棋,樵夫便湊上前去觀看,他看得入迷,似乎過了一段時間,大概有一天吧,他想,該回家了。

於是他便出洞往回走,出洞以後,他眼前的世界全變樣了,原先的村莊、自我的家都不見了。他去問人,全都茫然不知,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得已,便向一位長者打聽,長者也不明白他原先的村莊和家的情景。長者也覺得奇怪,就問他:“你是從哪裏來呢”樵夫便把自我的經歷訴説了一遍。長者忽然明白了,説:“你是從神仙那兒來的,你明白嗎洞中方一日,世上幾千年!”樵夫這才恍然大悟,幾千年的世道滄桑,自我的家鄉早已面目全非了,上哪兒去找呢各位此刻明白了吧,“洞中方一日,世上幾千年”這句話就出自這個地方。

各位可能要問,那“竹林寺”究竟是有還是沒有呢關於它也有一個傳説故事。據説很久以前,觀音洞橫穿廬山,與現今仙人洞附近的一個寺想通,這個寺就是竹林寺。因為它處在險峻的峯巒下頭,隱匿在竹林之甲,附近終年雲霧繚繞,故此得名。寺內住着一老一少兩個和尚。小和尚不滿10歲,清掃廟堂,伺候老僧,挑水劈柴,一切雜務都由小和尚承擔,晨鐘暮鼓,打坐參禪,日子極為清苦。

一天,小和尚從三疊泉挑着滿滿一擔水,咬緊牙關,一步一步往上挪。這時,一隻躲在旮旯裏的餓狼,正齜牙咧嘴,流着饞涎,眼睛露出貪婪的兇光,在小和尚身後窺視着。突然,一聲狼嗥,餓狼將小和尚撲倒在地。小和尚一聲驚叫,頓時失去知覺。待他甦醒時,已躺在毛茸茸的草窩窩裏,身旁坐着一位與自我年齡相仿,靈氣十足的小女孩。

原先這個小女孩是借三疊泉靈秀之氣,已生長了千年的何首烏。她見小和尚危難,便挺身相救。從此,這兩個小人兒就形影不離。小女孩幫小和尚砍柴挑水,餓了,在山林中尋野果子吃;乏了,在三疊泉溪間嬉水。

不久,這個祕密被老和尚發現了。一天,老和尚找出一根紅線,交代小和尚,要如此這般。第二天,小和尚照例與女孩一齊玩耍,玩着玩着,小和尚悄悄將紅線系在她辮子上,然後藉故離去。小女孩也回到自我的土窩窩裏。話説那老和尚,不安好心,悄悄地拎着鋤頭尋了過來,很快就發現了一截露在土層外的紅線。他不禁大喜,心想,吃了千年何首烏,能夠長生不老。他三下兩下便將何首烏挖了出來,興沖沖拿回廟內洗淨,然後放在鍋中燉。

小和尚見此情景,後悔莫及,哭鬧着要拼死救下小女孩,但他哪裏鬥得過老和尚,被打得昏迷不省人事。小和尚恍惚中見小女孩淚汪汪訴説不幸,並告訴小和尚該怎樣做。

老和尚將何首烏燉在鍋裏,便下山去買酒,準備回來美餐一頓。

小和尚甦醒過來後,遵照小女孩的吩咐,將鍋內湯汁沿廟四周灑了一圈。剎那間,小女孩從鍋內跳出,深情地拉着小和尚的手,整個廟宇便隨之飄忽起來。這時老和尚打酒回來,忽然看見寺廟正欲騰空而去,情急中,忙一把抓住門檻,身體隨即在半空中晃悠起來,老和尚拼命叫喊:“菩薩救我!”然而天不應,地不答。忽地一陣狂風大作,老和尚一聲慘叫,跌入三疊泉峽谷。從此竹林寺消失得無影無蹤。唯有洞旁“竹隱疑蹤”四個字,似乎在提醒人們,那裏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篇13:廬山導遊詞

位於牯嶺東谷擲筆峯麓。松柏茂密,溪水潺潺,環境優美。原是蔣介石在廬山創辦軍官訓練團的三大建築之一,於1937年落成,名廬山大禮堂。解放後改名“人民劇院”,外表壯觀,內飾華麗。1959年中國共產黨八屆八中全會,1961年中央工作會議和1970年九屆二中全會均在此召開。

毛澤東同志主持了這三次重要會議。此刻,那裏已闢為廬山會議紀念館。裏面保存着當年許多珍貴的實物、照片、材料和根據紀錄片製作的錄相片,供遊人觀看。右側不遠處的“廬山大廈”為外觀4層、內有6層的鋼筋水泥建築,原為國民黨軍官訓練團的中下級軍官住所,正面額上原有蔣介石題寫的“廬山傳習學舍”四個大字。位於會址和大廈中間的一座宮殿式建築即為1935年落成的廬山圖書館。

2歷史沿革修改

廬山會議舊址位於中國江西省廬山牯嶺東谷長衝河畔、擲筆峯麓的火蓮院。

這座建築原名廬山大禮堂,為傳習學舍會議禮堂,由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興建於1935年到1937年,樓高2層,耗資20萬元,設計師為高觀四

1949年以後,改為廬山人民劇院。毛澤東以往在此主持過3次重要會議: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8月2日至16日中國共產黨八屆八中全會(即廬山會議),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央工作會議和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中共中央九屆二中全會。1980年代以後闢為廬山會議紀念館,保留1970年時的會場佈置。1996年,廬山會議舊址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59年7月2日~8月16日,中共中央在中國江西廬山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1959年7月2日~8月1日,中共中央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與會者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員,各省、市、自治區第一書記,中央和國家機關負責人。會議原議題是總結1958年大躍進以來經濟建設工作中的經驗教訓,並繼續糾正“左”的錯誤,搞好今後經濟工作。毛澤東在會議伊始提出讀書、形勢、工作任務等19個問題,要求與會者討論。在分組討論中出現意見分歧。7月14日,彭德懷在會上致函毛澤東,分析了1958年以來的“左”傾錯誤及其產生的原因,提議進行系統總結,以教育全黨。毛澤東閲後加上“彭德懷同志的意見書”的標題,印發與會者討論。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等人支持信中的意見。

7月23日,毛澤東在大會講話,認為彭德懷信中的意見是右傾機會主義的反黨綱領,是向党進攻。之後,與會者對“彭德懷、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反黨集團”進行了批評和鬥爭。之後,8月2~16日中國共產黨八屆八中全會召開,與會者有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147人,列席15人。會議經過《為保衞黨的總路線、反對右傾機會主義而鬥爭》、《關於彭德懷同志為首的反黨集團的錯誤的決議》,斷定彭德懷的意見是“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向党進攻妄圖篡黨奪權的綱領”,認定彭、黃、張、周結成了一個“軍事俱樂部”,屬反黨集團。全會決定將其4人調離原工作崗位。會後,在全黨範圍開展“反右傾”鬥爭。這場黨內鬥爭給黨和國家造成嚴重後果。在政治上把黨內不一樣意見當成路線鬥爭,使階級鬥爭擴大化,從社會伸展到黨內;在組織上助長了個人專斷和個人崇拜,使黨內從中央到基層的民主生活遭到嚴重損害;在經濟上打斷了糾正“左”傾錯誤的進程,使錯誤繼續發展並延續了更長時間。十一屆三中全會取消了對彭、黃、張、周的錯誤結論。

松柏茂密,溪水潺潺,環境優美。原是蔣介石在廬山創辦軍官訓練團的三大建築之一,於1937年落成,名廬山大禮堂。解放後改名“人民劇院”,外表壯觀,內飾華麗。

氣勢磅礴的三峽澗上,橫卧着一座古橋---觀音橋。觀音橋原名三峽橋,亦稱棲賢橋,因清未有人在橋頭建了一座觀音閣,時人便改稱古橋為觀音橋,此名一向延用至今昔。古橋氣勢宏偉,如長虹飛跨斷壁懸巖之上。橋兩端古木森森,藤蘿垂幔,橋下怪石嵯峨,激流湧過,睹水觀橋,令人讚歎不已。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當陽(現九江)石匠高手陳智福、陳智汪、陳智洪三兄弟,經過千辛萬苦,精心設計,最終在澗上架起了一座“石彩虹”,使這天塹變通途,出現了“百尺懸潭萬道山,一虹橫枕翠微間,半天雲錦開青峽,幾地轟雷撼王關”的神奇景象。

這座“石彩虹”就是名垂千古的三峽橋。三峽橋長24。4米,寬4。1米,高10。7米,單孔。橋用105塊各重一噸、規格相同的大花崗巖相互扣鎖而成。橋身巨大空靈,構思精巧,寓秀逸於雄偉之中,榫式結構,顯得既雄偉奇拔,又堅韌古樸。至今已愈900餘年,為古代橋樑建築佳作,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下有一圓形深潭,潭水碧綠,深不可測,名金井。橋前有一如中流砥柱的碩大巨石,上鐫“回溺”、“水哉”等字樣。

蘇東坡曾有詩讚曰:深行九地底,險出三峽石。長輸不盡溪,欲滿無底竇。跳波翻潛魚,震響聲落飛。清寒入山骨,草木盡堅瘦。空濛煙雨間,鴻洞金石奏。彎彎飛橋出,瀲瀲並月。玉淵神龍近,雲雨亂晴晝。橋東側的一株蒼松下,有一涓涓長流的泉水,這就是被茶聖陸羽稱之為“廬山山招賢寺下方橋潭水第六”的“招隱泉”,寓“公之隱山之泉”意得名。龍首清泉味無窮,長流清竟此山中。古今招隱何人至,僅有茹溪桑寧翁。招隱泉之水出自形態頗似龍首的石隙中,鄒士駒在這首《招隱泉》詩中説,招隱泉只招隱了晚年隱居在浙江茹溪自稱桑寧翁的陸羽。招隱泉因而又叫“陸羽泉”。相傳,陸羽為了品定天下名泉,曾於唐至德、乾元年間(公元757-760年),不辭勞苦,登廬山,下康王谷,反覆品定谷簾泉水,認為廿冽碧瑩的谷簾泉為“天下第一”。

此後,他準備到棲賢寺歇幾日,好將考察的記錄稿進行一番整理,當他轉過幾座崖,行進在通往棲賢寺的茂林修造的小道上,見道旁崖處,有一石築小亭,陸羽走進亭中休息。這時,他聽到有珠落玉盤的泉水之聲,原先亭旁有一眼泉水。陸羽走過去,只見有一個山石自然構成的龍頭,清澈的山泉從龍口不斷地溢出,泉下是潭穴,山花笑在泉底,真假難辨,碧葉映在泉中,不減其翠,他從懷中掏出隨身攜帶的小陶杯,酌滿泉水,呷上一口,原只想潤潤嘴舌,卻習慣性地嚅動着雙脣品起味來:清冽中孕蓄着香甜,其中潛藏着清涼,於是他又連飲兩杯,不一會兒便沉暑氣,疲乏解。這意外的發現,使他喜出望外。此後,他常來那裏仰觀山色浮雲,俯視招隱清泉,取水於亭中烹煮雲霧茶。經此泉烹煮的雲霧茶,湯色碧亮,鮮美怡神,香馨持久。

最終他將招隱泉評定為“天下第六”。從此,招隱泉又多了一個“第六泉”的佳名。之後,陸羽便在此石亭中,一邊飲用着第六泉水烹煮的雲霧茶,一邊編撰他的《茶經》。真是“翁在野亭醉,皆為泉入心”。招隱泉水呈中性,每升招隱泉水中,約溶解有70毫克的硫酸鈣,使用時使人感到香甜。招隱泉的水體礦物含量較低,每升水中礦化度僅有134毫克,硬度低,屬軟水,水體潔淨,透明無色,水温四季不變,流量穩定,為山中優質飲用水源。

初建於宋代的用石塊轉砌的亭閣,雖然綴滿了蒼苔,但閣額上鐫刻的“天下第六泉”五字猶存。如今,人們所看到位於招隱泉旁的石橋,已不是當年陸羽所見的木橋,而是建於北宋年間的石橋。人們在觀賞和讚歎這座被譽為“南國橋樑建築史上的一顆明珠”的同時,常常興趣盎然地從招隱泉中灌滿一壺泉水,從橋上依欄倒下深淵中,使人叫絕的是,當壺中流完最終一滴水時,最先從壺口流出的水,恰好剛剛落入潭水面,這趣味的遊戲,更給人人們帶來欣喜。

篇14:廬山導遊詞

位於廬山西北的天池山頂,池呈長方形,池水碧悠,光靈如玉。池原為天池寺內放生池。天池寺為廬山山頂最古老的寺院。東晉僧人慧持創立,舊名峯頂寺。宋朝更名天池院。明太祖賜名“天池護國寺”。明成祖敕“天池萬壽寺”,明光宗又敕“天池妙吉禪寺”遂為匡廬首剎,後寺廢。池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台,名文殊台,台為石木結構,兩層。

下層為石室五楹,有門窗,可充住室。上為手頂,即稱為台。登台眺望,山巒突起,羣峯相連,遠波明滅,極富野趣。是觀察佛光的最佳處。台東一亭,名“鬥姆亭”,又稱“老母亭”。始建於明代。石混凝土結構,圓形攢尖頂。橫額有“相望祖庭”篡刻。立柱上有隸書對聯“琳宇剩劾灰法蒙莊嚴留佛座,瓣香臨危澗新亭結構護仙盒”。

登上廬山西部海拔900餘米的天池山頂,南望九奇峯,下俯石門澗,東瞻佛手巖,西眺白雲峯。二水縈迴,四山豁朗。此處原建有天池寺,現已廢。但原寺前呈長方形的水池,仍碧水悠悠,光靈如玉。昔天池寺,寺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台,因供奉文殊菩薩而得名文殊台。現存之台為石木水泥混合結構,石室五楹,上有平台。登台眺望,山巒突起,羣峯相連,遠波明來,極富野趣。尤其是月色朦朧之夜,閒坐枱上,眼前深谷中經常會出現點點如同燈光般的亮點,由少漸多,時大時小,時聚時多,時隱時現,閃閃爍爍,人稱“佛燈”。

明代著名心學家王陽明就曾於一個月暗星稀的夜晚,卧此台上,看到了這樣的奇異景象,並以詩記之:“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開。撒落星辰滿平野,山僧盡道佛燈來。”天池山脊上聳立着一座寶塔,塔四周佈滿了漫山遍野的青松。微風起時,松濤起伏,它頗似一杆乘風破浪的船桅,盪漾在翠波碧浪之上。以上段文告訴我們廬山正適合發電。

篇15:廬山導遊詞

各位團友:

大家好!此刻咱們來到了大天池。它是咱們廬山西穀風景線上一處十分著名的風景點,晉代高僧慧遠的弟弟慧持在那裏建了一座廟宇,宋嘉定年間重建並改名“天池院”。然而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卻將天池院更名為“護國寺”,並賜以銅鐘鐵瓦,烏金太子像等,並且大肆宣傳,使那裏成為廬山的重要叢林之一。那為啥朱元璋對天池院如此厚待呢這就要講到他與陳友諒爭奪天下的故事了。元末,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十八年之久。

一日,朱元璋逃到天池山,此時陳兵正在一步步地搜查,正在危急關頭,只見一位僧人來到他面前,雙手合十説了聲:“朱施主請隨老僧進寺。”聽他這麼一説朱元璋也顧不得那麼多了,跟着進了寺。僧人便叫他藏在文殊菩薩神龕後面,朱元璋剛藏好,只見陣陣煙雲從台上升起,一隻五彩蜘蛛在煙雲中忙個不停,不一會兒神龕兩邊牽滿了蜘蛛絲。此時,陳友諒和他的追兵趕到此處,在寺內四處尋找卻未見朱元璋的影子,就只剩這神龕沒搜,陳友諒十分信佛,不敢驚動了菩薩,便來到神龕前仔細很多了起來,看見佈滿了蜘蛛網,心想:人鑽過去豈有不破之理看這架勢恐怕連蒼蠅蚊子都進不去。

於是,便叫士兵趕快離開了那裏。一見敵軍遠去,朱元璋撥開蜘蛛網,走下神龕,跪在佛像面前説:“若我朱元璋日後事業有成,定報救命之恩。並譴太子來此長伴清燈。”説後,便千恩萬謝地走出天池寺。

之後,朱元璋當真做了皇上,回想起之所以有今日,多虧了天池寺菩薩搭救,當年的許諾也都兑現了,但天底下哪有不疼兒女的父親要太子出家他當然捨不得,可又不能悖了當年的承諾,正當此時,一位大臣提議打造七寸烏金太子像送進寺裏,這樣就兩全齊美了!在廟前,有兩個池子,神奇之處就是無論下雨乾旱,池水總堅持這樣的位置,終年不涸.相傳兩千多年前,文殊菩薩騎着青獅從五台山路經此處,見那裏寺僧吃水困難,不禁升起慈悲之心,於是施展法力,雙手插石,頓時土開石裂,成為兩個旱坑,又施法引來靈水,而這就是之後的大天池了,我們也稱它為神泉。

當山澤通氣時池水常會冒出珍珠般的氣泡,有時天空還會出現雲層.這是因為空氣中某些氣體遇到氣壓降低就構成層雲,水中容納不了較多氣體,雲海構成時也就構成了氣泡.但這種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有興趣的朋友也能夠在那裏觀察觀察,沒準,這可遇不可求的事兒就給您碰到了。

我給大家一刻鐘的自由參觀時間,大家能夠在這兒照照相留留影,十五分鐘後,我們集合去往下個景點—龍首巖遊覽,屆時我再給大家作介紹。

【小編簡評】

廬山導遊詞 彙總15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廬山導遊詞範文。

【網友評價】

句子很細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