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1W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新版多篇】

地理必背知識點 篇一

1、對流層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氣温降低;②大氣對流運動(12km)顯著;③天氣複雜多變。

2、平流層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氣平穩,以水準運動為主,有利於高空飛行。

3、大氣的熱力過程:太陽輻射--地面增温--地面輻射--大氣增温--大氣(逆)輻射--大氣保温

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陽輻射(光照)與天氣、地勢關係:晴朗的天氣、地勢高空氣稀薄,光照越強;

我國太陽能的分佈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氣的保温效應: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並通過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

7、氣温與天氣:白天多雲,氣温不高(雲層反射作用強);夜晚多雲,氣温較高(大氣逆輻射強)。

8、氣温的垂直分佈:對流層氣温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

9、氣温的水準分佈:①緯度分佈:緯度越高,氣温越低,我國熱量最豐富的地區:海南島

②海陸分佈:夏季陸地>海洋,冬季海洋>陸地;

③氣温高的地方,等温線向高緯凸出,反之,氣温低的地方,等温線向低緯凸出。

10、氣温年較差:①影響因素:海陸熱力性質;地表植被水分狀況;雲雨多少。

②變化規律:內陸>沿海,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陰天。

11、地球自西向東轉,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轉,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轉

12、地表自轉線速度自赤道向兩級遞減至零;

13、除南北極點外,地表任一點的自轉角速度都相等,為15°/h;

14、北半球觀察北極星的仰角大小即為當地的緯度大小;南半球看不到北極星;

15、在地球公轉運動中,近日點(1月初)公轉線速度和角速度達值,遠日點(7月初)公轉線速度和角速度達最小值;

16、如果黃赤交角變大,則熱帶範圍變大,寒帶範圍變大,温帶範圍變小;

17、夏至日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冬至日直射南迴歸線;春秋分直射赤道;

18、太陽直射點在南北迴歸線之間做迴歸運動,約每天移動0.26°,每月移動8°;

19、晨昏線的判讀:

沿地球自轉方向,由夜半球進入晝半球經過的線為晨線,由晝半球進入夜半球經過的線為昏線;

在側視圖中,左夜為晨,右夜為昏;

在晨昏線上的點,如果地方時<12時,則該點所在線為晨線,如果地方時>12時,則該點所在線為昏線;

20、太陽高度判斷:

晝半球中太陽高度>0,

夜半球中太陽高度<0,

晨昏線上太陽高度=0;

21、在光照圖中,晨線與赤道相交的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6時,昏線與赤道相交的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8時;

22、在光照圖中,晨昏線上緯度點(即轉折點)所在經線地方時要麼為0時或24時,要麼為12時;

如果該轉折點所在緯線剛好出現極晝,則過該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0時或24時,如果該轉折點所在緯線剛好出現極夜,則過該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12時;

⑴南極發現有豐富煤炭(北極地區埋藏豐富石油),説明:

南極(北極)地區曾經位於温暖濕潤地區,森林茂密,後經大陸漂移至此,這是板塊構造學説的有力佐證。

⑵剛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剛果盆地原來是內陸湖,後經地殼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瀉而成。

⑶死海(貝加爾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內力作用----斷裂陷落

⑷北美五大淡水湖(歐洲峽灣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廬山(華山、泰山)的形成:斷塊山地

⑹七大洲地形特色:

亞洲:①地形複雜多樣,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積廣;

②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佈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①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東部縱貫着巨大的東非裂谷帶;

③地勢特點:東南高,西北低

歐洲:①歐洲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平原面積廣大,佔總面積2/3;

②地勢低平,為世界地勢最低一洲(300m),地勢南北高,中部低;

③冰川地形廣佈

北美洲:①地勢東西高,中部低;

②南北縱列三大地形區,西部是山地,東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③冰川地形在大陸北半部廣佈

南美洲:①西部為南北縱貫的安第斯山脈;

②東部為平原、高原相間排列

大洋洲:①地勢低平。地表起伏和緩;

②地形為南北三個縱列帶,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地

南極洲:①世界上平均海拔一洲(2350m);

②大陸冰川廣佈,冰層平均厚度達2000米,冰層以下地形多樣

⑺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嚴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山區面積廣大,巖石破碎,風化嚴重;②乾濕季分明、暴雨集中;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彙總 篇二

一:巧記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黑子和耀斑增多時,會發出強烈的射電,干擾地球電離層,影響地面的無線電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陽風放射出的高能帶電粒子流,衝擊地球磁場,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產生“磁暴”現象。帶電粒子流衝進地球大氣,被地球磁場捕獲,沿磁力線向地球兩磁極運動,與稀薄的大氣碰撞,產生極光。

二:如何判斷地球運動速度

1、受地球形狀的影響,地球自轉的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兩極為0,南北緯60°的線速度為赤道處的一半,任意緯度的線速度為該緯度的餘弦值乘以赤道處的線速度。

2、地球自轉的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緯度都相等,均為15°/小時。

3、地球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隨地球在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而不斷變化。位於近日點(1月初)時速度最快,位於遠日點(7月初)時速度最慢,平均線速度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為1°/日。

三:日照圖中進行圖圖轉換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兩個方面

日照圖判讀過程中,無論是局部圖轉換為整體圖,還是組合圖轉換為常見圖,轉換時都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繪製轉換新圖時,一定要明確圖上點、線、面的空間關係。歸納起來主要有:

(1)地軸、直射點的太陽光線一定通過地球球心。

(2)太陽光線所示的平面為黃道平面,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成23°26′的夾角。

(3)各緯線圈與赤道平行、與各經線相互垂直。

(4)各經線都相交於南北兩極點。

(5)晨昏線與各緯線既可垂直,也可斜交;與極圈內的各緯線還可相切、相離(極圈上出現極晝或極夜);平分赤道(即赤道與晨昏線的兩交點經度相差180°,即赤道晝夜平分);與各經線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線把相交的各緯線圈分為晝弧和夜弧,根據晝弧和夜弧的長度(所跨經度)可確定該緯線的晝夜長短;如果與各緯線垂直,則晨昏線必定通過南北兩個極點,且該日全球晝夜平分。

2、把握好時間點的轉換。轉換時的注意事項主要有:

(1)赤道上晝夜始終平分,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位置可以通過時間計算(6時、18時)或通過經度判讀在新圖中找到。

(2)晨昏線與緯線圈切點位置的確定,可以通過切點時間(12時、0時或24時)推算出經度,再通過直射點位置確定其緯度。

(3)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與緯線圈切點位置確定後,就可用平滑曲線連接起來,但要注意太陽光線與晨昏線始終垂直。

(4)太陽直射點永遠位於南北迴歸線之間,晨昏線與緯線圈相切的點永遠位於極圈上及其以內。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梳理 篇三

1、三大自然區及其劃分依據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青藏高寒區(氣候和地貌)

2、三大自然區的特點地形地勢、氣候、植被土壤、水文、人類活動

3、東部季風區的南北差異東北、華北、華中、華南(熱量差異)

4、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東西差異內蒙古温帶草原地區、西北温帶及暖温帶荒漠地區(距海遠近)

5、青藏高寒區的垂直差異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地勢高低)

6、三個經濟地帶的劃分東部(沿海)、中部、西部(陝甘寧青新、雲貴川藏渝)

7、三個經濟地帶的經濟差異及其原因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速度(自然原因、社會和經濟原因)

8、三個經濟地帶的特徵、差異與發展優勢條件、存在問題、發展方向

9、世界政治地圖演變的主要原因國家間的政治和經濟衝突以及國際競爭。

10、世界政治多極化趨勢美國、西歐、日本、俄羅斯、中國、印度等多個政治經濟力量中心。

11、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科技進步(交通和信息)、跨國公司的建立。

12、主要區域經濟集團西歐、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東盟等。

13、綜合國力的基本要素基本實體、經濟力量、軍事力量、內政和外交、科學和技術。

14、提高綜合國力的途徑堅持改革開放、科教興國、重視三農、計劃生育、獨立自主的外交。

15、旅遊活動的三要素旅遊者(主體)、旅遊資源(客體)和旅遊業(媒介)

16、現代旅遊活動的特點主體的大眾化、空間的擴大化、方式和內容的多樣化、目的的娛樂性

17、旅遊活動的作用滿足人類需求,促進經濟發展,擴大交流

18、旅遊資源及其特性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多樣性、非凡性、可創造性、長存性。

19、旅遊資源的價值美學價值、科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經濟價值

20、旅遊景觀欣賞的基本要求選擇觀賞位置、把握觀賞時機、抓住景觀特點。以情觀景。全面瞭解

21、園林常用的構景手法主配、層次、框景、借景。

22、旅遊活動中的環境問題環境污染;破壞生物資源、背景環境、文物古蹟;衝擊社會秩序。

23、文化的定義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創造出來的所有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24、文化的分類物質文化(生產工具、生產技術、生活用具)和精神文化(文藝)

25、文化景觀的構成人類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記(固定在地表上的人類創造物)。

26、文化景觀的主要特性功能性、空間性、時代性

27、文化景觀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文化景觀是自然環境的指示物(有一定的侷限性)。

28、文化景觀與人文社會環境的關係瞭解當地物質文化環境(公交汽車站牌)和精神文化環境(地名)

29、文化源地文化事物、文化現象(常點狀)和文化系統(常面狀)最初產生

30、文化區的空間特點範圍有大有小、邊界有實有虛、不一定與自然區重合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 篇四

一、牢固基礎——“善記”

每年的地理會考考試説明中都會清晰提出對識記能力的考查,這就要求孩子們能夠達到“善記”

地理知識點繁多,沒有頭緒是不可能考好的。雖然現在的會考重在考察孩子的能力,但能力是建立在紮實的基礎之上的,不可能脱離知識去談能力的。

因而在複習中必定要了解地理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瞭解重難點(如經緯線、重點國家、我國地形圖、我國政區圖等),抓主幹知識,綱舉目張,以幹帶枝,重在貫通,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如:自然地理部分要 在“懂”字上下功夫,一通百通。人文地理要“精”,用簡單的幾句話瞭解並記住關鍵知識點等。

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1、辯析概念,做到所答對所問

地理中有許多概念,有些同學不注重區分熟記,往往考試時混淆而丟分。在複習進程中應有意識地將一些近似的概念進行比較,弄懂其內在和外延,在考試時才不會答非所問。如地形、地勢、地貌之間的關聯及差異。

2、要重視區域地理的基礎

(1)準確判斷地理事物,學會區域空間定位方法,要記住一些重要的經緯線穿過的地理事物,如重要國家、省份、城市、港口、交通線、礦業基地、旅遊等。

(2)用地圖輔助進行區域地理的複習。由於地理科學涉及的知識範圍非常廣,所以用地圖來鞏固地理知識的學習方法已經為學生所重視的方法之一。親手畫一畫,不要註記,在畫圖及複習的過程中,瞭解地圖的內容,把重點要記住的地圖,例如中國地理的中國地形、政區,各大自然區圖等用空白方式邊温習、邊畫。這對應該掌握的知識,熟練運用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

(3)形成能夠剖析區域地理特點的知識結構。

(4)注重區域之間差異的比較,重點突出可持續發展觀點在區域發展中的應用。

3、熟記原理,鍛鍊解題思路

地理是一門“講理”的學科,明晰原理、掌握規律,解好地理題就入了門。因而要仔細瞭解地理重要的原理、規律。答題時不能就事論事,關健是掌握解題思路。

4、查漏補缺

根據“木桶原理”,一個人最終掌握多少知識、是否系統化地掌握、應用時效益怎麼樣,取決於知識結構中最薄弱的部分。

怎麼加強薄弱環節,使自已的基礎知識、能力以及思路更完善呢?這就需要查缺補漏,它可以加強各知識點間的關聯,在提取信息時會能夠更加迅速準確。

在複習中,找出平常做過的練習題和試卷,把學習過程中出錯的習題再次進行剖析,看看當初自已知識上存在的缺漏及錯誤,是否已經完全查補,自已對知識點是否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掌握,把發現的新的知識關聯也融匯到其知識系統之中,最終做到完善成體系,提高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的能力。

二、把握知識——“善思”

思考是複習的靈魂,怎樣才能做到“善思”呢?

1、始終保持問題意識

要讓自已經常保持着問題意識,使大腦處於思維狀態,對所學的知識要經常去問“為什麼”和“怎麼樣”。然後把為什麼和怎麼樣有機的關聯在一起。

2、理清知識結構

整理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利用知識之間的因果框架圖,也可以利用畫“思維導圖”的方式(以某知識為起點、在頭腦中聯想與其關聯的各個知識點及其樹枝狀結構)。

在複習中要經常性地自畫簡圖,促進思維導圖系統的完善。通過簡圖,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點——圖形鏈,經過這樣加工後的知識體系,往往能起到一個提綱的效果,使許多相關知識點能通過這一框架,找到知識之間的結合點,從而形成日趨完善的知識系統。

三、解決疑難——“善問”

1、問自已,學會獨立思考

學習的主人是自己,碰到疑難問題,首先要問自已,想想解出當前問題需要哪些背景知識,知識之間的邏輯結構是怎樣的,過去有沒有見到過類似問題,生活中是否有值得借鑑的經驗等。

2、問同學,學會合作學習

當問題自已實在無法解決時,如果時間和精力都允許,先要選擇與同學討論,因為彼此的知識和經驗是相似的。

3、問老師,學會使用資源

充分藉助老師這個‘學習資源’,有利於把握知識本質,讓自已在複習中少走彎路。 疑難問題得到解決後,要把這些問題記下來,日後還要時常複習,以便長時間保持這些學習效果。“錯題集” 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四、提升能力——“善用”

1、善於使用不同形式表達地理信息

文字和圖表是地理信息最主要的兩種表達形式。 讀文字信息時,要善於劃出“關鍵詞語”,通過關鍵詞語理解題目條件和題目要求。歷屆會考都非常注重對學生圖形知識的考查。複習階段要加強地圖的學習,重視地圖、圖表、圖文之間的有機聯繫和轉化,努力提高讀圖、識圖、填圖、用圖和析圖的能力。

平時複習時,要善於觀察各種圖表上有哪些基本要素,掌握閲讀各類圖表的基本方法。 讀圖要注意以下要領:(1)先讀圖名,確定知識範圍

(2) 細辯圖例和註記、發現圖像信息

(3)看圖像特徵,尋找標誌數據(注意輔圖),如可通過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徵來認識其分佈

(4)相互聯繫,全面綜合分析、判斷

(5) 讀圖時要注意突破思維定勢。

2、理論聯繫實際, 關注身邊事

利用學過的知識解釋身邊的現象, 能“盤活”理論知識。 在複習過程中,要根據教材內容,聯繫社會實際,關注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或當今社會普遍關心的地理事實材料, 將這些問題落實到一定的區域,迴歸到課本,合理地尋找熱點問題與教材知識的鏈接點,用地理學科知識進行分析、闡述和評價、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如熱點、焦點問題有:人口、資源與可持續發展問題、西部大開發與重點工程、中國經濟區域問題、台灣與祖國統一問題、災害與災難問題等。

3、善於分析各種地理信息與題目要求之間的聯繫,找到回答問題的策略。

會考複習應是應試技巧的訓練,它可查驗對知識的把握程度及開闊思路,這是複習鞏固地理知識、提高地理知識遷移和應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培養地理思維的必要手段。

在複習過程中一定要精選練習試題。對這些試題的處理要做到“一題三用”,首先做完試題後進行訂正分析;其次,聽教師進行試題命題思想的剖析和點評;再次,會考前抽點時間拿出試題重新進行回顧、體會,發現題目背後所藴涵的學科思想,思考同類試題的處理方法。

通過典型試題的練習,掌握同類試題的解題思路方法。 如通過對京九鐵路的區位作用,考慮青藏鐵路全線開通的重要意義。

總而言之,在地理的複習中, 若能按照完善的步驟,結合自身特點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就能使複習過程更加系統、完善,使自已的各種能力和地理素質得以提高,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