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秋節的簡單介紹 中秋習俗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3W

中秋節的簡單介紹 中秋習俗多篇

中秋節 篇一

夜幕悄悄地降臨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院中,一邊吃着月餅一邊賞月。桌上放着很多好吃的東西,有桔子、蘋果、梨、月餅……真是應有盡有。

天上的明月,是那麼的圓,那麼的亮。此時此刻,我想:天上的嫦娥姐姐,現在一定很後悔當初偷吃仙丹,造成了不可原諒的錯誤;再説吳剛,他因觸犯了天條被罰去砍那永遠也不可能砍完的桂花樹;還有那嫦娥身邊的小玉兔,它成天不是採藥,就是搗藥……

我真想借上大雁的翅膀飛去廣寒宮,去安慰安慰那傷心的嫦娥姐姐,去幫一幫那永遠也不可能砍完桂花樹的吳剛,去摸一摸那勤勞的小白兔……

我又想到了遠方的姥姥,姥姥的年紀大了,身體也不是很好……

想到這兒,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蘇東坡寫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但願美好的感情長留人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中秋節 篇二

中秋節到了,桂花又開了。

在姥爺住的院子裏,有一片比我年齡還要大的桂花林,媽媽常帶我去聞那桂花的香味。她説世上最樸實又最典雅的花就是桂花了。它小小的花瓣卻會散發出迷人的悠長的香氣,讓人心曠神怡。而在桂花開的最迷人的時候,那股子香氣,也確實令人魂牽夢縈。桂花便成了媽媽最喜愛的花了,然而我卻不以為然。

最近,我讀了女作家琦君的《故鄉的桂花雨》,作者對桂花香味的“魂牽夢索”,讓我對桂花有了種好奇。帶着這種好奇,我又找來了《桂花香飄雲天外》、《杭州:飄落一身桂花雨》等有關桂花的文章,想看看人們為什麼對桂花如此喜愛。

“香氣濃郁的花‘或清或濃,不能兩兼’。然而,桂花卻具有清濃兩兼的特點,它清芬襲人,濃香遠逸,它那獨特的帶有一絲甜蜜的幽香,總能把人帶到美妙的世界。”

“滿樹金黃細小的花兒,點綴着紅葉嬌豔的季節。更有那濃郁的芳香,‘一味惱人香’襲人心懷,沁人肺腑。又在芳香中帶有一絲甜意,使人久聞不厭。”……

好美的語句,好美的花,文章對桂花的描寫是那樣的神奇,如此的有神話色彩,讀着讀着我深深地被感動了,就彷彿來到了一個仙樂飄飄的夢境裏,融化其中,享受着美好的氣息。慢慢地,我對桂花產生了一種熟悉的感覺。

“桂花分金桂、木樨、銀桂、丹桂……”我裝着老道的樣子對媽媽説着,牽着媽媽的手,在中秋月下,走進老爺樓下的那片桂花林。

遠遠的,我聞到了撲鼻的香氣,一陣爽颯的風兒吹過,瞧,那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樹,隨風搖曳起來了。咦?那是什麼?好似金色的蝴蝶,好似銀色的綵帶,纏綿的飄呀飄,飄落下來,飄到了地上,桂花雖然沒有琦君故鄉那麼多,然而我卻真的感覺就像琦君所説的,成了“金沙鋪地的西方極樂世界。”一片片黃黃的、小小的花瓣,帶着濃郁的香味,飄到了我和媽媽的頭髮上、身上、鞋上。我伸開雙臂驚呼“桂花雨!媽媽,這就是桂花雨!原來書上説的都是真的……多麼浪漫,多麼奇妙,多少夢幻啊!”我仰起頭,桂花落在了我的臉上,輕輕的,細細的,帶着花香,撫摸着我的臉,對我訴説着。

桂花,曾經並未使我心動,也未使我心歡,可是當我走進它,聆聽漫天花之語時,它的無言,早已勝過了有聲。而在走近的那一瞬間,它告訴了我它所有的美麗,同時,它也向我傾訴了它所有的情感,它告訴我它的香氣怡人,它對我訴説它的舞姿繽紛……這怎不讓人興奮,我沐浴了一場桂花雨。那天晚上我的夢裏全是它。

月亮圓了,桂花開了,今年的桂花格外的香,格外的美!

中秋節放假 篇三

1、當星星隱匿在遙遠的天際,依稀的燈光依然閃亮在您窗前。正因您的執着,才有我們璀璨的明天!節日快樂!

2、面對講台,背靠黑板,在時光長河裏,老師是您把一個個分鐘,用辛勞汗水和智慧編織成無數耀眼的光環。在這月圓之時,祝你快樂!

3、不知不覺又一箇中秋佳節來臨,祝您心裏想着月餅,口裏吃着月餅,臉兒樂得像月餅,甜甜蜜蜜賽月餅,願我們的祝福伴着您渡過一個快樂的中秋節!

4、晚上笑一笑,批改作業有情調;清早笑一笑,全天教學有高招;工作之餘笑一笑,學生跟着知識跑;看到短信笑一笑,一切疲勞都忘掉。我們向您問聲好,老師!中秋快樂!

5、您是摩天大樓的粒粒基石,您是跨江越河的座座橋墩,您是祖國建設的中流抵柱。老師,節日快樂!

6、當我們採摘豐收果實的時候,您留給自己的是粉筆灰染白的兩鬢白髮。向您致敬,敬愛的老師,祝您中秋快樂!

7、老師:每一縷的陽光是我對您的祝福,每一顆星星是我看您的眼睛,每一絲雨牽着我對您深深地思念,想念你,中秋快樂!

8、如今,天空已經成為我們的領地,而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是您給了我們飛翔的信念和力量。老師!向您致十二萬分的祝福:中秋快樂!

9、敬愛的老師,您的教導使我認識瞭如此美麗的世界,您的心血使我感悟到絢麗多彩的人生,在這月圓之時,願我的祝福像清茶滋潤您乾涸的喉嚨,像燭照亮您的辦公室,像鮮花送給你一片清香!

10、您是一棵挺拔的樹,曾結過成熟的果實、歲月在您的身上鐫刻下蒼老的年輪,您的身旁卻崛起一片森林鬱鬱葱葱。老師,中秋快樂!

11、月很圓、花更香,保重身體要健康;魚在遊,鳥在叫,願你天天哈哈笑;手中書,杯中酒,祝你好運天天有,快樂多,憂愁少,祝福中秋節快樂,閤家團圓,平平安安,事事如意!

12、十卷詩賦九章勾股,八索文史七緯地理,連同六藝五經,四書三字兩雅一心栽樹,點點心血育英才澤神州。辛苦了,老師,中秋快樂!

13、撥動真誠的心絃,銘記成長的辛酸,成功的道路上永遠離不開您!老師,我都將以生命的翠綠向您致敬!中秋快樂!

14、中秋月圓、佳節思親、遠隔天涯、舉目有親、心願、祝願、如願、情緣、了願。祝你幸福快樂!

15、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峯,當年您憑此教導劣徒,今天我以此駕馭人生。老師,您辛苦啦!中秋快樂!

16、一個個日子升起又降落,一屆屆學生走來又走過,不變的是您深沉的愛和燦爛的笑容。祝福您,中秋快樂,親愛的老師!

17、不是所有的鮮花都代表愛情,但是玫瑰做到了;不是所有的樹都耐得住寂寞,但是白楊做到了;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記得起你,但是我做到了。祝您中秋快樂!

18、一根教鞭系人間憂樂,兩頰霜鬢凝天下春秋。滴滴汗水,誠滋桃李芳天下;中秋祝福短信,點點心血,勤育英才澤神州。老師,中秋快樂!

19、老師,如果説您在培育祖國的棟樑,不如説您就是祖國的棟樑,正是您,支撐起我們一代人的脊樑。謝謝您的教導,中秋快樂!

20、今天的月亮為您升起,今天的鮮花為怒放,今天的讚歌為您高唱,今天的雄鷹為您展翅飛翔!老師,中秋快樂!

中秋節 篇四

這天,家裏人都回來了,好不熱鬧。

人多,能人也多。四姨是個廚師,她一來就忙個不停,洗菜,燒飯。小姨家有車,買月餅的事就交給他們了,大姨和三姨買菜會還價,自然菜歸她們買。人多,分大人小孩倆桌。

到了晚上,人都到齊了,可以開動了,我第一個站起來給姐姐,弟弟,妹妹倒果汁,然後一起説了“乾杯”!今天的菜可真豐富啊!有酸菜魚,土豆燒雞,炒苦瓜,還有從浦口買來的鵝。真是應有盡有,我們用筷子夾着自己喜歡的菜。土豆燒雞不知什麼時候冒出一個雞心,我正準備夾,誰知妹妹也正好過來夾,弟弟見了也過來湊熱鬧,本來我也不是很想吃,見他倆急着過來夾,我就有了胃口,於是我們三人搶了起來,最後一不小心掉到地上了,碰巧掉到歡歡的頭上(我家的小狗)他湊上去聞了聞,然後吃了下去,我生氣地問道:“你什麼時候開始喜歡吃心了,啊?”姐姐比我們都大,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她只是坐在旁邊偷着樂,大人們見了也開心的笑了。

弟弟今天晚飯吃得很快,可能是想吃月餅了,對媽媽喊道:“媽媽,月亮出來了,我們可以吃月餅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明天早晨再吃。”弟弟很不高興,四姨又説:“好吧,好吧!你吃吧!要對着月亮吃!”

中秋習俗 篇五

發展至明朝,月餅成為中秋節節令食品,這一習俗也在民間徹底流傳開來。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做成圖案印在月餅上,更加惹人喜愛。

到了清朝,月餅的製作技巧越來越高。《隨園食單》記載“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讀來令人垂涎欲滴。

而且,如江南一些地方還有“卜狀元”的習俗。簡單説來,就是把月餅切成大中小三塊疊放,的放在下面,為“狀元”;中等的放在中間,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為“探花”。而後全家人擲骰子,按照點數大小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取相應的月餅吃掉,其樂融融。

除了吃月餅以外,中秋節的習俗還有祭月、拜月、賞月、燃燈等。民俗專家蕭放解釋,拜月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宋代以後開始流行,至於具體的儀式,一般是到了農曆八月十五晚上,人們在家裏或者户外擺上“月神”牌位,然後放好瓜果梨桃、月餅等供品,然後進行叩拜,祈求福佑。

“那個時候,男女拜月的願望不一樣。男子一般希望科舉考試能取得好功名,女子則希望能夠擁有美麗容顏。”蕭放説,隨着習俗演變,明清以後才有了“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説法。

由於地域原因,以拜月賞月為中心,各地中秋風俗也形成了不同的特色。過去在北京,“兔爺”可算是過中秋的標配。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裏這麼描寫過:“臉蛋上沒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畫了一條細線,紅的,上了油;兩個細長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點淺紅;這樣,小兔的臉上就帶出一種英俊的樣子,倒好像是兔兒中的黃天霸似的。”不止孩子們喜歡,大人也會拜拜兔爺求個吉利。

古代,在浙江一帶,觀潮算得上是中秋時的一件盛事,據説,“中秋觀潮”早在枚乘的《七發》中已有所記載,宋代大詩人蘇軾創作的《八月十五看潮》詩中也寫道:“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可知此風俗由來以久。

“中秋節南北地區習俗差異不大,北方偏重親人團聚,南方户外活動比較多。”蕭放説,除了拜月、賞月之外,較為典型的民俗活動還有燒寶塔燈、放孔明燈,偷月亮菜等,一家人會在中秋當天團圓飲酒、吃新米飯,“此時,未來女婿上門送禮提親”。

中秋節 篇六

今天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每次一到中秋節,大家都吃月餅,有的人還在晚上賞月。那麼中秋節的起源,吃月餅與賞月的習俗又是怎樣來的呢?

起源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節”。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與左右微服淆,中秋夕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吃月餅

中秋節吃月餅據説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個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説:“應將胡餅邀蟾蜍”。説完把餅分給羣臣一起吃。

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中秋節有很多的故事,它發展的過程也是作為中國人應該要了解的,我們一定要讓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好好的發展下去。

中秋節吃月餅的故事 篇七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説:“應將胡餅邀蟾蜍”。説完把餅分給羣臣一起吃。此時的“胡餅”已與現在的月餅無大異。

據説,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太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代的文學家周密,在記敍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之名稱。

只是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據悉,吃月餅之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還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關。當時正值元朝末年,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各類反抗活動紛紛湧現。朱元璋藉此機會,便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很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温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中,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同時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果然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大獲成功。

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羣臣。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自然更加重視吃“月餅”的習俗,每到中秋佳節,必定分發月餅,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此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再後來,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不論怎麼變,只是慶祝節日的形式與活動的方法有了豐富和深化,吃月餅的習俗卻一直沒有變。這其中的奧妙,是否包涵了對推翻元朝統治、打敗異族的喜慶與祝賀,我們不得而知,但依據傳説的內容,顯然是與朱元璋的“月餅起義”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

中秋節 篇八

之夜是個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户户歡聚一堂,品嚐月餅和瓜果,享受天倫之樂。“每逢佳節備思親”,誰都希望在中秋佳節能夠得以全家團聚,這是人之常情,但又總不能家家如願。我爸爸是位電視新聞工作者,因為忙於工作,就有好幾個中秋節都不能和我們一起度過。想到這裏,我不禁想起蘇軾的《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晚上,我和媽媽回奶奶家過節。吃完團圓飯,我就和弟弟一起上天台賞月。

月亮害羞地蓋着層層面紗,過了很久,才輕輕地掀起它的面紗,漸漸地露出它的那張能發光的臉蛋。我仔細地抬頭望月,心裏對遙遠的月空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弟弟看着這一輪高空中的明月,側過臉俏皮地問:“姐姐,這是白銀盤嗎?”我聽了這句話覺得好氣又好笑,他一定是想起了我教他的古詩《古郎月行》,故意在賣弄呢。於是,我們衝着月亮大聲朗誦起來:“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我倆邊聊邊津津有味地吃月餅,有五仁的、蓮蓉的、叉燒的……我最喜歡的還是雙黃的,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極了!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夜已深了,我們只好戀戀不捨地回家了。不知明年的中秋節會是怎樣的呢?

中秋習俗 篇九

錢塘江似乎第一次聽説是在白娘子傳奇電視劇裏面聽到的,不知道你是從哪裏聽説的並瞭解的這個地方,而錢塘江最知名的東西就是錢塘江觀潮,每年這裏都會聚集全國各地的人舉着攝像機和手機拍攝潮水震撼的畫面。

錢塘江的用湧潮的產生,據專家介紹是因為當地特殊的地理條件和地球自轉的離心力產生的,從漢魏的時候起,錢塘江觀潮就已經成了當地的一個民俗。

錢塘江大潮潮水是農曆的八月十八,農曆每個月的七年級到初六,十五到二十都可以看到潮,所以説,每年你都可以在132天裏觀潮。而中秋節前後的潮水則是最震撼的,也是最壯觀的。

中秋習俗 篇十

中國有一個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在農曆八月十五那天。正因為那天是秋季的正中,得名中秋節。

在家鄉,中秋節這天有吃月餅賞月的習慣。中秋這天的月亮特別亮、特別圓,到了晚上,月亮就像初次登台表演的小姑娘一樣慢慢升起,害羞膽怯,潔白如玉。月亮上的圖畫像小孩子信筆塗鴉,又像大師的奇書異畫,讓人捉摸不透。你看,從這個角度看上去是很像山丘;可是換個角度再看,又像一片茂密的小樹林。皎潔的月亮灑落在大地上,一切都是那麼平靜。早早地吃完晚飯,人們便都出來賞月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有的還唱歌、背詩助興呢。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想起了《水調歌頭》中的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蒼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八月十五正值農忙季節,人們歡歡喜喜吃月餅,高高興興收糧食,其樂融融。中秋節,代表豐收,代表喜慶,代表團圓,農民們收穫辛辛苦苦種來的五穀,臉上不由露出會心的微笑;小孩子們可以約好地方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天,晚上則可以和家人一起去賞月,或是在家裏聊聊天兒,這是多麼美好的節日呀!

中秋節如果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