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介紹山海關的導遊詞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3W

介紹山海關的導遊詞多篇

介紹山海關的導遊詞1

尊敬的各位遊客,我們將要遊覽的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關口---山海關,這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是震撼全世界的古代建築物,被列為世界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在遊覽的時候,請大家保護環境。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天下第一關廣場,抬頭遠眺,一座雄關展現在眼前,那就是天下第一關的城樓了。

天下第一關城樓也叫箭樓,樓高13.7米,分上下兩層,上層為木質的隔扇窗,這些窗户,平時緊閉,戰時開啟射箭用;下層四面都是紅漆木質大門。

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天下第一關”匾額了,這塊匾長1.5米,為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所書,字為楷體,筆力蒼勁渾厚,與城樓風格渾然一體,堪稱古今鉅作。

相傳最後一筆不是一起寫上去的,而是書者將蘸滿墨汁的筆,拋向空中點上去的。

還有一個小祕密,掛在城外面的匾是後人仿寫,原匾在城樓裏呢!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古城商業街。

在古城裏,品嚐地方風味小吃,會使你遊興大增,並領略山海關的風土人情。

讓我走進一家土特產店,嘗一嘗特色打糕,來,這位遊客,品嚐一下吧!

好,咱們大家一起照張照片做個留念吧!“--茄--子”“ok”希望我的本次導遊服務給您帶來快樂!

在我們面前的這方城池叫做瑞蓮閣公園,初建於民國20__年(19__年),是由邑人、臨榆縣參事會參事孫國鈞字蔭橋為首倡議集資興辦。

“瑞蓮閣”的匾額,由當時的知縣常炳彝所題。

現在的瑞蓮閣公園是19__年_月,經政府集資,根據《臨榆縣誌》的記載而重新修復的。

修復後的瑞蓮閣公園,形成了以遼海咽喉橋為界,南湖、北湖4個水域。

建成了垂柳軒、醉荷軒、麴院風荷、遊船碼頭等4個亭謝。

天下第一關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也就是13__年距今已經有620__年曆史了明初建關時,這裏是朝鮮等國入貢和商旅往來的重要通道,平時城門大開供車馬人流通行,戰時緊閉固若金湯,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現在展現我們面前的,就是天下第一關城樓了,天下第一關城樓也叫鎮東樓,俗稱箭樓。

樓高13.7米,分上下兩層,地層西面為對開的紅漆木質大門,上層為木製的隔扇門窗,其餘的北東南三面為共開設68孔箭窗,這些箭窗平時關閉,戰時開啟,是戰時射箭之用。

它是坐東面西,其建築形式採用了我國傳統的磚木結構,天下第一關的建築形式採用了九脊歇山式重檐頂,這種建築形式的等級較高,是僅次與皇宮和廟宇的建築格式。

現在大家看,在天下第一關城樓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麼,我想大家都會説就是這塊天下第一關巨匾了,天下第一關匾長5.8米,寬1.55米,其中的一個一字就長1.09米,繁寫的關字右邊的一豎就長1.45米。

您看着一字雖有一筆卻不顯單薄,關字右邊的一豎筆畫雖多卻不顯臃腫,五個大字安放合理,與這座建築渾然一體。

請大家仔細看這塊匾,有一大特點,有的朋友已經看出來了,此匾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書年月,不留姓名,這塊匾為何人所寫呢?眾説紛紜,有人説是

明朝宰相嚴嵩,有人説是餘一元,譚從簡,有人説是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而根據當地的林榆縣誌記載:天下第一關匾傳為邑人肖顯所書,這裏的邑人就是指山海關當地人,這就為肖顯的寫匾提供了真實性和可靠性。

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匾並不是肖顯所題寫的原匾,而是民-國九年由山海關人楊寶清所篆刻的。

原匾呢則為了防止風化掛在城樓內。

一會我們就去等城樓,看原匾!好,現在給大家五分鐘照相時間,五分鐘後到我這集合,我們一起登城。

大家看,在各個屋檐的羌機脊上,有許多形態各異的小獸,分別是騎鳳仙人為前導接着是:天馬、海馬、獅子和吼。

當地的老百姓還給他們起了一些賦有傳奇色彩的名字。

第一個是走投無路,接着是跟盯絆倒,第三個是東張西望,第四個是幫虎吃食,第五個是坐地分贓。

傳説,走投無路的是古代的皇帝,大好的江山讓他搞的支離破碎,高高的脊頭代表皇帝的寶座,他站在上面,前走無路,後退不能,真是左右為難;跟盯拌倒的是緊隨皇

帝的大臣,皇帝雖已無路可走,但臣子不忘舊情,雖倒也伴;東張西望是東瞧瞧西望望,見機行事;幫虎吃食一看到這種情況也緊隨其後,阿諛奉承;坐地分贓在石獸之末,幹什麼都沒有它的分,急的夠嗆,這真是各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

倒黴的皇帝都走投無路,何況這些大臣呢。

大家抬頭可以看到這羣顯赫一時、高高在上的人物只好站在脊頭,飽受風吹雨淋,酷暑嚴寒,讓遊人注目了。

這些異獸都是古代傳説中的瑞獸,他們不但有消災解禍的作用還是吉祥的象徵。

但這種小獸也是有等級之分的皇宮和廟宇之上的小獸的數量是9到12個的,而衞所的等級比較低,是不允許超過六個的。

介紹山海關的導遊詞2

各位朋友:

我們現在來到第一關東城樓的東側。東城樓的下面是東門。緊挨着東門,有一個小小的方城,叫做甕城。它的城門洞沒有開在正東方向,而是在關城和甕城的拐角處,向南而開。如果敵人逼近東門,他不能輕而易舉地攻開城門,因為在這個拐角處,關城和甕城上面的守軍,就會居高臨下,用交叉火力大量地殺傷敵兵。即使攻進了甕城,東門緊閉,敵人也不能長驅直入,甕城上面的滾木擂石就會轟然而下,四面兵士一起拉弓射箭,外面又有重兵把守,想跑都跑不了,甕城就成了入侵之敵的葬身之地。為什麼叫做甕城?中國有個成語:“甕中捉——”(這時,往往會有遊客接着説:鼈),對,“甕中捉鼈”,這個小方城就像一個甕,所以叫做甕城。

甕城的外面,還有一座城,叫做東羅城。敵人進攻山海關,東羅城又是一道防線。請大家隨着我指的方向看,這就是東羅城的南城牆和北城牆。在東羅城的東邊,有一片高低起伏的丘陵,叫做歡喜嶺。歡喜嶺下有一道溝,叫做流淚溝。山還是這個山,水還是這個水,為什麼又是歡喜,又是流淚呢?過去,兵士們從遼東或更遠的地方回來,走到這一片丘陵,一眼看見山海關,離家不遠了,心中高興,就把這裏叫做歡喜嶺。從這裏出關,到遙遠的邊疆去駐守,出了山海關,登上這座嶺,眼見得離家越來越遠,心中難受,落淚悲傷,歡喜嶺下就有了這條流淚溝。

歡喜嶺上有一個大平台,這就是著名的威遠城的遺址。威遠城是山海關的衞城,是山海關的前哨。吳三桂就是在這裏投降了攝政王多爾袞,請清兵入關的。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推翻了明王朝,進了北京。吳三桂原來駐守寧遠(今興城),三月初,崇禎封賜他“平西伯”的爵號,並命令他放棄寧遠,進京勤王,剿滅農民起義軍。進軍途中,得知崇禎皇帝已經吊死煤山,吳三桂只好率領人馬返回山海關。

李自成和他的謀士們曾經清醒地認識到當時的形勢:山海關外是強大的清兵,而吳三桂這支軍隊英勇善戰,如果吳三桂倒向清兵,就會對大順農民政權帶來巨大的威脅;如果吳三桂歸順自己,山海關就是清兵難以逾越的一道防線。李自成決定招降吳三桂。

這時的吳三桂也正處在猶豫徘徊之中:説要效忠明王朝吧,明王朝已經垮台;説要投降清兵吧,時年33歲的吳三桂,“自少為邊將”,長期和清兵打仗,積怨甚深,直到關外八城丟了七城,自己仍然孤軍奮戰,拒不投降,如今若要投降,很難得到清兵的信任,更何況父母家眷三十餘口都在北京,一旦投降清兵,後果不堪設想;要投降農民起義軍吧,自己剛剛進爵為平西伯,平西的意思就是去剿滅農民起義軍,一眨眼的功夫,就從剿滅變成投降,這個彎子不好轉;同時,也不知道李自成究竟是一個什麼態度。吳三桂處在自身命運即將發生巨大轉折的十路口,也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的決定將影響到整個國家的歷史走向。

正在此時,李自成派人攜帶為吳三桂封侯的詔書、吳三桂的父親吳襄的信件和大量錢款糧草,來説降吳三桂。來人説,只要投降,“父子封侯”。吳三桂接受了招降,把山海關移交給李自成派來的將領,率領部隊進京謁見李自成。四月四日,走到今天的盧龍縣(現在是秦皇島市轄領的四個縣之一)以西的沙河驛,遇見從北京逃出的家人,吳三桂詢問父親的情況,家人稟告:父親已經被捕。吳三桂沒有在意,説:這是李自成為了逼我投降所採取的措施,不必擔心。又問到他的愛妾陳圓圓,家人只得以實相告:陳圓圓已被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搶走霸佔。與此同時,吳三桂派往北京密探其父消息的人也報告説:吳襄正被拷打追贓。父親受刑,愛妾被搶,奇恥大辱令吳三桂勃然大怒,説了一句:“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見人耶。”當即下令返回山海關,從此與李自成劉宗敏一刀兩斷,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缺乏政治遠見、貪圖美女錢財的農民起義軍的將領們,以自己的愚蠢行為導致了吳三桂降而復叛的嚴重的惡果,這個嚴重惡果又迅速地導致了李自成和他的農民政權的悲慘結局。

吳三桂返回山海關之後,立即向攝政王多爾袞寫了一封為報國恨家仇而請求“借兵”的信,很快多爾袞率兵奔赴山海關,李自成也親自帶領十萬兵馬急忙趕赴山海關。四月二十一日,三支能征善戰的虎狼之師匯聚山海關,一場決定中國命運的惡仗打響了。當時的主戰場在石河西岸,農民起義軍多次攻破防線,逼到西羅城下,甚至已經登上北翼城,但在守軍的頑強抵抗下,又一次次被打退。李自成派一部分農民起義軍從九門口出關,攻打東羅城,形成內外夾擊的態勢。吳三桂感到十分危險,多次派人到威遠城請多爾袞迅速出兵。而多爾袞卻仍然對吳三桂這個驍勇之將的借兵之舉心存疑慮,只是派兵奪取了九門口,而在正面戰場上卻依然按兵不動,靜觀李、吳雙方的激戰。吳三桂鎮守的山海關,幾度危機,又幾度僥倖脱險。這時,李自成明白了:他所碰到的對手,再也不是過去那種一觸即潰的明朝軍隊,而是一支久經陣仗、英勇頑強的邊塞勁旅。

經過一天的激戰,吳三桂也知道了農民起義軍的厲害,清兵再不出戰,單憑自己的力量是難以抵擋的。為此,他焦急萬分。四月二十二日清晨,吳三桂只得親自出關,到威遠城去拜見多爾袞。多爾袞命他剃髮盟誓,吳三桂慨然應諾,立即剃髮,表示歸順。吳三桂回到山海關,打開城門,浩浩蕩蕩的清兵終於進入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山海關。這時,李自成的大隊人馬已在紅瓦店一帶,從山到海,一排開,要步步逼進。吳三桂有了堅強的後盾,再不示弱,即刻率領五萬軍士,直奔石河西岸。霎時間,十幾萬人,殺作一團。人吶喊,馬嘶鳴,戰鼓響,炮聲隆。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刀光劍影,血雨腥風。正當雙方鏖戰緊,狂風大作鬼神驚,遮天閉日,飛沙走石。打到中午時分,吳三桂漸漸不支,李自成佔了上風。突然,數萬鐵騎從關城殺出,如風捲殘雲一般,鋭不可擋,所向披靡。農民起義軍的防線頓時崩潰,多爾袞和吳三桂聯兵一處,向西追殺而去。李自成兵敗如山倒,吳三桂追殺不停息,多爾袞得意迎順治,清王朝建都北京城。公元1644年,中國農曆甲申年,風雲際會,瞬息萬變,山海關就是歷史的轉折點。今天,我們站在山海關的城頭,撫今思昔,該有多少思考,該留下多少感歎。

一段山海關的故事,説的大家心情有些沉重。這也難怪,兵家必爭之地的山海關,又能有多少輕鬆呢?還是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長城的結構,體會一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吧。

介紹山海關的導遊詞3

各位朋友們:你們好!我叫吳琳,是大家的導遊,今天我非常高興能為大家服務,我們的遊覽地點是山海關,山海關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山海關是萬里長城的末端,長城始於嘉峪關,終於山海關,號稱“天下第一關”。

它有着悠久的歷史,我很早就對它着了迷呢!進關第一,我們要跨過很高的門檻,你可別小看這門檻,它還有規矩呢,不是人人隨隨便便就可以跨過這門檻的:男士

要用左腳跨,女士要用右腳跨,男左女右嘛!進去後,第一時間看見的就是一尊尊太歲爺的神像,前面還有一個太極盤,告訴大家吧!那個太極盤是富有靈氣的:人們要按照男左女右的道教規定,從太極盤的十二生肖一環中,找出自己的屬相,而後

伸手輕輕的按順時針摸一圈,大家注意,僅僅一圈哦!摸完了,就再按順時針摸一圈太極圖案,沾沾福。

以前的將軍出征前後會拜太歲爺,求上天保佑征程,讓將士平安迴歸。

城牆也非常雄偉、壯觀,因為詳細地説需要一點兒時間,所以我就長話短説吧:矮矮的、平平的城牆,那就叫作“女兒牆”。

另外一面高高的,凹凸不平的牆叫作“男兒牆”,男士就在男兒牆凹下去的地方向侵略者射出復仇的利箭。

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舉,它那如詩如畫的美姿,如仙如龍的軀體,橫跨中華大地,在世界上可以稱為是一枚獨一無二的文明之花!最後,希望大

家能做一個文明的遊客,保護文物,人人有責,讓文物繼續保持以前的雄偉、壯觀吧!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介紹山海關的導遊詞4

我們現在進入的這個城門是東羅城的城門。很多人都知道盂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知道孟姜女所哭的是秦始皇修建的長城,所以我們想到長城就會想到秦始皇,那麼我們今天看到的長城是不是秦始皇修的長城呢?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這段長城跟秦始皇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段長城是明長城,是明王朝的開創者朱元璋為了抵禦外侵.派大將軍徐達於洪武十四年(1381年)開始修築的長城。

大家看我們左首的城牆,千瘡百孔、比較殘舊的部分是明長城的原貌,比較新的部分是在1984年為了響應鄧小平同志“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口號而修葺的。我們現在所在的是東羅城,“羅”是羅列的意思,“羅城”是城套城的意思。

甕 城

這個城門是甕城城門,此門又叫“鬼門關”。1932年日本政府挾持溥儀建立偽滿洲國,人口和出口都由日本人把守,當地老百姓進出都非常困難,對日本人是痛恨至極,就把此門形象地稱為“鬼門關”。走過“鬼門關”,我們就進入了甕城。這是一個小小的方城,卻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首先甕城城門向南而開,此門在關城與甕城的拐角處,如果敵人逼近此門,關城和甕城上的士兵就會居高臨下,用交叉火力殺敵,這就增加了敵人攻城的難度。即使敵人攻進甕城,我們將要走的這個東門也是關閉的,敵人無法長驅直人,甕城上面會投下檑木礌石一類的有殺傷力的武器,甕城外又有重兵把守,敵人想跑都跑不了,這就應了我們的一句成語——甕中捉鼈!

關城門

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打完東北遼瀋戰役之後,就是從此門人主華北,投入了平津戰役。我們平常説的“闖關東”闖的就是這道關了。這就是天下第一關的東門,它高7.5米,寬5.8米。

關廣場

我們現在進入了山海關的關城內,大家回頭看,天下第一關就展現在咱們面前了。

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我們面前的城牆和城樓有什麼特點?有人説城牆歪了,有人説城樓歪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此處是北倚燕山南臨渤海,這段長城依山勢而建,城牆自然是北高南低。後來在城牆之上所建的城樓其實是水平的,但因為城牆是歪的,所以會給我們一種視覺誤差,覺得城樓也是歪的。

朋友們再觀察一下“天下第一關”的匾有什麼特點。這塊匾最大的特點就是後面不書年月不留姓名。據《臨榆縣誌》記載,因為書法家沒有留下自己的名,所以關於這塊匾有許多不同的説法。有人説當年書法家寫的“下”少了一點,後來發現時就用抹布蘸上墨汁往上一甩,留下了今天的一點;也有人説書法家當年接受寫匾任務後,就是找不到靈感,“一”怎麼也寫不出來,鬱悶之時就去酒館喝酒,跑堂的小二熱情地為客人擦桌子,他那習慣性的一抹,竟然寫下了讓書法家甚是頭疼的“一”。書法家後來覺得這匾不是他一人的功勞,就沒有留下自己的名。這只是當地老百姓對此匾不留姓名的一個解釋。事實上據建築學家和美學家解釋,這匾起到了一個平衡視覺誤差的作用。大家看這塊匾,它長5.9米,寬1.55米,“一”長1.09米,繁體的“關”那一豎加長到1.45米,“一”簡單卻不顯單薄,“關”複雜卻不顯臃腫,足見書法家功底深厚。“天下第一關”這幾個一個比一個大,繁寫的“關”最大,起到了一個砝碼的作用,把微微翹起的城樓重重壓下,平衡了視覺的誤差。假如書法家署上自己的名,在“關”宇的後面又會有一大片空白,那麼“關”的砝碼作用就起不到了。為了山海關城樓的整體效果,書法家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卻留下了“天下名關第一匾,不知作者是何人”的難解之謎。

據考證,此匾為明成化八年(1472年)的進士山海關當地人蕭顯所寫。在這個樓上共有三塊“天下第一關”的匾額,我們現在看到的並不是蕭顯所寫的原匾,而是民國九年(1920年)臨榆縣附生楊寶清勾摹另刻的。懸於城樓內二層的為王治於清光緒五年(1879年)勾摹重刻的,蕭顯所寫的原匾掛在樓內一層。下面大家就隨我一同去一睹原匾的風采吧!

馬 道

我們現在所走的道為馬道,是古代守城的士兵騎馬上陣和巡視關內外所走的道路。大家往前看會看到城樓上一個個紅底白環黑靶心的窗户叫做“箭窗”。箭窗可開可閉,為作戰射箭之用。天下第一關城樓又因在東南北三面共有68孔箭窗被稱作箭樓。

城樓內

在我們眼前的就是蕭顯所寫的原匾。匾下方的這幅圖叫《山海關古建復原圖》,它描繪的是山海關古城的原貌。這幅圖與我們平常看到的地圖不同,平常地圖的地理座標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而這幅圖是上東下西,左北右南。在東面是廣袤的東北大平原,西面是寬闊的華北大平原,北邊是連綿起伏的燕山山脈,南邊是滔滔的渤海。燕山和渤海之間相隔8公里,長城橫亙全境,中間只有一個天下第一關,這裏有山有海有關,故而得名山海關!燕山和渤海就像兩扇厚重的大門把東北大平原和華北大平原分割開來,天下第一關就像一把巨大的鐵鎖.牢牢把它們鎖住,所以這裏自古就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的美譽。

明代萬里長城眾多的險要關隘中,山海關、居庸關、嘉峪關被稱為三大名關,居眾關之首。我們在外邊已經看到了天下第一關城樓,也許有人會説它並不像居庸關、嘉峪關那麼雄偉,但天下第一關卻是一個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它包括四門八城。四門為東西南北四個門,東叫“鎮東門”,是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明朝末年,對明王朝的威脅主要來自東邊,人們希望依靠東門能鎮守江山,因而得名“鎮東門”;西叫“迎恩門”,皇帝的賞賜來自北京,北京在山海關的正西,人們把這種賞賜叫“皇恩浩蕩”,因而稱作“迎恩門”;渤海在山海關以南,所以南叫“望洋門”;北叫“威遠門”,長城北側是古老的戰場,軍士們盼望山海關威名遠揚,就把它叫做“威遠門”。我們再來看八城,中間這個像個“田”的部分就是山海關的中心——山海關關城,這是八城當中最大的一個城;在山海關城下這個小小的城叫甕城,甕城外較大的城為東羅城,這兩個城都是我們剛剛經過的。與東羅城相呼應,西邊的這個城叫西羅城,在關城的南北方向有兩個翼城,分別叫做南翼城、北翼城。我們繼續往南看,在長城盡頭的這個城是寧海城,這就是我們的老龍頭景區。大家看在城東約1公里的這個城叫威遠城,這裏就是吳三桂跪拜多爾袞,剃髮稱臣,引清兵入關的地方。在長城重要的位置上從南向北依次有五個敵樓,分別叫做靖邊樓、牧營樓、鎮東樓、臨閭樓、威遠堂,人稱“五虎鎮東”。

在復原圖下陳列的這把大刀叫青龍偃月刀,淨重83公斤。據説在古代考武狀元時的第一項就是看考生能不能舞動這把大刀,過了這一關,才有資格繼續下面的考試。在兩側陳列的是明清時代的兵器和滿族的八旗服飾,請大家自由參觀。

大 炮

在鎮東樓的南北兩邊各有一尊鑄造於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長2.7米、重2500公斤的大炮。它在當時的威力可以説是非常大的,士兵們十分愛戴它,就給它繫上紅綢,取名神威大將軍。

介紹山海關的導遊詞5

在古時候,文人遊玩山水的時候走勢喜歡把美好切富有意義的事物稱之為天下第一,例如天下第一泉---山東濟南趵突泉,天下第一樓---黃鶴樓(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之顛),天下第一山黃山,(位於安徽省最南端);以及飲譽世界第一的“天下第一村”華西村(位於江蘇省江陰市華士鎮)我們參觀的下一個景點就是天下第一關,他是關城中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也是明代萬里長城的精華和重要組成部分。它始建於明洪武20__年,距今已有620__年曆史。明初建關時,它是朝鮮等國進貢和商旅往來的重要通道。它也是東北通往北京的咽喉要道戰時緊閉城門固若金湯,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整個天下第一關景區是以山海關古城為中心,包括瑞蓮閣公園,甕城,天下第一關。靖邊樓,牧營樓,臨閭樓等多處景區。在景區裏我給大家講解到天下第一關城樓,然後大家就可以自由活動了,我們在這個景區遊覽時間為是1個小時。在景區內大家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景區內有兩個出口,您一定要記住是按原路返回!停車場在東羅城門口出來直走,記號我們的停車地點。

瑞蓮閣公園:在我們面前的這方城池叫做瑞蓮閣公園,初建於民國20__年(1920__年),是由邑人,臨榆縣參事會參事孫國鈞字蔭橋為首倡議集資興辦。“瑞蓮閣”的匾額,由當時的知縣常炳彝所提。現在的瑞蓮閣公園是1999年3月,經政府集資重新修復的。修復後的瑞蓮閣公園,形成了以遼海咽喉橋為界,南湖,北湖4個水域。建成了垂柳軒,醉荷軒,麴院風荷,遊船碼頭等4個亭榭。它的前身為東護城河。大家看到水池裏有很多魚,去過華東旅遊的朋友們,在杭州有一個華港觀魚,那裏的魚也沒有我們這裏的多,現在先不要着急去看,一會返回的時候,可以過去喂喂魚。我們繼續往前走

甕城:我們現在進入的這個城圈叫做甕城,甕城的規模不大,但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1對關城起着保護作用。登臨其上可環顧四野,士卒晝夜注視城外動態,有警立即傳報,敵人入進靠近時,又可三面禦敵於城外,即使敵人進入甕城,也可將關門設為兩道防線。以四城為堡壘制敵於甕中,是不是有點甕中捉鼈的感覺。2、是從建築上看,城外甕城迴護,形成重城回守之勢,堅固、雄偉,充分表現了長城防禦工程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