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GDP十強城市一季度成績出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2W

GDP十強城市一季度成績出爐(精品多篇)

北京暫時不足萬億 篇一

2023年第一季度,我國僅上海一座城市的GDP突破了萬億,北京一季度距離萬億僅50億的差距。

從具體數據來看,深圳基本坐穩了我國各大城市第三位。

根據深圳市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2023年第一季度,深圳全市的GDP總量為7772.19億元,同比增長6.5%。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一季度的第三產業增加值為5217.60億元,同比增長7.6%。

同期,深圳全市的固投同比增長15.0%,較1-2月提高8.2個百分點。其中,深圳全市一季度的製造業投資增長36.3%,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9.6%。

在各類核心的經濟指標中,深圳基本已經僅次於上海和北京,讓廣州、重慶等城市望塵莫及。

根據定位,深圳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同時也是我國的物流樞紐、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國際科創中心以及我國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另從深圳海關獲悉,2023年一季度,深圳全市的貿易總額為7967.6億元,同比增速為7.4%。其中,深圳一季度的出口5057.0億元,進口2910.6億元。

成都反超蘇州,升至全國第六!

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蘇州全市的GDP總量僅為5187億,名義增速為0.98%,同比增量也僅50個億。

不少觀點提出,蘇州似乎進入了發展的瓶頸期。

有意思的是,2023年第一季度,江蘇全省的名義增速高達5.54%。也就是説,蘇州一季度的增速確實不怎麼亮眼,遠低於江蘇全省的平均增速。

蘇州這幾年在全國GDP第六的位置,才沒坐穩幾年,就已被成都反超。

當然,按照兩地的發展趨勢,蘇州還有望在下面幾個季度再次領先成都。

從成都市統計局確認,2023年一季度,成都全市的GDP總量為5266.82億元,同比增長5.3%。

其中,成都全市的第一產業增加值91.9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507.6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667.18億元。

同期,成都全市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9%。其中,成都的電子信息產業增長8.0%,新型材料產業增長7.3%。

組六城激烈卡位 篇二

隨着蘇州一季度的數據發佈,GDP十強城市的座次也已經排定。除了北京、上海和深圳位居前三和南京位居第十的位置穩定外,涉及到三組六城出現座次反轉,廣州、成都和杭州分別超過重慶、蘇州和武漢,分列第四位、第六位和第八位。

一季度,廣州市GDP為6963.92億元,而重慶市GDP為6932.89億元,廣州反超重慶31.03億元,重回全國第四的位置。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廣州和重慶將圍繞“第四城”的位置進入持續的膠着競爭。

廣州和重慶的“第四城”之爭發酵於2019年。但是,第一財經根據兩地統計年鑑梳理,其實早在2017年,重慶經濟總量已經超過廣州。2019年-2021年,廣州又反超重慶。2022年,重慶又再次超過廣州。

第二組選手則是成都和蘇州。一季度,成都GDP為5266.82億元,同比增長5.3%,相比蘇州的5186.64億元,成都的經濟總量略微領先80億元,因此,蘇州失守第六位,成都則晉升一位排名全國第六。

這不是成都第一次超過蘇州,在新冠疫情暴發的2020年一季度,成都也曾領先蘇州101億元。不過,此後蘇州迅速回升,在2020年第二季度就反超成都,捍衞了自己第六的位置。去年蘇州的經濟總量仍高出成都3000多億元,因此,成都挑戰蘇州的地位還需時日。

第三組選手則是武漢和杭州。2020年,武漢受疫情的衝擊,GDP出現負增長,而杭州一躍超過武漢晉升第八位。2021年,杭州仍領先武漢近400億元。不過,2022年,武漢反超杭州113億元,重回第八位。

這三組城市的位次已出現多次反轉,顯示雙方激烈的競爭狀態,可以預計,未來仍然格局難定,相互競爭前行。實際上,重慶、成都和武漢為代表的中西部城市與廣州、蘇州和杭州為代表的東部沿海城市的競爭,反映了兩股力量正在重塑城市格局。

GDP十強城市一季度成績出爐 篇三

上海、北京和深圳穩居總量前三這是無任何懸念的,但它們的增長情況卻有很大不同。在一季度北上的恢復情況也是穩定的,都取得了5%以上的名義增速。其中上海市季度GDP達到了1.05萬億,北京市未能超萬億而略有點遺憾。

深圳卻突然發力了,一季度的名義增長率高達10.02%而在前十中領跑。加上它原本體量就大,具有這樣的漲幅確實驚人。不過再觀察它去年同期只有2%多的增幅也就釋然了,是一次觸底反彈。深圳的季度總量也達到了7700多億,領先廣州8百多億了。

廣州市去年同期疫情並不突出而增長穩定,因此預期並不會出現大漲情況的。但它只有3.14%的漲幅卻很意外,因為競爭者重慶市要超過8%呀。雖説廣州因基數較大而最終一季度還是能以幾十億的微弱優勢暫居第4,但形勢真的不妙呀。

不過更令人震驚的還是蘇州,一季度的名義增幅還不到1%,大跌眼鏡呀。它只取得了50.3億增量,總量還不到5200億,也因此被成都市所超而下滑至第7位,後者取得了7.6%的較高增長。當然從兩市季度佔比看,蘇州在後面還是會反超的,成都只是拿了一次一季度第6位的體驗卡。

蘇州的折戟可能還是與它出口大跌、工業恢復慢有關的,其實廣州也是因汽車業低迷有關。杭州作為三產為主的城市,一季度增速也不到5%一定程度上也是與此相關,從它分產業走向看,抗原材料生產大跌造成它二產名義下滑,從而影響了整體增幅。

因此它一季度雖然仍以4723億居第8位,而武漢市的強勢反彈給它形成極大的壓迫力。在2022全年本就略低於武漢,今年這開局更是讓杭州難以反超了。

武漢市一季度取得了9.03%的高增,GDP總值達到4317.7億而反超南京回到第9位,南京雖然有5.66%的穩定增長卻也難敵武漢之強勢呀。

但問題來了武漢市的支柱產業之一汽車業很慘淡呀,它的財税也是下跌狀態,何以出現GDP大漲呢?參考它幾年來的一季度數據,感覺應該是季調,也就是因疫情讓它的各季度GDP的比例失衡了。如去年全年它已超杭州,但一季度卻低了近6百億,明顯一季度的比例太低,因此在今年開始調整合理性了。

那麼除了武漢外,十大城市中還有沒有也在季調的呢?這真的不好説了,增速有點反常的深圳是觸底反彈、蘇州是工業和出口受挫,其他城市大多增速穩定,非要找一個出來那也就是重慶了,它一季度的財税、出口都不理想,但GDP漲勢卻很好,您認為是否也是在季調呢?

這也説明季度數據其實只是一種參考,並不能以此來判斷各市全年走向的,重頭戲還是後面3個季度誰能抓住復甦機會,強勢回升,年底見真章!各位對十大城市的全年走勢是怎麼看的呢?來聊聊吧!

一季度10強城市的具體GDP數據和排名,來看下錶:

GDP十強城市一季度成績出爐 篇四

從增速上看,深圳以6.5%的增速位居十強增速第一;從總量來看,一季度又上演城市排名的激烈卡位,三組選手圍繞第四、第六和第八位再度出現反轉,廣州反超重慶、成都再超蘇州、杭州反超武漢。

深圳領跑廣州墊底

在GDP十強城市中,深圳、成都、南京、重慶、杭州和武漢等6個城市一季度的GDP增速超過全國平均增長水平(4.5%),其中,深圳以6.5%的增速領跑。而廣州和蘇州分別是1.8%和1.9%的增速墊底。

數據顯示,深圳之所以增長領先,工業加快恢復是主要的亮點。一季度,深圳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較1-2月提高3.7個百分點。在主要行業大類中,規模以上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5.8%。另外,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產量分別增長127.6%、89.2%。

這一組數據在深圳市坪山區體現明顯。

5月4日,深圳市坪山區統計局發佈,一季度GDP為262.78億元,同比增長17.9%。其中,坪山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4.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36.4%。汽車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等前十大行業合計產值增速達47.8%,高於規上工業平均水平11.4個百分點。

針對坪山區的一季度的經濟數據,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稱,“不止比亞迪,據説坪山所有的儲能和電池廠都爆單。”“以比亞迪總部為中心方圓三公里集中所有新能源相關產業鏈。”

坪山區以新能源汽車和生物醫藥產業為主導產業,擁有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比亞迪就在坪山區。這裏有從動力電池裝備、正負極材料、電池電解液到動力電池成品製造,從電機、電控、點動力總成到整車製造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羣。

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廣州和蘇州的增速落後則因為是工業恢復面臨需求不足的壓力。

一季度,廣州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654.16億元,同比下降4.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5.8%。蘇州第二產業增加值2287.47億元,下降0.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7%。

廣州市統計局解讀稱,受市場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一季度,廣州汽車製造業實現增加值同比下降12.0%;電子產品製造業同比下降8.9%,使全市工業增長承壓。

5月4日,蘇州市統計局發佈的月報數據顯示,1-3月,蘇州的電子信息產業、裝備製造產業、先進材料產業和生物醫藥產業等四大產業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分別增長-3.9%、1.2%、-13.8%和-5.2%。

3月15日,在恆力(蘇州)產業園內的高性能滌綸工業絲智能車間內,機械手臂將檢驗合格的絲餅放上絲車,轉運至智能立體倉庫。新華社圖

三組六城激烈卡位

隨着蘇州一季度的數據發佈,GDP十強城市的座次也已經排定。除了北京、上海和深圳位居前三和南京位居第十的位置穩定外,涉及到三組六城出現座次反轉,廣州、成都和杭州分別超過重慶、蘇州和武漢,分列第四位、第六位和第八位。

一季度,廣州市GDP為6963.92億元,而重慶市GDP為6932.89億元,廣州反超重慶31.03億元,重回全國第四的位置。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廣州和重慶將圍繞“第四城”的位置進入持續的膠着競爭。

廣州和重慶的“第四城”之爭發酵於2019年。但是,第一財經根據兩地統計年鑑梳理,其實早在2017年,重慶經濟總量已經超過廣州。2019年-2021年,廣州又反超重慶。2022年,重慶又再次超過廣州。

第二組選手則是成都和蘇州。一季度,成都GDP為5266.82億元,同比增長5.3%,相比蘇州的5186.64億元,成都的經濟總量略微領先80億元,因此,蘇州失守第六位,成都則晉升一位排名全國第六。

這不是成都第一次超過蘇州,在新冠疫情暴發的2020年一季度,成都也曾領先蘇州101億元。不過,此後蘇州迅速回升,在2020年第二季度就反超成都,捍衞了自己第六的位置。去年蘇州的經濟總量仍高出成都3000多億元,因此,成都挑戰蘇州的地位還需時日。

第三組選手則是武漢和杭州。2020年,武漢受疫情的衝擊,GDP出現負增長,而杭州一躍超過武漢晉升第八位。2021年,杭州仍領先武漢近400億元。不過,2022年,武漢反超杭州113億元,重回第八位。

這三組城市的位次已出現多次反轉,顯示雙方激烈的競爭狀態,可以預計,未來仍然格局難定,相互競爭前行。實際上,重慶、成都和武漢為代表的中西部城市與廣州、蘇州和杭州為代表的東部沿海城市的競爭,反映了兩股力量正在重塑城市格局。

gdp是怎麼算出來的 篇五

GDP即地區生產總值,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計算方法有生產法、支出法、收入法。

生產法GDP=總產出-中間投入(GDP是一個增加值概念,比如布的價格是50元,生產出來的衣服價格是150元,則這件衣服創造的增加值是100元。各個行業的增加值之和,彙總即得GDP);

支出法GDP=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與服務淨出口(即“三駕馬車”,但只有全國才會核算、公佈此數據,上訴三個指標與我們公佈的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相關,但又不完全一樣);

收入法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税淨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省市區只有經濟普查數據才會完全採用收入法核算)。

季度GDP10強城市出爐 篇六

上海、北京和深圳穩居總量前三這是無任何懸念的,但它們的增長情況卻有很大不同。在一季度北上的恢復情況也是穩定的,都取得了5%以上的名義增速。其中上海市季度GDP達到了1.05萬億,北京市未能超萬億而略有點遺憾。

深圳卻突然發力了,一季度的名義增長率高達10.02%而在前十中領跑。加上它原本體量就大,具有這樣的漲幅確實驚人。不過再觀察它去年同期只有2%多的增幅也就釋然了,是一次觸底反彈。深圳的季度總量也達到了7700多億,領先廣州8百多億了。

廣州市去年同期疫情並不突出而增長穩定,因此預期並不會出現大漲情況的。但它只有3.14%的漲幅卻很意外,因為競爭者重慶市要超過8%呀。雖説廣州因基數較大而最終一季度還是能以幾十億的微弱優勢暫居第4,但形勢真的不妙呀。

不過更令人震驚的還是蘇州,一季度的名義增幅還不到1%,大跌眼鏡呀。它只取得了50.3億增量,總量還不到5200億,也因此被成都市所超而下滑至第7位,後者取得了7.6%的較高增長。當然從兩市季度佔比看,蘇州在後面還是會反超的,成都只是拿了一次一季度第6位的體驗卡。

蘇州的折戟可能還是與它出口大跌、工業恢復慢有關的,其實廣州也是因汽車業低迷有關。杭州作為三產為主的城市,一季度增速也不到5%一定程度上也是與此相關,從它分產業走向看,抗原材料生產大跌造成它二產名義下滑,從而影響了整體增幅。

因此它一季度雖然仍以4723億居第8位,而武漢市的強勢反彈給它形成極大的壓迫力。在2022全年本就略低於武漢,今年這開局更是讓杭州難以反超了。

武漢市一季度取得了9.03%的高增,GDP總值達到4317.7億而反超南京回到第9位,南京雖然有5.66%的穩定增長卻也難敵武漢之強勢呀。

但問題來了武漢市的支柱產業之一汽車業很慘淡呀,它的財税也是下跌狀態,何以出現GDP大漲呢?參考它幾年來的一季度數據,感覺應該是季調,也就是因疫情讓它的各季度GDP的比例失衡了。如去年全年它已超杭州,但一季度卻低了近6百億,明顯一季度的比例太低,因此在今年開始調整合理性了。

那麼除了武漢外,十大城市中還有沒有也在季調的呢?這真的不好説了,增速有點反常的深圳是觸底反彈、蘇州是工業和出口受挫,其他城市大多增速穩定,非要找一個出來那也就是重慶了,它一季度的財税、出口都不理想,但GDP漲勢卻很好,您認為是否也是在季調呢?

這也説明季度數據其實只是一種參考,並不能以此來判斷各市全年走向的,重頭戲還是後面3個季度

深圳領跑 篇七

在GDP十強城市中,深圳、成都、南京、重慶、杭州和武漢等6個城市一季度的GDP增速超過全國平均增長水平(4.5%),其中,深圳以6.5%的增速領跑。而廣州和蘇州分別是1.8%和1.9%的增速墊底。

數據顯示,深圳之所以增長領先,工業加快恢復是主要的亮點。一季度,深圳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較1-2月提高3.7個百分點。在主要行業大類中,規模以上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5.8%。另外,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產量分別增長127.6%、89.2%。

GDP組成部分 篇八

1、消費。

消費在宏觀經濟學中,指某時期一人或一國用於消費品的總支出。在GDP核算中,消費就是家庭部門的消費支出,指的是除購買新住房以外的最終的產品和服務支出。消費又包括有三大板塊,分別是:耐用品消費,如汽車、電視等;非耐用品消費,包括食品、服裝等;勞動力消費,如醫療、教育等。購買新住房不算是消費,而算是投資。

2、投資。

在GDP核算中,投資就是企業部門的投資支出,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存貨投資兩大類。固定資產投資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工作量以及與此有關的費用變化情況,包括房產、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企業用於基本建設、更新改造、大修理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等。存貨淨值的變化就是存貨投資,存貨投資包括企業持有的原材料、零部件、最終物品庫存的所有變動。

3、政府購買。

在GDP核算中,政府購買是指各級政府購買物品和勞務的支出,它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中的轉移支付、公債等部分不計入GDP。政府購買有從居民那裏購買勞務和從企業或公司購買商品兩種公共支出形式。政府購買是西方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中財政支出政策的重要內容,它的擴大和減少,有助於克服蕭條和消除通貨膨脹。

4、淨出口。

淨出口,即出口產品價值與進口產品價值的差額。在GDP核算中,只計算淨出口是因為從外國進口的貨物並不是本國生產的一部分,但會被計入為本國的消費支出、投資支出和政府購買的一部分,所以進口部分需要被減去,否則GDP就多計了。

一國的進出口貿易收支是其國際收支中經常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一個國家國際收支的重要因素。當出口總值大於進口總值時,出現貿易盈餘,稱“貿易順差”或“出超”。當進口總值大於出口總值時,出現貿易赤字,稱“貿易逆差”或“入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