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清明時節的成語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6W

關於清明時節的成語

關於清明時節的成語

委委佗佗——雍容自得貌。《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毛傳:“委委者,行可委曲蹤跡也;佗佗者,德平易也。”朱熹集傳:“雍容自得之貌。”明宋濂《梅府君墓誌銘》:“命也奈何,芝生巖阿;既採且歌,委委佗佗。”清錢謙益《御史族兄汝瞻畫像贊》:“委委佗佗,開

殺衣縮食——“殺”念shài。猶節衣縮食。明·寧濂《故麗水葉府君墓銘》:“家雖貧,殺衣縮食,葬宗黨十餘。”

冢中枯骨——冢:墳墓。墳墓裏的枯骨。猶言死人,用以譏諷志氣卑下、沒有作為的人。

自掘墳墓——掘:挖。自己的所作所為就象在替自己挖掘墳墓一樣。比喻自尋死路。

水佩風裳——以水作佩飾,以風為衣裳。本寫美人的粧飾。後用以形容荷葉荷花之狀貌。

墓木已拱——墳墓上的樹木已有兩手合抱那麼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這是罵人的話。後指人死了很久。

懸門抉目——春秋時,吳國大夫伍員勸吳王夫差拒絕越國求和,夫差聽信讒言,不從忠告,反賜之劍命自殺。伍員臨死,曰:“樹吾墓上以梓,令可為器。抉吾眼置之吳東門,以觀越之滅吳也。”見《史記·吳太伯世家》。後以“懸門抉目”為烈士殉國的典故。

地負海涵——指大地負載萬物,海洋容納百川。形容包羅萬象,含藴豐富。

三遷之教——漢·劉向《列女傳》載:孟母帶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喪;後遷居集市,又跟着學商人自吹自誇;孟母遷居學堂附近,孟子從此學習禮節,要求上學。後人用“孟母三遷”、“三遷之教”比喻選擇居住合適的環境以利於教育子女。

惠子知我——惠子指惠施,戰國宋人,在先秦諸子中屬名家,為莊周契友。惠死後,莊周過其墓,曾借匠石斫堊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見《莊子·徐無鬼》。後因以“惠子知我”喻朋友相知之深。

清明節日由來

清明節歷史悠久,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節日習俗的形成與此時的節氣特點密切相關。節氣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題條件。清明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冬至後第108天,也就是陽曆4月5日前後。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期古人依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氣候規律,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變化,對人們依時安排農事生產活動有不可或缺的指導意義。清明節後氣温變暖,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所以清明對於古代農事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掃墓祭祖禮俗的源流與信仰、祭祀、曆法以及劃分出的節氣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清明節氣在時間和氣象物候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該節氣被看作清明節的源流之一。清明時節,大地呈春,陰陽轉化,吐故納新,生氣始盛,萬物皆潔齊,正是春祭好時段。同時郊外踏青也是古人們的節氣主題。古時代農業是傳統社會的主業,為了農事的豐收,除了祈求自然風調雨順外,還得請祖先保佑,並且國人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因此在清明時節逐漸形成春祭的傳統。經歷史發展演變,清明節吸收融合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