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經典美文欣賞(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51K

經典美文欣賞(新版多篇)

經典美文欣賞 篇一

再過幾天,就是雞年的春節,不經意間又讓人想起了“面子”這個老話題,因為每到過年的這個時候,都是國人彰顯“面子”最重要的時節。

面子,本來是指人的臉面,後來引申為人的榮譽感和自尊心。可見,面子在人際交往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顧好自己的的面子和尊重他人的面子,是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前提。

俗話説:“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誰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外界的好評,因此,參加重要活動,走親訪友等場合,特別是春節回家過年這樣的重要時節,衣着一定要整潔、得體,談吐舉止要大方、文明,待人接物要禮貌、熱情,孝敬長輩要恭敬、有禮,切不可窩窩囊囊,不拘小節,窮酸小氣,或吆五喝六,神侃起來沒個完;倘若是男青年去女友家,或者是女友的面前有外人在場,出手要適度大方一點,不要摳摳縮縮、斤斤計較。這些面子還是要爭要顧的。

除了顧面子外,給人留面子也很重要。如果説前者是朔造自己,那麼後者就是寬容別人,從某種意義上講比自己顧面子甚至更重要。《東周列國志》中有一段故事叫“絕纓會”,講的是楚莊王一次宴請羣臣,為助酒興,欣然讓幾位嬪妃陪席,席間,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黑暗中有人趁機拉住了妃子許姬的衣袖,許姬惱怒,機警地扯斷了那人帽子上的纓帶,附耳向莊王稟報了此事。莊王聽後不以為然,反而吩咐不要點燈,並令眾卿解開纓帶,摘下帽子,開懷暢飲。然後才掌燈,燈光下但見羣臣絕纓飲酒,無法辨認剛才拉許姬衣袖的是誰。後來楚國和齊國發生了一場關係到兩國存亡的戰爭,楚軍在主帥襄老和副將唐狡的率領下大勝敵軍,戰鬥中副將唐狡特別驍勇善戰,拼死殺敵,為楚國立了大功。楚莊王高興至極便欲重賞主帥襄老,襄老則説全是副將唐狡的功勞,楚莊王欲賞唐狡,唐狡則説:“吾有絕纓罪。”但楚莊王依然給予他豐厚的賞賜。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楚莊王很會處事用人,他若當時不給唐狡留面子,點燃蠟燭,當眾治罪,搞得羣臣不歡而散,又怎麼會有後來唐狡的拼力死戰、精忠報國呢?又怎能保住國疆、使楚國立於不敗之地、成為戰國七雄之首呢?這全是唐狡為了報答楚莊王不治“絕纓罪”之恩,才會如此捨生忘死、驍勇殺敵。説白了楚莊王給唐狡留了一個“小面子”,唐狡則還了楚莊王一個“大面子”——免做亡國之君。

愛面子、留面子,本來都是人之常情,但如果為了硬撐面子,不惜打腫臉充胖子,那就走向了事物的另一個極端。比如:有人本來學識很淺,卻硬要裝出滿腹經綸的樣子,好吹好侃,口若懸河,講的卻淨是些“關公戰秦瓊”之類的荒唐之詞。不但丟掉了面子,而且失去了朋友的信賴,更失去了自己的尊嚴。還有一些人,為了撐面子,不顧自身經濟能力,超前高消費,貸款購買豪車,滿身珠光寶氣,一時面子十足,事後債台高築,苦不堪言。更有一些青少年,則更是被“面子”所困擾,長相本沒有缺陷,為了“錦上添花”,拿着明星的照片去醫院就診,要求按照片上的標準為其整形,結果弄巧成拙,留下終生遺憾。這類“面子”引出的故事數不勝數。最具有諷刺意味的當首推莫泊桑的短篇小説《項鍊》所描述的那樣,主人公瑪蒂爾德本來過着小資產階級安逸的生活,因為嚮往豪華,她借了串鑽石項鍊去參加舞會,結果卻把項鍊丟了。為了償還項鍊,她不得不耗去10年的青春,最後卻發現那串項鍊是假的。辛辣的諷刺,尖鋭的指出了這類面子即虛榮心的危害。

人要有自尊,愛面子無可厚非,但在愛面子的基礎上,給人留面子則顯得更加的重要和有意義。同時,愛面子也要掌握分寸,不然,就只會落得一個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可悲下場。

美文摘抄 篇二

放假呆在家裏,是自由了,清閒了,可也無聊的無奈。今天老公有事要回鄉下去,我也跟了去。

時值盛夏,一路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讓人陶醉。自從父母住到了城裏,三年多沒回農村了,有一種被遺忘的感覺。看着茂盛的莊稼,繁茂的樹木,還有在田間地頭勞作的農民,一下子又喚起了我記憶中的鄉村生活。我也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儘管離開養育我的黃土地有十幾年了,有點陌生了,可畢竟是養育我的土地啊。久違了,陌生而熟悉的一株株莊稼,一棵棵樹木,有的甚至叫不起名,可還是有一種親切感,就像那親情一樣,一樣的血脈是永遠割捨不了的。兒子更是對什麼都新鮮,一路上問這問那,本來就好説的他更是一路的沒停過口。這也使我陷入了沉思:住城裏的孩子,每天面對的高樓大廈,看到的是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車輛,玩的是網絡遊戲,知道的東西是不少,他們確實很聰明,可他們懂得的究竟有多少呢?這也難怪啊,打兒子生下來,僅在一週歲的時候在老家跟奶奶住過一月。就再也沒到過農村,怎麼會認識這些農作物呢?今天雖然耽誤了孩子學書法的時間,可孩子卻認識了很多他未曾見過的莊稼、樹木。證實西瓜是長在地上的,不是結在樹上的;認識了花生的葉子是橢圓形的,明白了“芝麻開花節節高”,抽穗的玉米,拔節的高粱,金燦燦的向日葵、、、、、、真是名目繁多,讓人目不暇接。

一路的風景讓人陶醉,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目的地。這是一個座落在孕育了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母親河畔的鄉鎮。一下車,我們的目光就被眼前這一望無垠的綠所吸引:墨綠、翠綠、青綠、淺綠、淡綠,真是綠得可人,綠得迷人,綠得醉人啊!一畦畦,一塊塊整齊規則的田地,縱橫交錯,阡陌交通,構成了一幅神奇的圖畫,再加上母親河的孕育,簡直就是一幅絕妙的工筆畫,而這偉大的作家正是樸實憨厚的土地的主人——農民。看着這豐腴的土地所孕育的神奇色彩,絕妙的圖畫,我真想留下來做這幅畫的主人。真是太美了。你看了也覺得任何語言在它面前都顯得那麼蒼白,你也有留下來的衝動。

時間過的真快,還在我盡情享受的時候,老公説,我們該回去了。我們戀戀不捨地上了車,那無邊無際的綠離我們越來越遠了,由一片到一點,直至完全在視眼中消失,我才轉回身來。一路的景色依然如故。

經典美文 篇三

想把幸福説清楚,還真是一件有難度的事。

因為,幸福是這世界上最富個體心靈感受的體驗,也是人類特有的心理情感。幸福,可以感受,但很難用統一的標準去定義,更不可去度量。對幸福,每個人的感知都有自身的特色,什麼是幸福,千人千問,百人百答,很難有相同的答案。幸福不可比較,別人的蜂蜜可能是你的毒藥。幸福是進行時不可儲存,過去了幸福只能是回憶。

《現代漢語詞典》是這樣解釋幸福的“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但一樣的“境遇和生活”,不同的人卻有不一樣的感覺。你羨慕長命百歲,但百歲老人巴金先生卻説“長壽對我是一種懲罰”。幸福的個人感知特徵決定了幸福有着很大的差異性,但無論哪種幸福都是通過體驗而感受的,而且很多時候都是心理體驗。

幸福,真是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問題,人人嚮往和追求,但大多數人都沒徹底明白。

當幸福來臨時,人人都能感知,但真要他説出什麼是幸福,不一定完全説得清楚。前些年,一家權威電視台曾做過一個街頭隨機採訪,問路過的人“什麼是幸福?”答案五花八門,無一相同。

有人説,幸福是一種感覺,而不是一種擁有。幸福不是某一種結果,而是無數微小的感受。

有人説,幸福是一種內心的穩定,心安即福。

還有人説,幸福不是哪類人生,哪種活法,而是每個人都有的那些時刻。

還有人説,小時候,幸福是一種實物,長大了,幸福是一種狀態,後來,才發現幸福既不是實物,也不是狀態,而是一種領悟。幸福是靈魂的覺醒,是心靈的明澤。

作家周國平甚至説,幸福是一種太不確定的東西。

這些説法都很抽象,是對幸福的概括和描述,讓人難以捉摸幸福究竟是什麼。另一些人則對幸福説得實在具體,就像看一幅畫一樣,一下子就明白幸福是什麼回事。

他們説,擁有幸福離不開九個標誌。一顆童心;生生不息的信念;揹着揹包走天下的健康體魄;理想的職業;安穩平和的睡眠;幾個可以信賴的朋友;一個教會你愛與被愛的人;品味細小美好的心情;自由的心態與寬廣的胸襟。

他們還説,幸福不是你房子有多大,而是房子裏笑聲有多甜;幸福不是你開多豪華的車,而是開着車平安回家;幸福不是你存多少錢,而是天天心身自由,不停地幹自己喜歡的事;幸福不是你的愛人有多漂亮,而是愛人的笑容有多燦爛;幸福不是你當多大的官,而是無論走到哪裏,人們都説你是個好人;幸福不是吃得好穿得好,而是沒病沒災;幸福不是在你成功時喝彩多熱烈,而是失意時有人繼續支持鼓勵你,對你説;朋友,加油!幸福不是你聽過多少甜言蜜語,而是你傷心落淚時有人對你説:沒事,有我在。

美國學者戴維,邁爾斯還總結出與幸福有關的十個因素。健全的身體是幸福的基石;期望的實現是幸福的形態;個人的自尊是幸福的支架;必要的控制是幸福的規則;積極的樂觀是幸福的源泉;心胸的豁達是幸福的條件;真摯的益友是幸福的階梯;和詣的人際關係是幸福的前提;挑戰性的工作和生活目標是幸福的追求;馳張有度的消遣是幸福的表現。

台灣作家龍應台説的更具體,她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了許多幸福畫面。她説: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開店的人能安心的做生意、行人不擔心遭搶、民眾不會遇到強拆、買奶粉不會擔心有假貨;幸福就是政通人和。從政的人不必害怕被暗殺、抗議的人不必害怕被鎮壓、富人不必害怕被綁票、窮人不必害怕最後一隻碗被沒收、中產不必害怕流血革命、普通大眾不必害怕明天有戰爭;幸福就是尋常的日子依舊。水果店裏依舊賣着最普通的水果、市場上依舊有肥胖的活雞活鴨、花店裏依舊擺着水仙和銀柳;幸福就是尋常的人依舊。在晚餐的'燈下,一樣的人坐在一樣的位子上,講着一樣的話題;幸福就是早上説“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回來了,書包丟在同一個角落,臭鞋塞在同一張椅下。

林語堂説得簡單明瞭。他説,幸福是睡在自家牀上、吃着父母做的飯菜、聽愛人給你説情話、跟孩子做遊戲。

世俗的人説得更具體。幸福是家裏沒病人、牢裏沒親人、外頭沒仇人、職場有貴人

圈裏沒小人、身邊沒壞人、看似沒情人、辦事有熟人、談笑有哲人、聚會有高人、喝茶有賢人、飲酒有故人、始終有愛人。

有一次,我參加一個青年員工座談會,一位來自銀行偏僻網點的年輕大學生櫃員發言説,幸福就是有一份稱心的工作,能自己養活自己,加上有人信你,有人陪你,有人等你。

無論 怎樣概括和描述幸福,似乎都離不開以下一些特徵。

幸福需要感覺,沒有感覺就不會有幸福。而且更多的是心理感覺。

幸福感的獲得需要愉悦的心情。心情好便容易感知幸福。

幸福沒有標準答案,幸福感極具個人特色。

幸福感是要在感恩的比較中產生的,只有懂得感恩而且學會正確的比較才有較強的幸福感。

幸福感是進行時,停留的時間很短暫,而且當獲得一件事的幸福感時需要更大的刺激才能有新的幸福感產生。

幸福感還是遞減的,一件事的幸福感一旦獲得就會逐漸減退。

幸福是需要追求的,沒有渴望就不會有幸福。

幸福感與追求的難度正相關。追求的難度越大,獲得幸福的經歷越曲折,幸福感會越強烈。

我對幸福有着自己的理解。

幸福是有温度的。早晨的陽光照在身上,沐浴在晨風中,上班的路上聽到好聽的音樂,年輕的戀人用微信互道着早安。每天有一個愉悦的開始,身上曖曖的,心裏熱乎乎的,懷惴新的希望和嚮往,那就是一種幸福。

幸福是有顏色的。感受春夏秋冬四季的風景和美好,春的萬紫千紅,夏的繁茂碧綠,秋的金黃燦爛,冬的白雪皚皚。把每一個普通的日子都賦予詩意,而且有長長的遠方。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那為了尋找夢想的而送行和久別重逢的人而端起的杯中的酒,或紅或白,紅得純正,白得晶瑩,用色澤把想要表達的含義都浸潤在其中,不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幸福?

幸福是有聲響的。那喜慶的鞭炮聲,那歡樂的鑼鼓聲,那嘹亮的鎖吶聲,那爽朗的笑聲,那甜美的歌聲,那優雅的琴聲,以至那隆隆的春雷聲,無不都用聲響把幸福渲染。

幸福是有光亮的。黑暗一定代表不了幸福。遠航在茫茫黑暗中的大海上的水手,見到燈塔的光亮的那一刻,一定是幸福的。無論你多麼疲憊了才下班,無論多深的夜晚,盼着你歸來,一直等着你的,家裏的那盞燈光,一定會消除疲憊,帶給你幸福。

幸福是有味道的。舌尖上的味道不僅僅是吃出來的幸福,還有吃出來的文化,文化是幸福的元素,跟幸福聯繫密切。早晨上班路上街角的那家小吃店,老闆每天都給你下的碗冒着熱氣散發着芝麻香的熱乾麪,傍晚下班回家進入樓道,聞着各家廚房飄出來的飯香,那熟悉的味道也是幸福的味道。還有那團年的家宴,情思的粽子,團圓的月餅,媽媽的餃子,姥姥的麪條,家鄉的細粉,老家的原湯,即或是一瓶辣椒醬,也用味道把思鄉的情懷包裹着幸福染遍全身。

幸福是要心動的。幸福是心靈的體驗,若不心動就不可能有幸福。感動了,心動了,幸福便會油然而升。

幸福是一些細瑣記憶中的畫面。開滿小花的庭院,兩個頭髮花白的老人牽着手慢慢回家;夏日的傍晚,小區的廣場外上,玩耍的小孩戲鬧追趕,爭搶着踢一個球。而一旁的樹蔭下,兩個大爺支着棋盤對局,周圍站着一圈看熱鬧的人;住在普通的樓房裏,出了小區的大門,不遠處就有早餐攤、小賣部、菜市場、水果攤、理髮店、學校、醫院。每天有老人在小花園裏遛鳥、嘮嗑、遛狗。你若去散步,總有人會停下來和你打招呼。幸福就是你能天天見到這樣的畫面。

幸福種種,種種幸福,就在每一個普通的日子裏,發生在每一個普通人身上。幸福無處不,幸福無時不發生。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你總能找到幸福。只要你有發現幸福的眼晴,幸福就在你眼前。幸福在於感覺,幸福在於發現。願你總能找到幸福。

美文 篇四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