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重陽節的古詩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W

重陽節的古詩精品多篇

重陽節的古詩 篇一

重陽

唐·高適

節物驚心兩鬢華,東籬空繞未開花。

百年將半仕三已,五畝就荒天一涯。

豈有白衣來剝啄,一從烏帽自欹斜。

真成獨坐空搔首,門柳蕭蕭噪暮鴉。

【註釋】

1、華:白髮。

2、已:停止。

3、就:接近,將要。

4、剝啄:形容輕輕敲門的聲音。

5、烏帽:即烏紗帽,明代帝王貴臣多戴烏紗帽。欹:傾斜。

【翻譯】

節物驚人心,兩鬢生白髮。

舍東籬下菊,空綠未開花。

生年近半百,職場幾退下。

家田近荒蕪,奈何身天涯。

豈有客人至,一任官升罷。

日暮人獨坐,門柳噪老鴉。

賞析

整首詩描繪了詩人的年老、宦拙、家貧、回鄉路遠,於重陽登高懷鄉的日子裏,更顯淒涼。

【作者介紹】

高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作品收錄於《高常侍集》。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重陽節的古詩 篇二

詩句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譯文

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歸心思歸煙霧積聚不散。在異鄉共同喝着花酒,看見鴻雁天上南來,離家萬里之客一同悲傷。

簡析

與王勃詩同席而作。人意北歸,鴻雁偏又南飛,不正加重人們的情感?祈福的花酒正用來澆愁。

作者

盧照鄰(632年-695年),唐代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傑”。

重陽節的古詩 篇三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翻譯】

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歸心思歸煙霧積聚不散。

在異鄉共同喝着花酒,看見鴻雁天上南來,離家萬里之客一同悲傷。

【作者介紹】

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盧照鄰望族出身,曾為王府典籤,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傑。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後人譽為經典。

重陽節的古詩 篇四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譯文:

公子王孫啊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並論,

重陽節人們採擷枝枝菊花插戴於鬢上。

秋晨菊花飽含露水濕潤晶瑩,縷縷幽香飄滿池岸,

但它從不羨慕雖踞高位卻毫無用處的瓦松。

註釋

公子王孫啊,不要把菊同蓬蒿相提並論,重陽節人們採擷菊花插戴於鬢上。秋天的早晨,菊花飽含露水,濕潤晶瑩,縷縷幽香飄滿池岸,菊花雖生長在沼澤低窪之地,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人們,從不羨慕那些雖踞高位卻毫無用處的'瓦松。

這是一首詠物詩,從菊的貌不驚人,到人們愛菊,進而寫到菊花的高貴品格,點出詠菊的主旨。第一句提挈全篇,告誡王孫們莫把菊與蓬蒿相提並論,透露出對王孫們的鄙夷之情。接下來説普通百姓和王孫公子不同,他們對菊是非常喜愛尊重的,從而點出菊的高潔。後兩句則是集中寫菊的高潔氣質和高尚品格,作者以池岸邊的菊花與高屋上的瓦松作對比,意在説明菊花雖生長在沼澤低窪之地,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人們;作者賦予它不求高位、不慕榮利的思想品質。

此詩詠菊,沒有出現一個“菊”字,但句句切合菊,句句都寄寓着詩人的思想感情。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作者詠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離開菊,從菊的貌不驚人,寫到人們愛菊,進而寫菊花的高尚品格,點出他詠菊的主旨。很明顯,這首詠菊詩是詩人託物言志的,用的是一種象徵手法。

“王孫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種野生雜草。菊,僅從其枝葉看,與蓬蒿有某些類似之處,那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公子王孫,是很容易把菊當作蓬蒿的。詩人劈頭一句,就告誡他們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並論。這一句起得突兀,直截了當地提出問題,有高屋建瓴之勢,並透露出對王孫公子的鄙夷之情。作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九日枝枝近鬢毛”,緊承首句點題。每年陰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陽節。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和賞菊的習慣,飲菊花酒,佩茱萸囊,還採擷菊花插戴於鬢上。詩人提起這古老的傳統風習,就是暗點一個“菊”字,同時照應首句,説明人們與王孫公子不一樣,對於菊是非常喜愛尊重的。這兩句,從不同的人對菊的不同態度,初步點出菊的高潔。

三、四兩句是全詩的着重處,集中地寫了菊的高潔氣質和高尚品格。“露濕秋香滿池岸”,寥寥七字,寫秋天早晨景象:太陽初升,叢叢秀菊,飽含露水,濕潤晶瑩,明豔可愛;縷縷幽香,飄滿池岸,令人心曠神怡,菊花獨具的神韻風采,躍然紙上。在這裏,“濕”字很有講究,讓人想見那片片花瓣綴滿露珠,分外滋潤,分外明麗。“滿”字形象貼切,表現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絕如縷。從中我們不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氛圍交織融合所產生的魅力。詩人在描寫了菊的氣質以後,很自然地歸結到詠菊的主旨:“由來不羨瓦松高”。瓦松,是一種寄生在高大建築物瓦檐處的植物。初唐崇文館學士崔融曾作《瓦松賦》,其自序雲:“崇文館瓦松者,產於屋霤之上……俗以其形似鬆,生必依瓦,故曰瓦松。”瓦松雖能開花吐葉,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沒有什麼用處,所以“桐君(醫師)莫賞,梓匠(木工)難甄”。作者以池岸邊的菊花與高屋上的瓦松作對比,意在説明菊花雖生長在沼澤低窪之地,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人們;而瓦松雖踞高位,實際上“在人無用,在物無成”。在這裏,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賦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榮利的思想品質。“由來”與“不羨”相應,更加重了語氣,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氣節。這結尾一句使詩的主題在此得到了抉示,詩意得到了昇華。

重陽節的古詩 篇五

1、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2、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3、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4、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5、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6、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7、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毛澤東《採桑子·重陽》

8、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毛澤東《採桑子·重陽》

9、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10、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1、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12、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3、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黃。——張可久《滿庭芳·客中九日》

14、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龍山飲》

15、芙蓉金菊鬥馨香。天氣欲重陽。——晏殊《訴衷情·芙蓉金菊鬥馨香》

16、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17、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李清照《行香子·天與秋光》

18、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9、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鄭谷《菊》

20、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呂本中《南歌子·驛路侵斜月》

21、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22、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3、霜風漸欲作重陽,熠熠溪邊野菊香。——蘇軾《捕蝗至浮雲嶺山行疲苶有懷子由弟二首·其二》

24、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納蘭性德《採桑子·九日》

25、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晏幾道《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

26、重陽過後,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晏殊《少年遊·重陽過後》

27、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

28、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容》

29、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文森《九日》

30、吟懷未許老重陽,霜雪無端入鬢長。——序燈《九日吳山宴集值雨次韻》

31、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辛棄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32、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文森《九日》

33、采采黃金花,何由滿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參》

34、握手經年別,驚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諸子》

35、九日黃花才過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趙可《鳳棲梧·霜樹重重青嶂小》

36、對茲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曹雪芹《螃蟹詠》

37、佳節久從愁裏過,壯心偶傍醉中來。——蘇洵《九日和韓魏公》

38、時節是重陽,菊花牽恨長。——徐燦《菩薩蠻·秋閨》

39、轅門菊酒生豪興,雁塞風雲愜壯遊。——王瓊《九日登花馬池城》

40、不負東籬約,攜尊過草堂。——妙信《九日酬諸子》

41、暗凝佇。近重陽、滿城風雨。——周密《掃花遊·九日懷歸》

42、白頭太守真愚甚,滿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43、重陽佳節意休休,與客攜壺共上樓。——姜塘《摘星樓九日登臨》

44、九日登高處,羣山入望賒。——趙時春《原州九日》

45、算明朝、未了重陽,紫萸應耐看。——吳文英《霜花腴·重陽前一日泛石湖》

46、朔方三度重陽節,河曲幹旌歲歲忙。——齊之鸞《九日登清水營城》

47、萬里秋光客興賒,同人九日惜年華。——沈輅《九日登高台寺》

48、西風潑眼山如畫,有黃花休恨無錢。——張可久《風入松·九日》

49、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茱萸香墜。——李煜《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50、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岑參《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51、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韋安石《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枝字》

52、是節東籬菊,紛披為誰秀。——杜甫《九日寄岑參》

53、可惜重陽,不把黃花與。——吳文英《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54、細看茱萸一笑,詩翁健似常年。——張可久《風入松·九日》

55、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

56、紫萸一枝傳賜,夢誰到、漢家陵。——姚雲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57、九日悲秋不到心。鳳城歌管有新音。——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58、近重陽、偏多風雨,絕憐此日暄明。——姚雲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59、一年最好,偏是重陽。——吳文英《惜黃花慢·菊》

60、風雨滿城,何幸兩重陽之近;——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重陽節的古詩 篇六

一:《閏九月九日獨飲》

白居易(唐)

黃花叢畔綠尊前,猶有些些舊管絃。

偶遇閏秋重九日,東籬獨酌一陶然。

自從九月持齋戒,不醉重陽十五年。

二:《九日作》

王縉(唐)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裏,不知能有菊花無。

三:《九日醉吟》

白居易(唐)

有恨頭還白,無情菊自黃。

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

劍匣塵埃滿,籠禽日月長。

身從漁父笑,門任雀羅張。

問疾因留客,聽吟偶置觴。

歎時論倚伏,懷舊數存亡。

奈老應無計,治愁或有方。

無過學王績,唯以醉為鄉。

四:《九日》

楊衡(唐)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五:《重陽日寄浙東諸從事》

李郢(唐)

野人多病門長掩,荒圃重陽菊自開。

愁裏又聞清笛怨,望中難見白衣來。

元瑜正及從軍樂,甯戚誰憐叩角哀。

紅旆紛紛碧江暮,知君醉下望鄉台。

六:《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韋安石(唐)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