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曆屆黨代會簡介(合集)【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6W

中國曆屆黨代會簡介(合集)【新版多篇】

歷屆黨代會 篇一

一、中共上海交通大學第一次代表大會 (1960年3月6日~7日)

這次大會是上海交通大學建立後(1959年7月31日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上海、西安部分獨立建校,此前交通大學曾於1955、1956、1958年召開過3次黨員代表大會)的首次中共黨員代表大會。大會的主要任務是檢查和總結過去兩年來的工作,制定今後任務,選舉新的常委會。黨委書記謝邦治作了開幕詞和大會總結,黨委副書記鄧旭初作了工作報告,16位代表發言介紹工作經驗。大會通過決議,確定今後的基本任務是高舉毛澤東思想的紅旗,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密切聯繫羣眾,為工農業戰線上的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為迅速攀登世界科學高峯,為國家多快好省地培養又紅又專的高質量的科學技術幹部作出最大貢獻。

出席會議的正式代表140人,列席代表48人。會議選舉產生新的黨委會委員28人,黨委常委7人;選舉謝邦治擔任黨委書記,餘仁、張華、鄧旭初任副書記。

二、中共上海交通大學第二次代表大會

(1962年12月28日~30日)

中共上海交大在徐匯校區體育館二樓召開第二次黨代會。這次大會是學校轉為國防工業院校近兩年後(1961年2月劃歸國防科委)召開的。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根據黨的八屆十中全會精深,檢查學校第一次黨代會以來近三年的工作,總結經驗,統一思想,認清形勢,明確任務,選舉新的黨委會和出席上海市第三屆黨代會的代表。黨委副書記餘仁代表黨委作了工作報告,總結成績,指出不足,提出全校的主要任務是加速培養政治質量好、技術專業好、身體健康的高質量的國防工程技術幹部。

參加大會的正式代表287人,列席代表50人;選舉產生了黨委委員20人,黨委常委7人,餘仁、張華、鄧旭初、蘇寧等4人擔任副書記(1962年4月謝邦治調離交大,書記暫缺)。

三、中共上海交通大學第三次代表大會(1964年4月24日~29日)

大會的主要任務是在總結檢查“五反”運動的基礎上,討論和確定學校進一步革命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辦好社會主義大學。黨委副書記張華、鄧旭初分別作了工作報告,餘仁作了大會總結。大會通過決議,宣佈學校“五反”運動結束,今後學校中心工作是加強黨的建設,高舉毛澤東思想紅旗,認真貫徹“少而精”的原則,為社會主義的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培養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科學技術幹部。

出席會議的正式代表199人,列席代表49人,會議選舉了新的黨委會21人,常委委員9人,餘仁任代理書記,張華、鄧旭初、蘇寧任副書記。

四、中共上海交通大學第四次代表大會 (1973年7月12日~14日)

這是文革當中為恢復建立黨委而召開一次黨代會。1972年11月,上海市委批准成立交大黨的核心小組,在黨委成立前行使黨委權力。為正式恢復黨委,學校召開黨代會,黨的核心小組組長楊愷向大會作了工作報告,14個單位交流了經驗,22人在會上作了發言。

共有764名正式黨員參加此次大會,大會還邀請了224名羣眾代表列席大會;大會選舉了第四屆黨委委員22人,由楊愷任黨委書記,工宣隊團長陳杏全、工宣隊政委李文波任黨委副書記。明確黨委負責全校工作和黨務工作;校革委會行使行政權力;工宣隊在黨委領導下發揮政治作用,以保證黨的一元化領導。

五、中共上海交通大學第五次代表大會(1981年2月26日~28日)

這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呼喚科教春天到來的形勢下召開的一次會議。市委書記夏徵農、副市長兼教衞辦主任楊愷到會講話。黨委書記鄧旭初代表上屆黨委作工作報告,副書記夏平代表紀律檢查委員會作了關於執行《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的報告。大會認真總結了粉碎四人幫以來黨委執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路線方針取得的可喜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明確學校今後的任務是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切實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認真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逐步改革領導、管理體制,儘快提高教學、學術、管理水平,使交大向理工管方向發展,把交大建成成適應四個現代化建設要求的第一流大學。

共有正式代表387人出席會議,大會差額選舉產生了新的黨委委員23人,紀委委員15人。新一屆黨委和紀委分別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常委9人,鄧旭初任黨委書記,劉克、陸中庸任黨委副書記;選舉陸中庸兼任紀委書記。

六、中共上海交通大學第六次代表大會(1992年5月29-30日)

這次會議是在鄧小平同志南方講話精神和浦東開發的激勵下召開的一次深入解放思想、繼續前進的大會。黨委書記何友聲代表第五屆黨委作《團結鼓勁,深化改革,為把上海交大辦成社會主義第一流大學而奮鬥》的工作報告,紀委書記杜年玲作《發揮紀檢職能,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為把我校辦成社會主義第一流大學保駕護航》的工作報告。國家教委副主任朱開軒,上海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羅世謙和市教衞黨委書記劉克到會講話。會議通過決議,要求新一屆黨委和各級黨組織認真學習貫徹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重要談話精神,落實大會提出的各項任務,同心同德,振奮精神,艱苦奮鬥,深化改革,為把交大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第一流大學而奮鬥。

參會的有正式代表266位,列席代表46位。會議選出23人為黨委委員,11人為紀委委員。新一屆黨委和紀委分別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常委7人,王宗光為黨委書記,徐鳳雲、蔣秀明為副書記;紀委選舉徐鳳云為紀委書記。

七、中共上海交通大學第七次代表大會(1998年1月18日-22日)

這次大會是在黨的十五大召開之後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召開的,是世紀之交,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大會。黨委書記王宗光書記向大會作了《抓住機遇,開拓進取,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而努力奮鬥》的工作報告,確定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跨世紀奮鬥目標,提出了從“九五”到“十五”期間學校建設發展的基本要求,作出了“三年有標誌,五年大變樣,十年創一流”的戰略部署。會議提出要實現一流目標必須採取“高起點、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戰略。

參會的有正式代表275位,列席代表90位。23人當選黨委委員,11人當選紀委委員。新一屆黨委和紀委分別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常委9人,王宗光繼續擔任黨委書記,陶愛珠、潘永華、陳龍三人任副書記;紀委選舉王永華為紀委書記。

八、中共上海交通大學第八次代表大會(2004年12月28日-29日)

這是一次在我國跨入新世紀新階段,學校改革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關鍵時期召開的重要大會。上海市科教黨委書記李宣海出席大會開幕式。黨委書記馬德秀代表第七屆委員會作題為《振奮精神,開拓創新,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而努力奮鬥》的報告。王永華代表紀委作題為《全面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為學校改革、發展、穩定提供政治保證》的報告。會議代表通過分組討論,審議並通過關於黨委、紀委工作報告的決議。大會提出,要堅定不移的貫徹實施人才強校主戰略、國際化戰略、交叉集成戰略、服務社會戰略、加快閔行校區戰略,力爭到2010年若干學科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建設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世界一流大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到21世紀中葉,全面實現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歷史性奮鬥目標。

共有294名代表出席大會,會議選舉黨委委員27人,紀委委員11人。新一屆黨委和紀委分別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常委13人,馬德秀為黨委書記,蘇明、潘敏、鄭成良為黨委副書記;紀委選舉潘國禮為紀委書記。

中國共產黨歷屆黨代會簡介 篇二

中國共產黨歷屆黨代會簡介- ?

中國共產黨歷屆黨代會簡介(1 大至 108 大)

科大附小 3 年 4 班 傅 1 格 ?

黨的 1 大:

?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31 日轉浙江嘉興南湖)召開第 1 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有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推舉代表 12 人,參加大會的還有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們代表全國 50 多名黨員。1 大召開標誌着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這是近代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 1 新了。

? 黨的 2 大:

? 1922 年 7 月 16 日至 23 日,中共 2 大在上海南成都路輔德里625 號令開,出席會議的代表共 12 名,代表全國 195 名黨員。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 2 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國共產黨章程》等 9 個章程。中共 2 大正確地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程,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 1 次明確地提出了完全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鬥爭指明瞭方向,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

? 黨的 3 大:

? 1923 年 6 月 12 日至 20 日,中共 3 大在廣州召開。出席大會的有 30 多人,代表全國 420 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參加了會議。黨的 3 大召開,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同時保持共產黨在政治、思想、組織上的獨立性。黨的 3 大以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孫中山先生對國民黨進行了改組,肯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 3 大政策,召開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第 1 次全國代表大會,第 1 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國掀起了聲勢浩大、大張旗鼓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眾運動,成功地舉行了北伐戰爭,增進了中國革命的高漲。

? 黨的 4 大:

? 1925 年 1 月 11 日至 22 日,中共 4 大在上海召開,出席大會的有 20 人,代表着全國 994 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參加了大會。4 大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同盟問題。黨的 4 大作出的各項正確決策,為大革命高潮的到來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 黨的 5 大:

? 1927 年 4 月 27 日至 5 月 9 日,中共 5 大在武漢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有 82 人,代表着 57967 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羅易、鮑羅廷、維經斯基等出席了大會。黨的 5 大雖然批評了陳獨秀的毛病,但對無產階級如何爭取領導權,如何領導農民進行土地革命,如何對待武漢國民政府和國民黨,特別是如何建立黨的革命武裝等燃眉之急的重大問題,都未能作出切實可行的回答,因此,難以承當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挽救大革命的重擔。而真正結束中央所犯的右傾機會主義毛病,制定正確的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方針,是在 3 個月後的 87會議上完成的。

? 黨的 6 大:

? 1928 年 6 月 18 日至 7 月 11 日,中共 6 大大會在莫斯科近郊茲維尼果羅德鎮“銀色別墅”祕密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共 142 人。黨的 6 大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和歷史條件下召開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6 大認真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驗教訓,對有關中國革命的 1 系列存在嚴重爭辯的根本問題,作出了基本正確的回答。

? 黨的 7 大:

? 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中共 7 大在延安召開,出席7 大的代表共 755 名,其中正式代表 547 名,候補代表 208 名,代表全黨 121 萬黨員。大會提出黨的政治線路是:放手發動大眾,壯大人民氣力,在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犯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 1 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中國共產黨的第 7 次代表大會是以 “團結的大會,成功的大會” 載入中國共產黨的史冊的。

? 黨的 8 大:

? 1956 年 9 月 15 日至 27 日,中共 8 大在北京召開,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 1026 人,候補代表 107 人,代表全國 1073 萬名黨員。59個國家的共產黨、工人黨、勞動黨和人民革命黨的代表團和國內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代表應邀列席大會。大會正確分析了國內外情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8 大是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提出的許多新的方針和假想是富於創造精神的。對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獲得了初步成果,歷史證明這些成果對黨的事業的發展有長遠的重要意義。

? 黨的 9 大:

? 1969 年 4 月 1 日至 24 日,中共 9 大在北京召開,出席代表1512 人,代表全國 2200 萬名黨員。毛澤東主持大會開幕式並致開幕詞。9 大堅持 “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 9 大自始至終被強烈的個人崇拜和“左”傾狂熱氣氛所籠罩,它加強了林彪、江青等人在黨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毛病理論和實踐更加合法化。實踐證明,9 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指點方針都是毛病的。

? 黨的 10 大:

? 1973 年 8 月 24 日至 28 日,中共 10 大在北京召開,參加大會的代表共 1249 人,代表全國 2800 萬黨員。周恩來作政治報告, 王洪文作 《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大會繼續了 9 大的 “左” 傾的毛病,1 些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打擊,被排擠在 9 屆中央委員會以外的老幹部,如鄧小平、王稼祥、烏蘭夫、李井泉、譚震林、廖承志等被選為中央委員。雖然江青團體的骨幹份子更多地進入新的中央委員會,但 1 批眾望所歸的老同志入選,畢竟反應了黨內健康氣力的增強。

? 黨的 101 大:

? 1977 年 8 月 12 日至 18 日,中共 101 大在北京召開,應到大會的代表 1510 人,實際出席會議代表 1502 名,代表全國黨員 3500多萬。華國鋒作政治報告,葉劍英作《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鄧小平致閉幕詞。大會宣佈用時 10 年的 “文化大革命” 已結束,重申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的任務。

? 黨的 102 大:

? 1982 年 9 月 1 日至 11 日,中共 102 大在北京召開,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 1545 人,候補代表 145 人,代表全國 3900 多萬名黨員。鄧小平致開幕詞, 胡耀邦作 《全面首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的報告。鄧小平在這次大會上第 1 次提出了 “建設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 的嶄新命題。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諦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時間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中共第 102 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成功召開,標誌着黨成功地實現了具有重大歷史性意義的偉大轉變。它開始把中國帶入建設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的新的政治軌道,並以全面首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而永久載入史冊。

? 黨的 103 大:

? 1987 年 10 月 25 日至 11 月 1 日,中共 103 大在北京召開,參加這次大會的正式代表 1936 人,特邀代表 61 人,代表着全國 4600多萬名黨員。大會還首次採取差額選舉的方式選出了由 175 名中央委員和 110 名候補中央委員組成的第 103 屆中央委員會,選舉出了由200 人組成的中顧委和 69 人組成的中紀委。趙紫陽作《沿着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報告。103 大第 1 次系統地闡明瞭關於社會主義低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低級階段的基本線路,制定了到 21 世紀中葉經濟發展分 3 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並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

? 黨的 104 大:

? 1992 年 10 月 12 日至 18 日,中共 104 大在北京召開,參加這次大會的正式代表 1989 人,代表 46 人,代表全國 5100 萬黨員。江澤民作 《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點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成功》的報告。這次大會作出了 3 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1是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點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點地位;2 是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3 是要求全黨捉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弄上去。

? 黨的 105 大:

? 1997 年 9 月 12 日至 18 日,中共 105 大在北京召開,大會正式代表 2048 人,特邀代表 60 人,代表全國 5800 萬名黨員。江澤民作《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把建設有中國特點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 2101 世紀》的報告。中國共產黨第 105 次全國代表大會高舉

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總結了我國改革和建設的新經驗,把鄧小平理論肯定為黨的指點思想,把依法治國肯定為治國的基本方略,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肯定為我國在社會主義低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黨和 105 大對建設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事業的跨世紀發展作出了全臉部署。

? 黨的 106 大:

? 2002 年 11 月 8 日至 14 日,中共 106 大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應到正式代表 2114 名、特邀代表 40 名,代表全黨 6000 多萬黨員。江澤民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首創中國特點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報告。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 “3個代表” 重要思想,承前啟後,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首創中國特點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鬥。

? 黨的 107 大:

? 2007 年 10 月 15 日至 21 日,中共 107 大在北京召開。大會應出席代表 2213 人,特邀代表 57 人。吳邦國主持大會,胡錦濤代表第106 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 《高舉中國特點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成功而奮鬥》的報告。黨的 107 大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點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 ‘3 個代表’ 重要思想為指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增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成功而奮鬥。

? 黨的 108 大:

? 2012 年 11 月 8 日至 14 日,中共 108 大在北京召開。黨的 108

大代表名額共 2270 名,由全國 40 個選舉單位選舉產生。大會的主題是:

高舉中國特點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3 個代表” 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點,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氣力,攻堅克難, 堅定不移沿着中國特點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

歷屆黨代會 篇三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

黨的十二大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原則。隨後,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我國實行的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指出新的經濟運行機制,總體上來説應當是“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機制。

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隨後,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勾畫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制訂了繼續深化改革的總體藍圖。經濟體制改革進入全局性整體推進的新階段。

1997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1998年10月,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一次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提出的戰略部署的重要會議,對於開創我國農村和農村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意義。

繼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和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部署後,十六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任務、指導思想和原則。以此為起點,經濟體制改革踏上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徵程。

黨的十七大對未來5年和更長時期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要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以推進農村改革與發展為主題。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我們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勝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就要更加自覺地把繼續解放思想落實到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毫不動搖地推進農村改革發展。

歷屆黨代會簡介 篇四

歷屆黨代會簡介

一、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會址: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召開。會議討論並通過《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綱領確定了黨的名稱、奮鬥目標、基本政策、提出了發展黨員、建立地方和中央機構等組織制度,兼有黨綱和黨章的內容,是黨的第一個正式文獻;會議還討論並通過《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

一大召開標誌着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猶如一輪紅日在東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這是近代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二、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會址: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國共產黨章程》以及《關於“世界大勢與中國共產黨”的議決案》、《關於“國際帝國主義與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決議案》、《關於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等9個決議案;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

中共二大正確地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

領,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鬥爭指明瞭方向,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

三、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會址: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東山恤孤院31號召開。會議討論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問題,通過了《關於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等文件。

黨的三大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孫中山先生對國民黨進行了改組,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召開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國掀起了聲勢浩大、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羣眾運動,勝利地舉行了北伐戰爭,促進了中國革命的高漲。

四、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共四大宣言和決議案: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會議通過了《對於民族革命運動之議決案》等11個議決案;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

黨的四大作出的各項正確決策,為大革命高潮的到來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此後,全國的革命形勢迅速發展,工人運動風起雲湧,農民運動轟轟烈烈,大革命的高潮來臨了。

五、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會址: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陳獨秀代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向大會作了《政治與組織的報告》;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羅易作了題為《中國革命問題和無產階級的作用》的講話;會議通過了《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議決案》、《土地問題議決案》等議決案。

黨的五大雖然批評了陳獨秀的錯誤,但對無產階級如何爭取領導權,如何領導農民進行土地革命,如何對待武漢國民政府和國民黨,特別是如何建立黨的革命武裝等迫在眉睫的重大問題,都未能作出切實可行的回答,因此,難以承擔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挽救大革命的重任。而真正結束中央所犯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制定正確的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方針,是在3個月後的八七會議上完成的。

六、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會址: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近郊召開。瞿秋白代表第五屆中央委員會作《中國革命與共產黨》的政治報告,周恩來作了組織報告和軍事報告,李立三作農民問題報告,向忠發作了職工運動報告,共產國際代表布哈林作了《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的任務》的報告;大會通過了關於政治、軍事、組織、蘇維埃政權、農

民、土地、職工、宣傳、民族、婦女、青年團等問題的決議,以及經過修改的《中國共產黨黨章》。

由於歷史發展的侷限性,黨的六大對中國革命的特點、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中國革命的敵人、黨的工作重心等問題認識不足,但這仍然不能掩蓋黨的六大本身主要方面和路線的正確性。

七、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會址: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毛澤東致《兩個中國之命運》的開幕詞;毛澤東向大會提交了《論聯合政府》的書面政治報告,並就報告中的一些問題以及其他問題作了長篇口頭報告。朱德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和關於討論軍事問題的結論,劉少奇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和關於討論組織問題的結論,周恩來作《論統一戰線》的重要講話。

七大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極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代表大會。七大的一個重大歷史功績是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即“放手發動羣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七大另一個重大歷史性貢獻是將毛澤東思想寫在了黨的旗幟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七大之後,全黨同志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團結一致,為推進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努力奮鬥,終於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歷史勝利。

八、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會址:北京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毛澤東致開幕詞,劉少奇作政治報告,鄧小平作《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周恩來作《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大會通過了《關於政治報告的決議》和《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

大會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國內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學的判斷;確定了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提出了執政黨建設的問題,強調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制度,反對個人崇拜,發展黨內民主,加強黨和羣眾的聯繫。

九、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會址:北京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1512人,當時全國有2200萬名黨員。毛澤東致開幕詞,林彪作政治報告。政治報告的核心內容是所謂“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對八大黨章作了錯誤修改。

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

十、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會址:北京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主要內容包括:周恩來作政治報告,王洪文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通過了政治報告和經修改的黨章。

十大繼續了九大的“左”傾錯誤。

十一、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會址:北京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華國鋒作政治報告,葉劍英作《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鄧小平致閉幕詞;大會通過了經過修改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和《關於政治報告的決議》、《關於修改黨的章程報告的決議》。

大會宣告歷時10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重申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的任務,但沒有能糾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傾錯誤理論、政策和口號。

十二、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會址:北京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鄧小平致開幕詞,胡耀邦作《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的報告。鄧小平在開幕詞中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要思想。大會通過了《關於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的決議》和《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

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對黨的民主集中制和各項組織制度、黨的紀律作了更充分、更具體的規定。

十三、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會址:北京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趙紫

陽作《沿着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報告。會通過了《關於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部分條文修正案〉的決議》、《關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和《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

大會提出並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制定了“三步走”發展戰略和各項改革任務。隨後召開的十三屆一中全會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趙紫陽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鄧小平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准陳雲為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喬石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十四大會提出並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制定了“三步走”發展戰略和各項改革任務。、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會址:北京

1992年10月12日至1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江澤民作《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的報告;大會通過了《關於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和《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

大會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概括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要求全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隨後召開的十四屆一中全會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江澤民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江澤民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准尉健行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十五、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會址:北京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江澤民作《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報告;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明確規定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大會通過了《關於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和《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

大會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概念,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規劃了跨世紀發展的戰略部署。隨後召開的十五屆一中全會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江澤民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江澤民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准尉健行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十六、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會址:北京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主要內容包括:江澤民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報告;大會通過了《關於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和《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

大會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黨章,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起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隨後召開的十六屆一中全會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胡錦濤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江澤民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准吳官正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十七、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會址:北京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 胡錦濤代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的報告。 大會通過了關於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通過了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大會一致同意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

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隨後召開的十七屆一中全會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胡錦濤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胡錦濤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准賀國強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十八、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會址:北京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胡錦濤代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堅定不移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的報告。大會通過關於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

大會高度評價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的工作。大會同意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對十六大以來十年奮鬥歷程的基本總結。隨後召開的十八屆一中全會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習近平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習近平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准王岐山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十九、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會址:北京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通過關於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大會一致同意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中國曆屆黨代會簡介 篇五

中國共產黨歷次黨代會簡介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規定黨的奮鬥目標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採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鬥爭的目的——消滅階級”,“廢除資本私有制”。大會確定了黨成立後的基本任務。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分析了國際形勢的基本特點,闡明瞭中國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大會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並且指出要通過民主革命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創造條件,這是黨對中國革命認識的一個新的重大突破。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對黨員條件、黨的各級組織和黨的紀律作了具體規定。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正式決定和國民黨合作,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建立民主革命的統一戰線。同時大會又強調指出,在國共合作中,共產黨必須保持政治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努力加強對工人運動的領導。大會制定的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促進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為動員和組織全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創造了重要條件。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提出了歷次代表大會都沒正式提出過的中國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盟問題,對中國民主革命的內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規定,指出在“反對國際帝國主義”的同時,既要“反對封建的軍閥政治”,還要“反對封建的經濟關係”,“反對帝國主義工具之買辦階級”。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提出瞭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主張,但對於當時奪取革命領導權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均沒有作出切合實際的回答。大會通過的土地問題決議是不徹底的,在會後也並未實施。這次代表大會實際上沒有解決任何問題。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總結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以來的經驗教訓,在一系列存在嚴重爭論的有關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上,作出了基本正確的回答,大體上統一了全黨的思想。六大把工作中心從千方百計地組織暴動轉動到從事長期的艱苦的羣眾工作,確定以爭取羣眾作為黨的首要任務,把“左”傾作為主要危險來反對,這是黨的工作的一次重要轉變。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七大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夜召開的,大會正確分析了形勢,指明抗戰的前途和任務,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把黨在長期奮鬥中形成的優良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羣眾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作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大會通過的黨章,第一次明確規定以毛澤東思想作為我黨的一切工作的指針。七大為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分析了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的形勢,對國內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學的論斷,明確指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八大的路線是正確的,但由於當時黨對於全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準備不足,沒有能夠在後來的實踐中堅持下去。

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在全國各級黨組織還不能正常工作,絕大多數黨員還沒有恢復組織生活,相當多的八屆中央委員仍處在被審查、被監禁的極不正常的情況下召開的。大會自始至終為“左”傾思潮和個人崇拜的狂熱氣氛所籠罩。大會通過的政治報告和新黨章,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及其錯誤理論,使“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合法化。

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批判了林彪反革命集團的罪行,揭露了他們的反革命兩面派本質,但十大的政治報告和黨章沒有正確地分析林彪事件發生的原因,總結必要的教訓,仍肯定黨的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性的“左”傾錯誤得以延續下去。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左”傾錯誤指導方針沒有改變,因而大會不可能從根本上總結經驗教訓。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宣告“文化大革命”的結束,重申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期黨的根本任務。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政策和口號,認為十大的路線是正確的,肯定“文化大革

命”和所謂“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這次大會沒有能從黨的指導思想上完成撥亂反正的任務。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鄧小平在開幕詞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十二大的指導思想,也是整個新的歷史時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導理論。大會提出了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總任務,提出了我國經濟建設的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步驟,同時提出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體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性,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十三大系統地闡述了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級階段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規定了三步走的經濟發展戰略部署,提出了加快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任務和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全會高度評價了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路線的形成和發展中所作出的貢獻。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十四大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了新的概括,分別從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完成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戰略構想等九個方面,作了系統的論述。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會向全黨提出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的戰略任務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通過的黨章修正案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大會進一

步論述中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並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強調把我們的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就是要抓往機遇,開拓進取,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經濟體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體制改革要繼續深入,精神文明建設要切實加強,各方面相互配合,實現經濟和社會全面進步。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通過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