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老師我想對您説【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5W

老師我想對您説【多篇】

老師,我想對您説作文 篇一

光陰似箭[注: 光陰:時間。時間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時間過得極快。],日月如梭[注: 梭:織布時牽引緯線的工具。太陽和月亮象穿梭一樣地來去。形容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六年的國小生活就快結束了,在這離別之際,我最忘不了的是您——陳老師,此時此刻,我最想對您説:“陳老師,當了您一年的學生,我覺得十分榮幸。”

陳老師,當您接手我們班時,我就替您焦急。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班可是紀律差,成績差出了名的。個個教過我們的老師都怕了我們班。您來了我們班,開始時我們班的人都看您矮小,在課堂上我們就沒有當您是一回事。可是,不知道您用了什麼妙招,您把我們教得服服帖帖的。從考試倒數全區第二名到順數區第二名,從一個學期只拿過一次“文明班”到只有一次“文明班”沒拿到過。您把班上很多人都教好了,當然,我也不例外,以前,我一直都不喜歡上語文課,可您執教後,我漸漸喜歡上語文課了,而且學習成績也進步了。甭提我有多高興。陳老師,做了您的學生,我終於知道了陽光是如何照亮人生的。謝謝您!陳老師。

“鵬飛,你出來一下。”“啊,哦……”那是您第一次叫我去幫您打字的情景。當時,我很疑惑,為什麼您知道我打字快呢?我目前也不知道,但這個並不重要。您帶着同學們去做早操了,當您把早操的隊伍帶回來時,我已把您交給我的任務完成了,您微笑着對我説:“不錯,打這麼快。”我聽了,心比吃了蜜還要甜。因為在我媽媽眼裏,打字只是一種沒用的東西,沒想到還能幫到您。現在我每星期至少幫您打一篇作文。打之前我就想:“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這是您告訴我們的。所以,我儘量避免打錯字,打完後,還認真檢查。不瞞您説,我連自己的作文也沒那麼緊張過。陳老師,幫您打字,我的寫作水平也提高了。陳老師,做了您的學生,我終於明白了雨露是如何滋潤禾苗的。謝謝您!陳老師。

春雨染綠了世界,而自己卻無聲地消失在泥土之中。陳老師,您就是我們心田的春雨,我將永遠感謝您。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是對您最好的寫照。在這離別之際,千言萬語[注: 形容説得話很多。]不及一句真心話。我只想説:“陳老師,謝謝您,您辛苦了!”

老師,我想對您説作文 篇二

老師,我想對您説:“謝謝您!”回想往事,感激之情更加強烈:多少機遇之星,從您手中“遞”給了我;多少關愛,從您身上傾注於我……

我清楚地記得,去年,學校舉行“歌唱祖國”演唱比賽,您把機會給了我,並鼓勵我要好好發揮,爭取成功。出乎意料的是,那次我失敗而回。望着淚如雨下的我,您悄悄來到我身邊,牽着我的手微笑着説:“別灰心,失敗乃成功之母,下次努力就是了。”聽了您的話,我又鼓足了勇氣。今年,您又把難得的機會給了我。這次,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拿到好成績,不辜負老師的期望。於是,我勤學苦練,在您的幫助下,終於在幾次比賽中獲得佳績。在這裏,我想説:“這都是您精心培育的結果,謝謝您,老師!”

老師啊,我想説:“謝謝您!”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要勇於追求,敢於進取,以理想、信心為針,以勤奮努力為絲,去編織美好的未來,不辜負您對我的期望!值此老師節來臨之際?我祝你節日快樂?永遠年輕?

老師,我想對您説作文 篇三

四年級的時候,林老師,您教我的數學。當時,我學習不好。現在,我讀五年級了,情不自禁地想跟您説幾句心裏話。

四年級上學期我沒考好,數學只有八十多分,語文只有七十二分,我還是讓您失望了,老師還記得四年級時報成績時嗎?我聽到成績,我對您説:“老師我還是讓您失望了。”林老師説:“失敗為成功之母嗎?只要下苦功夫,肯努力奮鬥,這樣人才會進步啊,我相信你能考個好成績的!”四年級下學期,您去教幼兒園教書了,我把這句話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不論過了多少年,我都會記住您這句話,好好學習,乘風破浪,戰勝學習中的一切困難。從此以後,我就發奮努力,終於追上了其他同學,有時還比其他同學更強呢。盼到了期末考試,我認真地把題目完成了,結果我的成績像長了一對翅膀一樣,提高了許多,數學有九十三分,語文有八十四點五。成績在全班名列前茅。

老師,多希望您還在我們班上課啊,您就可以看見我的成績了。林老師,我想對您説:“老師,您真好!”

老師我想對你説 篇四

老師我想對你説,你是焟燭,點燃了自己,照亮了每一位學生,老師,你就是一位辛勤的園丁,培養着我們,讓我們成為了祖國的東樑之才,老師,您是我們人生路中的路標,指引着我們走向成功之路,老師,你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教會我們無窮的知識。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不能上學,老師七點起來佈置作業,八點還要上網課,我們寫完作業,您還要一個一個的檢查。

老師我想對你説,老師,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教會我知識。

周兆婧

20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