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爸爸必讀1多篇書籍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8W

爸爸必讀1多篇書籍

背一篇離騷,丘壑蒼茫。誦一本詩經,脣齒留香。讀一本雜誌,周遊世界。看一本歷史,穿越古今。書籍豐富了我們的閲歷,讓我們不再貧乏。書籍淨化了我們的煩惱,讓我們不再無聊。世界讀書日,有書讀的日子真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爸爸必讀精選17篇書籍,希望你喜歡。

父親提升自己必讀書目

81.《大衞?科波菲爾》

82.《傲慢與偏1653見》

83.《理智與情感》

84.《雙城記》

85.《悲慘世界》

86.《霧都孤兒》

87.《呼嘯山莊》

88.《巴黎聖母院》

89.《魯濱遜漂流記》

90.《羊脂球》

91.《伊利亞特》

92.《二刻拍案驚奇》

93.《我是貓》

94.《漂亮朋友》

父親必備常讀書籍

現代:

沈從文《從文家書》

巴金《隨想錄》

林語堂《林語堂散文》

周作人《看雲隨筆》《苦雨齋談》《懷舊》

汪曾祺散文集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閒話》

朱自清散文

廢名散文

豐子愷散文

冰心散文(比較唯美)

梁實秋《雅舍小品》

何其芳《畫夢錄》

翡冷翠山居閒話讀後感

崇拜自然5261,浪跡4102自然,寄情自然,是徐志摩散文的重要內容之一。這1653篇《翡冷翠山居閒話》就是描述作者在意大利文化名城翡冷翠山居時的心境的,作者用飄逸、秀美、抒情的筆調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個不加雕飾,不受拘束,沒有羈絆的自然純美的世界。

全文以與隱含的讀者“你”交談“閒話”的口吻和敍述方式展開寫景和抒情——親切自然,又帶有些急於讓“你”與之共享、與之“眾樂樂”的迫不及待。作者始終扣住“自然是最偉大的一部書”的中心主題,從個體內心感受的角度和方式着意渲染抒寫獨自作客於翡冷翠(今譯佛羅倫薩)山中的妙處和快樂的心境。

且讓我們假想成那個面聆徐志摩之娓娓“閒話”的“你”,而作一次返歸自然、充分解放性靈的詩性漫遊吧!自然,這種充分解放性靈的精神漫遊,除主體心境首需“空”外,言為心聲,語言表達上尤需順暢無礙,一氣貫通。在徐志摩這篇散文中,正是先聲奪人,首先在“語感”的層面上,就營構出一種暢流不息、行雲流水的美,足令讀者有“如行山陰道上,目不暇接”的促迫流動感。“在這裏出門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個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個美的宴會,比如,去一果子園,那邊每株樹上都是滿掛着詩情最秀逸的果實,假如你單是站着看還不滿意時,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摘取,可以恣嚐鮮味,足夠你性靈的迷醉”。到這兒你好像可以勉強歇一口氣,可你再接着讀:“陽光正好暖和,決不過暖;風息是温馴的,而且往往因為他是從繁花的山林裏吹度過來。他帶來一股幽遠的淡香,連着……”你又該上氣難接下氣了。彷彿只要你一開始讀,就象跳舞女穿上了着魔的“紅舞鞋”,不管長句、短句,似乎哪兒都無法打住,非得一氣兒讀完才夠那麼一點“性靈的迷醉”。那種“如萬斛泉水不擇地而出”的流動之氣,着實使得教學設計>文章“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我們不能不承認並且驚奇:不管徐志摩給人以“西化”的印象有多強烈,他終究還是一個地道的中國現代詩人。在他這兒(尤其體現於這篇散文這一段)漢語言作為一種非形態語言之形式鬆馳,聯想豐富、組合自由、氣韻生動、富於彈性和韻律的藝術稟賦,在這裏發揮到淋漓盡致的程度。“作客山中”的妙處,徐志摩顯然體會尤深。因為山中的大自然,是遠離現代文明之囂鬧繁雜的一個幽僻去處。在那兒,你可擺脱日常文明社會的種種羈絆和束縛,可以完全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不用在乎人家怎樣看你,不必矯飾、“不須躊躇你的服色與體態”,“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領結”……獨行山中的舒暢更無可比擬。徐志摩竟然衝動偏激到認為“頂好不帶女伴”——這對天性浪漫自由純情的詩人來説,不啻於駭世奇言。“只有你單身奔赴大自然的懷抱時,像一個裸體的小孩撲入他母親的懷抱時,你才知道靈魂的愉快是怎樣的,……只許你,體魄與性靈,與自然同在一個脈搏裏跳動,同在一個音波里起伏,同在一個神奇的宇宙裏自得”。因為此時,人與自然勾通融合,“天人合一”了。作為詩人,徐志摩永遠有着孩童般的天真和單純,也對逝去的童年格外珍惜、充滿追憶和思念。徐志摩在《想飛》中寫過“人們原來都是會飛的”的浪漫童話,在這篇“閒話”中,又同樣用天真稚樸的語氣給我們講一個類似的童話:“朋友們,我們多長一歲年紀往往只是加重我們頭上的枷,加緊我們腳脛上的鏈……”在這個童話背後,作者揭露的一個更令人震驚的事實則是:“平常我們從自己家裏走到朋友的家裏,或是我們執事的地方,那無非是在同一個大牢裏從一間獄室移到另一間獄室去,拘束永遠跟着我們。自由永遠尋不到我們”。這裏,以一貫之着徐志摩批判文明,崇尚自然的自由理想。作者還進一步地提醒你:也不必帶書。書——這一現代文明和知識的象徵,跟大自然這本更大更獨特的“最偉大的一部書”相比,簡直是膚淺愚笨的。我國古代文論家劉勰曾在《文心雕龍》中以精采的華章描繪過大自然這部“奇書”:“夫玄黃色雜,方圓體分,日月疊壁,以垂麗天之象;山川煥綺,以鋪理地之形,此蓋道之文也”。這裏寫的是那個神祕的“道”(宇宙)本身的文采。這個“道”之“文”,波及大自然的一切,使大自然的一切景物(山水動植物)都稟有獨特之“文”,耐人咀嚼,百讀不厭:“旁及萬品,動植皆文: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雲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