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師評課評語(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2W

教師評課評語(精品多篇)

語文評課稿 篇一

《雪頓節上看賽牛》是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主要圍繞我國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進行介紹。《雪頓節上看賽牛》就是介紹了藏族人民在歡度自我的傳統節日——雪頓節時的一場別開生面的賽犛牛會,寫出了濃郁的藏族風情。課文按“比賽前——比賽中——比賽後”的順序描述了自我在雪頓節上,的所見所聞,表達了藏族人民歡樂的心境。

李教師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能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單元訓練重點項目進行教學設計,教學中又能時時處處關注到學生個人的成長和本事的提高,如創設學生説話的情境,利用媒體創設利於學生學習和想象的情境。一節課,教師能始終抓住教學點和學生的興趣點進行教學,並且教師還能圍繞本學期小專題《優化作業設計》進行課堂練習設計。

本設計緊扣文本資料、單元訓練重點、課後題,打破傳統的串講串問教學模式,先從整體入手,然後直奔教學重難點,層次清楚,條理分明。抓住重點詞語“別開生面”,貫穿教學始終。本節課是第二課時,李教師重點是抓住比賽時場面的壯觀、趣味、揪心進行課堂教學的。

本課資料長,但李教師能巧妙的進行設計。本課時把握住了讀的訓練。《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本事。”一篇文章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能夠是主要資料,能夠指思想感情,能夠指表達方式。資料,情感,都要經過語言文字來表達。葉聖陶先生曾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個圓球,組成文章的所有詞句段都環繞於這個球心,缺了其中的某部分,就成不了圓球。所以教學一篇文章,要着眼於整體。

這節課成功的地方是:

1、雖然是第二課時,但教師能把握住從整體入手的原則進行教學。教學時,教師能巧妙引課後,直奔教學主題。

2、能選擇學生自我感興趣的段落品讀,藉助媒體輔助引導學生讀出情,讀出味。經過各種形式的讀來理解感悟課文。

3、能抓住重點段落來學習,品味。做到以點帶面。

4、運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受到各民族異常是藏族濃郁的民俗風情,尤其是犛牛比賽時的圖片更能讓學生直觀感受場面的壯觀,同時,把課文裏一些重點語段提煉出來,更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對一些重點詞語用不一樣顏色的字標記出來,加深理解,也有利於朗讀指導

5、重視了朗讀訓練,尤其幾個重點段落和截取的片段。經過朗讀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除此之外,教師又能根據教材特點適當加入了語文擴展練習、變換句式和仿寫句子練習,在語言實踐中加深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

6、教師能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書、思考。教學時,引導學生充分閲讀,做到一邊讀一邊想,瞭解課文的主要資料,學習重點的資料。教師能引導學生抓重點的詞句品讀,體會賽犛牛的壯觀場面、犛牛發怒奔跑的驚險和它與主人的親近。

本節課的確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但也有可探討的地方,我僅代表個人意見。

1、教師從引課過渡到品讀感悟時,問題設計的巧妙,但學生不能抓住重點,充分地進行學習,有點摸不着頭緒,此時教師的引導作用沒有發揮。

2.朗讀形式有點單一,學生評讀、議讀較少,應讓學生在不斷的評價練習中,提高朗讀水平。

3、在過渡到品讀感悟時,學生的質疑本事還是差,學生提的問題太多,過碎,學生不會抓住重點,充分地理解課文。

4、讓學生選擇自我感興趣的段落,用自我喜歡的閲讀方式閲讀,進行展示這一環節安排的挺好,但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太強,還是要依靠教師引導。其它形式學生想不到,還是要靠教師的層層點撥。個別學生還是沒有參與其中,主動性、進取性不夠。課堂上個別學生的紀律還要加強,行為習慣的培養更為重要。

5、《國小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閲讀和生活中獲得語言材料。”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主動積累優美的詞句。從課文中找出描述犛牛發怒奔跑及它與主人親近的語句,讀讀背背,再抄寫下來,進行語言積累,期望以後注意。

特級教師於漪教師説:“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期望李教師能從遺憾中找出問題,改善方法,提高自我,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最新老師評課稿 篇二

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們、同學們,"老師,您好!"

在新學期開始的時候,我懷着深深的敬意,向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問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老師,您好!

老師,是多麼光榮而崇高的稱號!古往今來,偉人、學者、戰將、豪傑,哪一個不是出自老師的培養?理論、發明、學説、創造,哪一件不飽含老師的辛勞?新的紀錄,先在老師的眼前超越;宏偉藍圖,先從老師的心中描繪。

九月金秋,這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是一個感恩的季節,更是一個屬於教師的季節。再過4天,我們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27個教師節。在此,我先向每一位同事致以最誠摯的節日問候!祝願你們身心健康愉悦,閤家幸福美滿!

教師節-----這是一個令人激動而神聖的日子,因為教師節不僅僅讚美教師,更重要的是,她在謳歌一種燦爛的、塑造靈魂的職業。

教師,一個普通的名字,但是在今年這個名字卻顯得格外的厚重。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教師,多麼神聖的字眼。這個名字賦予我們的實在太多太多。每個人的成長和成才,都離不開老師的培養;社會的每一點進步和更新,無不飽含着老師的辛勞和奉獻。解決疑難,教師是書;傳遞文明,教師是橋;科教興國,教師是帆。從入學的第一天開始,我們的每一點進步,每一份成功,無不浸透了老師們的心血與汗水,無不來源於老師們的栽培與辛苦。是老師的手在引導,是老師的目光在鼓勵,是老師的聲音在指正,是老師的心在呼喚,是老師的人格在感召。

教師不是雕塑家,卻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貴的藝術品;教師不是偉人,但教師的身上凝聚着學生滾燙的目光。教師職業是崇高的,教師職業是無價的。 有人把教師比做紅燭,燃燒着自己,明亮了別人,甘作人梯,嘔心瀝血,獻身教育,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着智慧的年華,培養造就出一代又一代國家棟梁和社會主義接-班人。他們興教育人,筆尖耕耘桃李地,墨水澆開智慧花。同學們,師恩難忘,難忘師恩,在教師節來臨之際,讓我們為老師們送上自己內心深處最真誠的祝福吧,也許是簡簡單單的幾句温馨話語,也許是自己親手製作的教師節卡片,也許是集體為老師們開一個簡短晚會。趕快動手吧,用自己的話語送去發自內心的祝願,讓鴻雁帶走我們的祝福,飛往我們親愛的老師的心中。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會懂得去關心他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相信同學們多姿多彩的想法,可以為這個特殊的節日增添更絢麗的色彩,讓我們用同一旋律,譜寫同一個心音:老師,您好。

老師,您的光榮,您的艱辛,您的崇高,您的偉大,啊,"老師"二字就是您最響亮,最貼切的稱號!

關於評課 篇三

執教人:南京曉莊學院第一實驗國小      劉荃

點評者: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編輯部,特級教師 高林生

南京市建鄴區教研室主任             吳勝平

南京市南湖第一國小副校長,特級教師 潘文彬

【課堂回放】

師:(板書:春)同學們,看到“春”,你想起了哪些描繪春天的詞語、詩句或者是精彩的片段?

……

師:春天就是這樣生機勃勃、多姿多彩,充滿了詩情畫意,美不勝收。聽同學們這一説,我不禁想起了一段描繪春天的文字。(媒體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內容)請大家小聲地讀一讀,把語速放慢,用心去感受、體驗、品味這爛漫的春光。

生:(專心致志地小聲朗讀)

師:這段話中有你不認識的字嗎?(學生提出“眸子”的“眸”和“廣袤”的“袤”不認識。前者,教師讓認識該字的學生領讀,並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猜想意思;後者,教師領讀並釋義。)

師:掃除了“攔路虎”,相信大家一定能夠把這段話讀通得更加通順、流暢。但是,老師想給同學們提個更高的要求,行嗎?

生:(齊答)行!

師:好!請大家默讀這個段落,一邊讀一邊想象,把這段文字所描繪的美景在你的腦海裏顯現出來。注意,讀的時候語速仍然要放慢一些。

生:(默讀想象)

師:看同學們這陶醉的神情,老師知道大家彷彿身臨其境,來到了泗水河畔,親眼目睹了這美妙的景象。有聲有色的朗讀有利於表達情感,就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把這段文字朗讀一遍,再一次去感受泗水河畔那如詩如畫的春景。

生:(聲情並茂地朗讀)

師:欣賞完了泗水河畔迷人的春景,下面讓我們來認識一位偉人(板書:孔子)。你們瞭解他嗎?

生:(略)

師:孔子是二千四百多年前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和學説,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隨同孔子一道去那風景秀麗、春光融融的泗水河畔遊春(板書:遊)。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的課文,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師:知道“遊春”的意思嗎?

生:就是春遊!

師:對,就是春遊!只不過古人把這叫做“遊春”或者是“踏青”。那麼,《孔子游春》這篇文章究竟寫了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自由地讀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翻看課後的生字表,要求認真讀,讀正確,讀流利。

生:(自由讀課文)

師:同學們剛才讀書非常用心,非常投入,讀書就應該這樣。下面請同學們拿出筆來,迅速給自然段標上序號。(稍後)現在,老師想請幾個同學來把課文讀給大家聽一聽,能滿足老師的這個願望嗎?

生:(略)

師:同學們,會讀書的人往往善於抓住要點,把一段話讀成一句話,把一篇文章讀成很短的幾句話。下面請同學們瀏覽一下課文,看看誰能把文章讀成很短的幾句話?

生:這篇文章寫春天到了,孔子帶着弟子們到泗水河邊遊玩,他從司空見慣的流水中悟出了一個深奧的道理,並把它講述給弟子們聽的事。

師:説得不錯!誰能説得再具體些?

生:這篇課文講述了孔子帶着弟子們到泗水河畔遊賞春景,借水引導弟子們要做“真君子”,隨後與弟子們彈琴唱歌,在聽了子路和顏回的志向後竟手舞足蹈起來的事情。

師:(微笑着)你説得很具體!照你所説,你認為這篇文章當中哪一段最為重要?為什麼?

生:我認為第八自然段最重要。因為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他遊春論水,其實是在引導弟子如何做人。

師:大家同意嗎?同意的舉手!

生:(紛紛舉起手來)

師:同學們都有一雙慧眼!第八自然段正是全文的核心語段。哪位同學給大家讀讀這一段?其餘的同學邊聽邊想,看看這段話主要説了什麼?

生:這段話主要説水是真君子,因為它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化。

師:同學們,孔子論水的這一番話語藴含哲理,水的這四個特性耐人尋味,引人深思。讓我們齊聲把這段話讀一遍。

生:(齊讀)

師:同學們,這段文字我特別喜歡,讀完一遍,我就忍不住讀第二遍、第三遍,每讀一遍感受就更深一層。其實,文章許多地方都與水的這四個特性有着緊密的聯繫,如果我們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找到了這種聯繫,那麼,對於課文的理解就會更深入,感受也一定會更全面的。下面就請同學們靜下心來默讀全篇文章,細細地去探求,去挖掘,把你的發現和感受及時地圈劃、記錄下來。

生:(靜心閲讀,邊讀書邊圈畫有關語句,寫下自己的感受,時間長達10分鐘。)

師:好的,請大家停筆。剛才,教室裏是靜悄悄的,這是課堂上最美妙的風景。我真不忍心打破這般沉靜!同學們剛才緊緊圍繞水的四個特性於全文當中去找聯繫,大家靜心默讀,邊讀邊思,邊思邊寫,相信感受一定很多。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的讀書收穫拿出來和大家一塊分享。發言的時候,首先要告訴大家你是把水的哪個特性和哪個詞語、句子或段落聯繫起來思考的,然後説説你的理由。

生:我是把“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這句話與第二自然段聯繫起來思考的。水是生命的源泉,如果沒有水的澆灌和滋潤,泗水河畔的景色能這麼美麗嗎?大自然又怎能妙不可言,令人心馳神往呢?這都是水的功勞哇!

師:(興奮地)理解得多深刻啊!同學們,我提議,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他。

生:(由衷地鼓起掌來)

師:還有誰也是把水的德行與這一段聯繫起來思考的?請你來補充。

生:我同意她的説法,但我想補充一點,我覺得水的德行不僅僅是表現在它滋養萬物、造福萬物,還表現在它不 求回報。

師:(高興地)你真善於思考,補充得多好哇!是啊,水源源不斷地流淌,潤澤沿途中的萬物但不求回報,它德高蓋世。同學們,讀書就應該像這兩位同學一樣,要瞻前顧後,聯繫着去閲讀思考。老師獎勵你,請你邀請一位同學來讀書,一個先讀“德行”句,然後另一個讀第二自然段,好嗎?

生:(邀請一位同學有感情地讀了起來)

師:(面對讀第二自然段的同學)你現在讀第二自然段,和起初讀時的感受一樣嗎?

生:不一樣。起初讀我覺得這段文字很美,現在讀不僅感覺到美,還體會出其中藴含着的對水的讚美之情。

師:(微笑着面向大家)老師再請兩位同學讀一讀,不過順序調一下,一個先讀第二自然段,然後另一個讀“德行”句。你們再去細細地感受一番。

生:(動情地讀了起來)

師:你們的感受是否跟剛才的那位同學差不多?

生:(異口同聲)是的!

師:下面,我請男生讀“德行”句,女生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聽邊想象,腦海裏要出畫。我想,此時畫面的主體應當是那哺育眾生、有如乳汁的水。

生:(略)

師:剛剛交流得很好,讓我們繼續。

生:我把水的有情義與第12和13自然段聯繫起來思考的。子路願意與朋友有福同享,顏回希望成為一個不為自己表功的人,這都説明他們是有情有義的人。

師:(滿意地點頭)你很聰明,思考得很深入。子路樂善好施,與朋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顏回温文爾雅,謙遜沉穩,正如水的和順温柔。這不正是有情義的一種具體表現嗎?咱們班誰是急性子?誰又温文爾雅?(經推薦請了兩位學生分別讀子路和顏回的話。)

師:讀得真好!對於“有情義”這一點,還有誰要補充的?

生:第十自然段寫到孔子彈琴,弟子們圍在他的身邊跟着唱歌,師生之間的關係是多麼融洽和諧啊!情誼是多麼深厚啊!

師:説得好!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和師生間濃濃的情誼相互交融,令人歎為觀止。大家找找,文中還有一段也具體寫出了師生之間的情誼。

生:(讀第十六自然段)

師:你們看,身為老師的孔子沒有正襟危坐,而是與弟子們同娛共樂,唱歌跳舞,講求平等,使弟子們不僅沐浴在春風中,更是沐浴在師愛的陽光裏,沐浴在美好的人生裏。所以課文的結尾才會説——

生:(齊答)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濃了。

師:讓我們齊聲來讀讀這幾個自然段,去感受師生之間這種濃濃的情誼。

生:(感情朗讀)

師:讀得太好了。相信同學們都已弄明白了“有情義”的真正意思。下面讓我們圍繞“有志向”繼續交流自己的讀書收穫。

生:我從子路、顏回所説的話語當中,覺察出他倆已經明白師父論水的目的,立下了人生的志向。

師:是的!立下了志向,就得認定目標走,咬定目標行。還可以聯繫哪個句子來理解?(見無人舉手)老師請一個同學讀一讀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話,其餘的同學注意聽,看看能否有所發現。

生:(讀)活潑歡快的泗水從大山滾滾而來,又不知疲倦地奔騰而去。

師:發現了嗎?

生:我認為這句話實際是説水的志向始終如一,它鍥而不捨,勇往直前,再累再苦也要往前奔流。

師:是的!立下了志向,就算明知山有虎,也得偏向虎山行啊!你真有悟性!這兩段話讓我想起了孔子在泗水觀瀾曾經説過的一句話:“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意思是説,時光像河水一樣流逝,日夜不停。同學們,你們由這句話想到了孔子心情不平靜的原因了嗎?

生:可能孔子覺得時光匆匆而逝,自己到現在還未實現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生:也有可能是孔子覺得,人應該胸懷大志,但是人生短暫,應該用這有限的時間做出無限的努力。

師:(動情地)是啊!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光陰似箭,年逝。我們正處在人生最美好的春天,更應該好好把握這寶貴的時光,立下壯志,勇往直前,去播種、耕耘,收穫美好的理想。否則,就會追悔莫及。讓我們齊聲讀讀這兩句話,好嗎?

生:(齊讀)

師:“萬物入水,必能盪滌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這句話和文章哪兒有着聯繫?

生:我是把這句話和“意味深長”這個成語聯繫起來思考的。“意味深長”的意思是含義深刻,耐人尋味。那麼,孔子論水的這段話究竟有什麼含義呢?他真正的目的不是在談水,而是藉機教育弟子們,要他們學習水的品性,做“真君子”。孔子真是善施教化!

師:(驚喜地)同意他的見解嗎?

生:同意!

師:給他掌聲啊!看來,大家都是孔子的知音。大師就是大師,他“善施教化”,沒有居高臨下地空洞説教,而是循循善誘。做他的弟子,聆聽他的教誨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啊!讓我們一起來把這一段好好地讀一讀,牢記孔子的教誨,把握“真君子”的標準,學做“真君子”。

生:(齊讀)

師:同學們,學到這,不知你們想起我們上學期學過的哪兩篇課文?

生:我想起了《最大的麥穗》和《哲學家的最後一課》這兩篇課文。

師:是啊!蘇格拉底巧借撿麥穗讓弟子們悟出要把握住人生的機遇,不要讓眼前的機會白白喪失;那位哲學大師妙用除草一事,讓弟子們悟出立德是做人、做學問的根本;而孔子以流水為喻,引導弟子們做“真君子”。他們都“善施教化”,不愧為大師!看看課文,“善施教化”句還和課文哪些地方有着聯繫?

生:文中第七、第九自然段有這樣的兩個詞語,“遇水必觀”和“司空見慣”。正因為孔子“遇水必觀”,他才能從“司空見慣”的流水中看出深奧的道理。孔子善於向身邊的萬物學習,從平平常常的現象當中悟出道理,這種做法本身就給弟子們樹立了榜樣。我覺得這也能夠算作是“善施教化”。

師:你很有靈性!同學們,孔子的這一發現充滿了人生的大智慧,這不僅使他的弟子,也使我們得到了啟發:天地間有兩種書,一是有字書,二是無字書。無字書的內容十分廣博、深奧。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山川湖海、風雲雷雨都是無字之書,都是活的知識寶庫。這部宏大、深邃的“無字書”,需要我們去勤奮努力地閲讀,仔細深入地思考,從中獲得種種教益。你們説,是嗎?

生:(齊答)是!

師:繼續交流。(全場寂靜)請同學們去讀讀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生:(小聲讀)春天到了,孔子聽説泗水正漲春潮,便帶着弟子們到泗水河邊遊玩。

師:發現了嗎?

生:(高興地)我知道了!孔子帶着學生外出遊玩,實際上玩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只要我們注意觀察,用心感受,用智慧去發現,就能獲得許多課文本得不到的知識。孔子從司空見慣的流水中悟出了道理,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嗎?

師:你説得一點沒錯!孔子沒有把弟子們侷限在課堂裏學習,要知道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啊!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一定對孔子論水的這段話產生了豐富的感受和深刻的認識。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好不好?

生:(讀)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孔子游春》這篇課文,與孔子這位大聖人進行了零距離的接觸,感受到了他無上的智慧以及博大的思想。不知道同學們覺察到沒有,這濃濃的春意已悄悄地盪漾開去,將我們緊緊包圍……

【互動評課】

高林生:古人説,“學貴有疑”。“疑”從何來?已知和未知之間的差異。劉老師深諳其道。先是以一個“春”字作引子,激活學生的已知,然後以“春天就是這樣生機勃勃……我不禁想起了一段描繪春天的文字”這麼一句話架設走向未知的橋樑,引發了學生的好奇,點燃了學生的讀書慾望。“温故”來得紮實,“知新”自然會興趣盎然。

潘文彬:教學其實是一種喚醒,是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愫,建構知識,豐富經驗,獲取智慧的過程。上課伊始,劉老師很智慧地在黑板上板書課題中“春”字,點引學生由“春”字想開去,我們欣喜地看到,學生真的都被喚醒了。他們思緒飛揚,迅速地從自己的頭腦中調取有關“春”的信息,他們興致盎然地説有關“春”的詞語,吟詠有關“春”的古詩,背誦有關“春”的語段,課堂上“春”意濃濃,情意綿綿。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中,學生對“春”的認識深刻了,對“春”的情感濃厚了,對“春”的嚮往熱烈了,產生了“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藝術效果。在此基礎上,教師很自然地引出課文的第二自然段,這樣就使得學生學習這段文字有了一定情感的基礎,就能夠比較容易地走進文本的深處,體悟文本的情藴。如此引入,可謂是機智、大氣!

吳勝平:由“春”而“孔子”再至“遊”,這種與眾不同的切入,我理解為教者是在尋求一種突破,突破一種模式化的導入。這樣的導入不是標新立異,而是匠心獨運。雖然也是抓住課題,但這種對課題的解讀卻是和課文的內容緊密融為一體的,生動豐富,讓人耳目一新。劉老師從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的高度研讀課文,很好地發掘與把握文本提供的教學資源,較為準確地預測學生的已知和經過努力可能達到的未知,並針對這篇課文的特點和要點尋找到了一個有利於學生讀書、感知、領悟的切入口。這個切口緊緊地扣住題目,鎖定重要段落,將解題、識字、解詞、讀書有機地整合在一起,自然而然,本色無飾,引領着學生向重難點進發,真可謂“教材透則教法秀”!

潘文彬:在這個環節中,劉老師還就第二自然段進行了教學,其特點是“簡約而不簡單”:第一,生字教學,取捨得當。劉老師立足實際,教學生不會的生字,並且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教法靈活自然,凸現出漢字的文化特點,使得學生在音、形、義整合的過程中,自主建構生字的認知組塊。第二,讀書內化,自然恰當。在教學過程中,劉老師把讀書的方法教給學生,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寬鬆、自由的情境中,自主讀文想畫面,放聲朗讀抒情感。從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讀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學生已經走進了文本,融進了春天,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

高林生:《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就提出了“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的要求。課文中的哪些詞句是“關鍵詞句”呢?課文的題目理所當然是“關鍵詞句”。就功能而言,課題一來有導向功能,二來有統領功能。劉老師提出的“《孔子游春》這篇文章究竟寫了些什麼呢?”顯然利用了課題的統領功能。隨後,劉老師以“把一段話讀成一句話,把一篇文章讀成很短的幾句話”這麼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不但給“瀏覽”和“文章的主要內容”以通俗的解釋,而且點明瞭操作的要領,真可謂“一石兩鳥,匠心獨運”。

吳勝平:在初讀的基礎上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如何將感知到的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説出來?這裏有一個方法的訓練。劉老師也在尋求一種突破,“會讀書的人往往善於抓住要點,把一段話讀成一句話,把一篇文章讀成很短的幾句話。”多麼精當的點撥,多麼智慧的引導!沒有套話,沒有俗語,沒有那些束縛學生思維的框架,沒有過多地強調“關於語文”的東西,就是幾句帶有引導的、指導的和激勵的話語就打開了學生的思維,讓孩子知道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原來並不複雜,真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啊!由此我想到,語文真的是要簡單些,再簡單些。《易經》中説的“智者易簡,愚者繁難”很有道理。但課堂上的“簡”需要的是教師的豐富,教師的智慧。

高林生:從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入手,然後引導學生們將問題聚焦,直撲課文的重點——第八自然段,無疑是這一教學環節的精彩之所在。毛澤東同志在《矛盾論》中説過:“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着兩個以上矛盾過程的話,就要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應該説,這樣的安排是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中,體悟“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哲學思想的例子。

吳勝平:課文中心段的提出不是由教師一錘定音,而是將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這一做法體現的是現代教育的思想,是在幫助學生形成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求知慾和進取精神。也許有學生會答錯或不敢回答,但不要緊,有了這種自主學習的精神和意識,就會有閲讀前行的動力。

潘文彬:語文課堂應該聆聽到學生心靈成長的拔節聲。我們欣喜地看到,由於劉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立足文本,尊重文本,很好地扮演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紅娘”,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沉浸濃郁,含英咀華”的靜思默想的時間,使得學生對文本瞭然於胸,積蓄了能量,豐厚了對話的資本。所以,課堂上才有了學生的“有感而發”和“靈感迸發”。我覺得,語文課在強調書聲琅琅的同時,也不能忽視鴉雀無聲,我們應該捨得花時間讓學生自己讀書感悟,走進課文。只有這樣,課堂上才會有高質量的對話,才會聽到來自學生心靈深處的聲音。

吳勝平:是的!靜下心來讀書太重要了,尤其是在高年級,這是“精讀”的必由之路。課堂教學要杜絕浮華,克服浮躁,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既要重視朗讀,又要重視默讀,不能用朗讀取代默讀。要大力提倡用整塊的時間讓學生原原本本地讀,平心靜氣地讀,整體聯繫地讀,步步深入地讀,讀書質量越高,學生的學習情緒越高,這樣才有可能讀出自己獨特的體驗。正如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所説的“學者讀書,須要斂身正坐,緩視微吟,虛心涵泳,切己省察”。

高林生:從抓課文的主要內容到重點段落的把握,從問題的聚焦到靜思默想去探求,直至學生們通過閲讀實踐,自己發現了重點段與其餘段落之間的內在聯繫,這實在是一次從提出問題,到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繫,直到解決問題的思想旅行。

在這次思想旅行中,“讀”和“悟”融為一體,讀中有悟,以悟導讀;在這次思想旅行中,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融為一體,學生們是在邊讀邊聽邊想象的活動中,是在腦海裏不斷地浮現與文字相應的畫面的過程中,完成對語言文字意義的理解與把握的;在這次思想旅行中,語言文字的把握與人文精神的薰陶融為一體,如果説“默讀”、“圈劃”、“記錄”、“發言”、“説説”是外顯的,是更多地讓學生掌握語言文字這個工具的話,那麼,“想象”、“探求”、“挖掘”、“感受”、“思考”則是內隱的精神活動;在這次思想旅行中,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主動學習融為一體,學生的主動學習與教師的組織引導不但協調,而且互動。

吳勝平:這部分教學的確十分精彩,真正意義上落實了“對話”的理念。感觸有三點:第一,“對話”是真實的。師生抓住課文的中心段、中心詞,經歷了實實在在的對話過程,對文本價值取向做了較為深刻地探究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對“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真君子”、“善施教化”有了新的認識。第二,“對話”是生動的。在教師的組織和引領下,學生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及情感與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融合,聯繫上下文,聯繫曾接觸過的孔子的言論,聯繫學過的課文,形成對文本意思的推測、理解和認知,“對話”成為了讀書內化活動,成為了加深理解、提升感受、欣賞評價的過程,不是一對一的問答,而是立體多元的,有着深度和廣度。第三,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對話”過程中,教師始終介入其中,呈現的是自然、平等的和諧氛圍。在這種氛圍中讀書,溝通、交流,我認為已經超越了單純意義上的學習,教師是在追求新一輪課改所要達到的一種美好境界。

潘文彬:《孔子游春》是一篇比較長的課文。那麼,在高年段這樣的長文究竟如何來教呢?劉老師的這個處理策略無疑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具探究價值的範例。我覺得,至少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關注:其一,把握整體,聚焦部分。劉老師在讓學生弄明白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提出了“你認為這篇課文當中哪一段最為重要?為什麼?”這個問題,一下子把學生的目光引向了課文的第八自然段,凸顯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其二,聚焦部分,輻射全文。其實,第八自然段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全息的。劉老師注意到了這一點,於是,他在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一自然段內容的基礎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靜心閲讀文本,聯繫上下文體會這一自然段的意藴。這樣,又由這一自然段發散開去,使得學生的思維觸角伸向全文,觀照全文,體悟內涵。其三,緊扣詞句,體悟文本。學生在交流彙報自己的閲讀感悟的時候,劉老師始終不忘讓學生緊扣課文的詞句來説,這樣學生的感悟就有依傍,而這對感悟和理解文本語言無疑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高林生:什麼樣的閲讀課是一節高效率的閲讀課,見仁見智。但有一條可以肯定,即在規定的40分鐘內,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在原有的基礎上朝着語文教學既定目標前進幅度的大小,當是衡量一節閲讀課效率非常重要的標準。通俗一點講,也就是學生在這節課上的所得是不是既定目標所要求的內容,所得的質量與數量是不是實現了儘可能的高和多。如果此説不謬,劉老師和他的學生共同演繹的這節課是不是一節高效率、有價值的閲讀課,也就不説自明瞭。

關於評課 篇四

《夕陽真美》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形象,全文給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感。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重點描繪了夕陽西下時天地間壯麗而富有變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變化多樣而又令人神往的夕陽美景圖。因此,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夕陽的美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本課,朗讀非常重要,在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提高了學生的很多能力。如:語言表達能力、積澱語感的能力、對文章的理解能力等等,同時,這也是新課標的要求。新課程標準非常強調朗讀的重要性。以讀為本,讀中促思的教學思路,加上生動活潑的情境創設,就能讓學生順利突破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體會到朗讀的樂趣,思考的樂趣,語文的樂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張老師緊緊圍繞“讀”來做文章。

張老師在整個教學中,按照“西斜——下沉——落山”的順序,引導學生一層層分析和體悟,讓他們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再借以一些形象而美麗的夕陽圖,使學生體會夕陽的美,用讀來表達夕陽的美。具體體現為以下幾方面:

一、緊扣重點詞,進行朗讀訓練。

低年級閲讀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就是要突出識字教學,張老師這節課始終能夠抓住重點詞句來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緊緊抓住關鍵詞“深藍、連綿起伏、餘輝、壯麗”,來指導朗讀,對於詞語的處理不僅紮實而且十分靈活,如理解“連綿起伏”一詞時以“手勢比劃”為方法,結合“連綿起伏的羣山圖”以及教師的語言描述,讓學生充分感受“連綿起伏的羣山”的樣子,理解“連綿起伏”的意思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進而真真切切地體驗到夕陽下藍天的美和西山的壯麗。

二、利用空白處,進行口語訓練。

又如在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時,張老師很好地利用“……”這一空白點,對學生進行了口語訓練。讓學生想象除了“黃色、紅色、紫色”,省略號裏還藏了雲的哪些其他顏色?並要求學生用一個描寫顏色的成語來描述一下,學生很快就想到了“五光十色”、“五彩斑斕”、“五顏六色”等詞語,讓學生在想象中體會了夕陽西下時雲的美。詞語的積累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此環節的設計達到了“一箭雙鵰”的效果: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和積累許多描寫顏色的詞語,激發他們積累語言的熱情,為今後的學習奠定基礎,這是其一;讓學生再次瞭解“省略號”的用處,感受到漢語言文字的魅力,哪怕是不起眼的標點符號也是意藴無窮的,這是其二。

三、多元互動,促進朗讀

由於國小生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張老師注重採用不同形式的讀,如:激疑促讀、個別檢查讀、教師領讀、看圖讀文、男女賽讀、同桌互讀、表演朗讀等,力求調動學生讀書興趣,使學生意識到自己釀的蜜最甜,力求作用於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感素養的形成、人文精神的養成。正如課程標準中提出的 “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四、激勵評價,激活朗讀

發揮評價作用,可以進行一步激活學生“讀”的興趣。給兒童提供平等、温馨的人文閲讀環境,對他們傾注更多的關懷和鼓勵,可引領兒童走進一個自信的閲讀空間。張老師在整個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也比較恰當得體,如……富有激勵性的評價激活了學生思維,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創設了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畢竟是剛入學的七、八歲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還需要我們耐心細緻地培養,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髮言、交流和傾聽的禮貌教育。要培養學生清晰、連貫地講話;文明有序地交流;認真、專注地傾聽的良好習慣,對做的好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樹立榜樣,讓整個課堂活而不亂,教學在有序、有效中進行。

綜觀整個課堂,生字新詞教學既紮實又靈活,美文美讀既生動又入情,作為一名剛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新老師來説是相當不錯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