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樹上春樹的優美散文(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2W

樹上春樹的優美散文(多篇)

樹上春樹的優美散文 篇一

我們不過是借住者

日語裏有句話叫無常,它的意思是,一直持續的狀態並不等於唯一的常態。

生活在這個世上的萬物總有一天都會消逝,所有的事物將馬不停蹄地持續變化。

沒有永遠的安定,也沒有不變不滅的事物能讓人依賴。

這是從佛教起源的世界觀。

無常這個觀念,雖跟宗教的解釋有些許差異,但深植在我們心中,從古代開始就幾乎不見改變地被傳承下來,成為日本民族的精神結構。

“所有事物終究都會消逝”這個觀點,換句話説就是個消極的世界觀,人類再怎麼抵抗都是無用的。

但日本人反而在那消極之中,積極地找出了美學。

説到日本的自然,我們在春天時迎接櫻花盛開,夏天觀看螢火蟲,到了秋天可欣賞紅葉,這些觀賞自然的行為,可説是具有集團式、習慣性的,人們明知道自己在重複同樣的事,卻還是熱心地去參與。

賞櫻名所,賞螢名所,賞楓名所,每到季節來臨就會擁擠不堪,連旅館都很難預約。

為什麼呢?

因為不管是櫻、螢或楓,都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失去它的美麗。

我們為了目擊那一瞬的光彩,路途再遠也願意前往。

那裏存在的不只是純粹的美麗,人們親眼確認它們失去小小的光芒,看到鮮豔的色彩在眼前凋零,會不自覺地鬆一口氣。

當人們目睹一場美麗的盛宴消逝時,反而能找到安心感。

這種精神到底有沒有影響到日本國民對自然災害的看法,我也不知道。

但我們確實是在從不間斷的自然災害中越過一道道關卡,接受一切都是“沒辦法的事”,集團式地克服困難生存下來的。

或許這種共同經驗,影響到了我們的美學意識也説不定。

這次的大地震,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受到相當劇烈的打擊。

連平常習慣地震的我們,看到這次的大規模災情,直到現在仍然心存恐懼,抱持着無力感,並對國家的未來感到不安。

但不管怎麼樣,我們仍必須重新整理精神,邁向復興之路。

關於這一點,我並不特別擔心。

因為日本人就是這樣超越艱苦,寫下悠久歷史的民族。

我們不會一直停留在恐慌中,倒塌的房屋可以再蓋,崩塌的道路可以再修。

説到頭來,我們只不過是在地球這顆星球上恣意地借住罷了,我們從來沒問過地球要不要讓我們住。

所以當它晃幾下時,我們也沒資格抱怨,因為地球本來就會搖晃。

一切非關喜惡,我們只能與這樣的自然共存。

樹上春樹的優美散文 篇二

父親可怕的預言

雕塑家田村浩二遇刺身亡

自家書房一片血海

世界知名雕塑家田村浩二氏(五十?歲)在東京都中野區野方自家書房死亡。

最先發現的是三十日下午去其家幫忙料理家務的一位婦女。

田村先生赤身裸體伏卧在地,地板上處處是血。

有爭鬥痕跡,可視為他殺。

作案使用的刀具是從廚房拿出的,扔在屍體旁邊。

警察公佈的死亡推定時間為二十八日傍晚。

田村先生現在一人生活,因此差不多兩天之後屍體才被發現。

被切肉用的鋒利刀具深深刺入胸口若干部位,心臟和肺部大量出血致使幾乎當場死亡。

肋骨也折斷數根,看來受力很大。

關於指紋和遺留物,警察方面眼下尚未公佈調查結果。

作案當時的目擊者也似乎沒有。

房間內沒有亂翻亂動的跡象,身旁貴重物品和錢夾亦未拿走,故有人認為此乃私怨導致的犯罪行為。

田村先生的住宅位於中野區安靜住宅地段,附近居民完全沒有覺察到當時作案的動靜,知道後驚愕之情溢於言表。

田村先生同左鄰右舍幾無交往,獨自悄然度日,因此周圍無人覺察其有異常變化。

田村先生同長子(十五歲)兩人生活,但據上門幫做家務的婦女説,長子約於十天前失蹤,同一期間也沒在學校出現。

警察正在搜查其去向。

田村先生除自家住宅外還在武藏野市擁有事務所兼工作室。

在事務所工作的`祕書説直到遇害前一天他還一如往常從事創作。

事發當日,有事往他家打了幾次電話,但終日是錄音電話。

田村先生一九四?年生於東京都國分寺市,在東京藝術大學雕塑系就讀期間便發表了許多富有個性的作品,因而作為雕塑界新秀受到關注。

創作主題始終追求人的潛意識的具象化,其超越既成概念自出機抒的嶄新雕塑風格獲得世界性高度評價。

以自由奔放的想象力追求迷宮形態之美及其感應性的大型《迷宮》系列,作為作品在一般公眾中最具知名度。

現任××美術大學客座教授。

兩年前在紐約近代美術館舉辦的作品展中……

※※※

我停止了看報。

版面上刊有家門照片,父親年輕時候的免冠相片也在上邊,二者都給版面以不吉利的印象。

我一聲不吭地坐在牀沿,指尖按住眼睛。

耳內一直以固定頻率響着沉悶的聲音。

我在房間裏。

時針指過七點。

剛和大島關上圖書館門。

佐伯稍早一點兒帶着“大眾·高爾夫”引擎聲回去了,圖書館裏只有我和大島。

耳中令人心焦意躁的聲音仍在繼續。

“前天的報紙。

你在山裏期間的報道。

看着,心想上面的田村浩二説不定是你父親,因為細想之下很多情況都正相吻合。

本該昨天給你看,又覺得還是等你在這裏安頓好了再説。”

我點頭。

我仍按着眼睛。

大島坐在桌前轉椅上,架起腿,一言不發。

樹上春樹的優美散文 篇三

就像戀愛中的人一樣

在某個特定的時刻,我的腦海裏總會浮現出一首歌。

每當晴朗的夜晚,當我抬頭遙望夜空中閃爍的羣星是,我便會情不自禁地哼起這首老歌,歌名就叫”就像戀愛中的人一樣”。

在爵士樂中,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經典歌曲。不知你是否聽過。

這些日子以來

忽然發覺

不知從何時起

常常獨自一人,有時望着星星發呆

有時撥弄着吉他出神

就像戀愛中的人那樣

戀愛的時候常常就是那個樣子。

意識就像蝴蝶一般,自由自在地翩翩飛舞,讓人忘記了自我。

等到回過神來,才發覺竟已過了很長時間。

如同那首和歌中所唱:”想起伊人,恍恍惚惚。”

想來,戀愛的最佳年齡應該是在16歲到21歲之間吧。當然,每個人都有差別,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在那個年齡以下,怎麼看都像個毛頭小子,讓人覺得幼稚可笑。

反之,過了20歲,人又現實起來。

歲數再往上,有了“多餘的”知識,人也就不知不覺地變成“那樣”了。

然而,十幾歲少男少女的戀愛,恰似身邊掠過的清風,涉世尚且不深,做起事來也是毛手毛腳的。然而,正因為如此,才對凡事都充滿着新鮮和感動。

當然,這樣的日子轉瞬即逝。唯有鮮明的記憶,常常有效地給予我們的餘生——充滿着種種的痛苦——一些温存的暖意。

這些感情上的記憶十分重要,即便是上了年紀,倘若在內心深處,保留着這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那就如同體內始終點燃着一盞暖爐,不會那樣孤寒的老去。

“因此,為了能夠多積蓄一些寶貴的燃料,就不妨趁年輕的時候多談些戀愛吧。金錢固然十分重要,事業也不可放棄,然而,獨自一人仰望着星空發呆,

撥弄着吉他出神的日子,在人生當中實在是太短暫,太珍貴了。

一不小心,忘了關掉煤氣開關,或者從樓梯上失腳跌落的經歷,偶爾有幾次,又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