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多篇

欄目: 工作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2.96W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多篇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篇1

一、學情分析:

開設生命與健康常識課,無論對學生還是教師,這都算是一個嶄新的事物,學生對本課程有較大興趣,且教材內容都是和生活、和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的知識,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分主題編排。全冊共分8個主題。分別是同學是一面鏡子;我的興趣展覽;專心有竅門;心中有數效率高;通向成功之路;創造的翅膀;心情連環畫;困難不可怕。以傳授健康知識,提高學生自我保健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衞生行為習慣為主,讓學生懂得尊重生命,珍視健康,懂得遠離危險,防範傷害。

三、教學主要內容:

(一)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是一個人認識自我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成功的祕訣來源於興趣的推動。

(三)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不管做什麼事,都要集中注意力,否則就會事倍功半。

(四)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效率決定成敗,而保障效率的有效工具是做好計劃。

(五)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勤奮出智慧,勤奮出成就。

(六)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創造想象在科學研究和人們的生活中

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培養創造力。

(七)通過學習讓學生學會傾聽不愉快的聲音,用合理的方式表達它們,控制調節它們。

(八)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困難失去了鬥志和勇氣!

四、教學措施:

1、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因材施教,如錄像、投影、掛圖、模型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訓練,鞏固教學效果,促進能力的培養。

2、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健康知識、衞生常識的宣傳,為學生創造一個優美健康的生活環境。利用各種檢查、競賽促使學生行為習慣的形成。

3、聯繫實際結合課本內容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同學們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

4、利用家長學校、個別談心、父母問卷、家訪等形式,瞭解學生在家中的生活學習情況,家庭與學校共同培養學生的健康行為。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篇2

根據我校實際情況,開展以防溺水為主題的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動。

一、加強領導,高度重視

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安全領導小組,把防溺水活動作為學校工作的重點來轉。召開防溺水主題會議,加強對教師的教育,提高教師的安全意識。同時,對校園和周邊水域進行一次大排查,摸清水域情況,做到教育有的放矢。

二、完善制度,強化日常管理

建立切實有效的長效機制,對在防溺水工作中發現的有針對性問題進行研究,不斷完善學校防溺水安全制度和安全預案,探索制定適用性強的相關安全制度。同時,認真抓好各項制度的落實。加大對學生上、放學期間的監管力度,學生中途離校須由家長陪同,寫好請假條交學校。建立每日課前提醒制度,做到日日提醒,時時提醒。

三、開展各項活動,加強宣傳

通過校園櫥窗、懸掛橫幅、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站、班級板報等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宣傳教育,各班級召開以防溺水為主題的主題中隊會,提高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危險意識。同時,發放致家長一封信,要求家長對孩子要加強看護和監督,教育孩子不在無家長或老師的帶領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同學結伴遊泳,不到無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班主任要多於家長聯繫,建立家校聯繫卡,對於特殊孩子留守兒童要重點關注。

學校開展“六個一”教育宣傳活動,即:上一堂預”防溺水”專題教育課;節日、暑假放假前集中開展一次安全教育;組織一次預”防溺水”和游泳安全知識競賽或知識展板等宣傳活動;印發一份游泳安全和預”防溺水”宣傳冊頁;開展一次預”防溺水”工作家長專訪活動;佈置一篇”防溺水”安全教育作業。同時全面開展“四不一會”教育:不在無成人帶領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同學結伴遊泳,不到無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不在上下學途中下江(河)池塘戲水玩耍;學會基本的自護、自救方法。

四、加強外界聯繫,建立保障機制

與鄉政府聯繫,在學校周邊池塘、河流等水域,設立警示牌。與當地村委會聯繫,對於重點河段、池塘做好安全巡查。做好和公安等部門的聯繫,建立防溺水預警制度。

總之,防溺水工作必須落實到人,責任明確,各項工作要有效落實,真正發揮作用,切實保障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篇3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認真貫徹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精神,根據國小教育的特點和國小生心理髮展的規律,通過各種途徑繼續認真開展小型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指導,幫助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識,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二、具體目標

1.利用現有的心理健康的環境,注重學生心理輔導,做好學生心理諮詢工作。

2.重視未成年人心理輔導站的常規建設,努力發揮心理活動室的作用,進一步在全校做好宣傳、發動、普及、教育等工作。

3.利用心理健康廣播、心理輔導及手抄報等方式,幫助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識,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4.充分利用班隊會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自身素質

1.組織教師學習有關心理健康教育資料,進一步提高認識,充實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輔導知識、方法、形式等,並提倡全體教師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運用心理知識及教育方法,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策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2.繼續通過家長會組織學習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內容,使家長逐步認識到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地提高家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質。

(二)認真做好學生心理輔導及心理諮詢工作

1.加強心理諮詢室的常規建設,做好學生心理諮詢工作,並能有所側重地進行跟蹤調查,建立心理檔案。諮詢途徑:

(1)學生自願前往諮詢;

(2)班主任老師推薦;

(3)輔導老師訪談。

2.開設“心靈信箱”,對個別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

3.全校開展跑操活動,調節呼吸,強健身心。

4.對全校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知識講座。

5.在家教指導活動中,舉行專題講座,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千家萬户,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進親子溝通,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6.積極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晨會、班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具體工作

結合我校實際,主要通過以下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1)以課堂為主渠道,圍繞市級課題《綜合評價背景下的學生身心健康教育研究》進行探究,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各學科教學中。

2)每個班級每月開展一節心理健康課(或活動)。班主任根據本班的實際和心理健康課本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3)開展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

4)辦好“心靈信箱”,以便個別學生表達宣泄,利用寫信的方式進行諮詢。

5)以“點”帶“面”,利用學校廣播站、黑板報為宣傳陣地,對個別案例進行解析,對一些常識性的問題進行解答,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隨時保持正常的心態。

6)加強家校聯繫,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全學年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資源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全體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師生共同成長,促進校園的和諧發展,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終極目標。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篇4

一、指導思想

根據《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開展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根據國小生生理、心理髮展特點和規律,把握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髮展任務,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理論和方法技能,並堅持“科學性與實效性相結合”、“發展、預防和危機干預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和關注個別差異相結合”、“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四項基本原則,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根據學校中心工作計劃和學校德育工作的精神和大隊部工作的具體要求。依靠現代教育理念,繼續圍繞學校“四心”教育主題,結合區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的工作安排,紮實開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我校學生實際,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二、各年級具體目標

1、低年組: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2、中年級:培養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的同學交往,健全開朗、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自動參與活動的能力。

3、高年級: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嚐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態度。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自身素質

1、結合片區活動與專業聯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校際交流活動,我校黃彬彬老師加入了區龍灣區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併成為理事會成員之一,我校將以此為平台開展校際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打磨和個別輔導之間的交流活動。

2、組織教師學習有關心理健康教育資料,進一步提高學校心理健康工作預防為主,讓14位獲C證老師起到“領頭雁”的作用,開展好學校的工作,進行教師之間的心理健康團隊活動,讓老師們掌握基本的心理輔導知識、方法、形式等,並提倡全體教師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運用心理知識及教育方法,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策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二)認真做好學生心理輔導及心理諮詢工作

1、加強心理諮詢室的常規建設,做好學生心理諮詢工作,並能有所側重地進行跟蹤調查,建立心理檔案。主要諮詢途徑:

(1)學生自願前往諮詢

(2)班主任老師推薦

(3)輔導老師訪談

2、開通“心語”,進行網絡諮詢輔導。

3、開通“晨曦QQ空間”,宣傳心理健康知識。

4、有針對性地對全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團體輔導。

5、開展家庭知識教育活動,對新生家長進行“孩子上國小啦——新生適應家庭教育講座”專題講座,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千家萬户,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進親子溝通,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6、六年級開設常規課程:將“心理健康”列入課程表,積極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

四、具體工作

(一)九月份

1、制定本學期學校心理健康工作計劃;

2、“心海軟件”心理普測前的準備工作(學生資料錄入、試測);

3、為新生家長開設“孩子上國小啦——新生適應家庭教育講座”;

4、參加省教科院第二期親子輔導培訓。

(二)十月份

1、利用“心海軟件”給三~六年級學生開展心理普測,嘗試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2、參加龍灣區心理健康團隊賽課;

3、開展“信任主題”户外活動;

4、發動教師報名浙江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C證培訓。

(三)十一月份

1、組織教師參加浙江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C證培訓;

2、利用“心海軟件”給全體教師開展心理普測;

3、為五年級學生開展《我輕鬆我快樂》“管理壓力”公開課。

(四)十二月份

1、為六年級學生開展“我們長大啦——青春期教育講座”;

2、為四年級孩子開展《愛護我們的身體》活動;

3、參加龍灣區心理教師學科專業提升行動座談會;

4、參加龍灣區中國小心理教師學科專業素養崗位提升行動評議。

(五)一月份

1、做好學期總結及資料積累和個案分析;

2、心理檔案建立工作。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篇5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國小生認識自己、悦納自己,提高他們對國小生活的適應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開朗、向上、樂學、合羣、自信、自立、開拓、創新的健康人格。結合我市幾年來開展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科學研究與實踐,我們認為,有效地開展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根據國小教學內在機制和國小生自身發展特點來構築和優化育人環境。

一、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班級”

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必然可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場所。國小班主任,同時又是中隊輔導員,每日每時把握着學生的思想脈搏,也同樣經常關注着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以班主任為主開展班級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有效地使思想道德、行為習慣教育,科學文化知識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成為一種“三合一”的教育、從而構建成為一種結合課程教學的滲透,結合斑級日常工作和活動,結合全面和個別育人教育的交互,而形成較為完善的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操作系統。

這種操作系統所體現的主要功效有:

1、融入班集體建設

班主任要善於通過引導全體學生,以形成班集體共同奮鬥目標來發展學生個性心理:這種共同的奮鬥目標,旨在樹立正確的集體輿論凝聚,提升優良的道德情操,倡導良好的班級風氣和弘揚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因為良好的班集體建設,能美化集體生活,能振奮全體學生,能使集體像熔爐一樣,對全班每個學生起薰陶感染、潛移默化的功能。

2、豐富班級活動

有活動,才有生氣、才有活力、才有發展。把心理輔導滲透於班級活動,既是班級活動的創新和發展,又使輔導質量得到提高。寓心理健康教育於班級活動之中,學生能在豐富多彩愉悦舒心的實踐活動中獲得心理踐行和發展,而且這是一種比較自然、比較完美的踐行和發展。

3、發展班級文化

班級是學生在校內學習生活和相互交往的主要空間,充分利用這個空間,積極營造和發展健康的班級文化,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圍,發揮十分重要的陶冶、濡化的隱性教育功能。班級文化的發展要充分張揚班級中學生的個性、特長,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智慧和力量。

4、優化班級管理

優化班級管理的目的是為着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通過班級管理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就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並且儘可能少地約束人、限制人和壓抑人。優化班級管理要在實施民主管理中發展民主意識;要在自我管理中發展學生自主;要在情意管理中發展學生情意;要在有形管理中發展無形管理。

5、構建班級教育合力

班級不是封閉的,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心理、道德和文化素質都是在班內班外、校內校外、有意無意、有形無形的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形成發展的,因此班主任需要充分利用班內外校內外,包括家庭和社會的各種教育力量,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校內外教育資源,形成“全社會都來關心教育”,都來關心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班主任構建整合一致的班級教育合力進行心理輔導,有賴於班主任自身的智慧和技巧。

6、建設良好班風

班風是一個班級穩定的、整體的、特色的集體風氣。班風需要靠班級中大多數學生為基礎的'思想、品德、作風來形成、,需要有一個較長時間的發展來形成。而一經形成,可以對班級中的每一個人產生較為積極、穩固、健康、向上的作用力,這種作用力是內在的、無形的、激活的。建設良好的班風可以為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創設出一種美好的時空,喚發出一種蓬蓬勃勃的力量。

二、讓“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一種“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多元的,其中校園文化的陣地建設是一項基礎性的物化工程。讓“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一種“校園文化”,首先要打造基礎性工程。這種基礎性工程,既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內部原有的一些設施,也可以不斷地開發出新的活動陣地,如:

1、讓校園內的牆壁、櫥窗、黑板、園落成為“不説話的心理輔導老師”。

2、隨着學校的園林化發展步伐,不斷創建出“開心園”、“舒心廊”、“交心亭”、“談心室”等等。

3、在校園內形成對學生開展心理輔導的“一條龍”服務:心理信箱—心理熱線(電話、網站);—心語導播(紅領巾廣播、紅領巾小電視台、校園網)——心語小屋(心理輔導室、心理測量室)。

在這些陣地的建設中,“開心園”、“心語小屋”等要真正具有“快樂小屋”的功能,讓希望獲得心理幫助的學生從中感悟愉悦,體驗愉悦,釋放煩惱,消除煩惱;從中獲得歡樂的自助、互助和他助。“心理熱線”要不斷延伸、暢通,成為“寬帶網”,它由師生雙方或班主任――學生――家長三方建起連心的紐帶,通過“心理聯繫卡”、家庭走訪、家長來校、師生通信、電話、上網聯絡、電子郵件等多種方式,定期或不定期,雙方或三方、個別或集體相結合的局部性和個別性心理教育與溝通。“心理熱線”較偏重於保守祕密、尊重隱私、尊重人格。也有利於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同步一致,有利於形成教育的合力。

三、讓“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種“主體性活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樣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的主體。要把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一種新穎的豐富的“校園文化”,就要充分讓學生暢心地生活在這一文化天地之中。在實踐中,許多學校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活動。

1、心理教育活動課

心理教育活動課是在班主任組織下,全班師生共同參與,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生動、活潑、交互、聯動的活動。活動課可以利用班會團隊活動課、科技文體活動課等活動課時進行,也可以利用週會、晨會進行,有條件的可以納入校本課程建設。根據需要可以安排在室內外、校內外進行。活動課體現主體性、實踐性、系統性、組織性和多樣性的特點,通過遊戲、討論、辨析、觀察、演講、表演、小品、訓練、檢測等方式方法,旨在發展和提高學生心理品質,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活動課有明確的目標,有精心的準備,有確定的內容,有具體的步驟,有恰當的技巧。心理活動方案的設計要根據國小生實際、班級實際、發展趨向、防範要求等作認真細緻的處理。

2、心語沙龍

心語沙龍類似於少心理活動課,相比較它參加人數要少,一般8~12人左右。活動形式更顯簡約、寬鬆和靈活,活動時間一般利用課外、晚間或雙休日進行。場地選擇也十分自由,包括在師生家中。活動的主題也較為集中,參與的對象則較為專一,如班主任或按班級、團隊幹部,或單親家庭學生,或貧困生,或存有某向類心理困擾的學生,針對一個目標組織一次沙龍活動。心語沙龍更重於心靈溝通,情感體驗,更重於加深理解,求取共識。

3、心育小報

心育小報可以是國小生自辦的“手抄報”,班級中可以有一份或多份,也可以在班級牆報、黑板報中開闢出專欄。心育小報由學生自編自辦,旨在讓學生交流各自的內心世界,介紹心理健康知識,進行學生心理問題的探討。班級心育小報可以“走出”班級,與其他班級交流,與學校的廣播、小電視台相結合,充實校園媒體、校園文化內容。作為“心育小報”的“雙胞胎”,還可辦出“心理畫報”和“心理漫畫”,藉助美術表現、欣賞的功能,提高心育效應。

4、心育雛鷹行動

雛鷹行動是少先隊教育活動的一種形式,心育雛鷹行動是在此基礎上,側重在國小生中開展如品德踐行,社會實踐、獻愛心送温暖等活動,讓學生在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相互關愛、相互學習中,心心相印,共同進步。

5、心理小劇

心理小劇包括心理兒童劇、心理小品、心理故事會、心理訓練操等等。心理小劇的素材來自學生,心理小劇的寫、編、演、看、評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要發揮支持、幫助、輔導、組織等作用。同時,還可以或教師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活動,或由教師演學生看。這種為學生喜聞樂見的表演形成更具寓“教”於樂的作用。

6、“心語日記”

結合國小生寫日記、週記,鼓勵學生記“心語日記”(週記)。“心語日記”有學生心理宣泄和排解,有心理認知和感悟;是能反映學生內心世界的“鏡子”,也是能顯現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窗口”,還能成為學生健康進步的“階梯”。班主班老師通過瀏覽學生“心語日記”(以學生主動願意提供為前提),能搭通學生的“脈搏”,開展對話,交流思想情感。

7、“心語贈言”

“心語贈言”是班主任主動向學生作心理衝擊。班主任的“心語贈言”可出現在學生的作業練習本的改評批語中;可出現在“學生素質報告單”的操行評語裏;可出現在“家校聯繫卡”內;也可以是老師專門設置的“心語贈言”卡(由老師自制成的卡更佳)。“心語贈言”要抓住時機,如學生表揚獲獎時、困難受挫折時、心煩苦惱時、學生生日、畢業升學時等等。要選準火候,把握温度;要擊中要害,引發震動。“心語贈言”要重情感重文采重形式,可以是詩歌、名言,可以是書法、繪畫可以是工藝小製作,總之,是能以“美”和“愛”來激活學生,在心靈深處迸發出璀璨的火花,成為學生渴望獲取的“珍藏品”。

“校園文化”建設,無論是“硬件”建設還是“軟件”建設都是無止境的,尤其是“軟件開發”凝聚着教師的創新和智慧,同樣,藴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園文化”也是一座取之不盡的寶庫,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是開發者、建設者和創造者。